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一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时安排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简单应用.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有关情感与态度目标.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命题、定理、证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命题、定理、证明

课程讲授
2 真命题与假命题
归纳: 1.要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可以用演绎推理加以
论证; 2.要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定义:数学中这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 依据,即出发点.这样的真命题视为基本事实.我们也 称它为公理.
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作证明.
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命题中的_已__知___和__求__证__; 2.根据题意,_画__出__图__形__,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_要__证__的__结__论_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例 已知直线b∥c, a⊥b .求证:
a⊥c.
b
c
证明:∵ a ⊥b(已知), ∴ ∠1=90°(垂直的定义).
1
2
a
∵ b ∥ 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1=90°(等量代换), ∴ a ⊥ c(垂直的定义).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练一练:求证: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直线l3分别与l1,l2交于点A,点B,且∠1=∠2.
求证:l1∥l2. 证明:∵ ∠1=∠2 (已知),
∠3=∠2 (对顶角相等),
l3
1(
)3 B
l2
)2 A
l1
∴ ∠1=∠3 (等量代换).
∴ 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⑴对顶角相等; 是 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不是 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是 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不是 ⑸温柔的李明明; 不是 ⑹玫瑰花是动物; 是 ⑺若a2=4,求a的值; 不是 ⑻若a2= b2,则a=b. 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 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我们就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 b.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 a,c a,那么b c.5.2.2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3.2 命题、定理、证明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中做假命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件(30张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件(30张ppt)

知识点 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比例规张开的相对的两个角,就是一对对顶角.
知识点 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知识点 垂线与垂线段
用直角三角尺和量角器画垂线的方法:
知识点 垂线与垂线段
垂线段是图形,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数量,是该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所以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也不能说“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命题、定理和证明
妈妈要榨果汁,她有苹果、橙子、雪梨三种水果,且其克数比为 9∶7∶6,小明发现妈妈榨完果汁后,苹果、橙子、雪梨的克数比变为 6∶3∶4,且榨果汁时妈妈没有使用雪梨.
知识点 命题、定理和证明
小明这样想:原来苹果、橙子、雪梨的克数比为9∶7∶6,即 18∶14∶12;榨汁后苹果、橙子、雪梨的克数比变为6∶3∶4,即 18∶9∶12.由于没有使用雪梨,所以也没有使用苹果. 他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推断出妈妈榨果汁时只使用了橙子.
借助三角尺与直尺画平行线时,必须保持紧靠,否则画出的直线不平行.
知识点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绘制斑马线时,只要保证相邻的两条线彼此平行,就能保证所有的斑 马线都彼此平行.
知识点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木工用角尺的一边紧靠木料边缘,另一边画两条直线a,b,根据“同位角 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这两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在同一平面内,若 a⊥c,b⊥c,则a∥b.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点 平行线的性质
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与原来相同的方向,如果第一次转弯时 ∠A=140°,根据性质2可得∠B=140°.

七年级数学下新思维第一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下新思维第一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

精心整理七年级数学下新思维第一讲相交线与平行线一、多条直线相交的交点问题1、平面内直线的交点问题--------公式平面内n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公式:2)1(-nn个(1)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出现什么情况,直线的交点个数会减少?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出现时,直线的交点个数会减少。

(两直线平行或多条直线交于同一点)(2)减少直线交点个数的方法:✍平行消减法-------------------每两条直线平行会减少一个交点✍交点重合法-------------------每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会减少2个交点每四条直线交于同一点会减少5个交点【测试1】平面内6条直线恰好有11个不同的交点,请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解:最多15个交点,减少3个。

(1)6条直线分3组平行,共减少3个【测试2】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EOD:∠DOB=3:2,求∠COB的度数【测试3】如图,MO⊥NO,OG平分∠MOP,∠PON=3∠MOG,求∠GOP的度数四、根据角度关系判断直线平行-----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1.判定定理2.平行公理的推论:【测试2】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五、平行性质的应用-------平行线有哪些性质?1、行路拐弯的平行问题-----规定正方向(正前方为起始边向左右拐),用箭头表示方向B【测试1】如图,一张条形纸片ABCD(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D′、C′的位置上,若∠EF G=60°,则∠2=________(1)试证明∠B=∠ADG(2)求∠BCA的度数.3、如图,直线AB‖CD,则∠1+∠2+∠3+∠4+∠5+∠6=4、则∠1+∠2+∠3+∠4+∠5+∠6=5、如图,∠1+∠2+∠3+∠4+∠5+∠6+∠7=______°.。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一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 :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1)相交线平行定义: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3)两套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4)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注意:1、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2、我们有时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关于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定义 对顶角:像这样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与∠2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注意:对顶角的判断条件:⎪⎩⎪⎨⎧无公共边有公共顶点两条直线相交另外,从对顶角的定义还可知:对顶角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对顶角;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一般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 C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D .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练习 1、如图2-1,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图2-1知识点三: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定义: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钝角没有余角注意: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一般例题 ⑴∵1∠和2∠互余,∴=∠+∠21_____(或2_____1∠-=∠) ⑵∵1∠和2∠互补,∴=∠+∠21_____(或2_____1∠-=∠)练习1、若∠α=50º,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若∠β=110º,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2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º,那么∠1= 。

七年级下册数学定义和公式

七年级下册数学定义和公式

七年级下册数学定义和公式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1. 相交线。

- 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 对顶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 垂直。

-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2. 平行线。

-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平行线的判定。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平行线的性质。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实数。

1. 平方根。

-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即如果x^2=a,那么x = ±√(a)(a≥slant0)。

-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2. 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3. 立方根。

-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即如果x^3=a,那么x=sqrt[3]{a}。

-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4. 实数的分类。

-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 有理数包括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π等。

三、平面直角坐标系。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介绍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5.1 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具有不同的关系。

其中,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它们的大小相等;邻补角则是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它们的和为180度。

2.垂线垂线是指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其中一个角为直角的情况。

垂线具有两个性质:一是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法可采用“一靠二移三画”的方法。

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记忆时应结合图形进行理解。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垂线和其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平移和其性质,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组织运用。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意记忆其定义和性质,掌握其画法和应用方法。

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垂直于一条直线或平面的线段,而垂线段则是垂线的长度。

它们都具有垂直的性质,可以用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而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的长度。

线段和距离都是长度的概念,但线段是一种图形,不能等同于距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个数来确定,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时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时两直线重合。

平行公理指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八个角,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1 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课件
平行性质
平行线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
【相关概念】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如图,已知:AB// CD ,那么∠ 3与∠ 2有什么关系? 例如:∵AB//CD,
D. 100°
1 【例题讲解】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2】如图, AB//CD,AD//BC.
求证:∠A=∠C.
证明:∵AB//CD(已知), ∴∠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D//BC(已知), ∴∠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C(同角的补角相等).
答:∠2 =110º.因为AB∥CD, ∠1和∠2是内错角,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得到∠1=∠2. 因为∠1=110º,所以∠2 =110º.
例题
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2)从∠1=110º.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答:∠3 =110º.因为AB∥CD, ∠1和∠3是同位角,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得到∠1=∠3. 因为∠1=110º,所以∠3 =110º.
练习
已知:如图,∠AGD=∠ACB,∠1=∠2,CD与EF平行吗?为什 么? 答:CD∥EF.
理由如下: ∵ ∠AGD =∠ACB , ∴ GD∥BC. ∵∠1和∠3是内错角,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2=∠3. ∵∠2和∠3是同位角, ∴ C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B 3
2

新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_第五章_相交线与平行线_全章讲与练

新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_第五章_相交线与平行线_全章讲与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节、知识梳理:相交线与平行线一、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其性质,会用其性质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2.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3.掌握“三线八角”的内容.二、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邻补角、对顶角以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2.掌握两直线平行的三个判定方法.学习难点: 1.对顶角的性质、垂线性质;2.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解题.三、知识概要1.要正确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含义:(1)判断两个角是否是邻补角,关键要看这两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是公共边,另外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2)邻补角是成对的,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互补的角;(3)判断两个角是否是对顶角,看这两个角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且有相同的邻补角,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2.垂线、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特殊在交角都为直角,垂线是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称呼;(2)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图形.(3)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成垂线段是距离.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在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相交(有一个公共点),二是平行(没有公共点):(1)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要抓住“三线八角”,只有“三线”出现且必须是两线被第三线所截才能出现这三类角;(2)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时要正确判断出是什么角,什么关系,由此可以推出哪两条直线平行.四、知识链接1.本周相交线、平行线是以前学的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延伸.2.通过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等角度的比较得到平行线.而由平行线又可得到下周的平行线性质.五、中考视点平行与相交线中的垂直是经常考的内容.一般考其基础知识,以填空选择为主.平行线的性质与平移一、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会应用.2.理解命题并会判断.3.理解平移的定义并会应用平移的特征.二、知识概要1.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对于这个概念,应注意三点:(1)两条直线必须是平行的;(2)第三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它们;(3)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个具体的数,而不是线段这个图形.3.关于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4.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就称做为平移. 5.平移的基本特征平移的基本特征是: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2.平移的特征.学习难点:1.命题的判断.2.平移变换及其性质应用.四、知识链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有互逆性,平移变换及性质是研究动态几何的基础内容之一.五、中考视点平行线的知识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在填空选择中经常直接考平行线的性质.在解答题中经常与其他知识联系,综合考查.平移知识也是考的比较多的内容,尤其是在做辅助线时经常用到.第二节、教材解读:理解“三线八角”当两条直线AB和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如图),可得到八个角.根据位置特征不同,把∠1和∠5、∠2和∠6、∠4和∠8、∠3和∠7这样的称作同位角;把∠4和∠6、∠3和∠5这样的称作内错角;把∠4和∠5、∠3和∠6这样的称作同旁内角.在数学中也常把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关的问题称作“三线八角”问题.1.所谓同位角也就是位置特征相同,如∠1和∠5同在“左上”(AB和CD左侧,EF上方);∠2和∠6同在“左下”(AB和CD左侧,EF下方);∠4和∠8同在“右上”(AB和CD右侧,EF上方);∠3和∠7同在“右下”(AB和CD右侧,EF下方).2.所谓内错角是指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在第三条直线左右错开的位置的角,如∠4和∠6在AB和CD之内,而在EF左右两边错开的角;∠3和∠5在AB和CD之内,而在EF左右两边错开的角.3.所谓同旁内角是指在第三条直线同旁,而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的位置的角,如∠4和∠5同在EF 上边而在AB和CD之内;∠3和∠6同在EF 下边而在AB和CD之内.第三节、错解剖析【例1】填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错解:垂线段.【思考与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它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图形.错误的原因是概念不清.正解:垂线段的长度.【例2】判断正误:有公共端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错解:正确.【思考与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抓住对顶角概念的实质,出现了扩大概念实质和概念外延的错误,把一些不是对顶角的角看成了对顶角,如下图中∠1和∠2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但它们不是对顶角.错误的原因是概念不清.正解:如果一个角与另一个角有公共端点且两边分别是这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例3】如图,若AB∥CD,CD∥EF,则AB∥EF.理由是什么?错解:等量代换.【思考与分析】上面的回答把相等和平行混为一谈,相等说的是两个量的大小关系,平行说的则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完全不是一码事,所以,平行线的传递性是不能用"等量代换"来表达的.错误的原因是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混淆正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4】判断正误: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错解:正确.【思考与分析】平行线是讲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或线段有可能延长或反向延长后相交.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分清“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正解: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例5】判断正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错解:正确.【思考与分析】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但在空间里很容易找到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而且它们并不平行,错误的原因是思考不周.正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第四节、思维点拨【例1】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BOD且∠AOE=150°,你能求出∠AOC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观察图形我们可知,∠AOE与∠BOE是邻补角,所以∠BOE的度数可求,又由OE是∠BOD的角平分线可求得∠BOD=2∠BOE,而∠AOC与∠BOD是对顶角,故∠AOC 可求.解:∵ AB是直线(已知),∴∠AOE与∠BOE 是邻补角(邻补角定义).∴∠AOE+∠BOE=180°(补角定义).又∠AOE=150°(已知),∴∠BOE=180°-∠AOE=180°-150°=30°(等式性质).∵ OE平分∠BOD(已知),∴∠BOD=2∠BOE(角平分线定义).即∠BOD=2×30°=60°.∵∠AOC与∠BOD是对顶角(由图可知),∴∠AOC=∠BOD(对顶角相等).∴∠AOC=60°.反思:在思考过程中抓住角平分线DE与各个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45°B.∠1=∠3C.∠AOD与∠1互为补角D.∠1的余角等于75°30′思考与解: ∵OE⊥AB,∴∠AOE=90°.∵OF平分∠AOE,∵∠1与∠3是对顶角,∴∠1=∠3.∴B正确.∵∠AOD与∠1互为补角.∴C正确.∵∠1=15°30′,∴∠1的余角=90°-15°30′=74°30′.∴D不正确.故选D.【小结】我们在做这类选择题时,首先把题中条件与图形一一对应,然后看每个结论是否与条件冲突.【例3】已知,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O,直线EF过点O,∠DOF=32°,你能求出∠AOE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我们由AB⊥CD可知∠AOC=90°,因此,∠AOE与∠EOC 互余.又因为∠EOC与∠DOF是对顶角,于是∠EOC=32°,于是∠AOE可求.解法一:∵直线CD与EF交于O(已知),∴∠EOC=∠DOF (对顶角相等).∵∠DOF=32°(已知),∴∠EOC=32°(等量代换).∵AB、CD互相垂直(已知),∴∠AOC=90°(垂直定义).∴∠AOE+∠EOC=90°.∴∠AOE=90°-∠EOC=90°-32°=58°.解法二:∵直线AB、CD互相垂直(已知),∴∠BOD=90°(垂直定义).∴∠BOF+∠DOF=90°.∵∠DOF=32°(已知),∴∠BOF=90°-∠DOF=58°.∵直线AB与直线EF交于点O(已知),∴∠AOE=∠BOF(对顶角相等).∴∠AOE=58°.反思:第一种解法先用对顶角后用互余,第二种解法先用互余后用对顶角,我们在平时做题时也应该多想多做,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例4】如图3,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F,EF⊥CD,则∠AFE与∠DFB之间的关系是______.【思考与分析】我们由所给的条件EF⊥CD,得∠CFE=90°,也就是说∠AFE+∠AFC=90°,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AFC=∠DFB,所以∠AFE+∠DFB=90° .本题也可利用平角的定义来解,即由∠AFE+∠DFB+∠EFD=180°,又因为∠EFD=90°,所以∠AFE+∠DFB=90°.解:∠AFE与∠DFB互为余角(或∠AFE+∠DFB=90°).【小结】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有条件而无结论,要从所给的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比较、猜想,寻找多种解法和结论,再进行说理证明.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思维空间较大且灵活,突破了死记概念的传统模式.【例5】平行直线AB和CD与相交直线EF、GH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对.A. 4对B. 8对C. 12对D. 16对【思考与解】我们可将原图分解为八个“三线八角”即“直线AB和CD 被直线EF所截”、“直线AB和CD 被直线GH所截”、“直线EF和GH被直线AB所截”、“直线EF和GH被直线CD所截”、“直线AB和EF被直线GH所截”、“直线EF和CD 被直线GH所截”、“直线AB和GH被直线EF所截”、“直线GH和CD 被直线EF所截”.每一个“三线八角”都有两对同旁内角,故原图中共有16对,因此选择D.【小结】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如何用图形分解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三线八角”.【例题】(1)如图1,在△ABC中,∠ABC=90°,∠A=50°,BD∥AC,则∠CBD的度数是°.(2)已知:如图2,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你能说明∠P=90°吗?(3)如图3,已知AB∥CD,∠C=75°,∠A=25°,则∠E的度数为 .【思考与解】(1)解法一:由题意我们知BD∥AC.所以∠ABD+∠BAC=180°.所以∠CBD=180°-50°-90°=40°.解法二:由题意我们知∠C=90°-∠A=90°-50°=40°.又因为BD∥AC. 所以∠CBD=∠C=40°.(2)因为AB∥CD.所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EF+∠EFD=180°.又因为EP、FP分别平分∠BEF和∠EFD.所以∠P=180°-(∠1+∠2)= 180°-90°=90°.(3)因为AB∥CD. 所以∠BFE=∠C=75°.所以∠AFE=180°-∠BFE= 180°-75°=105°.所以∠E=180°-∠A-∠AFE=180°-25°-105°=50°反思:我们在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想是不是这样做最简单,是不是只有这一种解法?【例6】如图1,如果∠B=∠1=∠2=50°,那么∠D= .【思考与分析】我们通过观察图形,由∠B=∠1=∠2=50°可得AB∥DC、AD∥BC,再利用其性质同旁内角互补可得∠D的度数.解:因为∠B=∠1,所以AB∥DC,所以∠B+∠BCD=180°,∠BCD=130°.又因为∠B=∠2,所以AD∥BC,所以∠BCD+∠D=180°,∠D=50°.反思:我们解题时用的是同旁内角互补.还可以利用∠D=∠1=∠B=50°.也可以利用∠D=∠2=∠B=50°.大家可以试一试.【例7】如图2,直线l1、l2分别与直线l3、l4相交,∠1与∠3互余,∠3的余角与∠2互补,∠4=125°,则∠3= .思考与解:因为∠1与∠3互余,∠3的余角与∠2互补,所以∠1+∠2=180°.所以l1∥l2.所以∠3=∠5=180°-∠4=55°.反思:我们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1+∠2=180°?我们可由题意列式∠1+∠3=90°,90°-∠3+∠2=180°.两个式子相加可得∠1+∠2=180°.在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而添加平行线作为辅助线,更是解决此类问题好的帮手.下面举几例说明.【例8】如图1所示,直线a∥b,∠ACF=50°,∠ABE=28°,求∠A的大小.【思考与分析】要求∠A的大小,关键是确定辅助线的位置.于是我们会想到过点A作AD∥b,这样利用平行线的知识即可求解.解:过点A作AD∥b,则∠DAC=∠ACF=50°.又因为a∥b,所以AD∥a.所以∠DAB=∠ABE=28°.所以∠BAC=∠DAC-∠DAB=50°-28°=22°,即∠A的大小是22°.反思:在解题时我们做AD∥b,那么是不是必须要做辅助线呢?我们继续思考:∠A在△ABG中,∠ABE也在△ABG中且等于28°,那么只要求出∠AGB的度数,就可求∠A的度数.【例9】如图2,AB∥CD,EO与FO相交于点O,试猜想∠AEO、∠EOF、∠CFO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考与分析】由于∠BEO、∠EOF、∠DFO三个角的位置较散,设法通过辅助线使之相对集中,我们可以考虑AB∥CD,可以过点O作MN∥AB,这样即可找到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了.由此猜想∠AEO+∠CFO+∠EOF=360°.解:过点O作MN∥AB.因为AB∥CD,所以CD∥MN.所以∠AEO+∠EOM=180°,∠MOF+∠CFO=180°.所以∠AEO+∠CFO+∠EOF=∠AEO+∠EOM+∠MOF+∠CFO=180°+180°=360°.反思:我们解这道题是用的两组同旁内角之和.其实我们还可以连结EF,正好把这三个角分成一组同旁内角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由同旁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可得出同样的结论.【例10】如图3,已知AB∥ED,α=∠A+∠E,β=∠B+∠C+∠D.试探索β与2α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思考与分析】我们由已知条件AB∥ED可知α=∠A+∠E=180°,于是只需知道β=∠B+∠C+∠D的大小即可探索出β与2α的数量关系.此时可以过点C作CF∥AB,从而求出β=∠B+∠C+∠D=360°,即有β=2α.解:猜想β=2α.理由是:过C作CF∥AB,因为 AB∥ED,所以∠α=∠A+∠E=180°.又因为AB∥ED,所以CF∥DE,即(∠B+∠1)+(∠2+∠D)=360°.故β=2α.【小结】这道题的思路与我们做的上题是相同的,也可以连结BD来解.第五节、竞赛数学在竞赛试题中,平行和垂直是做为基础知识应用在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之中,单独出题的情况很少,但当平行和垂直的性质与实际情况结合时,往往也会被做为新题型来考查.【例1】请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个数.【思考与分析】本题有多种分类,如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类,再考虑第三条直线的位置;又如以三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分类等.下面我们就第二种分类加以说明.解:(1)如图1,三条直线互相平行,此时交点个数为0;(2)如图2,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此时交点个数为1;(3)如图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交于同一点,此时交点个数为3;(4)如图4,其中两条直线平行,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此时交点个数为2.综上所述,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0或1或2或3个.(如果按第一种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又该如何呢?请大家思考一下.)反思:求解中(2)、(3)两种情况称为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当题目中图形不全或不确定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分类.【例2】(1)请你在平面上画出6条直线(没有三条共点),使得它们中的每条直线都恰与另3条直线相交,并简单说明画法.(2)能否在平面上画出7条直线(任意3条都不共点),使得它们中的每条直线都恰与另3条直线相交,如果能,请画出一例,如果不能,请简述理由.【思考与分析】“6条直线相交且任意3条都不共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首先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这样可以发现若不出现3条直线共点可以出现平行线.对于(2)中所求,可以根据(1)得到的结论先对其进行推理,不要盲目的画图.解:(1)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过A作两直线m1与n1.在n1 上取两点B、C,在m1上取两点D、G.过B作m2∥m1,过C作m3∥m1,过D作n2∥n1,过G作n3∥n1,这时m2、m3、n2、n3交得E、F、H、I四点,如图所示.由于彼此平行的直线不相交,所以,图中每条直线都恰与另3条直线相交.(2)在平面上不能画出没有3线共点的7条直线,使得其中每条直线都恰与另外3条直线相交.理由如下:假设平面上可以画出7条直线,其中每一条都恰与其它3条相交,因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又因没有3条直线共点,所以每条直线上恰有与另3条直线交得的3个不同的交点.根据直线去数这些交点,共有3×7=21个交点,但每个交点分属两条直线,被重复计数一次,所以这7条直线交点总数为因为这与交点个数应为整数矛盾.所以,满足题设条件的7条直线是画不出来的.反思:本题在说明理由时应用了假设法.利用假设推导出结果是否与题中条件冲突.这与我们以后要学的反证法相类似.【例3】平行直线AB和CD与相交直线EF、GH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对.A. 4对B. 8对C. 12对D. 16对【思考与解】我们可将原图分解为八个“三线八角”即“直线AB和CD 被直线EF所截”、“直线AB和CD 被直线GH所截”、“直线EF和GH被直线AB所截”、“直线EF和GH被直线CD所截”、“直线AB和EF被直线GH所截”、“直线EF和CD 被直线GH所截”、“直线AB和GH被直线EF所截”、“直线GH和CD 被直线EF所截”.每一个“三线八角”都有两对同旁内角,故原图中共有16对,因此选择D.【小结】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如何用图形分解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三线八角”.【例4】有10条公路(假设公路是笔直的,并且可以无限延伸),无任何三条公路交于同一个岔口,现有31名交警,刚好满足每个岔口有且只有一名交警执勤,请你画出公路示意图.【思考与解】我们可以把公路想象成直线,岔口想象成交点,由警察的人数及题意可知,10条直线刚好有31个交点.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平面上的10条直线,若两两相交,最多出现45个交点,现在只要求出现31个交点,就要减去14个交点,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两种办法:(1)多条直线共点;(2)出现平行线.根据题意,方法(1)不能实现,所以想到使用平行线.在某一方向上有5 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减少10个交点,若6条直线平行,则可减少15个交点,所以这个方向上最多可取5条平行线,这时还有4个点要去掉,换一个方向取3条平行线,即可再减少3个交点,这时还剩下2条直线与1个要减去的点,只须让其在第三个方向上互相平行即可,如图所示:【小结】本题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做题时,要牢牢把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图形结合,从简单的图形推理找出问题的入手点.【例5】把正方形ABCD边AD平移得到EF,作出平移后的正方形能有几种作法?【思考与分析】据题意,平移是指正方形整体平移,只有一个.我们根据以前学过的作图方法和本周学的平移作图,作法有如下几个:作法1:过E作EF的垂线,截取EG=EF,过G点作EF的平行线,截取GH=EF(注意截取方向),连接FH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如图(1).作法2:过E、F分别作EF的垂线,截取EG=EF,FH=EF(注意截取方向),连接GH,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如图(1).作法3:过F作EF的垂线,截取FH=EF,过H点作EF的平行线,截取GH=EF(注意截取方向),连接EG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如图(1).作法4:过E作AC的平行线,过F作BD的平行线,截取EH=AC,FG=BD(注意截取方向).连接EG,GH,HF,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如图(2).作法5:连接EA,FD,过B点作EA的平行线,过C作FD的平行线.截取BG=EA,CH=FD (注意截取方向).如图(3).连接EG,GH,HF,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小结】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要描述一个平移变换,必须指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例6】电脑游戏上有一种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游戏规则:在所给各种各样的方块中,通过平移、旋转的方式,罗列方块使之排满每一横行,每排满一行,便消去一行,得100分,依次类推(本题特殊规定,只准平移),小方块在屏幕顶端居中出现(奇数列时居中偏左).现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如图所示).(1)若按规定,想得分,甲方块需要怎样平移,才可能直接得分或为以后打下得分基础?乙方块呢?(2)若你把甲方块放到左侧,发现屏幕已暗示出丙方块为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丙方块只需如何移动,便可得多少分?(注:屏幕上一共有10行10列)【思考与分析】第(1)题观察甲方块与底部方块的特点,我们可得出平移方式.第(2)题将丙方块通过平移嵌入空隙之中,即可得分.解:(1)甲方块可左移3个单位,下移7个单位放到屏幕左侧;乙方块需向右平移3个单位,下移8个单位,放到屏幕右侧.(可用其他平移方式)(2)丙方块下移7个单位,便可排满2行,得200分.【小结】解本题的关键是将各个方块通过平移嵌成一个长方形,需根据方块和现有图形选择合理的平移方式.【例7】如图1,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在C、D之间有一点P,如果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问∠PAC,∠APB,∠PBD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试探索∠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思考与分析】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我们只要过点P作出l1的平行线即可知道∠APB=∠PAC+∠PBD;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则可以分为如图2和如图3两种情形,同样分别过点P作出l1或l2的平行线,即有∠APB=∠PBD -∠PAC或∠APB=∠PAC-∠PBD.解: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则有∠APB=∠PAC+∠PBD.理由是:如图1,过点P作PE∥l1,则∠APE=∠PAC,又因为l1∥l2,所以PE∥l2,所以∠BPE=∠PBD,所以∠APE+∠BPE=∠PAC+∠PBD,即∠APB=∠PAC+∠PBD.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则有两种情形:(1)如图2,有结论:∠APB=∠PBD-∠PAC.理由是:过点P作PE∥l1,则∠APE=∠PAC,又因为l1∥l2,所以PE∥l2,所以∠BPE=∠PBD,所以∠APB=∠BPE-∠APE,即∠APB=∠PBD-∠PAC.(2)如图3,有结论:∠APB=∠PAC-∠PBD.理由是:过点P作PE∥l2,则∠BPE=∠PBD,又因为l1∥l2,所以PE∥l1,所以∠APE=∠PAC,所以∠APB=∠APE-∠BPE,即∠APB =∠PAC-∠PBD.【小结】我们做这类题的时候可以发现:点的移动带动角的位置变化,角的位置变化决定了角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分类思想来分析题意,解决多种情况的讨论.第六节、本章训练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的关系是().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但不垂直D.不能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互补3.如图1所示,已知DE∥BC,CD是∠ACB的平分线,∠B=72°,∠ACB=40°,那么∠BDC等于().A.78°B.90°C.88°D.92°4.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A.①B.②和③C.④D.①和④5.船向北偏东50°方向航行到某地后,依原航线返回,船返回时方向应该是()A.南偏西40°B.北偏西50°C.北偏西40°D.南偏西50°6.线段AB是由线段CD经过平移得到的,那么线段AC与BD的关系为().A.平行B.相交C.相等D.平行且相等7.如果两个角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而另一条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没有关系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8. a∥b,a∥c则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9.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______.和______.分别相等,图形的______.和______.没有发生改变.10.在同一平面上,如果AB⊥EF,AC⊥EF,那么点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11.把△ABC向右平移4cm得△A1B1C1,再把△A1B1C1向下平移3cm得△A2B2C2,若把△A2B2C2看成是由△ABC经一次平移得到的,请量一量,其平移的距离是______.cm.12.船的航向从正北方向依逆时针方向驶向西南方向,它转了_____度.13.已知梯形ABCD,AD∥BC,BC=6,AD=3,AB=4,CD=2,AB平移后到DE处,则△CDE的周长是_____14.如果△ABC经过平移后得到△DEF,若∠A=41°,∠C=32°,EF=3cm,则∠E=______,BC= ______ cm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5.如图,AC⊥AB,∠1=30°,∠B=60°,(1)你能确定AD与BC平行吗?(2)能确定AB平行于CD吗?16.如图,AD平分∠EAC,AD∥BC,你能确定∠B与∠C的数量关系吗?17.如图所示,AB∥CD,AD∥BC,∠A的2倍与∠C的3倍互补,求∠A和∠D的度数.答案一、 1.B 2.B 3.C 4.A 5.D 6.D 7.C二、 8. b,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9. 对应角、对应边,形状、大小10. 在直线AB上11. 512. 13513. 914. 107°,3三、15.【思考与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并结合题中条件我们可以得到:∠ACB=180°-∠BAC -∠ABC=180°-90°-60°=30°.由此可得AD∥BC.但是由题中条件我们求不出∠D或者∠ACD,因此不能判定AB与CD是否平行.解:(1)因为∠BAC=90°,∠B=60°,且∠BAC+∠B+∠ACB=180°,所以∠ACB=180°-∠BAC-∠B=180°-90°-60°=30°.所以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不能确定.因为求不出∠D或者∠ACD,找不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所以AB与CD不一定平行.16.【解题思路】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并结合题中条件可知,要想知道∠B与∠C的数量关系,就得利用AD∥BC,从而得到∠B=∠1,∠C=∠2.只要∠1=∠2,那么∠B=∠C.而题中给出了AD平分∠EAC,正好得到∠1=∠2!解:因为AD∥BC,所以∠B=∠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C=∠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AD平分∠EAC,所以∠1=∠2.所以∠B=∠C.17.【思考与分析】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知,题目要求∠A和∠D的度数,而条件只给出了∠A和∠C的关系.因此,分清∠A、∠C和∠D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因为AB∥CD,所以∠A+∠D=180°.所以∠A=180°-∠D.因为AD∥BC,所以∠C+∠D=180°.所以∠C=180°-∠D.所以∠A=∠C.再由2∠A+3∠C=180°解得∠A=∠C=36°.所以∠D=144°.提高训练题一、填空题1. 直线l1,l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则它们的位置关系是.2. 若直线l1// l2,l2// l3,则 ____ // ____,其理由是.3. 若直线l1//l2,一条射线与l1有交点,那么这条射线与l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直线l1和l2不一定是平行线()A. l1和l2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B. l1和l2都平行于直线l3C. 在同一平面内l1和l2没有一个公共点D. 在同一平面内,l1⊥l3,l2⊥l32. 若∠1与∠2的关系为内错角,∠1=40°,则∠2等于()A. 40°B. 140°C. 40°或140°D. 不确定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B.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是相等C.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D.所有的对顶角相等三、解答题1.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分别过A,B,C三点作它们的对边BC,CA,AB的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成正比),邻补角(优势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坐落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横向三要素:横向关系,横向记号,像距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长。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存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成正比,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断: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旋转轴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正数整数,泛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最新⼈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线5.1 相交线⼀、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中,相邻的两个⾓叫做邻补⾓,特点是两个⾓共⽤⼀条边,另⼀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互补;相对的两个⾓叫做对顶⾓,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相等。

①邻补⾓:两个⾓有⼀条公共边,它们的另⼀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互为邻补⾓。

如:∠1、∠2。

②对顶⾓:两个⾓有⼀个公共顶点,并且⼀个⾓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个⾓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互为对顶⾓。

如:∠1、∠3。

③对顶⾓相等。

⼆、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条直线叫做另⼀条直线的垂线。

3.垂⾜: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

4.垂线特点: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内错⾓、同旁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

1.同位⾓:(在两条直线的同⼀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在两条直线的上⽅,⼜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叫同位⾓。

如:∠1和∠5。

2.内错⾓:(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叫内错⾓。

如:∠3和∠5。

3.同旁内⾓:(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叫同旁内⾓。

如:∠3和∠6。

5.2 平⾏线及其判定(⼀) 平⾏线1.平⾏: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的两条直线,互为平⾏线。

a∥b(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线。

)2.平⾏公理:经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解:∵∠1=∠3,∠3=∠4, ∴∠1=∠4,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2=∠5,∠2+∠3=180°, ∴∠4+∠5=180°,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课堂小结
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有: 1.平行线的定义.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知识点四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
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已知条件:直线 b 与直线 c 都垂直于直线 a .要说明的
结论:直线 b 与直线 c 平行吗? 解法一:如图,∵ b⊥a,∴ ∠1= 90°.
同理∠2= 90°.∴ ∠1=∠2.
A
明,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AB∥CD.
E
P
H1
D
G2 B F
一般地,有如下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几何语言:
1
∵∠1=∠2(已知)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l2
2
l1
c
a
2
43
b
1
2.如图,直线AE ,CD 相交于点O ,如果∠A=110°,∠1= 70°,就可以说明AB∥CD,这是为什么?
解:因为∠1=∠AOD(对顶角相等),∠1= 70°,所以∠AOD=70°. 又因为∠A=110°,所以∠A+∠AOD=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篇11.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P3例;P82题;P97题;P352(2);P353题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5.做直角三角形的高: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

6.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7.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垂线段最短;9.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P7例、练习11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13.平行线的判定。

P15例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P15练习;P177题;P368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置关系,而平行线的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得 到两角的数量关系; (2)平行线的判定的条件是平行线的性质的结论,而平行线 的判定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条件.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两条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同
位角相等; ●格式书写时,顺序不能颠倒,与判定不能混淆.
感悟新知
例 1 如图5.3-2,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若∠ 1=30°,则∠ 2 的度数为( A ) A.60° B.50° C.40° D.30°
感悟新知
1-1.[中考·柳州]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 ∥ b, ∠ 1=70 °,则∠ 2 的度数是( C ) A. 50° B. 60° C. 70° D. 110°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的性质2
1.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表达方式:如图5.3-3,因为a ∥ b(已知), 所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并不是所有的内错角都相等,只有在“两直线平
行”的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5.3-4,AB ∥ CD,BE 平分∠ ABC,CF 平分 ∠ BCD,你能发现BE 和CF 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吗? 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秘方:由两直线平行得到 内错角相等,再由内错角相等 得到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解:BE∥CF.理由如下:∵ AB∥CD(已知),
∴∠ ABC= ∠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 平分∠ ABC,CF 平分∠ BCD (已知),
∴∠ 2=
1 2
∠ ABC,∠ 1=Fra bibliotek1 2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2讲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导航1.三线八角.2.平行线与平行公理.3.平行线的判定.4.平行线的性质.5.平移.【板块一】平行线的判定◆题型一三线八角方法技巧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共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同位角形如字母“F"(或倒置、反置);内错角形如字母“Z”(或反置);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或倒置、反置).3.三种角讲的都是位置关系,而不是大小关系,通常情况下,其大小是不确定的.【例1】在∠1至∠8这8个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几对,请分别写出来.87654321◆题型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方法技巧(1)平行公理体现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平行公理的推论体现了平行线的传递性,它们都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2)平行公理中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垂线性质中只要求“经过一点”,不限定点是否在直线上.【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因为a∥b,c∥d,所以a∥dD.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题型三平行线的判定——两步导角证平行方法技巧1.已知角相等导角证平行.2.通过角的数量关系证平行.3.通过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得等角,再证平行.【例3】如图,已知CD平分∠ACB,∠1=∠2,试判断AC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E DC BA21◆题型四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公理推论证平行 【例4】如图,∠A +∠B =180°,∠EFC =∠DCG ,试说明:AD ∥EF .GF ED CBA◆题型五 作辅助线证折线中的平行关系 方法技巧有些平行线的证明,无法直接导出相等角,此时考虑连线或作平行线转化角.【例5】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AM 平分∠EAD ,CN 平分∠DCF .(1)直接写出图中∠ABC 的所有同位角;(2)求证:AM ∥CN .ABCDE FMN针对练习1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方向与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2.平面上有2018条直线,若a 1⊥a 2,a 2⊥a 3,a 3∥a 4,a 4∥a 5,a 5⊥a 6,a 6⊥a 7,…,那么a 1和a 2018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3.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1=∠2,∠CNF =∠BME ,那么AB ∥CD ,MP ∥NQ ,请说明理由.QP N MFEDCB A124.如图,直线EF 与直线AB ,CD 分别相交于点M ,N ,直线PT 经过点M ,∠MQN =∠BMQ +∠QND ,∠AMT =∠QN D. (1)求证:МР∥NQ ;(2)АВ∥СD.Q P N MT FEDCBA5.在长方形ABCD 中.(1)如图1,若CD =3,BD =5,BC =4,AE ⊥BD 于点E ,P 是BD 上一动点,连接CP ,当CP 为何值时,CP ∥AE ?说明理由; (2)如图2,若∠ADB =20°,P 为BC 上一动点,将三角形ABP 沿AP 翻折到三角形AEP 位置,当∠BAP 等于多少度时AE ∥BD ?说明理由.图1图2P EDCBAABCDEP【板块二】平行线的性质◆题型一 利用平行线性质导角 方法技巧1.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错互补的结论,这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构建等角链.【例1】如图,AF ∥CD ,CB 平分∠ACD ,BD 平分∠EBF ,且BC ⊥BD ,下列结论:①BC 平分∠ABE ;②AC ∥BE ;③∠CBE +∠D =90°;④∠DEB =2∠ABC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哪些?说明理由.F EDCB A◆题型二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计算与证明 方法技巧利用已知得可知,思考结论看需知.【例2】如图,DC ∥FP ,∠1=∠2,∠FED =30°,∠AGF =80°,FH 平分∠EFG . (1)说明:DC ∥AB ;(2)求∠PFH 的度数.PH GFED C BA 312◆题型三 平行线间的距离 方法技巧1.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必须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垂直,否则其长度不是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3.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图形的等积变换.【例3】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 (1)图中有几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若AD 与BC 之间的距离为a ,AC =4,BD =5,求AD +BC 的最大值.(用a 表示)ODCB A◆题型四 命题 方法技巧(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二者缺一不可.(2)命题的内容可以是几何的,也可以是代数的,还可以是生活中的事情,如“如果a =b ,那么a 2=b 2”,“末位数字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这支粉笔是红色的”等都是命题. (3)命题是判断句,而判断句可对可错,因而命题所描述的关系可真可假,如“相等的角都是对顶角”,这个判断虽是错的,但仍然是命题.(4)疑问句、具体操作都不是命题,如“今天是星期天吗?”就不是命题.【例4】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指出题设和结论,并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画直线AB ;(2)两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针对练习21.如图,AD 与BC 交于点O ,点E 在AD 上,∠C =∠3,∠2=80°,∠1+∠3=140°,∠A =∠D ,求∠B 的度数.OF E DC BA 3122.如图,点E 在AB 上,点F 在CD 上,EC 交AD 于点G ,BF 交AD 于点H ,已知∠A =∠AGE ,∠D =∠DG C. (1)试说明AB ∥CD ; (2)若∠1+∠2=180°,且∠BEC =2∠B +60°,求∠C 的度数.HG F E DC A 123.如图,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已知AB ∥CD ,∠C =35°,AB 是∠F AD 的平分线,∠ADB =110°,求∠BDE 的度数.AB CD EF4.直线a 上有一点A ,直线b 上有一点B ,且a ∥b .点P 在直线a ,b 之间,若P A =3,PB =4,则直线a ,b 之间的距离( )A.等于7B.小于7C.不小于7D.不大于75.如图,在△ABC 中,AC ⊥BC ,CD ⊥AB ,垂足分别为C ,D 两点,∠1=∠2,下列结论:①∠3=∠EDB ;②∠A =∠3;③AC ∥DE ;④∠2与∠3互补;⑤∠1=∠EDB ,其中正确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ED CBA 3126.如图,在长方形内画了一些直线,已知其中有3块面积分别是12,32,52的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108 B.96 C.84 D.727.如图1,将线段AB 平移至CD ,使点A 与点D 对应,点B 与点C 对应,连接AD ,B C. (1)填空:AB 与C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BC 与A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 (2)点G ,E 都在直线DC 上,∠AGE =∠GAE ,AF 平分∠DAE 交直线CD 于点F . ①如图2,若G ,E 为射线DC 上的点,∠F AG =30°,求∠B 的度数;②如图3,若G ,E 为射线CD 上的点,∠F AG =α,求∠C 的度数(结果用含α的式子表示).DCBAG F E DCB图3图1图2ABC D EF G【板块三】阅读理解填空、解答题◆题型一 阅读理解填理由题 方法技巧看图,联系上下文,运用有关定理进行合理填空. 【例1】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如图,M ,F 两点在直线CD 上,AB ∥CD ,CB ∥DE ,BM 、DN 分别是∠ABC 、∠EDF 的平分线,求证:BM ∥DN .NMFEDC BA312证明:∵BM 、DN 分别是∠ABC 、∠EDF 的平分线,∴∠1=12∠ABC ,∠3=__________(角平分线定义). ∵AB ∥CD ,∴∠1=∠2,∠ABC =________(____________) ∵CB ∥DE ,∴∠BCD =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EDF ,∴∠1=∠3, ∴∠2=________(____________) ∴BM ∥DN (____________)◆题型二阅读理解和运用【例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画出了以下两个不同的图形,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以下问题:图2图1MFEDC BAM FE DCB A213312(1)如图1,如果AB ∥CD ,BE ∥DF ,那么∠1与∠2的关系是_________; 如图2,如果AB ∥CD ,BE ∥DF ,那么∠1与∠2的关系是_________;(2)根据(1)的探究过程,我们可得出结论: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3)利用结论解决问题:如果有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60°,则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针对练习31.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点D 、E 、F 分别在线段AB 、BC 、AC 上,连接DE 、EF ,DM 平分∠ADE 交EF 于点M ,∠1+∠2=180°,求证:∠B =∠BE D.ME DCBA12证明:∵∠1+∠2=180°(已知), 又∵∠1+∠BEM =180°(平角定义), ∴∠2=∠BEM (___________),∴D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M =∠B (_________________) ∠MDE =∠BED (_________________) 又∵DM 平分∠ADE (已知),∴∠ADM =∠MDE (角平分线定义), ∴∠B =∠BED (_________________).2.探究:如图1,直线AB ,BC ,AC 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点A ,B ,C ,点D 在线段AB 上,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F ∥AB ,交BC 于点F .若∠ABC =40°,求∠DEF 的度数.图1FE D CBA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DE ∥BC (已知),∴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F ∥AB (已知),∴∠ABC =∠EFC (_____________), ∴∠DEF =∠ABC =40°(等量代换).应用:如图2,四边形BDEF 中,BF ∥DE ,DB ∥EF ,∠F =2∠D -50°,点C 在线段BF 上,若∠FCE =∠CEF +10°,求∠CEF 的度数.图2FEDCB【板块四】运用“中间等角”导角证两线平行◆题型一 利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导角 方法技巧在已知条件为a +b =90°或a +b =180°的题目中,寻找第二对a +c =90°或a +c =180°,得出b =c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 ∥DF ,点G 在射线BC 上,射线DE 分别交AB 、AG 于点H 、M ,∠D +∠B =180°. (1)求证:DE ∥BC ; (2)如果∠AMD =80°,∠AHE =70°,∠EHB 与∠MGC 的平分线交于点P ,求∠HPG 的度数.ABCDEFGHMP◆题型二 运用等式的性质证角相等 方法技巧1.若a =b ,b =c ,则a =c ;2.若a =b ,则a +c =b +c .【例2】如图,点B 在AC 上,AB ∥EF ,∠1=∠2,∠3=∠4,AF 与BE 平行吗?为什么?3412FEDCB A◆题型三 反复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导角【例3】如图,点E 在AB 上,点F 在CD 上,∠1=∠2,∠B =∠C ,求证:AB ∥C D.3412ABC DE F◆题型四 作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中间等角 方法技巧有些题目给出的等角的位置不是三线八角中的基本角,这时作适当的辅助线(连线,延长线或作平行线)来转化角.【例4】如图是一个汉字“互”字,其中点M 在AB 上,点N 在CD 上,点G 在ME 上,点F 在NH 上,GH ∥EF ,∠1=∠2,∠MEF =∠GHN . 求证:(1)∠MGH =∠GHN ;(2)AB ∥C D.12A B C DEFG H MN题型三设两个未知数,列关系式求解 方法技巧题目中有两个独立未知角,一个已知方程不能求出未知角时,需列两个方程求解. 【例3】如图1,在五边形ABCDE 中,AE ∥BC ,∠A =∠C . (1)猜想AB 与C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延长DE 至点F ,连接BE ,若∠1=∠3,∠AEF =2∠2,∠AED =2∠C -140°,求∠C 的度数.图2图1ABCDE321FED BA题型四设两个未知数列一个方程巧解角的度数题目中有两个独立未知角,只有一个等戏,这时设两个未知数,列一个方程,巧解所求角. 【例4】已知AB ∥CD ,M ,N 分别是直线AB ,CD 上两点,点G 在AB ,CD 之间,连接MG ,NG ,点E 是AB 上方一点,连接EM ,EN ,且GM 的延长线平分∠AME ,NE 平分∠CNG ,2∠MEN +∠MGN =105°,求∠AME 的度数.NMGF E DCB A针对练习71.如图,AB ∥CD ,点E 在直线AB 上,点N ,F 在直线CD 上,PE 平分∠AEN ,FH ∥EN ,延长PF 到点G ,FG 平分∠DFH ,若∠PFC =∠AEP +10°,求∠BEN 的度数.HNPFE DCBA2.如图1,AC 平分∠DAB ,∠1=∠2.(1)试说明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予以证明;(2)如图2,延长AD ,BC 交于点G ,过点D 作DH ∥BC 交AC 于点H ,若AC ⊥BC ,问当∠CDH 多少度时,∠GDC =∠ADH ?图2图12121H GBD ACDCBA3.如图,已知AB ∥CD ,∠EBF =2∠ABF ,CF 平分∠DCE ,若2∠F -∠E =10°,求∠ABE 的度数.KFEACBD【板块八】分类讨论思想求角题型一 按照点的不同位置关系分类讨论求角 方法技巧点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点在线上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图形,需分类讨论. 【例1】已知AB ∥CD ,∠BAD =50°,点P 在直线AD 上,E 为UD 上一点 (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AD 延长线上时,求证:∠PEC -∠APE =130°;图1PE DCBA(2)如图2,当点P 在直线AD 上运动时(不与点A ,D 重合),求∠APE 与∠PEC 之间 的数量关系.题型二 按照线的不同位置关系分类讨论求角 方法技巧按照动线的不同位置来分类讨论求角.【例2】一个角为60°,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这个角的两边平行,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题型三分类讨论求角之间的关系 方法技巧点在运动时,两个动角之间具有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此时设未知数,探求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3】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D ,DE 平分/BDC (1)求证:BE ⊥DE ;(2)H 是直线CD 上一动点(不与点D 重合),BI 平分∠HBD 交CD 于点I ,在图2或备用图中,请你画出图形,并猜想∠EBI 与∠BHD 的数量关系,且说明理由.图3图2图1ABCD EABCDEE DCBA针对练习81.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两倍少80°,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2.如图,AB ∥CD ,直线EF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BEF <150°,点P 为直线EF 左侧平面上一点,且∠BEP =150°,∠EPF =50°,则∠DFP 的度数是 .FEDC BA3.(1)如图1,F 是OC 边上一点,求证:∠AFC =∠AOC +∠OAF ;(2)如图2,∠AOB =40°,OC 平分∠AOB ,点D ,E 在射线OA ,OC 上,点P 是射线O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P 交射线OC 于点F ,设∠ODP =x °,若DE ⊥OA ,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EFD =4∠EDF ?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备用图图2图1DBEC AAC EBDCF OA【板块九】平移题型一平移定义 方法技巧1.图形的平移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其中,平移的方向是平移前图形上的某一点到其对应点所指的方向;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前图形上的某一点到其对应点之间的距离.2.平移只改变位置,形状与大小都不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 :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1)相交线平行定义: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3)两套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4)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注意:1、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2、我们有时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关于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定义 对顶角:像这样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与∠2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注意:对顶角的判断条件:⎪⎩⎪⎨⎧无公共边有公共顶点两条直线相交另外,从对顶角的定义还可知:对顶角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对顶角;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一般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C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D .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练习 1、如图2-1,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图2-1知识点三: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定义: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钝角没有余角注意: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一般例题 ⑴∵1∠和2∠互余,∴=∠+∠21_____(或2_____1∠-=∠) ⑵∵1∠和2∠互补,∴=∠+∠21_____(或2_____1∠-=∠)练习1、若∠α=50º,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若∠β=110º,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2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º,那么∠1= 。

如果∠1+∠2=90 º,∠2+∠3=90 º,则∠1与∠3的关系为___,其理由是____。

如果∠1+∠2=180 º,∠2+∠3=180 º,则∠1与∠3的关系为____,其理由是____ 经典题型 1、已知互余两个角的差是30º,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___________。

练习: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____。

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4还少12º,求这个角。

3、一个角的补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2/5,求这个角的度数。

2、如图,O 是直线AB 一点,∠BOD=∠COE=90º,和∠1互为余角的有 。

和∠1相等的角有 。

3、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已知∠AOC=70 º,OE 把∠BOD 分成两个角,且∠BOE :∠EOD=2:3,求EOD 的度数。

A D O E B C4.若∠1与∠2的度数之比为1:4,求∠CDF 、∠EDB 的度数。

F (2)如图,AB 是一条直线,OC 是∠AOD 的平分线,OE 在∠BOD 内,∠DOE=1/3∠BOD ,∠COE=72°,求∠EOB 的度数.4321OEDCBA练习:1.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是∠AOD的平分线,∠FOC=90 º,∠1=40 º,求∠2与∠3的度数。

E DA 2 B3 1CFC(2)如图,直线AB、EF相交于点D,∠ADC=90 º E1 2A D B3、,AB与CD相交于点O,OF平分COD,∠AOE比∠EOD大30°,∠EOD比∠BOD大30°(1)求∠AOE的度数(2)写出图中所有直角(3)写出角BOD所有余角(4)写出角BOD所有补角拓展题型:1.已知∠α与∠β互补,且∠α>∠β,则∠β的余角不能用下列式子表示的是()A1/2(∠α+∠β) B1/2(∠α-∠β) C∠α-90度 D 90度-∠β2.已知∠α是锐角,∠β是钝角,且∠α和∠β互补,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α的余角和∠β的补角互余B、∠α的补角和∠β的余角互余C、∠α的余角和∠β的补角互补D、∠α的补角和∠β的余角互补2. 如图,∠ACB=90°,CD ⊥AB ,则图中与∠A 互余的两个角共有( ) 对3. 如图,A ,O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OD ,OE 分别平分∠BOC ,∠AOC ,则图中与∠AOE 互余的角有( )对.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相互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相等且互补5. 有一条直的等宽纸带,按如图折叠时,纸带重叠部分中的∠α=度.知识点三:对顶角定义 对顶角:像这样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与∠2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注意:对顶角的判断条件:⎪⎩⎪⎨⎧无公共边有公共顶点两条直线相交另外,从对顶角的定义还可知:对顶角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对顶角;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一般题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C.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D.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练习1、如图2-1,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图2-12.如图,图中对顶角共有()对.A.6 B.11 C.12 D.13经典题型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1=2∠2,求∠1、∠2、∠3、∠4的度数.练习1、如图,AB,CD相交于O,且∠1=∠2,问∠3=∠4吗?为什么?2、已知:AB⊥CD于O点,直线EF过O点,∠EOC=15°,求∠BOF的度数.3、如图,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的度数.4.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点,已知∠AOE=20°,∠DOB=52°,OG平分∠COF,求∠EOG的度数。

拓展题型:1.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1)如图a,图中共有()对对顶角;()对邻补角;(2)如图b,图中共有()对对顶角;()对邻补角;(3)如图c,图中共有()对对顶角;()对邻补角;(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对对顶角;()对邻补角;(5)若有2008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对对顶角.()对邻补角;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OE⊥CD,OF⊥AB,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四:垂直的概念及表示(理解)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只需要看他们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是否有一个直角两条线段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垂直,那么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知识点五:垂线的画法(掌握)1、利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与其所在边的垂直关系画(一靠、二过、三画)2、利用量角器画图3、利用折叠法4、利用方格纸知识点六:垂下的性质1、存在性与唯一性:平面内,过一个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如图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也就是点A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度 AB L测试题一、选择题1 .将31. 62°化成度分秒表示,结果是( )A.31°6′2″B.31°37′12″C.31°37′2″D.31°37′2 .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是( )A.30 °B.150°C.30°或150°D.不能确定3 .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如果∠AOB=140◦则∠DOC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ODCBA4 .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5 .已知∠AOB=3∠BOC,若∠BOC=30°,则∠AOC 等于( )A.120°B.120°或60°C.30°D.30°或90° 二、填空题6.1.25度 = ________分; 123°角的补角是_________°. 7.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03542 ,则它的补角等于__________。8.若︒=∠602,则2∠的余角为_____度,2∠的补角为_____度.9.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αβ∠+∠=______度.10.如图,∠COD 为平角,AO ⊥OE,∠AOC = 2∠DOE,则有∠AOC =____________。E A DOC三解答题11.由图填空:⑴∠AOC=_________+___________;⑵∠AOC-∠AOB=____; ⑶∠COD=∠AOD-___;⑷∠BOC=____________-∠COD;⑸∠AOB+∠C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讲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αβ知识点一:从同位角判定两直线平行 1、 同位角的概念: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这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例题 请你找出图中有哪几对角构成同位角?练习 请你找出图中有哪几对角构成同位角?2、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题1.如图所示若∠1=45°,问应是∠4为多少度时,能使直线DE 、BC 平行吗?练习:如图2,已知直线l 1∥l 2,∠1=40°,那么∠2= 度.知识点二1、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1)内错角:两条直线AB 和CD 被第三条直线EF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位置交错的一对角, 叫做内错角。

(2)同旁内角:两条直线AB 和CD 被第三条直线EF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一对角 ,叫做内错角。

2、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一般题型已知:如图1,l 1∥l 2,∠1=50°,则∠2的度数是( )ABC E1 3 4 5 62 图2A.135°B.130°C.50°D.40练习1、如图,四边形ABCD中,∠B=65°,∠C=115°,∠D=100°,则∠A的度数为(•)A.65° B.80° C.100° D.115°2、已知:如图⑿,CE平分∠ACD,∠1=∠B,求证:AB∥CE3.如图⑩∵∠B=∠_______,∴ AB∥CD()∵∠BGC=∠_______,∴ CD∥EF()∵AB∥CD ,CD∥EF,∴ AB∥_______()经典题型.已知,如图,∠1=∠ABC=∠ADC,∠3=∠5,∠2=∠4,∠ABC+∠BCD=180°.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1)∵∠1=∠ABC(已知),∴AD∥______(2)∵∠3=∠5(已知),∴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BCD=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如图⑾填空:(1)∵∠1=∠A(已知)∴ __________()(2)∵∠1=∠D (已知)∴ __________( )(3)∵_______=∠F (已知)∴ AC ∥DF ( )2.如图:∠1=︒53,∠2=︒127,∠3=︒53, 试说明直线AB 与CD ,BC 与DE 的位置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