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唯物主义的最早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在同原始宗教意识的斗争中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同原始宗教意识把世界万物归因于神灵的观点相反,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的物质的东西。例如,泰勒斯认为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主张是火。中国古代五行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万物,王充则认为万物是由气产生的。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自发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按照不同方式结合而成的。自发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特殊的物质形态,具有感性直观和猜测的性质,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它坚持用自然的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则是正确的,这一思想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自然现象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意志与目的的)

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天地是包含元气的物质实体,万物乃是由天地所包含的物质性的元气产生的,天地元气生万物是“自然”“自生”的,在天地之外没有一个有意志的造物主。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的气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精神必依附于形体而存在,随形体灭亡而灭亡。他还用刀刃与锋利的关系阐发“形质神用”的命题。认为神用之对于形质,犹如锋利之对于刀刃,锋利依附于刀刃而存在)

明朝王夫之(船山):“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器是指具体的事物,道是指抽象的一般道理、一般原则。世界上只有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没有物质意识就不能单独存在。)

古代印度顺世学派:世界万物均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剑可以从鞘中拔出,纤维可以从茎中抽出,没有一个人能把灵魂从肉体中拔出来:否定了灵魂的存在和灵魂转世:祭祀杀的牺牲能够升天,为什么祭祀者不立即奉献自己的父亲?坚决反对婆罗门教宣传的灵魂不死、轮回转世说以及杀生祭祖等烦琐礼仪,称所有吠陀作者皆属伪善狡猾的骗子,祭祀礼仪则是贪婪的婆罗门发财致富的手段。他们更激烈批评种姓制度,认为人生而平等,婆罗门与最下层的贱民血管之血都是红的,人的本质绝无高低贵贱之分。顺世论派的观点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受到残酷的迫害,也为婆罗门等宗教派别视为异端邪说,在统治阶级的文化中难以生存。顺世论派的作品全被毁灭,现在所知的片断也是从佛教文献的反对派作品中作为批斥对象而被援引的,当然不免受到歪曲篡改。

中国古代“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末年的史伯说:“故先王以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春秋《管子水地篇》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古代医家把五行学说用于医学,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五行学

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最精确的自我调控体系,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理论论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并将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之为制化调节,以此维持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五脏之间就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然而,当事物正常的生克制化调节受到破坏,就会出现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在临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不仅能说明疾病的传变,了解病情的预后;而且能调理各脏腑功能,防止病邪传入其它脏腑,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80):“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个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列宁给以赫拉克利特的学说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质。所谓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原子是体积极小,坚实而不可分的物质微粒。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谓虚空,就是指空虚的空间。德谟克利特把虚空视为原子运动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空间都被充满,原子就无法运动,也就不能结合成具体事物。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子结合成万物,分离时,事物就消亡。他把虚空和原子都视为万物生成的根本原因。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充满而又坚实的,所以是存在;而虚空是空虚而又稀疏的,所以是非存在。虚空尽管是非存在,然而它并不是纯粹的虚无。存在并不比非存在多点什么,因为虚空并不比物体少点什么,它们同样都是实在的。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多的,在性质上则没有什么区别。为了说明万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区别,它们结合时又有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则存在四种区别: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在大小上,既然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质微粒,那么原子应该很小,小到肉眼看不见。在形状上,德谟克利特认为有些原子是球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是凹形的,有的是凸形的,有的甚至是带钩的。他认为太阳和月亮就是由光滑的球形原子组成的。构成灵魂的原子和火原子差不多,它们都是由最精细的球形原子组成的,所以,它们具有很大的活动性。德谟克利特用原子和虚空的学说解释了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他认为世界有无数个,它们是有生有灭的。没有一样东西是从无中来的,也没有一样东西在毁灭之后归于无。因为他看来,原子是永恒的,它们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毁灭。用它们构成元素、物质和世界,是属于物质形态的转化。这是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列宁称他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实验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成果为基础,因而摆脱了自发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素朴性。推动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在认识史上建立了不可抹煞的功绩。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