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物流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在第五次物流专家论坛上的讲话

非常抱歉,因为我来不及做幻灯片,而且这个报告也是一个没有完成的报告。根据会议的要求,要我来讲一下我国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情况和发展。这个题目相当大,我想分几个问题向大家作个汇报,还有一些问题,可能要留在下一阶段才能够完成。

今年,确实是物流信息化得到大发展的一年,因为有非常好的有利的外部环境。我们知道去年的年底,国家经贸委组织了全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场会议,吴邦国同志亲自到场讲了话,在联想召开的,标志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会上,推出了像联想、海尔、斯达这样一批信息化管理的典型,对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推动有很大影响。

再一个有利推动,是电子政务方面,今年叫做电子政务年,特别是国家把电子政务的重点优先放在有关市场秩序、市场整合方面的一些部门,比如说海关、税务、工商这样一些部门,国家加大了投资。我们知道这些部门对于行业的整合、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促进物流的一些资源的整合,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对发展物流的信息化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第三个有利条件,是物流本身的业务发展很快,物流市场、物流需求,特别是跨国公司,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加大,也带来了很多物流方面的资本、技术、人才。所以,我们国内的物流发展也非常迅速。刚才几位专家都讲到了今年物流业发展的很好的形势。

最后一点,我想提及的就是IT业本身,对于物流是相当关注的,今年可以说是特别的关注。现在,在IT业里头,物流已经是一个投资的重点,一个关注的重点。很多的IT商、IT媒体,都在进行物流市场方面的调查、研究、推进,这方面的结果也很多。所以我在我这个报告里头,也会引用一些这方面的报告成果。总之,今年的形势非常好,特别是对于物流信息化这方面来讲,形势非常好,所以也是物流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的很好的外部环境。

下边,我根据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讲几问题。首先是讲讲需求,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项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需求,所以我会花多一点时间讲讲物流信息化的需求。这部分,我曾经在南海国际论坛上讲过一些,所以有些问题可能有一些重复,有些可能有一些调整。从我对物流信息化整个需求的了解来看,虽然花样翻新,各种各样的信息化需求都有,大体上还是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我把它叫做基础信息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已经解决了在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信息标准和信息成本这样一些问题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使得信息可以广泛的成为控制和决策的基础。因此,信息化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信息来决策。而不是凭经验,不是凭拍脑子行事。在这个范围里面,企业的信息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共享,最后用在决策上,只要你这么做了,就会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大涉及流程的改造,不大涉及布局的机构调整,只要你是做到拿数据来说话,来决策,就可以。

这里头当然也有很多的难点,比如说信息的采集,如果你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两套系统的话,就不容易实现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必须要解决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是合一的,或者说是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解决信息的采集。还有信息的共享,会涉及到很多机制问题,包括我们现在很多单位里头,虽然联网,还不能够做到信息共享,不是技术问题,是机制、体制问题。因此,信息用于决策的部分还不多。所以基础信息化任务很重。信息系统必须首先解决决策依赖信息、数据的问题,我管它叫做普遍的、基本的信息化目标。

从我们收集到的应用里头,绝大部分的成功案例,是属于这个档次的,大约占80%。但是不可小视,这是绕不过去的一环,里头也还是有很大效益的。像我们这次推选的一个案

例,就是这个奥康鞋业的例子。这是一家民营公司,全国制鞋据说是老二,拥有一千多家分店经营点,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全国市场利用信息系统,把全国一千多家商店的销售信息、需求、供给,能够及时的反映到总部,保证总部对全国的经营有一个非常快速有效的调控,就解决这么一点。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会延伸到仓库管理、货运管理,有一些延伸。但是,那不是它主要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就是快速对市场做出反映,也就是说你只要有数据,我就能够提高决策水平,抓住一个商机,就能够使经营额和销售额有大幅度的增长。相反的如果反映不快就不行。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是第一个层次的。

应该说这个层次的功能是不能够被忽视的,因为它会解决很多基础问题,你的硬件的建设,你的人员的培育,你的信息的积累等等,特别是建立决策依赖信息的机制,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要素。

在这个基础之上,就会有第二层的需求。第二层的需求,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以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就开始琢磨改进,利用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改进,或者叫做优化。优化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流程的优化,这就会涉及到整个的流程再造,这是需要用数据来分析的,不是拍脑袋就能改的。所以一定要有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个方面的优化就是日常操作的优化,比如说每天都有库存的存取,仓储运输的调度,这属于日常操作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的信息系统能够支持日常优化的功能。

从软件角度和从信息系统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因为它需要有一个优化的模块。换句话说,要有一个能归纳优化的模型和算法,什么约束条件下,为了什么样的一个优化目标,能够建立怎样一个优化模型,而且要有解决问题的算法。而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模型是很难概括的,如果不对业务进行深入的了解的话,你概括不出这样的优化模型,当然还会涉及到背后的算法,一定要实时地、高效地,能够得到一个算的结果。这样日常操作你才可能应用,不能算几天后才能得到当天的调度方案。所以信息系统的优化功能,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流程一改造,可能会有很大的战略效益,你每天日常的操作能够优化,你可以每天都得到战术效益。这就比刚才说的仅仅依赖于获得信息,还是人工决策,要比较高一层。这等于是机器用数据来进行优化的决策。

这个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案例,据我们估计,大概不到20%,在15%左右的样子,明显含有这块功能的信息系统,即系统的设计已经涉及到流程的改造和优化,系统本身又包含优化模块,能够在运行中提供实时的操作优化。

第三层,也就是最高一层,也就是刚才几位专家都讲到的,信息系统是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出现的。他执行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或者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供应链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不仅仅是物流,它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但是物流肯定是其中操作任务最多的一项。按我的理解,供应链是解决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这是在市场经济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的。在初期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竞争的关系,只有到了一些成熟的产品链、价值链、服务链形成以后,企业和企业之间才有一种依存关系,或者才有一种需要战略伙伴的这种关系。它在业务上才有一种协同业务的要求。一旦建立这种要求以后,就会用一套信息系统把它固化下来,来执行业务上的协同操作。比如说,上下游之间的企业,采购不再是一单一单的去招标采购,而是变成自动补货。你的库存信息对我供应商是开放的,我跟你是有协议的,到时候按协议给你自动补货就完了,不需要进行招标、采购等等这些。这种情况一定是建立在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基础之上的一种业务的新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管理的软件,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了。

现在也有一些企业把协调内部的上下游关系称为供应链管理,这可能是一种延伸,供应链原意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才称之为供应链,企业内部的协作,只是一种延伸。所以,很多企业讲内部实现供应链管理,这是不太准确的,当然它也需要解决上下游之间的协同,这样提高总体效益,但是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毕竟有本质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