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原理与应用 2018-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转移的辐射机制
D* D + h h + A A* 能量转移效率取决于 (1)D*发射的量子产率; (2)A的浓度; (3)A的吸光度; (4)D*的发射与A的吸收光谱重叠程度
能量转移的无辐射机制
态之间的微扰而发生态之间的跃迁的几率可以 如下表示:
对于双分子能量转移过程D*+AD+A*,i相当 于(D*) (A),而f相当于(D) (A*).
无辐射机制Ⅲ —分子内能量转移
1. 结构间无轨道重叠
2. 能量转移速率高于通常的Foster能量转移(共振能量转移)
O
n
O
n
1971, Zimmermann n=1时,RDA=0.75nm 不是Föster 理论(R0=0.02nm) 也显然不是Dexter机理
n=1时,RDA=0.75nm,此时 ket是n=2, RDA=1.15nm时的 250倍,这与Föster 理论及 Dexter机理均不相符
一个激发态分子将其激发能转移给其他分 子,自身失活到基态,接受了能量的分子 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这一过程称之为能 量转移
D* + A D + A*
几个基本概念
猝灭剂;猝灭 敏化剂;敏化
D* + A D + A*
猝灭剂A;D*发生猝灭 敏化剂D*;对A进行敏化
敏化和猝灭的应用
单线态分子氧的获得 3S* + O2 S0 + 1O2
LUT:叶黄素
叶黄素吸收400-500nm的光,将能量转移给叶绿素a
电子转移:H的生成
NADPH
电子传递中的电势差:ATP合成
Cytochrome complex 细胞色素复合物
二、分子光化学原理
(6)光致能量转移、电子转移
家用日光灯
红色荧光粉材料
Gd1-xEuxAl3(BO3)4
UV
BO3基团吸收紫外光子后,通过多步能量转移,逐步降低 激发能,转化为红光辐射
二、分子光化学原理
呼吸作用
三碳糖
光合作用
Hexose: 碳水化合物 P: 磷酸酯
生物质合成过程就是利用ATP和H把CO2转化为TRIOSE-P
光合作用
能量转移:集光复合体
通过能量转移促进了反应中心对光的有效利用
能量转移:光谱拓宽
不同的吸光分子吸收利用不同波长的太阳光
天线复合物LHC-II结构
库仑相互作用
库仑相互作用(诱导偶极机制)
电子激发态分子中受激电子的运动产生的 电场表现为一个振动偶极产生的场,它产 生一个对临近分子的电子体系的静电力, 并引起一个给定基态分子的电子振动.在 合适的共振条件和偶合条件下,产生能量 转移.
共振条件E(D*D)= -E(A A*)
库仑相互作用的特点
电子交换的几种模式
电子交换机制的特点
R,ket (指数倍地减小) Ket与受体的吸光特性无关 介质黏度显著影响能量转移的进行(能量转移强烈
依赖于分子的扩散) 能量转移过程遵守Wigner自旋守恒规则——体系
的始态与终态的电子自旋角动量之和守恒,如 D(S1)+A(S0) D(S0)+A(S1) D(T1)+A(S0) D(S0)+A(T1)
如果kET kDIF,且对粘度变化敏感,则为电子 交换机制
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
库仑作用禁阻;电子交换作用允许 有机光化学中最普遍和最主要的能量转移类型:
激发态时间长,转移几率高
光敏化和猝灭作用
许多化合物的系间窜越效率很低或无效, 此时,可利用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来 得到T1态.
理想的三重态敏化剂: kST>>kF ET值高 T长 和A吸收不重叠 化学活性低
→ A(S0)
A* (T1)
n=1-4, R=10-20 A, 效率~100%; n=8, R=35 A, 效率~50%; n=12, R=46 A, 效率~1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无辐射机制的作用类型
单重态-单重态能量转移
既可以通过库仑作用,也可以通过电子交换机 制
实验区分:测定能量转移速率常数kET, 和扩散 速率常数kDIF随溶剂粘度变化的变化,如果kET >> kDIF,并且对粘度变化不敏感,那么为库 仑作用机制
FRET能量转移
根据FRET的效率,判断生物分子相 互作用的情况。
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分子之间发生FRET能量转移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 受激染料分子和半导体电极的导带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彩色胶卷
Dye*+ AgX Dye+ + Ag0 + X-
受激染料向卤化银分子转移电子还原得到单质银
6.1 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转移
可在D与A的较大间距发生,一般5~10nm 一般,ket与溶剂黏度无关(但受体[A]<10-4
mol/L时有关,需要扩散至~10nm以内)
ket可能大于扩散速率常数,即ket可能大于1010 s-1 必须是D与A的受激跃迁都是允许的
D*(S1)+A(S0) →D (S0) +A* (S1) D*(S1)+A(Tn) →D (S0) +A* (Tn+1) D*(T1)+A(S0) →D (S0) +A* (S1)
除去不必要的激发态 M+h 1M* + 3M*; 3M* + Q M +3Q
改变光化学过程
苯乙酮的 T1态能量较高,能和降冰片 烯发生能量转移,得到降冰片烯的T1态 二苯酮的能量低于降冰片烯的T1态,不 能发生能量转移,此时发生分子间的加 成反应
双分子激发态能量转移机理
1、能量转移的辐射机制 2、能量转移的无辐射机制
无辐射机制的两种形式
交换相互作用(碰撞机制) 电子转移
库仑相互作用(诱导偶极机制) 无电子转移
碰撞机制
交换相互作用(碰撞机制)
两个分子的电子云在空间发生有影响的 重叠,在重叠的区域内可以发生电子交 换. ket= KJexp(-2RDA/L) K:常数,和特定的轨道相互作用有关 J:光谱重叠积分 RDA:受体和给体的间距 L:受体和给体的van der Waals半径
常 用 敏 化 剂
理想的三重态猝灭剂: *短 化学惰性
能量转移的分类与机制
能量 转移 机制
分子间 分子内
辐射机制 无辐射机制
共振机制 交换机制
通过化学键的能量转移
根据ET的主体、受体、以及环境的不同,能量转移会以不 同的机制发生。 当D*与A相遇时,ET可能只以一种机制完成,也可能以多 种机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