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2015(1)
20151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九章学习的认知基础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两者关系:感受性通过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呈反比绝对阈限:个体刚刚能够觉察到的最微小的刺激量;用于衡量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差别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差异量;用于衡量差别阈限的高低(二)感受性的变化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锻炼发展与补偿4.感觉的相互作用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个体的目的、需要、动机等的不同,我们会把周围事物中的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而存在,而其他的作为背景(二)知觉的组织性也叫做知觉的整体性,即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把一些不同的事物按照某种组织原则结合在一起,最终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三)知觉的理解性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试图对当前刺激作出合理的解释,赋予它们一定的意义(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印象保持相对不变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注意的分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影响因素一是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组成相互联系的有意义整体,注意的广度会越大(二)注意的紧张度注意的紧张度与责任感、兴趣、疲劳等因素有关,注意的范围与紧张度也存在密切相关(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对象的特点及人的主观状态的影响;个体浓厚的兴趣,对活动意义的深刻理解也易于使注意保持稳定(四)注意的分配其一,同时进行的多项任务中只有一项是复杂的需要大量注意资源或只有一项是不熟悉的,其他活动基本都要处于自动化加工状态(五)注意的转移记忆的分类1.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3.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4.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使用无意义音节对遗忘进行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最终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其他学者用有意义材料进行的研究同样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并且随着材料意义性和结构性的增强,遗忘的速度有变小的趋势遗忘产生的原因1.衰退理论2.干扰理论3.线索依赖性遗忘4.动机性遗忘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1. 引言-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古代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发展过程- 经典心理学派别的兴起和影响3. 神经系统与心理学-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传递与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4. 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知觉的构建与意义- 感知与知觉的误差和扭曲5. 学习与记忆-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认知学习和观念学习的基本原理- 记忆的编码、存储和回忆6. 认知与思维- 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与认知结构- 问题解决和决策的心理机制7. 社会心理学- 自我和自我概念- 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互动和社会影响8. 发展心理学- 人的生命周期发展过程的基本特点-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9. 人格心理学- 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格发展和塑造的因素-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0. 应用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组织心理学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11. 心理测量与统计-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统计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和评估方法12. 心理健康与幸福-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评估- 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13. 心理学的伦理与职业道德-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职业道德要求- 心理学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14. 结语- 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个人对心理学的体验和感悟总结:本文简要概述了普通心理学的考试大纲,主要包括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神经系统与心理学、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认知与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心理健康与幸福、心理学的伦理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对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为心理学考试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套)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描述心理现象B. 解释心理现象C. 预测心理现象D. 控制心理现象2.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生物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行为心理学D. 化学心理学3.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类心理的哪部分负责欲望和冲动?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亚伯拉罕·马斯洛B. 莱昂·费斯汀格C. 卡尔·罗杰斯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恐惧D. 羡慕6. 人类的记忆分为几个阶段?A. 两个A. 三个B. 四个D. 五个7. 以下哪个是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A. 观察学习B. 操作条件作用C. 经典条件作用D. 社会学习8. 心理测量学主要研究的是:A. 心理现象的测量B. 物理现象的测量C. 社会现象的测量D. 生物现象的测量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发展阶段理论?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个体认知过程B. 个体情绪过程C. 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D. 个体生物过程答案:1-5 DCBDA 6-10 BCC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3. 解释什么是心理测量,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2. 论述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中的应用。
结束语:本次普通心理学试题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任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5.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7.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3.墨顿. 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上卷,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2.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4.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5.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6.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7.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 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本章主要参考书目:邵郊编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三章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学说?如何评价?4.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5.什么叫现代对立色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7.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9.简单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普通心理学》大纲(入门考)

《普通心理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二、个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的构造与机能二、突触第二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和反射弧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第四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机能一、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三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二、注意的特点三、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广度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五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二、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第二节知觉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二、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整体性2.知觉选择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距离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种类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语义记忆4.情绪记忆5.运动记忆6.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7.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第二节记忆过程一、识记1.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3.意义识记4.机械识记二、保持三、遗忘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2.影响保持的因素3.遗忘的原因(1)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2)复习第三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八章表象和想象第一节表象一、表象的概述二、表象的种类三、表象的作用第二节想象一、想象的概述二、想象的种类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九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二、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4.聚合思维5.分散思维第二节概念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种类和功能1.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2.概念的功能3.概念形成的过程(1)抽象化(2)类化(3)辨别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第三节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二、情绪情感的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二、情感的种类第三节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理论二、坎农丘脑说三、阿诺德的认知-评估说四、沙赫特的三因素理论第十一章意志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行动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果断性三、坚韧性四、自制力第十二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二、需要三、动机第二节气质的概述一、什么是气质二、气质的体液说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第三节性格的概述一、什么是性格二、性格和气质的相互关系三、性格的结构第四节性格理论一、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三、霍兰的类型理论四、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概述一、什么是能力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第二节智力结构理论一、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二、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液体智力三、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四、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五、智力的多元智力理论第四节智力测验一、智力发展的趋势二、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第五节能力的个别差异一、能力的类型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三、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1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13、《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出版参考书目:《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大学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出版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知识点:记忆和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方法和原则;心理学发展的现状;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学、观察法、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到底属于何种性质的科学?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的差别;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性质、方法、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心理学的理论并且能了解普通心理学是其他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机制1.知识点: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兴奋、抑制、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建立;比较分析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那些一般的趋势。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条件反射学说;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
(0031)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答:
①衰退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这种假说接近于常识,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还没有被科学实验所证明。
②干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遗忘的原因究竟是始于衰退,还是源于干扰,多年来一直处在争议之中。
本章重点:
1.条件反射的形成
2.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心理的环境基础
本章知识点:
环境、文化、亚文化、团体、人际关系、舆论、风俗、时尚、自我同一性。
本章重点:
1.文化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团体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3.个体社会化的大致历程。
第五章动机
本章知识点:
需要、动机、内驱力、诱因、价值观。
2.意志的心理结构。
3.失控的行为反应。
第十二章智力
本章知识点:
能力,智力,晶态智力,液态智力,信度,效度,常模,智商,遗传限。
本章重点:
1.心理测量的必备条件。
2.智力测验的演变。
3.能力发展的趋势及影响因素。
第十三章人格
本章知识点:
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人格、特质、大五。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第二章心理的起源和发展
本章知识点:
反映,意识,无意识,前意识,Fra bibliotek我意识。本章重点:
1.心理发展的历程。
2.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心理的生物基础
普通心理学提纲

普通心理学提纲心理现象结构表个人+8学派神经系统的两个框架大脑半球优势(死佩里的裂脑人研究) 大脑皮层的四叶 反射的分类 神经活动的规律(1)兴奋、抑制 (扩散 、集中) (2)相互诱导(正诱导 负诱导) 8.遗传 和 环境 遗传:同卵双生(DNA 一样) 不同环境 异卵双生(DNA 不一样) 同样环境 环境: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图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1.注意概念 2.两个特点 3.三个功能 4.外部表现5.分类(无意 有意 有意后) 引起无意注意条件 引起有意注意条件6.品质广度 稳定性分配 转移(影响因素 多选). 7. 梦 (补充)第三章 表象与想象 1.表象的概念 2.表象的特征 3.想象的概念 4.想象的分类 5.想象的品质 6.想象的功能 7.想象的加工方式 补充:言语 和 语言 1. 语言和言语概念 2. 关系:区别和联系 3. 言语的种类 4. 儿童言语的发展 5. 言语获得的理论(1) 后天学习决定论(巴普洛夫、斯金纳、莫勒)(2) 先天遗传决定论(乔姆斯基) 6. 言语理解的三级水平(1) 词汇理解 (2) 句子理解(3) 文本理解(意图或动机的理解)7. 非言语交流:(1) 目光接触 (2) 体态语 (3) 空间语 第三章第一节 感知觉 1. 概念(背诵和理解) 2. 感觉的分类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5. 知觉的分类 6. 知觉的四个特性7. 知觉组织原则(补充) 8. 错觉9. 视空间知觉的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 10. 感知规律(5) 11. 观察的品质(4)第二节 记忆1. 记忆的概念2. 记忆的分类 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三个过程 联想的四个规律第三节 思维 一、 思维 1. 概念 2. 特征2个 3. 分类4. 品质(8)5. 过程(8)6. 表现形式(3)二、 概念、判断、推理1. 定义2. 内涵 外延3. 结构(4)4.分类(3)5.获得途径:形成同化6.科学概念的掌握(变式)7.错误概念的转变(1)概念转变概念(2)概念转变条件(3)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数学包含的三个环节(4)数学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8.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奥苏贝尔)三、创造性思维1.概念2.结构3.特征=发散思维特征(3)4.过程(4)5.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设具体的创造性课程)(1)头脑风暴法(2)推测假设训练(3)自我射击训练(4)发散思维训练(5)分合法第四章情绪情感过程1.情绪和情感2.组成成分(3):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3.关系:联系和区别4.情绪维度5.功能6.分类:情绪(3)情绪(3)7.情绪理论8.良好情绪标准9.自我防御机制第五章意志1.意志概念2.意志的基本特征3.认知和情绪情感和意志三者关系4.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5.动机斗争的四种形式6.意志品质(4)7.挫折概念8.挫折包含成分(3)9.挫折产生的原因10.应对挫折的反应11.战胜挫折的方法第六章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需要1.需要和动机和兴趣概念2.需要的分类(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4.动机产生的条件5.动机的分类6.动机的功能兴趣7.兴趣的分类8.兴趣的品质第二节个性心理特征一、能力(智力)二、人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1.能力的概念2.能力、才能、天才三者之前关系3.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关系4.能力的分类5.智力的概念6.智力和能力关系+智力包含5个要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7.测验法(信度和效度)8.智力理论9.智力测验和智商的计算10.IQ代表数字含义11.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二、人格1.人格的概念2.人格的特征3.弗洛伊德“三我”人格结构理论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5.人格理论:特质理论类型理论6.人格测验:自陈式测验投射式测验7.人格结构: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8.气质和性格概念(21个概念)9.气质和性格的关系10.性格的街头特征11.性格的分类12.气质的分类1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1)三个成分(2)发展三个阶段第七章社会心理与行为1.态度的概念态度的成分:(1)认知成分(2)情感成分(核心)(3)行为倾向成分2.自我防御机制(12种)3.印象形成概念印象形成效应(15种)4.群体的概念5.群体的特征(3)6.群体的分类(3)7.群体影响(1)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2)社会惰化(3)从众(自愿)概念实验分类影响从众因素从众现象产生的两个原因(4)服从(不自愿)(5)利他行为(6)侵犯行为。
2015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部分

2015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理学部分学习资料2015年浙江省⼩学教师招聘考试⼼理学(考纲篇)不保证最好,但⼀定很好第⼆部分⼼理学第⼀章⼼理学概述⼀、识记(⼀)⼼理学的研究对象12.⼼理现象的内容⼼理现象主要包括⼼理过程及个性⼼理两⼤类。
(1)⼼理过程:泛指⼼理操作的加⼯程序,指⼼理事件互相作⽤和相互转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①认知过程——获取信息(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②情感过程——产⽣体验(情绪、情感)③意志过程——作出决定(意志)(2)⼈格⼼理①动⼒系统(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理特征系统(个性⼼理特征):⽓质、性格、能⼒。
(⼆)⼼理学的产⽣、独⽴与发展⼼理学产⽣的历史背景:近代哲学的影响、⽣理学的影响。
1879年,德国著名⼼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锡⼤学创建了第⼀个⼼理学实验室,开始对⼼理现象进⾏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在⼼理学史上,⼈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看成是⼼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向独⽴发展道路的标志。
主要⼼理学学派包括:1.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为冯特,这个学派主张⼼理学应该研究⼈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2.机能主义:机能主义的创始⼈是美国著名⼼理学家詹姆斯,代表⼈物还有杜威等⼈。
机能⼼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
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理元素的集合,⽽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流⼀词。
3.⾏为主义(第⼀势⼒):1913年,美国⼼理学家华⽣宣告了⾏为主义的诞⽣。
⾏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理学研究⾏为;⼆是反对内省,主张⽤实验⽅法。
4.格式塔⼼理学:格式塔⼼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理作为⼀个整体、⼀种组织的意义。
这是和构造主义和⾏为主义⼤相径庭的。
格式塔⼼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2015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I.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考试分数及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IV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51心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51心理学基础考试大纲题型名词解释(2×5=10)单项选择(1×20=20)辨析题(2×5=10)简答题(6×5=30)论述题(15)材料分析题(15)第一章心理学与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方法及相关现象(如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格赛尔——成熟势力说皮亚杰——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遗传、环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发育的加速现象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特殊影响多元智力理论人生观及其发展形成的阶段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知觉错觉感受性感觉阈限差别阈限绝对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刺激与感觉变化(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知觉的特征影响知觉的因素如何将感知觉的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第五章注意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功能及外部表现注意的品质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第六章中学生记忆的发展记忆遗忘再认重现短时记忆及其容量遗忘的表现注意的品质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过度学习第七章中学生思维与想象的发展思维表象想象思维的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种类想象的综合过程想象的种类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第八章情绪情绪情感基本情绪情绪状态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第九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与教育学习动机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动机的种类动机的冲突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困难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的主要表现学习困难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的差异第十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的主要方法理性情绪疗法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201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考点概要、模拟试题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识记)、心理学应用分支(领会)、普通心理学定义(识记)。
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识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领会)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收藏心理咨询师站!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领会)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领会)三、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领会)四、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向结合的产物。
(领会)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识记)二、学派的纷争代表人物(识记)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一)客观性原则(二)辨证发展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一)自然(一般)观察法(识记)(二)调查法(识记)(三)个案法(识记)(四)实验法(识记)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的定义(识记)神经元的功能(识记)神经元的分类(识记)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识记)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脊髓、脑干、间脑、小脑(识记)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识记)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领会)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垂体腺、甲状腺(识记)第三单元巴甫洛夫学说简介一、兴奋和抑制(识记)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识记)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识记)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识记)五、动力定型(领会)第三节认识过程第一单元感觉一、感觉及其种类感觉的定义(识记)、感觉的种类(领会)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阈限、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识记)三、感觉现象(领会)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识记)四、视觉(领会)(一)视觉的适宜刺激(二)视觉器官(识记)(三)颜色视觉五、听觉(领会)(一)听觉的适宜刺激(识记)(二)听觉器官(识记)(三)听觉的特性六、其它感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识记)第二单元知觉一、知觉的定义(识记)二、知觉的基本特性(识记)(领会)整体性、选择性、两可图形、恒常性、理解性三、知觉的种类(识记)(领会)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第三单元记忆一、记忆及记忆过程(一)记忆的定义(识记),(二)记忆的种类(领会)(三)记忆过程(领会)、遗忘、遗忘曲线(识记)二、表象表象的定义(识记)、表象的作用、三个记忆系统(识记)(领会)瞬时记忆(领会)、短时记忆(领会)、长时记忆(领会)第四单元思维、言语及想象一、思维思维的定义(识记)、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领会)、思维的种类(识记)概念的形成(领会)二、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识记)、言语活动的形式(识记)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识记)三、想象想象的定义(识记)、想象的种类(识记)、无意想象(识记)、梦(识记)、有意想象(识记)、幻想(识记)第四节意识和注意第一单元意识一、意识概述意识的定义(识记)、意识的形态(领会)、潜意识和无意识(识记)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梦(识记)、生物节律(识记)(领会)第二单元注意一、什么是注意注意(识记)(领会)、指向性和集中性(识记)、二、注意的种类(识记)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注意的特征(识记)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识记)第五节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需要一、什么是需要需要的定义(识记)二、需要的种类(识记)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三、需要层次理论(识记)(领会)第二单元动机一、什么是动机动机(识记)、(领会)、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激发活动的动机。
2015心理学的复习提纲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个体的言行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常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
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如:构造主义——1879年,莱比锡心理实验室,冯特。
实验内省法。
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研究行为,刺激—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惠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研究无意识,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善良、美好。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
信息加工理论。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条件反射(经典性——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工具性——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他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2.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A.共同点: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
B.不同点:a.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经典性的~,事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工具性的~中,小白鼠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b.强化是与刺激(经典性)有关还是与反应(工具性)有关;c.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性的的~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3.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A.正确的反应每次均给与强化;B.定时间隔强化C.定比间隔强化D.不定时间隔强化E.不定比间隔强化4.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过程:兴奋过程、抑制过程规律:A.扩散和集中;B.相互诱导(正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周围的兴奋过程,如“闹觉”;负诱导:由兴奋过程引起周围的抑制过程,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感应性是有生命的标志;信号性反应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室课程编号:110101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本科开设学期:本科:第一、二学期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灵活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
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教育,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将来学习其它心理学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且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
本课程也常被称为“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和“心理学导论”等。
三、教学的对象和目的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心理系本科低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是初次接触心理学课程,一般抱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已具备与心理学有密切联系的有关哲学和解剖生理学的知识。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性、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全课程可分为五个部分,其结构大致如下:第一章,是心理学引言;第二至第四章,阐述心理和意识的基本特点;第五和六章,涉及心理倾向;第七至第十一章,阐述心理过程;第十二和第十三章,阐述个性心理差异。
本课程安排在一年级上期和下期,共40周,每周4课时,共计160课时。
其中讲授120课时,讨论等40课时。
五、教材与推荐读物本纲指定《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师大出版社)为正式教材。
普通心理学考试提纲(原创)

相关概念:1.感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2.知觉(perception)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人脑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整体性的认识。
3.思维(thinking)借助于语言,表象,动作来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4.记忆(memory)是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5.语言(language)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6.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关反应行为。
7.动机(motivation)是又一定目标或对象引导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
8.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9.挫折(frustration)是指个体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10.冲突:在人们意志行动中,常具有两个或以上目标,但又不能同时实现,因此产生冲突。
1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12.生理零点:皮肤感觉不到冷或热的温度,由于皮肤适应现象,生理零点可以暂时改变。
13.快乐中枢:边缘系统和下丘脑被称为快乐中枢。
14.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用的影响。
15.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的有意识的影响。
16.瞬时记忆(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就叫感觉记忆。
17.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是5秒-2分钟,容量为7±2个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72ZB017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0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8
学分:4 适用对象: 心理学
一、考试目的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重点涉及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以及个体心理中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及规律。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了解:
1. 个体心理包括哪些方面
2.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3. 心理学研究任务与类型
4. 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及优缺点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掌握:心理学、观察法、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熟练掌握:冯特、实验法、双盲控制、信度、效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了解:
1. 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2. 神经元
3.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4.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掌握:神经冲动、动作电位
熟练掌握: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第三章感觉
了解:
1. 视网膜的构造和换能作用
2.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3. 皮肤感觉
4. 味觉
5. 内部感觉
掌握:感觉、感觉编码、普肯耶现象、明/暗适应、感觉对比熟练掌握:
1. 感觉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第四章知觉
了解:
1. 知觉特性
2. 图形识别
3. 运动知觉
4.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5. 方位定向
掌握:知觉、知觉及其过程
熟练掌握:
1. 概念驱动加工、数据驱动加工
2.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3.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了解:
1. 什么是意识
2. 什么是无意识
3. 睡眠及其阶段
4. 精神分析关于梦的观点
5. 催眠的意识功能分离观点
熟练掌握:
1. 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
2.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3. 注意的衰减理论
第六章记忆
了解:
1. 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2. 程序性记忆与陈述性记忆
3. 遗忘的原因
4. 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信息提取
5. 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6.掌握:记忆、组块、局部报告法、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内隐记忆熟练掌握:
1. 精细复述
2. 短时记忆的编码
3. 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4. 遗忘的进程
5.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克服遗忘现象
第七章思维
了解:
1. 思维的种类
2. 表象的特征
3. 想像的功能及综合过程
4. 问题的种类
5. 概念及概念形成的策略
掌握:问题解决中的策略、想像的种类
熟练掌握:想象、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理论联系实际: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第八章语言
了解:
1. 语言的特征
2. 语言的种类
掌握: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第九章动机
了解:
1. 动机的功能
2. 动机与价值观
3. 成就目标理论、自我功效论
4. 动机的一般分类
掌握:诱因、成就动机、动机与行为效率
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了解:
1. 情绪与脑
2. 情绪调节
掌握:
1.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2. 表情
熟练掌握:
1. 情绪状态的分类、感觉反馈、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
第十一章能力
了解:
能力测验
掌握:
1.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 能力发展与个别差异
熟练掌握:智商、离差智商、情绪智力、能力、能力个别差异第十二章人格
了解:
1. 人格结构
2. 特质理论
3. 人格测验
掌握: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熟练掌握:气质类型学说、大五人格模型、人格成因
三、题目类型
试题比例:基本概念60%,综合分析与应用40%。
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一般难度和较难三个等级,比例为60%:30%:10%。
1. 单选题,30%;
2. 填空题,10%;
3. 判断题,10%;
5. 名词解释题,12%;
6. 简答题、简述题,20%;
7. 论述题,18%。
四、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 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 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 考试时间:90分钟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参考书目: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译. 心理学与生活. 人民邮电出版社
执笔人:屈晓兰审核人:批准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