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3、4讲)讲义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课件
7
2 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 直接原因,它是人的行为内部的驱动力。
二者关系: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 础和始发点。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 接动力。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 时,才能转化为动机。
8
三、行为
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直接行动 行为可分为
目标行为 直接从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 为实现目标,准备过程中
33
某经理撰写的内容如下: 图中人为一家小企业的管理人员,
她想为公司赢得一份合同,她知道竞争将 十分激励,因为所有的大公司都在参与该 合同的竞标。她在想象要是她的公司赢得 了这笔金额巨大的合同,她该是多么快乐, 因为她已经想出了帮助公司多快好省地赢 得该合同的捷径,因而此刻她正感到踌躇 满志。 麦克利兰认为它显示了强烈的成就动机
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 为
B、人的需要有主导性,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人类典型的需要结构模式有五种
C、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次,但少数人也存 在例外的特殊情况
15
需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成就需要 要 的 相 对 强 度
心理发展水平
16
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
对美国工人需要结构变化的估计
需要种类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1935 年百分比 35% 45% 10% 7% 3%
1995 年百分比 5% 15% 24% 30% 26%
18
中国企业员工需要的层次
需要的分类 需要的具体内容 综合得分率均值
位次
生理需要
工资奖金高
7.136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 时间(休息)、住宅设施、福 利设备 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 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制度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个体行为与管理
指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种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起商人就会联想到奸诈,提起教师就会联想到文质彬彬,提起工人,总是以身强体壮,性情豪爽为其形象,一听说对方是农民,就就认为是大老粗,土包子等等。
定型效应
从众理论
个体行为与管理
你看到了什么?
个体行为与管理
知觉与行为
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感觉
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个体行为与管理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情景特征
知觉者主观因素
兴趣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1
2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性心理特征 是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 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 它表明一个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气质 是人典型的、稳定的、的心理特征, 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
认知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 认知和理解。 基础
情感
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的人 不公平
我讨厌我的主管!
我向任何愿意听我诉说的人抱怨我的主管! 我要换工作!
认知、情感、行为密切相关
对主管的消极态度
案例
接近律图1 相似性图2 闭锁性 连续性
适应性 对比性 敏感化 感受性降低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簡介
1
管理功能
定義: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循環過程。
規劃
組織
管理
控制
領導
2
管理功能與技能
觀念 技能
人際 技能
技術 技能
3
管理者角色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頭家(Figurehead) —領導(Leadership) —牽線(Liaison)
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督視(Monitor) —傳遞(Disseminator) —發言(Spokesperson)
35
環境決定論 VS.個人決定論
強化理論 認知理論
環境 個人
個人
環境
36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37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A、價值觀
1.價值觀的意義與分類 2.美國的研究發現 3.台灣的研究發現
B、文化差異
C、工作態度
1.態度的意義 2.工作態度的種類 3.認知失調理論
D、工作滿足
1.工作滿足的意義
44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社會中或組織內 權力不均的程度
不確定的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社會中 人們對不確定性或不明情境的規避程度
45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I)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VS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傾向自我表現的程度 VS 人們緊密連結的程度
(.IIL .
.E' oAtFt
·l tOK Y U G
.M EX
N
A
-A

组织行为学(第3、4讲)详解

组织行为学(第3、4讲)详解
社会知觉
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 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的类型
(1)对人知觉
(2)自我知觉
(3)人际知觉
2018/10/15 7
社会知觉的偏差
(1)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印象 (5)投射 (6)知觉防御
2018/10/15 8
(1)第一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 成的印象叫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 用叫首因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它影 响着双方以后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交往的增多,第一印象是可以改变的。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整体性
2018/10/15
4
2、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 影响因素 2、知觉对象 3、情 景
2018/10/15
5
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
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
知觉对象
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
情境
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2018/10/15 6
3、社会知觉
2018/10/15
9
(2)近因效应
在知觉的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
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这就是近因效
应。一般说来,面对熟人的感知,近
因效应作用更大。
2018/10/15
10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即“以点概面”的效应,是指 人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将对象某一特征 扩大为其整体行为特征而产生的错觉。
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缺少有关 知觉对象的足够信息情况下得出了总体 结论,或是由于受到某种情感的支配而 忽略了其他因素。
成分、情感成分与意向成分。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36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36页)
任、有恒。
第二部分 认识自我与他人
你了解你的角色吗?正确的角色认识相当重要。
1. 作为下属的角色; 2. 作为同事的角色; 3. 作为上司的角色;
面对成功与失败,你的归因合理吗? 人的能力、气质与性格---人职相匹配的基础; 人才测评的理念与实践。
第二部分 认识自我与他人
人的情绪过程为什么需要管理?---EQ成功之道 1. 认识自己; 2. 认识他人; 3. 移情能力; 4. 人际交往能力; 5. 自我激励能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1. 领导艺术是方法整合,领导艺术是资源配置,领导艺术是区别对待; 2. 领导艺术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策; 3. 领导艺术是因势利导; 4. 领导艺术是平衡协调; 5. 领导艺术是量力而行; 6. 领导艺术是达成绩效; 7. 领导艺术是凝聚人心; 8. 领导艺术是大道无形。
第四部分 领导与团队管理
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重要性—组织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与载体
组织好比人的穿着与外貌,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1、战略; 2、技术; 3、文化; 4、环境; 5、素质; 6、生命周期; 7、权力分配等。
第五部分 组织管理的技巧
组织的发展是组织结构不断更替的过程
1. 1、直线型组织结构; 2. 2、职能型组织结构; 3. 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4. 4、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5. 5、灵活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网络型,混和型等。
2. 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模式:(可变)年薪制、管理者收购(MBO)、承包 制、利益共同体、职业生涯激励、股票期权等;
3. 无定向激励模式: (仿真)员工持股、(仿真)股票期权、(可变) 延期收入、在职消费多种福利选择方案等。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54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54页
其中主要相关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31
第一讲 导 论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1、 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
思想的萌芽阶段,由于没有完全脱离君主 统治的观念和工业革命的冲击,管理还处于传 统的巢臼之中,一切以工作为主,忽视人性的 存在 。 2、 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
33
第一讲 导 论
4、 行为科学: 二次大战——80年代
主张运用科学事实来研究人的行为、社会现象及
心理现象等。主要内容包括:
1、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组织行为的特征;
3、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
4、薪资制度的合理化;
5、工会地位的强调;
6、员工参与;
7、劳资关系的和谐。
34
第一讲 导 论
19
第一讲 导 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具
体讲就是研究一定组织情景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 管理的行为,以理解、解释、预测这些行为变化的 一般规律,以改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着重探察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 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以及研究影响个体、群 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
(1)个体水平的自变量:个人背景特征、性格、 能力、动机、价值观及态度、知觉、决策、学 习。
27
第一讲 导 论
(2)群体水平的自变量: 领导风格、群体结构与过程、群体间的关
系与冲突。
28
第一讲 导 论
(3)组织水平的自变量: 组织设计、组织文化、技术与工作压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就是研究二者之间 相互关系。
11

组织行为学讲义41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41页

反之,则表 现
为上下级之间更多的平等。
❖ 不确定性规避 表现为社会人群对社会前景的估计以及对待风险和安全感的态
度。高不确定规避的社会,其成员常表现为不安,并能对风险泰然处之(如瑞士、 北欧等国)。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 前者强调自信和物质主义(如日本、美 国),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相互关心(如北欧国家)。
❖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前者强调以个人为核心,趋向建立 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
英、荷兰等)。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
后者强调集体为
核心,趋向建立紧密型的社会机构(如诸多亚洲国家)。
❖ 权力距离 表现为人们权力、权威、尊敬和崇拜的程度。权力距离大的社会,人
群表现为组织内权力差异的认可以及对权威的尊重。
课程介绍(1)--教学目的
n介绍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 研究结果等有效知识;
n提供一个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组织中 的组织行为问题,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n培养对组织行为研究的兴趣及鉴赏力。
2020/4/19
(C) 中国人民大学
1
课程介绍(2)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三部分:群体
•科学管理之父; •劳动管理理论:员工的劳动效率 •经典组织理论 •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2020/4/19
(C) 中国人民大学
15
组织行为学在西方的发展阶段
二、行为学派阶段--社会人
•雨果·明斯特博格:《心理学与产业效率》
•只有对人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才能提 出一般性的规律,并能鉴别出对人与人之 间的差异。
2020/4/19
(C) 中国人民大学
6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

第四讲 态度和态度改变

第四讲 态度和态度改变
《组织行为学》课程讲义
第四讲 态度和态度改变
2020/3/30
主要内容
•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保守派或改革派、赞成多元化 或反对多元化?为什么有的人对人对事抱有很深的偏见, 有的人却不是如此?为什么你会喜欢班里的某位同学, 却对另一个同学惟恐避之不及?
• 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由态度出发,向内 可研究其心理状态,向外则可对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 理论假设:
–认知要素之间可能会产生失调 –认知失调的存在会引起减小这种失调或阻止失调的压力 –减轻失调的压力的强度是现有的不协调程度的函数
23
认知要素
• 认知要素是指个体对于环境、人、人的行为以及人自身的某种认识、 见解或观念。可分为:有关行为的和有关环境的。
• 每个人的认知系统中都同时存在着许多认知要素,它们之间可能存 在着三种不同的关系:
• 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
– P改变对O的看法,认为O不老实 – 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 – 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
• 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 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
22
(2)认知失调理论
• 1957年,费斯廷格出版了《认知失调理论》一书,指 出:“认知失调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有机体 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 和谐和一致性。即个人的认知存在着一种协调的内驱 力。”
• 良好的体型让我更有自信! • 美食当前会令我无法克制! • 两岸军事竞赛令人忧心! • 国防强大令我感觉有尊严!
• 行为
– 个人对对象的反应倾向,即采取行为的准备状态。
• 我避免吃油炸食物! • 我每天固定运动三十分钟! • 我在网上会发帖批评台湾军购! • 我愿意参与支持(或不支持)国防军购的游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克服投射的社会知觉偏差就是进行“换位思 考”。
2020/8/1
13
(6)知觉防御
➢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会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防御伤 害、保护自己的目的。
➢知觉防御实际上是一个变更客观事实满 足主观需要的过程。
2020/8/1
14
二、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2020/8/1
15
1、态度(Attitudes)
2020/8/1
22
(3)平衡理论
➢ 心理学家海德认为,人类普遍有一种平衡、和 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 和谐,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和焦虑,从而促 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方向发展。
➢ 平衡理论涉及到一个认知主体(P)与两个态 度对象(O和X)之间的三角关系。两个态度 对象构成一个单元,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的 两个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平衡状态, 否则就产生不平衡状态。
社会知觉的类型
(1)对人知觉
(2)自我知觉
(3)人际知觉
2020/8/1
7
社会知觉的偏差
(1)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印象 (5)投射 (6)知觉防御
2020/8/1
8
(1)第一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 成的印象叫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 用叫首因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它影 响着双方以后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交往的增多,第一印象是可以改变的。
2020/8/1
11
(4)刻板印象
社会上对某一类人或事物所产生的一 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 人们常根据某人所在团体的知觉为基础对 其进行判断。
2020/8/1
12
(5)投射
➢ 投射是将自己的观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一种倾 向,亦即“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来知觉他 人怎么样,而不是按照知觉对象的真实情况进 行知觉。
2020/8/1
19
态度改变的理论
(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1957年提 出,这个理论试图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 的联系。认知失调指个体感受到的两个 或多个态度之间或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 和谐。
2020/8/1
20
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
❖ 改变行为,使其行为符合态度。
❖ 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 ❖ 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失调
26
第四讲
激励理论和艺术
2020/8/1
27
本讲主要内容
激励理论 和艺术
2020/8/1
激励的概念 激励过程 激励理论 激励艺术
28
一、激励与动机的概念
1. 激励的概念
激励指持续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 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
P= ƒ( M ,A ,C )
2020/8/1
25
员工如何表达不满
◎退出(exit):离开组织的行为。寻找一 个新的职位或者辞职。
◎建议(voice):采取积极性和建设性的 态度试图改善目前的环境。
◎忠诚(loyalty):消极但乐观地期待环 境的改善。
◎怠工(neglect):消极地听任事态向更 糟糕的方向发展。
2020/8/1
第三讲
知觉与态度
2020/8/1
1
一、知觉
2020/8/1
2
一、知觉
1、感觉和知觉
感觉 (Sense)
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知觉(Perception)
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的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 意义的、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
2020/8/1
3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恒常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整体性
2020/8/1
23
2、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单一整体评估法(Single global rating) ❖多工作要素的总和评分法
(Summation score) 典型因素:工作性质、上级主管、目前收
入、晋升机会、同事关系等。
2020/8/1
24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融洽的同事关系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2020/8/1
29
2. 动机的概念
需要 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
2020/8/1
9
(2)近因效应
在知觉的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 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这就是近因效 应。一般说来,面对熟人的感知,近 因效应作用更大。
2020/8/1
10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即“以点概面”的效应,是指 人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将对象某一特征 扩大为其整体行为特征而产生的错觉。
➢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缺少有关 知觉对象的足够信息情况下得出了总体 结论,或是由于受到某种情感的支配而 忽略了其他因素。
态度是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的 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人、物、 事件,也可以是组织、群体或代表某种具体事物 的观念。
2020/8/1
16
态度的结构
态度的心理结构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 成分、情感成分与意向成分。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
状态。
2020理论
★服从阶段 是从表面上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 时期。态度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认同阶段 人们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地接受他 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态度与他人保持一致。
★内化阶段 指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 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态度。一个 人的态度只有到了内化阶段才是最稳定的。
验。
➢意向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是行为的
准备状态。
2020/8/1
17
态度的特性
1.社会性 2. 针对性 3.协调性 4.稳定性 5.间接性
6.两极性
2020/8/1
18
态度的改变
态度的改变就是由老的态度转变为新的态度。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方向的改变,即以一种 态度取代另一种态度;二是强度的改变,指态度 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态度表现的程度不同。
2020/8/1
4
2、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
影响因素
2、知觉对象
3、情 景
2020/8/1
5
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
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
知觉对象
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
情境
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2020/8/1
6
3、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
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 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