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艺术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艺术特征
摘要:彩陶纹样是远古时期原始先民绘于陶器上的装饰图案,是我国新石器时
代留下来的最漂亮的图案,本文主要分析了半坡彩陶中几种主要纹样的艺术特征
以及它们的演变过程,总结出它们变化的规律是由繁到简,由写实到写意。分析
半坡彩陶纹样的艺术特征,不仅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半坡原始先民的生活,对我们
当代的艺术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关键词:半坡;彩陶;鱼纹;新石器时代
一、简述彩陶发展概况及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总体艺术特征
(一)简述彩陶发展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在约7000多年前,中国出现了彩陶。彩陶纹样是彩陶上的装饰图案,彩陶纹样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留下的最美的图案。在所有目前我们知道
的史前文明中,仰韶文化的彩陶成就最高,彩陶纹样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虽然从现有研究发现,一开始的彩陶装饰纹样或许并不是以审美为目的,比如某些图腾象征着部落或氏族,这
些装饰在原始彩陶上的图案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可能需要猜测它们的具体含义,但毫无疑问
的是它们所反映出来的艺术价值是原始先民给我们后人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宝藏。
《易·系辞传》中说:“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原始先民从游牧的生活到农业出现开始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安分的生活在一块土地上,利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同时利用
这块土地制作了器物。陶器正是这“安土敦仁”的文明产物。漫长的原始社会里,远古先民在
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劳动工具,例如石器,骨器。进入新时器时代,人类的工具开始由实用性
转变为具有美的造型和装饰性,例如陶器的发明,据现有考古资料,我国制陶历史已有10000左右,例如,发现于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出土了粗陶片。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古代先民在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这种与土壤
关系甚为密切的生活方式中,认识并掌握黏土的特性,又在学会使用火后发现黏土经过烧制
后会变得坚硬,于是原始先民就这样发明了一项划时代的创造--陶。陶器的制作与装饰是同
时进行的,经过越来越多的对陶器进行装饰的实践,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彩陶艺术在原始先民的生活中广泛流行起来,仰韶文化就是这一时期彩陶文化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其广泛分布于黄河中游,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种类型,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以朴素明快,天真浪漫为特色,其中,又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
陶艺术成就最值得研究。
(二)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总体艺术特征
半坡遗址位于黄河中游的陕西省西安市,它汇聚了黄河流域的史前文明,风土人情。经
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半坡遗址被整理成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可见陶器的制造与使用已
经成为半坡先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半坡彩陶是仰韶文化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彩陶文化
之一,这时期的陶器造型多样,施色的陶器一般为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盆、细颈瓶
等造型,纹样多绘于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比较显眼的部位,或绘于敞口盆的内壁。图
案纹样多为鱼纹、鹿纹、人面衔鱼纹等动物纹,也有大量的从生活和自然中提炼出来的几何
图形的纹饰。这些原始图案纹样,也许并不是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它们被创造的目的也
许是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跟原始宗教密切相关的用途,但是在现在的我们看来,这些原始
彩陶上所描绘的诸如生动的鱼纹、神秘的人面衔鱼纹、简洁可爱的鹿纹、以及对现代装饰艺
术产生深远影响的几何纹样,它们无疑是原始先民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产,它们是形式与
内容的结合,以质朴简洁的线条为形式,以对大自然的探索和敬畏意识为内容;它们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原始图案纹样多为原始先民的生活元素,经过原始艺
术家质朴而单纯的处理手法后,变为一个个别致的图腾;半坡彩陶上的原始图案纹样体现出
来的万物有灵以及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即是后来庄子所提出的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
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全便是艺术作
品的形式,粹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美是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荀子的美学思想中,只有既
全且粹的作品才能称之为美,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半坡彩陶纹样也体现了这种既全且粹的美
学思想。
二、半坡类型彩陶主要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变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种类繁多,其中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如鱼、鹿纹;有简练的几何
图案;也有经过原始先民天真朴素的艺术想象后形成的人面衔鱼纹,它们都具有很浓厚的装
饰意味。下面简单谈谈其主要纹样的特征及其演变。
(一)鱼纹
在半坡彩陶纹样中,数量最多的是鱼纹。从彩陶文化的兴起到铁器的发明使得彩陶在半
坡人的生活中逐渐被青铜器所替代,鱼纹都一直是半坡彩陶纹样的主要纹样,这证明了鱼在
半坡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半坡人的信仰。早期的半坡鱼纹图案多数是
独个的图案,形象简洁概括,纹样一般用比较直的黑色线条刻画,用笔劲挺,形象生动。
早期的半坡鱼纹图案具有浓厚的写实风格,多表现鱼的正侧面,虽然图案经过远古艺术
家的处理,形象概括,但还是显出“全”的特点,头上的眼睛以及生动的眼珠,使得鱼纹栩栩
如生,此时的鱼纹,鱼身上的鱼鳍不齐,但口、齿、鳃、身、尾都有,鱼的形象了然于目。
例如西安半坡出徒的三鱼纹彩陶盆上面的鱼纹,陶盆腹部绘有三条张开嘴露出牙齿的鱼,画
面中没有画水,却有一种鱼在水中呼吸游动的错觉。随着时间的推进,半坡原始先民的制陶
工艺和彩绘的工艺都不断地进步,慢慢的,彩陶上的鱼纹从早期的写实向后期的写意发展。
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鱼纹样,经过半坡先民质朴简练的手法,造型愈来愈醒目强烈,越来越往
标志性与象征性结合的图案发展。相比早期写实的鱼纹,晚期的鱼纹经过原始艺术家变形与
夸张的艺术手法,越发简洁化,越发几何化,鱼身变长,鱼尾变成对称的剪刀形状。经过原
始艺术家的反复的提炼与夸张的形变,后来就出现了高度抽象化的几何鱼纹。
半坡原始先民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观察,使用概括的方法让鱼纹越来越简洁明了,鱼
纹经过漫长的演变,已经不是完整的鱼的样子,只是运用鱼的突出特征譬如鱼的头,身子和
尾巴来创造鱼纹,此时的鱼纹已经不是面面俱到的写实的鱼,而是经过概括之后概念化的鱼,成了简约的标志性的半坡彩陶纹样。
(二)人面衔鱼纹
半坡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农业占有重要地位。艺术来源于生活,半
坡彩陶纹样中出现的大量鱼纹,证明了鱼猎跟半坡人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鱼是半坡先
民的信仰,他们以鱼纹为氏族图腾,以求部落人丁兴旺。所以,也就有了人与鱼结合的人面
衔鱼纹。
人面衔鱼纹多刻画于陶盆内面,半坡遗址总共出土了五个风格各异的人面衔鱼纹彩陶盆。根据时间的远近,可以看出这些彩陶盆上的人面衔鱼纹跟鱼纹的发展一样,都是由写实向写意,由复杂到简约发展。早期的人面衔鱼纹,较为写实,在人面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头发
盘起来的形状,在盘起的头发中,有一根发簪,在人面的下半部分,两旁各有一条鱼的形象,人面和鱼都有一部分是涂黑的(图1),这反映了当时半坡人中纹面的习俗。而随着时间的
推移,后来的人面鱼纹逐渐简化,我们可以看到,在图2和图3中,人面衔鱼纹人面上部的
发髻已经没有了发簪,而是简化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之前画面中琐碎的围绕着整个图案的
点也被斜线所替代,除了人面的变化,两旁的鱼纹也发生了变化,此时的鱼纹被简化得只有
鱼尾部分还是鱼的特征,甚至在图3中,鱼尾的特征也被简化,只剩下一个被高度提炼过的
鱼的形象,而且鱼纹上的黑色部分也省略了。再到后来,人面衔鱼纹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
看到图4中,人面的上半部分,额头不再是全黑,而两旁的类似代表耳朵的弯勾,被两条具
有几何风格的鱼纹所代替,头上的发髻和斜纹组合在一起,更像是一面原始的旗帜,这使得
图案更有氏族图腾意味,两旁的鱼像是在亲吻着人的面部,而人面的表情似乎很享受这亲昵,这不正是体现了后来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吗?
艺术来源于生活,半坡原始艺术家创造出的人面衔鱼纹是当时渔猎生活的反映,艺术又
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是没有鱼与人结合的形象的,在半坡原始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
力之下,才有了这具有丰富内涵的图腾。总之,经过原始艺术家的提炼又丰富,人面衔鱼纹
从早期的写实具象变为后期的写意概括。
(三)几何纹
半坡彩陶纹样的类型有很多种,几何纹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经考证,绘于陶器上几何
纹样一般来自半坡原始先民的编织物上的几何形状的花纹。半坡早期陶器表面的花纹,有的
用席子,用原始的织物,以及用细绳印在坯体上形成纹路,排列成各种几何纹样。还有的比
如1972年于陕西省临潼姜寨的红陶尖底壶上的刺剔纹,用尖锥形器物在坯体上刻出一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