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培训讲座:新时代教研员需具备“三个意识”和“四种能力”
树立三种意识抓好五项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树立三种意识抓好五项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是其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抓好相关的活动引领,使教师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本文将从树立三种意识和抓好五项活动的角度,探讨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树立三种意识1. 自我认知意识教师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首先需要具备自我认知意识。
教师要有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发展需要,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自我评估、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了解自己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为专业成长找到突破口。
2. 学习意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因此要具备学习意识。
教师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积累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3. 成长意识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要有成长的目标和动力。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专业成长路径,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成长规划和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树立了自我认知意识、学习意识和成长意识,教师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当前的专业状况,增强自己的学习动力,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为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五项活动1. 参加专业培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需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参加专业培训可以使教师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学习到前沿的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 自主学习和研究教师还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专业书籍、参与学术研究、撰写教育论文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造诣,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研员专业角色素养与能力的自我认知
教研员专业角色素养与能力的自我认知【摘要】教研员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职业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推动教育的发展。
本文从教研员的专业角色、素养和能力认知出发,探讨了教研员在自我认知中的重要性。
教研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并且清晰地认知到自己的发展需求,从而确定良好的成长路径。
通过对教研员专业角色素养与能力的自我认知总结和未来展望,可以更好地指导教研员的职业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研员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之处,并不断提升自我,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研员、专业角色、素养、能力、自我认知、发展需求、成长路径、总结、未来发展、教育研究、教学改进、专业发展。
1. 引言1.1 教研员专业角色素养与能力的自我认知教研员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专业角色素养与能力的自我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研员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一个需要具备多方面技能与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教研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以更好地带领团队进行教研工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自我认知是教研员发展的基石,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专业角色素养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与团队的成长与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研员的专业角色认知、素养认知、能力认知,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路径,总结出教研员专业角色素养与能力的自我认知,并展望未来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2. 正文2.1 教研员的专业角色认知教研员的专业角色认知是指教研员对自己在教育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教研员作为学校中负责教研工作的重要人员,需要具备引领学校教学改进和提高的责任和使命感。
教研员应该明确自己是学校教研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负责组织和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成长。
教研员的角色还包括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指导和辅导其他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研员政治素养
教研员政治素养
教研员作为学科教学的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以下是教研员应具备的一些政治素养:
1.政治意识:教研员应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2.思想觉悟:教研员应具备高度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始终坚持为学科教学服务。
3.道德品质:教研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敬业爱岗、为人
师表、言传身教,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影响和带动学科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政策理解能力:教研员应具备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
能够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
5.组织协调能力:教研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
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活动,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学科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6.创新意识:教研员应具备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探索学科教学的新
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推动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
7.法治意识:教研员应具备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履
行教育教学职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教研员作为学科教学的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以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推动学科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教研员应修炼的“七大能力”
教研员应修炼的“七大能力”作者:张勇杰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年第03期《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研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要做好“四个服务”,基础教育阶段的教研员应如何落实文件精神、促进教育发展呢?笔者浅见,在组织保障的前提下,教研人员要以“七大能力”,彰显求真务实、实践创新、修己达人的“新教研”精神。
持久的学习力。
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排头兵,要服务教学,指导教师。
一方面,要储备深厚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洞察前沿动向,专业视野开阔;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研,走进教室就能上课。
具备这些素养需要不断学习。
朱永新在《中国新教育》中说:“要想说得好,就得做得好。
”教研员必须要自觉学习、持久学习、积极探索,才能在专业上引领教师,切实指导教学。
敏锐的洞察力。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教育教学“病”了,需要教研员“诊断开方”、指点迷津。
新时代的专家型教研员,应该以坚定的政治素养、强烈的责任感、先进正确的教育观、精湛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主动走近教师、观察课堂,广泛调研、分析现象,寻求“治病”良方,形成谏言方略。
为此,教研员不仅要积极主动下校,心怀目标进课堂,还要练就敏锐的教育教学洞察力,以专业的眼光观察教育教学,以专业的研究方略分析现象问题,把广博的专业知识转化成策略“处方”。
勤勉的策划力。
教研是优化教学效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较为直接、高效的途径。
然而,高效教研需要专人勤勉策划、协作实施,教研员就是这个“专人”中的“领头羊”、召集人。
新时代教研人要基于专业领域,积极将所学理论融入教研工作,引领教师、指导教师、优化教学、共育新人。
教研员研训要求
教研员研训要求
一、学科专业知识
1. 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特点,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趋势。
2. 熟悉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3. 深入了解学科教材体系,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二、教学设计能力
1.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计划。
2. 掌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具备课程整合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三、课堂观察与指导
1. 具备课堂观察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教师的教学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困难。
2. 能够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3.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
持。
四、教师培训与评价
1. 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资源支持。
2.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制定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和方法,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学科教学研究
1. 关注学科教学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
2. 掌握学科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3.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六、课程资源开发
熟悉课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
初中语文教研员培训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进行初中语文教研员培训。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培训人员,对组织这次培训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初中语文教研员的角色定位1. 教研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者。
作为教研员,我们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需求,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教研员是教师成长的支持者。
我们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我们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为学校提供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4. 教研员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者。
我们要关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工作职责1.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
2. 指导教师备课、上课。
针对教师的教学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组织开展教学观摩、评比等活动。
通过观摩、评比等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开展教师培训。
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5. 收集、整理教育教学资料。
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6. 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决策。
为学校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工作方法1. 坚持问题导向。
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2. 注重实践探索。
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强化团队合作。
与教师、同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
4. 注重学习提升。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合格教研员“四三三”方略
合格教研员“四三三”方略作者:黄积才来源:《教育》2015年第52期教研员是特指在我国各级各地教研室工作的专职教学研究人员,承担着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教育行政部门与一线教师的沟通桥梁。
长期以来,全国以十万计的教研员队伍对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一线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长期且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机关工作方式以及教研员培养提升机制缺乏的现实境况下,教研员的教育理论修养、教学实践指导引领能力越来越跟不上时代要求。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转型发展的全新要求,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结合自己长期的教研员经历,总结出做一名合格教研员应具备“四三三”方略。
立四会要求。
一要会研究。
教研员要在课程改革中,研究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系列问题(如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问题),要关注和深入教育实践,要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富有个性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二要会创意。
人的发展是一种创意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所以做好教研工作首先要会创意,会创意才有教学艺术的生命力。
创意是常规的思维突破、要素的重新组合及智能的延伸拓展,体现教育的文化底蕴。
思路决定出路,好的教研思路来源于创意。
三要会实干。
会创意却不会实干,眼高手低做不好工作,是不合格的教研员。
教研员如果不积极学习教育新理论就会上不着天(理论水平不高),不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就会下不了地(不能进一线课堂)。
实干贵在深入学校基层,深入教师群体,善于发现并积极解决教育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追求实效。
四要会提升。
通过总结反思进行提升。
总结是对自己工作中的得失、收获进行梳理、归纳、呈现和提升;不会总结就不会自我积淀,难以自我超越。
中学教研员培训(3篇)
第1篇一、培训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中学教育质量,推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教研员队伍,我国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学教研员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中学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培训目标1. 提高中学教研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帮助中学教研员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 培养中学教研员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4. 增强中学教研员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提升中学教研员的信息素养,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
三、培训内容1.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重点解读国家及地方教育政策法规,使中学教研员熟悉教育政策导向,提高依法治教能力。
2.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改革理论等,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 教学设计与实施: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学习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教育评价: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评价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6. 教师队伍建设: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能力。
7. 教育信息化: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素养。
8. 团队协作与沟通:学习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培训方式1. 集中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中学教研员的理论素养。
2. 案例分析:组织中学教研员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中学教研员到优秀学校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教育教学问题研讨,提高中学教研员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研员的素质与能力
一、教研员的基本职责
教研员: 教学经验 行政视野 学术实力 组织才能 服务意识 复合型人才
教研员的基本职责
1、传播先进理念,将观念理论通俗化; 2、协助教育管理,把政策规范操作化; 3、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行为科学化; 4、提高教学质量,让成功范例普遍化; 5、服务教师成长,助教师群体专业化; 6、丰富学术成果:促教育科学实用化。
① 教育理论: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 思想史。 ②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 (课堂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学科心理学、 教育心理测验与评估。 ③ 课程理论:课程论、课程类型与设置、课程研究与 评价、课程管理、课程改革。 ④ 教学理论:教学法、课堂教学(班级教学)、个别 教学、协作教学、开放课堂(开放计划)现场教学。 ⑤ 现代教育教学理 一怕教研员成为居高临下的准官员; 二怕教研员成为指手画脚的仲裁员; 三怕教研员成为教参和教辅的推销员; 四怕教研员成为学生课外的补习员; 五怕教研员成为浑浑噩噩的烟酒员; 六怕教研员成为游山玩水的旅游员; 七怕教研员成为随从领导下访的陪同员; 八怕教研员成为只收集资料的统计员; 九怕教研员成为只作几场报告的宣读员; 十怕教研员已成为无所事事的闲杂员。
一点建议:
一个想成为优秀的教研员的人需要做的两件事情:
一是通过阅读研究报告和从事自己的研究来积 累经验; 二是师从一个具有丰富教研经验的研究人员。 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三、教研员的基本素养
1、教育理论素养 2、学科理论素养 3、文化知识素养 4、科学研究素养 5、思想道德素养
教研员应该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
增加教育知识
个人的感觉经验:不可靠、不完整; 与他人的意见一致:可能是错误的; 专家意见:权威; 传统与常识:可能是误解; 逻辑学推理与思辨 需要科学的方法
新时期教研员基本素质要求
新时期教研员基本素质要求新时期教研员基本素质要求-------金色种子培训体会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综合实践与劳技教研员尹春彦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一系列变化,新的课堂教学,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理念,这一切都意味着作为处于指导位置的教研员要首先变化,教研员的基本素质也赋予新的内涵。
在教研员四象和四不象(领导、教师、编辑、记者)说明教研员是多职能工作,应该是多面手。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教研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1、思想素质与政策水平: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与阐释。
人文科学素养:新的课程定位,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观,更加强调了人文精神,因此,教研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例如:民主、平等、和谐、激励、共勉、分享、对话、交流、探讨等等。
这是教研员做好新课程教研工作必须具备的首要人文素质。
要有博大的人文精神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身心素质:要具备人性化的职业道德与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高尚的师德修养。
它包含健全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甘当人梯,搭建平台的奉献精神。
2、知识结构与教学研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教研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毋庸质疑,在新课程的教研工作中,还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拓宽教学领域,开发和挖掘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学习资料,质疑读本,敢于探讨等等,都迫使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而作为教研员在文化知识上要高于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保证自己知识库存的充足与新鲜,才能保证自己的教研工作与时代同步。
因此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丰富的专业前沿知识及相关知识。
3、强劲的研究能力研究是教研员的职责之一,但是在新课程的进程中,教研员更应具备强劲的研究能力与学术研究素质,如:较强的教研、教改科研能力;教学管理,深入实际,教学指导,评价教学、分析教学质量;教改实验;组织教研活动;创新意识、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开发教育资源(课程和教材等)。
中学教研员要求(3篇)
第1篇一、基本要求1. 思想政治素质中学教研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 业务素质(1)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中学教育理论基础,熟悉中学各学科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
(2)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报告等。
(3)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指导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4)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3. 工作态度(1)敬业精神: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2)勤奋敬业:勤奋工作,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团结协作:团结同事,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二、具体要求1. 教育教学研究(1)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探索适合中学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
(2)组织、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 教学指导(1)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2)协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估(1)组织、指导学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3)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分析学生学业状况,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4. 教师培训(1)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拓宽教师知识视野。
(3)关注教师成长,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5.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1)组织、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教研员例会学习材料新形势下教研员的素质
教研员例会学习材料新形势下教研员的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形势下教研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教研员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 专业知识素质:教研员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能够及时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2. 实践经验素质:教研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3. 团队合作素质:教研员作为教研团队的核心成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
4. 创新能力素质:教研员要能够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校教育质量得到长足的提高。
5. 学习能力素质:教研员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
6. 沟通与协调能力素质:教研员需要与校领导、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教研员要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注重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李霞:教研员要体现“四大意识”
李霞:教研员要体现“四大意识”作者:李霞来源:《教育》2016年第36期人物访谈《教育》:您是如何走上教研员岗位的?李霞:1994年9月,师范学校毕业的我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次年11月,在学校青年教师赛讲中,就获得了语文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于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1997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1999年被推选为教研组长,2001年担任学校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教研工作。
从此,教研便成为我工作的全部。
教研室主任,24岁的我,可以说当时我有些兴奋,有些欣喜,但更多的是迷茫与徘徊。
我开始查阅大量资料,翻看各种专业刊物,找依据、学经验,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习积累——摸索提炼——尝试运用,我发现自己真正地走进了教研:相继制订了“学校教研活动系列规章制度”、创办了学校教研刊物,开展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赛讲、课件大赛、听评课活动等系列教研活动。
2002年3月,课改如一夜春风,吹到了我们的校园,我也又一次成为这次课改的弄潮儿。
我在第一时间购买《新课程标准》,带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课标,背课标,用课标,考课标大教研活动。
我做示范课、搞讲座,帮老师示范,给老师引路。
在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的学习中,老师们的理念变新了,课堂变活了,教学质量提高了。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每一位老师心中不变的追求,学校各项活动因教研而焕发了生命与光彩。
在我的教研思想中形成了“自主能动+多元发展”的课堂教学风格,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已喜欢上了“教研”,我也感受到了教研所带来的、从未有过的成功与幸福。
2004年9月,我调入市教研室,成为一名市级语文教研员。
“教研”又一次给了我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工作环境,充分发挥自己基层工作的优势,提升专业素养,丰厚文化底蕴,架起理论与实践、课标与教材、名师与一线教师之间的桥梁,力争成为老师心中的好教研员。
《教育》:您对教研员怎么看?李霞:教研员就是学科的引领者和导航仪。
我认为:教研员必须强调“四大意识”即:研究意识、目标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
教研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教研和素质能力?
教研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教研和素质能力?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质及教学研究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
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教师的教师”要具备四种能力
“教师的教师”要具备四种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需要多方努力,其中建设好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全国各地名称和隶属关系不一,在上海市基本上由各区域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承担此项工作)十分重要。
这个机构中的主体就是从事教师培养培训和专业研究指导的研训员(教研员),人们经常称他们是“教师的教师”。
笔者认为,这支队伍除了应具备人民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至少还要具备如下四种能力。
其一,要具有课程和德育实践指导力。
研训员绝大多数是从一线教师中选拔而来的,十分熟悉甚至精通课堂教学、德育实践。
他们了解学生、了解教师、了解学校管理,是教师中的精英,有能力成为“教师的教师”。
这份工作强调从实践中来,能够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或做个纯粹的理论研究者。
无论是学科教学教研中的“备、教、批、辅、考”等基本环节,还是听课说课评课,无论是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还是带班级、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不能留死角,没有空白点。
笔者以为,当下绝大多数研训员具备这样的素养和指导能力,这也是上海教育能够落实课改精神和课程标准、结合上海特色创造出引领全国甚至在某些学科领先全球的经验的重要保障和依托。
其二,要具备研究思维和研究能力。
研究思维和研究能力是研训员的“第一素养”,研训员的研究固然要符合常态的研究特质,但又与大学和纯粹的科研机构不同,这种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教育教学一线中的问题,关注育人过程中的具体化问题。
如果说研训员也有工作实验室,他们的实验室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室,他们的实验室在学校、在广阔的社会实践场所。
他们的实验对象就是教师、学生和家长,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包括德育工作中的对象内容。
他们要针对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立足于区域一线教师、学校,收集、分析问题和找出对策、方法。
这种研究的问题导向性、现实针对性更强。
他们的研究又不能止步于此,还要有更高、更广的视野,因为他们是教育改革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桥梁纽带,是将教育教学政策方向、改革理念进行课堂转化的设计师和指导者,他们必须具有政策理论水平、情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还要具有跨界跨区域的知识结构和视野,能够做出高水准的学术研究成果。
树立三种意识抓好五项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树立三种意识抓好五项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树立三种意识,分别是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需要抓好五项活动,分别是个人学习、集体学习、专业发展、教研活动和培训研修。
本文将详细阐述树立三种意识和抓好五项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树立学习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引领者,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
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教师还应该不断反思和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以便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树立学习意识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树立合作意识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经验,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
通过合作,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而且,合作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建设,从而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树立合作意识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抓好五项活动,分别是个人学习、集体学习、专业发展、教研活动和培训研修。
个人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个人学习包括读书、参加学术研讨会和网络学习等。
通过个人学习,教师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新的理论和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集体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教研组或教研活动来开展集体学习。
在集体学习中,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和解决教育问题。
通过集体学习,教师可以共同进步,并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课程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专业发展包括参加研讨会、研究课题、申请科研项目等。
通过专业发展,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深入研究和探索教育问题。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研员的素养
一、引言语文教研员是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
语文教研员肩负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育教学研究方向的重要职责。
因此,语文教研员应具备较高的素养,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教研员的素养。
二、政治素养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语文教研员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严守政治纪律:语文教研员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
3.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语文教研员要深入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三、专业素养1. 丰富的学科知识:语文教研员应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熟悉教材,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
2.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研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学实践经验:语文教研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4. 教育心理学知识:语文教研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为教师提供心理辅导。
四、沟通协调能力1. 与教师沟通:语文教研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教师的心声,关心教师的生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2. 与学校领导沟通:语文教研员应主动与学校领导沟通,汇报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3. 与家长沟通:语文教研员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合作。
五、组织协调能力1. 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语文教研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指导教师备课:语文教研员应指导教师备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指导教师批改作业:语文教研员应指导教师批改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名称职教研员必须掌握的四种能力
一名称职教研员必须掌握的四种能力从机制层面看,“教研员”这一角色既不是“行政”,也不是“老师”。
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又像“行政”,也像“老师”。
其实,早在2019年11月30日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而且首次提出了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较强、职业道德良好等五个方面,该《意见》为基层选拔教研人员与有效开展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也突显出教研人员这支队伍的独特地位与特殊作用。
笔者作为教研队伍中的一员,一直认为“教研能力较强”这一条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教研员,且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研究与指导作用?笔者认为以下四种能力必不可少:第一,形成教研主张。
笔者认为,教研主张是在大量学科教研实践的基础上反复提炼形成的体现并指导区域学科教学的一般范式,具有区域性与学科性特点。
比如一节优质的学科课堂与一位优秀的学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区域内校本教研怎样开展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等,对此作为学科教研员必须深入研究,科学提炼,最终形成自己的学科教研主张,从而有效指导区域内学科教学工作。
绝不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零敲碎打。
第二,精准指导教学。
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姓“研”,“教”则是前提。
“研究、指导、管理、服务”是其基本职能。
如何有效精准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研员长期关注课标、教材,走进课堂,分析教情学情,尤其要关注常见课型常态化效果,比如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如何开展才能确保有效等,这就需要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施教手段、作业设计、试题命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炼形成带有普适性与规律性的共识。
于此,区域性的学科教研才有可能对不同学校,不同师生群体产生真正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第三,搭建成长平台。
教研员要有甘为人梯、为人嫁衣的胸襟与气度,更要有打造优秀学科团队的执着与谋略。
教研员核心素养NO.4丨胡玫:正本清源、直面现实、使命担当——新时代教研员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教研员核心素养NO.4丨胡玫:正本清源、直面现实、使命担当——新时代教研员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胡玫新时代召唤新思想,新时代聚焦新方向,新时代教育的关键词是核心素养。
3月30日,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学术节,热议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新时代,教研员需要怎样的核心素养?”四位不同学段、学科教研员以精彩的TED演讲,引发了对于这个话题的思考与探寻。
正本清源,明晰教研员的价值所在今天我们在探讨教研员核心素养的时候,不禁回想起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伊始出现的有关教研员的一些负面议论,直至2009年上海PISA考试的成绩亮丽首秀,通过美国学者的视角,重新发现了中国基础教育教研系统及教研员这支队伍的独特价值所在。
近年来刘月霞、崔允漷、罗滨等专家共同发声,先后撰文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教研系统的贡献,引发了大家对于教研员队伍的再认识。
作为基层教研系统的一员,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肯定教研员的价值,直面教研员的关键能力,探讨教研员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再确立教研员队伍的职责属性,再谋教研机制的改革创新,再思教研系统的内涵价值。
教研员价值取决于教研部门的职责赋予,“研究、指导、服务、管理”是对教研部门的职责比较一致的认同,“研究”意味着教研员要深入理解广义课程与学科课程,通过文本研究与实践研究,形成区域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案;“指导”则要求教研员带领区域学科教师有效理解、落实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应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服务”的背后不仅是责任更是对责任的担当,通过服务视角,发挥智库作用,为上级行政部门的决策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下级教研部门、为学校、为学生服务,传递学科育人精神,支撑起课程教学研究的力量,破解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疑惑;“管理”指向教研员对于学科教研机制的创设与组织结构的搭建,指向围绕学科课程与教学,组织相关方案、计划及措施进行有序实施,指向教研员如何把控、保障区域学科的教学质量,指向区域学科优质资源汇聚与辐射的建设,更指向教研员对于优秀团队与学科品牌的打造与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员培训讲座:新时代教研员需具备“三个意识”和“四种能力”
教研员是教师的专业领导者,同时也承担着国家/地方课程政策执行者、学校课程发展服务者、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者、区域教育质量促进者等角色。
教研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当前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研工作如何以系统科学论为指导,战略上强化“教”的使命,战术上提升“研”的站位,这是值得每位教研工作者思考并用实践回答的话题。
一、教研员需具备“三个意识”和“四种能力”
教研工作的核心在于教研员。
教研队伍建设将是影响教研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
一个合格的教研员需具备“三个意识”和“四种能力”。
“三个意识”是指:
一是方向意识。
要以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根本、以课程实施的重点工作为核心,紧紧围绕教育的政治属性,提升教研的方向意识。
二是问题意识。
要多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教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三是实证意识。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传统的经验性教研转向实证性教研,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四种能力”是指:
一是政策理解力。
即对党和国家重要政策,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和使命,“双减”工作的意义和落实等有深刻认识。
二是专业判断力。
即能从学科和综合的专业角度,读懂课堂、读
懂学生、读懂教师,理性看待问题,对诸如“注重教什么,忽视为什么教;注重学习投入,忽视学习兴趣;注重解题训练,忽视解决什么问题;注重水平高低,忽视人才类型不同”等现象给出专业解答。
三是实践洞察力。
即关心实践成效,善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工作推进的抓手和方向,如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查与研究“注重综合,进阶设计,加强实践”等要求的落地情况及其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四是自我发展力。
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需要教研员从职业志趣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丰富教研经验和经历从而形成教研专长,成为教研的专家。
同时,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更要提高数字素养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变化。
二、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回归”与“回应”
正是由于教研工作的桥梁属性,教研员开展工作有两个着眼点:一要回归学科研究。
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哪里?要以创新方式夯实学科教学支撑课程、教学、评价的综合改革,使新课程理念落地生根。
二要回应课改难题。
教研队伍有着天然的亲近一线的教学属性,也更能从基层了解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研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回应课改难题。
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题进行充分调研、系统思考、理性回应,用改革的方式解决改革中的难题。
教研员的专业功能是“研究、服务、指导”,其专业成长也需要通过对课程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而实现。
具体而言,促进教研员专业成长的路径主要有:一是课程层面的研究,强化课程意识
和评价意识的研究;二是全面育人层面的研究,强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研究;三是“学”的方式研究,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四是“教”的方式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科学运用;五是“研”的方式研究,引导教研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六是教研重心下移的研究,实现区域范围内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结合,学校特色引导与教师教学个性发挥的结合。
三、发挥教研员“五个引领”作用
在教研过程中,既要厘清思路、把握方向,推动育人方式转型升级,又要找准问题、精准发力,优化课程、教学、评价及作业设计各环节,系统推进新课程实施。
教研员发挥服务与引领作用可从下列五个方面着力。
第一,课程育人的服务与引领。
要充分坚持立德树人任务,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强化学科德育和课程德育的实效性。
第二,课程建设的服务与引领。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也是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需要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落实、地方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以高质量课程建设实现高质量育人。
第三,课堂教学的服务与引领。
课堂是主阵地,所有改革的落脚点都在课堂,因此要加大力度关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校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评价方式的服务与引领。
评价是指挥棒,近年来浙江省教
研系统以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和中考试卷评价为抓手,有效推进区域层面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质量提升。
下一步,还需要更加关注评价指导和转化功能,利用数据来分层分类提高各地教育水平。
第五,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服务与引领。
关注乡村教育教学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完成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抓手。
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充实、教学方式变革方面存在较大困难,需要花大力气服务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