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填空30*1 名3* 10’简2*10’案2* 10’一.名词解释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劳动关系:广义上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狭义上指劳动法律关系即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保险:指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在其生、老、病、死、伤、残、失业及发生其它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实质上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

二简答:一、劳动合同法定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约定条款1、试用期2、培训3、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条款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5、其他事项二、劳动法律关系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劳动法部分1-1、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特征是什么?1-2、简述劳动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2-1、简述国际劳动立法及其作用?4-1、论述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及义务?4-2、简述用人单位的基本权利与义务?5-1、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5-2、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特点?6—1、简述工会的性质与地位?6—2、简述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6—3、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7—1、什么是劳动就业?劳动就业的特点是什么?7-2、简述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7-3、什么职业介绍机构,它的成立需要什么条件?8—1、什么是劳动合同,它的特点是什么?8-2、劳动合同具有什么作用?8-3、简述劳动合同的内容?8-4、简述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及程序?8—5、无效劳动合同?8—6、有关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8—7、劳动提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9-1、什么是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有什么特征?9-2、简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区别?9—3、我国实行集体劳动合同的意义?9—4、简述集体劳动合同的订立?10-1、工作时间立法的意义?什么是工作时间?10-2、什么是延长工作时间?简述延长工作时间的有关规定?11-1、什么是工资?工资立法的基本原则?11—2、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因素?11—3、什么是最低工资水平,最低工资不包括哪些?最低工资有什么意义,标准如何确定?11-4、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标准及内容?12-1、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的作用?13—1、简述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的意义?13—2、简述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13—3、简述未成年保护的主要内容?15-1、什么是社会保险,它具有什么特点?15—2、社会保险的缴纳与待遇?16—1、什么是劳动纪律,加强劳动纪律有何意义?16-2、我国的奖惩制度?17—1、什么是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17-2、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征?17—3、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机构及原则?18—1、什么是劳动监督检查?劳动关系部分1—1、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1—2、劳动关系的性质?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特点?4-1、什么管理方?什么是雇主协议?4—2、各种管理模式特征?6—1、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6-2、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P角色?11—1、简述集体谈判的作用?11-2、集体谈判的目的与原则?12-1、什么是产业行动?12—2、简述产业行动的形式?12-3、简述罢工的约束与限制?13—1、集体协议的作用?。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劳动P1(是指生产性劳动,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

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3、劳资关系(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4、雇佣关系(关系强调劳动关系是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关系。

5、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

6、劳使关系(日本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的称谓。

7、产业关系(称劳动-----管理关系,源于美国。

8、员工(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

9、员工团体P6(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10、管理方P7(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1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P46(强调和注重劳资关系的各自利益和不同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为明显。

1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P47(不仅劳资双方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而且使得社会和经济也稳定地发展。

13、劳动关系理论P58(通过调整劳动关系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达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经历了几世纪的探索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的劳动关系理论。

14、人的需要P82(需要是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于维持和发展其自身活动条件的各种要求的总和)利益是人的外显追求,需要是人的内显追求。

15、劳动问题P104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16、事业单位P127(直接从事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不以赢利为生存、发展条件的单位。

17、劳务关系P134(指当事人之间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笔记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笔记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笔记期末复习整理笔记(含重点知识点考点及PPT截图)一、劳动关系词源△1,狭义: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资关系: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劳方资方界限分明,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3,劳工关系:与中文劳动关系是同一词,强调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集体谈判过程。

4,劳雇关系:又称雇佣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益义务结构。

5,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中性温顺。

源自日本。

6,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指劳资关系;广义产业及治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所有层面,以及有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源自美国。

考点1: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广义:劳动关系是指企业、经营治理者、职工及其职工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权、责、利关系。

①企业与全体职工(包括经营治理者)之间的关系;②企业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③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④经营者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⑥职工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狭义:企业作为用人单位(雇主)与职工(雇员)及其组织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形成和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

①(直截了当)目的:实现生产劳动过程。

②主体:差不多主体:劳动者;劳动力使用者有关主体:政府(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谐者);工会(劳动者利益代表);雇主组织(利益代表)③(差不多)性质:劳动关系的差不多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性质、实质)▲1本质:是治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阻碍。

(简而言之,劳动关系的本质确实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1、女职工在哺乳未满()的婴儿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C、1周岁2、《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依据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制定。

C、宪法3、我国劳动法律规定,集体协商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A、54、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

C、保守商业秘密5、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条款属于劳动合同的()B、约定条款6、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遵循自愿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履行协议自愿7、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企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B、最低工资标准8、若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不能履行派遣服务费支付义务.派遣机构()A、应负有担保责任9、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时间的劳动合同。

C、终止10、订立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同时双方约定5个月的试用期,则劳动合同的期限为()A、36个月11、如果某员工在企业工作了15年,被企业解除了劳动合同,那么企业应支付())的工资。

C、12个月12、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的D、岗位津贴13、劳动法的主要宗旨是()C、保护劳动者14、如果企业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的工资报酬。

C、200%15、优先保护是优先对()的保护。

B、劳动者16、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以上各项及其他权利17、“谁主张、谁举证”是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原则中的()的内容。

D、区分举证责任原则18、我国劳动法律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是()周岁。

C、1619、能够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是()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20、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有权向用,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0630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四川自考

0630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四川自考

第一章1.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劳动关系主体:(1)雇员(2)雇员团体3)雇主(4)雇主组织(5)政府3.劳动关系的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4.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一)合作的根源①被迫②获得满足二、冲突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一)根本根源①异化的合法化②客观的利益差异③雇佣关系的性质(二)背景根源①广泛的社会不平等②劳动力市场状况③工作场所的不公平④工作本身的属性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五大学派)一.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又称为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美国这一学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二.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日本由多有组织行为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

该学派更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德国该学派观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直奉行传统理念的延续。

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观点-----》瑞典该学派十分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

该学派的观点,在五学派中内容最松散。

包括对歧视、不公平、裁员和关闭拖欠工资福利。

危险工作环境以及劳动法和集体谈判体系中缺陷等问题的分析。

五.激进派的主要观点----》西班牙主要观点和主张:减少政府税收,强调发挥时常规律对工人收入的调节作用2.管理主义学派——>日本、英国主要观点和主张:政府间接干预经济,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用管理手段实现高度认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1.试述管理方的特点:A.管理方具有职权;B.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C.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2.举例说明雇员参与管理的形式?答:雇员参与的形式主要是员工持股计划,还有雇员参加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委员会;通过职工大会,实行企业明治或企业民主管理;共决合同制,即雇主与工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谈判决定共决内容、范围,签订‘共决合同’,实现雇员的民主参与;通过工厂委员会或其他类型的专门机构,参加企业咨询或管理活动。

3. 试述雇主协会在我国的作用: 在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

4.权变管理理论中关于管理方地位与作用的阐述?答: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如果管理方面对不确定程度较小、变化不大的环境,在一个稳定的产品市场中进行大规模生产,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应该是集权模式。

相反,如果管理方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程度较大、变化很大的环境,就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有机’组织形式;权变管理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强调在设计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过程中各种权变因素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支持了企业职权结构以及管理方劳动关系政策与实践。

5.简述工会承认的方式:通常工会可以通过自愿承认和法定承认两种渠道获得承认;自愿承认是指工会与雇主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到达成共识;法定承认是由国家立法规定工会的承认,包括自动获得多数雇员的支持而获取谈判资格两种情形。

6.简述工会化的原因:A.对就业条件及管理方提供的待遇感到不满;B.认为建立工会是表达这种不满的一种有效方式;C.对劳工运动有所了解。

7.试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下,为什么说管理方得定义发生了变化?答: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劳动关系中得雇员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而股权的分散化,或者说产权的民主化,使企业成为社会的企业,从而使管理方与雇员的传统角色变的复杂化,界限不再清晰。

一方面,劳动关系中得管理方,即经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与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使用,是“雇佣别人的人”;而在公司治理中他们又是被公司产权所有者‘雇佣的人’;另一方面,本身具有‘被雇佣’身份的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公司产权的所有者,从而雇员可以参加到企业中来,参与到企业资本的利润的分配中来,成为雇主,因此,在缺乏一定监控下,经理层既是劳动关系中得“管理方",又是公司所有者‘雇佣’的人,并实际掌握着公司的真实情况和管理权力,拥有双重身份,处于‘双强势”的地位,其力量是大于委托者的,出现雇佣方作为被委托方是强势的一方,而作为委托者的董事会、股权所有者却成为弱势的一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自考劳动关系劳动法重点串讲复习资料

自考劳动关系劳动法重点串讲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一、单选:1、工作生活质量计划的核心是工作再设计2工作扩大化:即通过增加一项工作包括的任务和职责,并减少工作循环重复的频率,扩大工作范围。

增加工作的多样性。

3、工作轮换这一工作设计方法使员工生活多样化,从而避免产生厌倦感。

4、工作丰富化通过增加工作深度,将组织纵向的工作职能合并成一个职位,从而使员工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5、综合性工作团队一系列任务被分派给一个小组,小组再把任务分派给每一个成员,并在需要时在成员间轮换工作。

6、质量圈一般是由通过共同工作来产生某一特定部件或提供某一特定服务的工作人员志愿组成的工作小组,每周在工作日之前或之后开一次会,讨论生产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7、内部公平制度这是非工会化企业的一项正式制度安排,使雇员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能够表达不满。

8、职业工会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

9、同行工会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

10、行业工会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

11、垄断性行业工会这种工会把一个行业中的所有雇员都吸收进来,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垄断力量。

12、总工会总共会的组织原则就是对会员招募不加任何限制,既不考虑职业因素,也不考虑行业因素,从而体现了对职业工会和行业工会分化现象的一种修正。

13、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14、联合或共同决策员工与雇主共同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共同作出决定。

15、沟通是指在组织内部,管理者通过“发出信息到接受信息在到反馈”得行动过程,来完成“计划”、“组织”、“领导”等目标行工作。

16、非正式处罚主要是口头责备。

17、国际劳动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欧洲。

18、《劳动法》最后于(1994年7月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19、对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职工,《劳动法》的实施范围仅限于和这些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20、《劳动法》最后于(1994年7月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名解)2、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名解)3、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名解)4、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名解)5、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名解)6、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仇的法人或自然人。

(名解)7、工会—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组织。

(名解)8、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名解)9、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由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名解)10、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名解)11、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

(名解)1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名解)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复习题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复习题

2017.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A)1.更强调以劳动为中心而展开,着重于劳动力的称谓是A.劳工关系B.产业关系C.劳使关系D.劳资关系(A)2.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劳动关系基本附属于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文化关系(A)3.广义劳动关系的主体是A.政府B.雇员团体C.协会D.雇主以及雇主协会(A)4.劳动关系称谓中又被称为产业关系,源自于美国的是A.产业关系B.雇佣关系C.劳工关系D.劳使关系(A)5.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直接作用于劳动力市场的是A.经济环境B.技术环境C.政策环境D.法律和制度环境(A)6.在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环境往往会首先影响A.雇员工资福利水平B.产品生产C.工作岗位设计D.工作程序(D)7.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是A.货币政策B.经济政策C.财政政策D.就业政策(B)8.在影响劳动关系的政策环境中,作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供求,对劳动关系具有更加长远影响的是A.就业政策B.教育和培训政策C.经济政策D.货币和财政政策(B)9.“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是劳动者的A.社会定义B.哲学定义C.法律定义D.经济定义(A)10.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是A.劳动权B.就业权C.休息权D.择业权(B)11.在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中,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是A.取得报酬的权利 B.平等就业的权利C.选择职业的权利D.享有休息的权利(B)1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中,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保护的为A.取得劳动报酬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C.享有休息权利D.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B)13.劳动者首要的义务是A.遵守职业道德B.完成劳动任务C.提高职业技能D.遵纪守法(B)14.更强调企业所有权的雇主概念是A.经营者B.企业主C.用人单位D.企业家(C)15.德国在雇主身份认定时所考虑最关键的因素是A.组织标准B.经济标准C.控制标准D.执行标准(A)16.古典管理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科学管理理论B.权变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决策理论(B)17.认为工人数“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的雇主管理理论是A.古典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 D权变理论(D)18.认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雇主管理理论是A.古典管理理论B.权变理论C.经验主义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B)19.人际关系学说—早期行为科学的创建者是A.马斯洛B.梅奥C.斯金纳D.泰罗(C)20.现代意义的雇主组织出现在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70年代(B)21.国际雇主组织成立于A.1905年B.1920年C.1932年D.1941年(B)22.国际雇主组织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企业自主发展B.在国际上维护雇主利益C.促进雇主间经贸合作D.建立和加强国家级雇主组织(C)23.我国雇主组织实行A.一元化原则B.水平化原则C.多元化原则D.垂直化原则(C)24.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是A.蓝领工会B.白领工会C.同行工会D.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C)25.1880年法国成立全世界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是A.共和党B.人民党C.工人党D.民众党(A)26.1871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A)27.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5月正式成立于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C)28.工会的基本职责是A.参与企业民主管理B.完成国家经济建设C.维护职工合法权益D.接受思想文化教育(B)29.在工会的权利中,代表权和维护权的具体化的是A.财产权B.参与权C.监督权D.诉讼权(B)30.工会的基本权利是A.参与权B.代表权C.监督权D.维护权(A)31.政府在劳动关系的5P角色中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A.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B.劳动争议的调停者C.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D.公共部门的雇佣者(C)32.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角色的劳动关系政府理论是A.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B.B.管理主义政府理论C.新保守主义政府理论D.激进主义政府理论(C)33.劳动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A.制定劳动政策B.建立劳动力市场C.确定劳动条件D.协调劳动关系(B)34.代表是精英理论的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是A.管理主义政府理论B.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C.激进主义政府理论D.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C)35.从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和根本对立出发分析政府的角色的劳动关系理论是A.管理主义政府理论B.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C.激进主义政府理论D.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B)36.2008年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处理实行A.一裁两审 B.一裁终局C.二裁一审D.二裁终局(C)37.调节劳动关系最基础的法律制度是A.劳动管理法B.劳动就业法C.劳动关系协调法D.劳动标准法(C)38.属于强制性规范,用人单位必须遵守执行的劳动法内容是A.劳动管理法 B.劳动就业法C.劳动标准法D.社会保险法(C)39.标志着中国劳动法诞生的是A.《劳动法案大纲》B.《劳动立法原则》C.《暂行工厂通则》D.《关于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的通告》(C)4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是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B.三方合作原则C.按劳分配原则D.劳动自由原则(C)4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中,在社会连带关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是A.劳动自由原则B.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C.三方合作原则D.推行劳动争议协商原则(A)42.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9个月(B)43.劳动合同规定试用期不超过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D)44.以下属于劳动合同约定条款内容的是A.劳动保护条款B.劳动合同期限条款C.劳动报酬条款D.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条款(C)45.由劳动本身特点决定的劳动合同履行原则是A.全面履行原则B.协作履行原则C.亲自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C)46.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中,判断劳动合同是否履行,是否违法的法律标准是A.亲自履行原则B.协作履行原则C.全面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C)47.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A.10天B.15天C.30天D.60天(A)48.目的是保护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度过暂时难关的解雇类型是A.经济性解雇B.过失性解雇C.缓冲性解雇D.非过失性解雇(C)49.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A .2小时 B.3小时C.4小时D.6小时(C)50.非全日制用工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A.15小时B.18小时C.24小时D.30小时(B)51.弹性工作制提出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D)52.主要在企业困难时期采用的弹性工作制形式是A.工作任务中心制B.工作分担方案C.紧缩工作时间制D.临时性工作分担方案(A)53.集体谈判各项功能中,强调了工会和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是A.决策功能B.市场功能C.经济功能D.政府调控作用(A)54.集体谈判的核心内容是A.工资谈判B.工作时间谈判C.劳动安全与卫生谈判D.休息休假谈判.(A)55.集体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自发行动的环节是A.谈判准备B.谈判代表资格确定C.正式谈判D.签订集体合同(C)56.集体合同的合法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合同内容和A.谈判地点 B.当事人身份C.订立程序D.有限期限(A)57.我国第一份行业集体合同诞生在A.济南B.上海C.广州D.天津(D)58.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审查实行A.专项管辖B.属人管辖C.协议管辖D.属地管辖(D)59.我国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中规定,月最低工资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A.25%-45%B.30%-50%C.35%-55%D.40%-60%(C)60.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是A.协商B.仲裁C.调节D.诉讼(D)61.劳动争议的最终解决手段是A.协商B.调解C.仲裁D.诉讼(B)62.劳动争议调解原则中,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性质决定的是A.自愿原则 B.民主说服原则C.公开原则D.透明原则(D)63.民法通则规定一般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A90天 B.180天C.1年D.2年(D)64.我国民事通则规定,特殊的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二、多选题(ABCDE)1.劳动关系主体包括A.雇员B.雇员团体C.政府D.雇主E.雇主组织(ABCDE)2.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A.经济环境B.法律和制度环境C.政策环境D.技术环境B.E.社会文化环境(DE)3.劳动者的范围较广,包括()A.社会工作者B.办公人员C.底层管理者D.自由职业者E.自雇佣者(ABC)4.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权的区别主要包括A.根据不同B.内容不同C.意义不同D.属性不同E.作用不同(ABC)5.制约公民劳动权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A.户籍B.职数C.制裁D.年龄E.性别(ABCDE)6.根据我国《劳动法》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有A.企业B.国家机关C.事业组织D.社会团体E.个体经济组织(CD)7.雇主在企业层面拥有的核心权利有()A.组织权B.分配权C. 劳动指挥权D.奖惩权E.招工权(ADE)8.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A.协作效果B.组织结构C.政府D.协作效率E.组织目标应和环境相适应(ABE)9.劳动关系中的雇主管理模式根据职权结构维度可划分为A.独裁型B.集权型C.复合型D.边缘型E.自主型(BCD)10.工会组织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中经历的历史阶段有A.萌芽期B.禁止期C.承认期D.保障期E.扩张期(BCDE)11.工会的职能主要体现为A.协调职能B.参与职能C.维护职能D.建设职能E.教育职能(ABCD)12.工会的行为方式分为A.互保护互助B.集体谈判C.劳动立法D.直接行动E.经济行动(ABCDE)13.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设置是A.全国总工会 B.全国和地方产业工会 C.基层工会委员会D.地方总工会E.乡镇和城市街道基层工会(ADE)14.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有A.劳动自由原则B.实现劳动效率最大化C.协调劳资关系D.三方合作原则E.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ABDE)15.劳动合同订立程序中的要约阶段具体步骤有A.招工B.应聘者报名C.调研D.考核E.择优录用(ABCD)16.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A.亲自履行原则B.全面履行原则C.协作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E.选择履行原则(ABCD)17.劳务派遣公司经营服务基本原则有A.雇员租赁原则B.同工同酬原则C.拒绝垫付原则D.受益归责原则E.风险分摊原则(BE)18.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有A.民主说服原则B.协商一致原则C.经济合理原则D.公正公开原则E.合法变更原则(BE)19.集体谈判的非正式谈判结构包括A.迂回性谈判B.协调性谈判C.兼容性谈判D.递进性谈判E.示范性谈判(BCDE)20.集体谈判的过程有A.发布公告B.谈判准备C.谈判代表资格确定D.正式谈判E.签订集体合同(ADE)21.在集体谈判实践中,运用协商技巧的原则有A.双赢原则B.4P原则C.让步原则D.经济原则E.2C原则(ABCDE)22.集体合同订立的内容包括A.工作时间B.奖惩C.劳动合同管理D.休息休假E.裁员(BE)23.劳动争议根据争议的内容可以划分为A.理解争议B.权利争议C.概念争议D.主张争议E.利益争议(AB)24.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包括A.自愿原则B.民主说服原则C.全局原则D.效率原则E.责权兼顾原则三、填空题1.劳动关系冲突的根据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__________”。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大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大纲

劳动关系及劳动法辅导资料一,名词解释、均衡型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

、谈判社团主义谈判社团主义;也称社会社团主义,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利益的阐述和政策确实定都要通过怍为其成员和田家间的合法中介而行事.集体谈判指雇主和工会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佣条件,在适当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展的协商和交涉。

、“效率工资〞理论在某些就业组织中,有些员工会得到超出其他雇主所提供的工资和福利水平的报酬,因为较高的工资福利会促使雇员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因此这局部超出其他雇主的工资被称做“效率工资〞。

、协调性谈判指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而成,但是所有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在根本内容、根本条件上却几乎一样,至多仅有细微的差异。

、工业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足以所有成员的功能整合的方式获得开展的,秩序和进步代表着经济和社会自然开展过程的主流,而冲突和停滞仅仅是局部的问题。

、弹性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工作时间的根底上,每周的总工作时间不变,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节。

、“野猫罢工〞是指未经过工会、由工人自发组织的罢工。

也叫非法罢工。

、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足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交。

、霍桑试验是指在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展的一系列试验,他们认为,照明强度和其他工作条件对生产率变化没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过程中的士气及其成员的满意度及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管理等因素有关。

霍桑试验的重要之处在于把人当作社会的人,从而要更多地考虑岗位上的人的情感、心理、期望等。

、沟通是人及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过程。

]、借调合同指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及借调人员之间,确立借调关系,明确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一、名词解释1、劳动P1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3、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P54、员工、员工团体P65、管理方P7二、简答1、劳动关系的性质P122、雇主处于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P14三、其他知识点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力量、权力、合作与冲突P82、员工的关系力量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P103、管理方具有退出、停工和岗位的力量P114、劳动关系最基本的内容是经济关系P135、依据劳动关系各方力量的对比,劳动关系可划分为:均衡性、不均衡性和政府主导型P136、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P157、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P178、在投入产出模式中,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

P199、产业关系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

P21第二章现代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一、名词解释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

P46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

P47二、简答1、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P332、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资关系。

P483、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

P54三、其他知识点1、三方性原则出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演变的第三阶。

P48段。

2、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P333、经典作家笔下的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特点:平等、合作、不体现任何身份差别、主体发生在劳动者之间P424、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P445、在社会关系中,劳动关系具有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和本质性的特点。

P446、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基本因素,而经济体制的性质则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直接因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填空选择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加拿大和爱尔兰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

主要集中在日本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主要集中在德国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员工关系管理导论冲突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3工作场所的不公平4工作本身的属性合作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获得满足主要包括:1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是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3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员工关系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不平等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员工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管理2员工关系诊断与员工满意度调查3员工沟通与咨询服务4组织员工参与管理5纪律管理6冲突化解与谈判心理契约员工与企业在正式的雇佣合同规定的内容之外存在的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

阐述员工关系的含义和实质?见上如何理解冲突与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的各种根源?见上员工关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见上谈谈心理契约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地位?1、目标是追求员工满意度2、组织承诺的基础3、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第二章员工关系理论新保守派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

管理主义学派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员工产生不满的根源。

正统多元论学派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提出“结果不公平”理论,将经济部门划分成“核心”和“周边”两个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劳动P1(是指生产性劳动,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

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3、劳资关系(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4、雇佣关系(关系强调劳动关系是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关系。

5、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

6、劳使关系(日本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的称谓。

7、产业关系(称劳动-----管理关系,源于美国。

8、员工(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

9、员工团体P6(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10、管理方P7(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1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P46(强调和注重劳资关系的各自利益和不同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为明显。

1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P47(不仅劳资双方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而且使得社会和经济也稳定地发展。

13、劳动关系理论P58(通过调整劳动关系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达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经历了几世纪的探索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的劳动关系理论。

14、人的需要P82(需要是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于维持和发展其自身活动条件的各种要求的总和)利益是人的外显追求,需要是人的内显追求。

15、劳动问题P104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16、事业单位P127(直接从事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不以赢利为生存、发展条件的单位。

17、劳务关系P134(指当事人之间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

18、罢工P144(是雇员为了提高劳动报酬,改善工作条件而集体拒绝工作。

19、怠工P145(是指工人不离开工作岗位也不进行就地罢工,只是放慢工作速度或破坏性的工作,是雇员采取产业行动的一种基本手段。

20、联合抵制P145(是指阻止雇主出售最终产品,分为初级联合抵制和次级联合抵制。

21、黑名单P146(又叫黑表,是雇主在劳动关系冲突中对劳动者采取的一种秘密报复手段,22、排工P146(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态度。

23、沟通P183(就是主体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

在劳动关系中,特指管理方向员工及其组织传达信息的过程。

24、共同协商P184(是指资方的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的决策程序。

25、三方性原则P191(政府与雇主组织和劳工组织三方就劳动关系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与对话,消除误解,弱化有争议的问题,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

取得共识,共同协调劳动关系。

26、劳动争议P196(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执。

27、劳动监察P198(是劳动监察机构道标国家行使劳动监察职权,通过其监察活动,采取强制性措施保证个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的劳动法律制度。

28、管理方P206(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29、雇主协会P207(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30、工会P226(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31、政府P279(32、劳动法P297(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3、劳动法律关系P303(是指所有的劳动法体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4、劳动者P304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只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35、用人单位P304(是指依法赵勇和管理劳动者,并发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提供条件、劳动保护和支付劳动报仇的劳动36、劳动合同P336(又称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的协议。

37、要约P344(是指当事人一方希望和对方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

提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接受的一方称为受要约。

38、无效劳动合同P345(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

39、劳动合同鉴证P346(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40、医疗期P354(是指劳动者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41、集体谈判P360(是指劳资双方举行的有关劳动条件及其他有关劳动问题的谈判过程或方式。

42、劳动争议P414(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立法的范围内,因适用法律规范和履行、变更、解除及终止劳动合同以及其他与劳动关系直接相联系的问题而英气的纠纷。

43、劳动争议调解P424(是指劳动争议有关各方将劳动争议提交给第三人或由争议各方共同组成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44、劳动争议仲裁P438(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当事人请求解决的劳动争议,依法居中公段的行为,包括对劳动争议依法审理并进行调解、裁决的一系列活动。

二、其他知识点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力量、权力、合作与冲突P82、员工的关系力量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P103、管理方具有退出、停工和岗位的力量P114、劳动关系最基本的内容是经济关系P135、依据劳动关系各方力量的对比,劳动关系可划分为:均衡性、不均衡性和政府主导型P136、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P157、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P178、在投入产出模式中,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

P199、产业关系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

P2110、三方性原则出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演变的第三阶。

P48段。

11、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P3312、经典作家笔下的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特点:平等、合作、不体现任何身份差别、主体发生在劳动者之间P4213、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P4414、在社会关系中,劳动关系具有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和本质性的特点。

P4415、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基本因素,而经济体制的性质则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直接因素。

P5116、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权利结构是以产权明晰为基点而展开的。

P5417、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劳资关系。

P5518、最早研究劳动关系和集体谈判的是卡尔.马克思。

P5819、在马克思之后,对劳动关系开展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的是韦布夫妇。

P6020、邓洛普分析框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者、环境和思想意识。

P7021、影响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有:1、环境因素a经济因素。

b技术因素.c政治和法律因素。

d思想意识因素。

2、工作场所因素a工作场所的技术;b预算和市场力量;c工作场所的管理;d所有制和企业的思想。

3、个人因素a经济、安全和保障需求;b社会化、交往和权力需求;c公平和平等需求;d价值观和信仰。

P7322、利益是人的外显追求,需要是人的内隐追求,因此,利益是人的需要的外在反映。

P82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P9024、精神需要包括: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如友谊、爱情、信任、尊重、个性发展和独立感;事业成就方面的需要,如兴趣、爱好、创造、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如对科学技术的追求,欣赏和创造文学艺术作品,文娱、体育活动等等。

P9625、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P9726、需要作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是人的行为的原始驱动力量。

P10027、社会经济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属性。

P10328、劳动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

P0429、劳动经济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等。

P10430、经济利益是劳动关系的直接指向。

P10531、社会契约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重要特征。

P10532、文化认同是履行法律的重要特征。

P10833、社会文化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灵魂所在。

P10934、文化认同是劳动关系协调中的灵魂所在。

P11135、劳动关系的运作有两种基本形式:冲突与合作。

P14036、劳动关系运作的基本方向是劳动关系的合作。

14137、劳动关系合作的前提条件:(1)劳动关系双方主体有合作的意愿;(2)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彼此之间的利益差距不能太大。

P14138、劳动关系的合作主要由三种:第三方的参与和帮助、产业和社区劳资委员会、企业层次的工人参与。

P14239、动力功能和约束功能是劳动关系运作机制的两种基本功能。

P14240、要实现劳动关系的合作,处理好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乃是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

P14341、劳动者冲突的基本手段有:罢工、怠工、联合抵制。

P14342、罢工的八种存在形式:单一罢工、团体罢工、同情罢工、轮流罢工、间断罢工、巡回罢工、拱手罢工、总罢工。

P14443、冲突中管理者或雇主的基本手段:关闭工厂、黑名单、排工。

P14644、第三方的参与和帮助时解决劳动关系冲突的基本手段。

P15045、美国基础钢铁产业与1960年成立的“人类关系委员会”是一个产业劳资委员会。

P15246、企业层次的工人参与是实现劳动关系合作的主要手段和主要表现形式。

P15347、一般来说工人参加工会主要是为了保护和维持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很少考虑通过工会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满意度和精神风貌。

P 15748、1919年德国颁布的《魏玛宪法》正式规定了统一的劳动法,使劳动法成为新的法律部门,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劳动法典是1918年12月颁布的苏维埃《劳动法典》。

P16649、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劳动法规是北洋军阀政府制定的《暂行工厂规则》。

P16650、劳动监察的目的是以政府介入、平衡、补救劳动关系为特征的。

P1671、冲突的背景根源:(1)广泛存在的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3)工作本身的经验。

P17451、合作的根源主要有被迫和获得满足。

P17452、罢工是冲突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是表现集体不满的唯一有意义的形式。

P18053、冲突的其他表现形式:工人低效率、怠工、非法罢工、缺勤率提高、辞职率不断增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