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简化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础 Part.1 第2章2 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规定
2.8 建筑结构的抗震验算规定 2.8.1 一般规定 1、地震作用及计算方法 总的考虑: (1) 在抗震计算中,一般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 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由该方 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的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宜分别考虑各抗侧力 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对于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
(3) 按式(3-110)求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 Fn;
(4) 按式(3-111)求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Fi(i=1,2,…,n); (5) 按力学方法求各层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例题2-7》
试按振型分解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下图所示三层框架 结构相应于多遇地震时的各楼层地震剪力。设防烈度8度,
近震,场地类别Ⅲ类。 (ml=116620 kg,m2=110850kg,
(弯矩、剪力、轴力或变形等); 最后,按一定的组合原则,将各振型的作用效应
进行组合便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1
振型的地震作用
单自由度:
多自由度: 振型分解后,相应于振型j质点i的位移地震反应 质点产生的惯性力为质点所受的地震作用:
2 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 利用反应谱,可求出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
或
结构底部总剪力FEk为
FEk
2 1GE FEj j 1 n n j Gi X j ji G j 1 1 i 1 E n 2
(3 102)
记
所以
FEk 1Geq
(3 105)
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标准值; α 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T1时的地震影响系数值,按图3-25反应谱 或式(3-40)确定;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GE——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 =Σ Gi , Gi为集中于质点i的重力 荷载代表值(见后面式(3-120))。 β ——等效总重力荷载换算系数,对于单质点体系等于1.0,对于二 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其值在0.8~0.98之间。《抗震规范》规定,多质点体 系取0.85;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最新版】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3.1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霞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2 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设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一层柱截面450mm#215;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为400mm#215;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1。
3.4 题3.2的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5 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为k1=7.5#215;105kN/m,k2=9.1#215;105kN/m,k3=8.5#215;105 kN/m,各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1=2#215;106kg, m2=2#215;106kg, m3=1.5#215;105kg,结构的自震频率分别为ω1=9.62rad/s,ω2=26.88 rad/s, ω3=39.70 rad/s,各振型分别为:要求: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力;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3.6 已知某两个质点的弹性体系(图3-6),其层间刚度为k1=k2=20800kN/m,,质点质量为m1=m2=50#215;103kg试求该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3.7 有一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图3-7),位于Ⅱ类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组别为第一组,已知结构各阶周期和振型为T1=0.467s ,T2=0.208s,T3=0.134s,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多遇地震下框架底层地震剪力和框架顶点位移。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第一节地震作用
• 2.按作用大小分 • 地震作用按其作用大小可分为:多遇地震作用、基本地震作用和预
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节主要介绍多遇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 四、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区别
• 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都是以水平作用为主的形式作用在建筑物上 的,但是它们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是有很大区别的。因 此,在结构设计中要求结构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震作用的计算
• 一、动力计算简图
•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颠簸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算地震作用 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显出来,然后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 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 例如:对于图4-1(a)所示的实际结构一水塔,在确定其动力计算简图 时,常常将水箱及其支架的一部分质量集中在顶部,以质点m来表示; 而支承水箱的支架则简化为无质量而有弹性的杆件,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其动力计算简图如图4-1(b)所示。这种动力计算体系称为 单质点弹性体系。
• 3)整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设计标高,当必须中途 停压时,桩端应停留在软弱土层中,且停压的间隔 时间不宜超过24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地震作用
• 1.作用形式 • 风荷载是直接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上的压(吸)力,只和建筑物的体形、
高度、环境(地面粗糙度、地貌、周围的楼群)、受风面积大小等有关; 而地震作用都是由质量受振动而引发的惯性力,地震作用是通过场地、 地基、基础作用于结构上部的。 • 2.作用时间 • 风荷载的作用时间长,发生的机遇也多,因而要求结构在风荷载作 用下不能出现较大的变形,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相反,发生地震 的机遇少,持续时间也短,但作用剧烈,故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 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三章2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ppt
h 1 ---直线下降段的斜率调整系数;按下式确定
h1 = 0.02 + (0.05 - z ) / 8 当h1 < 0时,取h1 = 0
h2 - -阻尼调整系数,h2 < 0.55时,取h2 = 0.55
h2
=1+
0.05 - z 0.06 +1.7z
Tg : 特征周期,见表3.2
max:水平地震系数的最大值 α max = kβ max ,β max= 2.25
结构在地震持续过程中经受的最大地震作用为
F
=
F (t ) max
= m &x&(t) + &x&g (t) max
= mSa
= mg Sa
&x&g (t) max = Gk = G
&x&g (t) max
g
G ---集中于质点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g ---重力加速度
= Sa
&x&g (t) max
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
场地类别
Ⅰ
Ⅱ
Ⅲ
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查表确定 Tg Tg = 0.3
第二组 0.30
0.40
第三组 0.35
0.45
0.55 0.75 0.65 0.90
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 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Ⅰ类 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 度 ic = EIc / h = 2.6104 kN m ,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 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1
*惯性力
f I m(xg x)
*阻尼力
——由结构内摩擦及结构周围介质(如空气 水等)对结构运动的阻碍造成
f c cx C —— 阻尼系数
*弹性恢复力 ——由结构弹性变形产生
f r kx k —— 体系刚度
力的平衡条件:
fI fc fr 0
mx cx kx mxg
令 k c
m
2m
(
g
)
2
2
2
(
g
2 )
化简为 x(t) B sin( g t )
振幅放大系数
B
A
( g / )2
1
(
g
)
2
2
2
(
g
2 )
A —地面运动振幅 B —体系质点的振幅
1
2
0.2 0.5 1
2
5
g /
图 单自由度体系简谐地面强迫振动振幅放大系数
g / 1 达到最大值 共振
2.方程的特解II——冲击强迫振动
初位移、初速度引起 迅速衰减,可不考虑
地面运动 引起
返回目录
§3.3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与反应谱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定义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
质点所受最大惯性力,即
F
m(xg
x) max
m xg
x max
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 m(&x&g &x&) (cx& kx)
自由振动初速度为 V xg dt
根据自由振动位移方程,可
得
x(t)
xg dtet
D
s in D t
图 体系自由振动
3.方程的特解III —— 一般强迫振动
新抗震规范——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1 一般规定5.1.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5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应视结构形式和支承条件,分别按单点一致、多点、多向或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
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说明】本次修订,拟明确大跨空间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要求。
1、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指,跨度大于120m、或长度大于300m、或悬臂大于40m的结构。
2、关于结构形式和支承条件(1)周边支承空间结构,如:网架、单、双层网壳、索穹顶、弦支穹顶屋盖和下部圈梁-框架结构,当下部支承结构为一个整体、且与上部空间结构侧向刚度比大于等于2时,应允许采用三向(水平两向加竖向)单点一致输入计算地震作用;当下部支承结构由结构缝分开、且每个独立的支承结构单元与上部空间结构侧向刚度比小于2时,应采用三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2)两线边支承空间结构,如:拱,拱桁架;门式刚架,门式桁架;圆柱面网壳等结构,当支承于独立基础时,应采用三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
(3)长悬臂空间结构,应视其支承结构特点,采用多向单点一致输入、或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
3、关于单点一致输入仅对基础底部输入一致的加速度反应谱或加速度时程进行结构计算。
4、关于多向输入沿空间结构基础底部,三向同时输入,其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峰值或反应谱峰值)比例取:水平主向:水平次向:竖向= 1.00:0.85:0.65。
土木工程抗震第3章教案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第3章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1、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不超过40m 的规则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特别不规则、甲类和超过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方法。
一般的规则结构:两个主轴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结构:考虑扭转或双向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8、9度时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和9度的高层建筑: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静力法、定函数理论、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
3、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g xm kx x c x m -=++或m t F x x x e /)(22=++ωξω 。
杜哈美积分x(t)= ⎰----tt t e xd )(g dd )(sin )(1ττωτωτξω , ωξωm cm k 2,2==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sin cos ()(d d000t x xt x e t x d t ωωξωωξω++=- 。
4、最大反应之间的关系:d v a S S S 2ωω==5、地震反应谱: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特点:⑴阻尼比对反应谱影响很大;⑵对于加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急剧增大,大于某个值时,快速下降;⑶对于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增大,随后趋于常数;⑷对于位移反应谱,幅值随周期增大。
地震反应谱是现阶段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通过它把随时程变化的地震作用转化为最大等效侧向力。
6、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F G k G gt x t xS mgg g a αβ===maxmax)()(β为动力系数,k 为地震系数,α=k β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7、抗震设计反应谱αmax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查表;T 为结构周期;T g 为特征周期,查表;例:单层单跨框架。
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
第三章 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4)
一般为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且≥12s。
强震持续时间
地震加速度记录
3.11 时程分析法
3.地震波选取
加速度(g)
0.3
0.2 0.1 0
0.1
0.2 0.3 0 5 10 15 20 25时间(s)
[美]英佩里亚尔谷地震
1940年El Centro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南-北分量)
动荷载下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
3.13 抗震验算
2.承载力验算
S
R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或
RE S R
3.13 抗震验算
2.承载力验算
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S G S EG Eh S Ehk Ev S Evk w w S wk
1.2 不利 G 1.0 有利
T1 折减系数 T T 1 附加周期△T(s) 场地类别 Ⅲ类 当高宽比 烈度 大于3时,顶 0.08 8度 层不折减。
9度 0.10
0.9
Ⅳ类 0.20 0.25
3.13 抗震验算
1.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方向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 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 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 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 用。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 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 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 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动力方程 ti 1 Cx t i 1 Kxt i 1 m g ti 1 m x x
地震作用的计算和抗震验算
17.7.2
单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
今以任一微分脉冲作用进行讨论,设它 在t=τ-dτ时开始作用,作用时间为 x dτ,则冲量大小为 g (t )d 动量增量为 mx( ) 从动量定理,得
g (t )d x
由通解式可求得当τ-dτ时,作用 一个 g (t )d 微分脉冲的位移反应为 x ( ) x ( t ) g dx( ) e sin ' (t )d 地震作用下的质点位移分析 ' 将所有微分脉冲作用后产生的自由振动叠加,得总位移反应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为
10
17.7.2
单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
地震反应谱:主要反映地面运动的特性 最大相对位移 最大相对速度 最大加速度 最大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阻尼比、地面运动确定后,最大反应只是结构周期的函数。 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 期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反应的地震反应谱。
h=5m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 (2)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 烈度
6 0.04 ----7 0.08(0.12) 0.50(0.72) 8 0.16(0.24) 0.90(1.20) 9 0.32 1.40
查表确定
多遇地震 罕遇地震
22
17.7.2
单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
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 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Ⅰ类 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 度 ,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 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解: (1)求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 (2)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查表确定
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与理论
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与理论随着人们对地震和结构动力特性认识程度的加深,结构的抗震理论大体可以划分为静力分析、反应谱分析和动力分析三个阶段。
2.2.1静力分析理论水平静力抗震理论[25]始创于意大利,发展于日本。
该理论认为:结构所受的地震作作用可以简化为作用于结构的等效水平静力,其大小等于结构重力荷载乘以地震系数,即: /F G g kG =α= (2.1)静力理论认为结构是刚性的,故结构上任何一点的振动加速度均等于地震动加速度,结构上各部位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地震作用是相等的。
它忽略了结构的变形特征,没有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
随着工程抗震研究的发展,对地震认识的深入,此法已经淘汰。
2.2.2反应谱理论上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取得了较多的强震记录的基础上,产生了反应谱理论。
反应谱分析方法[25][26]是一种将模态分析的结果与一个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作用效应的分析技术。
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体系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为了便于计算,《抗震规范》采用相对于重力加速度的单质点绝对最大加速度,即/a S g 与体系自振周期T 之间的关系作为设计用反应谱,并将/a S g 用α表示,称为地震影响系数,如图2-5所示。
单自由度弹体系水平地震反应微分方程为:()()()()0mx t cx t kx t mx t ++=- (2.2)由上式得:()()()()0m x t x t k x t c x t-+=+⎡⎤⎣⎦ (2.3) 上式等号右边的阻尼力项()cx t 相对于弹性恢复力项()kx t 来说是一个可以略去的微量,故:()()()0m x t x t kx t -+=⎡⎤⎣⎦ (2.4)由反应谱理论,水平地震作用为:/a a F mS S gG G ===α (2.5)/a S g α= (2.6)α——地震影响系数;a S ——质点的绝对最大加速度;图2-5 地震影响系数α曲线Fig.2-5 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 α vurves上升阶段 ()max 0.45 5.5T α=+α (00.1T ≤≤) (2.7) 水平阶段 α=max α (0.1g T T <≤) (2.8)曲线下降段 max g T T γ2⎛⎫α=ηα ⎪⎝⎭(5g g T T T <≤) (2.9) 直线下降段 ()max 0.25g T T γ21⎡⎤α=η-η-α⎣⎦ (5 6.0g T T <≤) max 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g T ——场地特征周期。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地震是地球表面或内部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它是由于地壳运动中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所引起的。
地震作用对结构物有着严重的破坏力,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验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震的作用机理以及结构抗震验算的方法。
地震作用机理:地震作用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传递到建筑物上造成的。
地震的震源是地壳运动过程中的断层破裂,震中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地点,位于震中周围的区域被称为震源区。
地震波是地壳运动所引起的能量在地球中传播时所激发的波动。
地震波包含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表面波。
纵波是一种相对较快的波动,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是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动。
表面波是短周期的波动,其主要分为Rayleigh波和Love波。
Rayleigh波是一种振动旋转的表面波,而Love波是横向振动的表面波。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到地表后,将引起建筑结构的震动。
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波引起的惯性作用、地震波引起的弹性变形作用和地震波引起的地基反力作用。
惯性作用是由于地震波的振动引起结构物惯性力的作用,迫使结构产生振动。
弹性变形作用是指结构物在地震波的激励下产生的临时弹性变形。
地基反力作用是指在地震波的力作用下,地基上产生的反向力。
结构抗震验算的方法:结构抗震验算是指通过对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计算和分析,来确定结构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结构抗震验算方法包括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和模态超静定校验分析。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抗震验算方法之一、它通过建立结构动力方程,利用数值求解方法得到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反应。
这个方法可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性质,如塑性材料的非线性、接触的失效等。
静力弹塑性分析是一种较为简化的抗震验算方法。
它是通过假设地震作用时结构处于静力平衡状态,根据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性能进行计算。
这个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结构和小震级地震的验算。
模态超静定校验分析是一种结构验算方法,它通过分析结构的模态形式来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I (t ) (m mg ) x x
m
kx
x g (t )
阻尼力
运动方程
R(t ) cx
m cx kx mg x x
二、单自由度体系动力学分析回顾
1.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 (1)无阻尼时
m kx 0 x
2
2 x 0 x
3.1.2
地震作用
结构工程中“作用”一词,指能引起 结构内力、变形等反应的各种因素。按引 起结构反应的方式不同,“作用”可分为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各种荷载(如重力、 风载、土压力等)为直接作用,而各种非 荷载作用(如温度、基础沉降等)为间接 作用。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动通过结构惯 性引起的,因此地震作用(即结构地震惯 性力)是间接作用,而不称为荷载。
0 t
d 0 2 t g ( )e (t ) sin d (t )d 0 x d
2 2 2
t
g ( )e (t ) sin d (t )d x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为
S a (t ) g x x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一、地震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
X (t ) x(t ) xg (t ) 质点加速度 X (t ) (t ) g (t ) x x
质点位移 惯性力 弹性恢复力
m
m( g ) x x
cx
x(t )
S (t ) kx
x(t ) ( x0 cos t
k m
(2)有阻尼时
m cx kx 0 x
2
k c , m 2m
x0
sin t )
3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地震计算
3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地震计算地震是一种地壳的自然现象,会引起地面的震动和振动。
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桥梁、水坝等结构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包括结构的振动、变形和破坏等。
为了能够预测和分析地震对结构物造成的影响,以及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计算成为重要的工具。
以下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介绍。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是指通过数学、力学和计算方法,对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和计算。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地震特性:通过研究地震波、地震地质条件等,确定地震的特性,例如震级、震源和烈度。
2.建立结构模型:将结构物抽象为数学模型,包括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支撑条件等。
3.地震荷载计算:根据地震的特性和结构模型,计算结构所受到的地震荷载,包括地震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
4.结构响应分析:使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和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包括振动频率、震动模态和振幅等。
地震计算是根据地震反应分析的结果,对结构物进行力学计算和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1.结构强度和刚度计算:根据结构的材料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计算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会发生破坏或过度变形。
2.结构的动力位移和加速度控制: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和抗震等级,计算和控制结构的动力位移和加速度,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危险。
3.结构的抗震设计:根据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和设计规范,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和加固,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计算是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对结构在地震条件下的响应进行准确预测,确保结构不会因地震而倒塌或破坏,最大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建筑抗震课件(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筑 震作用(即结构地震惯性力)是间接作用,而不称为荷载,但 为了应用方便,将地震作用等效为某种形式的荷载作用,
抗 这就是等效地震荷载。
震
3.1 概述
第 3.1.2 质点体系及其自由度
三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 算地震作用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出来,
三 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为地震反应谱。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
章 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计算出对应于每一条 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 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建 筑 抗 震 各种因素对反应谱的影响
章 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
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单质点弹性体系
建 筑 多质点弹性体系 抗 震
3.1 概述
第 单质点弹性体系 三 章
常常将水箱及其支 架的一部分质量集 中在顶部,以质点 m来表示
建
筑
抗
震
水塔
支承水箱的支架 则简化为无质量 而有弹性的杆件, 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
3.1 概述
建 去的微量,故:
筑
m[x(t) xg (t)] kx(t)
抗
震
3.3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
这样,在地震作用下,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相对位移
三 将与该时刻的瞬时惯性力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这一相
章 对位移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引起的,虽然惯性力并不是
真实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但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作用和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
4.直接动力分析理论---时程分析法 将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简称地震记录 earth-
quakerecord)作为动荷载输入,进行结构的地震响应分 析。对结构进行弹塑性计算。
5.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Push Over Analysis) 此外,地震、脉动风荷载等都是随机荷载,当然可以用 随机振动理论来进行地震反应的统计特征分析; 还可以以地震时输入结构的能量进行设计。使结构所吸收 的能量不致造成结构破坏为依据的理论等。 但这些方法还没有列入抗震设计规范,因此未被抗震设计 普遍使用 。
..
.
m x t c x t kx t F t
发现地面运动对质点的影响,相当于在质点上加了一个动荷载
..
其数值大小是 m xg t方向与地面加速度方向相反。
13
运动方程的求解(参见高数和结构力学下册)书.
二、 地震反应谱
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 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反应的地震反应谱。
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
§3.1 概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结构地震作用:是指地面震动在结构上产生动 力荷载,俗称为地震荷载,属于间接作用。 2、结构地震反应:由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包括 结构的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加速度反应及内力 和变形 等。 3、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动频率、 阻尼、振型等。 4、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是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 方法,应属于结构动力学的范畴。
G ---重力荷载代表值 ζ:阻尼比
k ---地震系数(反映震级、震中距、地基等的影响)
---动力系数(反映结构的特性,如周期、阻尼等的影响)
k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
]
m01m01m2
m2
0 mn
0
,[k],
mn
k11
[k
]
kn1
kk1211
k n1
k12
k1n k
,[c]
knn
k
22112(221(22212 2 212 1 )2,1
)
,2(2222 (2112221)1111
)
微分方程组的求解较困难, 可先求出结构的自振周期 和振型,利用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求周期和振型(小阻尼体 系的自振周期与无阻尼相同)。
0.05 0.06 1.7
0.45
注意: 计算一下阻尼比分别为0.05、0.1、0.2时 的γ值和η2值。γ=0.9、0.85、0.8
η2=1、0.78、0.625
3、抗震设计反应谱( 谱)的特点
1)、T的区间,0 —6 s。一般建筑T 都小于6.0s。
2)、α存在最大值,T=0.1~Tg 之间, = max。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结构抗震验算
本章是全课的重点!!!
§3.1 概述
基本概念: 地震作用与地震作用效应
地震作用:是指地面震动在结构上产生动力荷 载,俗称为地震荷载。 注意:是间接作用
地震作用效应:地震作用产生结构的内力和变 形 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的自振周期、阻尼、振型等。
结构的地震反应: 结构的 位移、速度、加速度 及内力和变形 。
F m
(t )
x
mFFSaaxFGmmFFmGm((xF(ttxxxg))(tmmSSmggKx)aaaaammxxxxmSgKaaagaxxmx)gammmxaGxxx((mxxGggxgg(mmxmggaaxxxxmggaSxx))ggmmagaa)gxxmax G g K G
g max
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0.05g 0.1g 0.2g 0.4g
度值
K
0.05
0.1
0.2
0.4
max(设防烈度) 0.113 0.23 0.45 0.90
max(多遇烈度)
0.04
0.08 0.16 0.32
max(罕遇烈度)
0.50 0.90 1.40
多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1/2.82)
t 0
xg
(
)e (t )
sin (t
)d
xg (t)
max
Sv
x ( )e sin (t )d t
(t )
0 Sag
t 0
xg
(
)e (t )
sin (t
)d
mxga(xt )
max
1 Svt
t 0
xg
( )e((tt)
s) in (t
)d
max
S x ( )e sin (t )d d
x21
k 12
x22
k11 22m1
可见对应于结构的某一自振频率,结构各质点振 动的位移比是一个定值,这就是振型。结构的振 型数与自振频率数相同。
影响设计地震作用的因素分类
地震动特性方面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地震分组 建筑场地类别
结构特性方面 结构自振周期(刚度) 建筑质量(重力荷载) 结构的阻尼比(材料)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 振型分解法
一、多自由度体系振动微分方程建立
二、多自由度体系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求解 (自振周期和振型)
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考虑了场地的类型、地震分 组、结构阻尼等影响。 1、抗震设计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
0.45
2、各系数意义
(1)、反应谱是α-T关系谱,
实质是加速度谱。
0.45
(2)、α为一无量纲系数,
T的量纲为秒。
(3)、Tg为特征周期值,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设计地震
分组
I
场地类别
0g1Fra bibliotekSd
max
t 0
xg
(
)e (t )
sin (t
)d
T ()
max
当地面运动 xg (t ) 及结构的阻尼 确定后,可
以看出结构的反应仅与结构的自振周期 T() 有关。
绘出的曲线称为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
位移反应谱。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 其反应谱
二、多自由度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求解
1、自振频率和振型分析
[M ]{ x(t )} [k]{ x(t )} 0
令其解为 {x(t)} {X }sin(t ) {x(t)} 2{X }sin(t ) 2{x(t)}
代回方程: [M ] 22{ x(t)} [k]{ x(t)} 0 ([k] 22[M ]){ x} 0
作用于1质点上的阻尼力为 D1 (c11 x1 c12 x2 )
2)质点1的动力平衡方程 I1 + D1 + S1 = 0 得:
m1 x1 c11 x1 c12 x2 k11 x1 k12 x2 m1 xg (1)
同理可得到质点2的动力平衡方程
m2 x2 c21 x1 c22 x2 k21 x1 k22 x2 m2 xg (2)
将(1)、(2)式用矩阵表示:
m x c x kx m1 xg
x
x1 x2
x
x1 x2
x
x1 x2
其中:
m
m1
0
0
m2
c
c11 c21
c12
c22
k
k11
k21
k12
k22
推广到多自由度体系:
[[MM]{]x{(xt)(}t)}[c][{cx]({t)x}(t[)k}]{ x[(kt])}{ x(t[)M} ]{I}[xMg(]t{) I}xg (t)
罕遇烈度=基本烈度+1度左右(相当于2.13倍、 1.88倍和1.56倍)
四、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重量G的计算 计算地震作用时,采用的建筑结构的重量称
为重力荷载代表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 = 结构自重标准值 + Ei 可变荷载标准值
Ei为组合系数,考虑地震与可变荷载同时出现 的可能性。 Ei见P75表3-11
2 2
M M
2 2
00
解出ω
2
1
2
k11 m1
k22 m2
1
2
k11 m1
k22 m2
2
k11k22 k12k21 m1m2
将求出的1、分别代回方程,可求出x1 、x2的相 对值
对应于1为第一振型
x11 x12
k12
k11 12m2
k11
k12
12m2
对应于为第二振型
3)、T>Tg后, 随T而减小。 4)、T=0,α=0.45 max。T —0.1S 之间,α按直线增大。 5)、特征周期Tg ,坚硬场地Tg 小,软 弱的场地Tg 大。
6)、α的大小与地震烈度 ( max)、结构的自振 周期T、特征周期Tg 及结构的阻尼等有关。
0.45
三、用于设计的max 值(多遇烈度,罕遇烈度)
系数行列式
k 2 M 0
可求出n个ω(圆频率)
将i依次回代方程可得到相对的振幅{X}i, 即为振型。 若为两个自由度,令n=2,则有
kkkk11221111
kkkk11222222
2 2
M M011 0
0 0 M M
2 2
00
kk1111
kk2211
2 2
M M11
kk2222
kk1122
m m
m SSaaSa
G为重力,质点的重力 荷载,单位KN(力)
G K G
m Sa g max g (二)、x 影g m响ax 水平g地震作用的因素
F G K G
1、G,结构的重量(或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
G越大,地震作用越大。
2、K,称为地震系数。表示地面震动的大小。 K与烈度有关。规范根据烈度所对应的地面加速 度峰值进行调整后得到。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一、结构的计算简图
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自由度简化
二、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方程
1、运动方程建立
作用于质量m上的水平方向的力:
⑴ 弹性恢复力 S Kx
⑵ 阻尼力 R cx
xt
R
m
ma
S
“-”表示 与x方向相 反
xg t
质量m的绝对加速度 a x x g
强迫力。
c
k
x(t)
x(t)
cmx
m
x(t)
(t)
kmx(xt()t)
m
xgx(gt()t
)
2
x(xt()t)
2
2
2
cc 2kmkm
k k mm
x
(xt()t)
mkmk2x(xt()t)
xgx(gt()t
)
ζ
ω
这是一个二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其解为齐次
方程的通解与非齐次方程通解之和。非齐次微分方程 的解为齐次方程的通解与非齐次方程的特解之和。
4、非其次方程的特解 齐次方程的通解
x(t) et[x(0)cos 't x(0) x(0) sin 't] '
非' 齐 次1方程 的2特解
x(t ) 1
'
t 0
xg
(
)e (t )
sin
'(t
)d
非齐次方程的特解与齐次方程的通解相加构成非齐次 方程的通解,一般情况下,初位移和初速度均为零,故 其解为杜哈米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