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第03讲:第三单元重点篇目《短歌行》及诗歌鉴赏答题方法2021年新高一语文(解析版)
第03讲《短歌行》预习及常识、诗歌鉴赏专题.【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2、掌握重点题型的答题技巧3、第七课《短歌行》预习及其练习【互动探究】(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称为《诗》、《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至约五百年间的诗歌,按内容分为“风”、、三部分。
“风”又叫,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
“雅”分、,共105篇,内容大都是记述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共40篇,多为贵族统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歌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愿望,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对后代的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源头。
《诗经》以言为主,间有杂言,其表现手法主要是、、。
【答案与解析】诗歌总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雅”“颂”“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现实主义四“赋”“比”“兴”(二)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曹操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完全融入到了全篇诗中整首诗运用了比兴、用典写作法,来达到抒情的目的。
又以比较消极的情绪来表达进取的思想,以对酒当歌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以推杯换盏的情景表现渴望人才和一统天下的愿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让我先来阅读一下这篇著作!【知识精讲1】《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yàn),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1、重点字词2、当:对着的意思3、几何:意思是“多少”4、朝露:意为早晨的露水。
文中是指人的一生很短,就和早晨的露水一样,见到太阳就干了。
5、去日苦多:指一生中逝去的日子已经很多了,感叹人的一生很短暂。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试题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一般集中体现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陶渊明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
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
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E.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
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三单元+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
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
宋代刘攽《中山诗话》记载:“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
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
’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
如云:‘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
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铜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
”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
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
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
如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酤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新人教版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宋]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两句中“吐”表明黄斌老创作动机非凡,故画出的竹气势峥嵘,不同凡响。
B.第三、四句把竹子比作“偃蹇”之卧龙,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第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晴明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D.第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突出黄斌老画技高超。
(2)黄斌老笔下的竹子为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叫“移情入景”。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咏怀(魏晋)阮籍①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③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公元210年—263年),魏晋时期诗人,此诗创作于曹氏政权日渐衰落,司马氏势力日渐强盛之时。
②齐景……交流: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
③松子: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隐居得道的仙人。
1.诗中画线句化用的典故源自《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名句“,”。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较为复杂的情感,试结合诗句及有关艺术手法加以简要分析说明。
人教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解析:(1)凄凉悲切;送别(2)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日暮独立图。
天寒日暮时分,友人离去,作者独立于苍茫山林中,久久不愿离去。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表明作者的孤寂,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归去来兮",说明叶衡离开建康奔赴京城,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中心。
由此可见,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凄凉悲切的氛围。
并由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中,“归去来兮”表达的是的不舍;“今我来思,杨柳依依”传达的是悲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引用,借李广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考生围绕这些要点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凄凉悲切送别⑵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诗歌手法练习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诗歌手法练习东阿道中晚望(袁宏道)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2、“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3、“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4、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
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5、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鹰?请作简要分析。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6、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8、(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骤雨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最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及思路及练习答案新人教版精品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 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 年:宋德祐元年( 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 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 ( 3 分)
趣。试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中的哪些描写表现了
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要答这道题,就得知道一点绘画常识。绘画
是用色彩造型的艺术,是视觉艺术而不是听觉艺
术,只能观而不能听。 明白了这些, 仔细审读诗句,
就能发现:“潺潺”是看到水而想到的流水声, “瑟
瑟”是看到树林里树叶飘落而想到的风声,看到路
( 或在溪
边 ) ,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
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
山( 山坞 )、树林(落叶) 、人、瓮、寺庙等景,描
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 1 分;三至四种景物的,
给 2 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 3 分。答出画面呈现
出什么气氛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
问: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
上一个抱瓮的人就想到附近肯定有村庄,由隐约看
到的寺庙就想到寺庙里敲响的钟声。它的好处自然
是使无声之景变有声,使静态之景变动态之景,从
而使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生气。 )
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
瑟”声音的描写, 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 庄的描写,
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
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 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庖丁解牛》同步检测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庖丁解牛》同步检测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 .批大卻,导.大窾 导:指导 C .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 D . 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答案】B【解析】导:顺着,循着,导入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B .善哉!技盖至此乎!C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D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答案】 D(A 向—响;B 盖—盍;C 善—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庖丁释刀对曰:“释"是放下的意思,与成语“爱不释手”的“释"意思相同。
B .良庖岁更刀:“良”是好的意思,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意思相同.C .动刀甚微: “微”是轻微的意思,与成语“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
D .得养生焉: “得”是得到的意思,与“此言得之"的“得"意思相同。
【答案】 A (B “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是很的意思;C “微言大义”的“微”是精深的意思;D “此言得之”的“得”是恰当的意思。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然,每至于..族 B .视为止,行为..迟 C .为之踌躇..满志 D .吾见其难为.. 【答案】 C 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B .道芷阳间.行 C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D.时时而间.进E.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答案】DE(间或,断断续续地)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视为.止,行为迟B。
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C。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
以.无厚入有间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答案】D(两个“以"都当“拿"讲)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庖丁所做的“进乎技”的一组是()①所见无非牛者②未尝见全牛也③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④批大郤,导大窾⑤以无厚入有间⑥善刀而藏之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答案】B(①说的是此时庖丁还和一般人所见的一样,⑥说的是庖丁解牛之后的动作.)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嘻"“善哉”两个表感叹的语气词流露出文惠君对庖丁解牛技术的赞叹。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归洛道中(宋)陈与义①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释】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
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
②毂(gǔ):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3个B.4个C.5个D.6个(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
B.领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
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3)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
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
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
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
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
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
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
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
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
如《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
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
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
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
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
新人教版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麓寺①李东阳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②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永看。
蓟北湘南俱到眼,鷓鸪③声里独凭栏。
【注释】①成化八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
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湘江岸边。
②僧:此指僧寺。
③鹧鸪:鸟名。
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暗含了诗人登上高峰时的激动心情。
B.“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两个词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C.颔联描写山中所见岳麓寺及其周围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D.颈联描写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构成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4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参考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试题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古人云“诗言志”,这个“志”就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中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句。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辛弃疾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3单元 第2板块 Word版含解析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过寒假!寒假弯道超车,鸡年一鸣惊人!1第三单元第二板块课时训练二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奔.流(bēn)奔.向(bèn)将.进酒(jiānɡ)模.具(mó)B.酒樽.(zūn)脉.脉(mò)脉.络(mài)欢谑.(xüè)C.沏.茶(qì)玉砌.(qì)慰藉.(jiè)罗襦.(rú)D.啜.泣(chuò)点缀.(zhuì)蛟.龙(jiāo )矫.揉造作(jiǎo)解析:A 项“将”读qiān ɡ,“模”读mú;B 项“谑”读xuè;C 项“沏”读qī。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岁暮渔樵云霄天崖海角B.颓唐箜篌装潢练石补天C.女娲描摹冗长雕栏玉砌D.溽暑窥视编缉远见卓识解析:A 项,“崖”应为“涯”;B 项,“练”应为“炼”;D 项,“缉”应为“辑”。
答案:C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天涯霜雪霁.寒霄霁:雪止B.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C.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终止人事音书漫.寂寥漫:随意D.侵.晓窥檐语侵:渐近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过寒假!寒假弯道超车,鸡年一鸣惊人!2燎沉香,消溽.暑溽:炎热解析:A 项,“景”意为“影,日光”;C 项,“漫”意为“徒然、白白地”;D 项,“溽”意为“湿润、潮湿”。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很突然,刚刚还是风和日丽,刹那间寒流狼奔豕突....而来,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几度。
B.当今社会,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利用政策和法律的漏洞长袖善舞....,却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也是对那些投机钻营的不法分子的一种警告。
C.七月的天气燥热异常,使人心绪烦乱,这时一阵山风从南边吹来,让人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遭遇短暂的冷遇和漠视之后,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高中语文_第3单元_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业.专注⑤它横亘于广袤无垠的瀚海之上,恰如三根直插云天的桅杆⑥它给予莫高窟的创建者以最初的灵感A.⑤⑥②①④③B.⑤⑥③④①②C.⑥⑤②④①③D.⑥⑤③①④②16.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敬语。
(5分)近日,有网友总结了一系列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引发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
如初次见面用______________,很久不见用_____________;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____________;赞人见解用_____________,自身意见用拙见;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______________,等等。
17.下图是沙洲中学首届“校园体育艺术节”的会徽设计图,请结合学校名称及活动主题,对此创意予以解说。
不超过80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业.专注专业.专注专业.专注。
高中语文 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
【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
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
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叫“移情入景”。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咏怀
(魏晋)阮籍①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③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公元210年—263年),魏晋时期诗人,此诗创作于曹氏政权日渐衰落,司马氏势力日渐强盛之时。
②齐景……交流: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
③松子: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隐居得道的仙人。
1.诗中画线句化用的典故源自《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名句“,”。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较为复杂的情感,试结合诗句及有关艺术手法加以简要分析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