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沟煤矿抽采达标工艺项目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沟煤矿抽采达标工艺项目设计方案
大沟煤矿抽采达标工艺项目设计方案1 井田概况
1.1 交通位置
大沟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东南部平距20km,距县城公路里程50km,隶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民委员会管辖。富源县城每天有班车往返于大河、恩乐,恩乐有简易公路直达矿区,另矿区有简易公路15km至贵州火铺—富源(320国道),距曲靖85km。北西有贵昆铁路支线,交通尚属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云南省富源县大沟煤矿交通位置图
1.2 自然地理
1.2.1 地形与地貌特征
大沟煤矿属低至高中山地貌,最高海拔位于矿区北东部,高程2141.10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西部沟谷,高程1960m,相对高差181.10m,地势南北走向,矿区北东部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区内植被稀疏,灌木丛零星分布。矿区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过渡类型,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霜冻期,6—10月为雨季,年降雨量890—1100mm,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13.7℃,2—3月为风季,最大风速15m/s,一般3—6m/s,多为东南风。
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少量彝族、苗族,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荞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工业主要以煤为主,富余劳动力充足。
矿区位于乌蒙山东南缘,处于滇黔两省交界处,属构造侵蚀低至高中山地貌。最高海拔位于矿区北东部山顶,高程2141.10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南部沟谷,高程
1951.3m,相对高差189.80m,地势总体北高南低,矿区北东部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区内植被覆盖率较差,在坡耕地大面积分布地段稀疏,且大部分为丛生灌木,在村庄、冲沟等地形低洼地段植被覆盖相对较好。地表水体不发育,仅有山沟小溪、自然排泄良好。
1.2.2 水文
矿区最高海拔标高在矿区北东部,海拔2141.1m。最低标高在矿区南部冲沟,约为1951.3m,相对高差189.3m,一般标高在1970m-2000m,总体地形北东部高、南西部低。
区内地形高差较大, 切割较深,起伏不平,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迳流排泄;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差。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区中南部焦煤场及井口往南有一季节性小溪,对矿山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断层的透水性略大于围岩。地层的富水性较弱,大气降水是本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浅部因小窑开采后采空区积水多年未排放,可成为目前矿井的常年补给源。经矿山多年开采情况分析,矿井正常涌水量30m3/h,雨季涌水量为50m3/h,(该涌水量由矿山提供)。
综上所述,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断层的导水性及地层的富水性都较弱,地表水不发育,地形相对较陡,自然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因此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1.2.3 气象与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0.22条划分,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未来建筑物应按7烈度设防。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I1),滇东台褶带(I2),曲靖台褶束(I34)的东南部。在区域上夹持于富源—弥勒大断裂,营上—阿岗大断裂之间。据富源县1965年1月开始对地震统计,共发生2.0—2.9级地震32次,3.0—3.9级地震13次,4.0—4.9级地震2次,从小震活动分析认为:富源县自1965年的40年中未发生过5级地震。表明矿区及周边区域属较稳定区。
1.2.4 电源情况
采用双回路供电,一回路电源来自大河35/10Kv变电站826开关。二回路来自大河35/10Kv变电站811开关。矿井同时配有2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1.2.5 水源情况
大沟供水由矿区防尘水池引入管线。
1.3 井田境界及煤炭储量
1.3.1 井田境界
大沟煤矿井该矿采矿许可证核定矿区范围由9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
0.7443Km2,开采深度2065m—1780m,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 23′55″—104°24′38″,北纬25°32′15″—25°32′42″。
1.3.2 煤炭储量
经核实,采矿许可证范围内2065—1780m占用资源储量662.84万吨,消耗资源储量255.2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 )407.58万吨(其中122b资源量145.28万吨,333资源量262.30万吨)。
采矿许可证平面范围内1780m标高以下占用333类资源储量272.92万吨。
1.4 矿井地质与煤层赋存
1.4.1 矿井地层
在矿区区范围内,出露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矿区内地层为总体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11~35度的单斜构造。
(一)第四系(Q)
由坡积物、残积物、冲积物和耕植土所组成,多为岩块、砂、砾和粘土堆积,零星分布于沟谷、凹地及大沟煤矿炼焦场地,厚度0~10m。
(二)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
岩性以灰紫色、紫红色薄层状泥岩为主,并与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呈互层状产出。泥岩中富含蠕虫状方解石为特征,该段地层矿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地层厚度大于90米。与下伏地层卡以头组(T1k)呈整合接触。
(三)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
地层厚度70-120m,一般90m,下部为灰色、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含多量叶肢介动物化石,上部为灰色、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夹少量中厚层状灰色细砂岩,基本不含化石,与下伏地层长兴组呈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
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厚度75.00-129.10m,平均89.88m,岩性为灰色,黄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少量似层状、透镜状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含煤7-10层,局部可采煤层一层,即M3煤层。与下伏地层龙潭组(P2l)呈整合接触。
(五)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主要为陆相沼泽—湖泊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地层厚度170.30-200.59m,平均195.50m,含大羽羊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