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只要不腐烂、燃烧,森林的固碳功能就会长期、稳定地持续 下去。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 几十年、上百年。
• 成本低、易施行; • 还具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 恢复和保护森林作为减排的重要措施被写入《京都议定书》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与林业相关的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 以较低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碳汇,从而缓解气候变 化
全国第七次森林 资源清查结果显 示,全国森林植 被总碳储量约为 78.11亿吨。 (国家林业局)
全国第八次森林 资源清查结果显 示,全国森林植 被总碳储量约为 84.27亿吨 。 (国家林业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结果显示,1994年中 国CO2排放总量约为30.73亿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领域的碳吸收汇 为4.07亿吨(其中吸收4.31亿吨,排放0.24亿吨),相当于全国CO2排 放总量的13.24%。
SOC土壤有机碳密度,C土壤 有机质含量,D土壤容重,E土 壤厚度,G直径≥2mm的石砾所 占体积百分比
枯落物
土壤有机碳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山西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从2014年9月接收资源三 号卫星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开始,到2015年3月中旬最终报 告编制完成,历时半年时间。其中外业调查用时3个月,数 据录入用时1个月,统计分析和报告编制用时1个月。整个 体系建设共动用全省林业调查技术骨干212名。其中省院 12名,主要负责外业调查技术指导、后期数据录入、碳库 统计推算、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提取、报告编制等工作。20 支地方调查队的技术骨干200名,主要负责272个4*4样地 内80234个小班的地类复核、小班因子采集、蓄积量测算 等工作。
以省为独立总体, 以24km×24km公里格网 作为抽样单元,以公里 格网中心点为抽样点, 通过抽样点的属性特征 值对各总体进行统计估 算。按照大样地抽样要 求,山西省共需设立272 个4km×4km大样地(其 中256个完整样地,16个 不完整样地)。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单 位
单 位
职 责
职 责
抽调
抽调 人员
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负责技术把关 负责完成全省外业数据校核
连续参加过两次 连清和二类资源 山西省林业调查 指导和数据的录入以及后期 12人 连续参加过两次连 调查并且对辖区 规划院 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汇 清和二类资源调查 计量监测工作。 范围内资源本底 并且对辖区范围内 熟悉的专业技术 资源本底熟悉的专 20 支地方规划院(队) 负责外业核对工作 200人 骨干 11 个地市林业调查
二、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增加林业碳汇
•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扩大森林面积;大 力开展森林抚育,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 加强林地管理;预防火灾;加强病虫害防治。
减少林业排放
提升林业适应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
• 加大良种选育、优化造林模式、调整森林结构
• 成立技术委员会,加强林业碳汇技术标准管理 • 建成全国统一的、符合国际规则和国内实际的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2009—2013
按照国家林业局应 对气候变化领导小 组的统一部署,国家 林业局造司(气候 办)于 2009年启动 全国林业 碳汇计量 监测体系建设 ,完 成了体系建设的技 术准备、专项调查、 模型建设、应用测 试和试点运行。
2014—2016.8
2016.8—2016.12
ຫໍສະໝຸດ Baidu
20世纪
21世纪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二、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 在相关国际进程中,林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林 业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谈判中,林 业作为重要谈判内容之一,共识越来越多。目前,多 数国家赞成在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中继 续充分发挥林业作用 • 研究表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上升至全 球第一,减排压力与日俱增。党中央、国务院高 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 大决策部署:明确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 殊地位,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 选择;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宜林地,60%—70% 的森林正处在中幼林龄,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持 续加强,具备了碳汇能力继续增加的有利条件。
估算各碳库储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碳库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下生物量 枯死木 计量方法 平均生物量扩 展因子法 单位面积生物 量换算参数法 单位面积生物 量换算参数法 根茎比法 单位面积生物 量换算参数 单位面积生物 量换算参数 单位面积土壤 有机碳密度 计量公式 C乔=(V· BCEF)· (1+R)· CF C灌= M灌· A· CF C草= M草· A· CF C地下=地上生物量×Ri C枯死= M枯死· A· CF C枯落= M枯落· A· CF SOCi=0.58· C· D· E· (100G)/100TOC= SOC· A 说明
目的 利用我国林业监测体系和监测成果,并辅助地面遥感 大样地调查,以《LULUCF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为 依据,采用规范和统一的技术方法,为掌握我国土地利 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引起的碳汇量变化情况提 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林业碳汇参与国际碳交易、国际谈 判涉林议题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依据: IPCC相关方法指南—国际依据 国内相关调查规范与标准—国内依据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森林碳储量测算: C总 = C地上 + C地下 + C枯落物 + C枯死木 + C土 壤有机碳 计量思路: 森林蓄积/胸径(树高)→森林生物量→森林碳储量 →区域森林碳储量(省、市、县、乡、村、林班等)
V:单位面积材积D:基本木材密 度R:根茎比CF :碳含率BEF:材 积生物量扩展系数BCEF:生物 量转扩因子
地 上 生 物 量
M灌:单位面积生物量A: 面积CF :碳含率 M草:草本层单位面积生 物量A:面积CF :碳含率 Ri 可以是树种参数,也 可以是区域类型平均值 M草:枯死木单位面积生 物量A:面积CF :碳含率 M草:枯落物单位面积生 物量A:面积CF :碳含率
所有省基本完成 全部碳汇监测样 地调查,实现首次 LULUCF碳汇计量 监测的全国覆盖, 建立全国林业碳 汇数据库 。
对 各省 2005、 2013 年 LULUCF碳汇监 测样地数据进 行核实和修改 完善,最终汇 总形成国家数 据。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第一次评估报告》
《第二次评估报告》 《第三次评估报告》 《第四次评估报告》 《第五次评估报告》
1990年
1995年 2001年 2007年 2013年
由于气候变化的明显表现,该报告在世界范围内 引起极大反响;
其综合报告指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确的, 而且这种影响在不断增强,在世界各个大洲都已 观测到种种影响。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观测到的20 世纪中叶以 来大部分的 全球平均温 度的升高, 很可能是由 于观测到人 为温室气体 (GHG)浓度 增加所导致 的。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多模式均值显示,同1980-1999年相比,2100年的变暖约为0.6℃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 1979:第一届全球气候大会在日内瓦召开。 • 1992:里约热内卢的全球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 1997:《京都议定书》在日本被签署。此项协议在约50个国家 首肯下(不包括美国) ,要求2008年至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 量与1990年相比减少5%。 • 2009: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未能针对 2020年以后的全球目标出台一份协议。 • 2010:在墨西哥坎昆德的世界气候大会上,确立了以各国自主 自愿为基础、确定2020年以前本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体系。 • 2012:卡塔尔多哈世界气候大会确定了《京都议定书》的第二 承诺期(2013-2020)。 • 2014:秘鲁利马世界气候大会落实了2020年以后的气候目标。 • 2015:巴黎气候大会计划就气候问题达成一个具有全球一体约 束力的协议。
网址:http://www.ipcc.ch/home_languages_main_chinese.shtml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科学机构 • 它负责评审和评估全世界产生的有关认知气候变化方面 的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献。IPCC不开展任何研究, 也不监督与气候有关的资料或参数。 政府间机构 • 它对联合国和WMO的所有会员国开放。目前,有195个 国家是IPCC的会员。IPCC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会,由 各国政府代表出席,就IPCC主要的工作计划做出决定, 并选举IPCC主席团成员(包括主席)。
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
碳汇计量监测中心:朱东泽 2017年1月

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 略选择
二 三
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是牵头评估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它是由 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UNEP) 和 世界气象组织(WMO) 于1988年建立 的, 旨在向世界提供一个清晰的有关对当前气候变化及 其潜在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认知状况的科学观点。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自然科学基础
减缓气候变化
综合报告
影响、适应和 脆弱性
观测到的气候变化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
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 明显的,近年来人为温室
气体排放达到了历史最高
值。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系 统和自然系统产生了广泛
影响。主要体现在平均温
度、海平面、温室气体浓 度及CO2排放方面。
12人
负责全省272个样地外业核 规划院和9大林局林 对工作 业调查规划队
200人 业技术骨干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目的
措施
• 全面、准确掌握2013年本底资源数据的真实情况。 • 要求20支地方调查规划院外业调查人员对272个4*4 样地内2013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矢量数据进行全 面调查,特别是对地类、龄组、胸径、蓄积量、变 化原因等关键因子进行再次确认。 • 外业调查开展时已经进入11月份,200多名技术 骨干在严寒的气象条件下历经三个月的紧张外业 调查,对山西省样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为山西 省的碳汇计量监测数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加强碳汇计量监测
引自:国家林业局《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2016.6
三、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碳 源:向大气中释放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 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 植物群落 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二 氧化碳 将其固定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的所有 过程、活动或机 制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 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 固定大气中CO2,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 活动或机制。
森林固碳已经成为缓解气候 变化的根本措施之一
二、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中国森林生物 量碳贮量在20 世纪80年代至 90年代,呈明 显增加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 国森林生物量碳汇 年均增加0.586 亿吨, 90年代年均增加 0.926 亿吨 , (Piao et al, 2009)
国际
国内
二、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 森林是最经济有效的吸碳器 森林固碳持久而稳定 森林固碳有两大明显优势
• 森林面积占全球面积的27.6%,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约占全球 植被的77%,森林土壤的碳储量约占全球土壤的39%,森林 生态系统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的57%。
•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 定下来
一、气候变化与气候大会
名称 发表时间 主要内容及意义 报告确认了对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基础。它 促使联合国大会做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UNFCCC)》的决定; 提交给了UNFCCC第二次缔约方大会,并为公约 的《京都议定书》会议谈判做出了贡献; 包括三个工作组的有关“科学基础”、“影响、 适应性和脆弱性”和“减缓”的报告,以及侧重 于各种与政策有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的综合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