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四大喜剧中的爱情隐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爱情与命运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爱情与命运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人类情感和主题。
在他的作品中,爱情与命运是两个重要而深刻的主题。
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爱情与命运,并分析其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影响。
1. 爱情的表达方式和挑战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爱情被描绘得非常丰富多样。
从浪漫、激烈到悲伤、复杂,各种形式的爱情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1.1 爱情表达莎士比亚通过对话、独白以及角色之间的相处方式来表达爱情。
他使用了动人而富有诗意的文字,使得读者能够体会到角色们内心深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1.2 爱情挑战然而,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爱情并不总是美好如画。
角色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阻碍,如家族仇恨、政治斗争、身份差异等。
这些因素使得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艰辛和波折,触动了读者对爱情坎坷面的共鸣。
2. 命运的作用和影响莎士比亚深刻地探讨了命运对人生和爱情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命运是无法逆转或改变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命运。
2.1 命运之手莎士比亚中常有命运之手出现,将角色们置于注定的境地。
即使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宿命的束缚。
这种悲剧性的安排使得作品更具有深邃和感染力。
2.2 命运与选择尽管莎士比亚强调了命运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他也提醒人们在困境中应该保留一份希望,并通过自己选择来寻找解决办法。
角色们通常会在挫折中展现出勇气和智慧,并为自己制订新的命运。
3. 例子与分析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了展现爱情与命运主题的鲜活例子。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位年轻人被家族仇恨所困,他们的爱情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不可抗力。
最终,他们选择以死来守护彼此的爱情,这表达了对命运无奈的态度。
另一个例子是《麦克白》,主角在追求权力时逐渐失去了自我,并堕落成为一个冷血无情的暴君。
他成为了命运与野心交织的悲剧受害者。
总结莎士比亚作品中对爱情和命运进行了深入而精准地刻画。
隐喻视域下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女性范式研究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19年第11期(总第191期)No. 11. 2019General.No . 191隐喻视域下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女性范式研究岳欣(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哈尔滨150030)摘 要:隐喻通过将源域投射到目标域的过程,实现认知主体的认知、理解和感受。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 运用了大量女性隐喻:女性喻动物、女性喻财物、女性喻事物、女性喻食物、女性喻味道,这些隐喻不仅丰富 了女性个体形象塑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提升了读者阅读美感,还展现了伊丽莎白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及文 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隐喻;莎士比亚戏剧;喻体;女性观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 (2019) 11-0080-04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 创作了众多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巨著,跨越 了时间的鸿沟及地域的藩篱,成为世界文学史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
歌德曾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 言来使人感动。
”作为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莎士 比亚在其创作的戏剧文本中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 法,如明喻(Simile )、暗喻(Metaphor )、双关 (Pun )、借代(Metonymy )、夸张(Hyperbole )、矛 盾修辞(Oxymoron )等,体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 能力。
作为莎士比亚常用修辞手段之一的隐喻,由 于其深远的认知含义,不仅有助于塑造众多个性鲜 明的人物,推动剧情的合理发展,还勾勒了无尽遐 想的丰富意象,从而使戏剧文本的语言更具审美价 值。
本文从认知角度来审视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对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认知性和启示 性分析。
—、隐喻的认知隐喻,指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表达的效果 比明喻还要坚决,主要包含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 性、隐喻的系统性、多重性及语境性。
传统隐喻理论研究起始于亚里士多德。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情与哲思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情与哲思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情与哲思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而他的十四行诗也以其美丽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在他的作品中,爱情和哲思是常见的主题。
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所体现的爱情与哲思的互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歌,又称作“莎士比亚诗”或“英语诗”。
它包括三个四行节(四联体)和一个两行节(双联体),共十四行。
每行的音节和韵脚按照特定的规则排列。
这种形式上的限制使得莎士比亚能够在短短的几行中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和思想。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爱情是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爱情的多种面貌。
从激情燃烧的初恋到成熟稳定的婚姻,莎士比亚诗中的爱情形态多种多样。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描述了两位年轻人激烈而纯真的爱情,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而在《十二夜》中,他以幽默的手法表现了一场爱情迷失中的混乱与误解。
除了爱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还涉及了许多哲思的内容。
他通过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语言,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人的本性。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通过玛丽姆斯的名言“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他提出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如人类行为的动机、宿命与自由意志的关系以及内心挣扎和痛苦的本质。
爱情和哲思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相互交织,使得这些诗歌在思想上更富有深度。
莎士比亚将爱情视为一种追求和探索人类存在本身的方式。
通过刻画爱情的悲欢离合和人性的复杂性,他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喜怒哀乐。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读者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们教会我们爱情并非单纯的甜蜜和快乐,而是面对挫折和痛苦时的坚持和勇气。
同时,这些诗歌也提醒我们要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勇于面对困境和矛盾,并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保持宽容和理解。
总结起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其美丽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广为人知。
莎士比亚喜剧男女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基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22019莎士比亚喜剧男女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基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谢世坚,韦冬梅摘要:情感是人类最普遍的人生体验,抽象的情感常被隐喻化。
对于同一情感,男性与女性之间既存在相同的情感隐喻表达式,也存在不同之处。
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归类,探讨了男女情感隐喻的共性与差异性。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体验认知存在差异,其思维方式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各自独有的情感隐喻。
此外,体验认知具有共性,不同性别会使用相同的隐喻表达式表达同一情感。
丰富的情感隐喻塑造了莎剧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莎剧;情感隐喻;性别差异中图分类号:H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9)02-0062-04作者简介:谢世坚(1966—),男,壮族,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莎士比亚戏剧与认知语言学;韦冬梅(1990—),女,壮族,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莎士比亚戏剧与认知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8-10-25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修辞研究”(12BYY130);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认知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对比研究”(YCSW2017087)。
情感是抽象、不易言表的,人们常用具象、易于表达的事物隐喻情感。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人们熟知的事物来理解较难理解的事物,在情感隐喻背后隐藏的是人的思维方式。
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从主观方面探讨语言;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从客观方面对语言进行分析。
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中的喜剧技巧研究
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中的喜剧技巧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爱的徒劳》是一部讽刺恋爱的幽默的喜剧,它以滑稽的幽默和诙谐的对话技巧以及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爱情故事。
在这部喜剧中,莎士比亚采用了多种技巧来表达和描绘爱情,使剧情变得有趣而充满悬念。
首先,莎士比亚利用了讽刺手法来表达他对恋爱的观点。
在剧中,他经常使用诙谐的幽默来描绘爱情的荒谬,让观众感到愉悦和欢笑。
例如,当罗曼蒂克和哈姆雷特在公园里相遇时,他们猜测彼此的身份时,罗曼蒂克开玩笑说:“我会猜你是一个英雄,一个大斗士,但是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种讽刺性的话语使观众发笑,并让爱情看起来更加荒谬有趣。
其次,莎士比亚还使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达他对恋爱的观点。
在剧中,他经常将爱情与理智对比,以暗示理智是掌控恋爱的最佳方式。
例如,罗曼蒂克和哈姆雷特之间的对话,罗曼蒂克经常提醒哈姆雷特遵循理智而不是爱情,“要么是理智,要么是爱情,你不能有两者。
”这种对比手法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爱情的真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掌控爱情的重要性。
最后,莎士比亚还使用了反讽手法来描绘爱情的荒谬。
在剧中,他经常使用反讽的话语来表达他对恋爱的态度,使观众对爱情的荒谬有更深的认识。
例如,当罗曼蒂克和哈姆雷特开始恋爱时,罗曼蒂克用反讽的话语说:“看吧,我们都疯了,而且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我们是最理智的人。
”这种反讽的手法使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情的荒谬,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控制爱情的重要性。
总之,莎士比亚在《爱的徒劳》中使用了多种技巧来表达和描绘爱情,使剧情变得有趣而充满悬念。
他用讽刺的手法描绘爱情的荒谬,利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他对恋爱的观点,并用反讽的手法来描绘爱情的荒谬,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爱情,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控制爱情的重要性。
《仲夏夜之梦》中爱情主题的“反讽”
《仲夏夜之梦》中爱情主题的“反讽”作者:朱亚铮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仲夏夜之梦》是莎翁最受人欢迎的一部爱情轻喜剧。
前人对该剧的分析大多集中在浪漫、轻盈、愉悦的笔调和玫瑰般芳香的语言上,少有人注意到这其实是一部爱情悲喜剧。
莎翁以梦幻甜蜜的外壳包裹着爱情易变轻飘的内核。
本文就从该剧“爱情”主题来谈谈莎剧的“反讽”艺术。
关键词: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爱情;反讽;理性0 引言《仲夏夜之梦》笔调轻快、文辞甜丽、结构匀称、台词华美,文风幽默,深受普通观众的喜爱,也引得后世音乐家文思泉涌,而那如梦如幻的场景也让舞美师们尽情发挥。
有人怀疑它是为了某位贵人的婚礼而特制的一出庆贺剧,但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出表面歌咏爱情的喜剧实则蕴含着莎翁对爱情的诸多质疑和讽刺。
在《反讽与反讽诗》一文中,布鲁克斯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1]该剧一共编织了五对恋人,按照等级我们可以分为精灵类的仙王和仙后;贵族权力者的忒修斯和希波吕忒;普通贵族的两对四角恋人米特律斯和海伦娜,赫米娅和拉山德;剧中剧的贫民扮演的恋人提斯柏和皮拉摩斯。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层级来分析一下这五对恋人的爱情,发现无一不充斥着莎翁式的“反讽”。
1 仙界爱情仙王和仙后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由于一个“换儿”之故,便反目成仇。
二人互相诋毁对方的德行,互揭老底,都说对方一贯风流浪荡,不守忠贞,不断地寻欢作乐。
并且由于嫉妒的蒙蔽,二人的不和从婚姻延续到了他们的工作,原本掌管着自然界的风调雨顺,结果却因为斗气,使得“春季、夏季、丰收的秋季、暴怒的冬季,都改换了他们素来的装束,惊愕的世界不能再从他们的生产上辨别出谁是谁来”。
[2]仙王提出补救,并且向仙后表达了他仍有的爱意,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求用“换儿”做他的侍童。
可以说,仙王和仙后的爱情,是有条件的,如果一旦条件不成立,夫妻二人就绝情翻脸,甚至仙王想出了一个用“爱懒花”汁液来捉弄仙后的恶毒主意。
《仲夏夜之梦》中爱情主题的“反讽”
《仲夏夜之梦》中爱情主题的“反讽”摘要:《仲夏夜之梦》是莎翁最受人欢迎的一部爱情轻喜剧。
前人对该剧的分析大多集中在浪漫、轻盈、愉悦的笔调和玫瑰般芳香的语言上,少有人注意到这其实是一部爱情悲喜剧。
莎翁以梦幻甜蜜的外壳包裹着爱情易变轻飘的内核。
本文就从该剧“爱情”主题来谈谈莎剧的“反讽”艺术。
关键词: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爱情;反讽;理性0 引言《仲夏夜之梦》笔调轻快、文辞甜丽、结构匀称、台词华美,文风幽默,深受普通观众的喜爱,也引得后世音乐家文思泉涌,而那如梦如幻的场景也让舞美师们尽情发挥。
有人怀疑它是为了某位贵人的婚礼而特制的一出庆贺剧,但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出表面歌咏爱情的喜剧实则蕴含着莎翁对爱情的诸多质疑和讽刺。
在《反讽与反讽诗》一文中,布鲁克斯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1]该剧一共编织了五对恋人,按照等级我们可以分为精灵类的仙王和仙后;贵族权力者的忒修斯和希波吕忒;普通贵族的两对四角恋人米特律斯和海伦娜,赫米娅和拉山德;剧中剧的贫民扮演的恋人提斯柏和皮拉摩斯。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层级来分析一下这五对恋人的爱情,发现无一不充斥着莎翁式的“反讽”。
1 仙界爱情仙王和仙后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由于一个“换儿”之故,便反目成仇。
二人互相诋毁对方的德行,互揭老底,都说对方一贯风流浪荡,不守忠贞,不断地寻欢作乐。
并且由于嫉妒的蒙蔽,二人的不和从婚姻延续到了他们的工作,原本掌管着自然界的风调雨顺,结果却因为斗气,使得“春季、夏季、丰收的秋季、暴怒的冬季,都改换了他们素来的装束,惊愕的世界不能再从他们的生产上辨别出谁是谁来”。
[2]仙王提出补救,并且向仙后表达了他仍有的爱意,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求用“换儿”做他的侍童。
可以说,仙王和仙后的爱情,是有条件的,如果一旦条件不成立,夫妻二人就绝情翻脸,甚至仙王想出了一个用“爱懒花”汁液来捉弄仙后的恶毒主意。
让自己的妻子醒来爱上一头怪物,一头蠢驴,对它百般爱抚,千般柔情,万般蜜意。
透析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作者: 朱红霞
作者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出版物刊名: 绥化学院学报
页码: 84-85页
主题词: 喜剧作品;莎士比亚;爱情观;人文主义;《威尼斯商人》;透析;一见钟情;《爱的徒劳》
摘要: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推崇一见钟情的爱情模式。
在剧作中,主人公往往一看到对方就会萌生爱慕之情,然后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最终获得幸福。
他们坚贞不渝地追求纯洁的爱情,并为之奋斗。
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我们处处能寻到这种爱情模式的踪影。
如在《驯悍记》中,鲁禅希欧与毕安卡一见钟情。
在《爱的徒劳》中,腓迪南国王等刚出场时看似独立不羁,鄙弃爱情。
但是,当法国公主刚一出现,他们便陷入了情网,成为爱神的俘虏。
在《威尼斯商人》中,身无分文的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与富家嗣女鲍西娅一见钟情。
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解读
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解读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意义。
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性描写、深刻的思想表达以及精湛的艺术构思。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进行解读。
一、《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戏剧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该剧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主人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哲学思考的深度。
其中,虚伪和背叛是该剧的核心主题之一。
通过哈姆雷特对父亲被杀以及母亲与叔父的婚姻背叛的追寻和追击,展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为浪漫的作品之一,也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悲剧。
该剧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禁忌之爱,揭示了爱情的力量和社会阻碍的严重性。
莎士比亚通过描绘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以及两位年轻人在困境中的选择,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关系,表达了对爱情与命运的思考。
三、《李尔王》《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最为悲剧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对人性和道德问题的一次深刻思考。
该剧以英国国王李尔王为主人公,揭示了权力与利益的腐败与虚伪。
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王对两个亲生女儿与一个私生子的不同对待,探讨了父女关系、道德和良知的问题,表达了对社会黑暗面的深沉忧虑。
四、《麦克白》《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为刻画人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一部充满暴力和野心的悲剧。
该剧以苏格兰将军麦克白为主人公,揭示了欲望与罪恶的无止境。
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对权力的渴望和杀戮的不断深陷,展示了人性的腐败和心灵的扭曲,对权力的警示达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五、《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针砭时弊意义的戏剧作品。
该剧通过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莎洛克的债务纠纷,揭示了种族歧视和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
莎士比亚通过多个角色的对话和行为,对当时社会中的偏见和贪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描写、思想表达和艺术构思,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黑暗面有着敏锐的触觉。
《2024年欢乐中的深刻_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范文
《欢乐中的深刻_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篇一欢乐中的深刻_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引言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学的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创作了无数经典之作。
其中,他的喜剧作品以其幽默、讽刺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
本文将针对莎士比亚的三部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和《第十二夜》进行深入研究。
这三部作品不仅充满了欢乐和幽默,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一、《爱的徒劳》《爱的徒劳》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寓意的喜剧。
这部作品讲述了爱情中的痴迷、挣扎与最终对爱情的重新认识。
首先,剧中人物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惑。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逐渐认识到爱情的真正含义。
在欢乐的背后,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诞。
同时,这部喜剧也警示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执着,要懂得放下,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
二、《仲夏夜之梦》《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喜剧。
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品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部作品以一种梦幻般的方式,探讨了爱情、友谊和人生。
在欢乐的背后,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同时,通过仙界与凡间的对比,作品表达了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在剧中,人物的滑稽和幽默也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然而,这些欢乐并非空洞的,它们往往带有一种讽刺和批判的意味,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欢乐的表面,又有深刻的内涵。
三、《第十二夜》《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的另一部经典喜剧。
作品通过一场误会展开情节,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这部作品主要探讨了爱情的盲目与坚定。
在欢乐的情节中,人物之间产生的误会和矛盾让观众忍俊不禁。
然而,正是这些误会和矛盾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宽容。
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欢乐的氛围中,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爱情、误会与幽默》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爱情、误会与幽默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悲剧、历史剧和喜剧等多种类型。
而在他众多的戏剧中,有四部被称为“四大喜剧”。
这些喜剧作品以深入探讨人类性格和行为为特点,结合爱情、误会和幽默元素创造出了独特而令人愉悦的戏剧体验。
1. 《仲夏夜之梦》《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故事发生在一个神秘的森林里,涉及到了几对恋人、仙精和机智且滑稽的鹰勾师。
这部戏剧充满了爱情的迷离与奇妙,通过把角色们带离现实世界使他们陷入幻想中,挑战传统爱情观念。
2.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是另一部让人欢乐不已的喜剧。
这个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维罗纳市,涉及到两对年轻恋人和一对闹剧式的仆人。
通过展示误会、混乱和室内戏剧,莎士比亚刻画了一幅诙谐而温馨的画面。
3. 《第十二夜》《第十二夜》是一部充满浪漫和欺骗的喜剧。
故事发生在伊利里亚公国,涉及到一个女扮男装的主角、一个暗恋她的公爵以及一对活泼机智的仆从。
这部戏剧以奇妙的情感迷宫和颠倒身份为基础,探索了爱情中常见但又令人困惑的主题。
4. 《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是四大喜剧之一,也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商业喜剧之一。
故事发生在威尼斯,并涉及到一个富有商人、他借贷给他克里奥洛和怀着复仇心态的夏洛与男扮女装的男主角波西亚诺之间的关系。
这部戏剧深入探讨了金钱、友谊和婚姻之间错综复杂的动态。
总结四大喜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有代表性且广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它们通过爱情、误会和幽默元素,揭示了人类行为和感情的复杂性。
莎士比亚以他独特的方式展示了生活中困苦的一面,但同时也赋予观众快乐和希望。
这些喜剧作品一直受到全球观众的喜爱,并在文学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欢乐中的深刻_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
欢乐中的深刻_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戏剧,其中喜剧是最为独特和深刻的。
本文将重点研究莎士比亚的三部喜剧作品:《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和《第十二夜》。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对于爱情、幻想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并了解他是如何运用幽默和欢乐来传达这些思考的。
一、《爱的徒劳》中的爱情和幻想:《爱的徒劳》是莎士比亚最具象征意义的喜剧之一。
通过剧中四对恋人的纠葛和混乱,莎士比亚展现了人类追求爱情时面临的无尽徒劳和不可预测性。
作者深刻描绘了爱情的多变和幻想的力量,使读者思考真爱的本质及其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其中,帕克和露西娅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爱情的盲目性和幻想的力量。
帕克从一开始就爱上了露西娅,但露西娅一直追求着心仪的男子。
在戏中,帕克决定改变自己的外表以获得露西娅的爱。
然而,尽管他改变了自己的名字和外貌,但他最终没有得到露西娅的爱。
这揭示了爱情中的虚假和幻想,使读者反思真爱是否应该依赖于外貌和社会地位。
另外,通过令人发笑的恋爱误会及错综复杂的情节,《爱的徒劳》展示了爱情的无法预测性。
男女主角们相互追逐、误会和缠绕,这进一步呈现了现实中爱情的复杂性。
通过这种喜剧化的处理方式,莎士比亚让观众和读者在欢乐中思考真爱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二、《仲夏夜之梦》中的人性和幻想:《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为知名和经典的喜剧之一。
这部戏剧通过人类与仙界的交织,展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幻想的力量。
戏剧中的恋爱纠葛、错位的身份和草地上的仙子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奇妙和幻想色彩的世界。
其中,希波利塔和忒修斯的恋爱故事揭示了权力和婚姻之间的关系。
希波利塔作为仙后,她在爱情和权力之间面临艰难的选择。
这让我们思考权力对于爱情的影响以及人们是否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爱的人。
朱生豪莎剧隐喻翻译的认知归化倾向——以四大悲剧“愤怒”隐喻为例
TheCognitiveDomesticationofConceptualoolofForeignLanguage,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4,China)
收稿日期:2018-10-05;修改稿,2018-12-28;本刊修订,2019-05-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认 知 视 角 下 莎 剧 隐 喻 的 汉 译 研 究 ”(项 目 编 号:15FYY004)的 部 分 成
果。 作者简介:陈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电子邮箱:aprilben@126.com。
Abstract:The theoryofconceptualmetaphorsprovidesan inspirationalapproach to the studyof translationofShakespeare’splays.“ANGER”metaphorsinShakespeare’sfourgreattragediesare mainlyconventional,whileafewnovelmetaphorsarealsomappingthesamesalientfeaturesof“an ger”asthoseconventionalones.Despitethecrossculturalsimilaritiesof“ANGER”metaphorsbe tweenEnglishandChinese,ZhuShenghao’stranslationstylerevealsanoticeablepreferencefordo mesticationof“ANGER”bothculturallyandcognitively,i.e.adaptingShakespeare’s“ANGER” metaphorstofitinwithChineseconceptualsystem andculturalcontexts.Thispreferenceapparently diminishesthesemanticandaestheticvaluesoftheoriginal,whereasiteffectivelyenhancesinterpre tationandspreadingofShakespeare’splaysinChina.Apartfrom theculturalsimilaritiesanddiffer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女性隐喻刍议
o f c o n c e p t u a l me t a p h o r s i n l i t e r a r y l a n g u a g e . Ke y wo r d s : S h ke a s p e re a ’ S p l a y s ; f e mi n i n e me t a p h o r ; c o n c e p ua t l me t a p h o r ; d a i l y me t a p h o r ; n o v e l me t a p h o r ; 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第 1 9卷 第 4期
J u 1 .2 01 7
D OI :1 0 . 1 1 8 8 5 0 . i s s n . 1 6 7 4 - 5 0 9 4 . 2 0 1 6 . 0 8 . 2 7 . 0 1
《2024年欢乐中的深刻_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范文
《欢乐中的深刻_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篇一欢乐中的深刻_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一、引言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喜剧作品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着重探讨其三部经典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和《第十二夜》,以欢乐的表象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爱的徒劳》:情场上的错位与自省《爱的徒劳》讲述了一群情场高手在爱情的迷宫中迷失自我的故事。
在欢乐的表象下,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爱情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自省。
剧中的角色们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内心却饱受情感的折磨。
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以及在追求爱情过程中需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三、《仲夏夜之梦》:梦幻与现实的交织《仲夏夜之梦》以其独特的梦幻色彩和现实主义内涵,成为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经典之作。
作品中,现实与梦幻的交织,使得人们在欢乐中体验到深刻的哲理。
剧中的角色们通过一系列的误会和巧合,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以及在面对现实时需要保持的乐观与勇气。
同时,这部作品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被虚幻的梦境所迷惑。
四、《第十二夜》:爱情的胜利与喜剧的力量《第十二夜》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爱情的主题。
在这部作品中,欢乐与深刻并存,展现了爱情的胜利与喜剧的力量。
剧中的角色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波折与误会,但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还让我们体会到了喜剧作品的独特魅力。
五、欢乐中的深刻意义这三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以欢乐的表象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纠葛以及生活的哲理。
在欢乐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以及在面对困境时需要保持的乐观与勇气。
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还让我们在思考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六、结语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
认知视角下莎翁四大悲剧人生隐喻及其翻译研究
认知视角下莎翁四大悲剧人生隐喻及其翻译研究由于隐喻修辞观的影响,隐喻研究翻译领域过去一直把隐喻单纯作为语言现象来处理,局限于形式与语义等语言层面的比较,较少触及翻译策略的内在取舍依据。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和推动,隐喻研究的视角更多地从修辞学视角转向了认知语言学。
随着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我们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语言的认知观充分认识了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之间的本质关系,隐喻翻译的研究方法和观念也随之改变。
“人生”这一抽象概念在日常语言及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莎剧中“人生”隐喻既是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人们对“人生”认识的综合体现,也蕴含了莎士比亚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莎士比亚被誉为语言的天才,其剧作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并且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善于运用概念隐喻并将其诉诸新的形式及内涵。
本研究尝试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KingLear,Macbeth,Hamlet and Othello)为研究对象,以朱生豪译本与方平译本为语料,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共整理搜集了四大悲剧中112个人生隐喻,然后根据不同的源域,本文将其分为物质隐喻、位移隐喻、火光隐喻、精神隐喻、活动隐喻和周期隐喻并分析其映射路径。
在莎剧“人生”隐喻系统中,物质隐喻占据强势地位,印证了实体隐喻在概念系统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为探究莎士比亚人生隐喻的使用特点和创新性并深入研究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本研究将112个人生隐喻分为常规隐喻和新奇隐喻,并发现常规隐喻在莎剧的“人生”隐喻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扩展、细化、质疑和混合的方式构建新奇隐喻。
隐喻语言的发展源于隐喻概念,无论是常规隐喻还是新奇隐喻都反映人们对事物统一的、系统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文学隐喻的创新须建立在普遍的认知体验基础上,由概念隐喻进行构建。
本研究同时探讨了莎剧朱生豪译本和方平译本在翻译人生隐喻时采取的翻译策略,取得了何种影响以及影响这些翻译策略的因素有哪些。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中情态隐喻汉译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中情态隐喻汉译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引言情态(modality)是一个跨文化的语法范畴(Palmer2001:1)。
关于情态的研究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Halliday(1985/1994)认为情态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另外,情态还表示了说话者的视角及其对断言有效性和对建议合理与否的态度(Halliday& Mattiessen2004:147)。
功能语言学认为,一种形式可以表示一种以上的意义,反之一种意义也可以有两种或更多的形式体现(黄国文1999)。
这种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非一一对应关系反映在人际功能语法上就可能出现人际语法隐喻现象。
根据Halliday(1985/1994:342),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隐喻选择增加了语义特征,不仅发生在词汇层面,更常常出现在语法层面,这样的隐喻体现便构成了“语法隐喻”,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当说话人的态度或看法不是用小句中的情态成分,而是通过独立主句来表达时,这个主句即构成情态隐喻,如“I think Mary will come.”。
情态隐喻有多种体现形式,情态功能不仅限于情态助动词,还可以由形容词性谓语、名物化、小句等来体现。
英语语言的情态系统多样性决定了其情态表达式的多样性,汉语语言的情态系统亦是如此。
朱永生和严世清(2001)及魏在江(2003)认为,汉语中也存在大量包含情态隐喻的语法隐喻。
汉语情态隐喻的实现形式也丰富多样,可通过能愿动词、句子结构等实现,如“玛丽明天来这儿是很有可能的”。
基于英汉语情态系统的多样性,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研究莎士比亚戏剧中英语情态隐喻在梁实秋译本、朱生豪译本和方平译本中的汉译情况,比较分析三位译者对英语情态隐喻的汉译策略之异同,并尝试对这些策略的异同做出解释。
论莎剧翻译中隐喻的翻译【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英语论莎剧翻译中隐喻的翻译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隐喻是“一种语义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从语义角度看是迅猛的,即在两个语义域之间通过某种抽象图式类比的方法,将一个词域(始源语义域)应用到另一个语义域(目标语义域)”。
因而,隐喻不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它贯穿于一切语言之中,且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中西方各自的隐喻有其特殊的含义,故歧义和误解在所难免,所以十分有必要研究隐喻的翻译。
我国已经出版的上百种莎剧译本,每一版本对隐喻的翻译都有其特别侧重的因素。
莎剧在中国的读者群起码可以分成四大组:无英文基础、借助译本阅读莎剧的一般读者,借助中译本了解外国文学或借助中译本学习英语的学生、评论家,用中文演出莎剧时的编剧,用原文进行学术研究但借助中译本撰写和发表论著的学者。
莎剧中有许多隐喻,因而对莎剧中隐喻翻译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其他方面隐喻的研究。
汉译莎士比亚成就较大的有朱生豪、曹未风、梁实秋和方平等。
他们都为莎剧的翻译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生豪自20世纪30年代起,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以毕生精力完成了31部莎剧的翻译;曹未风于1946年出版36卷本《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于1947年出版了40集的《莎士比亚全集》,在汉译莎剧中自成一体。
最近一项重要成就就是方平主编的12卷《新莎士比亚全集》。
但是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所以译文的风格也大相径庭。
在莎剧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对隐喻词理解的不同,及要注重文章的文学性等在翻译隐喻时,译者不能机械地照字面翻译,而应根据语言环境和说话者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作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并结合汉语表达习惯来确定翻译对策。
本文旨在通过对莎剧各译本隐喻的翻译的对比,探索出更好的翻译方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隐喻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中西方隐喻有其各自的特色,会产生一些误解,因而在翻译时,译者不能机械地照字面翻译,而应根据语言环境和说话者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作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并结合汉语表达习惯来确定翻译对策。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情观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情观
倪萍
【期刊名称】《英语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本文从爱情与救赎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探讨莎剧的爱情观所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复杂矛盾的西方社会思想。
以喜剧为代表的莎氏早期作品体现出乐观的世俗人文主义人性观,即相信人类的爱情可以拯救世界、消除罪恶。
文艺复兴晚期的西方社会危机四伏,与此相应,以悲剧为代表的莎氏成熟期作品对世俗人文主义人性观提出批判性的质疑。
这些作品在救赎问题上表现出对基督教价值观念的回归,即人性的罪恶使得以爱情为代表的世俗人类情感无力承担拯救灵魂的重任,人不可能在此岸世界找到永恒的精神归宿。
以传奇剧为代表的莎氏晚期作品在涉及爱情问题时则构想出基督教思想与世俗人文主义观念之间由冲突走向融合的救赎之路。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倪萍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3
【相关文献】
1.中外文化差异中的爱情观r——试从《红与黑》角度分析中外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 [J], 石玉
2.玉蕊椟中顾影怜梨香淡极馥郁藏——浅析《玉梨魂》中白梨影的爱情观 [J], 赵慧研
3.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念探源——古希腊人的爱情观 [J], 刘晶
4.乡土视野中的爱情变迁——阿Q爱情观与引生爱情观之比较 [J], 王建斌;张效礼
5.《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中、西方爱情观念思考 [J], 解舒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翁四大喜剧中的爱情隐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1980年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的出版打破了隐喻研究近两千年的修辞局限。
在书中,Lakoff和Johnson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
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件事情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件事。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方式。
简言之,隐喻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修辞手段,在更多的情况下更是一种思维、行为和体验的方式。
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中运用大量的例子以证明隐喻的产生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我们最基本的对自身和世界的人生体验。
情感正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生体验之一。
人类的认知和情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因此,以人类情感的研究构成了探索人类认知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情感隐喻起源于Lakoff和Johnson(1980),其后的
Kovecses(1986,1988,1990,1996,2000,2002)、 Matsuki(1995)和Yu(1998)等学者对情感隐喻在英语中的映射分类和英语与其它语言的对比分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Kovecses(1990)把情感分为了愤怒、恐惧、喜悦、悲伤、爱、欲望、骄傲、羞愧和惊讶,并引入对比分析对隐喻的分类和映射路径做了研究,找出了英语与其它语言中隐喻分类的相同和不同的原因。
爱情作为人类的丰富情感中的基本、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吸引着诗人和作家的关注并产生了众多的、丰富多彩的隐喻。
爱情隐喻作为情感隐喻的一部分,吸引着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果的研究。
Kovecses就是其中的领军人物。
他在Metaphors of Anger, Pride and Love (1986)一书中系统地研究了爱情隐喻分类,并在The Language of Love(1988)和Emotion Concepts (1996)两本书进一步肯定了他之前的爱情隐喻建构。
但爱情隐喻研究主要是基于语料库进行的单语(中、英语)研究或是几种语言(如中英,英日法)对比研究,研究的视阈过于单一。
莎士比亚戏剧为世界文学的一块瑰宝,其语言的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的华丽,修辞用法的独特,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同时也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国内外学者却极少地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去研究莎翁戏剧的丰富隐喻。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使本研究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
莎翁戏剧自传入中国起,就受到了众多翻译名家的关注。
他们也纷纷翻译出版了自己的莎翁戏剧译本,其中最为标志性的人物为梁实秋、朱生豪和方平。
本研究选取了朱生豪的译本和方平的译本。
朱生豪译本(朱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很大的影响力,有三个全集都是以朱译为基础的。
方平的译本(方译)体现了最新的莎士比亚翻译成果。
两者具有极为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反映出了莎翁戏剧翻译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本研究以莎翁四大喜剧(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The Merchant of Venice,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and 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朱译本、方译本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整理收集了176条含有爱情隐喻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当中分析归纳出了英语的爱情隐喻共20类,朱译本的爱情隐喻
为23类,以及方平译本为22类。
在对这些隐喻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后本研究发现,有11类为中英语共有的隐喻分类,有7类为类型相同、表述不同,其它的隐喻分类为中英语的个性隐喻。
这些共同点证明了Lakoff和Johnson和Kovecses所提出的隐喻是基于日常生活经验之上的提炼和发展。
而不同点说明了各个语言受到环境、宗教、伦理和哲学的影响使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
本研究也探讨两个中译本中爱情隐喻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并总结出以下结论:朱译本的翻译策略为省略、直译、意译、正话反说、直译加解释以及直译加替代;方译本的翻译策略为直译、意译、正话反说、直译加解释、直译加替代以及直译加注。
本研究对这两者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除了省略和直译加注为两者的翻译个性外,其它的翻译策略两者几乎是相同的。
但这不能说明莎翁中译没有向前发展。
从翻译的统计数据中,也可以得出,
直译和意译为两者的翻译策略选择的首选。
朱译本中的直译为121个,方译本中的直译为103。
朱译本中的意译为27个,方译本中的意译为31。
直译和意译上的此消彼长,说明了随着莎翁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力度的加强和接受程度的提高,很多需要作为新文化介绍的表达已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和熟知并融入了中国文化之中。
本研究还发现,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了译者整体考量、偏好、时代和译者的目的的影响,在具体的句子翻译上,两位译本所选取的翻译策略是不同的。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拟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
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认知语言学综述,第二部分是隐喻综述,第三部分是情感隐喻综述,第四部分是爱情隐喻综述,第五部分为隐喻翻译综述。
第三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语料和研究方法。
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莎翁四大喜剧中的爱情隐喻进行分类分析,第二部分是对莎翁四大喜剧的两个中译本中的爱情隐喻进行分类分析,第三部分为中英文爱情隐喻的对比和归因分析。
第五章是总结了两译本中爱情隐喻的翻译策略并指出策略使用的原因。
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译本中爱情隐喻的翻译策略,第三部分是对两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及归因分析。
第六部分是总结,指出本研究的发现及启发和不足。
总之,把概念隐喻和莎剧结合起来做的爱情隐喻分析,给以后的文学文本中的隐喻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