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复习 终极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指存在于个人之外,对个人产生强制作用的一切行为方式、思维
方式和感觉方式。社会事实是这样的一种独立存在,尽管它们常常分布在个体身上或采取个体的形式,但绝不能把它们等同于纯粹的个体事实。
2.社会团结: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
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3.社会行动:韦伯认为,社会行动应该是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
关,即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某一行动可以被称为社会行动需具备的条件:一是行动者被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即行动者有其行动动机,二是行动者主观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与他人的联系。
4.机械团结:以社会成员共有的宗教取向作为社会整合或者群体关系的纽带,它的根本特
征是社会成员在情感、意念和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存在于分工不够发达的传统社会,实质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5.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是在现代
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存在于社会分工发达的工业社会,强调异质性,肯定个性和差异。
6.显功能:显性的功能就是这样一些客观后果,他对系统的调节和适应作出贡献,而这种
作用是系统参与者所期望并公认的。
7.潜功能:潜功能就是那些并非人们预先期望和公认的功能。
8.反功能:反功能是指降低社会系统的适应能力,并能最终导致系统自我瓦解的功能:高
科技产业的发展,发明些便利的生活用品;经济大力发展工业,带来环境破坏等
9.铁囚笼:科层制的缺陷:把压抑个性、忽视个性的这样科层制缺陷。
10.有限理性: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试图按理性行事,但是达到理性选择的
能力是有限的,信息不对称。西蒙的研究
11.人道教:强调崇拜人的人性,而人的本性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人类一切行动的永恒
动力和主题,支配着人的理性、知识和行动,因此要以人类之爱代替上帝之爱。
12.制度环境:即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等为人们“广
为接受”(taken-for-granted)的社会事实
1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有生产效率,即按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
14.理性神话:制度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化观念,这些观念常常不是以人为凿刻的形式
出现,而是形成一种被神化的东西,使得大家不得不接受,迈耶把这一现象称为“理性神话”
15.合法性机制:指那些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
16.形式社会学:对社会学研究对象作了更深入更丰富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西方社
会学理论中独树一帜的社会形式论。研究对象----社会交往的形式。所谓社会交往的形式,即是“个人之间交往的形式,通过或者说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成为社会现实”
17.姿势对话:用表达着主观意愿的姿势开展沟通,是最基本的互动形式。
一、简答题
1、迪尔凯姆对自杀类型的分析。(知道)
◆利己性自杀:由极端的个人主义而引发的一种自杀。迪尔凯姆发现,不同宗教教派在自
杀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真正的原因必须从宗教群体结构上的差异中寻找,由此迪尔凯姆提出了他的理论假设:群体整合程度不足是导致利己型自杀率上升的原因。
◆利他性自杀:由过度的利他主义导致的自杀行为。利他性自杀有三种类型。
一是义务利他自杀,这类自杀并非出于自愿,也不是个人享有的权利,而是群体强加给个人的义务。
二是自由利他自杀,即当群体对成员抱有很高期望,同时成员对群体怀有强烈的归属感,那么,在成员辜负了群体期望时,就会感到强烈的耻辱或自我价值的丧失,从而选择自杀向群体谢罪。
三是强烈利他自杀,如在印度教等宗教教义暗示鼓励下的自杀。
◆失范性自杀: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为。在经
济危机时期,自杀率往往急剧上升。为了解释经济危机期间自杀率上升这一现象,迪尔凯姆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失范状态引起自杀率上升。
2、社会事实的特征
◆客观性: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体身外,因而不同于那些存在于个体身内的生理的和心理的
现象。
◆社会事实对个体具有强制性。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体身外,而且对个体施加各种形式
的影响,如引导、赞赏、规劝、非难、禁止等等。
◆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社会事实是全社会成员共有的特征,而不是个别人的特征。
3、社会团结的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是什么、区别
◆机械团结
定义:以社会成员共有的宗教取向作为社会整合或者群体关系的纽带,它的根本特征是社会成员在情感、意念和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
◆有机团结
内涵: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
◆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区别
集体意识上的区别:机械团结以某种被神化的的个别意识来压抑广大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实质是被抽象化和普遍化的个别意识。有机团结中的集体意识是以肯定社会成员个人意志、个人情感、个人选择为前提的,它是多种多样个人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包含着个性的共性。
◆法律性质上的区别:在机械团结中,强制性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是约束性法律,维护
社会的高度同质性是约束性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有机团结中的复原性法律,它同约束性法律的根本区别在于:宗旨不在于对个体行为的限制,而是在于维护社会有机联系出发,保护社会成员的利益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