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散文阅读2特点概括题和原因概括题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复习备考】二轮复习:散文阅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散文的基本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
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一)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
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
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时间、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解题指导】一、段(层)意概括题(1)摘取法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
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归纳概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
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二.特定内容概括题(1)原因概括①辨明因果关系很多散文,作者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表明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
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文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②近远结合原则即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
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近”。
其他一两个要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③显隐结合原则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
“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2) 特点概括①直接摘录词句法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综合句(3)(层)意法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①分析句子关系,梳理出答案要点。
高考语文(江苏)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散文阅读 4散文意蕴探究和艺术构思探究的答题要点
专题训练四散文意蕴探究和艺术构思探究的答题要点[目标解说]探究题是江苏卷的必考题,也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主观性最强、难度最大的试题。
二轮复习中对探究题的复习应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如何多角度、多层面切入探究,二是对两大探究方向——意蕴和艺术构思及其四类题型要掌握好答题要点。
【真题回做】(2013·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瓦王剑冰①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
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②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
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③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④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
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
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⑤屋子一直在漏。
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
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
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
我说娘你要小心。
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
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⑥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⑦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
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
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
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
⑧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
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⑨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
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
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散文阅读含解析
散文阅读从考生读文和答题来看,散文的得分率低于小说,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对于散文“思路、形象的分析”“技巧、语言的赏析”“情感、标题的把握”等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第1讲“读懂”层面2考点——理清思路,解读形象一、理清思路不跑偏——突破行文思路、句段作用2考法分析散文的思路是散文考查的常考点,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二:一是行文思路的梳理,二是句段作用的分析。
从一轮复习来看,这类题目答题规律性较强、术语较多,很多考生都能得分;但由于欠缺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常存在乱贴标签、笼统作答甚至找不到答题角度的情况。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读透文本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认识文本结构、重点段落的特点,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行文思路梳理[典题试做]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垕[注]王剑冰①大龙山,你在中原隆起,绵延无限远,我看不到你的尽头。
也许,龙亭里眯起的眼睛朝南望,就能望到你龙一样的雄姿。
而在你的脚下,那个叫神垕的地方,人们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质,燃烧起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的奇妙的钧瓷,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皇室的深处。
②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葱茏,各种巨石像鳞片闪露在阳光下。
我想不明白这个叫作神垕的地方,躲藏着怎样的神秘;是怎样的一种土,千年不尽,支撑了炉灶里的辉煌。
③神垕,我与你不期而遇,真的,我在车上打了个盹儿,一睁眼竟然就扑到了你的怀里。
我已经感觉出这次抵达的幸运。
那些昨日的烟尘和现实的幻象搅得我有些心神不宁。
我在心神不宁中小心翼翼地走进一个个院落,诚惶诚恐地观察每一个窑址,毕恭毕敬地抚摸那些浴火而生的神物。
④钧瓷上的一束束光直接打开了我的心室,那层层开片让我有一种疼痛。
大宋,你离去了近千年的时光,但是你造就的辉煌却是一直光照着历史,以至于那不屈的泥土在这里从来没有停止续写钧瓷的华章。
⑤走进一条古街,不宽的街巷两边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考点二 概括内容分析形象
考点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依照思路概括,紧扣主旨分析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散文的形象",前者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并且常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善于把握散文形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基础先导】1。
文章记叙了小狗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这些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8分)《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事件包弟特点写作意图提示意图:①突出家人不忍让包弟离开的悲痛心情;②为后文蓄势,突出包弟悲惨命运的不合理性;③突出包弟“死后”“我”的内疚感,进而揭示那个时代摧残生命的主旨2。
散文家都是工于绘画的高手。
本文主要描绘了四幅画面,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
(6分)《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提示 糊3。
作者描写常春藤,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作者在描写中突出了常春藤的哪些特点?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表述。
(6分)《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提示④它是倔强的、坚贞的4。
文章第5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
(6分)《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提示多角度多层次描绘荷塘上的月色.①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②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状。
③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
④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⑤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5。
如何理解作者对梁任公外貌所作的描写?(6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一)提示①作者对梁任公的外貌做了两层描写,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形神兼备,神采奕奕,展现出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风范.②描写时,既写真,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例如“风神潇洒"“光芒四射”等语,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由衷的赞美之情.突破一归纳概括思想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三大题型:层(段)意概括,特定信息概括,主旨概括。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散文归纳概括类题”专项练 Word版含解析.doc
“散文归纳概括类题”专项练(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峨眉道上玛拉沁夫游四川峨眉山,头一天歇脚于山下幽静的报国寺,翌日乘车至净水,再往前就没有公路了。
你若想一览峨眉风采,就得由此徒步爬山。
我们同行数十人,大多是青年,起初说笑歌吟,好不热闹。
前面是欹路峻峡,不能并行,大家自然排成一列,缓步前进。
随着山路愈加艰险,人们都只顾自己的脚底下,因而起初那股谈笑风生的劲头,逐渐消失了。
最使我们这些来自塞外草原的游客不习惯的,是南方山区那种雨不像雨,雾不是雾的绵绵水丝,一直打在脸上,全身湿乎乎的,这正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我们这些上年纪的,无心嬉闹,两眼只顾盯着走在自己前头那位的脚后跟,看久了,眼睛有点发花,赶紧歇住脚,抬起头向四周环视,借以消除昏晕。
这时才发觉我们原来走在一片苍楠翠柏之间,附近几户竹楼式农舍,掩隐在盛开的茶花、玉兰和紫杜鹃的云霞中,农舍旁还有一条山泉淙淙作响,秀气盎然,像一幅绝妙的水彩画。
我有些后悔了。
在前边一段路程中,过分注意脚底,老是低头盯着前面那位的脚后跟,脑海里只留下前面那位带泥的脚后跟的记忆,岂不是太傻气了吗!我们来到清音阁,稍作歇息。
这里的殿宇亭阁,雄峙精雅,别具一格,特别是左右两条飞瀑,奔腾回旋,由深邃的山洞里发出雄浑的怒吼,的确是个令人流连的处所。
但是,我没有久留,因为我的心早就被另外一个地方吸引,那就是由此向右沿溪上行二华里即可到达的著名的一线天栈道。
栈道,使人想到古代的往事。
我们的祖先以何等难以想象的勇敢、毅力和巧技,在那巍巍悬崖、森森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修成狭窄的桥——栈道。
李白诗云“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就是描写当时凿建栈道时艰难而壮烈的情景的。
这种栈道使秦蜀相通,后来古代多次大战前的军事调动,都是通过它进行的……我们来到了“一线天”,仰头望去,在那如同用利斧把一座大山劈成两段的险崖绝壁之间,透过茂密的树丛,露出一线天色。
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都市里的野菊花罗捷媚在桂城居住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去过了,唯独紫荷苑没有去过。
每次经过门口,只是扫一眼,以为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园,没什么好看的。
一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光煦暖。
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
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却都没有睡,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
淡紫、深紫、全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
“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如分币,颜色却很纯正。
在墨绿的花茎上,一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宛若含笑的亭亭少女。
阳光透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律动的美。
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露出一点金黄。
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
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黄得耀眼的野菊花,它们黄得纯粹,黄得灿烂。
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沁吐着芬芳。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野菊花,不是因为“此花开后更无花”,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药材,摘下来晒干能换钱。
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
每年中秋以后,大人们开始忙着收割晚稻,孩子们就开始采摘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深秋的清晨,野菊花的花瓣上都染了一层淡淡的霜,太阳出来后,霜渐渐变成露珠挂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晶莹的钻石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滴到手上冰凉冰凉的。
山上的野菊花长得很密,每次弯腰采摘,都要跟花朵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采着采着,衣袖和头发也就粘上许多花瓣,看着同伴的头发和衣服满是缤纷的“落英”,有的连睫毛上都有,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山野间充满了我们欢快的笑声。
语文(江苏)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散文阅读 2特点概括题和原因概括题.doc
专题训练二特点概括题和原因概括题[目标解说]概括能力是阅读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中,概括题出现的频率极高,除常见的层意和主旨概括,大概最常见的题型就是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人、物、景、环境等特点为中心)和原因概括题(以整合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为中心)了。
考生宜以这两种题型为训练抓手,借此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
【真题回做】(2013·安徽)《樱桃》(原文见专题训练一“真题回做”)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案(1)新建筑陆续出现,人的精神面貌转变,文娱生活更为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
(2)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对联,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传说。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
第(1)题,第②段“娇客”新建筑出现了;“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
第③段“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第(2)题,第④段“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细心地雕制着镂空的‘雀替’”;“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第⑤段“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
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
分别概括这些信息。
【错题回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缸中日月张金刚缸,或泥或陶,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或年轻或老迈,皆如农家一员,静坐屋里屋外,角角落落。
承载着农人的辛勤与汗水,存储着季节的收获与更迭,与数辈几代相伴日月,见证千滋百味的岁月流年。
不知是何材质煅烧,是何工艺打造,何时陆续进家,缸,就这样融入农家,参与着琐碎的烟火生活。
【复习参考】为您收集整理语文(江苏)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 散文阅读 2特点概括题和原因概括题
专题训练二特点概括题和原因概括题[目标解说]概括能力是阅读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中,概括题出现的频率极高,除常见的层意和主旨概括,大概最常见的题型就是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人、物、景、环境等特点为中心)和原因概括题(以整合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为中心)了。
考生宜以这两种题型为训练抓手,借此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
【真题回做】(2018·安徽)《樱桃》(原文见专题训练一“真题回做”)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案(1)新建筑陆续出现,人的精神面貌转变,文娱生活更为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
(2)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对联,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传说。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
第(1)题,第②段“娇客”新建筑出现了;“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
第③段“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第(2)题,第④段“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细心地雕制着镂空的‘雀替’”;“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第⑤段“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
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
分别概括这些信息。
【错题回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缸中日月张金刚缸,或泥或陶,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或年轻或老迈,皆如农家一员,静坐屋里屋外,角角落落。
承载着农人的辛勤与汗水,存储着季节的收获与更迭,与数辈几代相伴日月,见证千滋百味的岁月流年。
不知是何材质煅烧,是何工艺打造,何时陆续进家,缸,就这样融入农家,参与着琐碎的烟火生活。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核心考点二 概括内容,分析形象
5.联系创作背景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对于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只有了解它创作的背景, 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 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 性文字。
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在复 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善于把握散文形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 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突破一 归纳概括思想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 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主旨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段意或整篇文章 的中心意思。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 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 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 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 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 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 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 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 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3.用因果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接起来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 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章 散文阅读 题点训练2
题点训练二概括文意和主旨[复习方略]概括能力是阅读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高考考查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主旨的概括两种。
考生在做概括题时存在文意不准、不全两个突出问题。
二轮复习,就要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训练。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自主练习(2014·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废墟之美“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
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
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
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
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
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
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
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删节)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
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答: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2020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概括分析(含答案)
【语文二轮专题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概括分析题(时间:45分钟分数:45分)一、【原题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15分)[来源:学科网]夜观流星林清玄烬读宋朝沈括著的《梦溪笔谈》,有一段谈到他夜见流星的事,非常有趣。
治平元年,常州日禹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着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沈括学识的渊博早为后世所推崇,但我对这一段描述特别感到兴趣,并不是像有的学者说他对流星的判断正确早在西方天文学家九百年之前,而是我小时候也有一段看流星陨落的相似经验。
我幼年居住的乡里,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冷气,没有电扇,一到夏天夜晚,就没有人留在屋内,家人全跑到三合院中间的庭院里纳凉:大人坐在藤椅上聊天,或谈着农事,或谈着东邻西里的闲话;小孩子就围坐在地板上倾听,或到处追逐萤火虫。
小时候,家里有一位帮忙农事的老长工,我们都叫做他“玉豹伯”,他的脑子里装满了民间戏曲里的戏文故事,口才好,姿势优美,颇像妈祖庙前的说书先生。
他没有儿女,因此特别疼爱我们,每天夏天夜里,我们都围着听他说故事,一直到夜幕低垂才肯散去。
他的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听到精彩的地方,我们甚至舍不得离开去捉跳到身边的大蟋蟀。
有一天玉豹伯为我们讲《西游记》,谈到孙悟空如何在天空腾云驾雾飞来飞去,我们都不禁抬头望向万里的长空,就在那个时候,一颗天边的星星划出一条优美的长线,明亮的星一直往我们头上坠落,我们都尖声大叫,玉豹伯说:“流星!流星!”然后我们听到轰然一声巨响,流星就落在我们庭院前不远处蕉园旁的河床。
一群孩子全像约好了似的,完全顾不得孙悟空,呼啸着站起往河床奔去,等我们跑到的时候却完全不见流星的影子,在河床搜寻一个晚上毫无所获,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
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二(含答案及解析)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二文体知识: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一般可分为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等类型。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点拨:试题特点: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
散文考查都有这道题。
⑵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⑶分值安排多为6分,答案点一般为3--4个。
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不同角度(层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
高考散文阅读分类训练:概括内容要点和形象特征题型专练(附答案示例)
高考散文阅读分类训练:概括内容要点和形象特征题型专练(附答案示例)一、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柴门小院王本道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下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
院墙底部砌有尺把高的青石,上部多由稀疏的树木枝条拼凑而成,高不盈米。
院门十分简陋,由薄薄的木板条钉制而成,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夜间也只是虚掩着。
透过院墙和院门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瓜果菜蔬、欢蹦乱跳的鸡鸭猫狗、墙上挂着的农具、墙角立着的磨盘,还有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
有时候,能看到院里老人拉着幼小的孩子蹒跚学步,系着围裙的女人安静地择菜,“咯咯咯”地召唤着鸡鸭吃食……这是当年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时,每天都司空见惯的柴门小院。
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计其数,千百年来,它们供一代代子民繁衍生息。
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十年寒窗、面壁苦读,一个个孩子在柴门的进进出出中长大成人,而后告别小院,走上各自的人生舞台。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厚重的情感,寄托了无限情思,无论走到哪里,无一不保有质朴的家国情怀,涌动着割舍不断的乡愁。
1.文章开头不惜笔墨重点描绘了记忆中的柴门小院,作者笔下的柴门小院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答:示例:特点:院墙古朴低矮,院门简陋敞开,院内生活气息淳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题。
丢失的脚步王开岭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
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
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1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样、视自己为棋子了。
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喷”激起的那种。
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四 散文阅读 训练二 Word版含解析
训练二结构分析练前提醒分析散文结构是十分重要的考点。
它主要从以下两点考查:1.整体分析结构特征。
解答时注意线索、顺序、选材、组材及段落安排方面的特点。
2.分析句段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及表达方面展开分析,同时注意句段的位置。
灵活使用答题角度(内容、情感、结构、手法等),准确使用答题术语等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阅读文签:文化散文+珍爱文化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①2015年冬天,初雪。
第二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已经落成。
②人来人往的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
一如木心《从前慢》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③行者以为千年往事都这般活在寻常巷陌里头,走着走着,不免发现整个镇却似一个怀旧的情绪博物馆。
那些缠绵的温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摇橹声里,在拐角的小桥上,在长街夜色拥挤的人群中,盈盈绕绕,都陈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让人无味。
④西栅的美术馆却安静。
一方宁静的水上,横竖几抹白色的墙,极简约的外观,像是一顶桥。
听说临终的木心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自语。
今天的美术馆,进门就见到这句话:“风啊,水啊,一顶桥。
”⑤想到桥这个意象,就想到读木心作品的感觉。
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
2007年春天,我初读《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片错愕,随手在页眉上涂写:“看木心的散文有点颠覆传统的感觉,不是习见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隐约见到一些作者经历的影子,暗暗让人揣摩其家当是大户,生当盛世自然顾盼生姿,乱世也见许多讲究。
”我揣测木心也许是那种在欧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视野都远较土生土长者开阔,也怪异。
⑥那时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里头那些氤氲的味道,是做作还是自然流露?揣测的心境很像梁文道说的:“刚刚在大陆出版作品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指木心)是台湾作家,或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海外作家;更早在台湾发表作品的时候,那边的圈子也在探听是不是一个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二探究文本意蕴含解析
精准训练二探究文本意蕴练前提示散文阅读的关键不仅在于所记叙、描述的内容,更在于记叙、描写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
因此,散文探究的落脚点往往就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以及其精妙的语言表达,而切入点多为标题、重要词句等。
在回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三点:(1)抓住文章内容。
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就是看文本写了什么内容,挖掘这些内容背后隐含着的深刻内涵,它一般指向时代、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
(2)体悟作者的情感。
散文所表现的内涵既有社会的、自然的意义,也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但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尤其是情感内涵。
(3)注意探究的层面。
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
答这类题时要分点作答,答案组织由“依据+结论”构成,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花花草草[苏联]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叶赛宁的故乡诺沃村在奥卡河对岸不远。
我觉得叶赛宁的诗,出色地表现了奥卡河彼岸的广漠的落日和潮湿的草原上的黄昏,每逢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雾,还是林中蓝色的焦烟,弥漫在原野上。
在这仿佛寥无人迹的草原上,我有过多次不同的事故和突然的会遇。
有一次,我在一个小湖上钓鱼,湖岸高耸陡峭,长满攀缠的黑莓。
在上边,在我头顶上,开着有半人高的花,乡下的孩子们正在那里采酸模。
听声音,那儿有三个小姑娘和一个小男孩子。
两个小姑娘在学着孩子多的乡下女人的模样说话。
她们大概都在模仿自己的母亲。
第三个小姑娘总没说话,只是尖声尖气地唱着:在空袭请报的时候,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往下的歌词她不知道了,在沉默片刻之后,又重复起关于空袭警报的歌儿来。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散文阅读训练二结构分析教案
训练二结构分析练前提醒分析散文结构是十分重要的考点。
它主要从以下两点考查:1.整体分析结构特征。
解答时注意线索、顺序、选材、组材及段落安排方面的特点。
2.分析句段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及表达方面展开分析,同时注意句段的位置。
灵活使用答题角度(内容、情感、结构、手法等),准确使用答题术语等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阅读文签:文化散文+珍爱文化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①2015年冬天,初雪。
第二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已经落成。
②人来人往的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
一如木心《从前慢》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③行者以为千年往事都这般活在寻常巷陌里头,走着走着,不免发现整个镇却似一个怀旧的情绪博物馆。
那些缠绵的温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摇橹声里,在拐角的小桥上,在长街夜色拥挤的人群中,盈盈绕绕,都陈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让人无味。
④西栅的美术馆却安静。
一方宁静的水上,横竖几抹白色的墙,极简约的外观,像是一顶桥。
听说临终的木心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自语。
今天的美术馆,进门就见到这句话:“风啊,水啊,一顶桥。
”⑤想到桥这个意象,就想到读木心作品的感觉。
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
2007年春天,我初读《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片错愕,随手在页眉上涂写:“看木心的散文有点颠覆传统的感觉,不是习见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隐约见到一些作者经历的影子,暗暗让人揣摩其家当是大户,生当盛世自然顾盼生姿,乱世也见许多讲究。
”我揣测木心也许是那种在欧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视野都远较土生土长者开阔,也怪异。
⑥那时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里头那些氤氲的味道,是做作还是自然流露?揣测的心境很像梁文道说的:“刚刚在大陆出版作品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指木心)是台湾作家,或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海外作家;更早在台湾发表作品的时候,那边的圈子也在探听是不是一个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二特点概括题和原因概括题[目标解说]概括能力是阅读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中,概括题出现的频率极高,除常见的层意和主旨概括,大概最常见的题型就是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人、物、景、环境等特点为中心)和原因概括题(以整合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为中心)了。
考生宜以这两种题型为训练抓手,借此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
【真题回做】(2013·安徽)《樱桃》(原文见专题训练一“真题回做”)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案(1)新建筑陆续出现,人的精神面貌转变,文娱生活更为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
(2)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对联,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传说。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
第(1)题,第②段“娇客”新建筑出现了;“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
第③段“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第(2)题,第④段“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细心地雕制着镂空的‘雀替’”;“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第⑤段“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
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
分别概括这些信息。
【错题回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缸中日月张金刚缸,或泥或陶,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或年轻或老迈,皆如农家一员,静坐屋里屋外,角角落落。
承载着农人的辛勤与汗水,存储着季节的收获与更迭,与数辈几代相伴日月,见证千滋百味的岁月流年。
不知是何材质煅烧,是何工艺打造,何时陆续进家,缸,就这样融入农家,参与着琐碎的烟火生活。
缸,无言,却如睿智的老者,用或空洞或殷满的肚量激励着农人的干劲,过出火红的日子;缸,无声,却如魔术般神奇,占气候之天时,与时间交挚友,融调料入食物,发酵、腌制出醇厚的美味,积淀成舌尖上的故乡。
缸,堪称农家的脸面;撩开缸,便可知家况。
新脱粒的小麦、玉米、芝麻、谷类,刚下场再上房,晾晒风干,绽放一片金黄。
满满地盛入簸箕,扬高、倾倒,但闻“刷”的一声延音,粒粒粮食如疾雨般欢快地滑入缸底;接续,慢慢堆积;留在簸箕里的顽皮颗粒,跳跃、滚动,拨动着喜悦的心弦。
取粮时,打开缸盖,一股粮食的清香扑面而来,心中荡起自足的涟漪。
母亲攒下的生鸡蛋,洗净、控干;将盐、花椒、大料放入水中,熬煮、晾凉;取小缸清洗、抹净、晾干。
将鸡蛋整齐码入缸内,灌入盐水,没顶,盖盖儿;只待腌过时日,捞出煮食。
腌制越久,味道越美;略带臭味,越品越香。
煮熟的咸鸡蛋,用水拔凉,敲开剥食;或纵切两片,用筷挑食。
蛋清细腻滑润,蛋黄鲜艳流油,或泛青呈黑,滋味悠长,令人回味。
时常受缸内腌鸡蛋的牵引,回到老家,亲近那口缸;母亲总会颤巍巍捞出,煮好,给我带上,那滋味铭心一生。
秋末冬初,大小缸集中亮相。
后园的黄瓜、豇豆、辣椒、韭菜、番茄,精切细作,佐以配料,分别腌制在缸缸罐罐中,打造出五彩缤纷的精制小咸菜,清新爽脆、风味独特,成为食粥、吃肉、卷饼的绝配。
最隆重的当属腌萝卜、制泡菜。
将成堆的新鲜萝卜洗净、晾干,分层码入大缸、撒上块盐即可;芥菜、洋芋、胡萝卜、大白菜、卷心菜等随意搭配,精心调味即成。
菜在缸中奇妙地发酵成酸爽利口的腌泡菜,丰富了农家一年的餐桌。
杀年猪,腌腊肉,好似过年的序曲。
方块五花肉、条状排骨肉,大锅煮好;糖色着色,沸油炸烧,裹上细盐,盛于缸内,灌上猪油;腌制的腊肉,美味喷香,随时可炒、烩、炖食。
生活清苦的童年,母亲会趁农闲翻山越岭,采摘大量酸枣,泡在大缸内,制成清淡的酸枣醋;舀上一勺直接饮用,酸爽解暑。
新摘的柿子,麻涩难食;置于缸内,在院中围上秸秆、锯末,定时点燃加热沤制数日,柿子便可变得甘甜爽脆,颇为神奇。
(选自《甘肃日报》,有删改) 文中说缸“见证千滋百味的岁月流年”“积淀成舌尖上的故乡”,请概括文中写了哪些“舌尖上”的滋味。
答案咸鸡蛋的香味,咸菜的清爽风味,腊肉的喷香,酸枣醋的清淡味,沤柿子的甘甜爽脆。
【核心知识回放】概括文意的基本方法有:(1)抓住文中概括性句子和过渡句,尤其是中心句和文眼句,它们是文意最集中的地方。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以防遗漏要点。
(3)掌握概括方法。
摘取法是考生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也有一些无法摘取的情况,这时需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概括时要尽可能地用原文词句,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定向训练一特点概括题(一)散文中物象(景、物、环境等)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炎热的夏日午后,蝉振动着它那薄薄的羽翼,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琴音从树林里发出,像长了翅膀一样,旋即传遍村庄里的每一个角落。
古井边的林子里,也有蝉的鸣叫声,从村庄到庄稼地,到处都是蝉的声音,这悠长而渺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这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它就像我童年飘飞的梦影,在我记忆的数据库里一幕幕地回放,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那时候的乡村,天蓝水清,芳草如茵,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
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一天到晚都在聒噪的蝉,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我惊讶于那些蝉的执著、坚忍。
许多时候,乡村的蝉鸣总会让我想起热烈的夏天来,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
我总觉得那撩人心扉的蝉鸣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那声音甚至带着几分虚假,虚假的蝉声怎么会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呢?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只有花香鸟语,溪水叮咚,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的夏天的静态之美,而四面起伏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鸣在山谷久久回响,就像大山拟就的宣言,气壮山河,激越豪迈。
我听着鸟声、蝉鸣,感受着自然的天籁之音,心中的红尘物欲正为这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所净化。
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听不到蝉在枝头歌唱。
……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失,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
(节选自姚国禄《远去的蝉鸣》,有删改)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
答案悠长而渺远;充满生机,不虚假,撩人心扉;激越豪迈,能净化人的心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巴音布鲁克草原是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平平仄仄的碧绿,但驰目八极,却看不到一棵树。
偶有野花,散散点点,被阔大苍茫的绿吞噬了。
整个草原荒凉得不可思议,不可理解。
草原老了,满面皱褶,裸露出成片成片砂石的老年斑,成吉思汗时代青春的风采,生命力的辉煌,已属于遥远的故事了。
我怀疑草原的生殖力衰竭了,像个乳房干瘪的老妇人,已无能力孕育新生代了。
我们的车子在草原上驰骋,嗡嗡的马达声使沉闷的空气战栗起来,但转瞬间又恢复了死一样的沉寂。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啊,前面草滩上出现一棵树,一棵化石般古老的胡杨树,那躯体粗有合抱,树冠庞大无比,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流露出峥嵘与高古,也流露出悲怆、肃穆、寂寞和忧伤。
它像一座久经风剥雨蚀而不失伟岸的神庙。
我不知道这棵树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只有孤零零一棵,是上帝的旨意,还是造化的创作?我抖抖一身夕阳飞红,走近树。
只见那树皮斑驳,皴裂苍老,枝丫有断裂的新痕,裸露出白花花的骨碴。
但枝叶依然繁密,圆圆叶子,犹如万千飞鸟振翮欲翔,向天地间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而树根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肌腱粗犷,蜿蜒遒劲,盘节交错,构成庞大的体系,和大地的血脉融在一起了。
正因为它如铁爪般紧紧地抓住巴音布鲁克草原,才展现出一种狂勃傲世的雄姿,狂放不羁的浪漫,横空出世的飘逸精神。
(节选自《草原魂》) 2.文章第一段描写了草原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特点:草原壮阔、荒凉(沉寂),色彩单一。
用意:①为下文写胡杨树作铺垫,②反衬了胡杨树的孤傲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
(二)人物形象概括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胡家胜我又一次打量那些离开村庄来到城市的农具。
我拉开三居室的金丝绒窗帘,又打开铝合金落地窗。
金色的阳光泄入,清新的空气水一样地弥漫。
一束阳光触及正面雪白的墙壁,我的那张木犁“哗”地炫目了。
金属的犁铧被点燃镀亮,弯曲成我老父脊梁样的犁轭开始兴奋得左右摇摆,我看见那头健壮剽悍的黄牯“泼剌泼剌”骄傲地行进在水田中,溅起我满身泥花。
我狠心地将犁铧切入土层深处,又在它身上加了一鞭。
霎时,两股手腕粗的棕绳一下拉直、绷紧。
父亲气得嘴唇发抖。
你怎不晓得心痛?牲口也是人,人是吃牲口的一碗米饭哩。
我管不了谁吃谁的饭,我就痛恨这头牲口。
它正当青春旺年,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和我较劲,让我成天在水里浸泡,让我一天犁六亩水田挣两天口粮。
好在我有张坚韧硬实的桑木犁,它力气再大脾气再倔也拉不直弯曲的犁轭。
这只犁轭是我爬岩溜壁于绝崖石缝里寻得的一棵“小老树”,它经历了不知多少寒暑,细密的年轮比我老父不知要大多少倍。
我爱这张木犁远胜那头牲口。
那头牲口是父亲的宝贝。
它一歇息,父亲便抱来青草喂它。
抚摸它晶亮的犄角、磨出老茧的肩,抚摸它锦缎似的皮毛。
而对肩膀已鼓起了柔韧饱实的疙瘩,皮肤被太阳镀成了古铜色的亲儿子连觑视一眼的意思也没有。
我终于选择了那些蛰居乡村的农具。
春日的一个上午,父亲像以往一样站在田埂上,他看我吆物象概括题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散文中。
对散文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环境特点(特征)的概括,要注意由外到内,由外在特点到内在品质;对要点(特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引或稍加整合原文词句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归纳;喝牲口犁田,看我白净的两手沾满乌泥,看我把泥坯翻得又直又匀,看牲口的尾巴把我扫成泥人。
父亲开心地笑了。
我把那些农具洗净,带往城市。
我把它们装饰在居室显著的位置,与那些充满墨香的书籍为邻。
荒野山林是淡远了,村庄农事是淡远了,可那些农具却是清晰可触。
居然,我的居室就很壮观了。
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后来,乡下的父亲来过一次,他带来了玉米、红薯、土豆。
儿子和女儿缠着他讲墙上的那些农具。
父亲说,这些都是种地打粮食养家糊口的家什,你们父亲的父亲,祖父的祖父用过的……(有删节)3.文中写父亲的文字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概括父亲形象。
答案①勤劳(背梁弯曲);②心地善良(喂牛、摸牛、骂子);③坚守本分,看重传承(看子犁田);④朴实慈爱(给儿子家带来农产品);⑤热爱农事(给孙子孙女讲解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