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设计的过程与成果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建筑退线和界面
5.1 5.2 5.3 5.4 目的 经验借鉴 案例分析 控制措施
④ 建筑街墙界面的要求 以及建筑底层使用功能 的规定。 许多城市设计导则规定 临街建筑底层必须为商 业功能; 建筑底层应采用通透的 开门开窗立面处理而不 是无法引发任何活动的 空白墙面;有些规定街 墙窗墙比不少于50% 相应的标准: 《FortLauderdale 市 中 心 城 市设 计 导则 》《 悉 尼城市中心管理图则》
罗纳德.托马斯在“城市设计”中提到的6条 评价标准
1.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 2.人的舒适性 3.空间特征 4.土地的综合使用 5.环境与文化联系 6.建筑艺术与美学原则
凯文.林奇的城市空间形态的五个基本指标
1.活力 延续性 安全 和谐(环境与人) 2.感觉 场所特征 元素的结构 方位感 时间感 3.适宜性 建成环境与人类行为心理的适宜 4.可达性 人与人 人与物 人与信息 5.控制 到场权 活动权 使用与改造权
• 问题: 城市设计有没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评 价标准的科学性?
第四节.城市设计的实施与管理
• 一、公众参与 • 1公众参与设计的缘起
• 城市是大众的城市 • 设计者与公众的价值观对位 • 设计者的角色定位
• 2公众参与的方式
• 公众作为设计组成员之一 • 设计决策向公众透明 • 设计成果征求公众意见及反馈
第五章 城市设计的实施与管理
• • • • • •
第一节.城市设计的基本过程 1.现场调研 2.资料的分析 3.目标的建立 4.实施的策略 5.成果的评价
第二节 城市设计的成果与表达
1、城市设计的文件 城市设计的政策法令 城市设计导则 2、城市设计的图纸
日本横滨某 步行街
渥太华中心区 街道小品设计 导则
深圳的街道退线与界面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与解析
5 建筑退线和界面
5.1 5.2 5.3 5.4 目的 经验借鉴 案例分析 控制措施
目的:街道主导建筑。 建筑退线决定了“街道”空间的 形成与否。建筑退线所形成的空 间、界面、尺度、用途等对步行 者的心理感受造成最直接的影响。 从而决定了人们在街道上的活动 以及相应的空间活力。 研究建筑退后的地块建设模式, 尽力解决其退后过多、窗户减少 而导致的行人感觉被隔绝。
• 二、城市设计管理 • 1城市设计的管理特点 • 2城市设计管理的机构与机制
书目与思考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金广君著,《图解城市设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3月 凯文· 林奇著,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译,《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
本章的思考题: 如何在城市设计中体现较为抽象的价值标准? 什么样的城市算好的城市?
专题研究与解析
5 建筑退线和界面
5.1 5.2 5.3 5.4 目的 经验借鉴 案例分析 控制措施
② 统一建筑街墙退线的距离 和贴线率。 首先,建筑退后街道不能太 大,例如欧美的普遍标准是 不多于 25英尺(约7.6米)
其次,统一退线,街墙部分 退线不得多退,规定贴线率 形成连续的“街墙”界面。 如一些贴线率规定为75%。 相应的标准:《悉尼城市中 心管理图则》的第一个规定 就是:“建筑沿街对齐”。
专题研究与解析
5 建筑退线和界面
5.1 5.2 5.3 5.4 目的 经验借鉴 案例分析 控制措施
③ 退线空间的使用。 大多数城市设计规定,建 筑退线空间应直接与步行 道相邻,形成完整的步行 空间,以加强建筑底层与 街道空间的活动联系。 绿化带应集中布置于步行 带与车行道之间。 设计良好的建筑前遮蓬空 间可用于摆放餐座。 相应的标准规定:《悉尼 城市中心管理图则》 《FortLauderdale 市 中 心 城市设计导则》
专题研究与解析
5 建筑退线和界面
5.1 5.2 5.3 5.4 目的 经验借鉴 案例分析 控制措施
③ 退线空间的使用。 建筑退线空间不应用于停 车,停车场应设于地下或 建筑背面。 相应的标准规定:《悉尼 城市中心管理图则》 《FortLauderdale 市 中 心 城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导则》
专题研究与解析
第三节.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1) 定量目标
– 自然因素:气候 地理 资源 – 设计导则:容积率 高度 密度 体量 后退距离 2) 定性目标 1970年旧金山城市设计预设目标 • 舒适 • 视觉趣味 • 活动 • 清晰与便利 • 独特性 • 空间的确定性 • 视景标准 • 协调性 • 多样性 • 尺度与格局
专题研究与解析
5 建筑退线和界面
5.1 5.2 5.3 5.4 目的 经验借鉴 案例分析 控制措施
① 建筑退线分为街墙退线和塔楼 退线;并规定街墙的高度。 界定街墙高度,两部分退线分开 控制。街墙部分控制目的在于形 成街墙。 街墙高度以上的建筑退让和建筑 体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少高层建 筑对地面公共空间的不利影响。 如《悉尼城市中心管理图则》规 定:市中心建筑街墙高度控制在 20米-45米之间。街墙高度以 上部分应作退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