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伦理与医学人文的杂志,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的伦理与人文的重要性。
在这本杂志中,作者们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探讨了医学伦理与人文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指出,医学伦理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是涉及到整个医疗体系的运作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医生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权益和尊严,不能只是关注疾病的治疗,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此外,医学人文也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在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这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协和医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医学伦理与医学人文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的责任。
只有在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的指导下,医疗才能更加人性化,患者
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怀。
希望更多的医生和医疗机构能够重视医学伦理与医学人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和医疗的杂志,它不仅提供了最
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还关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改革。
在阅读这本杂志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
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通过《协和医事》,我了解到了许多医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比如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精准医疗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医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机遇,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同时,我也看到了医疗行业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这
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医疗更加高效、便捷、精准。
除了技术方面的进步,我也在《协和医事》中看到了许多医务
工作者为了患者的健康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他们不辞辛劳,日夜奋
战在医疗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总的来说,《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和医疗行业有了更深刻的
了解和认识。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
出,也对医学领域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我相信,在医学科技不断进步的推动下,医疗行业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发展和未来。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协和医事读后感》引言概述:《协和医事》是一本描写医学生在协和医学院学习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医学生的奋斗和成长。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协和医事》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对医学生的职业认知1.1 主人公在小说中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2 描述了医学生在医院实习中的真实场景,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和责任。
1.3 强调了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患者的责任心和爱心。
二、对医学生的心理状况2.1 描述了主人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困惑,展现了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2.2 分析了医学生在面对生死与病痛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如何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2.3 强调了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
三、对医学生的人格塑造3.1 描述了主人公在小说中的人格特点和成长历程,展现了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品质和能力。
3.2 分析了医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心。
3.3 强调了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需要具备的品格和品质,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
四、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4.1 描述了主人公在小说中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历程,展现了医学生在医学领域的成就和追求。
4.2 分析了医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4.3 强调了医学生在职业发展中需要具备的远见和判断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梦想。
五、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5.1 描述了主人公在小说中对患者和社会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展现了医学生在医疗事业中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5.2 分析了医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时所展现的担当和责任心,以及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5.3 强调了医学生在社会责任中需要具备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使命。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以医学为主题的杂志,内容涵盖了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医学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深刻感受到医学领域的广阔和深邃,也对医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协和医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治疗方案。
这些信息不仅让我对医学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医学科研人员的努力和智慧充满敬意。
在每一篇文章中,都能感受到作者们对医学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他们不断探索、创新,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除了医学研究,杂志中还介绍了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
通过这些文章,我了解到了医学教育的现状和挑战,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
同时,我也看到了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这些都让我对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阅读《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
识,也让我对医学工作者有了更深的敬意。
希望这样的杂志能够继续发扬医学精神,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协和医事读后感(一)这是一部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培养专家、医生和医生如何对待病人、造福社会的书。
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么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1917-2007)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
作者讴歌(本名常青)曾是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的一位毕业生。
我不是学医的,本职工作和医学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出于对“协和”的好奇和对三联书店的崇拜,才买了这本书来看一看。
看的过程中,并不觉得枯燥,而且还有相当强的可读性,同时又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书。
看后最突出的感觉,都集中在了一个“严”字上。
“严”体现在协和对医生的选拔培养上。
从1917年协和开始招收医预科学生,前后大约十年的艰辛努力,换来的第一届协和毕业生只有三人。
到了后来,即使招收学生增多,整个学校的学生总数加起来也常不足一百人。
校园里的老师比学生多,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现象。
协和的老师们,已经习惯去带领这支以一当千的精锐之师。
如此苛刻的宽进严出,培养出来的医生又岂止以一当千呢。
“严”体现在协和对年轻人的行为要求上。
这点尤其在名医、大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张孝骞查房的严厉会让学生吓得直哆嗦,在他手下做总住院医一点都不能偷懒,内科所有病床的疑难病例情况都必须了如指掌,对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倒背如流,这样才可能不被张主任问倒。
林巧稚如果在查房时看不见实习医生,就要问实习医生去哪儿了。
有一次,她甚至亲自拿了一个手术标本去找已经由妇产科转到内科实习的学生,让他看他管过的病人的手术标本。
吴英恺要求年轻的外科大夫切皮是一条完整的直线,缝合每一针和每一针必须均匀流畅。
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
这样严格的名师带出的医生不仅会学到了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更会受到导师思想境界和人格风范的感染,将来注定会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严”体现在协和对规章制度的一贯坚持上。
内科大查房在协和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医学院创建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协和典型一景,基本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是选择病例;第二步是准备病例汇报;第三步是病例汇报;第四步是自由讨论;第五步是大内科或专科主任总结性发言。
《协和医事》读后有感(3篇)
《协和医事》读后有感(3篇)《协和医事》读后有感(通用3篇)《协和医事》读后有感篇1协和,在还是孩提的时候就已经略有所闻,不过在我们那边偏僻的地方来说,也没有人去过协和,甚至没有人见过协和的人。
但是对协和,我一直保持着一种崇拜的感情,理所当然地认为协和是中国最高的医学殿堂。
虽然至今也没有见过协和的人,更不用说到过协和。
最近喜欢到丁香园逛逛,看到前版主把这本《协和医事》上传,怀着对协和的崇拜,我把这书下载了楼主说,这书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兴趣可去买。
很遗憾,我没有做到。
我舍不得删。
这书,好;这书,有感情;这书,不只是书,还是情感的传递。
协和医事,看完也没有究竟没有说过医术,用里面的话说,医生有两个高峰,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医德。
老协和的医生就是拥有双高峰的医生,就是现在所需要的能够处理医患关系的医生。
不谈他们,他们是我们所需仰望的,却不可再企及,至今我也没有遇到过所谓双高峰的医生,也许这并不能埋怨自己的运气不佳,也许这个国家对这些人也是可遇不可求了。
不是我对医生绝望,也不是医生的医德不够好,只是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治病的医生有,治病人的医生不敢有。
这就是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常有,却没有成为的千里马的条件。
千里马,我也知道,也承认,我不是一匹千里马,所以我倒愿意自嘲一下,我不是一匹马,哪来千里马。
想想以前协和医学院是怎么一回事,老师比学生多,能够想象吗?再想想,平均下一年只是培养不到20个医学生。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放到现在的社会,老师比学生多,一年毕业不到20位医学生,那不是浪费资源吗?那么多农民子弟,为什么你老师就不教多几个学生,教出来的医生多了,也好造福社会,我们国家医生比例在世界上还是倒数的呢。
这是善意的建议,也是可以理解的。
或许吧,某些人以为一个老师带的学生越多,就越能造福社会,允许我从好的方向想,总不能把我原本没有机会读大学的机会现在得到了,倒去说他们的坏话,所以,大学该扩建扩招,一个班只要教室允许,多少人也无所谓,越多越好,我就是在这种上大学最容易的时候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医务工作者必读的杂志,它不仅提供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还关注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
通过阅读《协和医事》,我深刻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阅读《协和医事》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这些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医疗行业的政策变化和发展趋势,这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此之外,《协和医事》还关注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和争议,通过深入的报道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疗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不仅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挑战,还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医疗行业,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总的来说,阅读《协和医事》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扩展了我的医学知识,还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我相信,《协和
医事》将继续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专业杂志。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深刻体味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内容、结构和对我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杂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协和医事》涵盖了各个医学领域的最新研
究成果、临床案例、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我在杂志中读到了关于癌症治疗的最新发展、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传染病的防控策略等等。
这些内容不仅让我了解到医学领域的前沿知识,还让我明白了医生们在救治病患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
其次,杂志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每一期的《协和医事》都包含了多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例如,一期杂志中的专题可以是关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心脏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一个特定领域的医学知识,而不是零散地了解一些知识片段。
最后,阅读《协和医事》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不仅增
加了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还对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医生们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和综合的学科,需要医生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协和医事》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医学杂志。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
结构清晰,对读者的影响深远。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医学知识,还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协和医事》将继续发挥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为医学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导语:协和医事读后感(一)这是一部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培养专家、医生和医生如何对待病人、造福社会的书。
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么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1917-2007)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
作者讴歌(本名常青)曾是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的一位毕业生。
我不是学医的,本职工作和医学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出于对“协和”的好奇和对三联书店的崇拜,才买了这本书来看一看。
看的过程中,并不觉得枯燥,而且还有相当强的可读性,同时又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书。
看后最突出的感觉,都集中在了一个“严”字上。
“严”体现在协和对医生的选拔培养上。
从1917年协和开始招收医预科学生,前后大约十年的艰辛努力,换来的第一届协和毕业生只有三人。
到了后来,即使招收学生增多,整个学校的学生总数加起来也常不足一百人。
校园里的老师比学生多,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现象。
协和的老师们,已经习惯去带领这支以一当千的精锐之师。
如此苛刻的宽进严出,培养出来的医生又岂止以一当千呢。
“严”体现在协和对年轻人的行为要求上。
这点尤其在名医、大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张孝骞查房的严厉会让学生吓得直哆嗦,在他手下做总住院医一点都不能偷懒,内科所有病床的疑难病例情况都必须了如指掌,对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倒背如流,这样才可能不被张主任问倒。
林巧稚如果在查房时看不见实习医生,就要问实习医生去哪儿了。
有一次,她甚至亲自拿了一个手术标本去找已经由妇产科转到内科实习的学生,让他看他管过的病人的手术标本。
吴英恺要求年轻的外科大夫切皮是一条完整的直线,缝合每一针和每一针必须均匀流畅。
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
这样严格的名师带出的医生不仅会学到了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更会受到导师思想境界和人格风范的感染,将来注定会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严”体现在协和对规章制度的一贯坚持上。
内科大查房在协和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医学院创建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协和典型一景,基本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是选择病例;第二步是准备病例汇报;第三步是病例汇报;第四步是自由讨论;第五步是大内科或专科主任总结性发言。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协和医事读后感》在阅读《协和医事》一书之后,我深受启示和感动。
本书以协和医院为背景,讲述了医生们在医疗工作中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深入描绘医生们的职业生涯和医患关系,本书展示了医学界的辛酸和挑战,同时也传递了医者仁心的价值观。
首先,本书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医生们的职业精神。
作者以主人公李医生为切入点,描述了他在医院中的工作经历和成长历程。
李医生无私奉献,将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不畏艰辛,不辞劳苦。
他与团队合作,共同攻克一个个医学难题,为患者带来希翼和康复。
这种职业精神在整本书中贯通始终,让人深感敬佩和钦佩。
其次,本书对医患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通过不同患者的案例,展示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有些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方案持怀疑态度,有些患者对医生抱有过高的期望。
这些情节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然而,本书也通过医生们的努力和沟通,展示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们通过耐心倾听,解答疑惑,赋予患者温暖和关心,最终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这种医患关系的探讨让我深思,也让我对医生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本书还对医学界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揭示。
作者通过描述医生们的日常工作和医院的运作,展现了医学界的艰辛和压力。
医生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需要面对各种疑难杂症,需要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保持高效和专业。
这些困境和挑战让我对医生的工作充满敬意和崇高的评价。
总的来说,《协和医事》是一本充满温情和力量的书籍。
通过描绘医生们的职业生涯和医患关系,本书让我对医学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受启示,也对医生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敬意。
希翼这本书能够被更多人阅读,传递出医者仁心的价值观,让社会对医生的工作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描写医学生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生活的
纪实性作品。
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实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读完《协和医事》,我深刻感受到了医学生的辛苦和付出。
他
们不仅要承受极大的学习压力,还要面对患者的生死考验。
在医学
院的实习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学会与患者沟通,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医疗情况。
这需要他们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养
和人格魅力。
同时,读《协和医事》也让我对医学生的职业选择有了更深的
理解和尊重。
他们选择了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职业,是因为他们
怀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感。
他们愿意为了患者的健康付
出一切,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在阅读《协和医事》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
医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医学生不仅
要学习医学知识,更要学会关爱患者,尊重生命。
医学是一门充满
人情味的学科,它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幸福。
总的来说,读完《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生和医学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人感动,医学的伟大也让人敬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医学生的成长,尊重医学这个行业,为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点赞。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以北京协和医院为背景的医疗题材电视剧,通过讲述医生们在医院中的工作和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使
命感和奉献精神。
这部剧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们的辛苦和付出,
也让我对医学和医疗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剧中,医生们时刻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情况,他们不仅要处理
疑难杂症,还要面对家属的情绪和压力。
他们需要在医疗技术和人
情关怀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他们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而在现实生活中,医生们也是如此,他们常常加班过劳,忽略
自己的休息和生活,只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
《协和医事》也展现了医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患者的无私
奉献。
在医院里,每个医生都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他们却能够
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手术和救治工作。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了
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生们充
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通过《协和医事》,我深刻认识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艰辛。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人
格魅力。
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是人民的守护者,是最可敬的职业之一。
希望我们能够尊重医生,理解医生,也希望医生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待遇。
感谢《协和医事》,让我对医生和医疗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协和医事读后感(精选25篇)
协和医事读后感(精选25篇)协和医事篇1其实是先想到后读的。
自从我知道了301医院曾经是协和系统的医院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西医的博大精深。
看看我们国内最好的几家医学院,其实都是有西方人直接过来开办的底子。
其中最著名的是协和医科。
当年办校之初,暂时不提谁出的资,只说办学的目标:建立一所中国最好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医学院。
它的确做到了。
第一任校长是一位当年只有28岁的美国医生麦克林。
在组建这个医学院的时候,真是任人为贤。
事实证明,懂事会没有选错人。
六年之后回国,这位当年年轻的大夫任职芝加哥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内科教授。
(不再多述他的事情,这里只作个简短介绍)。
协和医科自从新中国接管以后,就不可能和过去一样与西方的医学界有直接的联系了,可是协和医科培养出来的大夫们,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北京市甚至全国的医疗机构的建立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直到今天,协和东院,西院(301),都是中国西医的最高水平代表。
我为什么在看了不少中医书,发现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后,开始说西医博大精深? 因为了解。
或者说,真正开始了解西方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这个土地上的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一切,是在不断的吸收外来的成就和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其实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我们和他们,没有绝对的界限。
如果中国文化没有吸收并蓄的能力,就不会有一个延续的发展和灿烂的文明历史。
而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个灿烂的文明史。
西方文化,也是具有吸收并蓄能力的文化,并且这个能力非常强劲。
也许任何一个文明在某一个时期,都会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吸收外面的东西。
也会像春天的万物,勃勃生发。
我只想看到在这块土地上,重新展现出如此的生机。
协和医事读后感篇2刚开始,本着一种任务有点排斥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以为无非述说就是那些陈年老事,渐渐的,心被沉静,慢慢的,产生共鸣,深深的,被一种执着的精神打动,作者也不过与我属于同龄的人,更加惊讶于作者不灭的理想,细腻的风格与逻辑思维组织能力,将协和的发展和精髓娓娓道来,展现于世人面前,是啊,协和强调精英的精神,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也只有协和才能创造出协和的精神,那是多少代人的努力,放弃多少才能获得今天的成就,那种敬业精神,世人如何比,又拿什么去比,被里面太多的故事感动,同时亦为现代的状况担忧。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描写中国医学发展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通过对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历史、医生、病人以及医学教育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医学事业的兴衰和变迁。
读完《协和医事》,我深深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生的责任。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医生为了救治病人而不惜付出一切
的情景,他们不畏艰辛,甘愿奉献,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帮助病人,这让我对医生的职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书中也反映了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医学教
育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知识的更新换
代速度非常快,医学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培养更多优秀
的医学人才,为国家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读完《协和医事》,我对医学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和理解,也更加敬佩医生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希望在未来
的日子里,中国的医学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的病人带来
健康和希望。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专业杂志,它涵盖了丰富的医学领域内容,对于医务人员和医学爱好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协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科研成果有了更多的认识。
首先,我被《协和医事》所提供的丰富的医学知识所吸引。
杂志中的文章涵盖了各个医学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等。
这些文章不仅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还深入探讨了一些前沿的医学研究和技术进展。
例如,在一篇关于癌症治疗的文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新型免疫疗法的原理和应用,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不仅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发展有帮助,也对普通读者的健康保健有指导作用。
其次,我对协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科研成果有了更多的认识。
《协和医事》杂志经常报道协和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成果,让我对这家医院的实力有了更多的了解。
例如,在一篇关于协和医院心脏外科团队的报道中,介绍了他们成功完成了一例复杂的心脏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些报道让我对协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充满信心,并对他们在医学研究方面的努力表示钦佩。
此外,《协和医事》还刊登了一些医学案例和临床经验分享。
这些文章通过具体的病例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知识。
例如,在一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分享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康复情况,让我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案例和经验分享对于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通过阅读《协和医事》,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协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科研成果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本杂志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分享了医学案例和临床经验,对于医务人员和医学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我相信,《协和医事》将继续为读者带来更多有关医学领域的精彩内容,我期待着每一期的推出。
读《协和医事》有感
读《协和医事》有感最近我读完了《协和医事》,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薄薄的一本书,而且协和从创立至今都一直贯穿始终的协和精神,它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医生是多么一项责任与使命感并重的职业,没有坚强的意志与善良的品性,是很难想象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协和医事》通篇都用丰富翔实的史料、鲜活感人的事例、生动活泼的笔触,展现了协和从创立至今九十余年的历史,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协和的由来、理念、特色和成绩。
协和有辉煌的年代,也经历过跌宕起伏,几起几落,但总体来说,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还是良好的。
它锻造出来的第一代名医,多已不在世上,但名字恒久流传,成为不可复制的神话。
西医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医疗再次成为中国的尴尬问题。
今天的协和,更象一个警世者,提醒着人们什么是更纯粹的医学意义,什么是以实现这纯粹意义为目标的医学生活。
说实话,从一名学生到正式规培之初,我很不适应,不适应这么大的工作量,不适应这么繁重的门诊,然而,当我看到了协和学生所经历的刻薄学习要求时,我发现了卫计委让我们规培的良苦用心,更明白了原来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作为一名医学生,就必须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何来日后的妙手回春?没有年少时候的悬梁刺股,何来日后的悬壶济世?由此而生发的感想是在是太多太多,仿佛一夜之间我的世界没有了那么多的抱怨与不满,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踌躇满志,我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孩提时候老师问我们的理想时,那个满脸稚气的我有着最坚定的回答——是的,一名白衣天使,是我从小的志向,只是,我在成天的忙碌中慢慢迷失了自我,如今,我又重新找回了我的目标,我的信心,我相信,我肯定,我可以成为一名好医生的。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想当年是鲁迅,用笔作为一把手术刀,试图切开中国人麻木的灵魂,终成一代文学大师,在中国文坛别树一帜。
而一个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品质,科研精神和自学能力。
因为我们日后不仅仅是优秀医生,还要具有独创力和想象力。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描写医学生活的小说,作者是医学博士、作家韩秋柳。
小说以北京协和医院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陆飞的视角,展现了医生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状态。
小说中描绘了医生们的工作场景、医患关系、医生的内心独白等,展现了医学工作者的艰辛与忠诚,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阅读《协和医事》,我深深被小说中的情节所感动。
小说中的主人公陆飞是一位年轻的医生,他在协和医院工作,面对着各种医疗挑战和人生考验。
在小说中,陆飞不断面对着病人的生死考验,他不仅要面对医学上的困难,还要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他不断成长,不断坚守自己的医生职责,不断追求医学上的进步和突破。
小说中的医患关系也是一大亮点。
在现实生活中,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陆飞和其他医生的经历,展现了医患之间的感情纠葛、矛盾和和解,让人感受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医生和患者之间,不仅有着医学治疗的关系,更有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让人感受到医生对患者的关怀和责任,也让人感受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依赖。
除了医患关系,小说中还展现了医生的内心独白。
在医生的工作中,他们不仅要面对着病人的病情,还要面对着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在小说中,陆飞和其他医生们不断在内心中探讨着医生的职业操守和生活态度,他们不断思考着医学伦理和人生价值,这种内心独白让人感受到医生们对医学和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通过阅读《协和医事》,我感受到了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在现实生活中,医生们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要面对着各种医疗挑战,还要面对着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压力,这种压力下,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追求医学上的进步和突破。
在医生的工作中,他们不仅要面对着病人的病情,还要面对着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这种内心独白让人感受到医生们对医学和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总的来说,阅读《协和医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和医疗的杂志,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医疗主题,包括临床实践、医学研究、医疗政策等。
阅读这本杂志让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本杂志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例如新药的研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这些信息让我感到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如此迅速和令人振奋,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除此之外,这本杂志还介绍了一些医疗政策和医疗实践方面的内容,让我对医疗行业的运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深刻地意识到,医疗领域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需要政策支持和医疗实践的不断完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医疗体系。
总的来说,阅读《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和医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医学领域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相信,在医学科研人员、医疗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努力下,医疗行业一定会迎来
更加美好的发展。
希望这本杂志能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和医疗的杂志,它不仅仅是一本
医学期刊,更是医学界的权威之一。
在阅读了《协和医事》之后,
我深切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生的责任。
这本杂志不仅仅报道了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介绍了一
些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故事。
通过这些报道,我对医学领域
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医生们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医学领域,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巨大的。
他们
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应对各
种疾病和医疗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医生们需要有非常高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社会。
阅读《协和医事》让我更加尊重医生们的工作,同时也让我对
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医学领域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医生们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
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协和医事》带给我这样的思考和启发。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描写协和医院医生和护士们奋斗在医疗一线的纪实性电视剧。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付出。
剧中展现了医生们在医疗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他们不仅要应对疾病的治疗,还要处理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而护士们更是在繁重的工作中默默地付出,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通过这部剧,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们不仅是医院的员工,更是患者生命的守护者。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术,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护人员产生了更深的尊重和敬意。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更应该珍惜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为他们点赞和加油。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积极预防疾病,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希望通过这部剧,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让社会更加关注医疗卫生事业,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这两个字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中国医学的最高境界,甚至有的患者将协和作为一个标准,有的患者说“自己的病如果协和都治不好,说明真的到头了”。
人们赋予了“协和”许多延伸内容,这两个字渐渐演化成——医疗安全感、医学精英、关爱百姓的亲切姿态、病人重获健康与温情的可能。
医学生视协和为医学的象牙塔,因为在协和有许多医学大家,他们的技术,思想都让我们新一代医学生仰望,敬佩。
《协和医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协和自创办到现在的历史演变,讲述了许多前任在医学教育,包括医学生,医生培训的方法的变革,这些方法,对于现在的医学教育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现在的医疗环境,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解决的答案,比如说:什么是卓越的医学院和优秀的医学教育;好医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为医之道和为医的幸福感;病人在医生眼中是什么位置;医学如何去关心广大民众。
协和在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中实施“淘汰制”“宽进严出”。
因为医学是同其他学科联系最多,最密切对的一门学科,医学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前,必须具备严格的基本功,所以,协和与北京大学结合,保证大学教育水平。
学生入学前要至少两年的大学基础,学过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
学校必须有教学医院,学生能在门诊和病房中参与照管病人,科学地进行临床医学实践。
要有医学基础学科的教学和实验条件。
选聘专职教师,善于教学,并有进科研能力,从而成就了中国医学界的大半精华,他们每一位都撑起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医学世界。
协和在校园里和医院里,它曾拥有一批医学专家,教学严格并带有强烈的启发或鼓励学生“以病人为中心向病人学习”,一批批年轻人在协的气氛中茁壮成长,内心的热忱被激发体会着怎样成为一位好医生。
协和对学生的选拔培养上是非常严厉的。
协和从1917年开始招收医学预科学生,前后经过8年的艰辛努力,近乎残酷的淘汰制换来的第一届协和毕业生只有三人。
所谓名师出高徒,协和的导师不仅名而且严,这样严格的名师带出的医生不仅学到了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更受到导师们思想境界和人格风范的感染,将来注定会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正是如此苛刻的宽进严出,如此严格的名师,培养出了一支以一当千的精锐之师。
这支精锐之师是病人们最信任的,最需要的,他们不仅治疗病人的身体疾病,更为病人解除被疾病所折磨的心灵之痛。
不仅是对学生,协和对规章制度的坚持也是相当严厉的。
协和的内科大查房从医学院创建至今已有8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协和典型一景。
大查房的五大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严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绝无后来学术沾染上的浮躁、作秀、走过场的色彩。
正是这种坚持,使它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令不少圈内人士为之惊叹,并被它背后散发的力量所震动;正是这种坚持,让这一制度历经八十余载而生生不息;正是这种坚持,成就了协和。
读《协和医事》感触最深的是给病人以温情的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任何一个医院如果只是设备精良,管理先进,医疗水平高,而没有社会服务部设置,就不能称为一流的医院,它呼应了现代医学的全面观点;认为任何一种疾病特别是性病,显然受心理情感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疾病的治疗要进行综合治疗,社会治疗是一方面,是说“治人而不仅是治病”。
我们工作人员应帮助病人与医生合作,应了解病人来医院看病是不是简单看完病就走了?医院是否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有没有困难?病人能不能交费?病人能不能和医生配合?信不信医生?吃不吃药?了解这些情况后治疗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最使医生感到有帮助的是随访,对病人进行病案调查和病人谈话做到家庭访问。
协和有三宝:图书馆、病历和住院医师培养制度。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协和教书育人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上图书馆查资料、查文献,而老师只是告诉其方法,评判其努力的结果。
而协和的图书馆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医学图书馆,各种最新、最权威的医学书籍和期刊都能在这里找到。
所以,协和的学子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在中国,还能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实属不易。
病历,是一个医院真实记录病人病情的文字记录,在协和,完整地保存着从开院到今天几乎所有病人的病历,几经磨难,都没有销毁一份,甚至在抗日战争末期,日本人要失败了,最后想毁掉协和的病历,都没有得逞。
从历史的记录里,我们才知道,孙中山先生不是死于肝癌,而是死于胆囊腺癌,癌细胞侵入肝体阻塞胆管,并向肺、腹膜及肠广泛性转移。
因为协和的病历里,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尸检后的病理检查报告结果。
从病历里,我们还知道了许多名人不为人知的“秘闻”,包括梁启超被错割了“腰子”,少帅张学良是如何戒毒的,甚至有冯玉祥将军因腹股沟疝住进协和医院,手术时坚决不用麻药,说我是军人,岂能怕疼?真的,
如果把协和病历稍加整理,一部长长的电视剧就出来了,而且,肯定很吸引人。
当然,票房好收入就高了,稍带着捐点钱给协和也是应该的。
或者说,今天中国的洛克菲勒在我们自己的医学教育上花点儿功夫,撒点儿银子,那将是惠及后代万世的。
住院医师管理制度,是医院对住院医师各种医疗行为的规范和要求。
协和医院的这个住院医师管理制度,应该说是最严格的,比如,要求24小时住院医师值班制,住院医师不得结婚等等这些今天看来近乎不讲人情的制度。
但是,就是这些看似无情却有情的严格制度,保证了医疗的安全,保证了病人的利益,而牺牲掉的只是医生的个人利益。
所以,选择了从事医疗工作,就选择了放弃你的部分个人利益,你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为你今后从事的事业负责。
我们今天也就不难理解,协和名医林巧稚为何终身未嫁了。
这就是一个以事业为第一的女人的选择,这就是一个协和医生的情操和博爱。
虽然我不是协和的一份子,但我们每一位医学生都是祖国医疗事业的一份子,都应学习协和的精神,发扬协和的品质,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心系人民。
就像感动中国的华益慰一样,真真正正的奉献社会,让大医有魂,让协和的精神一代代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