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事读后感范文

合集下载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伦理与医学人文的杂志,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的伦理与人文的重要性。

在这本杂志中,作者们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探讨了医学伦理与人文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指出,医学伦理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是涉及到整个医疗体系的运作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医生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权益和尊严,不能只是关注疾病的治疗,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此外,医学人文也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在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这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协和医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医学伦理与医学人文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的责任。

只有在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的指导下,医疗才能更加人性化,患者
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怀。

希望更多的医生和医疗机构能够重视医学伦理与医学人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和医疗的杂志,它不仅提供了最
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还关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改革。

在阅读这本杂志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
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通过《协和医事》,我了解到了许多医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比如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精准医疗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医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机遇,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同时,我也看到了医疗行业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这
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医疗更加高效、便捷、精准。

除了技术方面的进步,我也在《协和医事》中看到了许多医务
工作者为了患者的健康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他们不辞辛劳,日夜奋
战在医疗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总的来说,《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和医疗行业有了更深刻的
了解和认识。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
出,也对医学领域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我相信,在医学科技不断进步的推动下,医疗行业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发展和未来。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协和医事读后感(一)这是一部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培养专家、医生和医生如何对待病人、造福社会的书。

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么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1917-2007)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

作者讴歌(本名常青)曾是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的一位毕业生。

我不是学医的,本职工作和医学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出于对“协和”的好奇和对三联书店的崇拜,才买了这本书来看一看。

看的过程中,并不觉得枯燥,而且还有相当强的可读性,同时又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书。

看后最突出的感觉,都集中在了一个“严”字上。

“严”体现在协和对医生的选拔培养上。

从1917年协和开始招收医预科学生,前后大约十年的艰辛努力,换来的第一届协和毕业生只有三人。

到了后来,即使招收学生增多,整个学校的学生总数加起来也常不足一百人。

校园里的老师比学生多,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现象。

协和的老师们,已经习惯去带领这支以一当千的精锐之师。

如此苛刻的宽进严出,培养出来的医生又岂止以一当千呢。

“严”体现在协和对年轻人的行为要求上。

这点尤其在名医、大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张孝骞查房的严厉会让学生吓得直哆嗦,在他手下做总住院医一点都不能偷懒,内科所有病床的疑难病例情况都必须了如指掌,对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倒背如流,这样才可能不被张主任问倒。

林巧稚如果在查房时看不见实习医生,就要问实习医生去哪儿了。

有一次,她甚至亲自拿了一个手术标本去找已经由妇产科转到内科实习的学生,让他看他管过的病人的手术标本。

吴英恺要求年轻的外科大夫切皮是一条完整的直线,缝合每一针和每一针必须均匀流畅。

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

这样严格的名师带出的医生不仅会学到了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更会受到导师思想境界和人格风范的感染,将来注定会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严”体现在协和对规章制度的一贯坚持上。

内科大查房在协和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医学院创建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协和典型一景,基本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是选择病例;第二步是准备病例汇报;第三步是病例汇报;第四步是自由讨论;第五步是大内科或专科主任总结性发言。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一书是一部关于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经验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医生的职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医学教育的过程和要求。

它提到了医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各种科目,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这些基础科目为医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让他们能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它提到了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需要运用的各种技能和方法。

例如,通过子细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医学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挑战,例如医患沟通、医疗资源分配等,这些问题对医生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

例如,它提到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的潜力,以及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和手术中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的浮现为医学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阅读《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它不仅介绍了医学教育的过程和要求,还讨论了医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还介绍了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

这本书对于医学生和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它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医学领域的知识和实践,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协和医事》读后有感(3篇)

《协和医事》读后有感(3篇)

《协和医事》读后有感(3篇)《协和医事》读后有感(通用3篇)《协和医事》读后有感篇1协和,在还是孩提的时候就已经略有所闻,不过在我们那边偏僻的地方来说,也没有人去过协和,甚至没有人见过协和的人。

但是对协和,我一直保持着一种崇拜的感情,理所当然地认为协和是中国最高的医学殿堂。

虽然至今也没有见过协和的人,更不用说到过协和。

最近喜欢到丁香园逛逛,看到前版主把这本《协和医事》上传,怀着对协和的崇拜,我把这书下载了楼主说,这书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兴趣可去买。

很遗憾,我没有做到。

我舍不得删。

这书,好;这书,有感情;这书,不只是书,还是情感的传递。

协和医事,看完也没有究竟没有说过医术,用里面的话说,医生有两个高峰,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医德。

老协和的医生就是拥有双高峰的医生,就是现在所需要的能够处理医患关系的医生。

不谈他们,他们是我们所需仰望的,却不可再企及,至今我也没有遇到过所谓双高峰的医生,也许这并不能埋怨自己的运气不佳,也许这个国家对这些人也是可遇不可求了。

不是我对医生绝望,也不是医生的医德不够好,只是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治病的医生有,治病人的医生不敢有。

这就是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常有,却没有成为的千里马的条件。

千里马,我也知道,也承认,我不是一匹千里马,所以我倒愿意自嘲一下,我不是一匹马,哪来千里马。

想想以前协和医学院是怎么一回事,老师比学生多,能够想象吗?再想想,平均下一年只是培养不到20个医学生。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放到现在的社会,老师比学生多,一年毕业不到20位医学生,那不是浪费资源吗?那么多农民子弟,为什么你老师就不教多几个学生,教出来的医生多了,也好造福社会,我们国家医生比例在世界上还是倒数的呢。

这是善意的建议,也是可以理解的。

或许吧,某些人以为一个老师带的学生越多,就越能造福社会,允许我从好的方向想,总不能把我原本没有机会读大学的机会现在得到了,倒去说他们的坏话,所以,大学该扩建扩招,一个班只要教室允许,多少人也无所谓,越多越好,我就是在这种上大学最容易的时候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医务工作者必读的杂志,它不仅提供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还关注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

通过阅读《协和医事》,我深刻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阅读《协和医事》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这些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医疗行业的政策变化和发展趋势,这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此之外,《协和医事》还关注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和争议,通过深入的报道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疗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不仅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挑战,还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医疗行业,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总的来说,阅读《协和医事》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扩展了我的医学知识,还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我相信,《协和
医事》将继续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专业杂志。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深刻体味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内容、结构和对我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杂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协和医事》涵盖了各个医学领域的最新研
究成果、临床案例、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我在杂志中读到了关于癌症治疗的最新发展、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传染病的防控策略等等。

这些内容不仅让我了解到医学领域的前沿知识,还让我明白了医生们在救治病患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

其次,杂志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每一期的《协和医事》都包含了多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例如,一期杂志中的专题可以是关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心脏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一个特定领域的医学知识,而不是零散地了解一些知识片段。

最后,阅读《协和医事》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不仅增
加了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还对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医生们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和综合的学科,需要医生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协和医事》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医学杂志。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
结构清晰,对读者的影响深远。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医学知识,还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协和医事》将继续发挥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为医学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导语:协和医事读后感(一)这是一部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培养专家、医生和医生如何对待病人、造福社会的书。

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么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1917-2007)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

作者讴歌(本名常青)曾是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的一位毕业生。

我不是学医的,本职工作和医学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出于对“协和”的好奇和对三联书店的崇拜,才买了这本书来看一看。

看的过程中,并不觉得枯燥,而且还有相当强的可读性,同时又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书。

看后最突出的感觉,都集中在了一个“严”字上。

“严”体现在协和对医生的选拔培养上。

从1917年协和开始招收医预科学生,前后大约十年的艰辛努力,换来的第一届协和毕业生只有三人。

到了后来,即使招收学生增多,整个学校的学生总数加起来也常不足一百人。

校园里的老师比学生多,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现象。

协和的老师们,已经习惯去带领这支以一当千的精锐之师。

如此苛刻的宽进严出,培养出来的医生又岂止以一当千呢。

“严”体现在协和对年轻人的行为要求上。

这点尤其在名医、大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张孝骞查房的严厉会让学生吓得直哆嗦,在他手下做总住院医一点都不能偷懒,内科所有病床的疑难病例情况都必须了如指掌,对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倒背如流,这样才可能不被张主任问倒。

林巧稚如果在查房时看不见实习医生,就要问实习医生去哪儿了。

有一次,她甚至亲自拿了一个手术标本去找已经由妇产科转到内科实习的学生,让他看他管过的病人的手术标本。

吴英恺要求年轻的外科大夫切皮是一条完整的直线,缝合每一针和每一针必须均匀流畅。

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

这样严格的名师带出的医生不仅会学到了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更会受到导师思想境界和人格风范的感染,将来注定会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严”体现在协和对规章制度的一贯坚持上。

内科大查房在协和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医学院创建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协和典型一景,基本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是选择病例;第二步是准备病例汇报;第三步是病例汇报;第四步是自由讨论;第五步是大内科或专科主任总结性发言。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描写医学生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生活的
纪实性作品。

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实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读完《协和医事》,我深刻感受到了医学生的辛苦和付出。


们不仅要承受极大的学习压力,还要面对患者的生死考验。

在医学
院的实习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学会与患者沟通,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医疗情况。

这需要他们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养
和人格魅力。

同时,读《协和医事》也让我对医学生的职业选择有了更深的
理解和尊重。

他们选择了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职业,是因为他们
怀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感。

他们愿意为了患者的健康付
出一切,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在阅读《协和医事》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

医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医学生不仅
要学习医学知识,更要学会关爱患者,尊重生命。

医学是一门充满
人情味的学科,它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幸福。

总的来说,读完《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生和医学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人感动,医学的伟大也让人敬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医学生的成长,尊重医学这个行业,为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点赞。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和医疗的杂志,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医疗主题,包括临床实践、医学研究、医疗政策等。

阅读这本杂志让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本杂志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例如新药的研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这些信息让我感到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如此迅速和令人振奋,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除此之外,这本杂志还介绍了一些医疗政策和医疗实践方面的内容,让我对医疗行业的运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深刻地意识到,医疗领域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需要政策支持和医疗实践的不断完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医疗体系。

总的来说,阅读《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和医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医学领域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相信,在医学科研人员、医疗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努力下,医疗行业一定会迎来
更加美好的发展。

希望这本杂志能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以北京协和医院为背景的医疗题材电视剧,通过讲述医生们在医院中的工作和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使
命感和奉献精神。

这部剧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们的辛苦和付出,
也让我对医学和医疗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剧中,医生们时刻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情况,他们不仅要处理
疑难杂症,还要面对家属的情绪和压力。

他们需要在医疗技术和人
情关怀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他们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而在现实生活中,医生们也是如此,他们常常加班过劳,忽略
自己的休息和生活,只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

《协和医事》也展现了医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患者的无私
奉献。

在医院里,每个医生都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他们却能够
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手术和救治工作。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了
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生们充
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通过《协和医事》,我深刻认识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艰辛。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人
格魅力。

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是人民的守护者,是最可敬的职业之一。

希望我们能够尊重医生,理解医生,也希望医生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待遇。

感谢《协和医事》,让我对医生和医疗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科普的图书,通过讲述医学故事和医学知识,向
读者展示了医学界的精彩与奇迹。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示,对医学的重要性和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本书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正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医学工作者的职
业精神和责任感。

书中描述了医生们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他们不畏艰辛,全力以赴,竭力拯救每一个生命。

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佩,让我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其次,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医学知识和技术,让我对医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中详细解释了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让我对这些疾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微创手术、基因编辑等,让我对医学科技的进步感到惊叹。

这些知识的介绍不仅增加了我的医学素质,也让我更加珍惜健康和生命。

此外,本书还反映了医学界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不
均衡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述,我对医学领域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反思医疗体制和社会环境对医务工作者的影响,也让我思量如何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公平性。

总的来说,读完《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医务工作者的
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敬佩。

同时,书中也提醒我要珍惜健康,关注医疗环境的改善,并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启示人心的作品,值得一读。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描写协和医院医生和护士们奋斗在医疗一线的纪实性电视剧。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付出。

剧中展现了医生们在医疗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他们不仅要应对疾病的治疗,还要处理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而护士们更是在繁重的工作中默默地付出,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通过这部剧,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们不仅是医院的员工,更是患者生命的守护者。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术,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护人员产生了更深的尊重和敬意。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更应该珍惜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为他们点赞和加油。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积极预防疾病,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希望通过这部剧,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让社会更加关注医疗卫生事业,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和医疗的杂志,它不仅仅是一本
医学期刊,更是医学界的权威之一。

在阅读了《协和医事》之后,
我深切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生的责任。

这本杂志不仅仅报道了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介绍了一
些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故事。

通过这些报道,我对医学领域
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医生们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医学领域,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巨大的。

他们
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应对各
种疾病和医疗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医生们需要有非常高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社会。

阅读《协和医事》让我更加尊重医生们的工作,同时也让我对
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医学领域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医生们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
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协和医事》带给我这样的思考和启发。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本关于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的专业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学领域的复杂性和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

本书以协和医院为背景,通过描述医生们的工作经历和医疗案例,展现了医疗行业的现状和挑战。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医学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巧。

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
分析和详细的解释,让读者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书中我了解到了心脏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这对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十分有用。

其次,本书还揭示了医疗行业的现状和挑战。

作者通过描述医院的日常工作和
医生们的工作经历,展现了医疗行业中的压力和困难。

例如,医生们需要面对病人的急需治疗和家属的情绪压力,同时还要应对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医疗制度的限制。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医务人员的辛苦和付出。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描述医疗事故和
医疗纠纷的案例,提醒医生们要时刻保持谨慎和专业。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方法和经验,这对于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读完《协和医事》让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
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揭示了医疗行业的现状和挑战。

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敬佩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和医疗安全。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广大读者来说都是一本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好书。

协和医事读后感(精选25篇)

协和医事读后感(精选25篇)

协和医事读后感(精选25篇)协和医事篇1其实是先想到后读的。

自从我知道了301医院曾经是协和系统的医院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西医的博大精深。

看看我们国内最好的几家医学院,其实都是有西方人直接过来开办的底子。

其中最著名的是协和医科。

当年办校之初,暂时不提谁出的资,只说办学的目标:建立一所中国最好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医学院。

它的确做到了。

第一任校长是一位当年只有28岁的美国医生麦克林。

在组建这个医学院的时候,真是任人为贤。

事实证明,懂事会没有选错人。

六年之后回国,这位当年年轻的大夫任职芝加哥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内科教授。

(不再多述他的事情,这里只作个简短介绍)。

协和医科自从新中国接管以后,就不可能和过去一样与西方的医学界有直接的联系了,可是协和医科培养出来的大夫们,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北京市甚至全国的医疗机构的建立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直到今天,协和东院,西院(301),都是中国西医的最高水平代表。

我为什么在看了不少中医书,发现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后,开始说西医博大精深? 因为了解。

或者说,真正开始了解西方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这个土地上的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一切,是在不断的吸收外来的成就和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其实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我们和他们,没有绝对的界限。

如果中国文化没有吸收并蓄的能力,就不会有一个延续的发展和灿烂的文明历史。

而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个灿烂的文明史。

西方文化,也是具有吸收并蓄能力的文化,并且这个能力非常强劲。

也许任何一个文明在某一个时期,都会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吸收外面的东西。

也会像春天的万物,勃勃生发。

我只想看到在这块土地上,重新展现出如此的生机。

协和医事读后感篇2刚开始,本着一种任务有点排斥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以为无非述说就是那些陈年老事,渐渐的,心被沉静,慢慢的,产生共鸣,深深的,被一种执着的精神打动,作者也不过与我属于同龄的人,更加惊讶于作者不灭的理想,细腻的风格与逻辑思维组织能力,将协和的发展和精髓娓娓道来,展现于世人面前,是啊,协和强调精英的精神,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也只有协和才能创造出协和的精神,那是多少代人的努力,放弃多少才能获得今天的成就,那种敬业精神,世人如何比,又拿什么去比,被里面太多的故事感动,同时亦为现代的状况担忧。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描写中国医学发展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通过对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历史、医生、病人以及医学教育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医学事业的兴衰和变迁。

读完《协和医事》,我深深感受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生的责任。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医生为了救治病人而不惜付出一切
的情景,他们不畏艰辛,甘愿奉献,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帮助病人,这让我对医生的职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书中也反映了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医学教
育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知识的更新换
代速度非常快,医学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培养更多优秀
的医学人才,为国家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读完《协和医事》,我对医学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和理解,也更加敬佩医生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希望在未来
的日子里,中国的医学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的病人带来
健康和希望。

读《协和医事》有感

读《协和医事》有感

读《协和医事》有感最近我读完了《协和医事》,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薄薄的一本书,而且协和从创立至今都一直贯穿始终的协和精神,它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医生是多么一项责任与使命感并重的职业,没有坚强的意志与善良的品性,是很难想象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协和医事》通篇都用丰富翔实的史料、鲜活感人的事例、生动活泼的笔触,展现了协和从创立至今九十余年的历史,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协和的由来、理念、特色和成绩。

协和有辉煌的年代,也经历过跌宕起伏,几起几落,但总体来说,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还是良好的。

它锻造出来的第一代名医,多已不在世上,但名字恒久流传,成为不可复制的神话。

西医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医疗再次成为中国的尴尬问题。

今天的协和,更象一个警世者,提醒着人们什么是更纯粹的医学意义,什么是以实现这纯粹意义为目标的医学生活。

说实话,从一名学生到正式规培之初,我很不适应,不适应这么大的工作量,不适应这么繁重的门诊,然而,当我看到了协和学生所经历的刻薄学习要求时,我发现了卫计委让我们规培的良苦用心,更明白了原来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作为一名医学生,就必须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何来日后的妙手回春?没有年少时候的悬梁刺股,何来日后的悬壶济世?由此而生发的感想是在是太多太多,仿佛一夜之间我的世界没有了那么多的抱怨与不满,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踌躇满志,我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孩提时候老师问我们的理想时,那个满脸稚气的我有着最坚定的回答——是的,一名白衣天使,是我从小的志向,只是,我在成天的忙碌中慢慢迷失了自我,如今,我又重新找回了我的目标,我的信心,我相信,我肯定,我可以成为一名好医生的。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想当年是鲁迅,用笔作为一把手术刀,试图切开中国人麻木的灵魂,终成一代文学大师,在中国文坛别树一帜。

而一个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品质,科研精神和自学能力。

因为我们日后不仅仅是优秀医生,还要具有独创力和想象力。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是一部描写医学生活的小说,作者是医学博士、作家韩秋柳。

小说以北京协和医院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陆飞的视角,展现了医生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状态。

小说中描绘了医生们的工作场景、医患关系、医生的内心独白等,展现了医学工作者的艰辛与忠诚,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阅读《协和医事》,我深深被小说中的情节所感动。

小说中的主人公陆飞是一位年轻的医生,他在协和医院工作,面对着各种医疗挑战和人生考验。

在小说中,陆飞不断面对着病人的生死考验,他不仅要面对医学上的困难,还要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他不断成长,不断坚守自己的医生职责,不断追求医学上的进步和突破。

小说中的医患关系也是一大亮点。

在现实生活中,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陆飞和其他医生的经历,展现了医患之间的感情纠葛、矛盾和和解,让人感受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医生和患者之间,不仅有着医学治疗的关系,更有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让人感受到医生对患者的关怀和责任,也让人感受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依赖。

除了医患关系,小说中还展现了医生的内心独白。

在医生的工作中,他们不仅要面对着病人的病情,还要面对着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在小说中,陆飞和其他医生们不断在内心中探讨着医生的职业操守和生活态度,他们不断思考着医学伦理和人生价值,这种内心独白让人感受到医生们对医学和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通过阅读《协和医事》,我感受到了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在现实生活中,医生们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要面对着各种医疗挑战,还要面对着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压力,这种压力下,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追求医学上的进步和突破。

在医生的工作中,他们不仅要面对着病人的病情,还要面对着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这种内心独白让人感受到医生们对医学和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总的来说,阅读《协和医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读后感《协和医事》是一本以医学为主题的杂志,通过收录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学术讨论,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阅读完《协和医事》这本杂志,我深受启发,对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产生了更大的敬意。

首先,杂志中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杂志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新药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展示了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例如,我读到了一篇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论文,深入解析了该治疗方法的原理、优势和应用范围。

这篇论文不仅让我对肿瘤免疫治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感到惊叹。

其次,杂志中的临床经验和案例分享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在医学领域,临床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们是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在《协和医事》中,我读到了一些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和解决方法。

这些案例分享不仅让我了解到医务工作者在面对复杂疾病时的思考方式和处理策略,也让我对医学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我读到了一篇关于心脏手术中的并发症预防的案例分享,其中详细介绍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这些案例分享不仅对医务工作者有指导意义,对患者和家属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最后,我要感叹一下杂志中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

在阅读《协和医事》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健康的关注和执着追求。

他们不仅要在医学领域保持学术更新,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疾病和病情,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让我对医务工作者充满敬意,并深信他们是社会的脊梁和希望。

综上所述,阅读《协和医事》这本杂志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通过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讨论、临床经验和案例分享,我对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产生了更大的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和医事读后感范文
【导语】想成为一个好医生,尤其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好医生,恰恰是医学知识以外的东西起决定性的作用。

2007年12月初,我到北京大学参加一个研讨会,晚上在中关村图书大厦购得一本《协和医事》(讴歌编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出版),看后感触颇多。

本书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样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1917——2007)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

作者本人是医学博士,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抗结核药物课题研究一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两年。

2002年回国后投入抗肿瘤生物类新药物的临床研究。

现任职某制药公司。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建立的,其“志在世界一流”的办院宗旨绝非今天大*动中的空洞口号。

她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医学大家,他们每一位都撑起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医学世界。

这些人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黄家驷、林巧稚、吴阶平、张孝骞、吴英恺,等等。

一个世纪前,英国思想家怀特海认为,进入大学的学生状态应该是:”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嘹望。

”进入协和的年轻灵魂,在协和育才模式里,得以用科学的思维突破束束缚、自由观察世界,而身边许多大师营造的浓厚学术气氛,则赋予了他们内在的崇高和自律,天长日久,人格得到塑造,变得完整。

老协和的许多老师是“大师”,他们聚集在协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氛。

身在其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气氛上身、入心。

有人说:“协和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


细分起来,协和的“熏”有三重境界:
一是“一对一”,协和曾经有导师制,不仅导医术,还导道德;
二是大师聚集在一起,形成浓厚的为医文化和学术气氛;
三是气氛的保障,一套严格的制度和系统,保证相对的自由和独立。

探究协和为什么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原因,从吴阶平的回忆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我在协和一二年级时,虽有个别科目学得较好,但总的来说,成绩平平。

三年级开学不久,我因患肾结核,动了手术,休学一年。

那时,协和的学术空气十分浓厚,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其中有属于教师阶层的活动,有属于医学院的活动,有属于各门学科的内部活动。

医学生有权自由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我充分利用了这些机会,虽然对很多具体内容并不理解,但耳濡目染,得之于心的东西却不少。

例如:研究工作中的科学态度,客观评价前人的贡献,有条理地分析和归纳实验结果,论据充分地阐明观点以及预测学科在某一领域中的发展等。

我听过许多专家的精彩报告,在他们的启发下,我又阅读了一些享有盛誉的外科学者的传记。

这一切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也教给我不少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四年级开始临床实习,这个阶段主要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靠思维能力。

我学习比较主动,成绩突飞猛进,出乎教师和同学的意料,一下子名列前茅。


按照一位哈佛医学院教授的说法,一位医学生在医学院里应当完成五个方面的成长:知识的增加、躯体的成长、情感的成熟、社会判断和道德操守的提高。

但在中国,全社会对高等医学教育的问题,很少给予关注,但却对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医生质量,寄予了过高的期待。

内科专家张孝骞一生并没有留下宏篇大著,但是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倒是积累了很多。

“*”中,他的宝贵财富——
五十多本写有密密麻麻病案资料的小本,随着三次抄家荡然无存。

“*”后他重又拿起笔记录,即使在右眼已经失明、左眼一尺以外已看不清人影的情况下,还要靠着药物维持视力继续记录,总数达五十六本。

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纸片记录,加起来他差不多记有一千多个病例。

张孝骞的学生鲁重美在《难忘一事——回忆我的导师张孝骞教授》中描述了这五十六个小本和四盒卡片:
“整理张老的遗物时,我又见到了那些我所熟悉的小本本,那是张老亲手记下的一些复杂、疑难病例,多附有随访结果及有关文献的出处。

密密麻麻的字迹,凝聚着张老的心血和汗水……身边的桌子上堆放着四个大小不等、质地不同的盒子,一个旧铁盒,一个长木盒,两个厚纸版做的鞋盒,里面装满了张老长年积累的文献摘录卡片,英文的、中文的,分门别类,井然有序。

新旧卡片参差码放,泛黄的、褪色的、毛边的旧卡片是老人早年从医生涯的艰辛写照,而更多的新卡片却展示了老人永不满足、不断向医学领域冲刺的不倦精神。

只有科学的天平才能平衡——一头是不起眼的小本本和几盒外表破旧不堪的文献卡片,一头是协和泰斗、医学巨匠。


说到协和,不能不说到大名鼎鼎的林巧稚大夫。

林巧稚的*、今日的协和妇产科名家郎景和,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科学家也许更多地诉诸理智,艺术家也许更多地倾注感情,医生则必须把冷静的理智和热烈的感情集于一身。

”在今日关于林巧稚的文章中,常常会提到她的这句话:“健康应从婴儿抓起,我一辈子没有结婚,为什么呢?因为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就要拿出时间照顾好孩子。

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


虽然她自己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但经她手接生的孩子千千万,人们给了笃信*教的她这么一个称谓:不曾做过母亲的“万婴之母”。

她为林徽因、冰心这些文化名人接生过孩子,也给*夫人、朱德夫人、彭真夫人看过病,她更为众多社会上的普通妇女治过病接过生。

就象康克清在一篇回忆林巧稚的文章中说“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在梳理九十年协和的脉络之时,一些当今医疗存在的问题,对照过去也许就有了答案和启迪。

这也许是读《协和医事》,可以给生活在今天的为医者和虽不为医但需要看病者的更多效用。

《协和医事》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