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儿年龄大多在一岁以内,由于婴儿血量少, 处于生理性贫血期,且肠粘膜柔细,被钩虫咬附后容 易出血,故常呈严重贫血。婴儿钩虫病 愈后差,病 死率为3.6---6.0%。 临床:营养不良,食欲减退,严重者出现发育不良, 以致出现侏儒症
五、实验诊断(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
粪检
直接涂片法:简便,但易漏诊。 饱和盐水浮聚法:为首选方法。 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
一般消化道症状,初期表现为上腹不适及隐痛,
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
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的发病原因
不明,似与患者体内铁耗损有关,多数通过服用铁制
剂后症状自然消失。
异 嗜 症
B、贫血(anemia)
钩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贫血。患者长期慢性失血,
导致缺铁性贫血,血象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钩虫幼虫移行到肺以及穿过肺部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 都可以引起局部出血和炎症病变。病人可出现咳嗽、痰多、 痰中带血、哮喘以及发烧等表现,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 升高。呼吸道症状一般经几天到十几天后自愈,个别可持续
2~3个月。
2、成虫致病
Adult
A、消化道症状(symptoms in alimentary canal)
七、防治(Treatment)
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驱虫主要用各种咪唑类药物,如甲苯咪唑、丙
硫咪唑、左旋咪唑、噻嘧啶等。对严重贫血的病人
应注意补铁矫正贫血。
2、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堆肥法,三坑式沉
淀密封粪池等方法。
3、注意个人防护
尽量不要赤脚下地劳动,必要时可涂防护剂, 如含咪唑类药物的软膏或酒精溶液。
六、流行(Epidemiology)
1、地理分布
钩虫病的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感染率较高。在我国,除西北和 东北的少数干寒地区外,其他各地都有不同程
度的流行,以南方流行较严重,大部分地区都
有两种钩虫混合感染,但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六、流行
钩虫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本节重点
1)两种钩虫成虫的形态区别。
2)钩虫的感染方式及发育过程。 3)钩虫引起贫血的机制。
4)钩虫的防治原则。
习题:
1) 经皮感染且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肺部炎症的线虫有 A.蛲虫 B.钩虫 C.蛔虫 D.鞭虫 E.丝虫 2)寄生于消化道,但以宿主的血液为主要营养的寄生虫是 A.钩虫 B.蛲虫 C.血吸虫 D.肝吸虫 E蛔虫 3) 关于钩虫卵形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 B椭圆型 C内含4个卵细胞 D卵壳较厚 E卵内细胞可分裂为多细胞期 4) 钩虫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A.微丝蚴 B.腊肠期蚴 C.杆状蚴 D.感染期虫卵 E. 感染期丝状蚴
俗称粪毒。钩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后,在几分钟到几十
分钟内局部皮肤出现烧灼、针刺或瘙痒,接着出现充血斑点或
丘疹,1~2天内出现红肿和水疱,抓破后会流黄水,有时还会 继发细菌感染,一般在一周后结痂痊愈。钩蚴性皮炎多见于与 土壤接触的脚趾和手指间、脚背、手背等部位。
2、钩蚴性肺炎(pneumonia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P247)
钩虫咬附于肠壁
四、致病 (Symptomatology and pathology )
钩虫感染与钩虫病
(hookworm infection and hookworm disease)
1、幼虫的致病作用
钩虫幼虫在侵入人体皮肤时,可引起钩蚴 性皮炎,移行经过肺部时可引起钩蚴性肺炎。
1、钩蚴性皮炎(dermatitis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2、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
3、流行因素
1)粪便管理不当(施肥,随地大便),造成虫卵污染土壤; 2)夏秋季节赤脚在施用人粪的旱地作物中劳动 3)食入生瓜果蔬菜易感染 4)A.d 钩蚴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2~26℃,N.a 钩蚴为 31~35℃。在温暖潮湿的海南和广东几乎全年都有感染机 会,而北方的山东则在8月份为感染高峰,9月份便下降。
查痰
痰液查钩蚴(感染后的2-3天)
2、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于钩虫产卵前的早期诊断。 ID ,IFA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vol 15(8)
P.221
钩虫病误诊1例分析
患者,女,35岁,山东肥城山区农民。因“手足奇痒、咽痛、咽痒、 咳嗽、上腹痛”,于1989,7-1994,9先后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皮肤 过敏、急性咽炎、肺炎、慢性胃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998年4月到 肥城市计划生育站就诊。
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三、生活史(Life cycle)
土壤

成虫
(小肠上段)
24h
虫卵
土壤
一 期 杆 状 蚴
2d
蜕皮1次
二 5~6d 丝 感染期 期 杆 蜕皮1次 状 蚴 状 经 蚴

5-7周 气管 咽
小肠 游

皮下

血 管
丝状蚴的特性:
向湿性、向温性、向上性、
幼虫移行
丝状蚴 咽 食管 皮下组织 小静脉 随血流至右心 肺泡 肺
第五节 钩 虫
hookworm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 囊是其形态学特点。成虫寄生肠道引起钩
虫病(hookworm disease ),主要表现为贫
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在寄生人体消化 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为严重。
一、生物学分类及主要虫种
2、寄生人体的主要虫种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A.d )
既往史:发病前曾赤足下地浇菜,当即手足部奇痒,十几天后出现咽 痛、咽痒、咳嗽,一年后出现乏力、上腹痛、闭经等表现。5-6年前得一 特殊“怪癖”,喜食灶房熏黑的墙皮土,大便有时发黑。
查体:反应迟缓,皮肤微黄,黏膜苍白,十指指甲扁平;血常规: RBC 2.8×1012 /L, Hb 70g/L, WBC 10×109 /L。大便镜检见钩虫卵,集卵 法(++),大便潜血试验(+)。 诊断: 钩虫病、继发性贫血。经药物驱虫、治疗贫血,并适当增加维 生素、叶酸及足量蛋白质等,患者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患者精神好, 月经正常,血常规正常,大便镜检钩虫卵阴性,潜血试验阴性。
一般每条美洲钩虫每天所导致的失血量约为 0.02~0.10ml,十二指肠钩虫因虫体较大,排卵量较多, 所引起的失血量也比美洲钩虫高6~7倍。
慢性贫血(机制)
1. 咽管频繁收缩,使吸入的血液迅速流经 咽、 肠,自肛门排出; 2.由于分泌抗凝素,使咬附部位黏膜伤口 不易凝血而不断渗血; 3. 虫体不断更换咬附部位后,新、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 都在渗血。 4.组织活动造成血管损伤
小支气管、支气管 胃 小肠
钩 虫 生 活 史
三、生活史小结
1)感染阶段:丝状蚴 2)感染方式:经皮肤主动钻入(为主要的感染方式); 经口食入;经胎盘输入 3)寄生部位:小肠上端 4)致病阶段:成虫 5)寄居方式:以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 6) 食性: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
7) 习性: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8) 产卵量: A.d: 1-3万个/日/♀;N.a :0.5-1万个/♀
9)寿命:
3-5年
钩蚴的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ts)
人经皮肤感染A.d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 可潜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有报道253d),此 时,虫体发育很慢或暂停,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
到达小肠发育成熟,这种现象称为钩蚴的迁延移行。
A.d在口囊腹侧缘有钩齿2对; N.a在口囊腹侧缘有板齿1对。 咽管壁肌肉发达,头腺1对 雄虫单管型,具交合刺1对,末 端膨大成膜质交合伞;
雌虫双管型
2、幼虫(larva)
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3、虫卵(egg)
椭圆形,中等大小,壳薄,
无色透明。 随粪便排出
时卵内细胞多为 4 个。卵
美洲板口线虫
( Necator americanus N.a )
二、形态(Morphology)
1、成虫(adult)
形状:A.d—呈“C”字形,
N.a—呈“S”形。
大小:虫体细长,约1cm。
颜色:活体半透明,肉红色,
死后灰白色。
二、形态
1、成虫
结构特点:
顶端有一发达口囊(buccal capsule)。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机制)
慢性失血,铁和蛋白消耗; 营养不良,铁和蛋白供应不足,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速度比新生细胞缓 慢,细胞体积变小,色泽变浅。
贫血(anemia)
临床表现:
皮肤蜡黄、黏膜苍白、眩晕、
乏力、心慌气促、浮肿等。
面部及下肢水肿
婴儿钩虫病(infantile hookworm dise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