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整理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五章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 1、第六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 A.1985年5月 B.1986年4月 • C.1991年7月 D.1998年10月 • 2、教师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 A.荣誉权 B.人格尊严权 • C.隐私权 D.人身自由权 • 3、学者不一定是良师,这表明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学科知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 角色的互动关系。 从社会的角度看,师生是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 社会互动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 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书认定考试《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书认定考试《教育学》
15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 《教师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 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 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 教师资格。
• 教师是否具有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 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还取决于教师的专业 素养。
识素养外 ,还应该具备( ) • A.人格素养 B.文化基础素养 • C.教育专业素养 D.法律素养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
4、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说明教师
要有较好的( ) • A.教育技能 • C.教育专业素养
•
B.学科专业素养 D.教育能力
5、“身正为人范”,表明教师履行的角色是( )
• A.传道者 • C.研究者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五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B、1985C、1986 D 、1987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 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D、学生缺乏自觉性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C )A、自律意识B、维权意识C、自我意识D、服务意识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 )A、智者派B、犬儒派C、毕达哥拉斯学派D、历史学派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D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隐性形象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B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专业形象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C )A、受教育者B、管理者C、教育者D、教育影响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C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 )A、以学习为主B、具有独立人格C、学生是未成年人D、具有儿童天性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 )A、管理型B、民主型C、放任型D、专制型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现代教育学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
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
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
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 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 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 论
典型的工业文明时代则是“同喻文 化”占据主导;
网络时代则表现出“前喻文化”日益凸 显的文化传递模式倾向,但后喻文化与 同喻文化并未消失,从而呈现出“三喻 文化”并存的局面。
前喻文化的凸显使教师面临着 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必须自动从 高位上走下来,由传统的讲授者 向学生获取信息的支持者和促进 者转变,其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 外在的,而成为共有的对话性的, 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社 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
二是对社会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 中国的传统神龛:天、地、 君、亲、师。
㈡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性质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二、现代教师角色 三、现代教师的素质 四、现代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传统学生观 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现代师生关系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变革 三、现代师生关系的重建
本章教学要求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三)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理解
所谓“生命的整体性”,“是指人的生命是 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信仰的。任何 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 参与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 面的参与和投入。”
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给学生以真实生活 的教育?我们是否应该把现实生活中严酷的一面 告诉学生?譬如,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学生不作为 的忍耐与等待有时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我 们过多地强调保护学生的自尊是否会削弱学生承 受挫折的能力? 真实生活的教育并非简单地向学生提示社会的阴暗 面,而是重在帮助学生从各个侧面去认知真实的 世界,不要理想化地苛求周围的一切;认识到学 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可能差异,要为未来的人生 艰辛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可能多地学习回应 生活挑战的策略;等等。
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
代表人物:杜威(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人物)
主要观点:学生对自己最了解(教师不 完全了解),最好的教育、教学是由学 生自己作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讨论
比尔· 盖茨给中学生的人生规则
比尔 · 盖茨在为美国一所中学的学生作报告时,提出了 11条被他称为学校教育没有告诉学生的人生规则: 1.生活是不公平的,试着习惯它; 2.现实世界不会顾及你的自尊,它会要求你在自我感觉 良好前实现目标; 3.你刚出中学校门时不会挣到 4万年薪,也不会是一个 使用车载电话的副总裁,直到你赢得了这两样东西时为 止; 4.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是个顽固的家伙,那就等着遇到 一个一流老师吧,你现在的老师是没有终身制的;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现代学生的内涵
广 义: 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
狭 义: 各种教育机关受教育的人。
特狭义:学校中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思维导图 脑图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一、教师职业(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教师职业的作用于地位教师职业的作用1教师职业的地位2(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1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2教师职业是需要持续专业化的职业3二、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1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2(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1新教师的入职辅导2教师的在职培训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4同伴互助5教师的自我教育6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一)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1合理的专业知识2复合型的专业能力3崇高的专业道德4强健的身体素质5健康的心理素质6(二)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学习者和研究者1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心灵的培育者3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4学生学习的榜样5学生的朋友6学校的管理者7子主题88(三)现代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1教师的文化形象2教师的人格形象3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征(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二)具有主体性(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二、学生的地位(一)学生的社会地位(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三、学生的发展(一)学生发展的含义(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1稳定性和可变性2不均衡性3个别差异性4整体性5(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身体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身体素质持续下降1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2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3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4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5网络生活成为大部分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6第三节 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育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三)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二、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调节(一)师生关系的类型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二)师生关系的几种模式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专制型的师生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三)师生关系的调节师生关系的社会调节师生关系的学校调节师生关系的教师调节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环境方面(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当代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1)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其职业性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在国际劳工组织制订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教师职业是促成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是培养人、造就合格社会成员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①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主要有如下的几种职业角色: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父母与朋友角色;f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
②职业训练的专业化。
教师要能成功地扮演各种职业角色并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
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专业意识。
使未来的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
b.专业态度。
使未来的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专业知识。
使未来的教师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即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
教育学第五章第一节教师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入职教育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专业素质、职业角 色与形象
(一)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 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 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具有多样性、 时代性特征,而且具有结构性特征。其结构特征主要包 括: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的专业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 5.强健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职业的职业角色与形象
教师的职业角色:
1.学习者与学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学生学习的榜样 6.学生的朋友
教师的职业形象:
1.教师的道德形象 2.教师的文化形象 3.教师的人格形象
2014.11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 学生 师生关系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 :就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 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产生:原始社会就存在兼职教师。专职 教师是在学校产生后出现。(奴隶社会) 教师职业的发展: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 量。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国外学者富勒和鲍恩认为教师发展大致可分为 四个阶段:
1、从教前关注阶段 3、关注教学情景阶段 2、早期求生阶段 4、关注学生阶段
国内学者叶澜将教师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非关注”阶段 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 4、“任务关注”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D.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最迅速B.中速C.最慢速D.静止5.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6.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7.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问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B.前提C.条件D.基础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C.背师性D.示范性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B.必然结果C.必然要求D.必然趋势1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育学 教师与学生试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单选题1.马克思曾说过:“即使在一定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这体现了()观点。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的独特的人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独特的人2.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A.《未成年人保护法》B.《儿童权利公约》C.《教育法》D.《学会生存》3.首次将教师作为专业的政策动议是在()体现。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育的今天和明天》C.《教师法》D.《宪法》4.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哪部法律?()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5.()是教师最基本的角色?A.学生心灵的导师B.学习者和研究者C.知识的传授者D.班集体的领导者6.()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措施。
A.师范教育B.在职培训C.自我教育D.新教师的入职辅导7.()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本要求。
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8.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属于()。
A.专制性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9.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技术知识C.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10.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 影响师生关系。
A直接B.间接C.连续D.一直11.在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化阶段,随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出现了( )同时也就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
A.官学B.私学C.书院D.社学12.教师不得对学生关“禁闭”,是由于学生拥有()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1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A.家访B.校外活动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14.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要求教师要具有( )。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①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形式化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
3.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6.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7.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8.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史片面的。
9.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0.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1.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2.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五章)
2、人格上的民主平等关系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 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 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的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 人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 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注意:教师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是道德家吗? 注意:教师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是道德家吗?
1989年11月20日 联合国,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儿童权利 公约》 基本原则: 公约》,基本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无歧视原则
(1)学生的身份(三个层面) 三个层面)
第一层次: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第二层次;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 民; 第三层次;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 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 国家 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接受教育的 未成年公民。 未成年公民。
“差生”的出现是谁的责任?
两种教师: 两种教师: 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 (1)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 于是筛选出一些不适合的学生; 于是筛选出一些不适合的学生; 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于 是筛选出了一些不合适的教学。 是筛选出了一些不合适的教学。 在后一种教师那里,只有不合格的方法, 在后一种教师那里,只有不合格的方法,没有不合格 的学生! 的学生!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教不 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任小艾) 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任小艾)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1、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属于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2、个别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生理缺陷,属于侵犯学生的(隐私权)3、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4、学生的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5、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和初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中小学生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
7、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索,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8、(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9、“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句话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苏霍姆林斯基)。
10、教师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1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2、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3、《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儿童是(社会权利主体,具有独立法律地位)。
14、下列不是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是(服务者角色)。
15、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16、(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1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括(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多选题1、学生本质属性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具有主体性,包括(独立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调控性)。
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
4、根据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是(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法定其他权)。
教育学CH5 学生与教师
体现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 尊重儿童尊严;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无岐视原则。
第一节
学生的义务:
• 遵守法律、法规;
学生
•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
品德和行为习惯;
•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师是平等的;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 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道德:相互促进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 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第三节 同步练习
1、师生关系是指________。 • (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 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师生关系主要有: •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 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 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 (师生关系) 4、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____关系。 • (人-人) 5、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 更是____上的、____上的影响。 • (思想、人格)
历年真题例举:填空题
•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 是 。 •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会了〈儿童权利公 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原则、尊重儿 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 年学生的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 生。” •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 •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 。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2、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 、
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 地位和专业素养, 地位和专业素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质 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
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第四,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第四,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第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第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意志发展的特征 三 意志发展的特征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 大学生的意志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程。大学生的意志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的行动一般都 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具有明确的目的,能根据社会意义认识评价自己的行动, 具有明确的目的,能根据社会意义认识评价自己的行动,能自觉 地通过意志努力促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规范。 地通过意志努力促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规范。 2.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又容易 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 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 表现出草率决定、轻举妄动的弱点, 表现出草率决定、轻举妄动的弱点,对后果缺乏充分的预见和分 缺乏应变能力。 析,缺乏应变能力。 3.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薄弱 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 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 大学生在意志行动中非常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点。大学生在意志行动中非常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在复 杂困难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意志行动,时常放弃目标, 杂困难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意志行动,时常放弃目标, 改变决定,表现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现象。 改变决定,表现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现象。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①广义的教育: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大体途径。
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必然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转变的活动。
2.形式化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
3.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进程、生产进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它们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和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必然年龄的儿童实施肯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6.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7.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8.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史片面的。
9.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0.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缘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缘。
11.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与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2.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2篇)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2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还涉及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1. 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则特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 教学: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实现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3.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总和,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
5.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培养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2.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等。
教育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育内部的规律: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根本方向和最终目标,它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要求。
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考虑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
2.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国家和各级政府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总称,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制度等。
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养成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包括具有广泛的兴 趣,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有丰富的情感和教育上的乐观精 神,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 能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艰 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善于 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等等。
本书答案: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 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10年答案:文化素养、教育素养、职业道 德素养、人格素养
.
7
1.专业意识。
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 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 乐业、敬业、勤业、创业、献业的动机。
2.专业态度。
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 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 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 律己、为人师表。
观点1:学科素养、教育素养、人文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 语文、数学、外语、科学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 一般教育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 • 学科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学、学科课程论
教师的人文素养
• 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
观点2: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
自我的形成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重点章,注意各种题型
.
1
第一节 教师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 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
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 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
2
教师工作的性质(填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 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 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的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导论版)从广义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从狭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山香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广义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狭义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搞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的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
三、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使命,并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做人、为业和治学之道。
②授业解惑者(或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③榜样(或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④管理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⑤朋友。
学生希望教师把自己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注:(山香版)⑥学者和学习者。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新角色: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的引路人。
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要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中把握新变化,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
五、教师劳动的特点:(山香版)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来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2、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限制,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师的影响具有延效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效果。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其表现。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和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注:(山大版)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②示范性:由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③系统性: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要求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并发挥主导作用。
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见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和第八条。
七、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的威信有两种: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是追求权力威信。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八、教师的职业素养:㈠职业道德素养(道德素质):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外,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学生、集体和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具体来说就是: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执教;爱岗敬业,廉洁执教。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2、热爱学生。
要做到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山香版: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
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师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做到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
(山香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加强修炼,言行一致。
(山香版:高度自觉,自我监控;身教重于言教。
)㈡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1、知识素养: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应具备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②精深的学科知识。
③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
(注:山香版)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2、能力素养:①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②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③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述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⑤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协调能力、常规管理能力、思想工作能力。
⑥较高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在很短的时间内灵活巧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⑦教育科研能力。
(注:山香版:)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㈢个性素养: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乐观、有责任心、慈爱友善、善于交际、乐于助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注:山香版:)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九、教师专业发展:(山香版)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专业能力的提高(分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方面,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专业自我的形成(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提高自主反思意识,进行教育研究,丰富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十、教师专业化:(导论版)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进步的过程。
现代教师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满足社会对教师数量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质量,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工作绩效的模糊性,职业待遇的福利性,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十一、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山大版)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①加强教师教育(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②制定法律法规③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十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准则,既非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学工作的要求,也非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需努力的目标,更不能取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997年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如下: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008年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责任”与“爱”仍是不变的关键词,新增了“保护学生安全”最引人注目的一条,还有抵制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终身学习等。
十三、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从事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必须经常修习涵养的内容,是当代教师质量和教师风貌的集中体现。
主要包括:1、努力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本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
2、具备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新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复合性,其基本层面是具备比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第二层面是1—2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层面是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
3、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的能力。
4、练就必要的专业智慧。
十四、两种师资职前培养模式:世界上最早的师范学校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叶,1685年法国天主教士拉萨尔首创师资训练学校,教师教育发展得较早、较好的国家是法国和德国。
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定向型(前苏联)和开放型(美国)两种师资职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
十五、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态势:1、教师教育体系正在走向开放,封闭的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正被打破;2、教师教育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基本上完成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新阶段,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