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2.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及实例3. 第三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方式动植物的发育过程4.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的概念和现象变异的概念和原因5.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原因6.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了解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现象;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模型、挂图、实物等;实验器材、显微镜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实验报告、调查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讨论,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2. 教学新课:讲解新课内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利用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及时反馈、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 内容:知识点框架;重点、难点提示;关键词、图示。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和生物圈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生物的特征。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的特征,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作业:让学生绘制生物的特征表格,并写一篇关于他们最喜欢的生物的小短文。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系统,能识别不同种类的生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系统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等级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分类系统和分类等级,如植物界、动物界等。
练习:让学生进行生物分类练习,使用生物分类索引进行查找和归类。
4. 作业:让学生制作生物分类卡片,并写一篇关于某个生物类群的介绍文章。
第二章教案:生物的细胞结构第三节植物细胞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如叶绿体、液泡等。
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细胞图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细胞的特点。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等。
实验:让学生进行植物细胞切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4. 作业:让学生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植物细胞功能的短文。
第四节动物细胞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如中心体、溶酶体等。
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动物细胞图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细胞的特点。
讲解:详细讲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如细胞膜、细胞核、中心体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1.1.2{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5.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调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讲解调查的基本方法、步骤,结合生物知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地调查。
(3)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周边环境中生物的调查,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总结: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调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调查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创新性等。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对生物、环境的关注程度,以及关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态度。
4.教学策略: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介绍简单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4.强调调查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调查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以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三)学生小组讨论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3.学生完成调查后,整理数据、分析结果,并撰写调查报告。
4.选取部分小组的调查报告进行展示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讨论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
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
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教案
导入新课
教
学
过
程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族箱。
②教师以实例引发相关问题。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以实例进行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播放有关生物与环境的相关视频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环保教育
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学生观看新闻视频及阅读专家评论,分析思考。通过国内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
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局部生态系统退化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创设情境
反
思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设计
思想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样”该教学片段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该片断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描述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二、环节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手段、方法1、使用多媒体辅助2、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四、环节用时:10分钟五、环节的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析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2、授课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尝试完成食物链的链接图,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
2、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食物链连接图。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食物链书写方法。
提问:食物链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4、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箭头由什么指向什么?能不能倒过来?为什么?5、在掌握食物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食物网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什么是生物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
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第二节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材分析《第二节从种到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从种到界依次为:种、属、科、目、纲、门、界。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分类的层次结构,认识不同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教材以马为例,逐步引出不同的分类等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在学习了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后,对生物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对于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各等级之间的关系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
(2)理解不同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分类等级的特点。
(2)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能够总结生物分类的方法和规律。
(3)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生物分类等级之间的逻辑关系。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让学生体会生物分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生物分类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
(2)不同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分类等级之间的逻辑关系。
(2)运用生物分类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
教学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和各等级之间的关系。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物实例,分析不同分类等级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生物分类的理解和认识。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分类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课件和视频。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1单元第2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 2
教学设计课题--生态系统(人教版七上)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教材非常突出“生物圈”这个概念。
本章强调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前面三节已经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本节是前面的总结和升华,揭示了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本节课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等内容。
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较强,想像力丰富,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根据这些特征,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分析资料和探究的机会,注重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面“观察鼠妇”的学习,学生已经体验过探究的过程,所以我利用一上探究实验的观察来导入,并通过分析对照实验的结论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
此外,学生在食物链部分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如:一些常见的谚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资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生态瓶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四、重点及难点重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
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难点:1.食物链的书写。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五、教法、学法教法:以“导”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及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学法: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教师:生态瓶、课件、贴图等。
学生:预习,一个学生提前绘制漫画。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优秀奖
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七上)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夏怀莲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本章和本单元的标题都提到了生物圈,可见教材非常突出“生物圈”这个概念,想强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本章的前面一节已经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介绍了生物圈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前知识的总结又是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和升华,向学生揭示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认识生物和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1.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对不同生态瓶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交流、实践、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分析图文资料等信息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资料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捕食蛇、有毒物质积累等教学内容,学生初步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探究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和地方特色的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1.2.2 植物细胞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4.情感态度: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意识到植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课程平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和相关教学课件。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关于植物细胞的图像、视频和教学案例。
4.教学手段: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1.2.2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课题:1.2.2 植物细胞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植物细胞”。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1.植物细胞的概念: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2.植物细胞的结构:详细讲解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以及这些结构的功能。
5.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植物细胞的知识,能够理解生命的神奇和宝贵,培养尊重生命和珍惜资源的价值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出对自身和环境有益的决策。
七、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题型示例: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每空1分,共5分)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 和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生物特征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尝试利用课本的图文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发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7.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的实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定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教学难点1.食物链的书写和内涵。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节的概念性内容非常明显和突出,涉及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特性。
可见这四部分内容实质上依次是:概念—组成—结构—特性,解决的问题依次是:什么是生态系统(含为什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即怎样组成一个整体)?它如何维持这种整体性(具有怎样的内在机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探讨“3W(what、why、how)”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认识到生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对于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理解还不到位。
三、设计思路本节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类活动来建构知识的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想一想,议一议、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丰富的资源,采用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推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具体实例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再通过具体实例加强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形成生态系统概念的精髓——生物与环境的整体性,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人类从自身利益出发人为地分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教材分析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生物特征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为后续学习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等奠定基础。教材以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生物与非生物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强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特征。
四、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充满好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生物知识,但对生物特征的系统认识还比较缺乏。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新知识。但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引导进行深入思考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应用与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应用,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1)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利用生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发酵,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等。
(2)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特征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1. 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 Nhomakorabea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1单元第2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教案教材分析1、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本节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节,而且是具有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也是充满生命科学最神秘“生命现象”。
因为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
只要把花的结构认识清楚,也就能很好的理解传粉与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本节能充分体现生物课程理念,也唤醒学生对生物学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的作用。
1、2教学目标分析1、2、1知识目标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会概述花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学会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1、2、2技能目标尝试解剖与探究花的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CAI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人工辅助授粉的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1、2、3情感价值观观察花的结构,体验花的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的习惯。
1、3重点和难点分析1、3、1重点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方法,概述花的主要结构1、3、2难点通过观察“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视频,学会描述传粉和受精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展示“人工辅助授粉”的课件,讲解原理、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2、1课前准备学生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准备收集几种常见植物的花或图片,以及赞美花的诗句,教育学生不要过分采集,注意有选择和保护性,珍爱生命。
教师制作CAI课件,教室的窗台摆满鲜花,墙壁上贴满花卉和果实、种子的图片或实物。
2.1设境激趣,导入新课播放CAI声频《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片段,桃花的图片,这是什么花?(桃花)俗话说“好花美丽不常开”。
那么桃花开过一段时间后会怎样呢?(凋谢)凋谢后又会怎样呢?(结果)。
CAI 出示桃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
池河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年级七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9.25 课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编号:06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出示旧知题目2、引入新课题二、出示自学指导:阅读课本19-21页,自学课本内容。
(6分钟)1、什么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3、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4、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学生汇报,教师讲解加点评(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3)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4)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观看视频)(5)学生练习:判断生态系统(课件4—10张)四、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1.观察P21的“资料分析”,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
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学习。
3.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视频资料)4..学生归纳: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五、学习食物链1、出示食物链图片,学生讨论食物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与案例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湖北省武汉市第62中学黄文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 举例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方面
尝试收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教学难点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知识:生物圈的范围”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识难度不大,容量却较大。
但是只要抓住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很多
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对生物圈的范围”的学习,可以采取学生对生物圈各层次结构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通过形象的描述,让学生知道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
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学习,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再结合课前学生收集的资料,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共同完成各生态系统异同点的比较。
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学习,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各个生态系统是有着密切关联
的,再通过对教材想一想,议一议”的分析,多方面举例明确整个生物圈是
94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个统一的整体,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然后通过技能训练”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对各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有了再认识,增强爱护环境和认同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1 )制
作教学课件;
(2)结合教材资源,再提供一些关于生物圈的资料,课前安排3名学生分别侧重了解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知识;
(3)将全班分成7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自行分配任务(如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
2. 学生准备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多种多样的生态
系统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生物存在呢?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
解生物圈的范围。
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
约10 km的高度,向下可深
生物入10 km左右的深度,整个
圈的厚度约为20 km。
范围
[讲述]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学生体会地球之大、生通过形象的比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这物圈之小。
喻,让学生体会地一薄层的区域内,却生活着各种各样包括球之大、生物圈之人类在内的生物。
小。
续表
[讲述]在生物圈中由于 环境差别大, 生物种类也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 多 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 一 些资料,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猜猜你看到 的 是哪一种生态系统。
[提问]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有它独特的分 组学习,通过教材的 特点,你能阐述每一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 图片,再结合课前学生收集
[展示]出示视频
多种
多样 的生 态系
统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这么多种生态系 统,
它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呢? 欣赏视频,认识多种多
样的生态系统。
猜测自己看 到的生态系统的类别。
学生思考,明确生态系
统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生物 与环境的差异来划分的。
带着问题观看 视频,加深对各种 生态系统的认识。
进一步强调从 生物与环境两个方 面去认识生物圈及 生态系统。
通过这一环节 的学习,培养学生
作用吗?
到的一些资料进行讨论,把收集、整理资料的自己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
能力,并为学生提全班交流,阐述自己小组学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习的这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作用。
会。
将全班分成7个
学习小组,每组主
要分析一种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