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合集下载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总结词
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预防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总结词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通过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等。
分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抑制凝血酶、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等物质,阻止血液凝固,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血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释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
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止血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监测血常规指标
在使用抗贫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贫血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血小板计数
抗血小板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目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种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01
CHAPTER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在使用抗凝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2、维生素K、氨甲苯酸、垂体后叶素分 别适宜于何种出血?应用时分别应注意哪些 事项?
3、影响铁剂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临床可 用于哪些缺铁性贫血?
2、用途:纤溶亢进所致出血,如 肺、肝、脾、甲状腺、前列腺、子宫等 手术时的异常出血及产后出血;也可用 于链激酶、尿激酶过量所致的出血; DIC后期应用防止纤溶亢进引起的纤溶 出血。
3、不良反应:用量过大可促进血 栓形成,诱发心肌梗死。
二、 抗血栓药 (一)抗凝血药
肝素(heparin)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宜静注。
3、分布:65%铁是以血红蛋白形式经血 液循环分布到全身,25%~30%以铁蛋白或含 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中,其余 5%铁广泛存在于肌红蛋白、细胞内氧化还原 酶中。
4、排泄:主要通过肠粘膜细胞脱落,以 及胆汁、尿液、汗液等排出。
铁制剂
三、药理作用 参与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含铁的酶。
珠蛋白 铁 + 原卟啉 血红素 血红蛋白
二、药理作用 1、参与叶酸循环利用 2、有助于神经髓鞘脂质的合成,维持有 髓鞘神经纤维功能。 三、临床用途: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可用于神经炎、神经萎 缩等。
§24-2 升高白细胞药和造血生长因子
一、升高白细胞药
维生素B4
本品是核酸和某些辅酶的组成部分,参 与体内RNA和DNA的合成,促进白细胞生成, 尤其是白细胞低下时此作用更为明显。
肝素(heparin)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凝血,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及纤维 蛋白原 后期:低凝期,继发性出血。 肝素应在DIC的早期应用,禁用于低凝期。 3、其它: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 液透析等时的抗凝。
肝素(heparin)

七年级(初一)生物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七年级(初一)生物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血液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血液系统功不可没,血液主要有四大功能:1、运输功能:血液可运输O2、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把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CO2、尿素、肌酐排出体外。

人体组织器官,尤其是一些重要器官如心、脑、肾需要充足的血和氧的供应,一旦缺血缺氧,会造成部分或全部功能损害。

2、调节体温:血液是由水分组成的,水的比热寄存,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使体温变化水明显。

3、调节PH值,维护内环境的稳定:血液中存在着很多的缓冲对,如碳酸、磷酸缓冲对,具有抗酸抗碱的作用,调节体液PH值。

4、血液中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来病原微物生的入侵,血液中还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止血和凝血,防止血液丢失。

这样说来,血液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血液的功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血液中的有形成分(RBC、Hb、WBC)量必须保证,是血液实施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否则功能将无法实现,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少了——贫血——抗贫血药;2、血液在血管中运行,既要通畅,又不能外漏;出血————止血——止血药;凝血——血栓——抗凝药。

抗凝血药抗凝途径:1、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肝素、香豆素类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链激酶、尿激酶3、降低血钙:枸椽酸钠4、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潘生丁5、其他:右旋糖酐一、肝素(一)来源:牛肺、猪小肠——大量阴电荷,强酸性(二)机理:激活ATⅢ(大4倍)(三)特点:1、快、强、短(体内肝素酶很快破坏)2、口服无效: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生物膜3、体内体外均有效4、过量中毒可用硫酸鱼精蛋白解救(带阳电荷,强碱,1mg可中和100U)。

(四)用途: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DIC、其他(五)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自发性出血——减少剂量、鱼精蛋白解救(六)禁忌症出血性疾病——血友病、手术后二、双香豆素(一)来源:黄陵零香草(二)机理: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与维生素K竟争抑制Ⅱ、Ⅶ、Ⅹ、Ⅸ在肝脏的合成。

临床药理学--第27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临床药理学--第27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维生素K
临床应用1.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2.对抗药引起的出血
3.预防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引起的出血
不良反应
1.维生素K1注射快,产生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2.维生素K3新生儿、早产儿可发生溶血、高铁血红蛋白症。
第4节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而阻滞血液凝固,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可直接或间接抑制骨髓干细胞并可使外周血红细胞破坏增加,继发的感染、肿瘤、治疗药物尤其是齐多夫定对骨髓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加重了贫血。EPO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疲劳症状,减少输血及感染,提高了生活质量。
1.4骨髓移植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r-HuEPO对自体骨髓移植患者无临床治疗效果,而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患者有明显疗效,能加速红细胞植入,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红细胞输注量,缩短脱离输血的时间。
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2007.5.22教案完成时间:2007.5.10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年级
2002
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
胡成穆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27章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临床药理学(第3版)徐叔云主编
2.基础与临床药理学姚明辉主编
缺铁性贫血,又称良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引起的最常见贫血,多见于老年、青壮年女性及儿童。
造成铁元素缺乏的原因有:
1、慢性失血;钩虫病、胃馈疡、月经过多等
2、长期营养摄入不足;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调节铁代谢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可促进 铁的吸收和利用,增加血 红蛋白的合成,以满足红 细胞生成的需要。
抑制骨髓纤维化
长期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 剂可抑制骨髓纤维化的发 生,保护骨髓造血功能。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调节免疫细胞活性
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免疫 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细 胞的免疫应答能力,提高 机体免疫力。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感染、免疫抑制、肝肾损伤等 。
3
注意事项
在使用免疫调节剂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密 切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 调整剂量或停药。
止血药和抗凝药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总结词
01
止血药和抗凝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出血及血栓性疾病,但也
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副作用
02
包括出血、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疾病
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 足,导致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给 身体组织,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 。
白血病
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 肿瘤,会影响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的 恶性疾病,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增 多或质量异常,影响正常造血功能。
02
止血药和抗凝药的适 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预防血栓 形成以及维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 凝状态等。
03
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止血药和抗凝药时,需密切监 测凝血功能,避免过度抗凝导致出血 或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
输血和血液制品
输血和血液制品
这类药物通过输注全血或血液制品,补充机体的血容量或 营养成分,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常见的输血和血液制品 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浆和白蛋白等。

22-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理

22-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理

一、促凝血药
维生素K(vitamin K)基本结构为甲萘醌
K1 存在于植物中 K2 由肠道细菌合成 或得自腐败鱼粉
脂溶性
K3
SO3Na
K4 人工合成
水溶性
[体内过程]
口服K1、K2需胆汁助溶吸收 口服K3、K4从肠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胆汁或尿中排出
[药理作用]
谷 氨 酸 残 基
CO2 O2
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过量易发生出血 停药,缓慢注射大量维生素K 胎儿畸形
[药物相互作用]
1. 体内维生素K含量降低,本药作用增强 2. 血小板抑制药可与本类药发生协同作用 3. 阿司匹林,保泰松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 (提高血浆浓度) 4. 水杨酸盐,甲硝唑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 (抑制肝药酶) 5.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使本类 药作用减弱(诱导肝药酶)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前激肽释放酶 血小板磷酯 激肽释放酶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Pre-k PL Ka
凝血功能异常
出血
血栓
心肌梗塞 脑梗塞 深静脉血栓 心脏介入手术后血栓形成
第一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Coagulants and Anticoagulants)
促凝血药 (coagulants):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纤 溶功能过强或血小板减少等原因所致凝血功能 障碍的一类药物。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影响凝血因子,从而 阻止血液凝固过程的药物。 • 用途: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 药物:肝素和香豆素类
噻氯匹定等
• 血小板的基本生理功能是粘附、聚集、释放和分泌颗 粒内容物(如ADP、5一羟色胺等),在血栓形成和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静息状态的血小板转变为生理功能的状态即为血小板 的活化。血小板活化后能提供磷脂表面,促进血液凝 固的进行,形成由纤维蛋白包绕血小板组成的血栓。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ppt课件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ppt课件

造血系统与造血过程
01
02
03
造血器官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此外,淋巴结、脾脏等也 有一定的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 种血细胞的能力,是造血 的源泉。
造血过程
包括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和成熟三个阶段,最终生 成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血 细胞。
常见血液疾病类型
贫血
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引起的 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
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或活性,减少血液凝固过 程中的关键步骤,从而达 到抗凝效果。
干扰凝血酶生成
凝血酶是血液凝固过程中 的关键酶,抗凝药物可通 过干扰其生成或活性来发 挥抗凝作用。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部分抗凝药物还可促进纤 维蛋白溶解,加速已形成 的血栓的溶解过程。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作用原理
刺激红细胞生成
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可刺激骨 髓中的红细胞生成,增加红细胞
数量,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调节铁代谢
部分药物还可调节铁代谢,促进 铁的吸收和利用,为红细胞生成
提供充足的原料。
改善骨髓造血环境
这些药物还可改善骨髓造血环境, 提高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
力,从而增加红细胞的生成。
03 常见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介绍
激活纤溶系统
溶栓药物可激活纤溶系统,促进 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生成和活性,
从而加速血栓的溶解过程。
促进纤维蛋白降解
溶栓药物还可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 促进其降解和清除,从而消除血栓。
改善血液流变性
部分溶栓药物还可改善血液的流变 性,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 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和再通。
溶栓药物作用原理
肝素类药物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课件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课件
① ② ③
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 促进THFA的循环利用 的循环利用 促进 促进脂类代谢
临床应用
1. 2.
巨幼红细胞贫血 神经炎、神经萎缩、 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一种糖蛋白激素,分子量 一种糖蛋白激素,分子量34 kDa 90%由肾小管旁间质细胞分泌,促进红细胞 由肾小管旁间质细胞分泌, 分泌 增殖和分化, 增殖和分化,阻碍程序性死亡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 口服无效, 分布 高极性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 高极性大分子物质 不易透过生物膜, 大分子物质, 80%血浆蛋白结合率 80% 代谢 经肝脏的肝素酶 经肝脏的肝素酶代谢 肝素酶代谢 排泄 多以代谢物形式经肾脏排出,部分经肝 多以代谢物形式经肾脏排出, 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半衰期随剂量变化而变化
铁剂
吸收: 小肠,被动转运, 吸收:Fe2+,小肠,被动转运,少部分主动转运 Fe2+ Fe3+ + 转铁蛋白 造血组织
转铁蛋白
Fe2+
造血
不良反应
胃肠道刺激:饭后服用, 胃肠道刺激:饭后服用,呈剂量依赖性 偶尔便秘:因铁和H2S生成硫化铁,减少了H2S 偶尔便秘:因铁和H 生成硫化铁,减少了H 对肠壁的刺激作用 注射有局部刺激症状, 注射有局部刺激症状,长期大剂量可致铁中毒
与硝酸甘油合用可取长补短 与硝酸甘油合用可取长补短 甘油 硝酸甘油 普萘洛尔
心率 心力 射血时间 心室容积
↑ ↑ ↓ ↓
↓ ↓ ↑ ↑
阻断药减慢由硝酸酯类引起的心率加快 β-R阻断药减慢由硝酸酯类引起的心率加快 阻断药减慢由硝酸酯类引起的 硝酸酯类缩小由β 阻断药扩大的心室容积 硝酸酯类缩小由β-R阻断药扩大的心室容积 二者合用,取长补短、 二者合用,取长补短、增强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聚体→血凝块
1、体内体外抗凝药:肝素 2、体内抗凝药:香豆素类 3、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
抗凝血药
肝素
• 由是1916年首先从肝内发现而定名 • 是一种粘多糖硫酸脂,带大量负电
荷呈强酸性 • 现主要提取自猪小肠粘膜和牛肺
药动学
吸收 分布
贮存 代谢 排泄
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 为带阴电荷的大分子物质,不易过生物 膜,肠道破坏失活。 部分被内皮摄取、贮存 肝素酶 多以代谢物形式经肾排出
造血生长因子
由骨髓细胞/外周细胞产生的小分子糖蛋白 可调控造血功能 极低浓度就产生极强的生物活性 具多能性
• 维生素B4:核酸和辅酶的组成部分 • 肌酐:提高多种酶的活性 • 地菲林葡萄糖苷:促进骨髓细胞增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维生素 B12
含钴复合物,存在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
药理作用:
1、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dUMP->dTMP) 2、促进THFA类辅酶的循环利用 3、促进脂肪代谢
叶酸和维生素B12作用示意
DNA
dTMP
二氢叶酸
甲硫氨酸
半胱氨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维生素B12


dUMP

B
四氢叶酸
刺激骨髓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
临床应用
• 骨髓移植病人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辅助
治疗
第三节 抗凝血药
生理情况下,机体内凝血和抗凝血, 纤溶和抗纤溶,保持着动态平衡状 态,一旦平衡遭破坏就会出现血栓 性或出血性疾病。
凝血三阶段
X Xa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凝血酶
第二十七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
药理
第一节 抗贫血药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 浓度长期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最低值
诊断标准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血红蛋白< 120 g/L,红细胞< 4.5x1012/L 血细胞比容<0.42 血红蛋白< 110 g/L,红细胞< 4.0x1012/L 血细胞比容<0.37
外抗凝
不良反应
1. 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 用注射鱼精蛋白 (protamine) 对抗
2. 血小板缺乏 3. 早产及胎儿死亡 4. 骨质疏松 5. 过敏反应
禁忌症
1. 肝肾功能不全 2. 有出血素质 3. 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脑溢血患者 4. 脑外科手术 5. 妊娠及产后 6. 活动性肺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抗凝血药
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
基本结构:4-羟基香豆素 • 双香豆素 (dicoumarol) • 华法林 (warfarin) • 醋硝香豆素 (acenocoumarol)
12
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
N5-甲基四氢叶酸
甘氨酸
维生素B6 丝氨酸
+甲基
体内过程
维 生 素 B12 必 须 与 胃 壁 细 胞 分 泌的糖蛋白即“内因子”结合才能 免受胃液消化而被吸收。胃粘膜萎 缩所致“内因子”缺乏可影响维生 素B12吸收,引起“恶性贫血”。
临床应用
1、恶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 2、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 3、辅助治疗白细胞减少、日光
药理作用
甲基供体 还原成N5-甲酰四氢叶酸,作为甲基供体, 使维生素B12转变成甲基B12,而自身转 变为FH4
传递一碳单位 传递(-CH3、-CHO、=CH2),形成嘌呤和 嘧啶而合成核苷酸。
临床应用
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叶酸对抗药引起的贫血(甲
氨喋呤、乙胺嘧啶) 3. VB12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
• 注射用铁有局部刺激症状 • 长期大剂量可致铁中毒
急性中毒与解毒
• 小儿误服1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 恶心、呕吐、休克、惊厥、死亡
• 解毒方法 用1-2% 碳酸氢钠洗胃,胃内给 予去铁胺。
叶酸
• 构成 蝶啶核、PABA、谷氨酸 • 分布 动植物性食物,其中以酵母、
肝、绿叶蔬菜中含量最多。 • 特点 不耐热
合,抑制凝血酶活性。 抑制Ⅴ、Ⅷ、Ⅻ的活化,抑制Ⅱ介
导的血小板活化,加强纤溶酶原激 活剂的溶栓作用。
特点: • 比肝素强3-5倍,且不要求辅因子存在,因此能
用于(抗凝血酶III)ATIII缺乏者的抗凝治疗。 • 生物利用度高 用途: • 防止外科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 防止血管形成术后的血管再狭窄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急性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梗病人 • 对肝素不能耐受的人
转铁蛋白
Fe2+
造血
作用与用途
1. 慢性失血性贫血 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痔疮等
2. 缺铁性贫血 营养不良、妊娠、儿童生长期等
血红蛋白恢复后需继续服药2-3个月 待体内铁储存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刺激 饭后服用,呈剂量依赖性
• 偶尔便秘 因铁和H2S生成硫化铁,减少了 H2S对肠壁的刺激作用。
铁剂
• 硫酸亚铁 • 枸椽酸铁铵 • 富马酸亚铁 • 山梨醇铁 • 右旋糖苷铁
药动学
吸收:Fe2+,小肠上段,被动转运,少部分
以主动转运吸收。
影响因素:
肠粘膜:
促进 维生素C、胃酸、果糖、半胱氨酸等 妨碍 鞣酸、磷酸盐、抗酸药、四环素等
Fe2+ Fe3+ +去铁蛋白 铁蛋白储存
血液:
入血 Fe3+ +转铁蛋白 造血组织
药理作用
1.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增强抗凝血酶III (ATIII)活性 ·激活肝素辅助因子II (HC II) ·促进纤溶系统激活 (t-PA+TFPI)
2. 抗血小板聚集 3. 降脂作用 4. 抗炎作用 5. 抗血管内膜增生作用
临床应用
1. 血栓栓塞性疾病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 心脏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体
抗凝血药
低分子量肝素(LMWH)
1. 对Ⅹa抑制作用强,对Ⅱa的抑制作用弱。 2. 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 3. 维持时间长,每日一次 5. 促t-PA释放,有助血栓溶解。 6. 用于深部静脉血栓或手术后血栓形成。
药物:依诺肝素、替他肝素
抗凝血药
水蛭素
特异的强凝血酶抑制剂 能与体内游离或结合型的凝血酶结
性皮炎等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HuEPO
90%由肾小管旁间质细胞分泌,促 进红细胞增殖和分化,阻碍程序性 死亡
结合红细胞膜表面高亲和力/低亲和 力受体
临床应用
1、EPO缺乏性贫血 2、忌免用疫于高性血疾压病患风者湿、性易关致血节栓炎形艾成
滋病 严重寄生虫病所致的贫血 3、适当补充铁
第二节 升高白细胞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