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合集下载

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

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
心房纤颤和心脏瓣膜病所致血栓栓塞 髋关节手术患者
预防复发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用肝素或溶栓药后,常规用华法林维持3~6个月
本药起效慢,对需快速抗凝者应先选用肝素,再应用香豆素类进行 长期抗凝
不良反应
出血 发生率为9%~10%,可累及机体的所有脏器。轻度出血减 量或停药即可缓解,但中度或严重出血者,应给予维生素K对抗 其他 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增多等,华法林可能引起肝脏损害,并 有致畸作用
特点
抗因子Xa/IIa活性比值明显增加,抗血栓作用强而抗 凝血作用弱 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体内不易被清除 分子量小,较少受PF4的抑制,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
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作用比较
香豆素类抗凝剂
(coumarin anticoagulants) 定义
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药物,为口服抗凝血药
肝素
香豆素类 枸橼酸钠
肝素(heparin)
来源
哺乳动物的许多脏器中,以肺和肠粘膜的含量最多,药 用肝素多自猪肠粘膜和猪、牛肺脏中提得 分子量为3~15 KD,平均分子量约12KD 带有大量负电荷,呈酸性
肝素(heparin)
体内过程
大分子,不易通过生物膜,口 服不被吸收,静脉给药 活性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有关, 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利多格雷
ADP抑制剂
GPIIb/IIIa受体阻断药
阿昔单抗
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细胞生长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血小板生成素
抗贫血药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药物:铁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的学科。

在药理学中,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主要介绍与血液及造血系统相关的药理学基础知识。

血液是人体内液体组织之一,具有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排出等重要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主要涉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止血药物和造血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聚集因子的产生,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通过干扰ADP受体功能,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阻止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凝血酶。

低分子肝素相比肝素作用更为稳定和可控。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从而干扰凝血过程。

止血药物主要用于止血和减少出血。

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氨甲苯酸、醋酸波立维和云南白药等。

氨甲苯酸通过激活止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液凝固。

醋酸波立维通过与肝素结合,抑制凝血酶的产生。

云南白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造血药物主要用于促进造血过程和治疗造血系统疾病。

常用的造血药物包括重组人造血集落刺激因子、培养多能性干细胞和铁剂等。

重组人造血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血细胞生成。

培养多能性干细胞是一种新型的造血药物,可以在体外培养多能性干细胞,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进行造血。

铁剂主要用于治疗铁缺乏性贫血,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

除了上述介绍的药物外,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还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例如,血液液体动力学研究药物在血液中的分布和血液清除的过程。

血液的分布和清除过程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药效。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还涉及药物对血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例如,一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加或贫血等。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总结词
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预防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总结词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通过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等。
分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抑制凝血酶、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等物质,阻止血液凝固,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血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释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
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止血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监测血常规指标
在使用抗贫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贫血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血小板计数
抗血小板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目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种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01
CHAPTER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在使用抗凝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理学》第2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第2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PHARMACOLOGY学习目标掌握:维生素K、肝素、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氨甲苯酸、链激酶、尿激酶、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他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促凝血药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贫血药促白细胞生成药血容量扩充药促凝血药促凝血药是指能增加凝血因子而加速血液凝固、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又称止血药。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vitamin K)为甲萘醌类物质,包括维生素K1、K2、K3、K4。

维生素K1来自于植物,维生素K2由肠道细菌合成,两者均为脂溶性。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K4为水溶性。

●【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γ-羧化酶的辅酶,可以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中谷氨酸残基羧化,再通过Ca2+连接于血小板磷脂表面,使血液凝固。

若维生素K 缺乏,肝脏只能合成无凝血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导致凝血障碍。

●【临床应用】●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①维生素K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胆瘘、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出血;②维生素K合成障碍:如新生儿、早产儿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出血。

●治疗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如长期应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导致的出血。

●胆绞痛维生素K1、K3肌内注射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可用于缓解胆绞痛。

●【不良反应】●维生素K3、K4刺激性强,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较大剂量K3、K4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及血胆红素升高、黄疸等;维生素K1静脉注射太快可引起面部潮红、呼吸困难,故常采用肌注。

●维生素K●患儿,男,早产,出生55天,因发热伴拒乳3天,间断抽搐2天入院。

3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伴拒乳,未做特殊处理,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间断抽搐,抽时双眼向一侧斜视,右侧肢体抽动居多,3~5min缓解,共发●作10余次,便中带血。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PPT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PPT
剂,改 善贫血状况。
2 出血风险
调整药物剂量,监测凝血 功能,避免外伤。
3 免疫抑制
增强营养摄入,注意个人 卫生,防止感染。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不良反应定义
明确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监测与评估
通过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反应观察,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报告与教育
及时报告不良反应,提供药物教育和指导,确保患者安全。
2
供体选择
筛选合适的干细胞供体,确保兼容性和成功的移植。
3
移植过程
注射干细胞,替换受损骨髓,并恢复被破坏的造血功能。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药理作用
类型 华法林 肝素 拜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抑制凝血因子合成,预防血栓形成。 激活抗凝酶,延长凝血时间。 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 药物
探索血液和造血系统中药物的重要作用,了解药物分类、机制以及治疗白细 胞增多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的应用。
药物分类及机制
血液透析剂
通过滤清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的液体,帮助清 除毒素和维持化学平衡。
造血刺激因子
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血细胞,提高患者的造血 功能。
抗凝剂
防止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液循环障碍。
抗纤维化剂
减少血管的纤维化进程,改善血流和氧气供应。
白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药物
巯基嘌呤(6-MP)
通过抑制DNA合成,降低白细胞 增多症的风险。
化疗药物
免疫疗法
抑制白细胞的生长,降低其数量。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对异常 白细胞的杀伤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及应用
1
预处理药物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2024/7/19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14
第14页
肝素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肺栓塞、脑栓塞、深部静脉血 栓、心肌梗死等。只能预防血栓形成与扩大,对已经 形成血栓无溶解作用。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应用,可预防因纤 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手术后出血,因这些脏器中存
有较大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
子。对非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
引发20出24/7血/19无效,如外伤出血。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8
第8页
四、其它:
凝血酶(thrombin)
• 凝血酶是从猪、牛血中提取、精制而 成制剂, 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发挥止血作用。
2024/7/19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33
第33页
三、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抑制血小板功效 降低血栓素A2(TXA2)生成
TXA2合成酶
花生四烯酸
PG过氧化物
环氧化酶
platelet
TXA2
(-)
2024/7/19
阿司匹林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PGI2 34
2024/7/19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25
第25页
华法林
药品相互作用 1. 水合氯醛, 羟基保泰松, 甲磺丁脲, 奎尼丁等
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提升血浆浓度) 2. 水杨酸盐, 丙咪嗪, 甲硝唑, 西米替丁等使本
类药作用增强(抑制肝药酶) 3. 苯妥英钠使本类药作用减弱(诱导肝药酶)
凝血因子 II, VII, IX, X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自测题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自测题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自测题1.有关铁的吸收,叙述正确的是()A.饭后服用吸收比饭前好B.二价铁较三价铁易吸收(正确答案)C.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可阻碍铁的吸收D.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促进铁的吸收E.口服铁剂主要在空肠和回肠上段吸收答案解析:食物中的铁以Fe²⁺形式吸收,Fe³⁺难吸收(B对),凡能将Fe³⁺还原为Fe²⁺的物质(如胃酸、维生素C,果糖、谷胱甘肽)等有利于铁的吸收,但高磷、高钙、鞣酸、四环素,抗酸药、H,受体阻断药,质子泵抑制剂等,可使铁沉淀或抑制Fe²⁺的形成而阻碍铁吸收(ACD错)。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E错)。

2.纠正因妇女月经过多所致的贫血选用的药物是()A.铁剂(正确答案)B.红细胞生成素C.维生素BD.亚叶酸钙E.叶酸答案解析:妇女月经过多是慢性失血,需要用铁剂治疗。

3.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正确答案)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答案解析:从功能上讲,贫血可以定义为机体红细胞总量减少,不能对周围组织充分供氧的一种病理状态。

但因目前尚无适合临床检验要求的直接测定红细胞总量的方法,所以在诊断有无贫血时,一直沿用的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的浓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定量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容。

凡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容低于强比人群的下限即可认为贫血存在。

4.对于应用甲氨蝶呤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时宜选用()A.叶酸B.维生素B2C.叶酸+维生素B12D.亚叶酸钙(正确答案)E.红细胞生成素答案解析:甲氨蝶呤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阻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故应用亚叶酸钙。

5.主要用于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者的药物为()A.肝素B.香豆素类C.阿司匹林D.链激酶E.维生素K(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凝血酶原时间即PT检测,是血栓前状态DIC以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是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19:46
第五节 抗贫血药和促白细胞生成药 一、抗贫血药 铁制剂 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尤其对慢性 失血(如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痔疮出血 等)、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妊娠等 所引起的贫血疗效较好,用药后一般症状 迅速改善,血红蛋白约4~8周接近正常。
19:46
影响吸收因素 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果糖、半胱氨酸 等有助于铁的还原,可促进吸收。 胃酸缺乏以及食物中高磷、高钙、鞣 酸等物质使铁沉淀,妨碍吸收。 四环素等与铁络合,也不利铁吸收。
19:4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利用基因重组 技术合成的药物,含有527个氨基酸。 其能激活内源性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 溶酶。溶栓作用较强,对血栓具有选择 性,作用快。用于治疗肺栓塞和急性心 肌梗死。阻塞血管再通率比链激酶高, 且副作用小,是一个较好的第二代溶栓 药。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scuPA)为第三代溶栓药。
19:46
叶酸(folic acid)和维生素B12
二者主要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常常 合用。由叶酸对抗药引起的贫血应给四氢叶 酸制剂,由内因子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应肌 肉注射维生素B12。
19:46
第六节
• • • •
血容量扩充药
右旋糖酐(dextran) 右旋糖酐(dextran)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扩充血容量 1.扩充血容量 主要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2.抗血栓作用 2.抗血栓作用 中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某些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的活性,可用于防止休克后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也可 用于防治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及外科术后防止血栓形成。 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作用较佳,用于中毒 性、外伤性及失血性休克。也用于DIC和血栓性静脉炎。 性、外伤性及失血性休克。也用于DIC和血栓性静脉炎。 • 3.渗透性利尿作用 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因分子量较小, 3.渗透性利尿作用 易自肾脏排出,渗透性利尿作用强。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PPT课件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PPT课件
2其它作用
降血脂、抗炎、抗平滑肌和血管内膜增生以及 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临床应用
1 血拴性疾病及心肌梗塞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防治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等血栓形成。 4 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透等。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如发生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 并用特殊解毒剂鱼精蛋白解救。 2 血小板缺乏症 3 其他 偶见过敏反应;久用可发生短暂脱 发及骨质疏松
药理作用
参与Ⅱ、Ⅶ、Ⅸ、Ⅹ因子合成,这些因 子是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前体
因子
羧化酶
Ⅱ 维生素K Ⅱ





凝血
临床应用
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 ➢ 维生素K吸收障碍:梗阻性黄疸、胆瘘及慢性腹 泻 ➢维生素K合成障碍:早产儿、新生儿及长期应用广 谱抗生素患者 ➢香豆素类、水杨酸钠所致的出血
➢ 对纤蛋白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对血栓上的纤维
蛋白作用强,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作用弱,较少引 起出血。 ➢ 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 常用的有:阿尼普酶,重组葡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t-PA)等。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抗纤溶药)
1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变成 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药理作用
抗凝特点: 1、体内抗凝,体外无效。 2、口服有效,起效较慢,维持时间长 3、机制:维生素K对抗药,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 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 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 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对已形成的各种凝血因子均无影响。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防止血栓形 成,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贫血:是指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长期低于正常参考值。

1类缺铁性贫血:由于血液损失较多或者铁盐吸收缺乏引起的贫血。

2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或者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3类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损伤造成的贫血,一般是不可逆的损伤。

名称适应症机理不良反应附加说明口服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注射用铁剂:山梨醇铁/右旋糖酐铁1类缺铁性贫血进入细胞内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在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最终的成熟红细胞。

胃肠道刺激形成硫化铁不溶,导致便秘长期可致中毒以亚铁形式被吸收,与还原性物质合用,促进吸收。

与鞣酸、磷酸、抗酸药、考来烯胺、四环素形成难溶物,阻碍吸收。

同类药物说明中毒用1-2%碳酸氢钠洗胃,并同时予去铁铵减轻铁的毒性反应。

叶酸(VB9) 2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VB12-二氢叶酸-四氢叶酸(逐级促进)”叶酸缺乏导致合成通路不能进行极少与维生素C合用会破坏叶酸结构,吸收减少。

与VB12合用可起到效果增强作用。

同类药物说明孕早期缺乏叶酸,还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无脑畸形等)。

叶酸缺乏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对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而且叶酸还原酶被抑制,需用亚叶酸钙方能有效。

对VB12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大量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纠正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 2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再障贫血辅助治疗“叶酸-VB12-二氢叶酸-四氢叶酸(逐级促进)”VB12缺乏导致合成通路不能进行过敏性休克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缺乏会造成叶酸循环受阻,产生叶酸缺乏相似症状。

还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类药物说明作为辅酶促进脂肪代谢,缺乏后会造成脂肪酸合成异常,造成周围神经炎。

可用于治疗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等疾病。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γγ-HuEPO) 3类再障贫血骨髓造血严重损害使得红细胞生成素内源性不足血压升高过敏注射部位血栓升白细胞药1类由于造血功能低下,一般采用兴奋骨髓造血功能,促进白细胞增殖的药物。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60%集中血管内皮,大部分经肝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破坏,不易进入胎盘,乳汁。
肾排:原型或部分代谢产物;抗凝活性t1/2 随剂量而异,个体差异大,肝、肾功能不 全则延长。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抗凝特点 -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 口服无效,静脉或皮下注射 - 起效快(10min),作用时间(3~4h) 作用机制: -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速AT-Ⅲ 抑制凝血酶Ⅱa、Ⅸa、Ⅹa、Ⅺa、Ⅻa(含Ser) 的作用
前激肽释放酶(PK) 激肽释放酶(Ka) 高分子激肽原(HMWK) 血小板磷脂(PL或PF3)
凝 血 过 程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 活物(Ⅹa)的形成
第二步:凝血酶 (Ⅱa)的形成
第三步:纤 维蛋白(Ⅰa ) 的形成
肝素(heparin)
1916年麦克莱恩(J.McLean) 首次发现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 质----肝素
应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 塞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出血并发症少见,是较好的第 二代溶栓药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 变成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临床仅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 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 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应用过量可致血栓,并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栓倾 向






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凝血机制的活化。 血栓形成涉及的因素:血流、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14章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第1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和溶栓药一.促凝血药(止血药)㈠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 (VitK)来源:天然:K1:存在于植物中,脂溶K2:肠道细菌合成、腐败鱼粉提取,脂溶人工合成:K3、K4,水溶【药理作用】维生素K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临床应用】1.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出血;新生儿出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所致出血。

2.敌鼠钠过量中毒3.止痛:胆绞痛等。

[不良反应] 毒性低K1 不良反应最少,但iv过快时,可产生面红、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发生虚脱,故一般以im为宜。

K3、K4常致胃肠道反应,引起恶心、呕吐等。

较大剂量K3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

对G-6-PD缺乏的患者也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肝功能不良者慎用,或选用K1而不用K3。

㈡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与氨甲环酸: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止血。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如肺、肝、胰、前列腺等手术所致的出血,产后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这些脏器及尿内有较大量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对抗链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过量可致血栓,并可诱发心梗。

抑肽酶:主要用于治疗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还可用于防治胰腺炎。

㈢血管收缩药垂体后叶素:使小A、小V、毛细血管收缩。

用途:1.肺咯血2.肝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3.产后大出血4.尿崩症㈣局部止血药凝血酶:1.局部止血:适用于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及实质脏器出血的止血。

2.口服或灌肠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二.抗凝血药抗凝血药是一类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阻止已形成的血栓进一步发展。

不能溶栓。

肝素:[化学结构]强酸性,带有大量负(阴)电荷且与其抗凝作用有关【药理作用】-1.抗凝作用抗凝血机制①肝素分子带大量负电荷,能激活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并促使后者灭活多种凝血因子(Ⅱa、Ⅸa、Ⅹ、Ⅺ、Ⅻ)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抗凝血特点:①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②作用迅速、强大;③大分子,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可发生局部血肿,常i.v给药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临床应用】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

血液和造血

血液和造血

• 临床应用 1. 各种原因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2. 首选口服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糖浆 3. 静脉给药:右旋糖酐铁 •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便秘 +硫化氢 2.急性铁中毒 急救措施 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 去铁胺结合铁
四、不良反应 1.过量:自发性出血 抢救:正电荷、强碱性的鱼精蛋白 2.抑制PAF,导致血小板减少 3.过敏反应 4.早产及胎儿死亡 5.骨质疏松
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
口服抗凝药
基本结构:4-羟基香豆素
双香豆素(dicoumarol)
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persantin)
cAMP
1.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 cAMP 2. 增加PGI2活性 3.激活腺苷 4.轻度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
磷 酸 二 酯 酶 5’-AMP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双嘧
达莫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与乙酰水杨酸合用 效果更好。
第四节 促凝血药
• 维生素K •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
t-PA
纤维蛋白
Val561
阿尼普酶 APSAC
纤溶药的作用
纤溶酶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 •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1. 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 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
TXA2受体阻断药和TXA2合成酶抑制药:
2.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噻氯匹啶
3.凝血酶抑制药 水蛭素
4.GPIIb/IIIa受体阻断药 :阿昔单抗
精氨酸反应中心 丝氨酸活 性中心
IIa IXa Xa XIa XIIa
AT-III
肝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血液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血液系统功不可没,血液主要有四大功能:
1、运输功能:血液可运输O
2、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把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CO2、尿素、肌酐排出体外。

人体组织器官,尤其是一些重要器官如心、脑、肾需要充足的血和氧的供应,一旦缺血缺氧,会造成部分或全部功能损害。

2、调节体温:血液是由水分组成的,水的比热寄存,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使体温变化水明显。

3、调节PH值,维护内环境的稳定:血液中存在着很多的缓冲对,如碳酸、磷酸缓冲对,具有抗酸抗碱的作用,调节体液PH值。

4、血液中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来病原微物生的入侵,血液中还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止血和凝血,防止血液丢失。

这样说来,血液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血液的功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血液中的有形成分(RBC、Hb、WBC)量必须保证,是血液实施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否则功能将无法实现,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少了——贫血——抗贫血药;
2、血液在血管中运行,既要通畅,又不能外漏;出血————止血——止血药;凝血——血栓——抗凝药。

抗凝血药
抗凝途径:1、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肝素、香豆素类
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链激酶、尿激酶
3、降低血钙:枸椽酸钠
4、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潘生丁
5、其他:右旋糖酐
一、肝素
(一)来源:牛肺、猪小肠——大量阴电荷,强酸性
(二)机理:激活ATⅢ(大4倍)
(三)特点:
1、快、强、短(体内肝素酶很快破坏)
2、口服无效: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生物膜
3、体内体外均有效
4、过量中毒可用硫酸鱼精蛋白解救(带阳电荷,强碱,1mg可中和100U)。

(四)用途: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DIC、其他
(五)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自发性出血——减少剂量、鱼精蛋白解救
(六)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血友病、手术后
二、双香豆素
(一)来源:黄陵零香草
(二)机理: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与维生素K竟争抑制Ⅱ、Ⅶ、Ⅹ、Ⅸ在肝脏的合成。

(三)特点:
1、作用温和、缓慢、持久
2、口服有效
3、体内有效,体外无效
4、过量中毒用维生素K解救
(四)用途:血栓栓塞性疾病
纤溶药
链激酶尿激酶
(一)来源:β—溶血性链球菌肾细胞合成,从尿中提取的活性蛋白酶(二)特点:(1)间接作用
(2)具有抗原性
抗贫血药
一、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值长期低于正常的病理现象。

分为三类:
1、缺铁性贫血:亚铁血红素——Fe2+ +原卟啉
Hb (97%)珠蛋白
RBC
血液损失过多或铁盐吸收不足所致——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或VitB12缺乏所致,大细胞、高色素型,
叶酸、VB12——合成DNA的原料——细胞不能增殖分化——停留在幼稚阶段——细胞个子大、数量少、功能差、寿命短——大胖子、虚胖子。

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生发中心具有造血功能
感染、药物(抗癌药、氯霉素)、放射性重金属、汞剂、杀虫剂、苯剂——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红、白、血小板下降——20%的治愈率(中西医)——换血
或骨髓移植——价贵。

二、抗贫血药: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补充疗法来治疗贫血,药物主要有三种:铁剂、叶酸和VB12。

(一)铁制剂:
1、铁的体内过程:
胃酸、VC、果糖去铁蛋白结合
Fe3+ Fe2+ 入血Fe3+ 贮存
Fe2+ RBC Hb 血浆铁
2、缺铁的原因:不容易缺铁,每天从胆汁、尿液、汗液、上皮细胞丢失0.5-1.0mg,每
天摄入铁有25mg左右,用铁锅烧饭,——主要是儿童(WHO报告有40%
的儿童缺铁)
原因有四:(1)来源不足:
(2)吸收不良:慢性长期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3)丢失:慢性失血性疾病(溃疡、月经过多、钩虫病——破坏红细胞)
(4)相对缺乏:婴幼儿、哺乳期、妊娠期。

3、药理作用与用途:
作用:参与RBC和Hb的合成
用途:缺铁性贫血。

4、不良反应:胃肠剌激反应——饭后服;
便秘——Fe3+ +H2S形成络合物影响Fe2+的吸收
对肠壁的剌激少
过量中毒:>1克引起急性中毒——恶心、呕吐、休克、血性腹泻、重则死亡——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去铁胺。

5、注意事项:
(1)对因治疗:偏食——纠正
(2)忌与抗酸药合用
(3)不与牛奶(钙)、茶叶(鞣质)、四环素同用(络合)。

(二)叶酸(三)VB12
1、来源:绿色疏菜、肝、酵母牛奶、蛋黄、动物内脏及微生物合成
2、药理作用:(1)参与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2)参与氨基酸互变
(3)维持有鞘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4)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
3、缺乏的结果: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巨幼贫+神经症状)
4、缺乏的原因:需要量很少(50ug/d)2-3ug/d
妊娠或婴幼儿:300-400ug/d 2-3ug/d
(1)摄入太少——偏食吸收减少(空肠吸收)
(2)相对缺乏“内因子”(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3)烹调不当——不耐热警卫员—保证VB12不被消化
(4)VB12缺乏液破坏——到空肠吸收
(5)长期用抗叶酸代谢药(1)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分泌减少
氨甲蝶啶:抑制癌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2)胃次全切除:重症溃疡,胃癌
不能识别正常细胞
TMP: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乙氨嘧啶: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
5、临床用途:(1)营养性巨幼贫(1)恶性贫血(口服无效,需注射)
(2)恶性贫血的辅助治疗(2)巨幼贫辅助用药。

二、促凝血药及抗凝血药
内源性
外源性ATⅢ、肝素辅助因子)
结合后灭活纤维蛋白减少——出血——止血药(促凝药)
纤维蛋白增加——血栓——抗凝药
止血药
止血途径:(1)促进纤维蛋白形成:VK
(2)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氨甲苯酸
(3)直接作用于血管:垂体后叶素
一、维生素K
(一)来源:天然 K1——植物苜蓿脂溶性高——胆汁乳化后空肠吸收
K2——肠道菌群
人工合成K3
K4 水溶性
(二)药理作用: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
(三)临床用途:
1、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1)早产儿、新生儿颅内出血——永久怀脑伤残
(2)阻塞性黄疸、慢性长期腹泻
(3)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4)肝病、敌鼠钠中毒——Ⅱ减少
2、抗凝血药过量中毒:香豆素类,水杨酸类
3、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绞痛
(四)不良反应:扩张血管
二、氨甲苯酸(PAMBA)
机制:纤溶酶形成减少
用途:子宫、前列腺、肾上腺、甲状腺、肝、脾、肺、胰等手术出血
——激活因子多——纤溶亢进出血。

不良反应:过量——血栓
三、垂体后叶素:包括催产素和加压素,蛋白质,口服无效。

药理作用:收缩血管,兴奋子宫平滑肌。

用途:肺咯血、上消出血、产后大出血。

禁忌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