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明清时期专项练习(十)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明代君主专制1.(2020·全国Ⅲ卷高考·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 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

【答案】A2.(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的内阁【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答案】D3.(2017·全国Ⅱ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解析】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D项错误。

2010年高考历史明清史复习

2010年高考历史明清史复习

高三古代史测试(明清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B.设立厂卫C.设置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2.关于明朝锦衣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设立于明成祖在位时期B.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事务C.超越司法部门而由皇帝直接指挥D.表明明朝对官吏监视和对人民镇压的加强3.不属于明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锦衣卫C.废行省设立三司D.设立西厂特务4.明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最大不同是A.考试的目的B.考试的内容C.考试的方法D.考试的管理5.明朝时,专管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是A.户部、转运使B.工部、布政使C.户部、布政使D.吏部、按察使6.明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你没有欺骗我。

”这一故事说明A.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B.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C.明初高官也受特务监视,不敢稍有疏忽D.宋濂惟惟诺诺,仅是皇帝奴仆7.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的直接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充实和加强司法部门C.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D.防犯外戚宦官干预朝政8.下列关于《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定于明太祖统治期间B.内容增加了经济立法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D.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9.“靖难之役”的起因是A.藩王对建文帝削藩不满B.朱棣企图夺取皇位C.建文帝对藩王过于软弱D.朱棣不满建文帝迁都北京10.北京正式成为明朝的首都是在A.洪武元年B.永乐元年C.永乐四年D.永乐十九年11.“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适应军事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12.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废除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13.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15.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城市的兴起B.五代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汉唐以来人头税被废除16.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突出后果是A.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B.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C.农民购买力低,缩小商品销售市场D.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17.下列各项反映上层建筑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①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②政府屡申重农抑商政策③广大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品④地主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多买田置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18.清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的共同作用是A.调整生产关系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C.加强经济掠夺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9.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二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553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4亿,导致人口激增的直接原因是A.清朝管辖区域扩大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C.地丁银制度的推行D.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0.清朝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行政机构是A.伊犁将军B.乌里雅苏台将军C.岭北行省D.西宁办事大臣21.清代负有西藏地方管理之责的是①驻藏大臣②达赖喇嘛③班禅喇嘛④理藩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改土归流”的影响在于①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②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局面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3.下列各项措施,明清两代都使用过的是A.僧官制度B.改土归流C.金瓶掣签D.政教分离24.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最佳的季节应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5.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不包括A.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B.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C.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D.开始接受一些西方先进科技2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A.租借权B.开发权C.居住权D.统治权27.书中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是A.《禹贡地域图》B.《梦溪笔谈》C.《水经注》D.《徐霞客游记》28.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C.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D.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和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29.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源于他的著作A.《明夷待访录》B.《日知录》C.《萍洲可谈》D.《詹曝杂记》30.下列各项,属于类书的是A.《永乐大典》和《割圆密率捷法》B.《乐律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C.《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D.《农政全书》和《天下郡国利病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四方诸夷限山隔晦,僻在一隅。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

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管理财政的“三司”成为正式的宰相机构。

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

这表明宰相制度()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C.变化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解析:选A题干中反映在五代十国时期、北宋、清朝雍正年间,枢密院、三司、军机处因军事、经济、政治因素分别起了中枢机构的作用,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2.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明朝()A.中央政府精兵简政B.君主专制的加强C.宰相的权力被削弱D.国家权力的下移解析:选B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明朝废丞相并非精兵简政,而加强君主专制是权力的上移,故A、C、D三项错误。

3.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A.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解析:选B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这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体现,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更能说明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故B项正确;内阁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给予他们多少权力,故C项错误;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4.明代史料记载:“内阁之职同于古相,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其事。

如(大学士)高拱之经掌吏部等,俱出拟启事,入而调旨。

高三历史专项训练试题:人教版必修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附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专项训练试题:人教版必修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附参考答案)

专项训练试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单选题1.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 民间社会发育有限B. 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 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 县域经济长期滞后2.明代形成“廷杖”制度,大臣往往被当朝笞责,重者致死,或者投入“诏狱”,酷刑折磨致死,完全破坏了中国古代“君使臣以礼”的传统。

下列明代史实中,与这一现象的实质最相符的是()A. 推行改土归流B. 内阁拒绝草拟皇帝不合理的诏旨C. 废行省设三司D. 太监乱政比其他任何朝代都严重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

这说明朱元璋()A. 强调法律治国作用B. 推行法家治国思想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严查官员擅权贪污4.土司制度是明朝的一项重要制度。

明政府规定:对“不志诚”、“犯了法度”、“不系世袭”者,即行改土归流;“不系世袭”者若是报朝廷,则可以袭替。

对于首先归附的强大土司,明政府均明确宜布予以世袭,以示绥抚。

据此推知,明代的土司制()A. 加速了土司世袭的瓦解B.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C. 有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D.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5.《明书》中记载:“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

”与这一记载异曲同工的明代举措是()A. 营建北京并迁都于此B. 废丞相权力分于六部C. 设内阁辅助皇帝理政D. 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6.“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军国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 元明清前期的经济 含解析

2020届天津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 元明清前期的经济 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10元明清前期的经济一、选择题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改编)〕明朝蔡献臣所著《清白堂稿》记载,福建同安县“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则苏段、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

由此可知,当时()A.长途贩运比较发达B.同安县是福建商贸中心C.福建丝织业发展快D.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2.(2018河南洛阳期中)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

这种现象()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3.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

材料说明()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重心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4.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

材料主要体现了()A.倭患是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5.(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其专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 000台。

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超过官营手工业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专业化特征明显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6.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的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二、非选择题7.“重农抑商”的政策和理念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是当今经济史研究的热点。

2021 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练习题(含答案)

2021 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练习题(含答案)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四川攀枝花模拟]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巡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

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渡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

由此可知,明代()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2.《皇朝掌故汇编》记载:“雍正元年,世宗御乾清宫西暖阁,召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入,面谕:建储,亲书名,密封藏于匣内,置乾清宫世祖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这一现象说明了()A.乾清宫是紫禁城政治活动的中心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乾清宫是雍正帝处理政务的地方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3()A.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4.[2021·广东惠州高三6月模拟]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例》等,因俗而治。

这些法规()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B.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意识D.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5.[2021·安徽淮北模拟]下表为《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

这反映出明朝()A.商业政策发生倾斜C.对外贸易受到重视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6.[2021·华中师大附中测评]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

其中所陈,穷极水陆。

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C.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7.[2021·新疆模拟]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时,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知识强化训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知识强化训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知识强化训练明清时期一、选择题1.(2016·湖北华中名校高考押题金卷,26)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2.(2017·四川达州一模,29)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

这主要表明( )A.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C.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3.(2017·江苏联盟大联考高三2月联考,5)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4.(2017·广东惠州三模,27)据记载,清代棉花的价格从康熙年间每斤五十至八十文上涨至道光年间的每斤二百至三百文。

据此推测,当时( )A.棉花产量大幅下降B.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中外贸易的迅猛发展5.(2017·广东肇庆二模,26)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

”这反映当时( )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C.对外贸易发达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6.(2017·安徽黄山一模,6)明清时期,流入日本的白银约2亿两,流入美洲的白银约4亿两,其中经由马尼拉流入的及经由欧洲和美国流入的各约2亿两。

当时大量白银的流动()A.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的破产B.促成了亚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有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D.冲击着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7.(2017·四川乐山一模,27)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某某思想的基础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 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学并不是背离传统儒学思想,李贽言行的价值在于其批判性,故A项错误;根据设问中“在当时”可排除B、D两项,这两项都是明清儒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

2.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封建官府促进商业发展解析:选C 根据“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贽的言论主要是针对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C项。

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3.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B.考证相关史料真伪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搜集整理相关史料解析:选D 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进行考证之前首先要搜集整理(占有)相关史料,在考证相关史料真伪之后,再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史料的异同,依据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认识,因此D项是第一步,故答案为D项。

明清时期高中历史试题

明清时期高中历史试题

1.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

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

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②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③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④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2.传教士白晋说:“现今中国,人们把道德、哲学视为主要学问,却极端忽视了哲学以外的其他学问。

”“现今”指的是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3.清朝前期(1644年—1840年)之际出现的历史史实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C.《共产党宣言》发表D.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成立4.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6.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7.材料二“[英国舰队]所向无不披靡,彼已目无中华,若海面更无船炮水军,是逆夷到一城邑,可取则取,即不可取,亦不过扬帆舍去,又顾之他。

在彼有得无失,何所忌惮?而我则千疮百孔,何处可以解严?”林则徐认为“海疆久远之谋”是“亟筹船炮,速募水军,得敢死之士而用之,彼北亦北,彼南亦南,其费虽若甚繁,实比陆路分屯、远途征调所省为多”。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江苏模拟)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2024•江苏模拟)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3.(2024•雨花区校级模拟)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

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

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

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4.(2024•山东模拟)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5.(2024•九龙坡区校级模拟)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如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6.(2024•辽宁模拟)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一.选择题(共23小题)1.(2023春•湖南期中)奏折制度是清朝康、雍、乾时期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自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这种奏折制度()A.强化了君主对官僚机构控制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严重摧残了中国文化的发展D.有利于科学合理高效决策2.(2023•达州模拟)明清时期,宋应星走出书斋,游历考察,了解基层群众生产领域的工艺流程;徐光启在家乡开辟农庄,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写了许多农学著作。

这些人的活动()A.推动了高产作物的传播B.进行了实验科学的尝试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D.顺应了西学东渐的潮流3.(2023•锦州模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

据此可知,王夫之()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4.(2023•湖南模拟)《明史•土司传》记载说,土司“必假我爵禄,宠之以名号,乃易为统摄,故奔走唯命”,若朝廷调遣繁多,则“急而生变,恃功怙过,侵扰益深”。

这()A.为边疆动乱埋下了隐患B.体现了明朝阶级矛盾尖锐C.说明土司由明政府册封D.有利于强化对边疆的治理5.(2023•靖远县二模)明朝中期,“盗矿”之事,遍及各省,有的在深山偷挖,有的则凭借势力占领官家的矿场,有的则建立武装公然和官府对抗,如在广东顺德,就有豪强勾结“势家”经营银矿达30年之久。

由此可知,当时()A.私营矿业得到发展B.中央集权制度衰微C.资本主义萌芽兴起D.官营手工作坊破产6.(2023•齐齐哈尔二模)明清之际的张岱是私人修史的著名学者,在其《越中三不朽图赞》中选取人物最多的是关于理学、忠烈、忠杰、忠谏、孝烈、生孝等12目,以便“见道学诸公则自知有愧衾影,见忠节诸公则自惭有愧忠孝,见清介诸公则自恨纠缠名利,见文学诸公则自悔枉读诗书”。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明清时期(2024年9月)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明清时期(2024年9月)

2025年中考高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明清时期(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安徽开学)乾隆时期,清朝‘借地养民”招内地汉民垦种西北番地,为处理番汉矛盾朝廷在番地设立“厅”级机构专门来管理汉人事务,处理番汉纠纷。

后汉民日益增多,行的权力也随之扩大.最终使得少数民族贵族失去了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

清政府的措施()A.意在转变边疆地区的生产方式B.增强了西北地区的基层自治C.拉开了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序幕D.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2024•茂名开学)蒙古例是清廷为外藩蒙古制定的特别法。

随着内地民众大量进入蒙地,“封禁”政策下蒙古人、汉人相对隔离的生活状态逐渐被打破。

清廷在嘉庆朝重印了《蒙古律例》,强调因俗而治,后期日渐与《大清律例》走向交融。

此举()A.显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解决了边疆司法审判的急需C.旨在推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D.奠定了近代中国法治的基础3.(2024•吉安模拟)康熙帝非常钦慕“泰西”的科技,他不仅努力学习了“《几何原本》”,还深入研究了欧洲的天文、地理、机械等科技和历史知识。

这一现象反映出()A.“海禁”政策形同虚设B.西方科学革命波及中国C.西学东渐的继续发展D.清朝科技水平快速提升4.(2024•川汇区校级开学)成书于1406年的《克拉维约东使记》记载,当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宫廷大臣、使节克拉维约来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时,打听到一支由800匹骆驼组成的商队不久之前从中国来到此地,他也因此得知撒马尔罕距离中国首都的路程是6个月。

克拉维约在这次外出游历的旅程中,不可能()A.遇到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商人B.了解明与帖木儿帝国的交往C.比马可•波罗更晚前往东方D.见证当时丝路上的贸易往来5.(2024•怀柔区校级开学)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会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

蛮夷戎狄形成华夏认同,蛮夷戎狄逐渐融入华夏族。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2019·河北邯郸联考)“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明代品级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选官趋向严格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答案】 D【解析】明代废除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所以六部最高长官品级被提升为正二品,故答案为D项。

2.(2019·河南重点中学联考)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

这反映出内阁()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策机构【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所以其不是皇权的执行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的职能,没有涉及阁员是否位卑权重,故B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其有助于皇帝合理决策,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故D项错误。

3.(2019·湖南衡阳联考)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

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

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朝实行官员回避制度和设立两套独立的监察体系,其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政治风气,故A项正确。

这些措施有利于预防腐败,不能说是防止了官员的腐败,排除B项;秦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形成独立体系,排除C项;明代监察制度与人才选拔公正无关,排除D项。

4.(2018·北京西城期末)北京故宫内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中心。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专题三整合训练
1、下图为明朝初年中央和省级地方官府行政关系示意图。
hTJBUVt
JL「丨、「
[卡「[■!庶.It駅][j科扛祜而1
2、 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
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
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材料三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 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
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
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 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
材料二
元朝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 象。……加上出生于元末社会底层曾饱经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 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 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朝中后期推动中国和西欧社会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明朝中后期中国政府不同于西方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2017高考历史明清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2017高考历史明清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2017高考历史明清专项练习题附答案2017高考即将来临,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历史,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2017高考历史明清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7高考历史明清专项练习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法。

”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罢免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D.强化君主专制2 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A.皇权日益强化B.君权和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皇权代替相权D.中央机构日益完善3 “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禽(擒)缪(戮),甚至剥皮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

”这种状况发生在明朝哪位皇帝在位时 ()A.明熹宗B.嘉靖帝C.明神宗D.崇祯帝4 清前期,中枢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5 北宋赵匡胤和明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A.废除丞相B.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D.文化专制6 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清朝年号公元每人平均亩数清康熙二十年1673年27.92亩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6.89亩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3.56亩上表中,清代前期人口平均占有耕地亩数呈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B.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C.耕地面积的明显减少D.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7 规定“役归于地”,“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的是()A.唐初的租庸调制B.唐末的两税法C.明末的一条鞭法D.清初的摊丁入亩8 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盛产棉花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C.出现机器纺织业D.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向纺织业生产9 明朝的商业,与战国时期相比,其进步性表现在()①封建政府放弃了轻视商业的政策②商业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③盐、铁贸易已经趋于衰落④出现了具有明确分工的工商业中心城市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②④10 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是()A.废除了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11 根据历史记载,渥巴锡“以俄罗斯征调师旅不息,近且征其子入质,而俄罗斯又属别教,非黄教”,故与大家密谋,“挈全部投中国兴黄教之地,以息肩焉。

第10练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原卷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

第10练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原卷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

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第10练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1. (2021•广东广州高三模拟)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但“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

据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A.农民生活与市场关系密切B.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缺乏精耕细作的技术2. 明代《常熟县志》记载:“至于货布,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

”清朝时,河北等地的农民开始在地窖里织布,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

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A.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B.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生产地域性分工的加强D.对全国性市场的依赖3. (2022•辽宁省六校期中)明清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B.这些思想是时代的产物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D.冲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4. (2021•山东省滨州市期末考试)《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

”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人身的控制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解决了人多与地少的矛盾D.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5. (2022•辽宁省锦州市期末考试)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它们的问世反映出()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6. 明初以前,向朝廷进贡的茶是将采摘的茶叶制成茶饼,后来改为进贡茶芽。

江西的茶农精心研究,制出了如铅山县河口镇的“河红”、婺源县的“婺绿”、义宁州的“宁红”等名茶,使江西茶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3,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4,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5,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设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择官吏的方法6,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高考历史专题《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山东卷]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农业经济有所发展,人们对与农耕密切相关的牛关注逐渐增多,而减少了与农业关系不大的马的关注,导致关于牛的相牛、养牛、医牛等方面的专著增多,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牛,与军事资源控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土地兼并下,导致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因此人们可能会减少对牛的关注,与材料观点相反,排除B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不能解释在农耕生产中对牛的重视,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4·新课标卷]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乾隆年间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的表述,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农业中租佃关系盛行,这使得农民可以通过租种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既能维持生计,又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故选A项;通过材料可知,佃户认为卖掉自己的田地,租种更多的田地能够更好地维持生计,这样会造成土地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会加剧土地兼并的扩大,排除B项;租佃制甚至永佃制的盛行,进一步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商业货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租佃关系下佃农需要向地主支付租金,地主则需向国家缴纳赋税,这并不直接削减国家赋税来源,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座号: 姓名: 明清时期专项练习(十) 2020年2月11日1.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

《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

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

”明代这一做法( )A .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 .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 .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D .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2.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你们各位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非画一,则不敢结党矣”。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 )A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 .封建制度渐趋没落C .思想控制不断加强D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3.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具体情况如表所示:这说明清朝( )A .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 .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 .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 .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4.明洪武元年(1368年),全国产铁总量高达1847.5万市斤。

七年,铁总产量近905.3万市斤,其中官铁占总额的1/2。

二十八年,内库存铁3743万市斤,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 .铁矿冶炼水平超过前代B .官营工场规模不及民营C .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D .朝廷鼓励民间兴办矿业5.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地区,出产的优质蚕丝行销全国,号称“湖丝遍天下”,以至于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

这说明当时( )A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B .商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C .北方手工业生产日益衰退D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6.据清朝《仁宗实录》记载,闽皖商人为图便捷省费,在贩运商品到广东出口时,将原来经庾岭的内陆运输改为海道运输,而嘉庆帝以会使内河“关税减少”为由,下令商人仍“由内河过岭行走”,否则将没收商品并治罪。

此规定( )A .不利于当时的出口贸易B .表明清政府调整对外政策C .限制了商人的经商范围D .说明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7.宋代思想家李觏认为:“立君者,天也;养民者,君也。

非天命之私一人,为亿万人也。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也说:“天之生万物,仁也。

帝王之养万民,仁也。

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

”这表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制度,倡导民本思想B.认为民众是君主权力的来源C.立足君主权力,肯定社会公利D.反对理学对君主权力的强化8.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

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

这是因为明清小说()A.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B.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C.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D.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9.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

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

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6世纪中叶,耶稣会士为在中日两国打开传教局面,遂以西医为百姓疗疾来赢得人心。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向中国译刊一大批西医著作,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

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

康熙帝任用传教士为其治疗心悸症和上唇生瘤,获得奇效。

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

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大。

西医最初在日本传播时,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舍药,颇得民心,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入教。

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

——摘编自田毅鹏《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的历史比较》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

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

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

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过程中的不同点。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2分)(3)近年来在英、美等国掀起“中医热”,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在2019年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请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4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

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

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

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

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

俾尔永遵,故兹敕谕!——《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嘉庆帝对英国国王的敕谕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1.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皇帝为了防止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上作弊而实行的一项半印勘合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有效保证了文书的安全,而且加强皇帝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控制,强化了皇权,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加强皇权,不是健全中枢机构,故B项错误;这一举措显然不是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故C项错误;古代是君主专制,不是致力于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

2.A解析:根据材料“一切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你们各位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非画一”可知,材料认为天下一切言行应以皇帝为标准,天下所有人都为皇帝服务,不应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个人尊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故选A项;B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C项是材料的表象,不是本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排除D项。

3.B解析:据材料,理藩院管理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及其家族,军机处控制军事、行政等核心权力,这说明清王朝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选B项。

材料的三个机构创新没有体现满汉民族分治政策,排除A项;家国同构早在西周就已实施,体现不出“创新”,排除C项;理藩院的专门设置体现的是对边疆地区严格的控制,排除D项。

4.C解析:题目中并未牵涉明代与前代铁产量的比较,故不存在“超过”之说,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官营和民营规模的比较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得出明代政府的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目中“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不相符,故D项错误。

5.A解析:根据材料“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可知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故选A项;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所以商业不是国家经济基础,故排除B项;题意反映了江南丝织业的发展,但并不能体现北方手工业生产衰退,故排除C 项;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排除D项。

6.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由于闽皖商人海道运输影响政府内河税收,政府强令恢复原道,使海道禁行,结合所学,海道封禁强化了闭关锁国,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未涉及调整对外政策,故排除B项;政府下令改道与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无直接联系,故排除C项;D 项材料无从体现,故排除。

7.C解析:材料中的“立君者,天也;养民者,君也”“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说明二者尊重君主制度,立足君主权力;“非天命之私一人,为亿万人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说明二者都肯定社会公利,故选C项。

二者均不反对君主制度,排除A项;李觏认为君权神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他们对理学的态度,排除D项。

8.B解析: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兴起,它是市民精神生活需求在文学上的反映,故选B项。

据材料“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可知主要反映市民精神生活需求,“人民群众”的概念过于大了,排除A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是明清小说兴起的表面原因,排除C项;明清小说是文人创作的而不是统治者,并且很多批判现实,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排除D项。

9.D解析:清中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社会等级观念强化,故A项错误;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不是戏曲变化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造纸术、印刷术的改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民众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京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而“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故D项正确。

10.(1)传播过程不同:中国是先理论后趋于实用;日本是先实用后理论。

民众对西医态度不同:在中国西医的受众较少;在日本更多的人接受西医。

(9分)(2)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或洋务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的影响。

(6分,任意3点即可)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动摇了中医的地位。

(6分)(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肯定了中医学对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有助于推动中医的传播和发展,提高我国中医的影响力。

(4分)解析:(1)根据材料“耶稣会士……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

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可知西医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先理论后趋于实用;根据材料“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

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大”可知在中国西医的受众较少。

根据材料“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舍药……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可知,西医在日本传播是先实用后理论;根据材料“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入教”可知,在日本更多的人接受西医。

(2)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西医传入的背景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和西方文明的传入;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可知,此时西医传入的背景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根据材料“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可知西医传入的背景是受到日本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