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的简易鉴别
土壤质地简易识别法

土壤质地简易识别法
土壤质地简易识别法,是指根据土壤质地的重要物理性质,采用“手摸、看、抓”的有经验的方法,简单而准确地识别出土壤质地。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手摸:根据土壤形态和固结度,将土壤分类为粗、中、细三类;
2、看:根据土壤质地的颜色、光泽、表面状况等观察,进一步区分出比较细的质地类型;
3、抓:用手抓住土壤,感觉其弹性及固结度,进一步判断出土壤的质地类型。
实际上,土壤质地简易识别法并不能准确(accurately)的判断出土壤的质地,但是它可以给人们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土壤质地的大致分类和研究也是有帮助的。
土的鉴别方法

条情况
干土
湿土
粘
土
切面光滑,有粘刀阻力
有滑腻感,感觉不到有砂粒,水分较大时很粘手
土块坚硬,用锤才能打碎
易粘着物体,干燥后不易剥去
塑性大,能搓成直径小于0.5nn的长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易断裂
粉
质
粘
土
稍有光滑面,切面平整
稍有滑腻感,有粘滞感,感觉到有少量粘粒
土块用力可压碎
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去
土的鉴别方法
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新近沉积粘性土、人工填土、淤泥、黄土、泥炭、红粘土、膨胀土的鉴别。
一、碎石土、砂土鉴别方法
类
别
土的
名称
观察颗
粒粗细
干燥时
状态
湿润时
用手拍
击状态
粘着
程度
碎
石
土
卵(碎)石
一半以上的颗粒超过20mm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觉
圆(角)砾
一半以上颗粒超过2mm(小高粱粒大小)
表面偶有水印
无粘着感觉
砂
土
细砂
大部分颗粒与玉米粉近似
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胶结部分稍加碰撞即散
表面有水印(翻浆)
偶有轻微粘着感
粉砂
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
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加压力可分散
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
有轻微粘着感觉
二、粉土、粘性土鉴别方法
土的
名称
湿润时用刀切
湿土用手捻
摸时的感觉
土的状态
有塑性,能搓成直径为0.5~2mm的土条
粉
土
无光滑面,切面稍粗糙
有轻微粘滞感或无粘滞感,感觉到砂粒较多、粗糙。
土的野外鉴定方法

符合某一类土的条件时,既按该土定名。
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P>17
17≥IP>10
IP≤10
刀切切面光滑,刀刃有粘阻力
刀切切面稍光滑,切面规则
刀切切面不光滑,切面较粗糙
手捻有滑感,水多时粘手,无砂感
碎石土、砂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类别
土的名称
观察颗粒粗细
干燥时的状态
湿润时拍击状态
粘着程度
碎
石
土
漂石块石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卵石碎石
粒径大于6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粗圆砾角砾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完全分散
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8<N≤32,
0<IL≤0.5
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
2<N≤8,
0.5<IL≤1.0
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N≤2,IL>1.0
粘土
不能捏成饼,
N >32,IL≤0
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8<N≤32,0<IL≤0.5
摇振反应迅速、中等
具光泽
稍具光泽
不具光泽
干强度高,干土坚硬,锤击才能碎,不易成粉末
干强度中等,干土锤击易碎,
手难捏碎
干强度低,干土手易捏碎
野外土的鉴别方法 PPT

谢谢观赏 谢谢欣赏
综合上述结果, ASTM 标准用目力鉴别的结果 划分土类的鉴别标准见表4。
4.光泽反应
光泽反应: 用小刀切开稍湿的土, 并用小刀抹过土面, 观察土面有无光泽以及粗糙的程度。
在国内的资料中, 1979 年出版的《土质学及土力学》 对土的目力鉴别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并给出如表5 所 示的目力鉴别划分土类的标准。
2.剪胀性—摇震反应
制备很软但不粘手的土膏, 做成饼状, 放在手掌中, 手 掌作水平摇动,并用这只手的手背有力地敲击另一只手, 记 下土膏的反应, 然后用手指侧向挤压土样并记下其反应。
ASTM规定的摇震反应的快慢评价标准见表2。
大家学习辛苦了Βιβλιοθήκη 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3. 塑性搓条试验—韧性
将做完剪胀性试验的土样搓成直径3mm 的土条, 然后将 土条折迭成团再滚搓, 至3mm 时如不断裂则继续折迭成团后 再滚搓, 直到土团碎裂, 记下滚搓时的压力大小和土条软硬 的手感。ASTM规定的韧性评价标准见表3。
一、经验法
土的种类 繁多,有时候让人 非常困扰,经过多 年的经验,人们总 结了一些碎石土、 砂土、粉土、粘性 土、新近沉积粘性 土、人工填土、淤 泥、黄土、泥炭、 红粘土、膨胀土的 野外简单的鉴别方 法。
1、碎石土、砂土鉴别方法
: 注解 翻浆【frostboiling】指的是春融时期由于土基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表
面出现不均匀起伏、弹簧或破裂冒浆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排除不好或水位发生变化。
2、粉土、黏性土鉴别方法
3、人工填土、淤泥、黄土、泥炭、红粘土、膨胀土的鉴别方法:
4、新近沉积粘性土的鉴别方法
二、科学方法
塑制一个立方体或球形的土样, 在太阳下或空气中风干, 也可以在不超过110 ℃的烘箱内烘干, 用手指捏压的方法试 验土的干强度。如果土中有干的团块, 有经验的人员也可以 用以确定干强度而不必专门塑制土样。ASTM 规定的干强度 的评价标准见表1。
(完整word版)土的现场目力鉴别方法

第一节土的现场目力鉴别方法根据土的一些外观特征,用一些简易的试验方法判别土类及土性,统称为十的现场目力鉴别。
当然,这种鉴别是初步的,正确的判别要通过必要的室内土工试验方能达到。
但掌握现场目力鉴别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基本技能,不能轻视.土的现场目力鉴别包括划分土类及鉴别土的基本性质.在土的目力鉴别中常用的简易试验方法主要有:1.干强度试验:把风干的小土块,用手指捏碎或劈断,根据用力的大小来判别。
1)干强度高——捏不碎,抗断强度大,2)干强度中等—-用力能捏碎,容易劈断,3)干强度低——易于用手捏碎和搓成粉末.2.韧性试验:将土调成略高于塑限,柔软而不粘手,在手掌中搓成直径约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再次搓条.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区分:1)韧性高——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手指捏不碎,2)韧性中等——可再揉成土团,手指稍捏即碎,3)韧性低——不能再揉成土团。
3.摇震试验:用含水量接近于饱和的土,团成小球,放在手掌上左右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震击该手掌,则土中水渗出土球表面,并呈现光泽。
再用手指捏该土球,水分光泽又消失(水复又进入土球内部)。
观察随摇震与手捏时水分出现与消失的反应可区分为;1)反应快—-出水与消失迅速,表示粉砂含量较多:2)反应慢—-出水与消失都慢,表示粉砂含量较少,3)无反应——无水分出现,表示粘粒含量很多。
4.光泽反应:用小刀切开梢湿的土,并用小刀抹面。
如果土面呈现光泽,表示为高液限粘性土:如土面粗糙无光泽,则为低液限粘性土或粉性土.5.握团试验:用于区分有机土中的泥炭分解度:第254页1)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分解的泥炭,握团肘从指缝中挤出来的是清水,2)已分解的泥炭,握团时大部分或全部泥炭都能从指缝中挤出来。
s.其他:如手指揉搓的感觉,肉眼观察等。
对粘性土的目力鉴别见表11—1;对砂性土的现场鉴别见表11—2,对土的湿度的现场鉴别见表11—3:对碎石类土密实度的现场鉴别见表11-4。
对人工填土与淤泥质土的现场鉴别见表11—5。
土壤的鉴别方法

土壤的鉴别方法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土壤的鉴别方法是指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进行分析,以确定土壤的类型和特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鉴别方法。
一、土壤颜色鉴别法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类型的土壤颜色也不同。
通过观察土壤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类型。
一般来说,红色土属于酸性土壤,黄色土属于中性土壤,黑色土属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灰色土属于碱性土壤。
二、土壤质地鉴别法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和组成。
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也不同。
通过手感和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质地。
一般来说,沙质土壤颗粒较大,粘土质土壤颗粒较小,淤泥质土壤颗粒呈均匀的颗粒状。
三、土壤pH值鉴别法土壤pH值是指土壤中酸碱度的大小,不同类型的土壤pH值也不同。
通过测定土壤的pH值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类型。
一般来说,酸性土壤的pH值在4.5-5.5之间,中性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间,碱性土壤的pH值在8.5-9.5之间。
四、土壤有机质含量鉴别法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指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不同。
通过测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类型。
一般来说,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属于黑色土壤,贫含有机质的土壤属于黄色土壤。
五、土壤微生物鉴别法土壤微生物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也不同。
通过分离和鉴定土壤微生物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类型。
一般来说,富含微生物的土壤属于肥沃的土壤,贫含微生物的土壤属于贫瘠的土壤。
土壤的鉴别方法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进行分析,以确定土壤的类型和特征。
不同的鉴别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鉴别效果。
土的分类与鉴别标准

土的分类与鉴别标准
土是尚未固结成岩的松、软堆积物,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
土的分类和鉴别标准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粒度成分: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
根据粒度大小,可以将土分为砾石、砂土、粉土和粘土等。
2. 塑性指数:塑性指数是衡量土的可塑性的指标,它反映了土在一定含水量下的可塑性能。
根据塑性指数的大小,可以将土分为低塑性土、中塑性土和高塑性土。
3. 液限和塑限:液限是土从液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塑限是土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
通过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可以确定土的稠度状态。
4. 粒度分布曲线:粒度分布曲线是描述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的图形。
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可以了解土的粒度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
5. 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性质包括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
这些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土的分类和鉴别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可以参考相关的地质和土木工程规范。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土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

系数
和曲率系数
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不均匀系数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 小于该粒径的土 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 小于该粒径的土粒 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二 曲率系数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 小于该粒径的土
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第
条 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 塑性图的横坐标为
40
30
CHE
20
CLY
MHR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
液限W L , %
图
特殊土塑性图
第
条 黄土 膨胀土和红粘土等特殊土的最终分类定
名尚应遵照相应的专门规范 本标准仅规定在塑性图中的基本位
置和相应的学名
第四章 土的简易鉴别 分类和描述
第一节 简易鉴别方法
进行分类定名
半固态时 的干强度 低中
细粒土的简易分类
硬塑 可塑态时的 手捻感和光滑度
土在可塑态时
土条可搓 成的最小
直径
韧性
粉粒为主 有砂感 稍有粘 或
性 捻面较粗糙 无光泽
低中
含砂粒 有粘性 稍有滑腻
中高
中
感 捻面较光滑 稍有光泽
中高
粉粒较多 有粘性 稍有滑 腻感 捻面较光滑 稍有光泽
中高
无砂感 粘性大 滑腻感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北京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的通知
建标字第 号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
号文的要求 由原水利电
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 土的分类标准 已经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摘要] 本方法用目测法代替筛分析法,以确定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用干强度、手捻、搓条、韧性
和摇震反应等定性方法,代替用仪器测定土的塑性。
第一节简易鉴别方法
土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包含物、光泽反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等特性来鉴别。
1.土的颜色一般可以根据沉积环境和现场岩芯来区分。
大致可分为褐色、灰色和暗黄。
含有机质较多时带灰黑色,含矿物质多时带黄褐色。
2.土的状态可根据土的液性指数和岩芯特征来区分。
一.I L≤0,干而坚硬,很难掰开,或能掰开但有棱角为坚硬;
二.0≤I L<0.25,手捏感觉硬,不易变形,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按无指印为硬塑;
三.0.25≤I L<0.75,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为可塑;
四.0.75≤I L<1,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开是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为软塑;
五.I L≥1,土柱不能直力,自行变形为流塑。
3.土的气味:滨海相、泻湖相、溺谷相等沉积相中一般有腥臭味。
一般没有什么其他的味道。
4.包含物:
第4.1.2条第4.1.3条土中有机质应按本标准第2.0.5条的规定鉴别。
第4.1.4条确定土粒粒组含量时可将研散的风干试样摊成一薄层,凭目测估计土中巨、粗、细粒组所占的比例。
再按第三章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其为巨粒土、粗粒土(砾类土或砂类土)或细粒土。
第4.1.5条干强度试验时应将一小块土捏成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掰断及捻碎。
根据用力的大小区分为:
一、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二、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三、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注:当土中含碳酸盐、氧化铁等成分时会使土的干强度增大,其干强度宜再用湿土作手捻试验,予以校核。
第4.1.6条手捻试验时应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揉捏,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将土捻成片状,根据手感和土片光滑度可区分为:
一、手感滑腻,无砂,捻面光滑者为塑性高;
二、稍有滑腻感,有砂粒,捻面稍有光泽者为塑性中等;
三、稍有粘性,砂感强,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
第4.1.7条搓条试验时应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湿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再在手掌上搓成土条,根据土条不断裂而能达到的最小直径可区分为:
一、能搓成直径小于1mm土条者为塑性高;
二、能搓成直径为1~3mm土条而不断者为塑性中等;
三、搓成直径大于3mm的上条即断裂者为塑性低。
第 4.1.8条韧性试验时应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区分为:
一、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二、可再揉成团,捏而不易碎者为韧性中等;
三、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低。
第4.1.9条摇震反应试验时应将软塑至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
失。
根据上述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一、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快;
二、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三、渗水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