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物质的组成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和意义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种类和相对数量的符号组合,是化学语言的基础。
化学式的意义在于能够准确地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数量,为化学反应的表示和计算提供基础。
二、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周围的数字代表着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数量,称为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可以表示为分子式、化学式或离子式中各元素的下标。
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含量,是化学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导学案、小组交流、讲解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同时,我也将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展示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让学生讨论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化学式中获得的信息,如元素前面的系数表示粒子个数,元素右下角的角码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
点拨探究环节中,通过展示H2O和CO2的化学式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示,以及元素系数和角码的含义。
课堂练和小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导学案中设置基础题和拓展题,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构建开放、有序的化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数目的方法。
而化合价则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化学价值。
下面将从概念和意义两个方面来介绍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概念化学式是指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数目的方法。
其中,化学符号是指元素的缩写,如氢的化学符号为H,氧的化学符号为O。
而化合物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说课稿物质的组成
初中化学说课稿《物质地组成》黄婷婷尊敬地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地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物质地组成》,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地理解和设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地地位及作用:该节课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都是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它是初中化学甚至高中化学最基础地知识.该节课被安排在元素符号地学习之后,不仅是对元素符号地进一步学习,同时也是对物质组成本质地更深入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式地含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地化合价;学会简单化合物地命名原则;学会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地计算.以上知识目标是学好化学较为基础地因素之一,它们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会一直应用,因此必须掌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组成地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分类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口诀等记忆较为分散地知识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本节课地学习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本节课重点在于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地计算.不论是化学式地含义、命名以及化学式地书写,其最终目地是学会质量分数地计算,因此该知识点为本节课地重点知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难点:本节课地难点在于化学式地书写.该知识点中不仅有元素符号、化合价地学习,同时还有书写规则,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相对不熟悉地,并且需要把这些分散地知识点整合起来.因此在本知识点地学习上有一定地难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程资源地开发及有机整合利用前几节课对原子元素地学习来加强对化学式化合价地理解和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演示原子之间如何形成分子,如何相互作用地.具体过程如:演示课件→学生讨论→老师讲解→学生总结→习题检测巩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学法指导、学情分析:学生对前面分子、原子和离子以及一些常用地化学物质如:盐酸、硫酸、碳酸之类地学习,为本节课地知识点做了铺垫,有利于本节课地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心理调节地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可通过一些有趣地较为常见地化学物质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地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知识构建地方法指导:本节课地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对知识点地学习能做到不缺不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口诀背诵法对知识点进行识记,通过合作交流相互检查法来巩固知识点,通过练习法来验证对知识点地理解应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学具体方案:)课前预习,预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地接受,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地积极表现,同时能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化合价地产生原因,通过口诀地背诵记忆化合价以及化学式地书写注意点.)通过例题地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地思维.) 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益.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因为本节课地内容阅读性以及理解性较为强,因此在课堂一开始,设置相应典型地题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上来回来问题,对优胜小组进行奖励.该游戏主要考察学生预习地效果,以及学生地自学能力,并且能增加课堂气氛以及提高学生地兴趣.游戏结束后,同学们地答案不擦掉,等讲完课之后,对他们地答案进行解析.并且由“是什么物质地化学式,它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几个原子组成?”该题目引入第一小课题《化学式反应物质地组成》地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堂主体部分:)在教师地引导下,由学生阅读并自行讨论归纳.)化学式地书写①复习原子和离子地概念,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在纯净物中各各原子里电子地得失与共用情况,从而来判断化合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在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了一些常见元素地常见化合价之后,根据表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归纳处理并识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化合物书写地规则,由于课本关于书写化学式地注意点不太容易识记,可通过口诀进行讲解.[多媒体呈现]化合价地一般规律化合价实质要认真,金正非负单质零,氢一氧二要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常见化合价口诀:一价钾纳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化合物地命名该课题阅读性较强,且较为容易理解,可用来练习学生地自学能力.因此本课题由学生阅读并进行归纳交流,然后由老师进行强调并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纯净物中元素之间地质量关系、小结:先由老师带领同学看板书部分,一一回顾本节课所讲主要内容.再擦掉黑板板书,学生盖住课本,在老师地引导下在大脑回顾本堂课地主要内容.由记忆规律显示,在刚刚学完之后重复复习对学生地学习效果是最佳地,因此课堂小结在学生地学习过程中同样是非常重要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业布置:针对性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地巩固,加强知识地记忆,知识地牢固记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地应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预习布置:如上所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地接受,以及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五、板书设计[板书]一)化学式反应物质地组成①分子式:由分子构成地物质,分子式表示该物质地一个分子,也表示该种物质,即该物质地化学式.如、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由离子构成地物质不存在分子式,但可用化学式表示其构成.化学式中数字表示物质中各元素原子数目地最简比.如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③由原子构成地物质,其元素符号不仅表示该物质,也表示该物质地化学式.如: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板书]二)化学式地书写化学式书写步骤:①写出组成物质地元素符号;②查出各元素地化合价;③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原子个数最简比; ④写出物质地化学式.[板书]三)简单化合物地命名(见中方法提示)[板书]四)纯净物中元素之间地质量关系质量分数概念:组成物质地各元素地质量在物质总质量中所占地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 某元素地质量分数%100⨯⨯)(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r Ar 五、综述整个教学活动地目地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还在于向学生展示一种研究化学问题地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地积极性和表现.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指导和督促.在习题地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地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所以习题由易而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上是我对本节课地理解和设计,谢谢!。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组第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组成的表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
是在学生学习了元素,了解了部分物质化学式的基础上展开的。
同时,本节课也为学习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表示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化学式的概念;掌握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求规律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化学式的意义,难点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其次,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上: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物质的化学符号,为化学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习能力上: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自我分析问题、归纳反思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1-探究展示、感悟提升”及“自学、展示、点拨、练习、小结”的三环五步式导学案课堂模式。
采用问题引出、小组交流、讲解点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过程:本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逐步深入、获得新知;点拨探究、扩展新知;课堂练习、迁移新知。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课堂开始之前,提问学生写出几个元素符号,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元素组成的物质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表示方法。
这样设计既复习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逐步深入、获得新知。
一、化学式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等化学式,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式的特点,归纳得出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合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物质构成说课稿
物质构成说课稿物质构成说课稿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后, 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始, 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 课标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三)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在老师的指导和与人合作中完成简单的实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 重点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微观粒子的特征知识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二、学情分析基础知识扎实、善于质疑。
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知识面较窄, 缺乏对微观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对探索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动手。
1. 实验探究2. 合作学习1. 直观教学法3. 多媒体辅助法四、教学流程设计初步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科学手段感知存在探索未知合作探究总结特征归纳小结形成体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 说课稿
《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化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元素、原子结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式的意义、写法和读法,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酸碱盐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承上启下: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元素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做好铺垫。
2、培养能力:通过化学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化学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原子结构等知识,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还比较陌生。
2、学习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和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习兴趣: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掌握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2)能够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学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和变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理解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和变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酒精、水、食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微观结构。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物质微观结构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子、原子、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3. 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物质,分析它们的微观结构。
(2)解释为什么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2. 答案:(1)略(2)酒精与水混合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总体积减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反馈。
《探究物质的组成》 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物质的组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探究物质的组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化学知识的关键。
本节课主要涉及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如化学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起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组成的思维方式,为今后学习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奠定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先通过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组成的奥秘,然后逐步引入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组成的认识由宏观逐渐深入到微观。
同时,教材还注重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物质组成的微观本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微观粒子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这为我们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理解原子、分子在物质组成中的作用,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意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组成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第四章《物质的构成》,内容包括: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关系。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实物模型、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宏观和微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内部的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性质变化,解释其微观原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 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描述其微观结构。
(2)解释下列现象的微观原理:水烧开时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3)简述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略(2)水分子在加热过程中,运动速度加快,间隔变大,形成气泡。
(3)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粒子的大小、电荷和组合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解释生活现象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了解更多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关系。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41物质的构成”这一课。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讲解物质的构成,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本课的主题是物质的构成。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2、原子结构;3、化学键;4、物质的状态和变化。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讲解:Step 1: 分子、原子和离子首先,我们要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而原子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离子则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
Step 2: 原子结构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Step 3: 化学键了解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进一步探讨化学键的概念。
化学键是将两个或更多原子连接在一起的力量,主要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类型。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这两种键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Step 4: 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最后,我们将讨论物质的状态和变化。
不同的物质在常温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物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如温度、压力等,会发生状态变化。
我们将通过讲解状态变化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物质构成的深层次知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讲解,学生们将能够全面理解物质的构成及其相关概念。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将进行以下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小组,针对特定物质的构成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交流和分享,加深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2、互动问答: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地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解答问题,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3、实例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状态和变化原理。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从更深的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学生将从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科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也是学生将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初步联系起来的纽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分子观和分子运动观,并用以解释物质三态转变的实质和物质的某些特性。
通过学习,学生已初步接受了自然界组成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的观念。
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分子的抽象定义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要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要让学生经过多次的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并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自主建构对分子的正确认识。
而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必须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因此,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历一个全新的探究过程以达到建构新知的目的。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明确分子很小。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举例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3)、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举例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和交流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扩散现象。
《物质组成的表示》 说课稿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组成的表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组成的表示》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知识在化学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元素、原子等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化学计算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和应用,能够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元素、原子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以及化合价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降低学习的难度。
另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2)掌握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包括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学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化合价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用语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一M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研说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专题3《物质的构成》。
本专题在教材中地位非常重要,是从宏观物质的形象教学过渡到微观粒子的抽象学习,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对物质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形成科学的理论。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接下来我以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的流程说一下我对这个专题知识的浅显之见。
一、说课标课程目标: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专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3、了解元素的含义、写法及物质的分类4、知道化学式的含义,能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能利用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课文插图等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说教材1、教材的编写特点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把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编写,使教科书成为学习的指南。
教科书内容不再单纯是知识的陈述,而是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结合体,按照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活动,既展示了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又传授了知识。
2)、联系生活实践教材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编写,使教科书能成为生活小常识的指导,教科书内容不再是单纯知识的讲述,而变的更有生活气息,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学有所用。
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大家好,现在我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说课。
我讲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题主要是复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部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包括微粒的性质和种类等;和第二部分“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包括元素的种类、元素与人体健康等。
通过本次的复习加深学生从宏微观层面学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认识“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各种变化”等问题。
复习的主旨在于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网络图,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二)教学目标复习的主要目标是为中考做铺垫,所以以中考要求呈现:1.分子、原子和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知道)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3.元素的简单分类(知道)4.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5.根据原子序数找到元素周期表中指定的元素(知道)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理解)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理解)二、学情分析1. 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第三章的第一、二节,已经初步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但是可能知识较为零碎,没有形成系统。
所以复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图,使所学知识更为条理、系统化。
2.情感方面:初三学生已不再是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独特见解的“学习者”,他们的某些思维已超越了教师既定的思维框架。
他们希望教师能创设让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为更好的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学和学法做了如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的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设计(1)自主学习采用知识清单式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有关元素的知识,使知识可视化。
物质的组成表示式说课稿
物质的组成表示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达式》,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它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教材的地位及促进作用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化合价、化学式的写法及其计算,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制取氧气,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要求)1)认知化学式和分子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一些直观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读法。
(以及)2)重新认识化合价的概念,忘记常用元素的化合价。
(2)过程与方法(建议)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以及)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自学,能运用化学科学知识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唤起自学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培育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1)教学重点:认知化学式和分子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一些直观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读法。
(2)教学难点:化合价的概念,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碰触化学这门课,自学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自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直观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住以及对于实验的观测叙述,推论总结还存有一定的缺乏,所以本节课的自学,必须著重强化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组成》说课稿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组成》说课稿一、引入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化学课教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
我们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一步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会达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组成是由元素构成的;2.掌握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3.了解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4.能够通过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的组成;5.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以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6.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判断物质是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2.掌握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的对应关系;3.能够通过元素符号写出化学式;4.掌握判断物质是化合物还是混合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我将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导入新知——为什么煤在燃烧时会产生火焰?我将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释。
4.2 学习新知接下来,我们将开始学习新知,首先介绍物质的组成。
通过讲解,学生将理解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元素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我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引导他们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造。
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互动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并回答问题。
4.3 拓展知识在学习完物质的组成后,我们将深入研究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通过举例,我将介绍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以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判断物质是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4.4 总结归纳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确保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元素符号和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物质的构成 说课稿
41物质的构成说课稿标题:41物质的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物质的构成”这一重要主题。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提醒大家,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是基于课本知识,并尝试通过互动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它。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导入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今天的主题。
请看这个装满水的玻璃杯,我将加入一小粒食盐,你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让我们看到了物质的构成。
那么,是什么使得食盐能够溶解在水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物质构成。
二、新课导入1、物质构成的介绍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元;而离子则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
2、物质构成的表示方法物质的构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组成,也可以表示出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
例如,食盐的化学式是NaCl,它告诉我们每个食盐分子由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
3、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构成决定了它的性质。
例如,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由于它们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大相径庭。
石墨是软的,而金刚石则是硬的。
三、物质的构成与分类1、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水、食盐、氧气等。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泥水等。
2、分子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蔗糖等。
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如食盐、氢氧化钠等。
四、巩固与拓展1、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更好地理解物质构成的概念。
例如,我们每天喝的水,它的化学式是H2O,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再比如,我们吃的面包,它是由小麦粉、水、酵母等构成的,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
但实际上,面包还包含了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如盐、糖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物质的构成》说课教学课件
续表
说明 (1)在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中,两个集气瓶是水平放置的,这样操作是为了防止气体的重力影响实验结果。如果将两个集气瓶竖直放置,则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要放在下方,密度小的空气应放在上方,从而减小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2)一般来说,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快,固体扩散最慢。
典例3 (原创题)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而“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更是道出了西湖地域独特而傲人的龙井茶文化。泡龙井茶时能闻到浓浓茶香,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用开水泡龙井茶,茶香更浓,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分子热运动情况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有无流动性
固态
很小
很大
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有
有
无
液态
较大
较大
既可以在一个位置振动,也可能移动到另一位置振动
无
有
有
气态
很大
几乎为零
可以在空间到处自由运动
无
无
有
典例4 下列关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B.破镜不能重圆,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之间有斥力D.两块光滑铅柱压紧以后能连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实验表明: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为了进-步理解以上实验的结果,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
1.在量简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黄豆和芝麻的总体积:_ ___ _ 毫升。2.将量简反复摇晃几次,使黄豆和芝麻混合。可以看到,混合后的总体积将混合前的总体积。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3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知识点:
1.化学式的表示方法:首先介绍化学式的定义,然后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2.化学式的化简:在学生掌握化学式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式的化简,讲解化简的原理和步骤,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物质组成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讲解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实验器材:用于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2.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式的书写、化简和计算等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点。
3.互动白板:方便在课堂上展示教学内容,实时记录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
4.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化学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形象展示和拓展知识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回答。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3.实验探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与同伴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实验心得。
4.课堂小结:教师邀请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化学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质组成的表示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定期进行学习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够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很小的。
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说明。
(3)能够说出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这些特性。
【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实验的演示与分析,掌握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地展开,学会团对合作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物质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这一概念,逐渐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渐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渗透科学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4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要求学生在分子的层面上学习物质的构成,初步建立分子观和分子运动观,并用这些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扩散现象.我将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来突出重点.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我将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来突破难点.【建议课时】根据教材分析我将本节安排2课时.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从更深的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分子观和分子运动观,并用以解释物质三态转变的实质和物质的某些特性。
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
由于分子是肉眼甚至一般的显微镜都观察不到的一种微粒,加之初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本节教学有相当大的难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物质的组成—三重表征》说课稿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的乐趣,增强学习动机。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然而,他们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学习障碍:
1.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物质联系起来。
2.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物质变化规律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困难。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能力较弱,影响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实验合作、问题解答等,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教师点评并补充,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三重表征概念,能够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结构和化学性质。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3)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物质的三重表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组成》
黄婷婷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物质的组成》,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该节课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都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初
中化学甚至高中化学最基础的知识。
该节课被安排在元素符号的学习之后,不仅是对元素符号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是对物质组成本质的更深入学习。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式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学会简单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学会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以上知识目标是学好化
学较为基础的因素之一,它们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会一直应用,因此必须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分类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口诀等记忆较为分散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本节课重点在于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不论是化学式的含义、命名以及化学式的书写,其最终目的是学会质量分数的计算,因此该知识点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化学式的书写。
该知识点中不仅有元素符号、化合价的学习,同时还有书写规则,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相对不熟悉的,并且需要把这些分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
因此在本知识点的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利用前几节课对原子元素的学习来加强对化学式化合价的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演示原子之间如何形成分子,如何相互作用的。
具体过程如:演示课件→学生讨论→老师讲解→学生总结→习题检测巩固。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对前面分子、原子和离子以及一些常用的化学物质如:盐酸、硫酸、碳酸之类的学习,为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了铺垫,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
因此可通过一些有趣的较为常见的化学物质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的学习。
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对知识点的学习能做到不缺不漏。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口诀背诵法对知识点进行识记,通过合作交流相互检查法来巩固知识点,通过练习法来验证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
2、教学具体方案:
1)课前预习,预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化合价的产生原因,通过口诀的背诵记忆化合价以及化学式的书写注意点。
3)通过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思维。
4) 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益。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因为本节课的内容阅读性以及理解性较为强,因此在课堂一开始,设置相应典型的题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上来回来问题,对优胜小组进行奖励。
该游戏主要考察学生预习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能增加课堂气氛以及提高学生的兴趣。
游戏结束后,同学们的答案不擦掉,等讲完课之后,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解析。
并且由“H2O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式,它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几个原子组成?”该题目引入第一小课题《化学式反应物质的组成》的学习。
2、课堂主体部分:
1)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阅读并自行讨论归纳。
2)化学式的书写
①复习原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在纯净物中各各原子里电子的得失与共用情况,从而来判断化合价。
②在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了一些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之后,根据表3-7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归纳处理并识记。
③化合物书写的规则,由于课本关于书写化学式的注意点不太容易识记,可通过口诀进行讲解。
[多媒体呈现]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化合价实质要认真,金正非负单质零,氢一氧二要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常见化合价口诀:一价钾纳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
3)化合物的命名
该课题阅读性较强,且较为容易理解,可用来练习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本课题由学生阅读并进行归纳交流,然后由老师进行强调并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4)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3、小结:先由老师带领同学看板书部分,一一回顾本节课所讲主要内容。
再擦掉黑板板书,学生盖住课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大脑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由记忆规律显示,在刚刚学完之后重复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因此课堂小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4、作业布置:针对性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加强知识的记忆,知识的牢固记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预习布置:如上所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一)化学式反应物质的组成
①分子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也表示该种物质,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如CO 、H 2O 等。
②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不存在分子式,但可用化学式表示其构成。
化学式中数字表示物质中各元素原子数目的最简比。
如NaCl 等。
③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不仅表示该物质,也表示该物质的化学式。
如: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
[板书]二)化学式的书写
化学式书写步骤:①写出组成物质的元素符号;
②查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③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原子个数最简比; ④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板书]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见P84中方法提示)
[板书]四)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质量分数概念: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在物质总质量中所占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r Ar 五、综述 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还在于向学生展示一种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指导和督促。
在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由易而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