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说课讲解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一、引言在化学实验和工业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一种溶液或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含量,来确定浓度。
而物质的量浓度就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容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常用符号为c。
它的数学表示式为:c = n/V其中,n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3.1 从质量计算如果我们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m/(M × V)其中,m 表示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g),M 表示溶质的单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3.2 从浓度计算如果我们已知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C/V其中,C 表示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3.3 示范计算例如,我们有一瓶体积为 500 毫升(0.5 升)的溶液,其中含有 12 克 NaCl。
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 NaCl 的单质摩尔质量,其中,Na 的摩尔质量为 22.99g/mol,Cl 的摩尔质量为 35.45 g/mol。
M(NaCl) = 22.99 + 35.45 = 58.44 g/mol根据公式 c = m/(M × V),可以计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12/(58.44 × 0.5) = 0.409 mol/L四、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计算量。
例如,在制备溶液和反应物的添加中,都需要对浓度进行计算。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配制、检测及质量控制,也需要使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此外,在学习化学时,物质的量浓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讲课稿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看法的学习,长久以来都堕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窘境。
既无生动风趣的实验,又无形象详细的研究对象,怎样让看法学习的讲堂也焕发出勃勃活力,对此我进行了大批研究,选用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看法教课作为试试。
在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的指导下,我力争:“改变课程过于着重知识教授的偏向,使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剖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第一版的整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构成的物理量,经过本节的研究既稳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大对溶液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升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课目的剖析依照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质状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术: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看法。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差别与联系。
c.认识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 a.经过课前研究,学会获守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经过对物质的量浓度看法的建立,学会自主研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经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照,提高运用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感情态度: a.在互相沟通与评论中,养成团结协作的质量。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今世社会可连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经过溶液构成的不一样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浸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
3.教课要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拥有极其宽泛的应用,所以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看法确定为教课要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将在物质的量浓度看法的建立过程中学会自主研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课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物质的量浓度概述 • 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 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 • 物质的量浓度的注意事项 • 物质的量浓度的拓展知识
01
物质的量浓度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 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常用符 号为c表示。
意义
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中重要的物 理量,用于描述溶液的组成和浓 度,是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和科 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参数。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VS
详细描述
在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 量浓度可以通过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溶 液中其他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根 据计算结果,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度,即 pH值。物质的量浓度是计算溶液中离子 物质的量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和掌握溶 液的酸碱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溶液的渗透压与物质的量浓度
总结词
反应方向判断
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浓度,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如 果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高于生成物 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反应正向进行; 反之,则反应逆向进行。
03
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
精确计量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精确的计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确保所取用的溶质 和溶剂的量准确无误。
在溶液配制中的应用
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配制标准溶液,如酸碱滴定实验中 的标准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这些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 精确控制。
稀释溶液的计算
在稀释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知道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以计算需要加入的溶剂的量。
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需要能够领悟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说明一些简约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技能。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控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分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猎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a、在相互沟通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进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援助同学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技能”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为了培育同学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技能,本节课采纳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力求“同学在老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讨论的方式去猎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控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高。
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最终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第①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的内容。
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
若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将解决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的不便,并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
为此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第②点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C.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A.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B.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学会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养成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B.体会物质的量浓度给生活、生产带来的重要意义。
C.通过理论及实验操作体会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
第③是教材的重,难点我将重点放在:(1)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难点:其次我认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教学中的难点。
第④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概念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思维集中和思考有关,故应多提问并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多思多练多做,在参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节内容特点我将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对比、提问、实验法在学法上:学生通过刚学过的物质的量,自主预习,对比熟悉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合作讨论及操作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一、引入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质的量浓度》这一部分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些液体或者溶液的浓度问题。
比如,我们常常需要知道某瓶药水的浓度,或者我们需要根据饮料包装上的浓度信息来调制饮料。
亦或是在实验室中需要知道一种溶液的浓度。
因此,学习浓度这一概念以及如何计算一些液体和溶液的浓度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非常重要。
二、知识点简介1. 物质的量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物质的量是一种描述物质数量的物理量,我们用符号n来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是反应中物质数量的重要参量,在进行反应计算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来表示,单位是摩尔/升(mol/L)。
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以及溶液的体积,进而计算出摩尔浓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描述出我们所研究的液体或溶液的浓度。
3.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指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用符号m来表示,单位是克/升(g/L)。
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质量浓度衡量饮料、药水等的浓度。
三、教学重点1.掌握物质的量及摩尔浓度与质量浓度这两个概念;2.了解常用饮料、溶液等的浓度范围、浓度计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3.学会如何进行液体或溶液的浓度计算。
四、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结合实例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浓度计算练习,并及时纠正;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对液体及溶液浓度问题的思考,进入本课程内容的学习。
2. 讲解物质的量及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的概念讲解各个概念,以及实际应用中常用饮料、药水、溶液等的典型浓度范围及浓度计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
同时,揭示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浓度测量方法讲解常见的浓度测量方法,如比重法、色谱法等,并以常见实验仪器为例,详细讲解其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思想汇报专题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一、引言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本次说课将围绕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展开,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知识点概述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准确地控制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因此了解和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3.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溶液中的盐浓度对食物的味道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 理论讲解2.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C)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或物质的量(n)。
其计算公式为:C = m/V 或 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m表示溶质的质量,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2.2 计算方法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已知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
3. 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3.1 准备一定体积的溶液,如100 mL的盐水溶液。
3.2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如5 g的食盐。
3.3 将溶质加入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3.4 用天平测量溶质的质量和容量瓶测量溶液的体积。
3.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中盐的物质的量浓度。
4. 计算练习通过一些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5. 拓展应用通过引入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药品的配制、化肥的制备等,让学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 优质课比赛说课课件
知识技能 过程能力 情感态度 与方法 价值观
①理解并能初 步运用物质的 量浓度的概念。 ②掌握溶质的 质量分数与物 质的量浓度的 区别与联系。
学会自主 探究获取知 识、加工知 识并应用知 识的基本方 法。
体验概念探究 的过程,渗透 “事物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 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
重点: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
密度为ρg/cm3的a%的某溶液, 其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已知 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量为M)
c=
1000×ρ×a% M
(mol·L-1)
自我测评:
1.2L的0.5mol·L-1NaCl溶液中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溶有2molNa2CO3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1,则 该溶液的体积是多少升?
3.标准状况下22.4L的HCl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2L的溶液,则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4.一种NaCl溶液的浓度为a mol/L, 密度为ρg/cm3,则这种溶
液的质量分数是:
A.1000a/36.5ρ
B.36.5ρ/1000a
C.1000ρ/36.5a
D.36.5a/1000ρ
体会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体 验个人的价值!
的量浓度的概念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
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 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教教法法和和学学法法分分析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 教与学互动,引导学生有选 择地观察,有目的地思考, 本课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 论为指导,通过课前准备, —讨论——总结,学会获 课内探究、集中整理、不断 取知识、加工知识,并应用 巩固4个方面。师生共同协作, 知识的方法。 以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作为 “内化”而构成学生的知识 结构。
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湘乡第一中学的肖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浓度。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课题中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中的一部分。
是在初中已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前面掌握物质的量意义的基础上,经过变化观念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为后面溶液配制实验,离子反应等与溶液有关的学习打下认知基础。
通过科学探究学习,既凸显了物质的量的应用,又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对溶液的组成建立一个新的认知模型,同时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应用中从另一角度验证了平衡思想,体会到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相关的计算及解释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联系→迁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意义,从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相关计算难点: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相关的计算二、学情分析初中已学过从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能获取很多信息,比如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能找出各物质之间的宏观质量比关系,加上前面也了解化学反应各物质微观粒子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代入物质的量数字比质量数字确实要更简便。
然而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各物质间量的计算通常离不开溶质质量分数,而学生已知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的组成的一种方法了;但是对于本节课为何还要引入其它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学生尚有疑问。
因此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惑。
三、教学策略首先我会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mol/L这个单位与溶液浓度之间的联系,再通过重点拆分了解物理量,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认知模型进行类比探究,经过变化观念,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量浓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
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的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与溶液相联系导出的一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本概念,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2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2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3)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课堂探究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本节的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课标》指出:“从教学方式与实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目标的关系来看,探究式教学应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
教师要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溶剂体积”与“溶液体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
三、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2、自主探究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采用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的基础上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建构新的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一、指点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临时以来都堕入教员觉得难教,先生觉得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幽默的实验,又无笼统详细的研讨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收回勃勃生机,对此我停止了少量探求,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革新纲要»的指点下,我力图:〝改动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教授的倾向,使取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艺的进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进程〞。
二、教材剖析1. 教材的位置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引见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经过本节的探求既稳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大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看法,提高化学计算的才干。
2.教学目的剖析依据教改的肉体、课程规范的要求及先生的实践状况确立如下教学目的:知识技艺:a.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络。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消费中的运用。
才干方法:a.经过课前探求,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经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求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
c.经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拟、归结、推理的才干。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勾搭协作的质量。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消费效果,体验化学迷信的开展对当代社会可继续开展的重要意义。
c.经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浸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络的〞辩证唯心主义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端普遍的运用,因此将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协助先生构成终身学习的看法和才干〞是课程革新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进程中学会自主探求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二、教法分析: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常见溶液作为课堂教具使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学法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对初中接触的某些概念如“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尚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因此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主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并进行团体合作学习以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乏味感四、教学程序:1、总体设计:创设情景引入课题(5分钟)→自主探究(25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课堂反馈(5分钟)→课后作业2、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因此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或自己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溶液的标签如常见的口服液、消毒液、眼药水、酒、矿泉水等标签另外教师还要增加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溶液如盐酸、NaOH 溶液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2)自主探究: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中运用概念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3、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亦是如此这次设计的三个阶梯式练习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一个练习意在让学生体验“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表达式达到能初步构建概念的目的;第二个练习意在巩固前一节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间的换算”达到新旧知识融汇贯通的目的;第三个练习意在强调“单位体积溶液”与“单位体积溶剂”的区别同时回顾质量的加和性与体积的非加和性达到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第三个练习的解答过程将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此时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学生对此练习会有下列见解:有的同学可能会简单地认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有的同学可能意识到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却发现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有的同学可能会大胆猜测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当然如果这一飞跃学生无法达到我将以“尽信书不如无书”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勇于质疑);有的同学可能想到如果已知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有的同学可能想到如果已知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则可求出溶液的体积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耳朵去听、嘴巴去说、彼此的心灵去碰撞他们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探究便能活跃起来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在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后趁热打铁我设计了几个判断题意在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课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从2L1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1L所取出的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2.将2L1mol/L的NaOH溶液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L所得溶液的浓度仍为1mol/L3.1L1mol/L的蔗糖溶液含蔗糖分子1mol4.1L1mol/L的NaOH溶液含NaOH分子1mol5.1L1mol/L的H2SO4溶液,氢离子的浓度为1mol/L对于以上说法学生可能走入下列误区:从NaOH溶液中取出一部分溶液浓度改变;NaOH溶液中存在NaOH分子;H2SO4溶液的浓度与其中氢离子的浓度相等我将请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信部分学生很快就能走出误区实现全班同学整体提高的愿望探究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我引导同学们从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转化关系等方面将两个物理量进行对比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认知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整合信息如果有学生能较快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抽象的转换关系我将给予高度的评价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但我预测对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转换关系的建立都是难以跨越的鸿沟于是我为学生准备了密度为1.38g/cm3的40%的NaOH溶液当他们经过具体化、形象化的转换再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将所有的数据换成字母进行推导抽象的公式随即而生(3)拓展延伸:课本知识不一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升华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投影为学生提供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从中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链接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4)课堂反馈: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巩固知识、技能目标1.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与150mL0.5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A.150mL1mol/L氯化镁溶液B.450mL1.5mol/L氯酸钾溶液C.50mL1.5mol/L氯化钾溶液D.50mL0.5mol/L氯化铁溶液2.一种NaOH溶液的浓度为amol/L,密度为ρg/cm3,则这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1000a/40ρB.40ρ/1000aC.1000ρ/40aD.40a/1000ρ3.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此时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2g/cm3在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5mol/LB.1.36mol/LC.5.07mol/LD.6.15mol/L4.将26.5gNa2CO3溶于水并配成500mL溶液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5)课后作业:课本第18页第2、6题通过作业使学生在课后能及时巩固本节课内容加强化学计算的能力另外与学生多交流是取得信息反馈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制造师生间的民主氛围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考试即能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五、板书设计: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1)符号:CB(B代表溶质)(2)单位:mol/L(mol·L1)(3)表达式:CB=nB/V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简单计算(课堂反馈中的有关问题)3、溶液稀释定律:C(浓溶液)·L(浓溶液)=C(稀溶液)·L(稀溶液)。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最近优质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最近优质课教学设计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包括概念计算,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加水稀释的计算,气体溶于水的计算);2.小结物质的量的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教学中,类比迁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3.培养学生推理、推导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推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2.通过计算,体验化学计算不是纯数学的计算,每个符号与数字有它特定的含义。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中体积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比较、讨论、练习、归纳、小结等。
【教学过程】[回顾]1、高中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目的为中间的计算、最后的小结相呼应和打基础)(n与M、N A、V m三者关系)(学生说,教师副板书)2、初中学过溶质质量分数计数公式,并板书,并指出由于液体一般称量较难,而要量取溶液的体积反而比较方便。
引出新课: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公式。
[板书]第三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一、物质的量浓度[问]通过刚才讨论,那么什么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大家阅读课本23页第二段“物质的量浓度”后回答。
我们学过哪些化学概念的描述和它类似?[学生阅读,总结][师]请大家用准确的语言叙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说出它的符号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对比M、V m概念的描述)符号:c(B)[问]B的含义是什么?[生]B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
[师]对!其不但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还可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电离出的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高。
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
作用。
2、利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求实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将采取活动探究、指导阅读、讨论交流、问题推进法、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建构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然后再通过阅读,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最后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整体回顾让学生再一次体会一物质的量为核心的一组概念建立的意义。
三、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依据:在新课堂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案教学、目标教学与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将通过新课引入、活动探究、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当堂反馈、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新课引入]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并且也知道了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100g?
此问题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目的是去除学生的畏难的心理,因为
通过对前两节的学习大家感到物质的量较难理解,因此开始先让学生的思维走进课堂,先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里需要m(H2O)=90 g,让学生自己寻找取90克水的方法,并选出最好的方法学生自然想到①用托盘天平去称量,②用量筒去量取。
而且用量筒去量取是最好的,通过这说明取用一定量液体一般不称质量而是量体积;而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比质量关系简单,因此知道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生产和生活很重要。
从而引出新课,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活动探究] 先让学生阅读方法导引然后提出P24的探究内容现欲配制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请你用实验室中的固体NaCl试剂,完成配制任务。
让学生自己探究溶液的配制过程但又不能让学生跑的太远,因此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其达到探究的目的例如:
1、你如何获得0.04mol的氯化钠固体?
2、如何保证溶液的体积恰好为100mL?
3如何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去?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设计出配制方案。
师生交流共同设计配制过程,并总结出配制的步骤并板书
1、溶液配制的9个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目的强调操作步骤,使学生对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然后用多媒体显示配制的图片,因为有的学生即使有了步骤也感觉
无从下手,这样学生就能有据可依能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也可以就图片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交流讨论】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将溶液装至试剂瓶后,标签上应该如何表示该溶液的组成?哪种表示方法更能方便人们快速了解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由多媒体显示给学生几种日常生活中表示溶液组成的一些标签,让学生讨论此标签应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由此得出表示溶液浓度的另一种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这样由实例,学生交流讨论建构起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从而突破难点。
也引出了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师生交流】并板书
2、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
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公式:C(溶质.)=n(溶质)/V(溶液)
(3)单位:常用mol/L(mol.L-1)
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理解深刻。
【练习巩固】
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
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须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
这样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自主进行合作探究。
这样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加深并升华,从而通过上面的师生交流和巩固练习突出重点。
【当堂反馈】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目的巩固知识、实现技能目标。
一个题目是对容量瓶的认识因为容量瓶是本节探究中最重要的仪器,二是对一定量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步骤的测试及误差分析,因为这是一个高中阶段重要的探究实验,学生必须掌握。
因此通过这个题巩固实验的过程,也通过误差分
析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这是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准备的练习。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准备了以下练习
3. 一种溶液的浓度为a mol/L,密度为ρg/cm3,体积为Vml,含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为m克,质量分数为w ,给出它们的关系,判断哪个正确。
4将百分之15的NaOH溶液蒸发掉100克水,后得到125ml,百分之30的溶液,求此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这样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提高。
在学生掌握知识后,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了学以致用对教材内容的升华,于是利用多媒体投影,为学生提供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从中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提供,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
【布置作业】P25的交流与研讨,因为此交流与研讨是对第三节内容的一个总结,需要学生对前面的两课时进行复习,因此将它作为作业。
希望通过它让学生知道一物质的量为核心的一组概念建立的意
义
四、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也在实验中培养求实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