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工作生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德育工作生活化

一、学校德育的重要地位。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没有文化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尤其重要。

学校德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告诉我们,德育始终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我以为德育更是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传统德育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惯有的品德教育流于说教,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存在着很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

1、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

德育是五育之首,而且也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实际工作中往往以智育为重。现有的学校德育也大多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如思品课就是如此,学生学到的道德知识,是否真正能学以致用,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打个问号。

2、德育评价方法、途径单一,缺乏灵活性。

一直以来,思品课的考试都以书面为主,评价学生的品德时主要参照该学生在校的表现,根本不考虑学生在家庭中、在社会上的真实反映,根本不考虑学生德育能力的成长。

3、德育内容有些已与社会生活脱节。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几千年来封建主义的教育已经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部分内容也有着传统文化的烙印,与时代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急待改进。

三、德育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现实社会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原有的学校德育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立足于课堂,满足于道德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道德能力的生成,德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能说会道,讲起道理来口若悬河,可是在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有的更是言行相悖。我们常常为自己的教育如此苍白无力而困惑。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德育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因此,德育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德育目标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情操的人。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为这样,德育应该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德育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及,而是通过努力能做到的。这些目标应该是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二)德育内容缘于生活。

1、德育内容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我们既要了解一般学生的一般状况,还要了解特殊学生的特殊思想,要追根溯源,寻求根本,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2、德育内容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年龄实际,只要这样才更易于学生接受。

3、德育内容更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考虑社会这个大环境。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更多的在家庭和社会中生活、活动、学习等,社会是个大熔炉,鱼龙混杂,积极的、消极的、先进的、落后的、高尚的、低级的,泥沙俱下。我们既要坚持正面教育,用社会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光辉人物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上的诸如腐败、贪污、行贿受贿等消极、落后甚至是丑恶

的现象。

(三)德育方式实现变革。

1、注重实践性

传统的德育方式比较注重说教,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主张,道德教育应通过学生生活和各种教学来进行,应该强调组织儿童直接参与社会生活。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道理,如果您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表示它。”我也非常赞成这种观点,任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只能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进行。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激发相应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接受的道德知识才能转变为自身的思想道德,才能培养道德能力。

2、注重自我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个性的核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他们一定会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完善自我。

3、充分发扬民主。

传统的德育中,德育工作者往往居高临下,他们高高在上,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德育工作者要放下“为师”的架子,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和对立情绪。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和研究,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能俯下身子和学生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伙伴,真正达到教育的民主,

4、重视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精心布置的长廊,构思巧妙的板报,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资料等,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何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呢?我以为要着力优化校园环境,建立健康的舆论环境,建设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学校生活环境,发挥环境的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校园环境进行自我教育。

另外,家庭环境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四)德育途径多样化,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

传统的学校德育途径单一,无非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晨会课等主要渠道进行思想教育,这已经远远滞后,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多方接受信息的来源,我们既要利用传统的德育途径,发挥传统德育的优势,又要挖掘德育的新途径,使得德育与时俱进。

1、发挥传统德育中教师的垂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与学生每天相处,在课堂上、操场上、走廊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作用。教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崇高的职业道德都耳濡目染,感染着学生,因此,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有所作为的人,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的教育,它需要三方面的齐抓共管。学校德育要力争社会化,生活化,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这三者只有同步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能力。

3、发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当今时代,历史的车轮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尤其是因特网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