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
乳腺影像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注意事项:(1)应告知受检者乳腺压迫的重要 性以便配合,乳腺压迫适度,使其扩展、变薄;(2)摄 影包全乳腺,尤其是乳腺基底部;(3)避免受检者颌 面部、受检侧肩部及头发暴露于照射野中。 2.乳腺内外斜位:摄影要点:(1)摄影体位:受 检者面对乳腺X线摄影机,两足自然分开。摄影平 台与水平面成300一600,压迫固定被检乳腺和同侧 腋前皱襞(包括胸大肌外上部分)。摄影平台与胸 大肌平行,高度达到患者腋窝的上缘。摄影台外上 转角顶点正对受检者被检侧腋窝尖。(2)摄影范围: 包括受检侧腋下软组织及乳腺下皮肤。(3)摄影中 心线:X线自内上向外下投射。(4)摄影条件:25— kVp,自动曝光控制或自动参数选择(包括阳极 靶面和滤过材料选择)。
35
kVp,手动或自动曝光控制或自动参数选择 (包括阳极靶面和滤过材料选择)。 影像显示要求:(1)充分显示双乳腺内侧组织; (2)尽量显示胸骨前软组织;(3)两侧乳腺组织显示
影像显示要求:(1)胸大肌显示充分,其下缘能 延续到乳头后线或以下;(2)乳腺下皱褶展开,且能 分辨;(3)实质后部的脂肪组织充分显示;(4)乳 腺无下垂,乳头呈切线位显示;(5)无皮肤皱褶; (6)左、右乳腺影像背靠背对称放置呈菱形;(7)影像 层次分明,病灶显示清晰,能显示0.1 mm细小钙化f171。 注意事项:(1)非检侧乳腺对检查有影响时,让 受检者用手向外侧推压;(2)告知受检者乳腺压迫 的重要性以便配合,压迫要达到使乳腺充分扩展、 伸开的程度,但不要使患者感觉过度疼痛。 (四)乳腺x线摄影附加体位 对于头尾位与内外斜位摄影显示不良或未包 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的位置选择以下补充 体位。 1.乳腺侧位摄影(包括外内侧位和内外侧位): 摄影要点:(1)摄影体位:以外内侧位为例,x线管 臂旋转900,摄动参数选择(包括阳极 靶面和滤过材料选择)。 影像显示要求:(1)包含乳腺的基底部,尽量显 示部分胸肌前缘;(2)头尾位与内外斜位摄影的乳 头后线长度差≤1 era;(3)充分显示乳腺实质后的 脂肪组织;(4)无皮肤皱褶;(5)乳头位于切线位,不 与纤维腺体组织重叠;(6)双侧乳腺头尾位图像相 对呈球形;(7)影像层次分明,病灶显示清晰,能显
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1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1.1投照前准备工作医技人员耐心向被检查者解释拍片过程以及拍片时夹板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从而使受检者理解并予以配合。
1.2常规投照体位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乳腺X线片的基础。
乳腺X线摄片的常规投照体位为双侧内外MLO位及CC位。
1张好的MLO位片显示如下:乳房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胸大肌可见,较松弛,下缘达乳头水平,乳头在切线位,部分腹壁包括在片中,但与下部乳腺分开,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片中。
1张好的CC位片显示如下:乳房在片子的中央,乳头切线位,小部分胸大肌可见,内侧乳腺组织充分显示,外侧乳腺组织可能不包括在片中。
1.3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对于MLO位及CC位显示不良或未包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以下体位予以补充:外内侧(LM)位、内外侧(ML)位、内侧头足轴(MCC)位、外侧头足轴(LCC)位、尾叶(CLEO)位及乳沟位。
为了进一步评价在以上常规摄影中显示出的异常改变,可进行一些特殊摄影技术。
其可在任何投照位上进行,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
目的是使病灶得以更好地显示而明确病变性质。
2诊断报告规范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描述乳腺内结构、肿块和钙化等异常表现的X线征象。
2.1肿块在两个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投照位置上均能见到的有一定轮廓的占位性病变,仅在1个投照位置上见到的可疑肿块影称“致密影”,无明显边缘的称“不对称”改变。
X线所见肿块并不一定与临床所触诊的肿块完全一致。
X线图像上所发现的肿块,临床不一定能够触及(因病灶太小、质软或腺体重叠形成伪影);临床所触及的肿块,X线图像上亦可能因为患者乳腺实质丰富而未能显示。
部分患者肿块周边伴有浸润和水肿,触诊常比X线图像所显示的肿块范围要大。
乳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首先,乳腺X射线摄影是最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测乳腺内的肿块、钙化灶或其他异常,是乳腺癌
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乳腺X射线检查通常分为乳腺常规X线摄
影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够提供不同角度的乳腺影像,有助于医
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其次,乳腺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乳腺组织的检查方法。
它通常用于评估乳腺肿块的性质,对于乳腺癌和囊性乳腺病变的鉴
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乳腺超声检查还可以在X射线检查后进行,
以进一步评估X射线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
此外,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高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
乳腺MRI在筛查高风险人群、评估乳腺患者的病变范围和评估肿瘤的血液供应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总的来说,乳腺X射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MRI是常见
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它们各自具有优势和局限性,医生会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些影像学
检查方法在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乳腺X线检查技术和诊断规范刘佩芳
乳腺X线检查技术和诊断规范一、检查技术(一)检查前的准备为了获得符合乳腺疾病诊断需要和筛查要求的高质量图像,乳腺摄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医技人员与被检查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技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被检查者解释检查过程、体位及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
在检查过程中得到被检查者充分合作。
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乳腺X线图像的关键环节。
投照技师应了解病人本次检查目的。
并对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肿瘤家族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补充记录。
乳腺X线摄影检查应尽量在月经后一周进行,但对病变明显、触诊显著的患者,则可不严格受时间限制。
(二)投照体位乳腺X线摄影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craniocaudal, CC)位及内外侧斜(mediolateral oblique, MLO)位。
一张较好的CC位图像显示如下:乳房在片子的中央,乳头切线位,可见小部分胸大肌,内侧乳腺组织应全部包括在片中,外侧乳腺组织尽可能包括在片中。
一张好的MLO位图像显示如下:乳房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胸大肌可见,且下缘达到乳头水平,乳头在切线位,部分腹壁包括在片中,但与下部乳腺分开,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片中。
乳腺组织外缘可见乳头的轮廓,乳腺后方的脂肪组织被很好地显示出来,乳房无皱褶。
对于CC位及MLO位显示不良或未包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位臵的不同选择以下体位:外内侧位(LM)、内外侧位(ML)、内侧头尾轴位(MCC)、外侧头尾轴位(LCC)、尾叶位(CLEO)及乳沟位。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常规体位上发现的异常改变,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特殊的摄影技术,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技术。
二、诊断(一)一般概念1. 熟悉临床信息掌握临床信息对乳腺摄影诊断非常重要,必要的基本的临床信息应包括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本次检查的目的等。
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
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何之彦乳腺 X 线摄影是检测乳腺疾病的重要影像手段。
乳腺 X 线诊断除了需要医师掌握乳腺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之外,还必须熟悉乳腺X 线阅片程序、专用术语和报告规范。
为了使国内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技术要点、诊断程序和质量控制原则,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学会乳腺学组专家几经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乳腺 X 线摄影的应用范围乳腺X 线摄影装置分为屏片系统和平板数字化系统。
屏片摄影机采用传统的模拟式乳腺成像,以胶片为成像载体。
平板数字化摄影机又称整板(或全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机。
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r radiology,CR) 的放射剂量较高,且图像分辨率较低,故不推荐乳腺X 线摄影采用普通 CR。
一、适应证诊断性乳腺摄影和筛查性乳腺摄影。
二、适用年龄及检查频次1.年龄低于 25 岁:一般不推荐行乳腺 X 线摄影。
2.年龄为 25~ 35 岁:临床检查怀疑为乳腺恶性病变。
3.年龄高于 35 岁:临床检查怀疑为乳腺良、恶性病变。
4.正常人群普查:36-40 岁及 55 岁以上妇女每 1.5-2.0 年行乳腺 X 线摄影检查 1 次,高危人群检查周期可缩短为每年 1 次;41-54 岁妇女每年建议行乳腺 X 线摄影 1 次。
三、最佳检查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检查尽量避开经前期。
最佳检查时间是月经来潮后 7-10d。
绝经期妇女检查时间不做特殊要求。
四、一般禁忌证除非因为怀疑恶性钙化等特殊情形,且不能采用其他检查方式替代,孕妇通常不进行乳腺X 线摄影检查。
6 个月内准备妊娠的妇女也不宜行此检查。
乳腺 X 线摄影技术一、投照方位命名原则根据 X 线自 X 线管到成像物质的方向,结合人体解剖方位来确定。
应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译名或概念含混的名称。
二、常规投照投照技师站位应在被检测乳腺的对侧。
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和内外斜位,酌情可用侧位替代内外斜位。
1.头尾位:确定局限性病变的内外空间位置。
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乳腺活检尚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可用于致密性乳腺患者的肿瘤检测。 可用于经外科保乳治疗和放射治疗后的随访。 可用于乳腺有植入物病人的肿瘤检测。 可用于检查腋下的转移性淋巴结。
磁共振在乳腺疾病检测中的优势
无放射辐射
软组织分辨高
检测视野大
检测敏感性高
可作动态和功能性检查
磁共振在乳腺疾病检测中的限度
检查费用高 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浸润性小叶癌
乳头状瘤癌变
髓样癌
CT近年来进展迅速,自1998年推出4层螺旋 CT以来,至2001年16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 其扫描和重建速度已达0.5s以下,所切层 厚已可在0.5mm以下,分辨率已可达16线对
以上,其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CT也可用于乳腺病变的检测,其
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也相当高,检
肿块
呈点状或小分支状,或
两者均有的泥沙样钙化,钙化数量多、呈 经常呈不规则或结节状阴影、多为
高密度。其周围可见毛刺状改变。钙化与 肿块同时存在,可见钙化位于肿块中或位 于边缘。 结构扭曲 表现为放射状或局限性收缩, 或实质的边缘扭曲。
导管原位癌 有块影显示。
浸润性导管癌
表现为不伴肿块的簇状钙化,
钙化不均质,颗粒大小不一,少数可同时伴
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乳腺病变为常见病,影像学诊断在乳腺
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
乳腺癌的检测和治疗后随访。影像学检 查可有助于对那些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 癌的检出。
在欧美国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 恶性肿瘤,可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 29%及因肿瘤而死亡病例的16%。其 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门诊医生 工作台
普 通 胶 片 图 像
乳腺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2005年美国外科协会关于MRI检查适应症
• 已确诊乳腺癌病变范围及侵润深度的判断 • 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残余病变的评估 •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而原发灶不明 • 新诊断乳腺癌,除外对侧乳腺癌 • 保乳手术后复发的监测 • 乳房成形术后的乳腺检查 • 高危病人的乳腺癌筛查 • 乳腺临床检查和传统影像学检查均不能明确病变
时的诊断
乳腺的影像学表现
首先复习乳房 解剖学表现
乳腺的影像学表现
乳腺X线检查表现 乳腺MRI检查表现 乳腺超声检查(略)
正常乳腺X线表现
1、青春期 ●乳腺主要为腺体组织,呈均匀致密影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乳腺导管呈放射状分布 2、成人期、哺乳期 ●腺体增殖,脂肪增加,腺体呈结节状致密影 3、老年期:腺体萎缩 ●主要为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低密度背景上向乳头方向集中的索条状及网状影
线形、间断,宽度小于0.5mm, 长1-2mm提示 钙质填充了乳腺癌受累导管的管腔
癌 肿物+钙化
区段、区域钙化
钙化的分布
4版:簇状分布是指至少有5 枚钙化占据在一个 较小的空间内( < 2cm ×2cm ×2cm) ,良恶性病 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
1、簇状(改为团簇状)
可疑恶性,良性也可出现,>5个/ cm,<2cm范围
MR成象是作为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影像检查中重要辅助手段
可评价形态、信号、血供、病变区代谢物质的含量,目前乳腺 MRI与X线、超声检查一样,已成为乳腺影像检查中常用而有效 的方法,而且有些是X线和超声检查代替不了的。 如果说,X线与超声能够诊断和鉴别80%乳癌,那么另外20%呢? MRI,它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与超声。
正确认识乳腺X线摄影
正确认识乳腺X线摄影【摘要】目的正确操作乳腺X线摄影,提高乳腺癌诊断率。
方法常用头足位和内外侧斜位两种标准体位。
结果早期诊断乳腺癌和乳腺疾病。
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疾病,挽救生命。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乳腺常见疾病有乳腺腺体增生、瘤状、乳头溢液、导管扩张症、积乳囊肿、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结核、叶状囊肉瘤和乳腺癌。
其中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我国乳腺癌的死亡率自80年代后期开始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密切相关。
钼靶X线摄片是乳腺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
下面是我多年多乳腺疾病的拍摄经验,现作简单交流。
1乳腺X光检查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乳房的技术,它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方式。
乳腺X投照体位有14种,具体有头足轴位、内外侧斜位、内外侧位、外内侧位、外侧延展位、内侧延展位、cv(乳沟)、足头轴位、腋尾位、外内侧斜位、外上至内下斜位、内下至外上斜位、外侧转向为、内侧转向位。
其中头足轴位和内外侧斜位常用的标准体位。
2头足轴位(CC);①操作方法;患者站立于距摄影平台6英寸(15.24cm)处,留出供活动的空间。
技师立于患者内侧,技师把乳房小心地托在手上,调定摄影平台的精密高度,正确的高度要与乳房下皱裴平。
此刻技师抬起乳房换另一只手,用腾出的手撑并调整患者肩部的位置。
要用双手,向前上方提起乳房,完成该动作时一定要用双手手掌否则会让患者非常不适。
用下方的手掌前提,同时用上方的手掌稳定乳房,注意一定要提内侧部分。
因为只有这样的视角才能观察到乳房内侧部分的组织,此时把腾出的一只手放在患者肩部轻轻下压,但不要向外推,否则会漏过乳房外侧重要的组织。
下一步是挤压乳房,在向前牵拉乳房组织的同时用上方的手掌将乳房组织推开。
要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挤压力量应不低于100N。
注意乳房组织内不能有褶皱。
②操作时注意;乳头显示乳腺轮廓外,确保能够拍摄到尽可能多的乳腺组织内外侧都要皮肤没有褶皱。
乳腺影像学观察、分析和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8
四、MRI观察、分析和诊断
应常规行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后信号强度变化的特征
ppt课件
9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一、了解乳腺x线观察、分析和诊断原则 二、了解乳腺声像图观察、分析和诊断原则 三、了解乳腺CT观察、分析和诊断原则 四、了解乳腺MR观察、分析和诊断原则
ppt课件
5
一、X线观察、分析和诊断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做评估分类 0类:需进一步检查
1类:阴性
2类:良性
3类:可能是良性(恶性率<2%)短期随访源自4类:可能为恶性,需要活检
5类:高度怀疑恶性(可能性≥95%)
6类:活检已证实为恶性p肿pt课件瘤的治疗前检
6
二、声像图观察、分析和诊断
不同生理周期的声像图有不同的特点 按照横切、纵切和斜切的顺序逐步检查适当加压观察边缘
ppt课件
7
三、CT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六章 乳腺
ppt课件
1
第三节 观察、分析和诊断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乳腺X线诊断
Rod-like Ca++
Lucent-centered Ca++
Eggshell Ca++
Pleomorphic Ca++
Fine linear, branching Ca++
•多形性钙化-颗粒 点状钙化
•线样分支状钙化
分布 •簇状 •线状 •段样 •区域性 •弥漫分布
恶性 钙化
形态 分布 大小 密度 与肿块关系
乳腺X线片
• 低密度 (黑)
• 中间密度
–纤维腺体 组织
–导管组织 –血管 –淋巴结
乳腺血管钙化
退化型乳腺
乳腺成分
副乳
q常见于腋窝
副乳
三、乳腺异常X线表现
• 肿块 • 钙化 • 结构扭曲 • 局限性不对称致密 • 导管征 • 慧星尾征 • 晕圈征 • 局限性皮肤增厚、凹陷 • 乳头回缩 • 血供增多:血管增粗或异常血管 • 腋下淋巴结肿大 • 乳腺导管改变
• 小角度摄片 • 局部点压迫、局部放大摄片
–评估钙化 –更好识别病灶,边缘更清晰 –决定局限性致密影是否真实
乳腺导管造影galactography
正 常 乳 腺 MR
二、正常乳腺X线表现
• 大体解剖 • (由深入浅)
–胸壁主要肌肉 –胸壁筋膜 –腺体后脂肪 –腺体 –皮肤 –Cooper’s悬韧带
右乳纤维腺瘤
多发纤维腺瘤
右乳巨大纤维腺瘤伴间质粘液变性
Fibroadenoma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叶状肿瘤
硅胶隆乳术后
丰乳术后
隆乳术后
自体脂肪移植隆乳
男性乳腺 发育症
谢谢
乳腺X线诊断
乳腺影像诊断(超全面详细)
数目:单发或多发
部位:
左侧或右侧
内上、外上、内下、 外下 四个象限
大小:
临床检查测量的肿块明显 大于X线所示时,恶性可 能性大。(临床测量包括 瘤周浸润、纤维增生、瘤 周水肿及皮肤)
30
恶性 不规则 密度较高 边界不清 毛刺 分叶
31
良性钙化
Coarse Ca++ (popcorn)
75
76
56岁患者,无临床症状
77
51岁患者,无临床症状
78
61岁患者,右侧乳腺可触及肿块
79
动态增强曲线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单相型-良性, 平台型-良性/恶性 流出型-恶性。
Dynamic Enhancement
120
100 80 Washout
Plateau (biphasic)
60
40
59
钙化
60
乳 腺 癌 泥 沙 样 钙 化
61
62
团簇 状钙 化
63
皮肤增厚:49岁患者,左侧乳腺红肿2周
06/25/2008
08/04/2008
08/26/2008
64
皮肤增厚
65
毛刺肿块
皮肤增厚
66
皮肤增厚
67
皮肤增厚:右乳浸润性导管癌
68
乳头回缩: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漏斗征”
恶性钙化分布:成群,成簇
33
Pleomorphic Ca++
Fine linear, branching Ca++
34
高度恶性可能钙化 •多形性钙化-颗粒 点状钙化 •线样分支状钙化
35
分布 •簇状 •线状 •段样 •区域性 •弥漫分布
乳腺X线摄影及读片
•区域性
•弥漫分布
(三)结构扭曲
乳腺实质与脂
肪之间界面发生扭
曲、变形、紊乱。 1.但无明确的肿块 可见 2.包括从一点发出 的放射状影和局 灶性收缩
(四)局限性不对称致密
弥漫不对称密度增高
(五)皮肤增厚及回缩
(六)乳头内陷
漏斗征
(七)血运增加
(八)腋窝淋巴结肿大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1.操作简单,诊断准确; 2.微小钙化的检出率很高,能看到 0.1mm的微小钙化;对仅表现为钙 化性病变的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 对癌的诊断正确率可高达97%。 3.能发现那些直到2年后临床才可 触到肿块的病变; 4.可有5~15%的乳腺癌因各种原因 而呈假阴性表现,如发生在致密型 乳腺、乳腺手术后或成形术后等。
(三)投照位置
乳房的压迫
1.内外侧斜位 (mediolateral oblique MLO )
2.头尾位 (craniocaudal CC)
3.侧位
4.局部点压摄影
5.放大摄影
6.局部切线位
7.夸大位
二、读片
(一)怎样读片? 1.外上内下 2.双侧对比分析
3.病变定位
象限分区: 外上 外下 内上 内下 中央区 深度:前、中、后1/3记录 钟面标记定位
性肿瘤的治疗前检查,用来 表达在治疗开始前的病例。
6类不适合用来对恶性病灶切除(肿块切除术)后
的随访。手术后可能没有肿瘤残留的征象,其最 终的评估应该是3类(可能良性)或2类(良性)。 或许残留有恶性可疑的钙化,那最终的评估则应 是4类(可疑恶性)或5类(高度提示恶性),建 议活检或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X线摄影是检测乳腺疾病的重要影像手段。
乳腺X线诊断除了需要医师掌握乳腺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之外,还必须熟悉乳腺X线阅片程序、专用术语和报告规范。
为了使国内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技术要点、诊断程序和质量控制原则,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学会乳腺学组专家几经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乳腺X线摄影的应用范围乳腺X线摄影装置分为屏片系统和平板数字化系统。
屏片摄影机采用传统的模拟式乳腺成像,以胶片为成像载体。
平板数字化摄影机又称整板(或全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机。
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r radiology,CR)的放射剂量较高,且图像分辨率较低,故不推荐乳腺X线摄影采用普通CR。
一、适应证诊断性乳腺摄影和筛查性乳腺摄影。
二、适用年龄及检查频次1.年龄低于25岁:一般不推荐行乳腺X线摄影。
2.年龄为25~ 35岁:临床检查怀疑为乳腺恶性病变。
3.年龄高于35岁:临床检查怀疑为乳腺良、恶性病变。
4.正常人群普查:36-40岁及55岁以上妇女每1.5-2.0年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1次,高危人群检查周期可缩短为每年1次;41-54岁妇女每年建议行乳腺X线摄影1次。
三、最佳检查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检查尽量避开经前期。
最佳检查时间是月经来潮后7-10d。
绝经期妇女检查时间不做特殊要求。
四、一般禁忌证除非因为怀疑恶性钙化等特殊情形,且不能采用其他检查方式替代,孕妇通常不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
6个月内准备妊娠的妇女也不宜行此检查。
乳腺X线摄影技术一、投照方位命名原则根据X线自X线管到成像物质的方向,结合人体解剖方位来确定。
应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译名或概念含混的名称。
二、常规投照投照技师站位应在被检测乳腺的对侧。
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和内外斜位,酌情可用侧位替代内外斜位。
1.头尾位:确定局限性病变的内外空间位置。
(1)摄影体位:受检者面对乳腺机,身体外转5°-10°,被检乳腺下缘置于检查台上。
检查台高度应调节至乳腺下缘转角处平面。
乳腺放置在检查台中央后用压迫板压迫。
(2)中心线:X线自头端投射向尾端。
中心线在乳头的正后方(乳头与胸壁的垂直连线上)。
(3)机架C臂角度:0°。
(4)标准图像显示:内外侧乳腺组织均大部分显示(通常外侧乳腺组织可能有少部分不能包括在图像中)。
胸壁肌前缘尽可能有少部分显示在乳后区域。
乳头居中且位于乳腺前缘切线前方。
双乳图像配对放置时,乳腺在图像中央.内外剩余空间宽度双侧应基本一致。
2.内外斜位:大致确定局限性病变的上下空间位置。
除能观察乳腺大部分区域外,还能观察外上方的乳腺腋尾部、胸大肌、腋前淋巴结等。
(1)摄影体位:受检者面对乳腺机,稍微外转,被检乳腺和同侧腋前皱襞(包括胸大肌外上部分)置于检查台上。
检查台外上转角顶点正对受检者被检侧腋窝尖,使检查台边缘贴近被检侧腋中线,保持乳腺外缘及腋前皱襞(胸大肌外缘)与检查台边缘平行,压迫固定投照。
(2)中心线:X线自内上向外下投射,中心线在乳头稍上平面。
(3)机架C臂角度:30°-60°。
原则上使同时旋转的检查台与受检者的胸大肌平行。
为保证图像解剖位置评判的一致性,推荐内外斜位投照机架旋转角度为45°。
(4)标准图像显示:乳腺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乳后脂肪间隙和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图像中。
乳头在乳腺前缘切线前方。
胸大肌上宽下窄投影于图像内,胸大肌下端引出与胸大肌前缘垂直的直线,该线向前能与乳头重叠或在乳头下水平。
乳腺下缘应包人图像内,图像后下部并能显示1-2 cm下胸壁。
双乳图像配对放置时,乳腺上下高度双侧应对称。
3.侧位:为了结合头尾位精准定位,在乳腺二维穿刺定位、导管造影需要确定病变准确位置时,可采用侧位代替内外斜位。
侧位分为内外位和外内位,机架转角为±90°。
侧位的局限性在于腋前胸大肌区域显示不足。
三、补充投照对于内外斜位及头尾位未能满意显示乳腺解剖结构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下投照体位。
1.扩展头尾位:常规头尾位不能完全将乳腺内份或外份投射入图像内,根据需要可以加做内侧扩展头尾位或外侧扩展头尾位,分别显示乳腺内侧份或乳腺外侧份的结构及病变。
2.腋尾位:乳腺实质组织可延伸至腋前下区域,该处可有副乳或腋前组淋巴结,为了使X线中心线接近该区域,更好地显示腋前下区域,可采用专门的小压迫板拍摄腋尾位,投照时机架转角与内外斜位相似。
3.乳沟位:如果乳腺局限性病变极端靠近乳腺内侧份深面,且受检者乳腺较大,其双侧乳腺内侧缘较近,形成明显乳沟,可作乳沟区投照。
乳沟位投照方位与头尾位相似,但X 线中心线移至乳腺内侧乳沟区。
4.尾头位:当怀疑为乳腺上份病变时,为了避免物片距过长,图像失真模糊,或避免常规头尾位压迫板下降过程中乳腺上部病变滑脱,可以采用尾头位。
对胸椎后弓畸形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尾头位来代替头尾位摄影。
尾头位投照机架旋转角度为180°。
5.切线位:部分乳腺皮肤或皮下组织的钙化、肿块等病变可投影于乳腺内,造成误诊,可采用切线位鉴别。
切线位投照机架旋转角度可以灵活掌握。
6.旋转位投照:常规摄影后,需要排除投射路径上致密乳腺组织重叠掩盖病变时,可加摄旋转头尾位或旋转内外斜位,即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乳房,改变乳房内部乳腺组织的投射角度,保持旋转状态进行压迫后摄影。
旋转方向应标记在图像上。
四、点压放大摄影为了评价在常规乳腺X线摄影中显示出的一些局灶性微小改变,可进一步行点压放大摄影。
采用点压迫板和放大台。
投照方位取内外斜位和头尾位,也可视情况使用其他任意角度投照。
阳极靶面焦点取0.1 mm,以便清晰显示病灶细节。
五、假体植入后的乳腺X线摄影隆乳术后假体植入的乳腺X线摄影,除常规投照头尾位和内外斜位外,还需采用Eklund 方法。
将假体尽量向胸壁方向挤推,同时向外牵拉乳腺,使乳腺实质组织尽量充分显示于曝光野内,有利于显示其中的病灶。
如果检查目的是为了观察假体本身,则假体植入后的乳腺不必采用Eklund方法摄影,但乳腺加压应适当降低压力。
六、导管造影用于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
了解溢液导管管径、腔内占位及管壁破损侵蚀情况,帮助确定导管病变及其位置、范围等,并规范检查程序。
七、乳腺摄影引导定位及活检1.乳腺术前穿刺定位:用于在2个投照方位图像上确定乳腺内有临床需切除,且不能用手触及的病灶。
在二维手动定位穿刺或三维立体自动定位穿刺下,放置内芯为可弹开金属钩丝的穿刺针。
常用的钩丝根据其尖端形态分为单钩型和双分叉型2种。
规范检查程序。
2.乳腺核心钻取组织活检:对于在乳腺2个不同投照方位图像上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可采用乳腺组织钻取活检。
由于精度的关系,不推荐使用乳腺摄影机二维定位方式进行核心钻取组织活检。
除非对较大乳房活检,截取组织区域远离其下方的乳腺机台板,应禁用垂直方向扳机式活检枪穿刺活检,以避免击穿乳房下方的数字化成像板。
检查程序需规范。
对于微小病灶,为避免活检去除了钙化或小肿块等病灶标志,在活检结束穿刺套针拔出前,应放入专用的钛合金标记物,便于在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癌时,进一步行乳腺摄影引导下的术前穿刺定位切除病灶。
八、乳腺加压技术乳腺加压的目的是固定乳腺,使乳腺的前后部组织厚度保持一致,以获得优良的图像,还可降低辐射剂量。
常规压迫力约为120 N。
对于小乳房、隆乳术后、局部乳腺皮肤溃破或导管碘剂造影,压力应适当降低。
乳腺常规投照压迫时,要注意压迫板边缘应贴着胸壁向下压迫,尽量包全乳腺基底部组织。
九、曝光参数通过曝光参数选择控制阳极靶面和滤波片组合、阳极焦点大小、电压、电流、滤线栅等。
自动曝光控制或自动参数选择参数由设备自动选择。
曝光时注意按钮分2段按压,首先半按为设备留出测试时间,然后根据指示灯提示将按钮按到底进行曝光。
手动调整曝光参数的原则是:对厚度小的乳腺最好用钼靶,对厚度大的乳腺更适宜使用钨靶;电压随着厚度增加而增加,相应的滤波片亦从钼、铑,上升到银滤波片等。
具体曝光数值可根据设备操作手册设置。
CR如果使用自动曝光控制,必须由生产厂家更改曝光剂量,避免过度放射剂量照射。
十、图像打印冲印胶片要注意保证影像背景黑化度,乳腺组织影像的层次和对比度,着重关注乳腺内实质的显示。
格式要求:(1)常规内外斜位和头尾位图像屏幕显示或胶片打印,双乳相同投照体位应配对背靠背摆放,内外斜位乳腺上、下不能倒置。
头尾位要求图像上方为乳腺外侧,下方为乳腺内侧。
(2)每一投照方位图像上显示的字符应与乳腺影像一致正放。
(3)屏片系统摄片在乳腺图片的外上及外下空白处应标识医院名称、投照技师代码、患者姓名、影像号、检查时间、左或右及投照方位。
(4)数字化摄影在每一投照方位乳腺图片的外上空白处标识一般信息,包括医院名称、投照技师代码、患者姓名、出生时间和(或)年龄、性别、影像号、检查时间、左或右及投照方位等。
(5)在每一投照方位乳房图片的外下空白处标识技术参数,包括窗宽、窗位、图像放大率、机架旋转角度、平均腺体曝光剂量、皮肤曝光剂量、电压、电流、阳极靶面和滤波片组合、乳腺压迫压力、乳腺厚度等。
(6)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和无静电阴影。
数字图像无探测器影像设备原因的伪影。
乳腺X线诊断报告一、阅片步骤胶片观片灯亮度应适宜。
建议使用特制观片镜或放大镜观察图像细节。
对数字化图像建议在医师工作站上使用双屏软阅读方式观察,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层次,适时进行数码放大,利用后处理功能对病灶测量大小。
双乳相同投照体位应配对背靠背摆放,便于对比观察。
二、报告术语(一)乳腺方位1.病灶位置:面对患者,对乳腺呈钟面观察(1-12点)并记录相应位置的病变。
亦可按乳腺4个象限(外上象限、内上象限、外下象限及内下象限)和1个中央区(乳头正后方区域)来观察。
乳头后方与乳晕相邻区域是乳头后区。
内外斜位或侧位片显示胸大肌上部重叠区域为腋尾区。
再向上即腋前区,该区可见部分腋淋巴结,少数女性还可见发育变异的副乳。
2.病灶深度: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3.导管造影病灶的测量:以乳头基底为准向乳腺内测量,报告导管病变的准确位置。
(二)乳腺组织构成分类1.a类(脂肪类):双乳几乎均为脂肪。
2.b类(散在纤维腺体类):纤维腺体密度小区域性分散存在。
3.c类(不均匀致密类):双乳不均匀性致密,可遮掩小肿块,分为弥漫和局限2种情况,局限致密可发生在单侧乳腺。
4.d类(极度致密类):双乳极度致密,使乳腺X线摄影敏感度降低。
(三)乳腺X线摄影征象1.肿块:指在2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
描述以下特征:(1)形态:包括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
(2)边缘: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最为重要。
边缘清晰指≥75%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锐利,其余边缘被周围纤维腺体组织遮盖,常为良性征象。
边缘模糊指肿块轮廓可见,但边缘无法准确划分,通常为恶性征象,表明病变向周围侵袭,也可能是由邻近致密的纤维腺体组织遮掩原本边缘清楚的肿块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