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 等腰三角形

合集下载

初二等腰三角形讲义

初二等腰三角形讲义

课 题等腰三角形教学目的1、 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熟练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3、 会运用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三线合一”的应用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巩固:1.等腰三角形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ABC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讲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讲义

初二数学讲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

(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用几何符号语言表达:性质1性质2注意:△ABC 中,如果AB =AC ,D 在BC 上,那么由条件①∠1=∠2,②AD ⊥AC ,③BD =CD 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推出另外两个.(为了方便记忆可以说成“知一求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三个内角的关系1.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A .9cm B.12cm C.15cm D.12cm 或15cm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一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则腰长是( )A .4.8cmB .9.6cmC .2.4cmD .1.2cm3.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A .50︒ B.80︒ C.65︒或50︒ D.50︒或80︒∵AB =AC∴∠B =∠C (等边对等角)∵AB =AC ,AD ⊥BC ,∴∠1=∠____,BD =_____;(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AB =AC ,∠1=∠2, ∴AD ⊥_____,BD =______;(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AB =AC ,BD =CD , ∴∠1=∠___,AD ⊥_____.(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例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求∠CBD的度数.【例2】在ABC∆中,AB AC=,BC BD ED EA===.求A∠的度数.【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例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D、E为BC边上的点,且AD AE=,BD EC=,求证:AB AC=.AB CD E例题精讲【例5】ABC ∆中,22.5B ∠=︒,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DF AC ⊥于F ,交BC 边上的高于G . 求证:EG EC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50︒,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2. 如图,ABC △中,AB AC =,36A ∠=,DE 垂直平分AC ,求BCD ∠的度数.3. 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求证:BD =CE 。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学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要点】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 【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1】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AB=AC∴∠B =∠C∵AB=BD∴∠2=∠3∵∠2=∠1+∠C∴∠2=∠1+∠B∵∠2+∠3+∠B=180°∴∠B=180°-2∠2∴∠2=∠1+180°-2∠2∴3∠2=∠1+180°∵∠1=30°∴∠2=70°【总结升华】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1练习】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x,∠BCD=∠BDC=y,则∠AED=∠ADE=2x,∠A=∠B=180°-4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x+y+180°-4x+180°-4x=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由①,②解得x=36°∴∠B=180°-4x=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专用名词“顶角”“底角”,别的三角形没有,然而此题没有指明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1140702=⨯︒=︒;(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总结升华】条件指代不明,做此类题应分类讨论,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到,别遗漏.3.(2015春•安岳县期末)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满足方程组.(1)求a、b的值.(2)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答案与解析】解:(1),②×2﹣①得5b=15,解得b=3,把b=3代入②得2a+3=13,解得a=5;(2)若a=5为腰长,5+5>3满足,此时三角形周长为:5×2+3=13;若b=3为腰长,3+3>5满足,此时三角形周长为:3×2+5=1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度一般,关键是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举一反三:【变式】(2015•裕华区模拟)若x,y满足|x﹣3|+=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2 B.14 C.15 D.12或15【答案】C.解:根据题意得,x﹣3=0,y﹣6=0,解得x=3,y=6,①3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6,∵3+3=6,EB A DC F∴不能组成三角形,②3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6、6, 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6+6=15,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15. 故选C .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8】4、已知:如图,△ABC 中,∠ACB =45°,AD⊥B C 于D ,CF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E ,∠BAD =∠FCD . 求证:(1)△ABD≌△CFD;(2)BE⊥AC.【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 =DC ,易证△ABD ≌△CFD ,要证BE ⊥AC ,只需证∠BEC =90°即可,DF =BD ,可知∠FBD =45°,由已知∠ACD =45°,可知∠BEC =90°. 【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BC,∴ ∠ADC=∠FDB=90°.∵ 45ACB ∠=︒,∴ 45ACB DAC ∠=∠=︒ ∴ AD=CD∵ BAD FCD ∠=∠,∴ △ABD≌△CFD(2)∵△ABD≌△CFD∴ BD=FD.∵ ∠FDB=90°,∴ 45FBD BFD ∠=∠=︒.∵ 45ACB ∠=︒, ∴ 90BEC ∠=︒. ∴ BE⊥A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 ,求出∠FBD=∠BFD=45°. 举一反三:【变式】(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 ⊥BC 于点D ,∠1=∠2,EF ∥BC 交AC 于点F .试说明AE=CF .【思路点拨】作EH⊥AB于H,作FG⊥BC于G,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ED,再证ED=FG,则EH=FG,通过证明△AEH≌△CFG即可.【答案与解析】解:作EH⊥AB于H,作FG⊥BC于G,∵∠1=∠2,AD⊥BC,∴EH=ED(角平分线的性质)∵EF∥BC,AD⊥BC,FG⊥BC,∴四边形EFGD是矩形,∴ED=FG,∴EH=FG,∵∠BAD+∠CAD=90°,∠C+∠CAD=90°,∴∠BAD=∠C,又∵∠AHE=∠FGC=90°,∴△AEH≌△CFG(AAS)∴AE=C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综合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附录资料:《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 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 (2016•丰润区二模)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 )A .5cmB .8cmC .10cmD .17cm【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4<x <16, ∴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17cm . 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例1】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 3,4,5; (2) 3,5,9 ; (3) 5,5,8. 【答案】(1)能; (2)不能; (3)能.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59c <<【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 5<c<9.【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两边a 、b ,那么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a -b│<c<a+b.举一反三【变式】(浙江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8,则第三边的长度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5,注:答案不唯一,填写大于4,小于12的数都对.类型二、三角形中重要线段3. (江苏连云港)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最长边,再找到最长边所对的顶点.然后过这个顶点作最长边的垂线即得到三角形的高.【总结升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里一定要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试画出△ABC各边上的高.【答案】解:所画三角形的高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BC =8cm,求边AC的长.【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有下列数量关系:①AD=BD,②△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答案与解析】解:依题意:△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故有:BC+CD+BD-(AC+CD+AD)=3.又∵ 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 AD =BD ,即BC-AC =3. 又∵ BC =8,∴ AC =5. 答:AC 的长为5cm .【总结升华】运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得到线段AD =BD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对图形中线段所在位置的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几何题常用的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ABC S △,则S 阴影为________.【答案】1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5、(2014春•新泰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平分线,∠B=50°,∠DAE=10°, (1)求∠BAE 的度数; (2)求∠C 的度数.【思路点拨】(1)根据AD 是BC 边上的高和∠DAE=10°,求得∠AED 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解;(2)根据(1)的结论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求得∠C 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1)∵AD 是BC 边上的高,∴∠ADE=90°.∵∠ADE+∠AED+∠DAE=180°,∴∠AED=180°﹣∠ADE﹣∠DAE=180°﹣90°﹣10°=80°. ∵∠B+∠BAE=∠AED,∴∠BAE=∠AED﹣∠B=80°﹣50°=30°. (2)∵AE 是∠BAC 平分线,∴∠BAC=2∠BAE=2×30°=60°. ∵∠B+∠BAC+∠C=180°,∴∠C=180°﹣∠B﹣∠BAC=180°﹣50°﹣60°=70°.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例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答案】解:已知△ABC中,∠C=∠ABC=2∠A设∠A=x则∠C=∠ABC=2xx+2x+2x=180°解得:x=36°∴∠C=2x=72°在△BDC中, 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180°-90°-72°=18°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6. 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什么?【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总结升华】本题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际生活中,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都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类型五、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思路点拨】本题实际告诉了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答案与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则它的内角和是,∴,解得.∴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总结升华】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2015•徐州)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答案】9.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40°,∴它的外角是:180°﹣140°=40°,边数:360°÷40°=9.类型六、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8.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思路点拨】根据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把边数代入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解:∵过十二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十二个顶点可以画12×9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在每个顶点都数了一次,∴实际对角线的条数应该为12×9÷2=54(条)∴十二边形的对角线共有54条.【总结升华】对于一个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举一反三【变式】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答案】C;类型七、镶嵌问题9.分别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①三角形木板;②四边形木板;③正五边形木板;④正六边形木板作平面镶嵌,其中不能镶嵌成地板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C【总结升华】用多边形组合成平面图形,实质上是相关多边形“交接处各角之和能否拼成一个周角”的问题.。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cm,BC=12cm,点E、F都在中线AD上,连接EB、EC、FB、F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答案】24cm2【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底边上的高线AD的长度,然后求图中阴影部分,即三个等高三角形的面积和.解:∵在△ABC中,AB=AC=10cm,BC=12cm,AD是中线,∴AD⊥BC,BD=CD=BC=6cm,∴AD=8cm(勾股定理),∴S阴影=S△ABE+S△EFC+S△BDE=BD•(AE+EF+FD)=BD•AD=×6cm×8cm=24cm2.故答案是:24cm2.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解答此题时,可以发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实际上是由三个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的和,而这三个三角形的底边的和恰好是等腰△ABC的高线AD的长度.2.如图,在△ABC中,B是AC上一点,AD=BD=BC,若∠C=25°,则∠ADB= .【答案】80°【解析】首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DC,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和∠ABD的度数,从而确定∠ADB的度数.解:∵BD=BC,∠C=25°,∴∠C=∠BDC=50°,∴∠ABD=∠C+∠BDC=50°,∵AD=BD,∴∠A=∠DBA=50°,∴∠ADB=180°﹣∠A﹣∠DBA=80°,答案为:8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过程中两次运用“等边对等角”,难度不大.3.已知实数x,y满足|x﹣4|+(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答案】20【解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再分4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根据题意得,x﹣4=0,y﹣8=0,解得x=4,y=8,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4+4=8,∴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8+8=20,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式都等于0求出x、y的值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且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4.如图,在△ABC中,AB=AC,BD⊥AC,CE⊥AB,D、E为垂足,BD与CE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对.【答案】3【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ABC=∠ACB,根据垂线定义证∠ADB=∠AEC,∠BEO=∠CDO,根据AAS证△BEC≌△BDC,根据AAS证△ADB≌△AEC,根据AAS证△BEO≌△CDO即可解:有3对:理由是∵AB=AC,∴∠ABC=∠ACB,∵BD⊥AC,CE⊥AB,∴∠BDC=∠BEC=90°,∵BC=BC,∴△BEC≌△BDC,∵∠ADB=∠AEC,∠A=∠A,AB=AC,∴△ADB≌△AEC,∴AD=AE,∴BE=DC,∵∠EOB=∠DOC,∠BEC=∠BDC,∴△BEO≌△CDO,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垂线定义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推出证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是解此题的关键.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答案】11或13【解析】分3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①3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3+5=11,②3是底边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5、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5+5=13,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1或13.故答案为:11或13.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7,那么它的周长等于.【答案】17【解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或当7是腰时.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3,3,7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解:当3是腰时,则3+3<7,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当7是腰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7×2=17.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此类题不要漏掉一种情况,同时注意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周长分成18cm和12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答案】6cm或8cm【解析】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底边长分别为xcm,ycm,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注意没有指明具休是哪部分的长为18,故应该列两个方程组求解.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cm+12cm=30cm,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底边长分别为xcm,ycm,由题意得或,解得或∴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或8cm.(1分)故答案为:6cm或8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综合运用,此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分析,求得解之后注意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检验.8.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答案】20【解析】本题可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然后再计算三角形的周长.解:当腰长为4时,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9;∵2+2<9,∴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9,则其周长=9+9+2=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于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BC,AE是BC边上的中线,①若∠C=40°,则∠DAE= °;②若∠DAE=20°,则∠C= °.【答案】10°,35°【解析】利用∠C=40°,可先求∠BAC,再利用AE是∠BAC的角平分线,可求∠EAC,在Rt△ADC中,可求∠DAC,从而可求∠DAE.解:①∵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BC,AE是BC边上的中线∠C=40°,∴BE=AE=CE,∴∠EAC=∠C=40°,∠DAC=50°,∴∠DAE=∠DAC﹣∠EAC=50°﹣40°=10°,②∵∠DAE=20°,∴∠AEC=70°∴∠C=∠EAC=35°,故答案为10°,35°.点评:本题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0.如图,在△ABC中,AB=AC,∠BAD=15°,且AE=AD,则∠CDE= °.【答案】7.5°【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1=∠2,∠B=∠C,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1+∠3=∠B+15°,∠2=∠C+∠3,推出2∠3=15°即可.解:∵AD=AE,AC=AB,∴∠1=∠2,∠B=∠C,∵∠1+∠3=∠B+∠BAD=∠B+15°,∠2=∠1=∠C+∠3,∴∠C+∠3+∠3=∠B+15°,2∠3=15°,∴∠3=7.5°,即∠CDE=7.5°,故答案为: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中,已知BA=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1)求∠A的度数;(2)若AC=6cm,求AD的长度.【答案】(1)30°(2)2cm【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A的度数;(2)连接B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ABD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1)中的∠A=∠C=30°和已知条件∠B=120°可以推知△CDB是直角三角形,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BD与CD间的数量关系;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ABD的两腰相等(AD=BD)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求得AC=3AD,从而求得线段AD的长度.解:(1)∵在△ABC中,已知BA=BC,∴∠A=∠C(等边对等角);又∵∠B=120°,∴∠A=(180°﹣120°)=3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连接BD.∵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AD=BD,∠A=∠ABD=30°,∴∠CBD=90°;由(1)知∠A=∠C=30°,∴BD=CD(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CD=2AD=2BD,∴AC=AD+CD=AD+2AD=3AD;又∵AC=6cm,∴AD=2cm.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2)题时,要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12.如图,AB=AC,∠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答案】21°【解析】求出∠A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D=BD,求出∠ABD,即可求出答案.解:∵AB=AC,∠C=67°,∴∠ABC=∠C=67°,∴∠A=180°﹣67°﹣67°=46°,∵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46°,∴∠DBC=67°﹣46°=21°.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能或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关键是求出∠ABC和∠ABD的度数,题目比较好.13.如图,△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A=52°,则∠BDC等于()A.84°B.64°C.52°D.32°【答案】A【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依据∠A=52°,AB=AC,可求得△ABC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求出∠BDC=∠A+∠ABD.解:∵△ABC中,AB=AC,∠A=52°,∴∠ABC=∠C=(180﹣∠A)÷2=64°;又∵BD平分∠ABC交AC于点D,∴∠ABD=32°,∴∠BDC=∠A+∠ABD=32°+52°=84°.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需要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14.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A.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内角和等于180°C.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D.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答案】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作答.解:A、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符合题意;B、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内角和等于180°,不符合题意;C、只有直角三角形才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不符合题意;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顶角的对边,而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除外)没有任何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区别.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与△ADC关于对角线AC对称,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①AC平分∠BAD②CA平分∠BCD③BD⊥AC④BE=DE.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④【答案】A【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推出△ABC≌△ADC,推出∠BAC=∠DAC,∠BCA=∠DCA,AD=AB,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E=DE,AE⊥BD,根据以上结论判断即可.解:∵△ABC与△ADC关于对角线AC对称,∴△ABC≌△ADC,∴∠BAC=∠DAC,∠BCA=∠DCA,∴①正确;②正确;AB=AD,∴BE=DE,AE⊥BD,∴④正确;即BD⊥AC,∴③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推出△ABC≌△ADC是解此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8B.24C.12D.6【答案】C【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D=DC ,AD ⊥BC ,推出△CEF 和△BEF 关于直线AD 对称,得出S △BEF =S △CEF ,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 △ABC 求出即可.解:∵A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BD=DC=8,AD ⊥BC , ∴△ABC 关于直线AD 对称, ∴B 、C 关于直线AD 对称, ∴△CEF 和△BEF 关于直线AD 对称, ∴S △BEF =S △CEF ,∵△ABC 的面积是×BC×AD=×8×6=24,∴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S △ABC =12.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轴对称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 △ABC 是解此题的关键.1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4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A .20°、20°、140°B .40°、40°、100°C .70°、70°、40°D .40°、40°、100°或70°、70°、40°【答案】D【解析】由于140°的外角不明确等腰三角形顶角和底角的外角,故应分两种情况讨论.解:(1)当40°角是顶角时,另两个底角度数为70°,70°;(2)当40°角是底角时,另两个底角度数为40°,100°.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角度计算,要注意区别顶角,底角的不同情况,不要漏解.18. 如图,△ABC 中,D 为AB 上一点,E 为BC 上一点,且AC=CD=BD=BE ,∠A=50°,则∠CDE 的度数为( )A .50°B .51°C .51.5°D .52.5°【答案】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CDA=50°,∠B=∠DCB ,∠BDE=∠BED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B=25°,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DE ,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选项. 解:∵AC=CD=BD=BE ,∠A=50°,∴∠A=∠CDA=50°,∠B=∠DCB ,∠BDE=∠BED ,∵∠B+∠DCB=∠CDA=50°, ∴∠B=25°, ∵∠B+∠EDB+∠DEB=180°,∴∠BDE=∠BED=(180°﹣25°)=77.5°,∴∠CDE=180°﹣∠CDA ﹣∠EDB=180°﹣50°﹣77.5°=52.5°,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邻补角的定义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19.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M是BC的中点,若∠BAD=30°,则图中等于30°的角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本题先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AD=∠ABD=∠C,又因为△ABC为等腰三角形可得AM⊥BC,然后证得△ADM∽△ACM,然后可求解.解:已知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可得∠BAD=∠B=30°又因为△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AD=∠ABD=∠CM为等腰三角形△ABC的中线,故AM⊥BC∴△ADM∽△ACM,∴∠DAM=∠C=30°.故选D.点评:本题先看清图中三角形的关系,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求解,难度一般.20.如图,AD=BC=BA,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答案】B【解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到∠2=∠B,∠1=∠BCA,在△ABC中,由∠1+∠ACB+∠B=180°,可推出结论.解:∵AB=BC,∴∠1=∠BCA,∵AB=AD,∴∠B=∠2,∵∠1+∠B+∠ACB=180°,∴2∠1+∠2=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O点,作MN∥BC,EF∥AB,GH∥AC,BC=a,AC=b,AB=c,则△GMO的周长+△ENO的周长-△FHO的周长= .【答案】b+c-a【解析】由角平分线及平行线可得等腰三角形,进而得边长相等,再通过转化,即可得出结论.∵OB、OC分别平分∠ABC、∠ACB,MN∥BC,EF∥AB,GH∥AC,∴OM=BM,ON=NC,OG=AE,OE=AG,∴△GMO周长+△ENO的周长-△FHO的周长=OG+OM+GM+OE+ON+EN-OH-OF-FH=AE+EN+NC+BM+GM+AG-HC-FH-BF=b+c-a,故应填b+c-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由角平分线及平行线可得等腰三角形,再通过转化求解。

2.△ABC中,AB=AC,∠A=∠C,则∠B=_______.【答案】60°【解析】由AB=A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即可得到∠A=∠B=∠C,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即可求得结果。

∵AB=AC,∴∠B=∠C,∵∠A=∠C,∴∠A=∠B=∠C,∵∠A+∠B+∠C=180°,∴∠A=∠B=∠C=60°,故答案为60°.【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A=∠B=∠C.3.如图,Rt△ACB中,∠ACB=90°,点D、E在AB上,AC=AD,BE=BC,则∠DCE等于()A、45°B、60°C、50°D、65°【答案】A【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几组相等的角,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分别表示出∠ACD,∠BCE,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不难求得∠DCE的度数.∵AC=AD,BC=BE∴∠ACD=∠ADC,∠BCE=∠BEC∴∠ACD=(180°-∠A),∠BCE=(180°-∠B)∴∠DCE=∠ACD+∠BCE-∠ACB=90°-(∠A+∠B)∵∠A+∠B=90°∴∠DCE=45°故选A.【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10道典型题剖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10道典型题剖析

思路分析:由BD平分∠ABC,
A
易知∠1=∠2, 则设∠1=∠2
=x,由AB=AC可得
1
∠C=∠1+∠2=2x,在△DBC中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列出x B
D C
的方程,求出x.
解:设1 x,
BD平分ABC,
A
1 2 x, AB AC,
1 2
B
D C
C ABC 1 2 2x.
在DBC中,
提示: 本题为文字命题,解题时应分为以下 三个步骤: (1)根据题意作图; (2)写出已知, (3)进行求证.
已知:在ABC中,AB AC, D为底边BC
的中点,DE AB于点E, DF AC于点F.
求证:DE DF.
A
思路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得
E
F
B C,又BD DC,DE AB, DF AC,
∴∠FBC+∠C+∠FBC=3∠C,
∴∠FBC=∠C, ∴BF=FC, ∴AC-AB=2BE.
例8.如图,△ABD、 △AEC都是等边三角 形,求证: △AFG是等边三角形.
思路分析:利用等边三角 形的性质可推出,边、角 的等量关系,从而易证三 角形全等,进而说明
△AFG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D 和△AED是正三角形, ∴AB=AD,AC=AE,∠BAD=∠CAE=60°, ∴ ∠CAD=∠BAD+∠CAB=60°+∠CAB, ∠BAE=∠CAE+∠CAB=60°+∠CAB, ∴ ∠CAD=∠BAE, △ADC≌△BAE, ∴ ∠ADF=∠GBA.
70°、40°或55°、55°
引申: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 求其余两角.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一轮船由东向西航行,在A处测得西偏北15°有一灯塔P.继续航行20海里后到B处,又测得灯塔P在西偏北30°.如果轮船航向不变,则灯塔与船之间的最近距离是海里.【答案】10【解析】过P作PD⊥AB于D,则PD的长就是灯塔与船之间的最近距离,求出∠APB=∠PAB,推出PA=PB=20,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PD=PB,代入求出即可.解:如图:过P作PD⊥AB于D,则PD的长就是灯塔与船之间的最近距离,∴∠PDB=90°,∵∠PBD=30°,∠PAB=15°,∴∠APB=∠PBD﹣∠PAB=15°=∠PAB,∴PB=AB=20,在Rt△PBD中,PB=20,∠PBD=30°,∴PD=PB=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B的长和得出PD=PB,题目比较典型,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2.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角平分线AE交CD于H,EF⊥AB于F,有下列结论:①∠ACD=∠B;②CH=CE=EF;③AC=AF;④CH=HD;⑤BE=CH.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有.(填序号就可以)【答案】①②③【解析】①由CD是斜边AB上的高,∠ACB=90°,得到∠ACD+∠BCD=90°,∠BCD+∠B=90°,即可得到答案;②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E=EF,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能求出∠CHE=∠CEA,推出CH=CE即可得到答案;③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即可;④⑤根据边得关系即可判断.解:①∵CD是斜边AB上的高,∠ACB=90°,∴∠CDB=90°,∴∠ACD+∠BCD=90°,∠BCD+∠B=90°,∴∠ACD=∠B,∴①正确;②∵AE平分∠CAB,∴∠CAE=∠BAE,∵∠C=90°,EF⊥AB,∴CE=FE,∵∠CHE=∠CAE+ACD,∠CEA=∠BAE+∠B,∠ACD=∠B,∴∠CHE=∠CEA,∴CH=CE,即:CH=CE=EF,∴②正确;③∵在Rt△ACE和Rt△AFE中AE=AE,CE=EF,∴Rt△ACE≌Rt△AFE,∴AC=AF,∴③正确;④∵CH=EF,∴CH≠HD,∴④错误;⑤∵在Rt△BFE中,BE>EF,而EF=CH,∴⑤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性质进行证明.此题题型较好,综合性强.3.下列说法:①如图1,△ABC中,AB=AC,∠A=45°,则△ABC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②如图2,△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6个.③如图3,△ABC是等边三角形,CD⊥AD,且AD∥BC,则AD=AB.④如图4,△ABC中,点E是AC上一点,且AE=AB,连接BE并延长至点D,使AD=AC,∠DAC=∠CAB,则∠DBC=∠DAB其中,正确的有(请写序号,错选少选均不得分)【答案】③④.【解析】不管过A(或过B或过C)作直线,都不能把三角形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即可判断①;求出∠A=∠ABD=∠DBC=∠ACE=∠BCE=36°,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其余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边相等,即可判断②;求出∠ACD=30°,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D=AC,即可判断③;过C作CF∥BD交AB的延长线于F,连接DC,EF,求出EF=BC,证三角形全等推出DE=EF,DC=CF,推出CD=BC,推出∠CDB=∠CB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DB=∠CAB即可.解:若△ABC中,AB=AC,∠A=45°,不论过A作直线(或过B作直线或过C作直线)都不能把三角形ABC化成两个等腰三角形,∴①错误;图②中,有等腰三角形7个:△ABD,△CBD,△ACE,△CDE,△BEF,△CDF,△FBC,∴②错误;∵等边△ABC,∴AB=AC,∠ACB=60°,∵AD∥BC,CD⊥AD,∴∠DCB=∠D=90°,∴∠ACD=30°,∴AD=AC=AB,∴③正确;过C作CF∥BD交AB的延长线于F,连接DC,EF,∴=,∵AE=AB,AD=AC,∴AF=AC=AD,∴CE=BF,即BE∥CF,CE=BF,∴四边形BECF是等腰梯形,∴EF=BC,在△DAC和△FAC中,∴△DAC≌△FAC,∴CD=CF,同理DE=EF,∵AD=AC,AE=AB,∴∠ADC=∠ACD,∠AEB=∠ABE,∵∠DAC=∠BAC,∠DAC+∠ACD+∠ADC=180°,∠CAB+∠AEB+∠ABE=180°,∴∠ACD=∠AEB,∵∠AEB=∠DEC,∴∠ACD=∠DEC,∴DE=CD,∴DC=CF=EF=ED,∵EF=CB,∴DC=BC,∴∠CBD=∠CDE,∵∠DCA=∠DEC=∠AEB=∠ABE,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DE=∠CAB=∠DAB,∴∠DBC=∠DAB,∴④正确.故答案为: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角平分线定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第④小题证明过程偏难,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4.如图,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P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有个.【答案】4个【解析】当O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的交点时,以O为圆心,OP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于两点;当P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的交点时,以P为圆心,OP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于一点;当所求的第三点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的交点时,可作OP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交于一点,那么可作出等腰三角形共4个.解:△AOP,△BOP,△COP,△DOP就是所求的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有2条边相等,注意可选不同的顶点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的交点.5.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A=36°,BC=2,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D= .【答案】2【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证∠B=∠C=72°,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ABD=∠CBD=36°,即可求∠BDC=72°,即证BD=BC=AD=2.解:∵AB=AC,∠A=36°,∴∠B=∠C=72°,∵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CBD=36°,∴∠BDC=180°﹣36°﹣72°=72°=∠C,∴BD=BC=AD=2.故填2.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已知条件结合性质得到BD=BC=AD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中,∠ABC=2∠ACB,BD平分∠ABC,AD∥BC,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个,分别为.【答案】4;△BOC,△AOD,△ABD,△ACD【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推知∠OBC=∠OCB,∠OAD=∠DOA,∠ABD=∠ADB,∠DAC=∠DCA,然后由等角对等边可以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解:∵在△ABC中,∠ABC=2∠ACB,BD平分∠ABC,∴∠ABD=∠CBD=∠ACB,即∠CBD=∠ACB,∴OB=OC(等角对等边),∴△BOC是等腰三角形;又∵AD∥BC,∴∠DAC=∠ACB,∠ADB=∠C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OAD=∠DOA,∠ABD=∠ADB,∠DAC=∠DCA,∴OA=OD,AB=AD,AD=DC,∴△AOD,△ABD,△ACD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4;△BOC,△AOD,△ABD,△AC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的等量代换的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在△ABC中,∠C=90°,AC=BC=4,点M是边AC上一动点(与点A、C不重合),点N在边CB的延长线上,且AM=BN,连接MN交边AB于点P.(1)求证:MP=NP;(2)若设AM=x,BP=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PN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M的长.【答案】(1)见解析(2)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它的定义域是0<x<4(3)【解析】(1)过点M作MD∥BC交AB于点D,求出DM=BN,证△MDP≌△NBP即可;(2)求出AB,根据△MDP≌△NBP推出DP=BP,推出方程即可;(3)求出BP=BN,所得方程的解即可.(1)证明:过点M作MD∥BC交AB于点D,∵MD∥BC,∴∠MDP=∠NBP,∵AC=BC,∠C=90°,∴∠A=∠ABC=45°,∵MD∥BC,∴∠ADM=∠ABC=45°,∴∠ADM=∠A,∴AM=DM.∵AM=BN,∴BN=DM,在△MDP和△NBP中,∴△MDP≌△NBP,∴MP=NP.(2)解:在Rt△ABC中,∵∠C=90°,AC=BC=4,∴.∵MD∥BC,∴∠AMD=∠C=90°.在Rt△ADM中,AM=DM=x,∴.∵△MDP≌△NBP,∴DP=BP=y,∵AD+DP+PB=AB,∴,∴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定义域为0<x<4.答: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它的定义域是0<x<4.(3)解:∵△MDP≌△NBP,∴BN=MD=x.∵∠ABC+∠PBN=180°,∠ABC=45°,∴∠PBN=135°.∴当△BPN是等腰三角形时,只有BP=BN,即x=y.∴,解得,∴当△BPN是等腰三角形时,AM的长为.答:AM的长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中,AB=AC,∠A=20゜,在AB、AC上分别取点E、D,使∠CBD=60°,∠BCE=50°,求∠AED的度数.【答案】50°【解析】作DF∥BC,与AB相交于F,连接CF,设CF与BD相交于G,连接EG,证DF=DG,BC=BG,求出∠BEC,推出BE=BG,求出△EFG是等腰三角形,推出EF=EG,证△DFE≌△DGE,求出△EDB,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解:∵AB=AC,∠A=20°,∴∠ABC=∠ACB=80°,∴∠ABD=20°,作DF∥BC,与AB相交于F,连接CF,设CF与BD相交于G,连接EG.∴四边形DFBC为等腰梯形.∵∠DBC=∠FCB=60°,∴△BGC,△DGF都是正三角形,即BG=CG,∵∠BCE=50°,∠EBC=80°,∴∠BEC=50°,即BE=BC,知△BGE是等腰三角形.得:∠BGE=80°,∠FGE=40°.又因∠EFG=∠BDC=40°,∴△EFG是等腰三角形,EF=GE.∵DF=DG,∴△DFE≌△DGE.∴DE平分∠FDG,∴∠EDB=30°,∴∠AED=∠EDB+∠EBD=50°.答:∠AED的度数是5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连接和掌握,能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9.已知:如图,在△ABC中,CD⊥AB垂足为D,BE⊥AC垂足为E,连接DE,点G、F分别是BC、DE的中点.求证:GF⊥DE.【答案】见解析【解析】作辅助线(连接DG、EG)构建Rt△BCD和Rt△BCE斜边上的中线,然后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DG=EG=BC,从而判定△DEG是等腰三角形;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推知GF⊥DE.证明:连接DG、EG.∵CD⊥AB,点G是BC的中点,∴在Rt△BCD中,DG=BC(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2分)同理,EG=BC.(2分)∴DG=EG(等量代换).(1分)∵F是DE的中点,∴GF⊥DE.(2分)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0.在△ABC中,已知∠A=∠B,且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现有下面四个结论:①∠A=100°;②∠C=100°;③AC=BC;④AB=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假如∠A=100°,求出∠B=100°,不符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判断①;假如∠C=100°,能够求出∠A、∠B的度数;关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出AC=BC,即可判断③④.解:∠A=∠B=100°时,∠A+∠B+∠C>180°,不符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①错误;∠C=100°时,∠A=∠b=(180°﹣∠c)=40°,∴②正确;∵∠A=∠B,∴AC=BC,③正确;④错误;正确的有②③,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能根据定理进行说理是解此题的关键,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1.如图所示.△ABC中,∠B=∠C,D在BC上,∠BAD=50°,AE=AD,则∠EDC的度数为()A.15°B.25°C.30°D.50°【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ED=∠EDC+∠C,∠ADC=∠B+∠BAD,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B=∠C,∠ADE=∠AED,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BAD的度数.解:如图,∠AED=∠EDC+∠C,∠ADC=∠B+∠BAD,∵AD=AE,∴∠AED=∠ADE,∵∠B=∠C,∴∠B+∠BAD=∠EDC+∠C+∠EDC,即∠BAD=2∠EDC,∵∠BAD=50°,∴∠EDC=2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已知直线PQ⊥MN于点O,点A,B分别在MN,PQ上,OA=1,OB=2,在直线MN或直线PQ上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C点有()A.3个B.4个C.7个D.8个【答案】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类别分别找寻,分AB可能为底,可能是腰进行分析.解: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当AB当底时,则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PQ,MN的有两点,即有两个三角形.当让AB当腰时,则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PQ,MN有三点,所以有三个.当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PQ,MN有三点,所以有三个.所以共8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情况而定,所以学生一定要思维严密,不可遗漏.13.下列三角形中,是正三角形的为()①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②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③底边与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④三边相等的三角形.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①三个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根据以上定理判断即可.解:∵AB=AC,∠A=60°,∴△ACB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A=∠B=60°,∴AC=BC,∴△ACB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AB=AC,AB=BC,∴AB=AC=BC∴△ACB是等边三角形,∴③正确;∵AB=AC=BC,∴△ACB是等边三角形,∴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的应用,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题型较好,但是一道容易出错的题目.14.在等边△ABC所在平面内找出一个点,使它与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一共有()A.1个B.4个C.7个D.10个【答案】D【解析】本题利用了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也是对称轴,也是边的中垂线.解:在等边△ABC中,三条边上的高交于点O,由于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也是对称轴,也是边的中垂线,点O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ADB,△BOC,△AOC是等腰三角形,则点O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高与顶角的两条边成的锐角为30°,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做圆,延长AO交圆于点E,由于点E在对称轴AE上,有EC=EB,AE=AC=AB,△ECB,△AEC,△ABE都是等腰三角形,点E也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作AD⊥AE交圆于点D,则有AC=AD,AD=AB,即△DAB,△ADC是等腰三角形,点D也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同理,作AF⊥AE交圆于点F,则点F也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同理,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做圆,以点C为圆心,AB为半径,做圆,都可以分别得到同样性质的三个点满足题中要求,于是共有10个点能使点与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容易找出三条边上的高交于点O,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其它点容易漏掉,这样的点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所在的点,也可以是底角所在的点,明白这点后,就要做圆来找到所要求的点.15.如图,已知△ABC中,AC+BC=24,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BA,分别交AC于N,BC于M,则△CMN的周长为()A.12B.24C.36D.不确定【答案】B【解析】由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求得∠1=∠2,∠3=∠4,利用平行线性质求得,∠1=∠6,∠3=∠5,利用等量代换求得∠2=∠6,∠4=∠5,即可解题.解:由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得∠1=∠2,∠3=∠4,又∵MN∥BA,∴∠1=∠6,∠3=∠5,∴∠2=∠6,∠4=∠5,∴AN=NO,BM=OM.∵AC+BC=24,∴AC+BC=AN+NC+BM+MC=24,即MN+MC+NC=24,也就是△CMN的周长是2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行至的理解和掌握,此题主要求得△ANO△BMO是等腰三角形,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AB之间的距离是()A.13B.9C.18D.10【答案】C【解析】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三角形的直角边求出,将两个直角边进行相加即为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解:∵电线杆高为12m,铁丝长15m,∴固定点与电线杆的距离==9m,∵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9×2=18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直角三角形,并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的运算.17.如图,在△ABC中,BD=DE=EC,△ADE为等边三角形,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2B.3C.4D.5【答案】C【解析】根据已知的BD=DE=EC和△ADE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解:∵△ADE为等边三角形,∴AD=DE=AE,∵BD=DE=EC,∴AD=DE=AE=BD=EC,∴等腰三角形有△ABD、△ACE、△ADE、△ABC共四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应该重点掌握.18.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5B.6C.7D.8【答案】A【解析】根据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O,O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DBO=∠OBC,∠ECO=∠OCB,∵DE∥BC,∴∠DOB=∠OBC=∠DBO,∠EOC=∠OCB=∠ECO,∴DB=DO,OE=EC,∵DE=DO+OE,∴DE=BD+CE=5.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关键是求证DB=DO,OE=EC,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9.推理:如图,∵∠A=∠ACD,∠B=∠BCD,(已知)∴AD=CD,CD=DB(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D=DB,依据是()A.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B.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C.等量代换D.整体大于部分【答案】C【解析】由∠A=∠ACD,得AD=CD,再由∠B=∠BCD得CD=DB,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解题.解:∵∠A=∠ACD,∴AD=CD,∵∠B=∠BCD∴CD=DB,因AD和DB都等于同一个量CD,所以AD=DB,依据是等量代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主要利用了等量代换求得两边相等.20.如图,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AC,则不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A、D是黄金三角形,C、过A点作BC的垂线即可;只有B选项不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解:A、中作∠B的角平分线即可;C、过A点作BC的垂线即可;D、中以A为顶点AB为一边在三角形内部作一个72度的角即可;只有B选项不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有点难度,所以此题属于中档题.。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两腰的夹角叫顶角;顶角所对的边叫底;腰与底的夹角叫底角。

等腰三角形性质:(1)具有一样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等边对等角;(3)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4)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5)底边小于腰长的两倍同时大于零,腰长大于底边的一半;(6)顶角等于180减去底角的两倍;(7)顶角能够是锐角、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等腰三角形分类:可分为腰和底边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①具备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同时每个差不多上60。

5.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利用定义;②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利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八年级(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八年级(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八年级(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文章格式已经无法更改,以下是文章的修改版本:在今天的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和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传统的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已经被自动化取代,导致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此外,信息技术还带来了新的职业,这些职业需要人们具备新的技能和知识。

其次,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道德和隐私问题。

人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已经变得更加容易受到侵犯。

此外,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这些对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导致他们失去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也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眼睛疲劳和颈椎病等。

总之,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带来了便利和改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1.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2.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即两边不等的角)相等,顶角(即两边相等的角)的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中线。

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指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1.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是直角边长度的根号2倍,顶角(即直角所在的角)的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中线。

2.判定: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1.定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

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垂直平分线都重合。

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中线性质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中线性质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中线性质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许多方面。

在初中数学中,等腰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二数学中等腰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条等边称为腰,而不等边称为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相等的,而顶角则是不等的。

这些特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属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属性来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二、等腰三角形中线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中线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连接腰的中线是等长的。

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的中线相等。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证明这一性质。

首先,连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和底边的中点,得到两个三角形。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两条中线相交于顶点的角度也是相等的。

接下来,我们利用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边角关系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中线相等。

因此,等腰三角形的中线性质是成立的。

2. 等腰三角形中线平行于底边在等腰三角形中,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的线段是底边的平行线。

为了证明这个性质,我们可以使用数学中的平行线判定条件。

首先,我们连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边的中点,并延长这条线段。

接下来,我们分别连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和底边的另外两个点,得到两个三角形。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两条中线相交于顶点的角度也是相等的。

根据平行线判定条件中的内错角定理,我们可以得出这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因此,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与底边是平行的。

3. 等腰三角形中线与顶角的关系在等腰三角形中,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的线段与顶角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注意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证明这一性质。

首先,连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边的中点,并延长这条线段。

接下来,我们分别连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和底边的另外两个点,得到两个三角形。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的线段与顶角之间的夹角也是相等的。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5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5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5篇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制作了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电视转播塔、房屋人字架等课件,让学生观察寻找出其熟悉的几何图形,然后动手作出这个图形,并裁下来,动手折叠,发现规律。

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八年级(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八年级(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三角形章节
1.
1.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2.
两腰相等
两底角相等
三线合一
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
轴对称图形
1.3.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2.1.
顶角等于90°;
底角等于45°;
两直角边相等;
2.2.
①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
②底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
3.
3.1.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3.2.
三条边都相等;
三个角பைடு நூலகம்等于60°;
三个角都相等;
三线合一
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
3.3.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 altitude性质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 altitude性质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 altitude性质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基础的几何形状,其中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是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进行探究。

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回顾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即两边长度不相等的边)上的两个底角是相等的。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线和高线重合。

现在我们来详细讨论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

二、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是指从顶点到底边上某一点的垂线。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altitude相等。

证明:设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A,底边上的某一点为P,垂线交底边于点Q和R。

由于三角形APQ和APR的两个直角边相等(AQ = AR),所以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唯一性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必定是全等三角形。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应的部分也必定相等。

因此,AQ = AR,即等腰三角形的两条altitude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与底边的垂线重合。

证明:设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A,底边上的某一点为P,垂线交底边于点Q。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可知,三角形APQ和APR是全等三角形。

由于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的边和角相等,所以∠AQP = ∠ARP = 90度。

这说明altitude和底边的垂线是重合的。

三、利用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解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altitude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来展示如何应用这一性质:例题: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垂线AM交BC于点M。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在△ABC中,OB、OC分别是∠B和∠C的角平分线,过点O作EF∥BC,交AB、AC于点E、F,如果AB=10,AC=8,那么△AEF的周长为.【答案】18【解析】利用已知给出的平行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许多对角是相等的,根据等校对等边的性质可得线段相等,进行等量代换周长可得.解:∵EF∥BC,∴∠2=∠3.又BO是∠ABC的平分线,∴∠1=∠3.∴∠2=∠1.于是EO=EB.同理,FO=FC.△AEF的周长为:(AE+EO)+(AF+FO)=(AE+EB)+(AF+FC)=10+8=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据等角对等边,可以将周长转化为三角形两边长,有效的对线段进行转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角平分线AE交CD于H,EF⊥AB于F,有下列结论:①∠ACD=∠B;②CH=CE=EF;③AC=AF;④CH=HD;⑤BE=CH.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有.(填序号就可以)【答案】①②③【解析】①由CD是斜边AB上的高,∠ACB=90°,得到∠ACD+∠BCD=90°,∠BCD+∠B=90°,即可得到答案;②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E=EF,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能求出∠CHE=∠CEA,推出CH=CE即可得到答案;③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即可;④⑤根据边得关系即可判断.解:①∵CD是斜边AB上的高,∠ACB=90°,∴∠CDB=90°,∴∠ACD+∠BCD=90°,∠BCD+∠B=90°,∴∠ACD=∠B,∴①正确;②∵AE平分∠CAB,∴∠CAE=∠BAE,∵∠C=90°,EF⊥AB,∴CE=FE,∵∠CHE=∠CAE+ACD,∠CEA=∠BAE+∠B,∠ACD=∠B,∴∠CHE=∠CEA,∴CH=CE,即:CH=CE=EF,∴②正确;③∵在Rt△ACE和Rt△AFE中AE=AE,CE=EF,∴Rt△ACE≌Rt△AFE,∴AC=AF,∴③正确;④∵CH=EF,∴CH≠HD,∴④错误;⑤∵在Rt△BFE中,BE>EF,而EF=CH,∴⑤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性质进行证明.此题题型较好,综合性强.3.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b+c)(a﹣c)=0,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答案】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a+b+c)(a﹣c)=0得到a=c,从而可以判定该图形的形状.解:∵(a+b+c)(a﹣c)=0,∴a+b+c=0或a﹣c=0,∵a、b、c,为三角形三边,∴a+b+c=0(舍去),∴a=c∴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如图,是两个完全相同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所拼而成,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个.【答案】3【解析】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问题,图中两个60°的直角三角形,可得∠B=∠C=30°∠D=∠AMD=60°,∠F=∠ANF=60°,由此可确定等腰三角形.解:如图所示,∵∠B=∠C=30°,∴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D=∠AMD=60°,∠F=∠ANF=60°,∴AD=AM,AF=AN,∴△ADM、△ANF是等腰三角形,△ADM,△AFN,△ABC均为等腰三角形,共有三个.故填3.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各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在△ABC中,∠A=40°,当∠B=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40°或70°或100°【解析】分为两种情况:(1)当∠A是底角,①AB=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4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②AC=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40°;(2)当∠A是顶角时,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解:(1)当∠A是底角,①AB=BC,∴∠A=∠C=40°,∴∠B=180°﹣∠A﹣∠C=100°;②AC=BC,∴∠A=∠B=40°;(2)当∠A是顶角时,AB=AC,∴∠B=∠C=(180°﹣∠A)=70°.故答案为:40°或70°或10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进行分类讨论,并求出各种情况时∠B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6.在△ABC中,AB=AC,∠A=36°,BD是∠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个等腰三角形.【答案】3【解析】AB=AC,∠A=36°,BD是∠ABC的平分线,求出∠ABC,∠C,∠BDC,∠ABD,∠DBC的度数,即可得到∠A=∠ABD,∠BDC=∠C,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解:∵AB=AC,∠A=36°,∴∠ABC=∠C=(180°﹣36°)=72°,∵BD是∠ABC的平分线,∴∠ABD=∠CBD=∠ABC=36°,∴∠BDC=∠A+∠ABD=72°=∠C,∴BD=BC,AD=BD,∵AB=AC,∴等腰三角形有:△ABC,△ADB,△BDC3个.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各个角的度数.7.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的对称轴l上找点P,使得△PAB、△PBC、△PDC、△PAD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个.【答案】5【解析】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此题共可找到5个符合条件的点:一是作AB或DC的垂直平分线交l于P;二是在长方形内部在l上作点P,使PA=AB,PD=DC,同理,在l上作点P,使PC=DC,AB=PB;三是如图,在长方形外l上作点P,使AB=BP,DC=PC,同理,在长方形外l上作点P,使AP=AB,PD=DC.解:如图,作AB或DC的垂直平分线交l于P,如图,在l上作点P,使PA=AB,同理,在l上作点P,使PC=DC,如图,在长方形外l上作点P,使AB=BP,同理,在长方形外l上作点P,使PD=DC,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解答.8.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8,BC=5,则BD的长为.【答案】A【解析】延长BD与AC交于点E,由题意可推出BE=AE,依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等腰三角形BCE,可推出BC=CE,AE=BE=2BD,根据AC=8,BC=5,即可推出BD的长度.解:延长BD与AC交于点E,∵∠A=∠ABD,∴BE=AE,∵BD⊥CD,∴BE⊥CD,∵CD平分∠ACB,∴∠BCD=∠ECD,∴∠EBC=∠BEC,∴△BEC为等腰三角形,∴BC=CE,∵BE⊥CD,∴2BD=BE,∵AC=8,BC=5,∴CE=5,∴AE=AC﹣EC=8﹣5=3,∴BE=3,∴BD=1.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比较简单,关键在于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推出结论.9.如图,已知△ABC中,AC+BC=24,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BA,分别交AC于N、BC于M,则△CMN的周长为.【答案】24【解析】根据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和MN∥BA,求证△AON和△BOM为等腰三角形,再根据AC+BC=24,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CMN的周长解: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OAN=∠BAO,∠ABO=∠OBM,∵MN∥BA,∴∠AON=∠BAO,∠MOB=∠ABO,∴AN=ON,BM=OM,即△AON和△BOM为等腰三角形,∵MN=MO+ON,AC+BC=24,∴△CMN的周长=MN+MC+NC=AC+BC=24.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关键是求证△AON和△BOM为等腰三角形,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0.如图:在△ACB中,点D是AB边上一点,且∠ACB=∠CDA,∠CAB的平分线分别交CD、BC于点E、F.(1)作出∠CAB的平分线AE;(2)试说明△CEF是什么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角平分线定义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推出∠CAE=∠DA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CB=∠CDA,求出∠CFA=∠AED,推出∠CFE=∠CEF,根据等角对等边推出CE=CF即可.解:(1)如图所示:;(2)△CEF是等腰三角形.证明:∵AE是∠CAB的平分线,∴∠CAE=∠DAE,∵∠CAE+∠ACB+∠CFE=180°∠DAE+∠CDA+∠AED=180°,∵∠ACB=∠CDA,∴∠CFA=∠AED,∵∠AED=∠CEF,∴∠CFE=∠CEF,∴CE=CF,即△CEF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等知识点,注意:等角对等边.11.如图,在△ABC中,∠B=∠C=30°,D是BC的中点,连接AD,求∠BAD与∠ADC的度数.【答案】60°【解析】因为∠B=∠C=30°,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又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 (三线合一)即∠ADC=90°,所以△ADB,△ADC是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BAD=60°.解:∵△ABC中,∠B=∠C=30°,∴AB=AC,∵D是BC的中点,∴AD⊥BC,∴∠ADC=90°∠ADB=90°,∴∠BAD=∠ADB﹣∠B,=90°﹣30°,=60°.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断方法:等角对等边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三线合一”是一小型的综合题.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ADC=90°,E是对角线AC的中点,连接BE、DE(1)若AC=10,BD=8,求△BDE的周长;(2)判断△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BDE的周长为18(2)见解析【解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求出ED、BE的值,再代入BD+DE+BE求出即可;(2)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性质求出DE=BE=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出答案.解:(1)∵∠ABC=∠ADC=90°,E是对角线AC的中点,AC=10,∴DE=AC=5,BE=AC=5,∴△BDE的周长为BD+DE+BE=8+5+5=18,答:∴△BDE的周长为18.(2)△BDE是等腰三角形,理由是:∵∠ABC=∠ADC=90°,E是对角线AC的中点,∴DE=AC,BE=AC,∴DE=BE,∴△BDE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是顶角,且∠A等于∠C的一半,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该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由已知条件,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各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等角对等边得出答案.解:∵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是顶角,且∠A等于∠C的一半,∴∠A+∠C+∠ABC=∠A+2∠A+2∠A=180°,∴∠A=36°,∠C=∠ABC=72°,BD平分∠ABC交AC于D,∴∠ABD=∠DBC=36°,∵∠A=∠ABD=36°,∴△ABD是等腰三角形.∠BDC=∠A+∠ABD=36°+36°=72°=∠C,∴△BD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在△ABC中,已知∠A=∠B,且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现有下面四个结论:①∠A=100°;②∠C=100°;③AC=BC;④AB=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假如∠A=100°,求出∠B=100°,不符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判断①;假如∠C=100°,能够求出∠A、∠B的度数;关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出AC=BC,即可判断③④.解:∠A=∠B=100°时,∠A+∠B+∠C>180°,不符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①错误;∠C=100°时,∠A=∠b=(180°﹣∠c)=40°,∴②正确;∵∠A=∠B,∴AC=BC,③正确;④错误;正确的有②③,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能根据定理进行说理是解此题的关键,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5.如图,已知直线PQ⊥MN于点O,点A,B分别在MN,PQ上,OA=1,OB=2,在直线MN或直线PQ上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C点有()A.3个B.4个C.7个D.8个【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类别分别找寻,分AB可能为底,可能是腰进行分析.解: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当AB当底时,则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PQ,MN的有两点,即有两个三角形.当让AB当腰时,则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PQ,MN有三点,所以有三个.当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PQ,MN有三点,所以有三个.所以共8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情况而定,所以学生一定要思维严密,不可遗漏.16.在等边△ABC所在平面内找出一个点,使它与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一共有()A.1个B.4个C.7个D.10个【答案】D【解析】本题利用了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也是对称轴,也是边的中垂线.解:在等边△ABC中,三条边上的高交于点O,由于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也是对称轴,也是边的中垂线,点O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ADB,△BOC,△AOC是等腰三角形,则点O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高与顶角的两条边成的锐角为30°,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做圆,延长AO交圆于点E,由于点E在对称轴AE上,有EC=EB,AE=AC=AB,△ECB,△AEC,△ABE都是等腰三角形,点E也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作AD⊥AE交圆于点D,则有AC=AD,AD=AB,即△DAB,△ADC是等腰三角形,点D也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同理,作AF⊥AE交圆于点F,则点F也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同理,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做圆,以点C为圆心,AB为半径,做圆,都可以分别得到同样性质的三个点满足题中要求,于是共有10个点能使点与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容易找出三条边上的高交于点O,是满足题中要求的点,其它点容易漏掉,这样的点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所在的点,也可以是底角所在的点,明白这点后,就要做圆来找到所要求的点.17.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b)•(a2+b2﹣c2)=0,则△ABC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判定标准,是解题的关键.解:∵(a﹣b)•(a2+b2﹣c2)=0,∴(a﹣b)=0或(a2+b2﹣c2)=0,即a=b或a2+b2=c2,∴△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解.18.如图,∠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连接AD,若∠CAD=20°,则∠B=()A.20°B.30°C.35°D.40°【答案】C【解析】由已知条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线段及角相等,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B=(180°﹣∠ADB)÷2答案可得.解:∵DE垂直平分AB,∴AD=DB∴∠B=∠DAB∵∠C=90°,∠CAD=20°∴∠B=(180°﹣∠C﹣∠CAD)÷2=3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到相应的角相等,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19.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5B.6C.7D.8【答案】A【解析】根据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O,O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DBO=∠OBC,∠ECO=∠OCB,∵DE∥BC,∴∠DOB=∠OBC=∠DBO,∠EOC=∠OCB=∠ECO,∴DB=DO,OE=EC,∵DE=DO+OE,∴DE=BD+CE=5.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关键是求证DB=DO,OE=EC,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20.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a﹣b)(b﹣c)=0,则△ABC为()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根据(a﹣b)(b﹣c)=0,得到a=b或b=c,从而判定三角形ABC的形状.解:∵(a﹣b)(b﹣c)=0,∴(a﹣b)=0或(b﹣c)=0,∴a=b或b=c∴△ABC为等腰三角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式子判定a=b或b=c.。

初二奥数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初二奥数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初二奥数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阅读与思考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后,我们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作出归纳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⑴从定义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⑵从角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2.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⑴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两个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⑵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同一个三角形,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 ⑶寻找某条线段,证明所证的两条线段都与它相等. 善于发现、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是解几何题的一个常用技巧.常见的构造方法有:平分线+平行线、平分线+垂线、中线+垂线.如图所示: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在△ABC 中,AB =7,AC =11,点M 是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MF ∥AD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角平分线+平行线易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条件“中点M ”.【例2】如图,在△ABC 中,∠B =2∠C ,则AC 与2AB 之间的关系是( ) A .AC >2AB B .AC =2AB C .AC ≤2AB D .AC <2AB(山东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如何条件∠B =2∠C ,如何得到2AB ,这是解本题的关键.ABD MFCABC【例3】两个全等的含300,60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 ,取BD 中点M ,连结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山东省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从△ADE ≌△BAC 出发,先确定△ADB 的形状,为判断△EMC 的形状奠定基础.【例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只需证明∠F AE =∠AEF ,利用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例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 =200,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度数.(“祖冲之杯”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条件知底角为300,这些角并不是特殊角,但它们的差却为600,600使我们联想到等边三角形,由此找到切入口.如图1,以BC 为边在△ABC 内作等边△BCO ;如图②,以AC 为边作等边△ACE .ABCMD EEA BDCFBCADB CA D图1O BCA D图2E能力训练A 级1.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由顶点A 所引BC 边的高线恰等于BC 边长的一半,则 ∠BAC =__________.2.如图,在Rt △ABC 中,∠C =900,∠ABC =660,△ABC 以点C 为中点旋转到△A ′B ′C 的位置,顶点B 在斜边A ′B ′上,A ′C 与AB 相交于D ,则∠BDC =_________.3.如图,△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DE ⊥BC 于E ,EF ⊥AC 于F ,FD ⊥AB 于D ,则AD =_______.(天津市竞赛试题)4.如图,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都是1200,其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1cm ,9cm ,9cm ,5cm ,那么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cm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5.如图,△ABC 中,AB =AC ,∠B =360,D 、E 是BC 上两点,使∠ADE =∠AED =2∠BAD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6.若△ABC 的三边长是a ,b ,c ,且满足44422a b c b c =+-,44422b a c a c =+-,44422c a b a b =+-,则△ABC ( )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希望杯”邀请赛试题)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A .300B .300或1500C .1200或1500D .300或1200或1500(“希望杯”邀请赛试题)8.如图,已知Rt △ABC 中,∠C =900,∠A =300,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 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江苏省竞赛试题)ACDB B ′A ′(第2题)AB CDEF (第3题)(第4题)9915第5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 =900,D 为BC 中点,DE ⊥AB ,垂足为E ,过点B 作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交AD 于G .⑴ 求证:AD ⊥CF ;⑵ 连结AF ,度判断△A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 =2∠C ,求证:AB +BD =CD .(天津市竞赛试题)1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 ,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江苏省竞赛试题)12.如图1,Rt △ABC 中,∠ACB =900,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BCABACD EBCADFG E B ACDAC ENMB D⑴ 求证:CE =CF ;⑵ 将图1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A ′D ′E 的位置,使点E ′落在BC 边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试猜想:BE ′与C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山西省中考试题)B 级1.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AB +BD =AC ,则∠B :∠C 的值=__________.2.如图,△ABC 的两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D 、E ,若∠BAC +∠DAE =1500,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3.在等边△ABC 所在平面内求一点P ,使△P AB 、△PBC 、△P AC 都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 有_________个.4.如图,在△ABC 中,∠ABC =600,∠ACB =450,AD 、CF 都是高,相交于P ,角平分线BE 分别交AD 、CF 于Q 、S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5.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 =∠B =1200,EA =AB =BC =12DC =12DE ,则∠D =( ) A .300B .450C .600D .67.50(“希望杯”竞赛试题)6.如图,∠MAN =160,A 1点在AM 上,在AN 上取一点A 2,使A 2A 1=AA 1,再在AM 上取一点A 3,使A BDFE C图1A B D FEC图2A ′E ′D ′ABC D(第1题)(第2题)ABD E CA BD CEF PQS (第4题)A B CED第5题AA 1NMA 2A 3(第6题)A 3A 2=A 2A 1,如此一直作下去,到不能再作为止,那么作出的最后一点是( )A .A 5B .A 6C .A 7D .A 87.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PB =∠BPC =∠CP A =1200,则点P 叫作△ABC 的费尔马点,如图1.⑴若点P 为锐角△ABC 的费尔马点,且∠ABC =600,P A =3,PC =4,则PB 的值为_____.⑵如图2,在锐角△ABC 外侧作等边△ACB ′,连结BB ′.求证:BB ′过△ABC 的费尔马点P ,且BB ′=P A +PB +PC .(湖州市中考试题)8.如图,△ABC 中,∠BAC =600,∠ACB =400,P 、Q 分别在BC 、AC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 +AQ =AB +BP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9.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M 是BC 的中点,过M 作ME ∥AD 交BA 延长线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12(AB +AC ). (重庆市竞赛试题)ABCPACBB ′图1图2ABPQC10.在等边△ABC 的边BC 上任取一点D ,作∠DAE =600,DE 交∠C 的外角平分线于E ,那么△ADE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学习报》公开赛试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直线l :12y x m =-+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过点C (-4,-4)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AB 于点D ,CD =10.⑴求直线l 的解析式;⑵求证:△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⑶将直线l 沿y 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恰当的距离时,直线与x ,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在直线CD 上存在点P ,使得△A ′B ′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宁波市江东区模拟题)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 (4,4).ABD MCFE BACO Dyx⑴ 求B 点坐标; ⑵ 如图2,若C 为x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AC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D ,∠ACD =900,连接OD ,求∠AOD 度数;⑶ 如图3,过点A 作y 轴于E ,F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以EG 为直角边作等腰Rt △EGH ,过A 作x 轴垂线交EH 于点M ,连接FM ,等式AM FMOF=1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B AOxyB AOxyC DB AO xyEFGH M 图1 图2图3专题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1 延长MF ,BA 交于E ,延长FM 至点P ,使MP =MF ,连BP ,则△BMP ≌△CMF ,∴BP =CF .∵AD 平分∠BAC ,AD ∥FM ,∠BAD =∠DAC =∠MFC =∠AFE =∠E =∠P ,∴AE =AF ,BE =BP ,即AB +AE =AB +AF =AB +AC -CF =CF ,∴CF =12(AB +AC )= 12(7+11)=9.例 2 D例 3 提示:△EM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AM ,易证:△ADE ≌△BAC .∴AD =AB , 又∠DAB =90°.又∵M 为BD 中点,∴AM ⊥DB 且DM =BM =AM . 又∵∠MDE =∠MAC =105°,∴△EDM ≌△CAM . ∴EM =MC ,∠DME =∠AMC , ∴∠DME +∠EMA =∠AMC +∠EMA =90°. ∴△EM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例4延长AD 至G ,使DG =AD ,连接BG . 由△ADC ≌△GDB ,得AC =BG ,AC ∥BG . ∵BE =AC ,∴BE =BG ,得∠BED =∠BGD , ∴∠F AE =∠BGD =∠BED =∠AEF , 故AF =EF .例5 提示:结合图1,给出解答过程.由图形的轴对称性知:△ABO ≌△ACO ,∴∠BAO =∠CAO =10°,∴∠ABO =∠ACO =20°,∴∠AOB =∠AOC =150°.又∵BO =BC =CO = AD ,∴△ACD ≌△CAO ,∴∠AOC =∠CDA =150°,故∠BDC =30°.A 级1.90°或75°或15°2.72°3.24.375.D6.D 提示:将三式相加7.D8.C9.⑴先证△ACD ≌△CBF ,∴∠CAD =∠BCF .又∵∠CAD +∠CDG =∠BCF +∠CDG =90°, ∴∠CGD =90°,∴AD ⊥CF . ⑵△ACF 为等腰三角形.10.提示:延长DB 至E ,使BE =AB ,连结AE ,证明∠E =∠C ,AC =AE . 11. 提示:证明△DCA ≌△ECB 、△DCM ≌△ECN ,∠NCM =60°. 12. ⑴提示:先证明∠CEF =∠CFE .⑵作EG ⊥AC 于G ,证明△CEG ≌△BE ´D ´,可得CE = BE ´,又CF =CE ,BE ´=CF .B 级1.2:12.110°3.104.D5.C 提示:在五边形内作等边三角形ABF ,则E 、F 、C 在一条直线上.6.B7. 提示:⑴23 ⑵ 在BB ´上取点P ,使∠BPC =120°,再在PB ´上取点E 使PE =PC ,连结CE . 则由△PCE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PC =CE ,∠PCE =60°,∠CEB ´=120°∵△ACB ´为正三角形,∴可证:△ACP ≌△B ´CE . ∴∠APC =∠B ´EC =120°,P A =EB ´.ABCGDEF∴∠APC =∠BPC =∠CP A =120°,∴P 为△ABC 的费马点.∴BB ´过△ABC 的P ,且BB ´=EB ´+PB +PE =P A +PB +PC .8. 提示:延长AB 至M ,使BM =BP ,连结PM ,则AB +BP =AM ,可证明BQ =QC .∴AQ +QB =AQ +QC =AC ,又由△AMP ≌△ACP 得AM =AC ,故AB +BP =AQ +BQ .9. 提示:延长FM 至P ,使PM =FM ,连结BP ,则△BMP ≌△CMF ,AE =AF ,BE =BP .10. 提示:当D 为BC 的端点,显见△AED 是等边三角形;当D 为BC 边的中点,取AC 的中点F ,连接DF ,易证△CDF 为等边三角形,又△ADF ≌△EDC ,故△ADE 为等边三角形.猜测:当D 为BC 上任意点时,△ADE 也为等边三角形.11.(1)142y x =-+; (2)过点C 作CH ⊥y 轴于H ,证明△AOB ≌△BHC 即可;(3)符合条件的P 点共有5个,分别为()()()()84,12,4,,4,8,4,4,4,43⎛⎫-------- ⎪⎝⎭. 12.提示:(1)B (8,0);(2)如图a ,过A 作AS ⊥OB 于S ,过D 作DT ⊥x 轴于T .∵△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S =AS =BS ,再由△ASC ≌△CTD ,可得:AS =CT ,SC =TD .∴CT =AS =OS ,∴OT =CS =TD .∴∠TOD =45°,则∠AOD =90°;(3)等式成立,理由如下:如图b ,在AM 上截取AS =OF ,连ES ,可证△EAS ≌△EOF ,可得:ES =EF ,∠AES =∠OEF∴∠SEF =∠AEO =90°,∴∠FEM =∠SEM =45°.又∵EM =EM ,∴△EFM ≌△ESM ,∴FM =SM ,∴AM =AS +SM =OF +FM ,∴1AM FM OF-=. x y T S A B O D C x y C S F A M H O G E 图a 图b。

初二数学第8讲:等腰三角形(学生版)-

初二数学第8讲:等腰三角形(学生版)-

第八讲等腰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有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定理及推论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

3、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ABC 第2题图 5 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视具体情况而定。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点。

2.等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及其应用。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常用辅助线的做法。

1.如图,在△ABC 中,以BC 为圆的直径分别交边AC 、AB 于D 、E 两点,连接BD 、DE .若BD 平分∠ABC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BD ⊥ACB.AC 2=2AB ·AEC.△ADE 是等腰三角形D. BC =2AD.【答案】D【解析】∵BC 为圆的直径,∴∠BDC=90°,即BD ⊥AC 。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精讲 人教义务几何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精讲 人教义务几何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精讲人教义务几何【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说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两个推论,并会进行有关计算.2.能运用性质和推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问题.3.会证明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主体知识归纳】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基础知识精讲】1.为了牢固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地运用它们,应非常熟练地进行下面的推理.如图3—143,在△ABC中,(1)∵AB=AC,∴∠B=∠C.(2)∵AB=AC,∠1=∠2,∴AD⊥BC,BD=CD.(3)∵AB=AC,BD=CD,∴AD⊥BC,∠1=∠2.(4)∵AB=AC,AD⊥BC,∴BD=DC,∠1=∠2.2.证明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是这一节的难点.首先应读懂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析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给出证明,如果已知中有“等腰三角形”这个条件,在已知中一般要具体写出哪两条边相等,以便证明时应用.3.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作底边上的中线或作底边上的高是一种常见的辅助线.【例题精讲】[例1]求证: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平行于底边.剖析:本题的题设“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结论是“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底边”,因此,先作一个等腰三角形,在此基础上作出顶角的一个外角平分线,如图3—144,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即已知:如图3—144,△ABC中,AB=AC,E在BA延长线上,∠1=∠2.求证:AD∥BC.剖析:要证平行,从角上考虑,本题的图形AD与BC既被BE所截又被AC所截,同时存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可证∠1=∠B或∠2=∠C或∠BAD+∠B=180°之一成立即可,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外角性质这并不难办到.证明:∵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又∵∠1+∠2=∠B+∠C(三角形外角性质),又∵∠1=∠2(已知),∴2∠1=2∠B,∴∠1=∠B.∴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其他证法请读者写出,此略.[例2]如图3—145,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上任意一点,延长BA到E,使AE=AD,连结DE,求证:DE⊥BC.剖析:欲证DE⊥BC,BC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三角形的高垂直于底边,所以想到作AF⊥BC,垂足为F,要证DE⊥BC,只需证DE∥AF,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外角的性质容易证明.证明:作AF⊥BC,垂足为F.∵AB=AC,∴∠1=∠2,又∵∠BAC=∠E+∠ADE,∴2∠1=∠E+∠ADE,∵AE=AD,∴∠E=∠ADE,∴2∠1=2∠E,即∠1=∠E,∴DE∥AF,∴DE⊥BC.说明: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这三条辅助线,有时作哪一条效果是相同的,但有的题目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线.[例3]等腰△ABC中,有一内角为40°,求其余两个内角.剖析:40°的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所以,应分两种情况来解.解:(1)若40°角为顶角,则两底角相等,且底角为︒=︒-︒70240180,所以其余两个内角都是70°.(2)若40°角为底角,则另一底角也是40°,顶角应为180°-2×40°=100°,所以其余两个内角度数分别为40°、100°.说明:(1)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角的计算题,一般要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相结合,应注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能是钝角,可能是锐角,也可能是直角,但底角一定是锐角.(2)若已知角为锐角,则此角可作顶角,也可作底角;若已知角为钝角,则此角只可能作顶角;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n °,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180︒-︒n .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m °,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80°-2m °).[例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18 cm 和21 cm 两部分. 求:它的三边长.剖析:在△ABC 中,AB =AC ,BD 是中线,BD 把周长分为18 cm 和21 cm 两部分,有可能是AB +AD =18 cm ,也有可能是BC +CD =18 cm ,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在△ABC 中,设AB =AC ,BD 是它的中线,根据题意,设腰长为x cm ,底边长为y cm ,则有:⎩⎨⎧==⎩⎨⎧==⎪⎪⎩⎪⎪⎨⎧=+=+⎪⎪⎩⎪⎪⎨⎧=+=+;11,14;15,12:;1821,2121;2121,1821y x y x x y x x x y x x 或解这两个方程组得或 ∴△ABC 的三边长AB =AC =12,BC =15或AB =AC =14,BC =11.说明:(1)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边的计算题,一般要与周长和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相结合,应注意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检查求出的三边.(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没有注明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的情况下,要注意讨论,看一看各种条件是否符合题意.【同步达纲练习】 1.判断题(1)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4,则底边长x <8; (2)最大内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填空题(1)如图3—147,在△ABC 中,①∵AB =AC ,∴∠_____=∠_______;②∵AB=AC,∠1=∠2,∴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顶角为__________.(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上的高是1 cm,这条高与底的夹角是4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1)如图3—148,AB=AC,FD⊥BC于D,DE⊥AB于E,若∠AFD=145°,则∠EDF=__________.(5)如图3—149,B、D在AN上,C、E在AG上,且AB=BC=CD,EC=ED=EF,∠A=20°,则∠FEG=__________.(6)如图3—150,∠A=15°,AB=BC=CD=DE=EF,那么∠FEM=__________.(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钝角,则它的底角的取值X围是__________.(8)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α,它和顶角β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3.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40°,40°B.100°,20°C.50°,50°D.40°,40°或100°,20°(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50°,50°,80°B.80°,80°,20°C.100°,100°,20°D.50°,50°,80°或80°,80°,20°(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A.45°B.40°C.55°D.50°(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cm,另一边长为6 cm,则它的周长为A.11 cmB.17 cmC.16 cmD.16 cm或17 cm(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cm,另一边长为9 cm,则它的周长为A.13 cmB.17 cmC.22 cmD.17 cm或22 cm(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 cm,则腰长为A.2 cmB.8 cmC.2 cm或8 cmD.以上结论都不对(7)已知:如图3—151,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A.30°B.45°C.36°D.72°(8)如图3—152,在△ABC中,AB=AC,∠BAD=30°且AD=AE,则∠EDC等于A.10°B.12.5°C.15°D.20°(9)如图3—153,△ABC中,点D在AC上,且AB=AD,∠ABC=∠C+30°,则∠CBD等于A.15°B.18°C.20°D.22.5°(10)如图3—154,△ABC中,D为BC上一点,而且AB=AC=BD,则图中∠1与∠2的关系为A.∠1=2∠2B.2∠1+∠2=180°C.∠1+3∠2=180°D.3∠1-2∠2=180°(11)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与底边平行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C.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等腰三角形一边不可以是另一边的二倍(12)在等腰三角形中,AB的长是BC的2倍,周长为40,则AB的长为A.20B.16C.16或20D.以上都不对4.如图3—155,在正三角形ABC的BC边上任取一点D,以CD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CDE.求证:BE=AD.5.如图3—156,在△ABC 中,AB =AC ,E 是AB 的中点,以点E 为圆心,EB 为半径画弧,交BC 于点D ,连结ED ,并延长ED 到点F ,使DF =DE ,连结FC .求证:∠F =∠A .6.如图3—157,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AD =BD ,AB =AC =CD ,求∠BAC 的度数.7.如图3—158,在△ABC 中,AB =AC ,∠BAD =30°,且AD =AE .求∠EDC 的度数.8.如图3—159,已知在△ABC 中,AB =AC =CE ,B 是AD 上一点,BE ⊥CB 交CD 于E ,AC ⊥DC .求证:BE =21BC .9.已知:如图3—160,D 、E 分别为等边△ABC 的边BC 、AC 上的点,且BD =CE ,连结BE 、AD ,它们交于F .求证:∠AFE =60°.【思路拓展题】 想一想如图3—161,AOB 是一钢架,且∠AOB =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 、FG 、GH ……,添加的钢管长度若都与OE 相等,那么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多少根?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 1.(1)× (2)√ 2.(1)①B C ②DC(或21BC ) ADBC (2)80°或20° (3)21cm 2 (4)55° (5)100° (6)75° (7)0°<α<45° (8)α=21β3.(1)A (2)D (3)D (4)D (5)C (6)B (7)C (8)C (9)A (10)D (11)A (12)B 4.提示:证△ACD ≌△BCE .5.证明:连结AD ,∵ED =E B ,∴∠B =∠EDB ∵E A =ED ,∴∠EAD =∠EDA ,∴2∠EDB +2∠EDA =180°,∴∠EDB +∠EDA =90°,即AD ⊥BC , 又∵AB =AC ,∴BD =DC ,又∵∠EDB =∠CDF ,ED =DF ,∴△BDE ≌△CDF ,∴∠F =∠BED , ∵AB =AC ,∴∠EDB =∠ACB ,∵EF ∥AC ,∴∠A =∠BED ,∴∠F =∠A .6.108°.提示:设∠B =x °,则∠C =∠BAD =x °,∠AD C =90°-21x °,利用∠AD C =∠B +∠BAD =2x °,可求得x =36.7.15°8.证明:作AF ⊥BC 于点F ,则∵AC =AB , ∴AF 同时为△ABC 的中线,即CF =21BC , 由已知条件易证△ACF ≌△CEB , ∴BE =CF ,即BE =21BC . 9.提示:证明△ABD ≌△BCE (SAS ) ∴∠BAD =∠CBE∵∠AFE =∠BAD +∠ABE ∴∠AFE =∠C B E +∠ABE , ∴∠AFE =∠ABC =60°【思路拓展题】 想一想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八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一.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能判定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 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它们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二.重难点分析重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知识梳理四.精讲精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两腰相等.(2)两底角相等.(3)“三线合一”,即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4)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例1.如图,AE∥BD,C是BD上的点,且AB=BC,∠ACD=110°,则∠EAB度数为()A.70° B.55° C.40° D.35°【答案】C【解析】解:∵∠ACD=110°,∴∠BCA=70°,∵AB=BC,∴∠BAC=∠BCA=70°,∵AE∥BC,∴∠EAC=∠ACD=110°,∴∠EAC=110°﹣70°=40°.例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cm和1cm,则这个三角形周长是()A.9cm B.6cm C.9cm或6cm D.10cm【答案】A【解析】解:当腰长是1cm时,因为1+1<4,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排除;当腰长是4cm时,因为4+4>1,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此时周长是9cm;例3.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答案】C【解析】解:∵AB=AC,∴∠ABC=∠ACB,∵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BE=BC,∴∠ACB=∠BEC,∴∠BEC=∠ABC=∠ACB,∴∠A=∠EBC,练习.如图,直线l1∥l2,以直线l1上的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1、l2于点B、C,连接AC、BC.若∠ABC=67°,则∠1=()A.23° B.46° C.67° D.78°【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得:AB=AC,∴∠ACB=∠ABC=67°,∵直线l1∥l2,∴∠2=∠ABC=67°,∵∠1+∠ACB+∠2=180°,∴∠1=180°﹣∠2﹣∠ACB=180°﹣67°﹣67°=46°.例4.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AE与AB的夹角为48°,若CF 与EF的长度相等,则∠C的度数为()A.48° B.40° C.30° D.24°【答案】D【解析】∵AB∥CD,∴∠1=∠BAE=48°,∵∠1=∠C+∠E,∵CF=EF,∴∠C=∠E,∴∠C=∠1=×48°=24.练习1. 如图,AB∥CD,AD=CD,∠1=70°30',则∠2的度数是()A.40°30'B.39°30'C.40° D.39°【答案】C【解析】∵QR∥OB,∠AOB=40°,∴∠AQR=∠AOB=40°,∵OP=QP,∴∠PQO=∠AOB=40°,∵∠AQR+∠PQO+∠PQR=180°,∴∠PQR=180°﹣2∠AQR=100°.练习2. 如图,已知DE∥BC,AB=AC,∠1=125°,则∠C的度数是()A.55° B.45° C.35° D.65°【答案】A【解析】解:∵∠1=125°,∴∠ADE=180°﹣125°=55°,∵DE∥BC,AB=AC,∴AD=AE,∠C=∠AED,∴∠AED=∠ADE=55°,又∵∠C=∠AED,∴∠C=55°.例5.已知实数x,y满足,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20或16 B.20 C.16 D.以上答案均不对【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得,解得,(1)若4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8,不能组成三角形;(2)若4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4+8+8=20.练习.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5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答案】直角;37cm【解析】解:∵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3,∴最大的角=180×=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①7cm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7cm、7cm、15cm,∵7+7=14<15,∴不能组成三角形,②7cm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7cm、15cm、15cm,能组成三角形,周长=7+15+15=37cm,综上所述,它的周长是37cm.例6.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O是△ABC内一点,且OB=OC,求证:AO⊥BC.【解析】证明:延长AO交BC于点D,在△ABO和△ACO中,,∴△ABO≌△ACO(SSS),∴∠BAO=∠CAO,∵AB=AC,∴AO⊥BC.练习.如图,已知△A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垂直平分AC,分别交AC,AD,AB于点E,M,F.若∠CAD=20°,求∠MCD的度数.【解析】解:∵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CAD=20°,∴∠ACD=70°,∵EF垂直平分AC,∴AM=CM,∴∠ACM=∠CAD=20°,∴∠MCD=50°.例7.如图1,若△ACD的周长为7cm,DE为AB边的垂直平分线,则AC+BC= cm.【解析】解:1、∵DE为AB边的垂直平分线,∴AD=BD,∴△ACD的周长=AC+AD+DC=AC+CD+BD=AC+BC=7cm.练习.如图2,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个等腰三角形.【答案】 3【解析】解:∵AB=AC,∠A=36°,∴△ABC是等腰三角形,∠C=∠ABC==72°,∵BD为∠ABC的平分线,∴∠ABD=∠A=∠DBC=36°,∴AD=BD,△ADB是等腰三角形,∴∠BDC=180°﹣36°﹣72°=72°=∠C,∴BC=BD,△CDB是等腰三角形,例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解析】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D=BC,AD⊥BC,∵BE=BC,∴BD=BE,∵AE⊥BE,∴AB平分∠EAD.练习1.在△ABC 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CAD.【解析】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又∵BE⊥AC,∴∠ADC=∠BEC=90°,∴∠CBE+∠C=∠CAD+∠C=90°∴∠CBE=∠CAD.练习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CD,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解析】证明:∵AB=AC,∴∠B=∠C,∵DE⊥AB,DF⊥AC,∴∠DEB=∠DFC=90°,在△BDE和△CDF中,,∴△BDE≌△CDF(AAS),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例1.在△ABC中,∠A、∠B、∠C对应的边分别为a、b、c,给出以下条件,不能判定其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A:∠B:∠C=1:1:3 B.a:b:c=2:2:1C.∠B=50°,∠C=80°D.2∠A=∠B+∠C【答案】D【解析】解:A、∠A:∠B:∠C=1:1:2,∴∠A=∠B,故A是等腰三角形;B、a:b:c=2:2:1,∴a=b,故B是等腰三角形;C、∠B=50°,∠C=80°,∴∠A=∠B=50°,故C是等腰三角形;D、2∠A=∠B+∠C,∠A=60°,∠B+∠C=120°,故D不是等腰三角形;练习.在下面的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分别为110°,40°的三角形B.有两个内角分别为70°,55°的三角形C.有一个外角为100°,一个内角为80°的三角形D.有一个外角为100°,一个内角为50°的三角形【答案】 A【解析】解:A、有两个内角分别为110°,40°的三角形,第三个角是30°,不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有两个内角分别为70°,55°的三角形,第三个角是55°,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有一个外角为100°,一个内角为80°的三角形,与外角相邻的内角是80°,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D、有一个外角为100°,一个内角为50°的三角形,与外角相邻的内角是80°,第三个角是50°,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例2. 如图,在△ABC中,AB=AC,∠A=36°,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 C【解析】解:由题意得:∠ABD=∠DBC=∠ACE=∠BCE=∠A=36°,∠CBE=∠CEB=∠BDC=DCB=72°∴△ABC,△CBD,△BCE,△ABD,△ACE,△CDF,△BEF,△BCF均为等腰三角形.题中共有8个等腰三角形.练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点B的坐标分别为(0,5)、(6,5),在坐标轴上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5个B.6个C.7个D.8个【答案】 C【解析】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0,5)、(6,5),∴AB⊥y轴,AB=6,①若AP=AB,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与坐标轴有4个交点,即满足△ABP是等腰三角形的P点有4个;②若BP=AB,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弧与坐标轴有2个交点(A点除外),即满足△ABP 是等腰三角形的P点有2个;③若PA=PB,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坐标轴只有一个交点,即满足△ABP是等腰三角形的P 点有1个;所以点P在坐标轴上,△ABP是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7个.例3、如图,在△ABC,∠A=36°,∠B=72°,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析】解:∵∠A=36°,∠B=72°,∴∠ACB=180°﹣36°﹣72°=72°,∴∠ACB=∠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DE垂直平分AC,∴EA=EC,∴∠ACE=∠A=36°.∴AE=CE,∴△ACE是等腰三角形,∴∠AEC=180°﹣36°﹣36°=108°,∴∠BEC=72°.∴∠BEC=∠B,∴CE=BC.∴△BE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ABC,△ACE,△BEC,练习. 如图,在△ABC中,∠ABC=45°,AD,CF都是高,相交于P,角平分线BE分别交AD,CF于Q,S,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5 B.4 C.3 D.2【答案】A【解析】解:∵等腰三角形有△ABD,△CFB,△AFP,△PQS,△CDP,共5个例4. 如图,点A、B分别在两条坐标轴上,在坐标轴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最多有_____个【答案】8【解析】解:当P在x轴上时,AB=AP时,P点有两个,BP=AP时,P点有一个,AB=BP时,P点有一个当P在y轴上时,AB=BP时,P点有两个,BP=AP时,P点有一个,AB=AP时,P点有一个,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P点有8个,练习.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O(0,0),P(2,1),Q是坐标轴上的一点,若△OPQ 成等腰三角形,则Q点所在的位置有()A.4处B.6处C.7处D.8处【答案】D【解析】解:如图,以点O为圆心,以OP为半径画弧,分别交x轴、y轴于两点;以点P 为圆心,以PO为半径画弧,分别交x轴、y轴于一点;作线段PO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x 轴、y轴于一点;综上所述,若△OPQ成等腰三角形,则Q点所在的位置有8处,例5、在△ABC中,AD平分∠BAC,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AB=AC.【解析】解:∵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DE=DF,又∵BD=CD,∠DEB=∠DFC=90°,∴Rt△DEB≌Rt△DFC,∴∠B=∠C,∴AB=AC.练习1. 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OB=OC,∴∠OBC=∠OCB,∵BD、CE是△ABC的两条高,∴∠BDC=∠CEB=90°.在△BDC和△CEB中,,∴△BDC≌△CEB(AAS),∴∠EBC=∠D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解: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理由如下:∵△BDC≌△CEB,∴BD=CE,又∵OB=OC,∴OD=OE.∵OD⊥AC,OE⊥AB,∴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练习2.已知:如图,△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解析】证明:∵∠B=∠3﹣∠1,∠C=∠4﹣∠2,又∵∠1=∠2,∠3=∠4,∴∠B=∠C,∴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3. 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AE平分∠BAC交CD于F,交BC于E,试说明△C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解:∵∠ACB=90°,∴∠B+∠BAC=90°,∵CD⊥AB,∴∠CAD+∠ACD=90°,∴∠ACD=∠B,∵AE是∠BAC的平分线,∴∠CAE=∠EAB,∵∠EAB+∠B=∠CEF,∠CAE+∠ACD=∠CFE,∴∠CFE=∠CEF,∴CF=CE,∴△CEF是等腰三角形.练习4.已知:如图,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点E,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D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解:∵AB=AC,∴∠B=∠C(等边对等角).∵DE⊥BC于E,∴∠FEB=∠FEC=90°,∴∠B+∠EDB=∠C+∠EFC=90°,∴∠EFC=∠EDB(等角的余角相等).∵∠EDB=∠ADF(对顶角相等),∴∠EFC=∠ADF.∴△ADF是等腰三角形.例6.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求证:AF平分∠BAC.【解析】证明:∵AB=AC(已知),∴∠ABC=∠ACB(等边对等角).∵BD、CE分别是高,∴BD⊥AC,CE⊥AB(高的定义).∴∠CEB=∠BDC=90°.∴∠ECB=90°﹣∠ABC,∠DBC=90°﹣∠ACB.∴∠ECB=∠DBC(等量代换).∴FB=FC(等角对等边),在△ABF和△ACF中,,∴△ABF≌△ACF(SSS),∴∠BAF=∠CA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F平分∠BAC.练习.如图,△ABC中BD、CD平分∠ABC、∠ACB,过D作直线平行于BC,交AB、AC于E、F,求证:EF=BE+CF.【解析】解:∵△ABC中BD、CD平分∠ABC、∠ACB,∴∠1=∠2,∠5=∠6,∵EF∥BC,∴∠2=∠3,∠4=∠6,∴∠1=∠3,∠4=∠5,根据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原则可知,BE=ED,DF=FC,故EF=ED+DF=BE+CF.例7.如图,已知点D、E是△ABC的边BC上两点,且BD=CE,∠1=∠2.试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解析】证明:∵∠1=∠2,∴AD=AE,∠ADB=∠AE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例1.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是60°;②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解: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故①正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根据等边对等角;故③正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故④正确.练习1.如图,等边△ABC中,BD=CE,AD与BE交于P,AQ⊥BE,垂足为Q,PD=2,PQ=6,则BE的长为()A.14 B.13 C.12 D.无法求出【答案】A【解析】解:∵AB=BC,∠ABD=∠C=60°,BD=CE,∴△ABD≌△BCE,∴BE=AD,∠APQ=∠ABP+∠PAB=∠ABP+∠CBE=∠ABC=60°,在Rt△APQ中,PQ=6,AP=2PQ=12,∴BE=AD=AP+PD=12+2=14.练习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BD=90°,BD=BC,则∠1的度数是.【答案】75°【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BC=60°,∵BD=BC,∴AB=BD,∴∠BAD=∠BDA,∵∠CBD=90°,∴∠ABD=90°+60°=150°,∴∠BDA=15°,∵∠CBD=90°,BD=BC,∴∠BCD=∠BDC=45°,∴∠ADC=45°﹣15°=30°,∴∠1=∠ADC+∠BCD=30°+45°=75°.例2.如图,将边长为3cm的等边△ABC沿着边BC向右平移2cm,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15cm B.14cm C.13cm D.12cm【答案】C【解析】解:∵△ABC沿边BC向右平移2cm得到△DEF,∴DF=AC,AD=CF=2cm,∴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C+CF+DF+AD,=AB+BC+CF+AC+AD,=△ABC的周长+AD+CF,=9+2+2,=13cm.例3. 图①是一块边长为1,周长记为P1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底边剪去一块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①,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一块被剪如图掉正三角形纸板边长的)后,得图①,①,…,记第n(n≥3)块纸板的周长为P n,则P n﹣P n﹣1的值为()A.B.C.D.【答案】C【解答】解:P1=1+1+1=3,P2=1+1+=,P3=1+++×3=,P4=1+++×2+×3=,…∴p3﹣p2=﹣==,P4﹣P3=﹣==,则Pn﹣Pn﹣1==.练习. 如图,∠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 n B n A n+1的边长为.【答案】2n﹣1例4. 已知:如图,等边△ABC中,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Q.求证:BP=2PQ.【解析】解:AE=CD,AC=BC,∴EC=BD;∵△ABC为等边三角形,∴∠C=∠ABC=60°,AB=BC,在△BEC与△ADB中,∴△BEC≌△ADB(SAS),∴∠EBC=∠BAD;∵∠ABE+∠EBC=60°,则∠ABE+∠BAD=60°,∵∠BPQ是△ABP外角,∴∠ABP+∠BAP=60°=∠BPQ,又∵BQ⊥AD,∴∠PBQ=30°,∴BP=2PQ.练习1. 如图,等边△ABC中,D是BC上一点,以AD为边作等腰△ADE,使AD=AE,∠DAE=80°,DE交AC于点F,∠BAD=15°,求∠FDC的度数.【解析】解:∵∠DAE=80°,AD=AE,∴∠ADE=(180°﹣80°)=50°,∠ADC=∠BAD+∠B=15°+60°=75°,又∵∠ADE=50°∴∠FDC=∠ADC﹣∠ADE=75°﹣50°=25°.练习2.如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解析】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BE=60°又∵△BDE是等边三角形,∴BE=BD,∠DBE=60°,∴∠ABE=∠DBE,∴在△ABE和△CBD中,,∴△ABE≌△CBD(SAS),∴AE=CD.练习3.△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连AE、BD,△ACE与△BCD全等吗?请说明理由.【解析】解:△ACE≌△DCB;理由:∵∠ACD=∠ECB=60°,∴∠ACD+∠DCE=∠ECB+∠DCE,∴∠ACE=∠DCB,∵在△ACE和△DCB中,∴△ACE≌△DCB(SAS).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1.如图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水平线,∠ABC=150°,BC的长是8m,则乘电梯从点B到点C上升的高度h是()A. m B.4 m C.4 m D.8 m练习1. 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A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尺的一边AC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尺边AC的长为()A.6 B.3 C.4 D.6【答案】A练习2.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0,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A.3 B.4 C.5 D.6【答案】B【解析】解:作PH⊥MN于H,∵PM=PN,∴MH=NH=MN=1,∵∠AOB=60°,∴∠OPH=30°,∴OH=OP=5,∴OM=OH﹣MH=4,例2. 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ED⊥AB于D.如果∠ABC=60°,EC=3,那么AE等于()A.6 B.6 C.3 D.9【答案】A【解析】解:∵BE平分∠ABC,∠ABC=60°,∴∠CBE=30°,∵∠ACB=90°, ∴∠A=30°∴△AEB是等腰三角形∵ED⊥AB于D∴EC=ED=3∴在Rt△EDB中,EB=6∴EA=6练习.如图,在Rt△ABC中,∠C=90°,∠ABC=6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与AC于点D和点E.若CE=2,则AE的长是()A.4 B.4 C.8 D.8【答案】A【解析】解:∵在Rt△ABC中,∠C=90°,∠ABC=60°,∴∠A=30°,∵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A=EB,ED⊥AB,∴∠A=∠EBA=30°,∴∠EBC=∠ABC﹣∠EBA=30°,又∵BC⊥AC,ED⊥AB,∴DE=CE=2.在直角三角形ADE中,DE=2,∠A=30°,∴AE=2DE=4,例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的中点,DE⊥AC,垂足为点E.若AE=1,则△ABC的边长为()A.2B.4C.6D.8【答案】B【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的中点,DE⊥AC,垂足为点E.若AE=1,∴在直角三角形ADE中,∠A=60°,∠AED=90°,∠ADE=30°,∴AD=2AE=2,又∵D为AB的中点,∴AB=2AD=4,练习.如图,在等边△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于点E,且CE=1.5,则AB的长为()A.3B.4.5C.6D.7.5【答案】C【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C=∠C=60°,AB=BC=AC,∵DE⊥BC,∴∠CDE=30°,∵EC=1.5,∴CD=2EC=3,∵BD平分∠ABC交AC于点D,∴AD=CD=3,∴AB=AC=AD+CD=6.例4.如图,已知Rt△ABE中∠A=90°,∠B=60°,BE=10,D是线段AE上的一动点,过D作CD交BE于C,并使得∠CDE=30°,则CD长度的取值范围是.【答案】0<CD≤5.【解析】解:当点D与点E重合时,CD=0,当点D与点A重合时,∵∠A=90°,∠B=60°,∴∠E=30°,∴∠CDE=∠E,∠CDB=∠B,∴CE=CD,CD=CB,∴CD=BE=5,∴0<CD≤5,练习1. 等腰三角形底角为15°,腰长为4,则三角形面积为.【答案】4【解析】解:作腰上的高CD,如图,∵AB=AC,∴∠B=∠C=15°,∴∠CAD=30°,∴CD=AC=2,∴三角形面积=AB•CD=×4×2=4.练习2. 如图,P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PD⊥OB,垂足为D,PC∥OB交OA于点C,若∠AOB=30°,PD=2cm,则PC= cm.【答案】4【解析】解:如图,过点P作PE⊥OA于点E,∵OP是∠AOB的平分线,PD=2cm,∴PE=PD=2cm,∵PC∥OB,∴∠POD=∠OPC,∴∠PCE=∠POC+∠OPC=∠POC+∠POD=∠AOB=30°,∴PC=2PE=2×2=4cm.练习3.如图,在△ABC中,∠ACB=90°,∠A=15°,D是边AB的中点,DE⊥AB交AC于点E.(1)求∠CDE的度数;(2)若BC=2,则AE的长是多少?【解析】解:(1)∵在△ABC中,∠ACB=90°,D是边AB的中点,∴CD=AD=BD,∴∠DCA=∠A,∵∠A=15°,∴∠DCA=15°,∴∠BDC=∠A+∠DCA=30°,∵ED⊥AB,∴∠EDB=90°,∴∠CDE=90°﹣30°=60°;(2)连接BE,∵D为AB中点,DE⊥AB,∴BE=AE,∴∠EBA=∠A=15•,∴∠BEC=15°+15°=30°,∵BC=2∴在Rt△BCE中,AE=BE=2BC=4练习4.如图,已知某船于上午8点在A处观测小岛C在北偏东60°方向上.该船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东航行到B处,此时测得小岛C在北偏东30°方向上.船以原速度再继续向东航行2小时到达小岛C的正南方D点.求船从A到D一共走了多少海里?【解析】解:由题意知∠CAD=30°,∠CBD=60°,在△BCD中,∠CBD=60°,∴∠BCD=30°,∴BC=2BD,∵船从B到D走了2小时,船速为每小时40海里,∴BD=80海里,∴BC=160海里,由∠CBD=60°,得∠ABC=120°,∵∠CAD=30°,∴∠ACB=30°,∴AB=BC,∴AB=160海里,∵AD=AB+BD,∴AD=160+80=240(海里).因此船从A到D一共走了240海里.练习5.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点D,E.(1)求证:AE=2CE;(2)连接CD,请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证明:连接BE,∵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30°,∴∠CBE=∠ABC﹣∠ABE=30°,在Rt△ABC中,BE=2CE,∴AE=2CE;(2)解:△BCD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DE垂直平分AB,∴D为AB中点,∵∠ACB=90°,∴CD=BD,∵∠ABC=60°,∴△BCD是等边三角形.五.课堂总结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的学习,通过动手折纸,在操作过程中体会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