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分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8文言文的人物形象分析(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7.文言文分析人物形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解题技巧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
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
【答题方法】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3.答题格式: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
【课堂练习】文言文阅读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1.给加点词注音。
当极明邪.( )譬.如(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徐孺子年.九年( )(2)尝.月下戏( )(3)若.令月中无物( )(4)无此.必不明( )3.从文中可以看出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②尽之,遂辞③归。
秦青弗止。
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⑦行云。
薛谭乃谢⑧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编者加。
讴:唱歌。
②谓:认为。
③辞:告别。
④饯:饯行。
⑤衢:大路。
⑥节:节拍。
⑦遏:挡住。
⑧谢:认错。
1.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再判断下列说法。
(1)故事中的秦青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 )(2)故事中的薛谭一开始就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 )(3)为了表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文中“响遏行云”用了夸张的说法。
( )(4)联系上下义,“薛谭乃谢求反”中的“反”应该同“返”。
( )(5)“末穷青之技”与“自谓尽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文言文阅读教案常见句式分析与翻译技巧
文言文阅读教案常见句式分析与翻译技巧在文言文阅读中,句式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对句子结构、成分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掌握一些翻译技巧也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翻译文言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句式分析和翻译技巧。
一、句式分析1. 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通过“而”、“且”、“及”等连词连接在一起。
例如:“夫以赴难,壮士何恤?以死逆生,古之人尚讥之。
”并列句多用于对比或列举。
2. 对比句:通过使用“若”、“则”、“非”等词语进行对比和转折。
例如:“非彼其人而恶其名也,则将以其人之事其名矣。
”对比句常用于表达相对关系或进行条件判断。
3. 连接句:通过使用“因”、“所以”、“乃”等词语来表达因果关系。
例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因之命也。
”连接句主要用于表达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4. 修辞句: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来夸张、排比或对比等,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修辞句多用于修辞手法丰富、语言生动的篇章中。
二、翻译技巧1. 确定句子成分: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需要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进而找到句子的主要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2. 理解上下文: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引用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义。
通过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3. 翻译句式结构: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将句子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选择适当的语序和词语,使译文更流畅、易懂。
4. 翻译修辞手法:在翻译修辞句时,需要将修辞手法进行相应的转换。
如夸张词语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强调词来表达,排比句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倒装句来表达。
通过对常见句式的分析和翻译技巧的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和阅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翻译文言文并非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时也需要保留一些古文特有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方法
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简练精炼的 表达
言简意赅
古代汉语的 词汇特点
雅俗共赏
严谨的句法 结构
句句有理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01、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展现哲学魅力
03、
《史记》
史实准确 叙述生动
具有史诗气质
04、
《楚辞》
抒情曲调 饱含辛酸 反映时代风貌
深入解析古代文言文的魅 力
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承载了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通过细致的解析和赏 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蕴和价值, 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感谢观看
THANKS
预告未来可能的 文言文分享主题
参与活动和 学习
邀请听众参与未 来的活动和学习
谢谢观看
结束语,感谢观看本 次PPT。祝愿大家学 习有所收获,更深入 了解古代文言文。
● 08
第八章 附录
经典文言文学习 资源推荐
在古代文言文学习过 程中,推荐阅读《庄 子》、《孟子》等经 典著作,以加深对古 代文言文字的理解。 此外,网站如中国哲 学书电子化计划也是 宝贵的学习资源,帮 助听众更全面地学习 和研究古代文言文。
古代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方法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第2章 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作品欣赏 第3章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策略 第4章 古代文言文阅读的成功案例 第5章 古代文言文的应用与实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第7章 文末致谢 第8章 附录
● 01
文言文阅读中的语法特点与句子分析
文言文阅读中的语法特点与句子分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法特点和句子结构。
阅读文言文需要掌握其基本语法规则,同时进行句子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意。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语法特点,并对句子分析进行讨论。
一、文言文的语法特点1. 多用句式倒装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倒装句式,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史记·五帝本纪》),“花落花开自有时”(《红楼梦》)。
这种倒装句能够增加句子的修辞效果,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
2. 无冠词和不定代词文言文中通常没有冠词,并且不常出现不定代词。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这种特点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
3. 多用句末助词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句末助词来表示语气或态度。
例如:“然则以吾道阻且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庄子·德充符》)。
这些助词能够更好地表达文言文的思想情感。
4. 文言虚词的使用文言文中使用较多的虚词,如“之”、“乎”、“者”等。
这些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和修饰的作用,注意理解其具体含义和用法。
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卫灵公》),“非子之言是也”(《庄子·人间世》)。
二、句子分析的方法1. 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是文言文句子分析的重点。
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震卦》),其中“天行健”的主语是“天”,谓语是“行健”,没有宾语。
2. 分析句子的修饰成分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包括状语、定语和补语等。
分析句子的修饰成分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完整含义。
例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荀子·劝学》),其中“不可以不”是状语,修饰动词“弘毅”。
3. 分析句子的并列结构和从属结构句子中的并列结构和从属结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重难点剖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重难点剖析文言文作为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一、词汇的辨析文言文中的词汇较多,而且有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容易引发理解困难。
例如,“藉”和“借”都表示“利用”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需要根据意义选择正确的词语。
另外,一些文言文的成语和典故也需要我们了解其背后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语法结构的把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比如句子结构的紧凑和修辞手法的讲究。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大量文言文进行实践,锻炼对文言文的语法把握能力。
其中,倒装句、比拟句、省略句等较为常见,需要我们特别留意。
三、文化背景的了解文言文常涉及到古代历史、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比如,如果我们了解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文中使用了大量典故,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
四、修辞手法的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夸张、反问、借代等。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留意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意图和目的,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涵。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五、篇章结构的把握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
我们需要从开头入手,全面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发展脉络。
在此基础上,通过仔细推敲每个段落的意义和联系,逐步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
六、经典文言文的阅读经典文言文的阅读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深入研究,如《论语》、《孟子》等。
通过多次反复阅读和解读,我们可以逐渐提高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水平。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通过不断积累和实践,我们将逐渐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古老而富有魅力的文化形式。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常常是一个难题。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积累文言词汇文言词汇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首先,要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虚词则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例如,“之”“而”“以”“于”等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繁,其用法多样,需要我们逐一理解和记忆。
积累实词时,可以通过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方面进行。
以“走”为例,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中的“走”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走”则是“行走”的意思。
古今异义词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仅指妻子。
通假字如“说”通“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就是“悦”,表示高兴。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类记忆的方法来积累词汇,比如将表示官职升迁、人物称谓、时间等的词汇分别归类,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
二、理解文言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和用法,对于正确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判断句通常以“……者,……也”“……,……也”“……者,……”等形式出现,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都可能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被动句常以“为……所……”“于”等表示被动。
三、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
“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用蹄子踢”。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成分和语序也有其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分析。
高考中文科综合文言文阅读与解析实例分析
高考中文科综合文言文阅读与解析实例分析高考中文科综合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环节之一。
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解析方法,对于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解析技巧。
实例分析:篇目《世说新语·异俗》文本:有韩寿在汉阳,患耳疾,未尝见,或语云:“北方有道人,能治聋盲,愿君一至。
”韩寿果往,请视久之。
其人曰:“君尝秃乎?”曰:“然。
”曰:“微病可治,重病无益。
”耳疾专治,不救头痛也。
韩寿许以金万两。
就便污,恐不治,使人告之,数不至,言且出。
寿曰:“我固欲视之。
”言出已,辄自奴盗,视耳尽持,便折寿项,徐视之,已罢走。
所送蜜饮已拆板封之,瓯中有救耳屎,乃",一听见耳即愈。
文言文解析:这篇文章是出自《世说新语·异俗》一篇。
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治疗耳疾的故事。
文章通过讲述韩寿患耳疾的情况,寻求治疗过程中的插曲,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一个道士声称自己能治疗聋盲。
韩寿听说后前去请治,道士看到他秃顶,告诉韩寿微病是可以治的,但是因为韩寿已经秃顶,治疗耳疾对于他来说无法起到帮助,于是韩寿许以金万两,道士为了逃避韩寿,脱去衣服假装成奴盗,耐心等待韩寿的离开。
最后道士准备送给韩寿的蜜饮里面藏有救耳的秘药,韩寿一喝之后耳朵立刻好转。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一种现象:有些人利用治疗疾病的名义,进行欺骗和诈骗。
并呼吁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神医道士。
文言文阅读技巧:在阅读文言文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理解:文言文中包含了许多古代特有的词汇,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对于阅读理解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查阅古代词典或者借助在线工具来解决词汇问题。
2. 句式结构:文言文句式比较复杂,考生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理解修饰成分的作用。
可以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或者借助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句子的结构。
3. 上下文推测:文言文中很多时候信息不是直接呈现的,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理解。
文言文解读技巧全解析
文言文解读技巧全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文言文难以理解,但只要掌握一些解读技巧,便能够轻松地阅读和理解这些古代文献。
本文将全面解析文言文解读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语言。
一、理解句法结构在解读文言文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句子的结构。
文言文的句子常常比较长且结构复杂,但它们一般遵循主谓宾的基本结构。
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谓宾成分,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
此外,注意词语的顺序以及省略的现象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会影响到句子的理解。
二、认识词语含义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古代汉字和词语,这些词语的含义有时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
在解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汉语词汇知识,尤其是一些常见的虚词、助词和谦辞等。
这些词语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掌握上下文语境在解读文言文时,上下文语境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独的句子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但结合前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句子的意思。
有时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可能需要通过后文的解释才能完全理解,请耐心细读,不要轻易下结论。
四、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例如,夸张、对比、比喻、排比等等。
在解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尝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通过积累文言文的阅读经验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五、注重细节文言文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涉及到人物形象、场景描写、动作表达等等。
注重细节的阅读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在解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仔细体会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风采。
六、积累常见句型和词汇文言文中有许多常见的句型和词汇,通过积累并熟练掌握这些用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解读文言文。
例如,掌握一些常见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和句式转换等等。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C
)(3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到王晏被杀,他的家人和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 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答案:B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一、材料选择。
文体选择上传论兼顾。
本题材料为组合文本,由三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材料二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前两则为史传作品,第三则为史论作品。
材料一讲述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讲述汉太子与“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则是汉代思想家王充对上述两个历史故事的评述。
从文本立意上看均体现了崇仁尚礼的价值观,既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有符合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命题导向。
从篇幅上看传论相当,从内容上看,论传有密切的关联性,议论与史实交相印证。
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语言典雅规范,与高中语文教材历史类作品的入选标准一致。
从考生学习经验上来看,《屈原列传》的评传结合,《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叙议结合,都会大大削弱考生阅读的陌生感。
此外选文涉及文言知识点全面、平易,契合高中文言文教学重点。
二、题目分析。
文言文阅读题型设计和分值设定相对稳定,未出现较大变化。
10题延续了前两年新课标卷对于断句知识的考查方式,主要考察考生结合语境、运用语法分析法及相关文言知识准确理解句意的能力。
就此题具体来讲,“魏君贤人是礼”,主语为“魏君”,“贤人是礼”是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此片段译为“魏君礼遇贤人”;“国人称仁”译为“国人称赞他仁德”,“上下和合”译为“卫国上下齐心”,两个语言片段都相对完整,而“未可图也”是结论,译为“(魏国)不可以图谋(攻伐)啊”,呼应上文“秦尝欲伐魏”。
11题题型也延续前两年的教考衔接,涉及实词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记忆、理解两各方面的重点知识和能力。
打通了课外文言选文与初高中所学文言文、常见成语中涉及相关知识,借以强化考生对知识的比较、迁移与运用。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婚燕尔中的“燕”同“宴”,是“安乐”的意思。
这在《诗经•卫风•氓》中学过,且“宴尔新昏(婚)”恰好出自该篇拓展阅读篇目《诗经•邶风•谷风》。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技巧
汇 报 人 :
XX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实词:表示具体事物、行为、状态等
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语气等
常见实词:如“之、其、而、以、于、为、也、 者、所、焉、哉、乎、与、或、乃、则、若、焉、 诸、焉、何、胡、奚、盍、曷、孰、孰与、孰若、 孰何、曷若、曷何、奚若、奚何、胡然、胡为、 奚为、奚若、奚何、奚其、奚乃、奚所、奚者、 奚乎、奚哉、奚曷、奚乃、奚若、奚何、奚其、 奚乃、奚所、奚者、奚乎、奚哉、奚曷、奚乃、 奚若、奚何、奚其、奚乃、奚所、奚者、奚乎、 奚哉、奚曷、奚乃、奚若、奚何、奚其、奚乃、 奚所、奚者、奚乎、奚哉、奚曷、奚乃、奚若、 奚何、奚其、奚乃、奚所、奚者、奚乎、奚哉、 奚曷、奚乃、奚若、奚何、奚其、奚乃、奚所、 奚者、奚乎、奚哉、奚曷、奚乃、奚若、奚何、 奚其、奚乃、奚所、奚者、奚乎、奚哉、奚曷、 奚乃、奚若、奚何、奚其、奚乃、奚所、奚者、 奚乎、奚哉、奚曷、奚乃、奚若、奚何、奚其、 奚乃、奚所、奚者、奚乎、奚哉、奚曷、奚乃、 奚若、奚何、奚其、奚乃、奚所、奚者、奚乎、 奚哉、奚曷、奚乃、奚若、奚何、奚其、奚乃、 奚所、奚者、奚乎、奚哉、奚曷、奚乃、奚若、
文化内涵:通过分 析文言文中的词句 ,理解其表达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观
结合实际:将文言文 中的文化内涵与现代 社会相结合,探讨其 现实意义和启示
通过人物的言行 举止,分析其性 格特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 服饰、举止等描 写,分析其形象 特点
通过人物的人际 关系,分析其社 会地位和角色
通过人物的心理 活动,分析其内 心世界和情感变 化
一词多义:一个词汇在文言文中有 多个含义
技巧:通过查阅词典、参考书等方 式,了解词汇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 义,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思路分析
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思路分析文言文阅读解题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扰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从步骤和思路两个方面对文言文阅读解题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解题的技巧。
一、解题步骤1.审题: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特别是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如“不”,“未”等,这些词语对题目的理解有重要影响。
2.整体把握:获得对整篇文章的大致了解,包括文章的体裁、题材、时代背景等。
通过整体把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观点和态度。
3.逐句理解:逐句理解文言文的具体含义,包括词义、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需要注意文言文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文化隐喻和典故,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进行理解。
4.分析推测:根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推测作者意图、观点和写作手法。
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关系、对比比较等方法进行推测。
5.解答问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在解答时要尽量准确地回答问题,并根据文章内容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6.复核检查: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特别是要注意文章中的字、词、句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范。
二、思路分析1.段落理解:文言文往往以段为单位,通过理解每个段落的主旨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逻辑和脉络。
2.核心句理解:文言文中常常有一些句子是文章的重点和关键,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3.修辞手法分析: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我们需要善于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
4.历史背景了解:文言文往往反映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这些背景和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5.推敲疑点:在阅读解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疑点和难点,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可以利用学习过的文言文知识和相关的历史、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和思路,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文言文阅读解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课外拓展阅读提升(一)古镜【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②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差:略微。
【参考译文】【甲】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镜面就平,镜子小镜面就凸。
凡是镜面洼就显得人脸大,镜面凸就显得人脸小。
镜面小的镜子不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所以让它稍微凸起,那么镜面虽小依然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
(古人)继续根据镜面的大小,调整镜面的凸洼程度,常常使人脸和镜面大小差不多。
这些工匠们的精巧和才智,后人造不出来了。
【乙】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
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
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
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
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
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
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
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1.下列给(乙)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文言文阅读技巧句子成分的分析与理解
文言文阅读技巧句子成分的分析与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成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句子的各个成分。
一、主谓宾结构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
主语是执行动作的人或事物,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宾语接受动作的对象或者受益者。
例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这句话中,主语是“孔子”,谓语是“曰”,宾语是“吾日三省吾身。
”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我们能够了解到孔子提倡的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二、定状补结构在文言文中,定状补结构用来进一步说明主谓宾结构中的主体、动作和对象。
定语描述主体的特征或状态,状语表示动作的情况或方式,补语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仓颉造字,盖取象形之理也。
”(《汉书》)这句话中,定语是“仓颉造字”,状语是“盖取象形之理”,补语是“也”。
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我们可以理解到仓颉造字的目的和方法。
三、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两个或多个句子或短语链接在一起,表示平行或对比的关系。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结构包括并列主谓结构、并列定语结构等。
例如,曹操有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这句话中,有两个并列的宾语从句,通过并列的句子结构,突出了曹操的坚定决心和自信心。
四、倒装结构倒装结构在文言文中也经常出现,特别是在表达强调或疑问的情况下。
倒装结构的动词或助动词位于主语之前,使得句子结构更为严谨或突出。
例如,“涛唱晚波,烟销雨霭。
都门帐饮无绪,方寸悲生。
”(《西湖》)这句话中,动词“涛唱晚波”和“烟销雨霭”都是倒装结构,通过倒装结构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凝练和抒情。
五、典故引用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引用典故和引用他人的话语来支撑和强化作者的观点。
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注意辨别出典故的来源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引用汉高祖的话:“岁在甲子,天下大饥,民饥相食。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精选2篇)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精选2篇)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篇1文言文阅读的综合分析我们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积累一些词语句子,更重要的是了解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包括文章谈的是什么人物,围绕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又能看出人物的品质、大事的意义、文章的主旨、的态度等,而这些内容也正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难点。
随着文言文主观题量的增加,这类题型所占的比例也就会越来越大。
考纲中“分析综合”的详细内容包括:一、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指的是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
这实质上是在考查我们对文意的理解。
筛选文中信息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
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的主要品性、行为,或者是的写作意图、态度、观点。
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要重视全方位的把握,不行遗漏了重要信息而造成要点不全。
以“人物传记”这类文章为例,我们要特殊重视五种语句:第一种是交代人物之间关系的句子,要搞清晰这个人的职务,与文中的其他人是什么关系;其次种是描述文中仆人公行为的句子,弄明白他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第三种是总结性的句子,的感情倾憧憬往在其中体现;第四种是指代性词语,无论是代人,还是代物、代事,都要弄明白;第五种是文中的标题、出处和文末的解释。
假如这类“分析综合”是以选择题消失的,那么你就应当明白四个选项的范围,即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归纳或者是对文章所叙简单事实的概述和分析。
这四个选项的排列挨次与阅读材料的行文挨次大致是全都的,一般是选择错误的一项,明显其他三项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也要利用这点来关心我们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解题可以分成四步完成:1 吃透题干指吃透题干中的概括性论断的含义,它能给你一个筛选相关信息的标准。
2 分析信息逐句分析所给语句,这些语句虽然大都很短,但是均有各自的概括性论断,把它们与题干中的论断作是非比较,既要理解文言语句字面的意思,又要概括语句深层的意义。
文言文阅读中的典型题型解析
文言文阅读中的典型题型解析文言文阅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育中的一个难点。
掌握好文言文阅读,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文言文阅读中的典型题型。
一、实词解释题实词解释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有时还需要参考古代词典或成语典故。
例如:句子: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问题:请解释“饱”和“安”的含义。
解答:根据上下文,这里的“饱”指的是食物的充足,即吃得很饱;而“安”则指的是生活的安定,即过着安逸的生活。
二、虚词辨析题文言文中的虚词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作用。
虚词辨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区分虚词的用法,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例如:句子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句子2:静者德之本,俭者德之终。
问题:请分析两句话中“以”的用法和意义。
解答:两句话中的“以”都是介词,表示目的或手段。
在句子1中,“静以修身”表示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在句子2中,“俭以养德”表示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三、句子翻译题句子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子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做到信、达、雅。
例如:句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问题:请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答: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他人的心。
”四、段落理解题段落理解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综合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落的意义和结构的把握。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段落中的主旨句、观点句和支持句,做到全面理解。
例如:段落: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问题:请简要概括这段话的主旨。
解答:这段话的主旨是孔子提倡君子在饮食上不过分追求饱足,在居住上不过分追求安逸,而在工作和言语上则要勤奋和谨慎。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常见错误分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常见错误分析一、错误分析简介文言文阅读是学习古代汉语文化和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时,学生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避免在文言文阅读中犯同样的错误。
二、使用现代汉语思维许多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习惯使用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文言文。
这样的错误会导致对文言文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整体阅读效果。
为避免这个错误,学生需要在阅读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了解文言文的阅读特点、文化背景和文学风格等内容。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思维的切换,尽量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理解。
三、忽略上下文信息有些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往往会忽略上下文中的重要信息,从而导致对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
为避免这个错误,学生在阅读时应该注重上下文信息的把握,尤其是对于生僻词汇、典故和修辞手法等内容,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其含义和作用。
四、语法错误在文言文阅读中,语法错误是学生常犯的一种错误。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用法掌握不够扎实所致。
为避免语法错误,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来加强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写作时也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文言文语法,避免在文章中犯语法错误。
五、字词理解错误在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常常会对一些古代汉字的字义产生错误理解。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词义的掌握不够深入所致。
为避免这个错误,学生可以通过多读经典作品、查阅相关的辞书和参考资料来加深对古代汉字的理解。
同时,在阅读时要注意上下文的提示,猜测字词的具体含义。
六、结构理解错误结构理解错误是影响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错误之一。
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容易将一句或者几句话的结构理解错误,导致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出现偏差。
为避免这个错误,学生需要注重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理清逻辑关系和信息层次。
同时,在遇到复杂句子时,可以将其拆解为简单的分句,逐步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解析技巧
文言文阅读解析技巧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形式之一,涉及到了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解析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了解古代汉语特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许多独特的语言特点。
首先,句子结构复杂,常常采用“主谓宾”的形式,但顺序上可能有所变化。
了解这种结构体系,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义。
其次,文言文的词汇使用较现代汉语更加丰富,需要熟悉并掌握常用的古代词汇和用法。
最后,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对于理解句子意义非常重要。
二、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可以抓住段落的开头和结尾,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测出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掌握全文的大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个句子和每个词语的含义。
三、注重上下文语境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在于注重上下文语境。
在句子理解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前后文的关系,通过上下文语境推测出作者的用意和修辞手法。
有时候,句子中出现的生僻词汇或古代典故,只有通过上下文的帮助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
四、重点把握关键词汇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关键词汇,抓住这些词汇对于理解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义至关重要。
这些关键词汇可能是描述事物特征、表示因果关系、引出主题等等。
通过识别关键词汇,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重点和思路。
五、学会分析长句文言文中常常出现较长的复杂句子,这对于理解句子意义和表达方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面对长句子时,可以逐词逐句进行分析,将句子拆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然后再通过组合,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可以将长句子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理清思路。
六、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寻找和分辨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七、多读多练最后,提高文言文阅读解析的能力需要多读多练。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技巧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技巧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差异,文言文的阅读和解析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项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言文阅读与解析的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析文言文作品。
一、了解常用文言词汇与表达方式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因此了解常见的文言词汇对于阅读和解析文言文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熟悉一些古代人名、地名、官职等,这些信息常常出现在文言文作品中。
其次,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夫/者/乃/而/故/若/则”等,这些词汇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了解其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
此外,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夸张等也需要加以了解和分辨。
二、关注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往往复杂,包含有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中结构等。
对于较长的句子,读者可以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关系,理清句子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此外,文言文中广泛使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比喻等,这些手法可以增加句子的艺术感染力,并对句子的意义产生影响。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关注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析文言文作品。
三、抓住关键词,寻找句子的中心思想文言文作品常常使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需要通过推敲、猜测来揣摩句子的真正含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读者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寻找句子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中心词语,其意义对于整个句子和段落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理解关键词的意义,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句子的中心思想,从而更好地解析文言文作品。
四、注重上下文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文言文作品往往需要读者通过综合推断和分析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读者需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通过理解上文的内容,读者可以推测下文的发展方向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和段落的含义。
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使用转折、因果、承接等逻辑关系连接句子和段落,读者需要通过分析这些逻辑关系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婚,貌有戚容。
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
”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
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
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
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
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
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
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
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
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
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
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
”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
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
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
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
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
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
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
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7.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答案4.C5.D爵位是世袭,或降等世袭。
6.A “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1)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
(2)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辜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
试题分析: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翻译文句。
注意字字落实,尽量直译。
注意易错词:(1)“迁”:迁居。
“烽戍”:戍边的烽火台。
“安”:安心。
(2)“以”:用。
“事”:侍奉。
“颠沛”:灭亡【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
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
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
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
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
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
文襄帝对他说:“我替你娶郑述祖的女儿,你嫌弃什么而且不高兴呢?”高睿回答道:“我为自己丧父丧母感到悲痛,现在将要举行婚礼,我更加哀思痛切。
”话没说完,他抽泣呜咽不能自已,文襄帝也因此而伤感他。
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
文宣帝接受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王。
高睿身高七尺,仪表堂堂,他熟悉政事,知人善任。
天保二年,高睿出任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当时他十七岁,堪称好刺史。
天保六年,诏令高睿领兵监修长城,当时是六月,高睿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亲自与士兵民夫同劳苦。
定州先前时常冷藏冰块,长史宋钦道认为高睿冒着炎热,派人倍道兼程给高睿送来冰块,对值盛夏,所有人都认为冰块来得很及时。
高睿面对冰块感慨地说:“全军都在喝温水,我怎能忍心独自享用冰块呢?”最后直到冰块融化成水,高睿也没有尝一口,士兵民夫很受感动。
天保八年,授任高睿为都督、北朔州刺史。
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高睿在没有水的地方祈祷后挖井,泉水汹涌而出,至今还被称为赵郡王泉。
后来高睿陪侍酒宴,皇帝从容地对常山王高演等人说:“自古以来也有像他这样的长史吗?”孝昭帝临终,高睿事先接受顾命,在邺城奉迎武成帝,投任为尚书令。
河清三年,北周军队和突厥人到达并州,武成帝穿上军服,准备让宫女们躲避起来,高睿勒住马进行规劝,于是才停止。
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
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
突厥人责怪北周人道:“你们说北齐动乱,因此我们前来攻伐;现在从北齐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如铁,我们怎么能抵挡呢?”于是返回。
于是朝廷认为高睿能干,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管五种礼仪。
高睿晚年由于酒色的缘故受到和士开的陷害。
成武帝去世,高睿与冯翊王高润等人启奏后主道:“和士开不适宜仍然留在宫廷内。
”并且入宫启奏太后,于是外放和士开为兖州刺史。
太后准备把和士开再挽留一百天,高睿严肃地表示不同意。
早晨高睿准备到朝廷,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加以劝阻。
高睿说:“国家的事情最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事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
”高睿入朝拜见太后,太后再次重申上次的话,高睿坚持己见更加坚定。
他走出朝廷到了永巷,被抓住送到华林园,在雀离佛院被刘桃枝用手杖击杀,当时高睿三十六岁。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22分)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
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
光武察宫忠勉少言,甚亲信之。
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
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
宫兵少,力不能制。
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
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击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
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
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
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
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
宫因从击,大破之。
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
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
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
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
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
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
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
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
但外围急,不得走耳。
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
”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
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
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
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
子信嗣。
信卒,子震嗣。
震卒,子松嗣。
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后汉书·列传第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陷陈:攻入阵营B.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方略:策略方法C.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不意:没有料到D.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彻围:彻底围困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B.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C.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D.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6.下列对文中以及课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宫还,迁城门校尉”;也指贬谪,放逐,如《琵琶行》中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B.文中“谥曰愍侯”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C.《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由南朝宋代的范晔主持编写。
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并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D.《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其中《易》已失传,其余五部合称为“五经”;《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臧宫忠心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