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f65a3214195f312b3069a50c.png)
内容提要:当前,专利导航已进入国家宏观政策及规划的决策视野,应用价值巨大,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持续提高。
审视已开展的专利导航项目实践发现,过于注重操作规范,对理论机理的丰富和发展不足,导致现有专利导航项目实施中存在若干具有共性的盲区或误区,亟待对专利导航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度思考。
在澄清专利导航基本概念、内涵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区域规划类、产业规划类和创新主体类等主要类型专利导航的工作基本流程和实务操作要点,为项目实施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利导航实践提供行动指南和理论支撑。
未来,应加快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系统化的专利导航工作架构,适时丰富和完善基础理论和导航理念,优化工作机制,加强专利导航机制与创新决策机制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利导航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为我国产业真正走出一条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之路提供保障。
关键词:专利导航理论构建作用机理工作流程实践路径引言专利导航理论自2013年初创立至今,在短短八年的产业技术创新实践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八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积极推动下,专利导航工作及其理念逐步嵌入我国产业和技术创新的实践中,不仅被企业和科研院所肯定和认同,而且被地方各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所接受。
正是基于其蓬勃的生命力、广泛的适用性、强大的实证力和独特的应用价值,专利导航日益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可以预见,已经嵌入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实践的专利导航必将在中国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恢弘实践中尽显锋芒。
为此,站在新时代深化中国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上,重新理性审视和思考专利导航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演进,研磨其锋,砥砺其芒,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一、专利导航的实施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自专利导航在我国诞生以来,其推广应用的总体路径基本上属于“自上而下”的实施推进模式。
这一方面与我国广大企业及科研院所对于专利数据信息的深度利用普遍缺乏认识和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以来“植入——自上而下推广——渐进自我发展”模式的延续和再现。
专利导航项目实施
![专利导航项目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7a9d5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6.png)
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专利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专利信息繁杂、分散,企业往往难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专利信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利导航项目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专利导航项目的实施进行探讨,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实施步骤、项目意义等方面。
一、背景专利导航项目的实施是为了解决企业在专利信息获取方面的困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企业若要手动检索所需专利信息,耗时耗力且容易遗漏。
因此,建立一个便捷高效的专利导航系统势在必行。
二、目标专利导航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准确、智能的专利信息导航平台,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取所需的专利信息。
具体目标包括:1.整合并归纳各类专利信息,建立专利数据库;2.提供多样化的检索方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3.实现对专利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搜索结果。
三、实施步骤专利导航项目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用户需求,确定项目的基本功能和特点;2.系统设计:设计专利导航系统的整体架构、数据库结构和搜索算法;3.数据采集:收集各类专利信息,包括已公开专利、申请中专利等,并建立专利数据库;4.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开发专利导航系统的各个模块;5.系统测试: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其功能和稳定性;6.上线运行:将专利导航系统正式上线,并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新。
四、项目意义专利导航项目的实施对于企业和创新者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效率:专利导航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搜索到所需专利信息,为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有效支持,提高工作效率;2.降低成本:通过专利导航系统,企业可以避免人工检索专利信息的繁琐和费时,节省人力物力成本;3.促进创新:专利导航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专利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技术布局,从而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4.保护知识产权:专利导航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到相关专利信息,及早发现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风险。
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
![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0ecad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7.png)
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
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发展目标:明确专利导航服务的发展目标和愿景,例如提供全面、便捷的专利导航服务,提升专利申请和管理效率,促进创新发展等。
2. 建立专利数据库:构建一个包含各个领域专利信息的数据库,包括已有专利文献、专利法规和判例等。
该数据库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和全面的搜索功能,并支持对搜索结果的分析和筛选。
3. 开发专利导航工具:基于专利数据库,开发专利导航工具,包括专利搜索引擎、专利数据分析工具、专利信息监测系统等。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专利导航服务,例如专利检索、技术竞争情报分析、侵权风险评估等。
4. 提供创新辅导服务:建立专利导航服务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提供专利导航咨询和辅导服务。
他们可以根据企业和个人的需求,帮助分析专利数据,评估技术竞争态势,并提供专利申请和管理的指导。
5. 推广和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专利导航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包括互联网平台、专利机关、科技创新中心、企业协会等。
重点展示专利导航服务的优势和效益,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6. 不断创新和完善:专利导航服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
善的过程。
持续关注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专利导航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构建一个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为用户提供全面、便捷的专利导航服务,并促进专利申请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专利导航服务流程研究及实践建议——基于《专利导航指南》系列标准
![专利导航服务流程研究及实践建议——基于《专利导航指南》系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f84f66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5.png)
现代营销上旬刊引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积极发挥专利导航在区域发展、政府投资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专利导航是以专利数据为基础,融合产业、科技、教育、经济、法律等信息数据资源,以信息检索、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为手段,面向产业、企业、区域引导创新决策的新型专利信息应用的探索性工作。
2012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首次提出,201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
经过5年试点探索,专利导航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方法应用愈加广泛,工具手段愈加完善。
2021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加强专利导航工程的通知》,提出加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将专利导航工作推向深入,助力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力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一、专利导航标准服务流程《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提供了实施专利导航项目的服务流程和典型应用方法,旨在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专利导航工作。
该标准将实施过程的流程分解成专利导航基础、项目启动、项目实施、成果产出、成果运用和绩效评价六个步骤,具体如图1所示。
按照标准的规范要求,在具备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基础的前提下,开展专利导航项目启动、项目实施业务,产出专利导航成果,并通过建立成果运用机制、开展绩效评价等手段,能够确保专利导航成果的有效运用,实现为创新发展决策提供有效支撑的目标。
图1专利导航标准服务流程图(一)专利导航基础条件该标准明确了服务机构在信息资源基础条件和人力资源基础条件的相关要求,从而保障了服务质量。
首先,服务机构利用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专利文献数据库,也需要具备相关产业、科技、教育、经济、法律等信息资源。
其次,该国家标准在人力资源基础条件中,列出了相关人员如项目管理人员、信息采集人员、数据处理人员等人员的条件要求。
专利导航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
![专利导航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96527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a.png)
专利导航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研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科研人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文献检索和专利查阅上。
这时,专利导航就显得尤为重要。
专利导航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帮助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中找到所需的专利信息,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加速科研进程。
本文将就专利导航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专利导航的定义和意义1. 专利导航的定义专利导航是指利用专业工具和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流程,帮助科研人员在海量的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检索和查询,从而快速定位所需的专利信息的过程。
通过专利导航,科研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到相关的专利信息,为科研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2. 专利导航的意义专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
在科研项目中,专利导航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利导航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专利动态,及时获取到最新的专利信息,为科研项目提供前沿技术支持。
专利导航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进行专利分析,提供对相关专利信息的全面了解,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全面支持。
再次,专利导航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进行专利价值评估,辅助科研项目的前期决策。
专利导航的应用对科研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专利导航的实际应用1. 专利导航的工具和方法在科研项目中,专利导航通常采用专业的软件工具和方法来进行。
常见的专利导航工具包括Google专利搜索、Derwent Innovation Index、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专利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满足科研项目的需求。
2. 专利导航的步骤和流程专利导航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流程:确定需求、建立检索策略、检索和查询、筛选和分析、利用和应用。
通过这些步骤和流程,科研人员可以系统化地进行专利导航,确保获取到所需的专利信息。
三、专利导航在科研项目中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专利导航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专利制度有效性的争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
![专利制度有效性的争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bc52af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0.png)
经济管理专利制度有效性的争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郗金娥 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蒙大斌 天津商业大学摘要:经典的最优专利制度设计理论权衡创新激励与垄断损失,使发明者获得的垄断租金能够弥补前期的创新投入,专利制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在实践中,专利申请存在着多种动机,导致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其主要观点划分为专利制度的“有益论”、“有害论”与“无用论”,通过研究发现,专利制度的有效性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根源于专利制度本身内在的矛盾与外在的经济环境(创新过程、发展水平、行业特征等)有关。
关键词:专利制度;有效性;创新;最优专利设计中图分类号:G306.3;F2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045-02一、引言专利制度影响技术进步的过程和机制十分复杂,虽然学者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关注这个问题,但是迄今为止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分散的,零碎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经验分析也非常令人困惑:为何在一些国家专利制度对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而在另一些国家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二、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及其有效性目前,专利制度主流研究为最优专利设计理论。
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理论认为,专利制度一定是有效的,只是这种有效性的强弱需要政策设计者进行精细的设计才能实现。
(一)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专利制度的设计,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专利长度与专利宽度两种。
Nordhaus(1969)首先研究了专利长度,当专利收益与社会损失在边界上一致时,是最优专利长度。
Loury(1979)、Dasgupta(1980)和Lee(1980)等在Nordhaus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专利长度,创新风险、重大发明等将导致更长的专利期限。
Mansfield(1981)和Levin(1987)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专利在保护期内已经被转换或超越。
1990年之后的人家们转为研究专利宽度,Klemperer(1990)将专利宽度解释为专利及其竞争产品的最小差异化程度,而Gallini(1992)则认为专利宽度应该无限大,保护期限应可能的小。
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04f147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7.png)
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发布时间:2022-09-22T09:49:57.80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3月5期作者:付宝龙[导读] 组织和使用信息资源是专利导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专利导航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付宝龙120223198206123***摘要:组织和使用信息资源是专利导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专利导航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完善,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也将提升产业竞争力。
通过分析专利导航行业的演进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专利导航行业,发现存在的不足,选择合理的手段进行解决。
这将进一步加快专利导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专利导航;规划;申请;运营前言发展专利导航产业是一个开创性的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备受推崇,人们对这一理念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看法。
其中,专利信息的使用和专利策略的制定是在专利导航概念之前创造出来的。
这些项目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这些内容不仅存在于专利导航中,还包括设置产业规划,并进行专利操作。
本文对专利导航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专利导航与高价值专利概览专利导航产业的基础是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其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精细化,提高产业的创新驱动力,使产业具有竞争力。
不仅基于专利分析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趋势,还通过掌握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寻找现有技术的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重点关注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
追求技术突破;通过分析材料、结构、要达到的技术效果类型等技术空白点来追求技术研发的方向,以进行技术研究也是可能的,开发和创造高质量的基础专利。
2发展专利导航的重要性2.1创新驱动的需求今天,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各种新兴产业正在取得长足进步。
其中,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组织好创新要素,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创新活动活动。
创新驱动提出了许多要求。
我国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关于开展专利导航引领创新发展的思考
![关于开展专利导航引领创新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10777c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5.png)
关于开展专利导航引领创新发展的思考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国务院《“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强调要积极发挥专利导航在区域发展、政府投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并提出要完善专利导航工作体系,深化专利导航运用模式的工作要求,把未来几年的专利导航工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认真贯彻国家专利导航工作部署,推动我市专利导航工作,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服务共同富裕。
近段时间,我结合工作实际,对目前国内专利导航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就新形势下做好专利导航工作提出初步思考建议。
一、专利导航的概念现代专利制度是以发明人对发明创造的公开来换取法律保护的一套制度体系,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专利制度“以公开换保护”的天然属性,使得无数的优秀发明创造被公开,科研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前人公开的技术成果,进行新的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而减少不必要的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
专利导航就是以此为基础而衍生的产物,是通过专利信息价值的最大化来实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方法。
具体地说,专利导航就是在专利检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专利信息的数字化赋能,结合产业链各发展要素和创新水平,设计一条分析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规避竞争对手技术壁垒,探寻产业技术高精尖人才,挖掘行业合作资本的最优路径。
201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专利导航试点工作,产业规划类、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导则和《专利导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相继出台,专利导航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企业经营、专利布局、研发活动、标准运用、人才招引、许可转让、质押融资等应用场景,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多层次、开放式、立体化的工作体系,并且在提升区域、行业、创新主体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指引
![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18374d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7.png)
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一、引言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是指通过对专利资料进行集成、研究、分析和展示,以促进专利利用和创新发展的区域或行业。
本指引旨在指导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实验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具体的工作要求,对推动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建立一套完整的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与运营机制,促进专利利用和创新发展。
2.探索和推广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经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
3.提高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效益,形成以专利导航为核心的开放创新生态。
(二)原则1.依法合规: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对专利数据的管理和服务。
2.公平公正:依据科学规则进行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3.政策引领: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确保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与国家政策一致。
4.借鉴经验:吸收国内外相关示范和成功经验,不断优化实验区建设和运营模式。
三、工作要求(一)基础工作1.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
2.建立专利数据库:整合现有的专利数据资源,建立全面、准确、实时的专利数据库。
3.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专利导航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4.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实验区的定位和特点,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和中期的实施计划。
(二)推进工作1.研究分析:开展对专利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挖掘专利信息中的技术和商业价值。
2.服务创新:基于专利数据,提供创新创业者、企业和投资者等利益主体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3.推广应用:积极推广专利导航应用,促进专利利用和技术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4.强化培训:开展专利导航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专利导航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三)评估改进1.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建设和运营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高校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理论与实践
![高校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707601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9.png)
收稿日期:2023-02-22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基于专利技术融合指标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究 (项目编号:D U T 22RW 114);2022年大连市社科院(研究中心)调研课题 面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大连市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2022d l s k y021)的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彭博(1986 ),男,馆员,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服务㊁专利分析㊂高校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理论与实践彭 博,王 舒,马新宇(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 116023) 摘 要:专利分析报告的撰写一方面是对高校专利分析工作的总结与提炼,另一方面也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㊂文章在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具体实施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校专利分析报告的基本类型和撰写的整体思路㊂从专利分析方法㊁专利信息呈现㊁高价值专利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高校专利分析报告中常用的计量分析手段以及专利信息可视化方法㊂对比了不同专利信息分析工具在针对不同分析对象时的分析功能特点,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高校专利分析报告的撰写流程,为今后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㊂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专利分析;高价值专利中图分类号:G 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20 0130 07 知识产权是推动社会进步与科技创新的主要支撑,也是衡量国际科技竞争力与科技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㊂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当下,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其知识产权管理与分析的相关工作备受关注㊂2019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㊁教育部为贯彻‘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深入落实‘教育部㊁国家知识产权局㊁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工作部署[1-5],完善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㊁保护㊁运用㊁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的信息公共服务能力[6-10],根据‘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修订)“,前后陆续遴选出80家国家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核心团队,逐渐承担了为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重任㊂在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体系的过程中,专利分析报告的撰写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㊂文章通过总结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知识产权服务㊁管理与专利分析相关工作,基于所撰写的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专利分析报告“‘大连理工大学专利运营分析报告“‘复杂曲面测量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冠状病毒疫苗专利分析报告“‘大连理工大学高价值专利分析报告“在内的专利分析报告,归纳出高校专利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高校专利分析过程中常使用的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完善高校专利分析工作给出相关建议㊂1 专利分析报告的总体要求专利分析报告是科研人员对某一技术领域或者某一技术团体的专利技术成果中所包含的科学技术信息进行系统的加工㊁整理与分析,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挖掘专利信息中的技术情报与价值,最后形成分析目标明确㊁分析条理清晰㊁分析方法科学㊁分析结论可靠的专利情报文献㊂专利分析报告的撰写不仅能体现出专利研究人员对该技术领域相关技术知识的了解,也能反映出专利研究人员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专利分析技术的掌握程度㊂一份数据准确㊁逻辑清晰㊁结构紧密㊁分析客观㊁结论严谨的专利分析报告对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对该技术领域及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㊂1.1 专利分析报告的类型专利分析报告的分类需要依据专利分析的对象㊁目的㊁内容等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技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专利分析报告所面向的阅读群体等2023年10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O c t o b e r 202320534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20T o t a l N o .534因素㊂总的来说,专利分析报告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别:根据专利分析的规模可以分为宏观㊁中观和微观专利分析报告;根据专利分析的应用群体,可以分为面向政府机关㊁面向行业领域㊁面向创新主体(如企业㊁高校㊁科研院所等)㊁面向机构(如金融机构㊁服务机构)的专利分析报告;按照专利分析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管理类专利分析㊁技术类专利分析和市场类专利分析报告;按照分析内容考虑,可以分为综合专利分析报告㊁专题专利分析报告[11]㊂简而言之,专利分析报告的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需要结合报告本身的内容以及面向对象㊂通过对目前国内专利分析报告的调研与专利分析方法的归纳[12],总结出较为常见的专利分析报告类型及特点(见表1)㊂表1国内常见的专利分析报告类型及特点报告类别报告内容及特点产业专利分析报告以行业与产业的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相关技术㊁充分说明该产业相关的企业以及相关核心技术的分布㊂了解国内外相同产业的技术发展状况,明确彼此优势与差距,为产业发展及转型提供决策建议知识产权区域布控报告以某一区域或多个区域(如国家㊁省㊁市㊁地区㊁企业㊁高校)的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其专利的整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其专利态势及专利布局㊁技术点分布㊁高价值专利等信息状况专利预警分析报告通过专利分析对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专利风险(专利纠纷)进行识别与评估㊂在有专利风险时触发提前警告,并制定应对预案,以消除或控制风险,避免专利纠纷的发生,规避专利侵权行为,保护好自主专利权,减少损失专利导航分析报告通过利用专利信息等数据资源,分析产业发展格局和技术创新方向,明确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路径,整合各类资源以引导产业/企业发展,形成有导航指引作用的决策意见㊂可以分为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分析报告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分析评议是综合运用情报分析手段,对重大经济科技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竞争状况进行评估㊁评价和审查,针对潜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依据技术趋势分析预测创新方向,以便为企业或政府在决策上提供参考企业需求专利分析报告针对企业关注的竞争对手专利分布状况,从专利技术构成㊁专利技术路线㊁专利布局范围㊁专利有效性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际需求,对企业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进行规划专利尽职调查报告侧重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析内容包括:专利权核查㊁专利稳定性分析㊁专利风险识别以及专利价值评估等㊂可针对企业单件专利的新颖性㊁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重点分析,也可以从专利技术方案进行分析专利分析报告在不同划分方式下的类型没有一定的界限,比如,某些行业类专利分析报告,当其涉及重点技术领域时,会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又会成为企业需求专利分析报告或者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㊂随着情报分析技术以及专利信息计量学的不断发展,对专利信息的利用与挖掘会越来越深入全面,专利分析报告的深度和应用价值也会不断提高㊂1.2专利分析报告的基本框架专利分析报告的基本框架一般情况下是在报告撰写前,对研究内容充分分析,总结概括出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其表现形式可以是逻辑清晰㊁层级结构合理的思维导图或结构框架图,如图1所示㊂分析报告框架的构建,是完成整个专利分析工作的基础,通过把所要研究的内容和过程分步骤㊁分层次㊁分重点㊁分难点,使专利分析报告的结构更加完整统一,条理清晰,对整个分析报告的撰写工作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㊂除此之外,在明确了分析报告的框架之后,有利于对整个研究工作在课题成员之间的任务分配㊂撰写报告的工作需要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相互协作,在明确了报告框架之后,可以根据不同人员所擅长的领域合理分配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章节,更加保障了专利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㊂图1专利分析报告框架2专利分析方法与信息呈现专利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对专利内容的分析,包括申请态势㊁技术构成㊁申请人㊁专利价值等方面,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和可视化方法,一方面要体现专利分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要使受用群体更便于阅读和理解,以下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专利分析方法㊂2.1专利态势分析专利的态势分析是针对在所分析的技术领域或彭博,等㊃高校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20期者行业产业中,一定时期内专利申请数量的整体情况㊂通过分析专利申请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总结归纳出相关技术行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可以对未来该项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㊂在态势分析过程中,一般包括专利申请量增长趋势分析和技术生命周期分析㊂2.1.1 专利申请量增长趋势分析㊂在专利申请量增长趋势分析中,如果是对特定技术或者特定行业的专利分析,可以从专利申请国别的角度,对比该技术领域的专利在不同国家的申请量情况,为制定全球的市场竞争或风险防御战略提供参考;如果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如国家㊁省㊁市㊁地区㊁企业㊁高校)的专利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则可以直接做出其专利申请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㊂图2给出的示例是全球复杂曲面测量技术专利所属国家申请趋势图㊂图2 复杂曲面测量技术专利所属国家申请趋势(2000 2021年)2.1.2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㊂生命周期分析是专利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㊂通过分析专利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未来技术发展方向㊂它针对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件专利文献所代表技术的生命周期,也可以是某一技术领域整体技术生命周期㊂技术生命周期是科技管理领域中的研究主题,根据专利统计数据绘制出的专利申请S 曲线,帮助企业确定当前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㊁预测技术发展,从而进行有效技术管理㊂图3给出的示例是利用S 曲线数学模型法分析复杂曲面测量技术专利(19602021年)的技术生命周期,从曲线中找出该技术发展过程中经历的4个阶段:导入期㊁成长期㊁成熟期㊁衰退期㊂技术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除了S 曲线数学模型法以外,还可以使用专利指标法㊁相对增长率法㊁技术生命周期图法㊁T C T 计算法等多种方法[13-15]㊂可以根据所分析专利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较为适合的分析方法㊂图3 复杂曲面测量技术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2.2 专利数据构成分析数据构成分析是在专利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专利数据某一个分析指标的数量或者占比情况,分析维度主要包括专利类型㊁技术构成(I P C 分类号)㊁申请人㊁发明人㊁申请地域㊁专利有效性㊁专利法律状态等㊂分析过程中,可利用i n c o P a t 或I n n o gr a -p h y 专利分析平台的分析功能绘制饼图㊁柱状图㊁雷达图等类型的数据图,也可以利用H i g h c h a r t ㊁G e -ph i 等可视化工具,对分析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制作更具表现力的数据图㊂图4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合作申请人及主要发明人合作网络总第53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对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申请专利的分析,可以利用H i g h t c h a r t s可视化工具制作校企合作专利申请人和弦图,也可以利用G e p h i软件绘制校企合作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见图4),还可以在分析发明人合作网络的基础上,计算该网络中的节点中心度㊁网络密度等信息参数㊂2.3专利聚类分析图5复杂曲面测量专利技术主题分布聚类分析是情报分析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在数据处理中充分提取特征高度相同的数据元并进行划分和归类,在同一类别中的各个数据元之间的差异较小,而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元个体之间的差异会比较大㊂目前应用于专利聚类分析的数据主要包括专利的文本信息(发明名称㊁摘要㊁权利要求书㊁说明书)㊁I P C分类号㊁申请人㊁发明人㊁技术功效以及专利引证和共引共现情况等信息,其中专利信息的文本聚类是最主要的专利数据聚类分析手段㊂专利文本聚类通常需要选取1~3个文字标签来代表不同聚类结果的主题,由于专利文本聚类主要是对专利的文本信息中的技术内容进行挖掘㊁提取和概括,因此得到的聚类主题往往能反映此类别下的专利技术所具有的共同的技术特征(见图5)㊂利用专利文本聚类分析一方面可以从聚类结果中了解一系列专利技术的主题和不同技术主题之间专利的布局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聚类主题了解某一领域下,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专利技术空白点,进一步预测和规划专利技术的发展轨迹㊂撰写专利分析报告过程中,专利数据聚类的相关工作一般情况下利用商业化专利分析工具(如i n c o P a t㊁I n n o g r a p h y等)来完成,但要注意的是,专利分析工具在对专利文本进行聚类后,生成的个别主题词存在形式上或者意义上的误差,需要研究人员对聚类主题进行分词或者停词等处理㊂2.4专利引文分析技术创新往往是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或者理论的基础上,延续前人的经验而展开的,专利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也能够反映出专利相关技术与已有技术的继承和突破㊂通过分析专利引文信息的相关情报,可以了解到与该专利所用的最具相关性的专利技术,也可以探究专利文献间的联系,并通过可视化图谱直观地展现,从中可以观察到早期技术被逐步改进及孕育新技术的过程,揭示技术发展的演进轨迹及未来发展方向㊂在专利文献中存在的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 引文链 或 引文网络 ,它可以反映蕴含着专利中的知识流动及指导技术创新的信息流的方向㊁特征和过程,显示专利文献之间的引用规律㊂专利文献之间的引用路径能够揭示某一技术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动向,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延续性㊂在对冠状病毒疫苗专利分析的过程中,利用I n n o g r a p h y专利分析工具对冠状病毒疫苗专利的引用关系数据进行导出并进行数据处理,保留专利的公开号㊂然后利用P a j e k可视化软件,对冠状病毒疫苗专利的引文网络进行可视化,如图6所示㊂图中每一个节点表示一件专利,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专利之间存在引用关系,箭头指向的节点为引证专利,另一侧表示被引专利㊂节点大小表示该专利引用量和被引量的总和,节点越大,表示该专利引用量和被引量之和越大㊂在冠状病毒疫苗专利引文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 a j e k软件的计算功能,使用S P C主路径算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专利引文网络主路径,如图7所示㊂专利引文网络主路径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专利技术的演化路径,并且对技术发展过程中关键核心专利也进行了呈现㊂图6冠状病毒疫苗专利文献引文网络彭博,等㊃高校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20期图7 冠状病毒疫苗专利技术演进轨迹3 高价值专利分析高价值专利一般指的是具有一定的技术突破或者在所属行业技术领域中有重大改进的关键技术专利,抑或是在行业中被国家㊁企业㊁专家㊁学者重点关注的并且涉及技术标准和法律诉讼的专利㊂高价值专利一方面会对专利权人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技术的发展路径㊁企业的专利布局㊁诉讼规避具有一定的影响㊂如何挖掘高价值专利,如何准确评估专利的价值以及专利价值的市场运用,逐渐成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㊂3.1 高价值专利的筛选高价值专利的筛选一般情况下包括人工筛选和建模筛选,人工筛选需要研究人员通过逐一阅读专利的全部内容,根据其与分析目的的关联性进行筛选;建模筛选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入专利的相关指标,通过数学计算来进行筛选㊂常见的数学模型是权重模型,例如,P=ΣNi =1(A i *C i ),其中A i 表示专利某一指标特征的权重值,C i 表示与A i 对应的指标特征,N 表示某一专利指标特征的个数,P 为最后计算得出的专利价值评估数值㊂高校高价值专利可以分别从技术价值(P t )㊁法律价值(P l )㊁市场价值(P m )三个维度进行计算[16],表2归纳出了高价值专利的评价指标㊂表2 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特征价值维度高权重评价指标较高权重评价指标一般权重评价指标低权重评价指标技术价值(P t )权利要求数量㊁独立权利要求数量㊁授权专利独立权利要求字数㊁说明书页数㊁说明书附图数量㊁专利有效性㊁专利失效原因所属技术领域㊁专利寿命㊁授权专利的维持时长㊁共同申请人数量㊁专利质押情况专利被引证数量㊁专利引证数量㊁引证专利的I P C 分类数量㊁引证文献的平均年龄专利年龄㊁发明人数量法律价值(P l )权利要求数量㊁独立权利要求数量㊁说明书页数㊁说明书附图数量㊁海外同族专利的审查授权情况㊁专利有效性㊁专利失效原因㊁专利无效情况㊁专利复审情况独立权利要求对应的从属权利要求数量㊁同族专利的无效情况㊁专利质押情况市场价值(P m )权利要求数量㊁独立权利要求数量㊁同族专利布局国家数量㊁同族专利的转让许可情况㊁专利失效原因㊁专利许可情况㊁专利转让情况㊁专利诉讼情况㊁专利无效情况㊁专利复审情况所属技术领域㊁同族专利的诉讼情况㊁同族专利的无效情况㊁授权专利的维持时间㊁共同申请人数量㊁专利质押情况㊁海关备案情况专利被引证数量㊁被引证专利的I P C 分类数量㊁引证文献的平均年龄㊁剩余有效期总第53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3.2高价值专利的分析工具在实际的知识产权分析工作当中,要精准计算一件专利的具体价值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专利的不同特征指标的权重值往往需要多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特别是当分析的专利数量较大时,逐一计算专利的具体价值是很难做到的㊂因此高校的知识产权服务部门在做高价值专利的筛选与分析时可以选用技术比较成熟的商业专利分析工具㊂目前可使用的专利评价工具比较多,表3中列出了比较常用的专利价值评估工具,并且分析了各个工具在评价专利时利用的评估指标[16]㊂表3国内外常用专利价值评估工具价值评估工具来源评估指标特点I P s c o r e欧洲专利局包括法律状态㊁技术因素㊁市场环境㊁财务指标㊁公司战略5个维度,共设置40个问题指标,每个问题指标下分5个等级供选择,用以描述专利的各个属性基于A c c e s s数据库的小型单机软件,操作简便,以选择题形式提取专利指标信息,输出结果为客观结果㊁风险机遇㊁财务前景㊁投资前景和净值分析5个维度;对使用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适合大量专利的动态分析P a t e n t S t r e n g t h I n n o g r a p h y数据库以诉讼是专利价值的重要体现为基本假设,建立包括权利要求数量㊁引用次数和被引次数㊁专利家族规模㊁公开时长㊁专利年龄㊁应用领域等指标在内的专利评价体系可量化分析大量专利数据,客观性较强,分析效率高,实现多维度的关联分析,支持自定义专利强度体系;对专利诉讼的数据依赖性较高,评价结果不全面国外P a t e n tR a t i n gO C E A NT OMO公司结合专利的保护范围㊁稳定性㊁商业关联性3个维度,主要涵盖了宏观专利指标㊁专利自身指标㊁企业相关指标等方面的50余项专利指标建立基于专利评价系统㊁知识产权交易系统㊁股票指数的专利运营平台,三者相互佐证,促进专利的流通,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评价过程透明度低,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社会推广I P S t e n g t h I n d e x 科睿唯安公司包括专利类型㊁授权成功率㊁技术宽度等12项定量指标,专利诉讼㊁专利异议等4项中性指标,市场规模相关度㊁技术与产品覆盖度等4项定性指标不同指标分层计算,辅以不同权重,实现差异化的定制分析,并且计算结果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和科学引文索引S C I的科技文献数据,数据背景较强;适用于评价专利组合,社会推广性较低S MA R T3韩国知识产权局包括权力强度㊁技术质量和应用能力3个维度,保护范围㊁支持能力㊁稳定性㊁技术趋势一致性㊁先进性㊁生命周期㊁商业化能力㊁权利执行能力等8个因素,以及独立权利要求长度㊁国内外同族专利数㊁被引次数等47个指标依托于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体系,使专利评价能够融入市场,促进了专利的实际运营与流通;对市场价值㊁许可费率㊂应用或侵权的参考作用较小合享价值度i n c o P a t数据库包括技术稳定性㊁技术先进性和保护范围3个维度,具体指标包括专利类型㊁被引证次数㊁同族个数㊁同族国家数量㊁权利要求个数㊁发明人个数㊁I P C大组个数㊁专利有效期㊁转让许可诉讼无效等20余项计算模型采用主成分线性加权法,评价结果客观并根据数据动态调整,评价过程操作简便,适用于专利的评级和宏观测评以及专利价值的初步筛选,不能作为评估定价的标准国内大为专利指数大为公司包括技术价值㊁权利价值㊁运营价值3项一级指标和被引证次数㊁说明书页数㊁权利要求项数㊁复审请求次数㊁被无效次数㊁转让次数㊁许可次数等在内的15项二级指标基于回归分析构建计算模型,操作便捷,并且可根据数据变化适时调整结果;指标相对单一,针对不同地域㊁行业和时间范围没有实现差异化智慧牙评估体系智慧牙数据库包括市场吸引力㊁市场覆盖率㊁申请人(专利权人)㊁技术质量㊁法律信息5个维度,下分27个指标基于F M E A质量标准,建立改进型的市场法模型,结合专利交易㊁专利估价和专利拍卖等信息,可进行专利评级或者估评专利货币价值;评估指标透明度不高彭博,等㊃高校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20期。
专利导航工作计划
![专利导航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1539e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7.png)
专利导航工作计划一、引言专利导航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提供专利信息,帮助企业和个人在创新和发明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技术导向和引领,从而提高创新效率和竞争力。
为了有效地开展专利导航工作,需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份关于专利导航工作计划的详细内容。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通过专利导航工作,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专利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更好的技术创新策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成功率。
2. 意义:专利导航工作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实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内容和方法1. 专利信息收集与整理a. 建立专利数据库:建立企业专利数据库,收录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专利信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b. 定期更新数据:定期进行数据库更新,及时收录最新的专利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专利信息分析与研究a. 技术领域分析:对专利信息进行技术领域的分类和分析,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b. 竞争情报研究:对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进行研究,制定对策和引导技术发展方向。
3. 专利信息应用与推广a. 技术引导与培训:针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专利信息利用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利信息。
b. 专利导航服务推广: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布技术报告等形式,推广专利导航服务,促进专利信息的应用和利用。
四、工作计划1. 第一阶段(1-6个月):建立专利数据库和收集初步专利信息。
a. 确定专利数据库建设方案,搭建数据库平台,完成初步建设工作。
b. 收集企业内部专利信息,进行初步整理和录入。
c. 开展外部专利信息的搜集工作,与专利代理机构合作,积极寻找有价值的专利信息。
2. 第二阶段(7-12个月):完善数据库,开展专利信息分析研究。
a. 完善内部专利信息的整理和录入工作,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b. 进行技术领域分析,发现技术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c. 对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制定技术策略提供依据。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2024年工作要点-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2024年工作要点-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img.taocdn.com/s3/m/7db2e1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a.png)
附件2专利导航试点工程2024年工作要点2024年,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进入承前启后的中期阶段,是全面完成试点任务的关键期。
工程实施要实行《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学问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看法》精神,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实施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构建学问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2024年,第一批各类试点单位和其次批试点企业要接着加大工程实施的深度和力度,新一批各类试点单位要分步落实试点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已出台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性文件的第一批试验区要建立规划等文件的落实工作机制,形成制度化的议事协调规则,制定年度工作安排,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确保落到实处。
未出台规划等文件的第一批试验区要抓紧探讨完善,于2024年6月前发布。
新一批试验区要推动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将专利导航融入产业决策全过程。
试点单位中的高校院所要在重大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试验探讨、成果产出的全过程开展专利导航,建立专利导航科技创新的决策机制。
生产型试点企业要明确专利导航企业重大决策的事项范围、启动响应、服务支撑和决策程序。
二、实施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对备案的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择优支持,引导各类主体提高专利导航项目管理实力,推动服务机构提升专利导航服务实力;印发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指引性文件,指导自主实施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
各省(区、市)学问产权局要面对学问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推广实施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
各类试点单位要结合自身需求,大力实施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提高产业创新决策、企业专利运营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并刚好做好项目备案报送工作。
三、建设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平台第一批试验区要充分运用专利导航项目成果,刚好更新和沉淀专利导航分析数据,结合产业实际和企业需求,建设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平台,坚持专业化运作,为产业决策和企业市场化运营供应实时动态的导航服务。
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
![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b2fb0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9.png)
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专利导航服务是指通过提供专利信息检索、解读、分析等内容,帮助用户系统地获取与专利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专利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促进专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专利导航服务的重要性、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构建专利导航服务发展体系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专利导航服务的重要性专利导航服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利导航服务有助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通过专利导航服务,用户可以了解到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状况,进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提高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专利导航服务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与转化。
专利导航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及时获取最新的专利信息,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为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深入解读和分析,可以发掘技术转化的机会,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再次,专利导航服务有助于推动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通过专利导航服务平台,用户可以共享专利信息资源,提高技术信息的覆盖面和获取效率。
同时,专利导航服务还可以促进各类科技资源的整合,实现科技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最后,专利导航服务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通过专利导航服务,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技术布局和专利情况,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专利导航服务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保护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专利导航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的专利导航服务已初步建立起来,在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领域都有所开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利导航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专利导航服务的整体覆盖面不够广泛。
目前,专利导航服务主要集中在少数优势领域和大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普通用户的获取途径有限,导致大部分用户无法充分利用专利导航服务。
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cd2fa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4.png)
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专利导航在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布局和产业链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进一步提升专利导航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精准的专利导航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技术发展趋势,优化创新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工作计划1. 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平台(1)完善平台功能: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2)丰富数据资源:整合国内外专利数据资源,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专利信息服务。
(3)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平台的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
2. 提升专利导航服务质量(1)加强团队建设:组建专业的专利导航服务团队,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2)完善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服务质量。
(3)深化企业合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专利导航服务。
3. 推广专利导航服务(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专利导航服务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市场认知度。
(2)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拓展专利导航服务的应用领域,如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满足更多企业的需求。
(3)举办培训活动:定期举办专利导航服务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和公众对专利导航服务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三、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强化政策支持: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协作与配合,形成合力推动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的发展。
4. 完善考核评估:建立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基地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专利导航工程实施方案
![专利导航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5df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6.png)
专利导航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利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护专利技术,许多企业和组织都需要建立专利导航系统来对专利进行分类、检索和管理。
本文将对专利导航工程的实施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专利导航工程概述专利导航工程是指建立一个专门用于管理和应用专利技术的系统。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对专利的分类、检索和管理,并通过专利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专利导航工程通常包括专利信息系统、专利数据库、专利检索技术和专利文献分析技术等内容。
专利导航工程的实施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确定需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建立专利导航系统的目的和功能要求。
2. 系统设计:制定专利导航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确定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
3. 资源准备:收集和整理专利文献、建立专利数据库、配置相关技术设备和软件工具。
4. 系统部署:根据系统设计和资源准备的要求,完成系统的开发、测试和上线部署。
5. 系统运维: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及时更新。
三、专利导航系统的架构设计专利导航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
一个良好的系统架构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提高用户体验和使用效率。
一个典型的专利导航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专利信息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类专利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包括专利文献、专利申请信息、专利权信息、专利诉讼信息等。
2. 专利检索模块:提供各种检索条件和检索算法,支持多种检索方式和检索结果的展示。
3. 专利分析模块:通过对专利文献的自动化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专利权利人、技术领域和趋势分析等功能。
4. 用户管理模块:提供用户注册、权限管理、在线服务和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在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数据结构和模型设计:根据专利文献的结构和特点,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
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
![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e8da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c.png)
612023年11月专家论坛摘要:2022年5月22-25日,中共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基于国家对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之间相互促进工作的重视,本项目将从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以及赋能科技创新两方面,研究、分析各环节存在的短板及原因,从内外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提出知识产权赋能方面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营商环境;路径研究;1. 理论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知识产权领域纠纷增多,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逐年增长,行政裁决和司法审判面临压力,高效有序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需更多渠道。
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利益多元化、诉求多样化、技术难度高的特征也决定了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独特优势。
此外,《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主要包括完善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协同、深度互动,“产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最终也要落实到创新主体即企业上。
基于以上政策背景,本项目将在探究“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支撑环节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各环节存在的短板及原因,提供建议,为我国科技创新提出知识产权赋能方面的实现路径。
2. 实现路径全过程概述2.1 路径介绍当今社会不断验证:科技创新过程需要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给予支持。
知识产权制度正好充当主要动力来助推创新发展,同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文/卓秋香 陈宇泰 林瑶 吕程 钟晓媚(东莞理工学院)时保障创造者权益,帮助创造者释放有形价值。
由此,本文从科学技术的研发思路、立项、产生成果及成果的转化运用入手,阐明知识产权如何赋能科学技术、助力创新研发。
2.2 作用机制2.2.1 知识产权分析导航科学技术研发在科研项目研发立项前,可借助知识产权分析了解研发动态,即充分运用专利文献中的科技信息,对科研项目的技术背景、技术方案等展开检索,从而明晰技术攻关方向,为技术研发提供思路,规避重复研发。
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a0fd1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7f.png)
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2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河北武安0563003球墨铸铁管制造业创新中心(筹),河北武安056300摘要:目前,专利导航,是将专利信息资源整合、专业资源分析,并且运用入产业技术、产品、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之中,是一项大胆的创新型探索性工作。
其主要目的在于培育出产业技术、产品、组织和商业模式与专利导航相结合的全新发展模式。
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第一次运用专利制度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短短八年时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积极推动下,专业导航工作及其理念已经逐步融入我国产业生产以及技术创新中。
其在各个方面所带来的价值,远远超出人们对其原有的预估。
关键词:专利导航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国家政策专利导航在历时八年的推广中,已渐入佳境,关于专利导航在理论研究,实践方面的问题也在慢慢显露。
作为我国宏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专利导航在不断地完善,未来,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在思考着如何求稳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利用时代的特点发挥民族的价值最大化。
在新时代下,专利导航的出现无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又一助力,我国想要实现创新发展,专利导航必将展其羽翼,在此时中国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上,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的发展与完善,一定要谨慎前行。
1.专利导航的发展源起专利导航的提出,无疑是三个原因:1、竞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任何一个新的想法,好的创新,都将成为我们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国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所谓以己之长克己之短,如何更好的利用专利资源,是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长期以来,中国在小商品制造业中居于龙头领域“made in China”更是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
但在创新创造方面,却一直向国外低头。
因此,专利导航的诞生,是势在必行的[1]。
2、创新发展需要我国提出创新发展,大数据对专利资源的处理,精准的数据和科学研究分析都直接影响着决策者对创新发展的未来每一步的判断。
地方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的路径探讨--以镇江市为例
![地方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的路径探讨--以镇江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7574e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2.png)
地方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的路径探讨--以镇江市为例王宇航;臧宇杰;肖卫平;陆介平;杨琥【摘要】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启动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以来,专利导航理论体系如何应用于地方产业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镇江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及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制造等6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因此以镇江市为例研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工作路径有代表性意义。
文章立足于产业需求探讨了镇江市推进专利导航地方产业发展的路径。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3-4)【关键词】专利导航;产业;路径;发展模式【作者】王宇航;臧宇杰;肖卫平;陆介平;杨琥【作者单位】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江苏研究基地,江苏镇江 212003;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镇江市财政局,江苏镇江212003;镇江市财政局,江苏镇江 212003;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江苏研究基地,江苏镇江 212003;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江苏研究基地,江苏镇江 212003;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正文语种】中文1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背景和内容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启动了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主要目的是促进专利与产业发展的融合,通过深入化专利运用,促进产业转型和高端发展。
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设计目标,专利导航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专利分析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形成并支撑产业规划;对于企业而言,专利分析能使企业更加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能够使企业避免专利侵权风险。
(2)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
对重大投资项目、财政扶持的重大科技项目在立项前进行知识产权评议,防范投资项目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减少科技项目的重复研发。
专利导航实施方案
![专利导航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3a5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e.png)
专利导航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专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专利导航作为一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专利信息的工具,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专利导航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意义。
专利导航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提高专利信息的获取效率和质量,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专利信息进行科研、技术开发和市场竞争。
同时,通过专利导航,可以促进专利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加强专利信息的利用和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专利信息数据库。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包括各类专利的申请、授权、变更、无效宣告等信息。
这样的数据库需要具备良好的检索和分类功能,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2. 完善导航工具。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可以设计并开发相应的专利导航工具,如专利检索引擎、专利信息分析软件等。
这些工具需要具备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强大的功能,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专利信息。
3. 提供定制化服务。
针对特定用户或机构的需求,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专利导航服务。
例如,针对企业用户的专利竞争情报分析、针对科研人员的专利引用分析等,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专利信息。
4. 加强用户培训。
为了提高用户对专利导航工具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可以开展相关的用户培训活动,包括专利信息检索技巧、专利信息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用户的专利信息素养。
5. 加强合作交流。
在专利导航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各类专利信息服务机构、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交流,共享资源、互惠互利,推动专利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四、总结。
专利导航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专利信息的获取效率和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专利信息数据库、完善导航工具、提供定制化服务、加强用户培训和加强合作交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专利导航工作的开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专利信息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当前,专利导航已进入国家宏观政策及规划的决策视野,应用价值巨大,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持续提高。
审视已开展的专利导航项目实践发现,过于注重操作规范,对理论机理的丰富和发展不足,导致现有专利导航项目实施中存在若干具有共性的盲区或误区,亟待对专利导航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度思考。
在澄清专利导航基本概念、内涵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区域规划类、产业规划类和创新主体类等主要类型专利导航的工作基本流程和实务操作要点,为项目实施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利导航实践提供行动指南和理论支撑。
未来,应加快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系统化的专利导航工作架构,适时丰富和完善基础理论和导航理念,优化工作机制,加强专利导航机制与创新决策机制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利导航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为我国产业真正走出一条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之路提供保障。
关键词:专利导航理论构建作用机理工作流程实践路径引言专利导航理论自2013年初创立至今,在短短八年的产业技术创新实践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八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积极推动下,专利导航工作及其理念逐步嵌入我国产业和技术创新的实践中,不仅被企业和科研院所肯定和认同,而且被地方各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所接受。
正是基于其蓬勃的生命力、广泛的适用性、强大的实证力和独特的应用价值,专利导航日益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可以预见,已经嵌入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实践的专利导航必将在中国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恢弘实践中尽显锋芒。
为此,站在新时代深化中国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上,重新理性审视和思考专利导航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演进,研磨其锋,砥砺其芒,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一、专利导航的实施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自专利导航在我国诞生以来,其推广应用的总体路径基本上属于“自上而下”的实施推进模式。
这一方面与我国广大企业及科研院所对于专利数据信息的深度利用普遍缺乏认识和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以来“植入——自上而下推广——渐进自我发展”模式的延续和再现。
政府有关部门对专利导航的推广实施主要从公共政策和实务操作两个层面进行。
在公共政策层面,专利导航可谓国家知识产权局八年来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13年至今,每年均有纳入了专利导航推进举措的相关政策规划制定发布;近年来,专利导航工作日益受到国务院的关注,尤其是在2020年1月,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第三批支持创新的改革举措面向全国推广。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专利导航对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公共政策层面,我国对专利导航自上而下推广力度和广度不断加大。
2013年至2014年,政府有关公共政策对专利导航的着力重点在于推动专利导航工作的试点探索。
2013年3月,专利导航首次被列入年度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要求选择若干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和专利布局的试点。
彼时专利导航才刚诞生,进行试点意在探索专利导航的实操方法,求证专利导航是否具备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的价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的专利导航尚属一项全新的事物,及时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决策者前瞻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
2014年4月,专利导航继续被列入当年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计划要求加快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探索建立专利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这一举措的意图,一方面在于强化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区域政策的衔接,另一方面在于促使专利导航通过试点工程的实施,得到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2015年至2016年,政府有关公共政策对专利导航的着力重点在于推动建立专利导航工作机制。
2015年1月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建立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以促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要求,要积极探索在国家重大规划、地方区域规划、产业专项规划等制定过程中引入专利导航工作机制。
这表明,专利导航在经过两年的试点探索后,相关政府部门对专利导航的应用价值给予了肯定,初步形成了将专利导航应用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乃至国家重大规划制定工作的理论自信。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2015年12月,专利导航首次被纳入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翌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进一步要求推动建立和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这表明,专利导航工作不仅开始成为中央政府通盘部署中可供选择的政策举措,而且已开始成为中央政府层面积极推动实施的政策举措。
2017年至2019年间,政府有关公共政策开始将专利导航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点举措,并积极引导构建专利导航工作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将深入开展专利导航作为专利引领产业升级的重点举措予以部署,并引导搭建专利导航工作体系。
《2017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要求构建专利导航工作体系,并将专利导航作为强化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专利创造运用的具体举措。
2018年推进计划则强调完善专利导航业务指导和项目评价、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总结评估。
可见,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专利导航工作的体系化建设。
2020年起,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为标志,专利导航实质性地跳出了知识产权圈,不再仅仅单纯地服务于知识产权自身的事业发展。
在前述文件中,国务院办公厅将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作为支持创新的第三批20项改革举措之一,面向全国或8个改革试验区推广,以促进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委分别于今年2月、3月发布的政策文件,要求在高等学校、中央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中纳入了专利导航的内容和要求。
这充分表明,专利导航得到更多部门的认可和接纳,其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
可以预见,未来,专利导航必将对中国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各级政府积极部署推进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实务操作层面,我国积极探索普及和推广专利导航项目及工作规范,对专利导航自上而下推广力度和广度不断加大。
自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专利导航工作以来,在原专利管理司和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围绕专利导航工作建立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筹协调、引导规范,省市级知识产权局推广带动、具体实施的项目实施联动工作机制。
依据各年度相关政策文件对专利导航工作的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探索普及和推广专利导航项目及工作规范,全方位推进专利导航融入产业、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原专利管理司积极总结专利导航项目实践经验,以拓展专利导航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2015年7月、2016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发布了《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导则(暂行)》《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导则(暂行)》,为开展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提供基础规范和方法指导。
原保护协调司组织编制形成《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导向目录:理论、方法与应用》《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等区域布局指导书籍和应用工具,构建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推进指导体系。
2017年,为进一步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大力推广实施专利导航项目,满足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原专利管理司推广设立了一批高校、企业和区域范围的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以此为工作节点,探索完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加强专利导航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专利导航项目推广与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有效衔接、加大专利导航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等。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除承担原有的产业、企业领域专利导航以外,还整合了原保护协调司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和区域布局等相关工作,实现了专利导航工作中区域、产业、企业各层面对象的集中统一管理。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级知识产权局的推广带动下,专利导航的项目实践日益丰富。
2013年、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分两批批复确立8个和9个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组织开展专利导航试点验收,设计并开发面向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专利导航服务平台,构建知识产权导航的实施和示范载体。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在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考核中,明确提出对专利导航项目的实施要求,并针对产业发展实验区、协同运用试点单位、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分类开展专项总结。
此外,还在每年已完成的备案项目中遴选一批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示范项目,不仅大力宣传,而且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累计在17个园区、13个行业协会和115家企业实施了专利导航项目323个,实现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全覆盖。
(三)我国专利导航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专利导航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逐渐进入国家宏观政策及规划的决策视野,社会关注度空前提升。
但重新审视其项目实践状况后,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公共政策还是实务操作层面的专利导航均过于注重操作规范,对理论机理的丰富和发展不足,导致一些项目管理方和实施方尚未对专利导航形成全面、深入、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仅仅知道要做哪些操作,但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些操作,其意图、作用和操作关键是什么等问题,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知之不深。
其结果往往是相关项目做成“夹生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航项目成果有其形、无其魂,未能有效体现和彰显专利导航的精神和价值,导致有关方面和企业认为专利导航成果不接地,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对专利导航工作形成误解,甚至产生质疑。
在专利导航的具体实施上,一些承担专利导航项目的实施者则往往存在若干具有共性的盲区或误区。
1.简单将专利导航等同于专利分析一些专利导航项目实施者认为,专利导航和专利分析是一回事,不过是穿了一个“马甲”而已,没有必要研究把握专利导航的特点及其与专利分析的区别。
诚然,专利导航离不开各种专利分析模块的支持,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可以把专利导航与专利分析简单等同。
简单等同只能导致“新瓶装旧酒”,以传统的专利分析来试图解决专利导航要解决的问题,难免力有不及。
2.简单套用专利导航实施导则和分析模型,未根据专利导航对象的实际来进行针对性设计和分析专利导航实施导则和分析模型制定发布的原意是对专利导航的实施操作进行相对标准化的规范,以保证专利导航项目总体上能够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