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章节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详细内容涵盖对古人事迹、历史事件的缅怀、感慨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发展脉络,掌握鉴赏方法。

2.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诗歌的特点。

3.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诗篇,分析其意境、情感及写作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尝试创作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咏史怀古诗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脉络3. 《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解析4.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题,创作一首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创作尝试。

3. 例题讲解中历年高考咏史怀古诗试题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要求。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的描写和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咏史怀古诗教案

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咏史怀古诗教案

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咏史怀古诗教案历史是人类的记忆,也是人类发展的脉络。

在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不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足迹。

咏史怀古诗正是在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关于咏史怀古诗教案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

2、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咏史怀古诗的起源和发展。

2、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3、咏史怀古诗的优秀范例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材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互动式讲解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咏史怀古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艺术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研究咏史怀古诗的优秀范例和创作方法,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其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让学生搜索并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为课堂讨论做好铺垫。

2、课堂授课(1)主题导入通过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3)范例欣赏展示几篇优秀的咏史怀古诗,并通过互动式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写作手法。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几篇经典的咏史怀古诗进行讨论和研究,激发其思维和创作能力。

(5)作文指导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指导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如何结合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手法,创作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咏史怀古诗。

3、课后反思(1)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所获得的思维能力,在笔记和作品中反映出来。

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复习目标1.了解有关咏史怀古诗的常识;2.理解诗意,熟练掌握诗词的主旨与写法;3.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初中教材中必考的五首咏史怀古诗。

二、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 长于精辟议论。

怀古诗是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长于情景交融。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为咏史怀古诗。

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咏史怀古诗特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2)意象:古地:咸阳、长安、赤壁、秦淮、潼关等;古人:周瑜、曹操、孙权等古事:赤壁之战、后庭花等(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名地——昔盛今衰统治者——荒淫奢侈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1.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古朝代兴亡变化。

(国家)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穷兵黩武,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统治者)3.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古人)(同病相怜型)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古人)(对比失落型)5.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6.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等。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咏史怀古诗》。

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咏叹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怀。

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意象和情感,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

难点:领悟杜甫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第二册、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2. 讲解:逐句解析《咏史怀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类似的诗歌作品。

板书设计:《咏史怀古诗》意象:历史事件、人物、景象情感:忧虑、关怀、反思风格:真实、深刻、激昂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咏史怀古诗》的学习,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作品,分析其意象、情感和风格,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杜甫的《咏史怀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历史和国家的思考。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和情感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把握。

但在课堂上,对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今后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解读诗歌。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杜甫的咏史怀古诗作品,如《春望》、《登高》等,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通用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通用

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祖因举学习目标:1.了解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掌握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习重点: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步骤及常用方法学习难点:体会古代诗歌的意蕴美,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教学过程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一.典型例题.(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分)()“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赏析]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分)()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二.课堂训练.(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永怀古迹其三导学案优质课

永怀古迹其三导学案优质课

,.《咏怀古迹》(其三)班级:姓名:编号:【学习目标】1.学会围绕诗中关键词把握诗歌内容主旨的方法。

2.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学习重难点】1.品读诗句,理解内容,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重点)2.体会杜甫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难点)【评价任务】1.通过赏析诗中的词、句等,能分析出诗歌的内容及主旨。

2.能总结归纳并运用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

【问题导学】1.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复述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2.谁在“怨恨”?其“怨恨”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怨恨”到底是怎样造成的?3.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4.【归纳整理】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达标检测】1.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咏史怀古诗》。

主要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咏史》和《乌衣巷》四首诗的学习。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第10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四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古人的豪情壮志,培养爱国情怀。

3.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四首古诗的朗读、赏析和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朗读古诗:让学生朗读四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赏析古诗:分析四首古诗的背景、作者、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a. 登鹳雀楼:王之涣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壮丽的河山,表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

b. 凉州词:王翰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表达了守边将士的豪迈情怀。

c. 咏史:杜甫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d. 乌衣巷:刘禹锡以南京乌衣巷为题材,抒发了怀古之情。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三首古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古诗四首:《登鹳雀楼》、《凉州词》、《咏史》、《乌衣巷》b. 意境与表现手法c. 朗读与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古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咏史怀古诗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怀。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庄周梦蝶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过华清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诗与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

“用典”包括用“事典”和用“辞典”(又叫“语典”)两类。

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

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

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

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

“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

“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

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咏史怀古诗概述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学生创作实践与指导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程背景及意义
01
02
03
传承历史文化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使 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 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文化自信心。
用典贴切
诗人运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等典故,既形象地描 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又隐喻着时 局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
《赤壁怀古》赏析
历史背景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展现了 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表达了诗
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人物形象
诗中成功塑造了周瑜、诸葛亮等 历史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他们的
作者生平及思想情感
历经坎坷,忧国忧民
作者一生历经坎坷,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 国忧民之情。
崇尚古风,追求理想
作者对古代文化和思想十分崇尚,通过怀古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
民族精神的体现
诗歌中展现了坚韧不拔、自强不 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作者对民 族精神的颂扬和传承。
此外,咏史怀古诗还常常与山水田园 诗、边塞诗等其他诗歌类型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 歌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登高》赏析
意境深远
全诗通过壮阔的景象、深沉的情 感和精妙的用典,营造出一种雄 浑、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
时局动荡、人生无常的感慨。
情感丰富
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 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也表现出 诗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执教者时间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时数2教时一.导入: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高中语文】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第二课时) 学案-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高中语文】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第二课时) 学案-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识记咏史怀古诗的常用手法技巧及鉴赏步骤;2.把握两首诗中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重点)【知识链接】:一、【手法技巧】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抑扬,讽刺,含蓄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二、【鉴赏步骤】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一、导(2分钟)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二、自读《金铜仙人辞汉歌》整体感知1.下列对本诗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前小序中“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此句乃诗人因病辞官,由京赴洛,寄悲情于金铜仙人,表达亡国之痛。

B、诗中“茂陵刘郎秋风客”“衰兰送客咸阳道”两句中的“客”均指金铜仙人,也是自己。

人都是天地间匆匆过客。

抒发韶华易逝,人生难久的感慨。

C、诗前四句,通过金铜仙人观察的角度,描绘了一幅荒凉、凄清、冷落、悲凉的景象。

D、“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奇妙,把金铜仙人的眼泪比作铅水,既符合铜人的物性,又赋予了铜人人性,眼泪的沉重正是内心的沉重。

E、此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想象奇特,形象鲜明,怨愤之情溢于言表,怒目圆睁,气峻难平地抒发内心之悲。

思(15分钟),完成2—4题2.本诗前四句,作者在谈到武帝汉宫时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的?3.中间四句细腻生动描写了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教案咏史怀古诗的鉴赏与创作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鉴赏经典咏史怀古诗,感受其艺术魅力。

3.学会创作咏史怀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咏史怀古诗的定义与特点咏史怀古诗是一种以历史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景象的描绘和议论,抒发诗人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感慨的诗歌形式。

其特点如下:(1)历史性: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景象的描绘,展现历史的风云变幻。

(2)抒情性: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景象的描绘和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3)议论性:咏史怀古诗在描绘历史事件、人物、景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议论,表达诗人的观点和态度。

2.咏史怀古诗的分类(1)咏史诗:以历史事件、人物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抒发诗人的感慨。

(2)怀古诗:以古代景象、古迹为题材,通过对古代景象、古迹的描绘,抒发诗人的感慨。

(3)咏史怀古诗:兼有咏史诗和怀古诗的特点,既描绘历史事件、人物,又描绘古代景象、古迹,抒发诗人的感慨。

3.经典咏史怀古诗鉴赏(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鉴赏要点:本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忧虑和感慨。

(2)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鉴赏要点:本诗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历史悲剧。

4.咏史怀古诗创作(1)确定题材:选择一个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作为创作题材。

(2)构思立意: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的描绘和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3)锤炼词句: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优美、生动。

(4)注意格律:遵循古典诗歌的格律,使诗歌具有音韵美。

三、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鉴赏:分析经典咏史怀古诗的艺术魅力。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六章《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著名诗篇。

通过对这些诗篇的深入解析,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咏史怀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对所选诗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特点及表现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特点b. 诗篇举例:《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c. 情感表达与意境分析d. 课堂练习:分析其他咏史怀古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主题,创作一首诗。

2. 答案示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英雄豪杰成古事,江山如画永流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咏史怀古诗”。

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越中览古导学案

越中览古导学案

《越中览古》导学案一、咏史怀古诗复习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怀2、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内容:国家—国运衰败、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败;抒发爱国情感;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荒淫3、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咏史怀古诗的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二、背景补充: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本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三、问题探究:1、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和想象,走入诗境,生动再现以下画面(1)破吴归来(2)义士还家(3)宫女满殿(4)惟鹧鸪飞2、你能把握文章的结构吗?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怀:4、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5、你的疑问?四、拓展训练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江苏省南京市古称,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繁盛。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遥遥在望,看不清楚。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浮云能蔽日:比喻谗臣当道。

1、请把握本诗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怀: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

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

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教学设想】新课程必修四第二单元有三首古诗,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另两首是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三首诗歌都是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达到伤己、伤今、反思等目的。

用典只是手法、过程,而不是目的。

学生要学会通过分析表面的典故,理解作者的主旨和用意所在。

这一节课,就是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找到用典手法到咏史抒怀的通道,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感情、读懂诗歌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能够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的古今连接点;二、理解诗歌内容,说出诗歌中“用典怀古”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找到古今连接点,掌握怀古诗的三个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练习总结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内容】一、课堂导入:(课件展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是啊,多少烟尘历史中,多少历史诗歌里。

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诗人的心跳,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聆听诗歌的回音。

二、方法总结:1、什么是怀古诗?(课件展示)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样读懂怀古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三种线索一个接点:找对接点。

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

3、举例分析,寻找连接点。

(课件展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

主要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从军行》三首诗的详细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城、黄河等历史遗迹,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咏史怀古诗。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诗的作者、背景及创作意图。

3. 诗词学习:(1)学习《登鹳雀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王之涣登高远望,抒发怀古之情。

(2)学习《凉州词》,让学生理解王翰通过描绘边塞风光,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3)学习《从军行》,指导学生感悟王昌龄以从军生活为背景,表达对家国的热爱。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内容、手法及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另外两首诗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2)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内容、手法及情感。

2. 答案:(1)见教材。

(2)示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内容:描绘了黄河、长城等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手法: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历史文化感悟与家国情怀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高考祝福语】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设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

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

主要内容包括《咏史怀古诗》的概述、鉴赏方法以及三首经典作品:曹操的《短歌行》、杜甫的《蜀相》和杜牧的《过华清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三首经典作品,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其在具体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三首经典作品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故宫等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3. 作品鉴赏:(1)曹操《短歌行》:分析背景、意境、艺术特点,讲解鉴赏方法。

(2)杜甫《蜀相》:分析背景、意境、艺术特点,巩固鉴赏方法。

(3)杜牧《过华清宫》:分析背景、意境、艺术特点,实践鉴赏方法。

4.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概述2. 鉴赏方法3. 三首经典作品:(1)曹操《短歌行》(2)杜甫《蜀相》(3)杜牧《过华清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教材中选择一首咏史怀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 答案要求:列出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2. 三首经典作品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要求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1.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赏析,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咏史怀古诗词的概念、特点及历史背景。

2.代表性咏史怀古诗词作品赏析。

3.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1.咏史怀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咏史怀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及表现手法。

3.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1.咏史怀古诗词的审美内涵及价值。

2.咏史怀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关注咏史怀古诗词。

2.教师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词的概念、特点及历史背景。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咏史怀古诗词的了解。

第二课时:代表性作品赏析1.教师挑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词,如《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进行赏析。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特色。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历史人物与事件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如《乌江渔者》中的项羽、《赤壁怀古》中的曹操等。

2.教师简要介绍这些历史人物、事件的背景及意义。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历史人物、事件在诗词中的表现。

第四课时:现实生活与历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咏史怀古诗词与现实生活有何联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布置作业: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联系现实生活,写出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试题检测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基本特点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诗词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思想感情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艺术手法(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语言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鉴赏概要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

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领悟感情,触发共鸣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

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有用典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如:李白的《越中揽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赏析】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

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

"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赏析】唐穆宗长庆四年(824),诗人从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径西塞山,感于时事,写了这首诗。

诗的前四句,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西晋水师沿江东下,势如破竹的浩大声势。

后四句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从孙皓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也都相继覆亡的历史说明,地形不足恃,"王气"不足凭。

结尾以旧时遗留下来的营垒荒凉残破的景象,来警告当世拥兵自重,凭险割据的藩镇。

全诗富于哲理并且充溢着一种苍茫的历史感。

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孙策攻黄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孙策为报杀父之仇和向西扩张的需要,发兵攻黄祖,在西塞山激战获胜,再攻夏口亦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