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支经济学派,以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并探讨其对经济学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一、奥地利学派的兴起与发展奥地利学派起源于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和尤金·冯·波姆-巴维克的贡献。
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的先驱,他提出了以边际效用为基础的边际效用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而波姆-巴维克则进一步发展了门格尔的理论,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时间禀赋理论,对资源配置和市场行为进行了研究。
二、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1. 边际效用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个体的需求和消费决策是基于边际效用来进行的。
边际效用是指个体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赋予的满足程度,随着消费量的增加递减。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会根据边际效用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消费决策,以追求最大化的效用。
2. 时间禀赋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时间是经济决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个体对于现在和未来的价值判断会影响其对资源的利用和投资行为。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主张,在决策时应考虑时间因素,将未来的效用折现到现在,以使经济活动能够长期持续发展。
3. 自由市场与个体选择奥地利学派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最佳机制。
他们主张个体应该享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策的权利,通过竞争和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最优化的经济结果。
4.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驱动奥地利学派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决策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关键因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认为只有不断寻求新的商机和创造新的价值,经济才能取得持续繁荣。
三、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学的影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边际效用理论和时间禀赋理论为人们理解消费行为和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们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模式,将个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纳入经济分析的范畴。
奥地利经济学派01
奥地利经济学派 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伊斯雷尔·M·柯兹纳(Israel M.Kinner)一般认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形成始于1871年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经济学原理》的发表。
当时还是个公务员的门格尔也因此书而成为维也纳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
经担任数年鲁道夫(Rudolph)王储的私人教师和旅伴后,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
两位更年轻的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 von Bǒhm-Bawerk)和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虽非门格尔的学生,却成为门格尔这本成名之作新观点的热情支持者。
在19世纪80年代,由于这两位追随者和门格尔一些学生不遗余力写作,特别是由于门格尔本人发表了一本有关方法论的著作,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的观点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
至此,奥地利学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实体。
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一些著作被译成了英语;1890年《美国政治及社会科学学会年刊》的编辑们一再要求庞巴维克撰文阐述这一新学派的思想。
下文力求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作简要回顾,着重介绍(1)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该学派的核心观点;(3)该学派及其观点与其他主要经济学流派之间的关系;(4)目前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关系的各种学说及观念。
奥地利学派奠基人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杰文斯(Jevons) 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瓦尔拉(Walras)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都被认为是“边际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多数情况下,思想史学家所强调的,是门格尔著作中与杰文斯和瓦尔拉相同的一些特征。
近年来,特别是W·贾菲(W.Jaffé,1976年)的论文发表后,学术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门格尔思想中与他同代人不同之处。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一、奥地利学派简介二、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础三、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机制四、奥地利学派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五、奥地利学派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奥地利学派的简介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主要关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是一种高度理论化的经济学派别。
奥地利学派通过理论推理来探究市场经济的本质,认为市场经济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我调整,而不需要政府过多干预。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础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贡献。
哈耶克认为一个自治、自由、个性化的市场系统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并实现总体福利的最大化。
米塞斯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市场理论。
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机制奥地利学派认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自我调节的,而这种调节不需要政府过多干预。
市场经济有一种内在的穆勒-布鲁克斯定律,即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活动会自动调整和恢复到正常水平,无需人为干预。
市场经济也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通过自由竞争和自发的市场行为,最终会导致最优的社会资源分配。
奥地利学派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奥地利学派认为政府的过度干预会扰乱市场机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率的下降。
因此,奥地利学派主张最小化政府干预,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保持某种平衡。
同时,他们也指出了政府过度欠债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奥地利学派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奥地利学派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理论上,也在实践中有所体现。
许多经济政策和金融运作都借鉴了奥地利学派的理念,奥地利学派也对金融领域的重构和随着自由市场理论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创造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库兹涅茨曼吉亚方案。
案例一:欧盟经济危机奥地利学派主张最小化政府干预,欧盟经济危机时期,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影响了欧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采取了奥地利学派的建议,通过缩小货币供应量和保持财政纪律,使欧盟经济逐渐恢复。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
摘要奥地利学派是由伟大的经济学家、“边际革命”三杰之一的卡尔·门格尔,创始的经济学学派,名称的由来,乃因身为奥地利人的门格尔当年与德国历史学派的古斯塔夫·施莫勒就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的著名论战中,施莫勒对门格尔经济学的蔑称而起,至于门格尔本人,则自视为古典经济学的革新者。
事实上,不但是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与19世纪以来经济学中的各流派,有着根本的不同,比如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学派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由于历史的偶然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二次大战的爆发,致使奥地利学派的发展成为了潜流。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理论差异1.凯恩斯主义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
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1.1 凯恩斯主义的时代背景凯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到私人垄断过渡的英国。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作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典范的英国,开始染上今天人们所说的“英国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
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
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
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
从1920年开始,英国经济就陷入了停滞状态,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因国内市场狭窄和出口不顺利而无法恢复元气。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内容摘要:Ⅰ尽管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和观点有差异,但他们对有关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以及政治哲学的解释大致都是功利主义和结果至上的。
这样,20世纪主要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冯·米斯(尽管他拒绝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在道德和政治价值上是一个坚定的实证主义者和非认识论者——我们对有关对和错、正义和非正义等之类的评价,就像我们在市场上对商品和服务表达的主观偏好一样,建立在牢固的智力基础之上。
虽然米斯在政治和政治思想方面著述颇丰,但他对政治知识几乎没什么贡献。
他的政治评价来自他的经济宇宙观,缺乏任何独立的智力身份。
这样,米斯有关政治的大量著作几乎没有什么可构成一种具体的政治哲学的东西。
相比之下,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海耶克则提供了较多的对政治的实质性说明。
但有意义的是,在他对一种更全面的社会哲学的追求中,他除了从经济学,还从其他的智力资源中吸取养料。
Ⅰ在本章对奥地利政治自由主义的探讨中,我将主要利用米斯的政治学著作,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其他地方写了很多有关海耶克的论述,而且也因为米斯的政治可以很好地代表那种人们难以理解的、先验的、理性主义的功利至上(它勾画了奥地利自由主义的特征)。
与芝加哥学派的经验主义相对照,自由秩序的建立并非基于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形式的经验,而是基于一种——如果某些社会条件得以满足的话——这一秩序如何得以形成的理论看法。
因而一种自由秩序(就其所有的金融、经济、政治和法律方面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建设,其基本特征——即便在没有直接经验的情况下——在智力上是可以辨别的。
与秩序和自由有关的18世纪古典的自由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反映,但休谟-斯密在建立一种自然的自由体制时充满的怀疑主义几乎完全被抛弃了,以利于一种可以决定社会组织适当形式的积极理性,而不管经验所固有的知识和智慧。
确实,在米斯所有论述规范的社会哲学和经济哲学的文章中,他看来都以一个被错误寄放在20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后代的面目出现,对人们为什么看不到理性(它使人们获得了达到其主观决定的目的的必要手段)的支配深感怨恨和困惑。
效率理论的发展历程
效率理论的发展历程
效率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它的一些关键发展阶段: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8世纪末,斯密提出了劳动
分工的概念,认为通过将生产过程拆分成多个特定的任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2. 泰勒主义(Taylorism):19世纪末,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研究
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以提高效率。
3.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20世纪初,韦伯发展了理
想型组织的概念,强调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能够提高效率。
4. 奥地利学派:192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曼恩海姆(Carl Menger)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提出了“边际效用学说”,强调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5. 人际关系学派:20世纪中叶,莫顿·格里纳德斯(Morton Glendenning)和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等学者发展了人
际关系学派,强调人的因素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
6. 现代经济学:20世纪后期至今,经济学家们利用数学模型
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如托比特曼(Tobin)和斯托霍尔姆(Stolholm)提出的“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的
概念。
总体而言,效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重视生产工艺改进到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影响的转变,最终演变成现代经济学的多维度研究领域。
哲学家家哈耶克是谁
哲学家家哈耶克是谁哈耶克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
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著称,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哈耶克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家家哈耶克简介经济学家哈耶克1899年出生在奥地利。
哈耶克的父亲是一名贵族,哈耶克中学是在一家贵族学校上的。
当时的奥地利是东欧大国,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是欧洲的文化中心。
哈耶克生活在维也纳,从小感受到了学术方面的氛围。
哈耶克的大学是在维也纳大学读的,哈耶克在维也纳大学读的经济学。
维也纳大学有很多著名的学术人物,哈耶克在维也纳学到了很多经济学的知识。
后来,哈耶克成为了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之一。
哈耶克的妻子是他在工作后认识的。
哈耶克在大学毕业后,去了英国的伦敦大学任教。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哈耶克加入了英国国籍。
他的妻子也是英国人。
哈耶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哈耶克在伦敦大学教书的时候,很喜欢逛大街。
当出现想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哈耶克就会去大街上转转,然后在大街上思考问题。
据哈耶克称,好多问题都是在大街上思考出来的。
哈耶克在1962年的时候去了德国教书,在1968年退休。
经济学家哈耶克在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在经济学方面有很多的主张,对于经济计算问题,哈耶克认为政府不要过渡干涉经济。
哈耶克认为商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周期,这个周期就是后来所说的经济危机,也就是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崩溃,然后重新再来。
哈耶克于1992年去世。
哈耶克的影响有哈耶克是一位非常有名气的英国人,他被人们称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最为伟大的人员之一,同时对法学和科学方面也有着非常伟大的贡献,是一位影响深远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
他还曾经得到过诺贝尔经济学奖项,在1991年的时候又获得了总统亲自颁发的自由勋章,因此哈耶克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在1947年的时候哈耶克和一些人一起组织了培勒林山学会,主要进行一些学术上的研讨,在1974年他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曾经表明自己认为人类的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制度方面之所以会出现非常多的错误,主要是因为经济学常常被人们所误导,所以在他看来必须要加强精密科学方面的研究,否则将会出现更难以解决的灾难。
新奥地利学派
㈢三种周期论
• 由创新引起的经济周期就有长有短,据此,熊 彼特按照时间的长短将经济周期分为长、中、 短三种类型。 • 1.长周期。也叫长波或“康德拉捷夫周期”。 俄国人尼古拉.D.康德拉捷夫1926年提出。每 个长周期大约50年。 • 2.中周期。平均9到10年的周期,即尤格拉周 期。法国人克来门· 尤格拉1860年提出。
• ㈠哈耶克的平等观 • ㈡哈耶克的理想社会 • ㈢计划经济是“通往奴役的道路”
㈠哈耶克的平等观
• 在一般意义上,平等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 均等化。哈耶克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 从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出发,他认为单纯 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能实现收入均等化的。 • 哈耶克进一步指出,如果收入均等化是靠 政府的力量实现的,必然会造成对效率的 极大损害。 • 因此,传统的平等观与效率即资源的有效 配置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要提高效率 就要牺牲平等,要实现平等就要牺牲效率。
三、货币非国有化主张
治理失业和通 货膨胀问题上
反对凯恩斯:哈耶克认为,凯恩斯关于用“工 资和物价管制”来治理通货膨胀的做法只会火 上浇油,实际上是扩大政府对私人经济活动的 干预,进一步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反对激进派:激进派关于扩大政府结构的权力, 用垄断的措施来制止大公司抬高物价的主张也 不得要领。反垄断是正确的,但关键是反对政 府的垄断权,不能靠扩大政府机构的权力或扩 大公营经济比重的方法来反垄断,而只能用鼓 励市场竞争和扩大私营企业自由经营的办法来 减少垄断的权力。
• 哈耶克指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私人的经 济和自由的经济。 •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前提是健全的货 币制度的存在。
在哈耶克看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由同一根源产生 的,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并存。那种认为失业和 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政 府凭借独占的货币发行权,既会造成失业,也会 造成通货膨胀。只要货币发行权仍然垄断在政府 手里,那么,靠通货膨胀来治理失业和靠增加失 业来解决通货膨胀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奥地利学派
2013-7-10
财货的性质
• 门格尔研究经济理论的特殊方法。“一切事物都受制 于因果法则”(《经济学原理》第51页)。经济理论 是发现和解释事物和人类价值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际运 用。因此,他开门见山地说,世界上有许多有用的东 西,但使有用的东西具有“商品特征”, • (1)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 (2)它必须具有使它有能力引起与欲望满足间的因 果联系的各种特性 • (3)人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因果关系 • (4)必须支配足够的这种物品来使它满足需要
2013-7-10
门格尔,C.
Carl Menger (1840~ 1921) 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 学派的创始人。
2013-7-10
• 出生于一个贵族世家,父为律师。1859和1860年,先后在 维也纳大学和布拉格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学。1867年在克 拉科夫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 随后维也纳办公厅的报社从事新闻事业,经常写一些有关 市场的报道,对价格理论产生了兴趣。 • 1872年任维也纳大学私讲师,次年又升为法学和政治学“ 特别”教授。 • 1876~1878年,任奥国皇太子经济学和统计学教师。 1879年返任维也纳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892年曾参加奥 国币制改革讨论和币制调查委员会的工作。1900年被选为 奥匈帝国议会上议院终身议员。 1903年辞去教授职务,继续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 主要著作 《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关于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1883 )、 《德国国民经济学中历史主义的谬误》(1884)等。
Ⅸ 2 1 0
Ⅹ 1 0
•个人能够对各种满足排列 •两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相互独立
•所有商品价格1元
• “因此,在每一个具体的场合,在由一个 经济人可以支配的某种商品的全部数量所 决定的全部满足中,只有那些对他来说重 要性最小的满足依赖于全部数量的给定部 分的可利用性。所以,对这个人来说,商 品的全部可用数量的任何部分的价值,等 于那些由全部数量所保证和每一相等比例 的产品都能达到的满足中重要性最小的满 足对于他的重要性程度”(《原理》, P.132)。
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
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学派,无论从创始之初还是当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也重新让人们回头去看看一九三○年代的往事。
人们突然发现了奥地利学派的光芒,当年被凯因斯掩盖光芒的哈耶克,重新为某些有识之士肯定,在缅怀哈耶克之际,他所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也应重新为世人认识,进而应受到肯定。
1,奥地利学派简述: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70 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主要代表作有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维塞尔的《自然价值》(1889),庞巴维克《资本与资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9)。
此外,庞巴维克的《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以及否定理论经济学和一般规律的错误态度,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特别是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它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
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
奥地利学派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
与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
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与其思想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与其思想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与他们的思想近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不仅影响了经济学的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西方经济学家及其著名思想,旨在展示他们的学说如何塑造了现代经济学。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的主要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根据他的观点,个体的自私追求可以导致整体的社会利益最大化。
斯密认为,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繁荣。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3.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他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致命的傲慢》(The Fatal Conceit)批评了中央计划经济的失败,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
哈耶克认为,市场机制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中央计划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萎缩。
4.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理论,并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认为,央行应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稳定通货膨胀率,市场的自由竞争和个人的自由选择可以提高福利水平。
简述门格尔的财货概念
简述门格尔的财货概念
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其中,他
提出的财货概念对于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简述门格尔的财货概念,并分析其对经济学的影响。
一、引言
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其中,他提出的财货概念对于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简述门格尔的财货概念,并分析其对经济学的影响。
二、财货概念的定义
门格尔提出的财货概念是指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这种物品可以通过交换或其他方式获取。
财货概念是门格尔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一,他认为财货是人们经济活动的重要对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财货概念的影响
门格尔的财货概念对于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财货概念明确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上,避免了经济学研究中的盲目性和泛泛而谈。
其次,财货概念为经济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经济学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和科学。
最后,财货概念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经济学研究可以从财货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
展规律。
四、结论
门格尔的财货概念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
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熊彼特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创新理论和经济循环理论上。
本文将围绕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展开论述。
一、创新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他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也是对现代经济学有重大影响的理论之一。
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一种破坏性的创造力,能够打破现有的经济平衡状况。
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动经济变革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新发明,还包括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财务创新等方面。
他强调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新者的市场力量”理论。
熊彼特认为,创新者通过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进入等方式,可以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产生市场力量,影响着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二、经济循环理论熊彼特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经济循环理论,也被称为商业周期理论。
他认为,经济系统处于不断的循环中,经历着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阶段。
根据熊彼特的经济循环理论,商业周期的起因是创新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变革。
创新推动了经济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饱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导致了经济的衰退,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然而,衰退期也为下一个繁荣期创造了机会,因为创新者将出现并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三、奥地利学派的特点约瑟夫·熊彼特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奥地利学派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学派,具有独特的特点。
与其他经济学派不同,奥地利学派注重人的行为和选择,强调个体在经济决策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奥地利学派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个体的经济自由。
他们批评了中央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的负面效果,并强调了市场机制的效率和创新的重要性。
同时,奥地利学派也关注经济学与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综合的经济理论体系。
哈耶克的价格机制理论
哈耶克的价格机制理论经济学中的哈耶克价格机制理论是由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
哈耶克认为,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市场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和协调经济活动的效果,使资源合理配置,并且能够避免中央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
以下将详细介绍哈耶克的价格机制理论,并对其应用和争议进行探讨。
一、价格机制的基本原理价格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并通过价格的波动来引导资源的流动和生产的组织。
1.1 信息传递和反馈价格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递市场信息,指示资源配置的优先次序。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商品价格上涨,供给方被激励增加生产,直至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反之,当市场需求下降时,商品价格下跌,供给方则相应削减产量,以适应市场变化。
通过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市场会自动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
1.2 利润和竞争力价格机制通过利润来刺激企业竞争,提高效率。
当市场价格高于生产成本时,企业将获得利润,这将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供给,从而降低价格;反之,当市场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企业将面临亏损,会退出市场,减少供给,从而提高价格。
利润和竞争共同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二、哈耶克的价格机制理论应用2.1 市场自由与去中心化哈耶克强调市场自由和去中心化的重要性,认为个体在市场中追求自身利益,通过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来引导经济活动,将会更加高效和合理。
他主张政府的干预应该尽量减少,以避免中央计划经济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2.2 知识分散与创新哈耶克认为,经济活动涉及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知识和信息分散于千家万户之中。
通过价格机制,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和知识作出决策,并通过市场竞争来提升其创新能力。
价格机制不仅反映了个体的知识和信息,也为个体提供了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三、哈耶克的价格机制理论争议3.1 市场失灵尽管哈耶克的价格机制理论强调了市场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哈耶克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
哈耶克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着人们如何分配稀缺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派来解释经济现象。
其中,奥地利学派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而备受关注。
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则是奥地利学派的一个杰出代表。
本文将探讨哈耶克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理论,并分析其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
一、奥地利学派的起源与发展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自19世纪末兴起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是该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经过多位学者的发展与完善,奥地利学派逐渐形成核心观点,主张个体行为和市场竞争的自由是实现社会繁荣的最佳途径。
二、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与贡献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哈耶克关注市场秩序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运作,他主张市场是一种分散的、信息的交汇点,通过价格和利润的机制来协调资源配置。
哈耶克尤其强调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知识的分布。
他认为个体在具有局部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市场竞争和合作来发挥其潜力,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最优资源配置。
这一观点在哈耶克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中得到深入阐述。
三、哈耶克对经济计划与集权主义的批判哈耶克对经济计划和集权主义持高度批判态度。
他认为集权的政府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和效率的下降。
哈耶克强调,市场是一个分散的信息传递系统,能够根据个体的需求和供给进行调整,而集权的计划经济则无法全面了解和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
哈耶克的观点在20世纪经济计划失败的历史事实中得到了验证。
苏联的计划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供需失衡。
相比之下,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创新,实现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四、奥地利学派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学派的核心观点,如市场竞争、个体行为、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引导了经济学家们对市场和制度的研究。
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英等国兴起的产业经济学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米塞斯和哈耶克等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其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这与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取向、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绩效取向截然不同,它事实上就是产业组织学中的行为学派。
近20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
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作了一些补充。
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也反对主张国家调节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竭力鼓吹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势力而诽谤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梅耶、斯特里格、哈伯勒、摩尔根斯坦等。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活动中心最初设在维也纳大学,故此的名。
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
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理论。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古典的价值理论过于狭窄,因为它们只注意对利润的分析。
因此,主张把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理论改造成行为选择理论,使经济学变成一门行为科学。
那么经济学就要研究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本身,它的陈述和命题是演绎形式的,不依赖于实践的和历史的理论。
在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中,对策是一般的行为方式,赢者获得利润,输者陷于贫困。
一个人在博弈中得到的好处等于他人的损失。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寡头垄断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帮助。
(2)效用理论。
在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新奥地利学派试图修补奥地利学派的基数效用论。
承认效用是不能衡量的,然后利用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来解释效用。
他们认为,经济当事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其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交换来进行的。
交换就是以比较不满足的状态去换取较满足的状态,为了得到前者就必须放弃后者,如果交换的结果是前者大于后者,那么经济当事人便在交换中获得好处。
哈耶克的主要观点
哈耶克的主要观点哈耶克的财政法律制度理论及其借鉴意义程雪律师一、哈耶克财政法律制度理论的思想基础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英国着名的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和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里哈耶克构建了庞大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而其财政权力分立的财政制度理论就是其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实践性理论。
该理论也是以其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知识论、社会秩序理论和法律理论为思想基础的。
哈耶克的整个自由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建构论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认识论框架基础之上的。
这一认识论框架将西方的自由主义区分为两个传统,一个是立基于笛卡尔式欧陆理性主义的思辨式的建构论唯理主义;另一个则是近代始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特别是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进化论理性主义,它是经验的且非系统的自由理论传统。
建构论唯理主义立基于人都倾向于理性行动和人生而具有智识和善的假设,认为理性具有至上的地位;因此凭藉个人理性,个人足以知道并能够根据社会成员的偏好而考虑型构社会制度所必需的境况的所有细节。
[1]72而进化论理性主义主张理性的限度,反对任何形式对理性的滥用。
其认为人们必须要去维护理性不及的领域,在累进性进化的框架内,理性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进而,法律等社会制度是人类通过实践在不断地试错、日益积累中而艰难获致的,而非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
立基于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哈耶克更从知识论角度指出,人类的知识分散于社会的个体之中,并且这些知识并不完全被个人的理性所掌握。
甚至存在着被社会而非任何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即人类对于诸多有助于实现其目标的力量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
在知识论的基础上,哈耶克将社会秩序区分为“自生自发秩序”与人造的“组织”秩序。
自发的秩序是一种自我生成的或源于内部的秩序,有别于凭藉个人理性通过把一系列要素各置其位且指导或控制其运行的方式而确立起来的秩序;人造的组织秩序则是一种源于外部的秩序或安排。
述评西尼尔纯粹经济学的四条基本原理
述评西尼尔纯粹经济学的四条基本原理引言西尼尔(Lu dw ig vo nM i se s)是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被誉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原则,其中,《纯粹经济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围绕西尼尔纯粹经济学的四条基本原理展开阐述和评述。
第一条基本原理:个人行为及其动机西尼尔主张经济活动的根源在于个人的行为和动机。
他认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是经济行为的基础,自利行为的竞争和合作将推动市场活动的进行。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研究经济现象时,需要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个体的行为动机。
第二条基本原理:稀缺性及其经济计算西尼尔认为,人类面临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这就是稀缺性的本质。
他提出了经济计算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经济计算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福利。
西尼尔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合理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条基本原理:货币、价格与市场西尼尔强调货币的作用,在他看来,货币是市场交换的媒介和计量单位,是现代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价格的形成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竞争能够自动调节价格,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这一原理使我们意识到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并理解了货币和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条基本原理:经济周期及其波动西尼尔对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研究,是《纯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主张经济波动是由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而不是由自由市场的缺陷引起的。
通过对经济周期的分析,他对货币政策的合理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论西尼尔纯粹经济学的四条基本原理无疑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从个体行为、稀缺性、市场机制和经济波动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尽管在当前经济学领域,还存在着其他学派和理论的争议,但西尼尔的贡献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评述,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西尼尔纯粹经济学的四条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为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年刊,第一卷(1891年)本刊的编辑约我写一个对于那群通常被称为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的工作的叙述。
由于我本人也是其中的成员,也许我做不到不偏不倚。
但是,我仍将努力符合编辑的要求,描述一下我们奥地利学派正在做的和想要做的事情。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领域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论。
他们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部分需要彻底变革。
古典经济学家的最重要和最著名的论点要么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要么只有在经过重大的修正和补充后才能成立。
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奥地利学派和历史学派观点一致。
但是,关于缺陷的最终原因,两派观点有根本的分歧,并因而展开了关于方法的激烈争论。
历史学派相信古典经济学的错误的最终源泉是错误的研究方法,即几乎完全抽象—演绎的方法,而在他们看来,政治经济学应该仅仅——或者至少主要是——归纳的。
为了完成经济学的必要的变革,我们必须改变研究方法;我们必须放弃抽象而是专注于收集经验材料——专心致志于历史和统计。
奥地利则相反,他们认为古典经济学家的错误仅仅是经济学的年轻时代的普通缺陷。
政治经济学是最年轻的学科之一,而在古典经济学时代它还要年轻,虽然它被过早地赋予了“古典”的名称,它其实只是个新生的胚胎科学。
其它任何科学都没有一下子被全部发现,即使最伟大的天才也做不到;因此政治经济学也没有全部被发现——甚至古典学派也没有做到——也就不奇怪了。
他们的最大缺陷在于他们是先驱者;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是后继者。
我们比先驱者们多掌握一个世纪的研究成果,我们不必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只需干得更好。
历史学派主张理论应有尽可能多的经验材料的支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们赋予收集工作异常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完全摆脱抽象概括或者至少将其置于后台却是错误的。
没有概括就没有科学。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大量著作是关于这个方法之争的(1),其中Menger的《社会科学方法论》(Untersuchungen uber die Methode der Sozialwissenschaften)对于所涉及的问题的处理最为深刻和全面。
这里应当指出,Menger提倡的“精确”——我更愿意称之为“隔离”——方法,与“经验—实在”方法一样,绝不是纯粹思辩的或者非经验的,而是相反,全部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
但是,虽然方法之争是引起世人对奥地利学派关注的主要原因,可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
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是改革实证理论。
他们就像在前线一手持犁一手持剑的农民一样,仅仅是由于他们的和平又有成效的劳动受到历史学派的抨击的干扰,他们才几乎是被迫地花费部分时间和精力捍卫其立场并且解决强加于他们的方法问题。
那么,奥地利学派在实证理论领域中提出了什么新主张呢?他们的研究的与众不同之处从价值论开始,其核心是著名的最终效用论。
这个理论可以被浓缩为三个极其简单的命题。
物品的价值是只有由拥有这些物品才能满足的需求的重要程度衡量的。
哪个满足是取决于某个物品的可以非常简单而且准确地通过考察不拥有该物品时哪个愿望将得不到满足而确定。
此外,显然,被物品决定的满足不是物品实际用于的满足,而是个人的全部财产能够购买的所有满足中最不重要的那个。
为什么?因为,根据实际生活中非常简单而且确凿无疑的审慎考虑,我们总是把财产的损失对我们的境况造成的损失转移到最不敏感的地方。
如果我们损失的是用于满足较重要的需求的财产,我们不会牺牲满足这个需求,而只是牺牲其它满足较小需求的财产来弥补损失了的财产。
因此,损失就落到较小的效用上,或者说——由于我们自然会牺牲所有的满足中最不重要的那个——落到“最终效用”上。
假设一个农民有三袋谷物:第一袋,A,是用于维持生计的;第二袋,B,是种子;第三袋,C,是增肥家禽的。
假设第一袋A被烧毁了。
该农民会因此挨饿吗?当然不会。
那么他会不会不种地了呢?当然不会。
他只需把他的损失转移到最无关紧要的地方。
他会用C袋的谷物烤面包,不再增肥家禽。
因此,真正取决于A袋烧毁与否的是可以替代它的最无关紧要的单位,或者如我们所说的最终效用。
众所周知,奥地利的理论的这条基本原理一些其它经济学家也持有。
德国经济学家Gossen 在他的1854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宣布了它,但当时它没有受到任何注意(2)。
以后,同一条原理几乎同时在三个国家被三位互不相知而且不知道Gossen的经济学家——英国的Jevons(3),奥地利学派的奠基人Menger(4),和瑞士人Walras(5)——发现。
一位美国的研究者J.B. Clark教授也非常接近了这个想法(6)。
但是我认为奥地利学派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们运用这一基本思想于构造经济学理论。
最终效用的想法是专家用于理解经济生活中的最复杂的现象并且解决经济学中最艰难问题的开门咒语。
在我看来,奥地利学派的独到的力量和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方面。
万物都归于此:我们只需在现代国家的高度发达和多样的经济中的复杂现象中辨别出最终效用定律如何起作用就行了。
这么做开始会很费力,但却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将依次遇到所有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将以最自然的形式出现,因而最容易解决。
我将举几个最重要的情形为例——至少在不深入细节的前提下尽我所能——说明这一点。
最终效用定律的基础,如我们所见,是出于认真细致的考虑作出的物品的特定替代。
那些最易于舍弃的物品随时会被用于填补更重要的地方的空缺。
在有三袋谷物的农民的情形中,替代行为的因和果是很易于理解的。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情况则复杂得多,因为物品的替换在方方面面都超出了同种替换。
第一个复杂之处是交换造成的。
如果我仅有的过冬外衣被盗,我当然不会受冻,听任我的健康受损,而是会用原本要花在其它地方的20元再买过冬外衣。
当然,然后我会少买相当于20元的其它物品,而且我当然会少买我认为我最用不着的;也就是说其效用——与上个例子一样——最小的;总而言之,我会舍弃最终效用。
因此,取决于我是否丢失过冬外衣的其实是最可放弃的满足,在给定的财产和收入条件下,我可能再有20美元时购买的满足;通过交换替代,损失以及取决于它的最终效用被转移到性质可能十分不同的其它满足上。
(7)如果我们仔细地深入考察这个复杂之处,我们就会遇到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给定的物品的市场价格以及各人根据各自的不同需要和偏好对这些物品作出的主观估价,与其财产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这里我只能简单地指出,对这个问题的完全的解决需要细致的研究,这个研究是奥地利学派最先开展的,而且下面我将给出他们得出的结论。
根据他们的研究,物品的价格或者“客观价值”是买主和卖主根据最后效用定律作出的对于物品的不同的主观评价的结果,而且,价格与“最后买主”的评价十分接近。
众所周知Jevons和Walras也得出了类似的价格定律。
但是,他们的表述有严重的缺陷,而奥地利学派最先弥补了这些缺陷。
奥地利学派最先找到了摆脱过去的理论——即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中的循环论证。
无可置疑,一方面市场上的价格受到买主对物品的评估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同样无可置疑,在许多情况下买主的评估也受到市场状况的影响(例如,我的过冬外衣如果能在市场上用10元买到就比用20元才能买到时的最终效用要小);那些认为供需定律需要更加精确的心理学说明的理论家(8)通常都陷入了循环推理。
他们或多或少明确地用个人的评价说明价格,而且反过来,用价格说明个人评价。
当然,这样的解决不可能是真正科学的。
奥地利学派最先通过上述细致的研究从根本上揭示了实质。
(9)物品的替代性的第二个有意思和困难的复杂之处是由于生产:也就是说只要有充足的时间,需要替代的物品可以被生产出来。
正如上述情况中物品是被货币的使用替换的一样,它们也可以直接被生产资料的转化替代。
但是,当然用于其它目的的生产资料就少了,而且和以前一样,生产的必然的减少将被转移到那些最易于放弃的被认为最没有价值的那类物品上去。
举Walras的例子(10):如果一个国家发现需要武器捍卫其荣誉或主权,它就会用原本用于其它不那么重要的物品的铁生产武器。
那么,生产武器给该国人民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们损失了一些最不重要的器具;换句话说,损失落到生产武器所消耗的物质的最小效用或者最终效用上。
这一论点同样导致以某种形式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最重要的理论原理之一。
这条原理就是,那些可以随意地不费力地复制的东西的价值趋向于生产成本。
这条原理其实是最终效用定律在给定的实际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生产成本”不过是物品或者其替代品被生产出来所需的材料的总和。
如上所述,物品的价值是由它们的替代品的最终效用决定的,因此,只要替代品可以被随意生产出来,产品的价值就必然与生产材料的最终效用和价值一致,或者如通常所说,与生产成本一致。
关于这种一致性的最终原因,奥地利学派有一个与过去的理论颇不相同的理论。
过去的理论把成本当成原因——而且是终及原因——而把产品的价值当成结果来说明成本与价值间的关系;它假定,说明物品的价值这个科学问题只有用作为“价值的最终决定”的成本说明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
相反,奥地利学派相信这只是全部说明的一半,而且是比较容易的一半。
成本等同于物品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当生产资料(燃料,机器,租金,劳动力)上涨时并且由于此,成本也上涨;当生产资料的价值下降时并且由于此,成本也下降。
因此,显然必须首先说明生产资料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细致地贯彻说明时,它总是使我们看到,完成的产品的价值才是起因。
这是因为,毫无疑问我们只有当生产资料能够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时而且正是由于此我们才赋予生产资料较高的估价。
因此,因果关系与过去的理论所说的正好相反。
过去的理论把产品的价值作为结果加以说明,而把成本——也就是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原因,并且认为不必进一步说明。
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发现:第一,生产资料的价值首先需要说明;第二,做出了这一说明而且理清了复杂的关系之网后,人们最终发现生产资料的价值才是结果,而产品的价值才是原因。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论点许多读者初看上去会觉得很奇怪。
我在这里无法阐述它甚至无法澄清常见的一些误解。
我只提一点。
在某些生产资料的真正因果关系出于某种理由显而易见时,过去的理论也承认这条原理;例如,就表现为地租的土地使用的价值而言,Adam Smith指出土地产品的价格并不取决于地租的价格而是相反。
同样,没有人会认为铜价昂贵是由于铜矿公司股票价格高昂;而是铜矿及其股票的价值在铜昂贵时也高昂。
正如不可能一条河里的水会向山上流而另一条河的水向下流一样,不同种类的生产资料中的因果关系也不会相反。
定律对于一切生产资料都是相同的。
区别仅仅在于,在某些生产资料的情形中真正的因果关系很容易看出来,而在另一些情形中,由于情况复杂,很难看出来。
在那些欺骗性的假象导致相反的说明的情形中也确立定律是奥地利学派的重要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