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简介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f7c3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2.png)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支经济学派,以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并探讨其对经济学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一、奥地利学派的兴起与发展奥地利学派起源于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和尤金·冯·波姆-巴维克的贡献。
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的先驱,他提出了以边际效用为基础的边际效用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而波姆-巴维克则进一步发展了门格尔的理论,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时间禀赋理论,对资源配置和市场行为进行了研究。
二、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1. 边际效用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个体的需求和消费决策是基于边际效用来进行的。
边际效用是指个体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赋予的满足程度,随着消费量的增加递减。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会根据边际效用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消费决策,以追求最大化的效用。
2. 时间禀赋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时间是经济决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个体对于现在和未来的价值判断会影响其对资源的利用和投资行为。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主张,在决策时应考虑时间因素,将未来的效用折现到现在,以使经济活动能够长期持续发展。
3. 自由市场与个体选择奥地利学派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最佳机制。
他们主张个体应该享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策的权利,通过竞争和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最优化的经济结果。
4.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驱动奥地利学派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决策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关键因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认为只有不断寻求新的商机和创造新的价值,经济才能取得持续繁荣。
三、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学的影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边际效用理论和时间禀赋理论为人们理解消费行为和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们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模式,将个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纳入经济分析的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理论研究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f12e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e.png)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领域中,奥地利学派理论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奥地利学派理论简介奥地利学派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和德国,其创始人为卡尔·门格尔。
该学派的理论基础是主观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主观感受决定的,而边际效用则是人们对商品支付的最后一份钱所决定的。
这一理论为奥地利学派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学派与传统经济学派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奥派认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完全取决于资源配置与创新,而不是政府角色和政策的作用。
二、奥地利学派理论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奥地利学派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奥派认为经济体系需要稳定的货币制度,以保证市场决定价格,并能够自由进出的国际市场。
其次,奥派主张通过自由贸易和竞争,来促进经济体系的发展,实现效率最大化。
这一思想反映在跨境贸易、FDI的发展及国际生产资本流动等方面。
此外,奥地利学派强调现代经济体制下的重大问题,如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社会传递和市场失败等。
这些问题与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市场效率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
三、奥地利学派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意义及启示奥地利学派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首先,奥派理论反映了全球经济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全球化和经济多极化的背景下,奥派理论强调了市场体系的重要性,提高了经济体系的机制效率。
其次,奥地利学派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分析全球经济体系的核心问题,例如市场竞争、价值偏差和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优化现有体系的有效途径,并促进全球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最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开展实证研究的宝贵经验。
例如,研究货币制度的稳定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跨境合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41432e5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3.png)
奥地利学派一、奥地利学派简介二、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础三、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机制四、奥地利学派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五、奥地利学派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奥地利学派的简介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主要关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是一种高度理论化的经济学派别。
奥地利学派通过理论推理来探究市场经济的本质,认为市场经济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我调整,而不需要政府过多干预。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础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贡献。
哈耶克认为一个自治、自由、个性化的市场系统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并实现总体福利的最大化。
米塞斯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市场理论。
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机制奥地利学派认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自我调节的,而这种调节不需要政府过多干预。
市场经济有一种内在的穆勒-布鲁克斯定律,即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活动会自动调整和恢复到正常水平,无需人为干预。
市场经济也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通过自由竞争和自发的市场行为,最终会导致最优的社会资源分配。
奥地利学派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奥地利学派认为政府的过度干预会扰乱市场机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率的下降。
因此,奥地利学派主张最小化政府干预,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保持某种平衡。
同时,他们也指出了政府过度欠债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奥地利学派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奥地利学派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理论上,也在实践中有所体现。
许多经济政策和金融运作都借鉴了奥地利学派的理念,奥地利学派也对金融领域的重构和随着自由市场理论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创造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库兹涅茨曼吉亚方案。
案例一:欧盟经济危机奥地利学派主张最小化政府干预,欧盟经济危机时期,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影响了欧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采取了奥地利学派的建议,通过缩小货币供应量和保持财政纪律,使欧盟经济逐渐恢复。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4dcf67bdfd0a79563c1e7216.png)
摘要奥地利学派是由伟大的经济学家、“边际革命”三杰之一的卡尔·门格尔,创始的经济学学派,名称的由来,乃因身为奥地利人的门格尔当年与德国历史学派的古斯塔夫·施莫勒就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的著名论战中,施莫勒对门格尔经济学的蔑称而起,至于门格尔本人,则自视为古典经济学的革新者。
事实上,不但是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与19世纪以来经济学中的各流派,有着根本的不同,比如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学派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由于历史的偶然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二次大战的爆发,致使奥地利学派的发展成为了潜流。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理论差异1.凯恩斯主义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
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1.1 凯恩斯主义的时代背景凯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到私人垄断过渡的英国。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作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典范的英国,开始染上今天人们所说的“英国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
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
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
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
从1920年开始,英国经济就陷入了停滞状态,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因国内市场狭窄和出口不顺利而无法恢复元气。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5ca0cdc30c22590102029da4.png)
对奥地利学派与其他一些学派区别的认识[摘要] 奥地利学派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派之一, 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革命”涌现出来的诸流派中影响最大的学派。
它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提倡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鼓吹自由主义。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主观价值论自由主义[正文]一、奥地利学派综述: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卡尔·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柏姆·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奥地利学派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的主要经济思想:1、首先,从创始人门格尔说起。
在研究方法上,门格尔反对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认为理论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现象的一般性质和一般联系,以便建立超出直接经验的、具有永久性的普遍真理。
这种研究必须排斥历史经验的方法,采取抽象的演绎法。
他的研究方法以孤立的个人为出发点,把复杂的社会经济抽象为孤立的经济个体。
因此,由他所创导的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体系,就是从人类经济中简单要素—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物质有限性—出发,找出孤立的个人的活动怎样才能保证满足最大效用的原则,然后从中推导、演绎出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
另外,门格尔还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财货理论。
2、维塞尔的自然价值和归算论。
维塞尔认为,价值具有主观性,为此,他提出了自然价值概念,它产生的条件是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财货的稀缺性和私有观念等,它只涉及到人的欲望和财货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并认为,该概念即使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以此强调主观价值范畴的永恒性。
他提出,边际效用是衡量财货价值的尺度。
“边际效用”一词,就是他在1844年的《经济价值的来源及基本规律》中首创的。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a9c382550b4c2e3f5627633a.png)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哈耶克
• 自由主义思想;货币和经济周期的理论;1974年 诺奖。
柯兹纳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的最重要的人物;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对以前未被认识到的机会的敏 感机警。正是在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活动中,才能生 成市场参与者协调计划所必需的知识。
罗斯巴德
• “无政府资本主义”的创造者。
经济学研究中究竟应该使用“抽象演绎法”还是“历史归纳法”。 ➢ 德国历史学派: • 经济是一门后验哲学,即知识是由历史经验总结而得出的。 • 研究方法上,德国历史学派使用的是实证分析,主张以物理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
以经验来指导经济学研究。
➢ 奥地利经济学派: • 经济是一门先验哲学,即所谓知识是独立于历史经验而存在的。 • 研究方法上,奥地利经济学使用的是逻辑分析,坚持定性研究,而非研究数量关系。
• 杰文斯(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出:“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使我得出有些新奇的观 点,即价值完全取决于效用。流行的观点认为劳动是价值的起源,而不是效用;有些人 其至明确地声称劳动是价值的原因。”
•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指出价值由最不重要的用途决定; • 瓦尔拉斯(法)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指出价值由最后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
10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门格尔 • 个人主观心理→用主观的效用取代生产的客
观成本→主观价值理论 • 批评历史学派方法论,阐述奥地利学派方法
论。 维塞尔 • 边际效用、机会成本概念; 强调主观性; 庞巴维克 • 资本和利息理论 米塞斯 • 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 • 人的行为→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发扬 • 认识论等哲学
从思想史上来看,奥地利经济学派曾经历了三期发展: • 从门格尔《经济学原理》1871年的发表,到庞巴维
奥地利派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奥地利派经济学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7415a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b.png)
奥地利派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奥地利派经济学,也被称为奥地利学派,是一股源远流长的经济思想流派,它始于19世纪中叶,成型于20世纪初的奥地利学派,并在现代被米塞斯和哈耶克等大师发扬光大。
这一学派对经济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对市场过程、企业家精神、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秩序的理解上。
1.重视主观价值论:奥地利学派强调主观价值论,认为物品的价值来源于人的主观评价,而非物品的客观属性。
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以供需决定价格的观念,强调了个人主观评价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2.强调经济行为的个人主义:该学派主张经济行为应从个体的角度去理解,强调个人选择和决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这种个人主义方法论为理解市场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3.主张市场过程和自发秩序:奥地利学派相信市场是一种自我组织的复杂系统,价格和资源分配由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自发形成。
他们强调了市场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反对将市场简化为静态均衡模型。
4.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基于对市场过程复杂性的理解,奥地利学派强烈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他们认为政府干预会破坏市场的自然过程,阻碍了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
5.强调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该学派特别强调企业家在市场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企业家通过创新和判断应对不确定性,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这种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视反映了奥地利学派对市场动态性的深刻理解。
6.批评主流经济学的数学滥用:奥地利学派批评了主流经济学过度依赖数学模型的现象,认为这限制了经济学的视野,使人们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7.维护自由放任和竞争秩序:这一学派坚决维护自由放任的经济秩序,主张竞争是推动创新和市场效率的关键机制。
他们批评了政府对市场垄断的干预,强调了自由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8.强调货币和经济周期分析:与其他经济学派相比,奥地利学派更加强调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并对经济周期有独到的理解。
他们认为货币供应的波动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主张货币政策应当谨慎并尊重市场的内在规律。
新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bdc31554312b3169a451a425.png)
㈢三种周期论
• 由创新引起的经济周期就有长有短,据此,熊 彼特按照时间的长短将经济周期分为长、中、 短三种类型。 • 1.长周期。也叫长波或“康德拉捷夫周期”。 俄国人尼古拉.D.康德拉捷夫1926年提出。每 个长周期大约50年。 • 2.中周期。平均9到10年的周期,即尤格拉周 期。法国人克来门· 尤格拉1860年提出。
• ㈠哈耶克的平等观 • ㈡哈耶克的理想社会 • ㈢计划经济是“通往奴役的道路”
㈠哈耶克的平等观
• 在一般意义上,平等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 均等化。哈耶克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 从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出发,他认为单纯 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能实现收入均等化的。 • 哈耶克进一步指出,如果收入均等化是靠 政府的力量实现的,必然会造成对效率的 极大损害。 • 因此,传统的平等观与效率即资源的有效 配置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要提高效率 就要牺牲平等,要实现平等就要牺牲效率。
三、货币非国有化主张
治理失业和通 货膨胀问题上
反对凯恩斯:哈耶克认为,凯恩斯关于用“工 资和物价管制”来治理通货膨胀的做法只会火 上浇油,实际上是扩大政府对私人经济活动的 干预,进一步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反对激进派:激进派关于扩大政府结构的权力, 用垄断的措施来制止大公司抬高物价的主张也 不得要领。反垄断是正确的,但关键是反对政 府的垄断权,不能靠扩大政府机构的权力或扩 大公营经济比重的方法来反垄断,而只能用鼓 励市场竞争和扩大私营企业自由经营的办法来 减少垄断的权力。
• 哈耶克指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私人的经 济和自由的经济。 •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前提是健全的货 币制度的存在。
在哈耶克看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由同一根源产生 的,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并存。那种认为失业和 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政 府凭借独占的货币发行权,既会造成失业,也会 造成通货膨胀。只要货币发行权仍然垄断在政府 手里,那么,靠通货膨胀来治理失业和靠增加失 业来解决通货膨胀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9b4c6f222f60ddccda38a01b.png)
【奥地利学派】作者:八角茴香奥地利学派在非主流经济学派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70年代出现,以门格尔、庞巴维克、哈耶克、米塞斯等人的经济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的。
奥地利学派属于极端主义学派,他强调更为彻底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将经济学归纳为人类行为学,认为人的心理动机很难用数量化的方法加以概括,因此,他反对主流经济学的自然科学式的分析方法,排斥数学。
他重新认识了知识、时间、竞争和自发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框架。
1)、知识:奥地利学派认为知识是不完全的,人们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认为知识有一下几个性质。
1、知识的私人性:由于每个人的认知和感受程度不同,他们对于知识的获取程度不同。
因此,在任何一种市场的运行过程中,知识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每一个人当中,而是分散的,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相互差异的。
2、知识的经验性:哈耶克认为,经济主体所寻求的信息是经验的,是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知识。
3、知识的默会性:在许多情况下,默会知识以一种技能、风俗或行为规则的形式出现。
经济主体的认知过程是难以通过一般的学习过程来完成,需要长时间的感知与领悟。
4、主观知识:哈耶克将知识分为特定时间地点的知识,是一种可转让知识;个人从市场过程中获得的全部信息,属于默会知识,不可习得,因而,知识也具有了不可传递性。
5、知识的传播体系:其一为价格体系,其二为社会的制度规则等。
价格体系传播的知识诱导经济主体的行为,使其不断发生变化,推进市场过程的运行与经济发育;而规则制度所传播的知识使社会保持稳定与连贯,使文明得以延续与传承,并且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使这种行为可以以相互理解的方式来进行。
2)、时间:奥地利学派很重视对时间的解释,认为时间是异质的,并不是均匀的,每段时间的前期与后期皆不相同。
因而认为,时间是由记忆和预期所构成的动态连续的,他们之间是通过感觉相联系,也就是说人们对过去行为的记忆,会改变他们对未来的看法,也就产生了时间的因果联系的性质。
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802327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5.png)
对未来经济学的预测
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的理论将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依据,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指导企业决策
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的理论将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的理论将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推动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05
CHAPTER
伦敦学派的应用与实践
伦敦学派强调政策制定中的灵活性,认为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而不是遵循固定的规则或理论。
政策制定中的灵活性
伦敦学派鼓励政策制定者进行实验,通过试错法来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政策制定中的实验性
伦敦学派认为政策制定者应该鼓励创新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对市场经济的相同看法
新奥地利学派更注重市场过程的自由和竞争,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而伦敦学派则更关注市场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性,认为市场经济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推动社会进步。
对市场经济的不同看法
对市场经济的看法
04
CHAPTER
新奥地利学派的应用与实践
政策制定中的企业家精神
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
新奥地利学派更注重演绎推理和案例研究,强调从个体行为和市场过程出发,推导出一般性结论。而伦敦学派则更注重归纳推理和实证研究,强调从具体案例和市场现象出发,总结出一般性规律。
研究方法的差异
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都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能够通过个体行为和市场力量自发调节供求关系,促进经济繁荣和创新。
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的理论将继续在经济学领域发挥创新作用,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奥派经济学主要观点
![奥派经济学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4411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e.png)
奥派经济学主要观点
奥地利学派(Austrian School)又称奥地利经济学派,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和德国。
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1. 主观主义:奥地利学派强调人类行为的主观性,认为经济价值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偏好。
因此,经济学研究应该关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而非仅仅关注市场现象。
2. 边际效用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边际效用是衡量消费者从商品中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指标,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核心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奥地利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表明随着消费者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3. 反对国家干预:奥地利学派主张市场经济,反对过度国家干预。
他们认为,政府干预会破坏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因此,奥地利学派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4. 强调货币理论:奥地利学派在货币理论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他们认为,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媒介,其价值取决于市场需求和
供给。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张放弃金本位制,实现自由货币制度。
5. 周期性经济波动: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活动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即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由于市场力量的自发调节作用,而非政府干预所导致的。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减轻其影响。
总之,奥地利学派在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其主张市场经济、反对过度政府干预的观点在当代仍具有较高争议性和讨论价值。
奥派经济学主要观点
![奥派经济学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3d0f5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d.png)
奥派经济学主要观点
奥派经济学,又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思想流派,主要观点包括:
1. 个体主义:奥派经济学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个体决策的重要性,认为经济活动应该由个人自由选择和互惠交易来推动。
2. 边际效用理论:奥派经济学使用边际效用理论来解释经济决策和资源配置。
他们认为人们会根据边际效用来评估不同选择的利益,并作出最优决策。
3. 时间结构理论:奥派经济学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认为人们的时间偏好和预期未来收益会影响他们的经济决策。
他们认为经济计划和资源配置应该基于这些时间结构的考虑。
4. 自由市场:奥派经济学主张自由市场的经济体制,认为市场竞争和自由交易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和促进经济增长。
他们反对政府干预和管制经济活动。
5. 企业家精神:奥派经济学认为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他们强调创新、风险承担和市场竞争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6. 金融周期理论:奥派经济学提出了金融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由货币政策和信贷扩张引起的。
他们主张避免干预和调整金融市场,以防止经济波动。
总的来说,奥派经济学主张个体自由、自由市场和企业家精神,反对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
他们强调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的重要性,认为自由交易和竞争能够促进经济繁荣和资源有效配置。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bfe56d581eb91a37f1115cde.png)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及继承人都是奥地利人而得名。
又因为他们都注重心理分析,所以又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门格尔是其创始人,其主要代表作是18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学原理》;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也是其主要代表。
庞巴维克的主要代表作是《资本与利息》。
一、边际革命的含义和起因1.含义: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奥地利和瑞士几乎同时出现了彼此独立的系统阐述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著作,为其后不久崛起的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辟了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新时期。
有人称其为“边际革命”。
2.起因:(有五种,见教材P325)(1)认为它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
(2)认为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是把李嘉图地租论暗含的边际分析扩大到了价值论和分配论等方面。
(3)认为它是对古典经济学片面强调供给和成本的一种修正,由强调供给转为强调需求。
(4)认为它是经济学家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经济学专业化或数学化的结果。
(5)认为边际革命的发生是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说,其中第一种原因是出于误解,第二种原因则流于形式上的认识,第三种原因也仅仅是部分认识,第四种原因同样只反映了部分事实,只有最后一种原因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边际革命”的发生,既与反对古典派价值理论的思潮有关,也与造成古典学派衰落、社会主义学说和历史学派等各种“异端”兴起的社会斗争、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有关。
二、奥地利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奥地利学派又叫维也纳学派,该派是19世纪20世纪初盛行的边际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
其创始是卡尔·门格尔。
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奠定了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
后来,弗里德里希·维塞尔和欧根·庞巴维克发展了门格尔的学说。
这三人一起成为奥地利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e9cf0d6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2.png)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奥地利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卡尔·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柏姆·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
与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
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
![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5caea6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2.png)
该学派提出了时间维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对后来的经济增长和 周期理论产生了影响。
丰富了经济学方法论
奥地利学派强献。
02
伦敦学派概述
起源与背景
时间
19世纪70年代
地点
英国伦敦
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后期,资本主义经济 快速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的共同点与差异
共同点
1
2
都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
都认为经济波动和危机是政府干预和货币政策的 结果。
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的共同点与差异
• 都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的共同点与差异
差异
伦敦学派更加注重货币和金融市场的作用,认为 货币供应和利率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
对货币与信用的研究,为现 代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发 展提供了启示。
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批判,为 后来的自由主义思潮提供了 理论支持。
对价格理论的探讨,为后来 的价格理论和市场机制研究 提供了思路。
03
奥地利学派与伦敦学派的比较
理论观点的异同
奥地利学派主张市场过程和企业家精 神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认为市场是 动态的、不断演进的,企业家在市场 过程中发挥着创新和发现的作用。
对现实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奥地利学派对现实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于强调市场过程和企 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应当鼓励创新和适应变化,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伦敦学派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则在于强调市场结构和制度的 重要性,启示我们应当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 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04
奥地利学派在当代的发展
奥地利学派方法论的特点
![奥地利学派方法论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c31b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b.png)
奥地利学派方法论的特点
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其方法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主观主义:奥地利学派强调个人的主观价值观和主观选择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经济现象是由个体的行动和决策所导致的,因此,理解个体的动机和偏好对于解释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2. 过程导向:与新古典经济学侧重于均衡状态的分析不同,奥地利学派更关注经济过程和市场动态。
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不断演化和调整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均衡状态。
3. 企业家精神:奥地利学派强调企业家在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企业家通过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推动创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他们认为,企业家的判断力和创造力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4. 自发秩序:奥地利学派主张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秩序,即通过个体的互动和自组织形成的秩序。
他们认为,政府干预往往会破坏市场的自发秩序,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错配。
5. 时间和不确定性:奥地利学派认识到时间和不确定性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经济活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人们的决策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和风险评估。
6. 理论与历史:奥地利学派注重经济学理论与历史的结合。
他们认为,经济理论应该基于对历史上经济现象的研究和理解,以更好地解释现实经济中的问题。
总之,奥地利学派方法论的特点强调主观主义、过程导向、企业家精神、自发秩序、时间和不确定性以及理论与历史的结合。
这些特点使得奥地利学派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cfa中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的区别
![cfa中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35cfd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4.png)
cfa中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的区别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是两种经济学理论,在不同的视角下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会详细阐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的区别。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又称澳大利亚学派经济学、奥斯特里奇学派经济学,是一种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的学派。
其重要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穆雷·罗斯巴德等。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强调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个体是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创造者,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强调自由市场的效率和创新力。
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中,个体自由和市场自由是核心概念,他们认为自由市场能够为个体提供最大的福利和效益。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市场的自由调节机制。
奥地利学派认为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秩序,对市场中的信息和知识非常看重,相信市场参与者能够通过市场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并利用这些信息和知识来做出决策。
更重要的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无序的过程,创新和变革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动力。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不仅关注市场的均衡状态,更重要的是关注市场的失衡和重新均衡的过程。
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通过市场的竞争和创新过程,市场能够最终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货币经济学有一些独特的见解。
首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强调货币的非中性,即货币政策的影响不仅限于价格水平,还会影响相对价格、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
他们认为货币的发行对经济发展和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有一套独特的解释。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是由货币政策的干预引起的。
他们认为货币政策的干预扭曲了市场信号和相对价格,导致了资源的错误配置和经济循环。
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相对的是货币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是一种强调货币对经济运行影响的经济学理论。
货币经济学认为货币在经济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对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维也纳大学的奥地利经济学派
![维也纳大学的奥地利经济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95022d3ea76e58fafbb0031f.png)
维也纳大学的奥地利经济学派Ludwig von Mises义川译(本文系根据作者1962年5月2日在纽约大学教师俱乐部的演讲整理而成。
听众中有F.A.哈耶克,时任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的社会学与道德科学教授。
)我们在提到维也纳和奥地利的经济学家时,通常都会谈及所谓“奥地利学派”。
许多人误解了这个术语,以为在维也纳真的有这么一个专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一个像美国法律学派那样的有组织的机构。
实际上,这个与奥地利经济学家相联系的术语“学派”只是指学说上的一种流派而已;只是个学派用语。
“奥地利学派”这个术语最初是德国经济学家对一小群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称呼。
这个术语在1880年代首次用来称呼奥地利经济学家的时候,带有贬义和一定程度的轻蔑。
就这一点而言,它与另外两个奥地利学派,即心理分析运动和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有很大不同,后两者的名称都是学派中人自己起的。
而且这两个学派作为科学团体后来都成了国际知名的学派。
实际上,逻辑实证主义后来还成了盎格鲁-撒克逊大学里教授哲学的主要流派,主要是在英国和美国,在法国则没那么流行。
所有这三个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奥地利官办的学校体系中不太受欢迎。
欧洲大陆的所有大学都是官办学校。
对于欧洲大陆国家而言,甚至连大学可以是私立机构的概念都是外来的。
因此各大学都是由政府经营的,但是它们和其他的政府机构相比有一个基本的区别,那就是大学教授们享有学术自由。
所有政府职员和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期间都得严格服从上司的训导和指令。
而各大学、技术学院和所有级别相同的其他学校里的教员,虽然也是政府雇员,但却不受上司的督导;他们享有学术自由。
任何人,甚至连负有最高教育管理职责的内阁成员也没有权利以任何方式干涉教师的教学。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些国家中盛行的做法是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影响法律教学,还有经济学、政治科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的教学。
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对于这三个团体,即奥地利经济学派、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和心理分析运动来说,有一件事是共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论的实在论
•实在论:为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创见,主要是否定其师柏拉 图提出的真知只存在于观念世界的说法,主张知识可经由感官经验而得自 于现象世界。主张自然世界的事实就是真实的、事物变化之原理,经由对 自然的观察与判断,即是知识的来源;知识的由来是与环境的互动而得到。 经济是独立于经济学而存在的。
•哈耶克:研究信息和知识在市场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市场过程是一 个在时间过程中展开和发现的过程。
•不考虑预测,首要目的在于描述。认为存在过多不确定性,以至于不能 够把经济学现象归结为机械过程。
三、奥地利学派的主要理论
1.资本与利息学说 2.市场过程与企业家精神 3.自由主义思想 4.经济周期理论
奥地利学派简介
一、奥地利学派八大观点
1.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2. 方法论的主观主义 3. 经济分析中的边际主义 4. 效用对需求和市场价格的影响 5. 机会成本理论 6. 消费和生产的时间结构 7. 市场和竞争是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8. 个人决策是在不稳定环境中的一种选择行为
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
•自由主义:罗斯巴德,“无政府资本主义”的创造者。
•法论及其在当代经济科学中的意义及问题.学 术月刊.2005(4):5-8; •傅耀.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方法论论旨.贵州社会科学.2008(8):8894; •杨虎涛.奥地利学派的演化特征及其进一步演化.社会科学战 线.2010(4):88-94; •黄雄.奥地利学派:一个文献综述.社会科学战线.2008(4):55-63; •张进铭,张明勇.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国外社会科学.2010 (2):86-90.
•哈耶克:“人的行为所涉及之物,乃是行动着的人所认为的样子……除非我们能 够理解行动者的人自认为自己所采取之行动是何意义,否则任何试图解释这些行 为之努力……都将归于失败。”
•“知识分工是经济学的真正核心问题”,其核心问题在于个人只能掌握部分知 识,要达到均衡状态,需要对拥有不同知识的行动者进行协调,由于个人行动与 信息的变化,只有市场价格机制能够把掌握不同知识的行动者协调起来。
•突出强调了人类心智活动的主观性质对新奇和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 是奥地利学派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所提出的最重要的见解。米塞斯将其 发展成为“人类行为学”
•因果发生的本质主义
•门格尔关注经济现象的本质或特性,即因果解释方法。门格尔及其追 随者认为,在探索经济现象的基本起源的过程中,恰当的办法是从生 成该现象的最简单的背景中开始进行阐释。
•资本与利息学说:特别强调生产的时间尺度和生产率的迂回性。希克斯: 动态分析,着重于从一种静态向另一种静态“转移”的概念。
•市场过程和企业家精神:柯兹纳:为理解资本生产过程,理论家必须把 经济现象回溯到个体决策者的目的与计划,并承认资本市场跨越时间的 协调作用。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对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寄回的敏感机警。 正是在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活动中,才能生成市场参与者协调计划所必需 的知识。
•认为数学方法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它不可能有助于理解经济过程中最 重大的问题。
•米塞斯不承认通过归纳发现规律的可能性。本体论的“形式主义分 支”,认为个体的主观估值只与他们的实际选择有关系。从逻辑上将 理论与历史严格区分开来:历史是经验研究,经济学不可能像自然科 学一样,“验证”或“证伪”经济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演化主义的观点
1.极端的个人主义 2.激进的主观主义 3.解释学取向 4.因果发生的本质主义 5.演化主义观点 6.方法论的实在论
•极端的个人主义
三项基本命题: 1. 人之个体乃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唯一积极主动的
参与者; 2. 个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将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除非受
到强制; 3. 没有人能够像利益者个人那样了解他的自身利益。
•演化经济学:从经济现象的实际出发,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强调经济系统 具体运行过程的分析
•演化经济学来源于奥地利学派和老制度经济学派,两者都强调人类行为的目 的性。
•奥地利学派片面的用个体主义和主观主义解释自发秩序的演进,而老制度学 派则看低了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制度演化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两者都未能 处理好制度(结构)与个人(能动作用)的辩证关系。
•激进的主观主义
•其方法论的基础,是确信所有的经济理论的根本的永久的联系是人类选择的结 果,因此强调知识和错误在个人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
•不仅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方法论,也是研究人的行为的完整方法。
•促使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强调自发秩序、制度及其他井然有序的行为模式的形 成,被解释为由个体主观认知所驱动的行为的非意图的社会产物。
•与古典经济学的对立,对经济现象及周期独特观点来源
•解释学取向
•哈耶克:经济学不应“卑躬屈膝地模仿”物理科学的方法和语言,经 济学应当向“诠释学”或“解释学”转向。
•反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试图将经济学化约为有关人类事务的牛顿力 学的努力,经济学的正确研究对象是人的行动。不能将经济学视为一门 归纳性的规律的“实验性”的学科,而应当将其视为一门寻求意义的解 释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