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核心理论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述评
作者兰星天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对于政府应不应该采取行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成为学术界和政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次危机开始时,以财政部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其政策在方向上一直摇摆不定,力度也相当欠缺,还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最终选择了政府干预主义。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家干预,这在形式上确实意味着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启动。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救市举措,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中产阶级减税”计划,亦承诺了一连串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及军事方面的支出项目以推动经济及改善民生,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奥巴马政府短期内将不可避免推行财政刺激计划以挽救正在急速下滑的实体经济。
以上这些都有力地证实了凯恩斯主义正在重新受到决策者的重视。
这种新干预主义和传统凯恩斯主义本质相同,那就是在市场失灵时由政府出面,帮助市场恢复信心,恢复市场正常运作。
因此,西方很多媒体都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回归。
经济危机的出现,同时就意味着又一场各经济学派三分天下的角逐的来临。
一直是非主流但同样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也同样引起学术界很多的关注。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就力挺奥地利学派,并宣称要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张维迎教授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不如说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政府目前应对危机的政策与其说在解决危机,不如说在延缓和恶化危机。
”在奥地利学派看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市场自由放任,而正是因为政府对市场进行了不恰当的干预。
由此可见,凯恩斯学派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
(一)凯恩斯学派的相关理论
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
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
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凯恩斯《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和《通论》奠定了这种思想传统的基础。
这种传统的核心思想在于:(1)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基本诊断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
”(2)要修补制度的这些缺陷,政府就必须终结“自由放任主义”,采取积极的行动。
这类行动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运用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的均衡;运用收入再分配政策,降低财富和收入的严重不均等程度,以扩大有效需求。
由这种思想所引发的“凯恩斯革命”,诞生出“正统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是一个彻底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者,其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即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
由于在短期内,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决定。
从长期看,存在着“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了投资的诱惑力。
由于经济主体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也能同比例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少,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而流动偏好决定了货币需求。
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
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因此,解决失业和振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二)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
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 世纪七十年代,流行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其创始人为门格尔,继承者为庞巴卫克。
21 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做了一些补充。
他们反对计划经济思想,反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作用。
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
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
近20 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
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
其主要理论包括:
1.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义后期的高涨阶段是利率过低引起暂时性资源错置而造成的。
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
另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产资料(劳动和土地)不是用来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用来生产未来消费品。
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如果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增加时,就会发生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法的过渡;如果前者相对于后者减少,就会发生向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的过渡。
由于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2.计划经济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计算需要有价格提供指导,而计划经济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所以不可能利用要素价格来指导,经济计算在计划经济中是不可能的。
合理的经济配置是要以合理的经济行为做基础的。
而合理的经济行为又以合理的价格和成本的计算为依据。
而在计划经济中,没有要素市场也就没有价格。
没有价格机制的计划经济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3.经济政策
奥地利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维护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他们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是国家干预造成的,所以医治滞涨的手段就是要放弃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回复自由银行制度。
三、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一)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产生的观点是:大繁荣和大衰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任何一个经济中,人为造成的繁荣一定会伴随一场大衰退。
而且,通货膨胀会达
到多高,衰退就会有多严重。
在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会时常变动,导致经济体系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可见,经济危机的原因就在于货币的扩张和收缩。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会导致经济周期。
同时,政府具有货币垄断权,私人部门自由活动的条件受到限制,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使市场信号不能传到消费者那里而形成失业。
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来干预经济的后果。
(二)凯恩斯学派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凯恩斯学派对经济危机产生的观点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是解释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的一个重要视角。
新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是新自由主义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上世纪30年代,鉴于1929年-1933年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政府要求国会通过“证券交易法”,阻碍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使美国经济的的金融化进展受到阻止。
而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下,美国经济的金融化过程明显加快,这也加剧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递。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注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是观察和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和传递的重要视角。
从美国的次贷市场和次级债市场以及金融衍生产品来看,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或公司与次级贷款借款人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或公司不如借款人自己对其个人信用和还款能力清楚。
其次,次级贷款被证券化后变成了次级债产品,次级债券投资者与出售次级债券的投资银行之间在次级债风险水平上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次级债券衍生产品的投资者与出售次级债衍生产品的投资银行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可见,美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
我们通过对中国的一个寓言的动态演化来识别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核心理论的不同。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寓言说明了一个结论,当利益群体过多的时候,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而使整个群体的利益不增反减的趋势。
但从更长远来看,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状态不可能是最后的利益冲突结果。
这三个和尚代表了比两个明显可以通过合作取得更大利益的更多的利益群体,这里的三不是个确数。
因为水是必需品,这三个和尚最终会通过某种不确定的方式吃到水。
从没水吃到有水吃只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下面我们提出两种可能的吃到水的方式来说明我们的问题。
第一种方式:假设其中的一个和尚依靠武力成为了庙里的方丈,对其他两个和尚有了行为支配权;同时,假设这个成为方丈的和尚以前遇到过此类情况
------三个和尚没水吃,也就是说这个和尚具有经验知识的积累。
在这两个假设条件下,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时,方丈就可以根据经验,立即作出决策,对另外两个和尚作出任务分配,采取行动,从而维护和实现整个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三个和尚不仅有水吃,而且可能将有更多的水吃。
第二种方式:假设三个和尚的能力完全相同,不可能出现谁强迫谁的情况;同时假设三个和尚都是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起初三个和尚谁都不愿意吃亏去独自打水,当三人都渐渐感到口渴难耐的时候,三个和尚就会为着吃水这个共同目标而开始凑在一起讨论没吃水的问题,相互独立的三个个体之间就开始发生自组织现象。
讨论的结果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或着是每个人每天轮流挑水,也或者是每两个人每天轮流抬水,也可能出现其他不确定性的方式。
这完全依赖于三个和尚的觉悟水平。
当然,同第一种方式相同的一点就是,这三个和尚最终还是有水吃了。
我们可以用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比较凯恩斯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差别。
第一种方式可以看作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直接通过政府干预的形式来实现目的。
第二种方式则可看作是奥地利学派的观点,通过让个体之间通过自由的决策来实现目的。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实现目的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1)在速度方面,直接干预要快于自由决策(2)在群体利益大小方面,直接干预的效果是好于自由决策的。
直接干预最初可能会由于经验不足而出现得到的收益小于自由决策,但是随着经验积累,直接干预的效果是将会等于甚至优于自由决策的。
(3)在组织稳定性方面,直接干预的组织的稳定性是优于自由决策形成的组织的稳定性的。
自由决策的个体之间可能会随着不同个体能力的变化而再次产生利益冲突,产生利益重新分配的局面。
(4)在行为结果确定性方面,直接干预的结果较自由决策形成的结果更具可预测性,可控性和确定性。
市场既不会万无一失,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市场的确是生产型经济和个体自由的基础,但它们也会出现严重错误,所以必须谨慎加以管理。
因此,从表面上看,政府直接干预似乎是只顾眼前利益而行动,市场自由决策则体现了每个个体的长远利益。
但是政府直接干预的经验积累是远远重要于其他一切既得利益的。
政府通过对经济危机的处理经验的积累,可以更好的预测和调控未来的经济形势,根据经验在下次危机来临时采取更恰当的措施来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甚至在经验足够充分时提前预防危机的发生。
这种处理危机的经验积累才是保障人们长远利益的圣杯。
参考文献
[1]胡少华,王晓玲.全球金融危机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金融与经,2009.10
[2]巩婷婷.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研究与导刊.2009.08
[3]张维迎.哪只手出问题,理解经济危机.,2009.12
[4]杨春学,谢志刚.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中华读书报.2009.08
[5]Edmund Shanahan.A Publication of the Edmund Burke Institute. .Reflections.1998.11.16
英文摘要
T he Overview of Keynesian Theory and the Austrian School
Lan Xingti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has caused a great controversy among the economic schools .The core of the debate is still on whether the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in the market is favorabl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r not. In this pap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Keynesian and Austrian schools are made, and the two schools’ interpretation on originating reason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outlined. On this basis, I support Keynesian’s theory and agree with the point that the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 will ultimately be beneficial, and propose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n government economic interventions is the key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future economic.
Key words: Keynesian school,Austrian school,financial 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