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核心理论的比较
凯恩斯及各学派分析
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新剑桥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这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于是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金融流量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融资动机、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分别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而与利率无关的观点,模型论证了利率变化通过影响持币成本作用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并分别求证了两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存在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达到总效用最大化,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行为,从而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所以利率和未来的不确定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和相对价格的粘性为基本理论,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最重要的假设,认为在货币非中性的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市场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积极作用。
货币供给理论:外生货币论: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影响经济运行,却不受经济运行的影响。
因为金币的生产无利可得,纸币不能为私人生产。
新剑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往往只能被动地适应公众的货币需求,难以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
在货币供给的控制上,他们认为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但是,其效果却没有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好。
因为银行体系会规避中央银行的控制;中央银行的控制存在着漏洞;还有它增加货币供给的能力比减少货币供给强。
新古典综合派在复杂乘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货币供应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是相对的。
其他经济学派的观点
其他经济学派的观点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了人类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以满足其需求的问题。
经济学领域涌现出许多不同的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并讨论一些其他经济学派的观点。
一、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一种自由市场经济学派,以其较为激进的自由主义观念而闻名。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强调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竞争力,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他们坚决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放松管制和限制市场的法规。
此外,奥地利学派强调个体行动和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性。
二、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种补充和扩展。
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决策往往受到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影响,并且经济行为并不总是基于理性和自利的动机。
他们研究个体的偏好、情感和认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使经济学更加全面地理解了人类行为,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
三、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强调经济制度对于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性。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和资源配置方式。
他们研究法律、规则、约定等制度安排对经济活动和改革的影响,试图寻找创造有效制度的方法。
制度经济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改善经济制度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建议。
四、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对传统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延续。
新古典经济学家延续了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市场经济和稀缺资源的研究,但引入了边际分析和效用理论。
他们强调人们在有限资源下做出决策时,会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权衡成本和收益。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为解释市场行为和分析经济政策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五、制度主义经济学制度主义经济学关注经济和社会制度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强调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认为政府有责任创建和维护一套公平、稳定和透明的制度。
他们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提倡通过政策和制度改革来解决一些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
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学派
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学派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个体行为的学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学派,每个学派都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主要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和行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
它的核心思想是经济活动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自发调节会带来经济繁荣。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数量。
这一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较优势则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解决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的价值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资本积累则是指通过不断扩大资本规模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和修正。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衰退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以恢复经济增长。
他提出了“波动性就业”理论,认为经济衰退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有效需求和边际效用。
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中准备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人所能够产生的总需求。
边际效用则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经济学学派。
它试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结合起来,弥补了两者的不足之处。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
摘要奥地利学派是由伟大的经济学家、“边际革命”三杰之一的卡尔·门格尔,创始的经济学学派,名称的由来,乃因身为奥地利人的门格尔当年与德国历史学派的古斯塔夫·施莫勒就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的著名论战中,施莫勒对门格尔经济学的蔑称而起,至于门格尔本人,则自视为古典经济学的革新者。
事实上,不但是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与19世纪以来经济学中的各流派,有着根本的不同,比如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学派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由于历史的偶然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二次大战的爆发,致使奥地利学派的发展成为了潜流。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理论差异1.凯恩斯主义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
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1.1 凯恩斯主义的时代背景凯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到私人垄断过渡的英国。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作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典范的英国,开始染上今天人们所说的“英国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
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
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
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
从1920年开始,英国经济就陷入了停滞状态,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因国内市场狭窄和出口不顺利而无法恢复元气。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奥地利学派
对奥地利学派与其他一些学派区别的认识[摘要] 奥地利学派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派之一, 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革命”涌现出来的诸流派中影响最大的学派。
它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提倡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鼓吹自由主义。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主观价值论自由主义[正文]一、奥地利学派综述: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卡尔·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柏姆·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奥地利学派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的主要经济思想:1、首先,从创始人门格尔说起。
在研究方法上,门格尔反对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认为理论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现象的一般性质和一般联系,以便建立超出直接经验的、具有永久性的普遍真理。
这种研究必须排斥历史经验的方法,采取抽象的演绎法。
他的研究方法以孤立的个人为出发点,把复杂的社会经济抽象为孤立的经济个体。
因此,由他所创导的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体系,就是从人类经济中简单要素—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物质有限性—出发,找出孤立的个人的活动怎样才能保证满足最大效用的原则,然后从中推导、演绎出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
另外,门格尔还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财货理论。
2、维塞尔的自然价值和归算论。
维塞尔认为,价值具有主观性,为此,他提出了自然价值概念,它产生的条件是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财货的稀缺性和私有观念等,它只涉及到人的欲望和财货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并认为,该概念即使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以此强调主观价值范畴的永恒性。
他提出,边际效用是衡量财货价值的尺度。
“边际效用”一词,就是他在1844年的《经济价值的来源及基本规律》中首创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经济思想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经济思想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形成并掌控着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
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不同的国家和理论家,都试图创造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问自己: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流行的经济思想有哪些?在以下的文字中,我将介绍三种最流行的经济思想,它们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这三种经济思想可以说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大量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经济思想的来源、特点、缺点和优点。
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以来最富有影响和支持者的经济学派别之一。
它是从古典经济学发展而来的,是由瓦尔拉斯、马歇尔、希克斯和阿罗等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的经济学理论。
这种经济学已经成为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理论基础。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做出最优选择。
同时,它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它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和完美性。
它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的追求效用的行为能够带动市场在利润和效率上实现最优化。
与此同时,它也提出了几个重要的理论,如消费者剩余、生产效率、边际效用等,这些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然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缺陷也很明显。
它过于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和完美性,忽略了市场造成的外部环境和社会代价。
例如,市场中的垄断和外部性,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这些情况下,市场竞争可能无法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均衡无法达到完美的状态,所以需要通过政府的干预来实现良好的市场效果。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中期产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对立面。
这种经济学强调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市场,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引言概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在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政策建议和学术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关注重点。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正文内容:一、新古典经济学流派1.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个体选择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芝加哥学派:注重市场自由和个人自由选择,认为个体行为是合理的。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1.凯恩斯经济学:着重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刺激来解决经济萧条。
2.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制度经济学流派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法律、规则和制度等因素。
2.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关注非理性和有限理性行为。
四、行业经济学流派1.工业组织经济学: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技术创新经济学:关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五、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1.法和经济学: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考虑法律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2.公共选择理论:探讨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强调政府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理论基础、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流派关注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行业经济学流派研究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关注法律和公共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每个流派都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哈耶克与凯恩斯
哈耶克与凯恩斯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学界的两位巨擘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而作为经济学界的两位巨擘,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的经济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两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重点介绍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并对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与评析。
哈耶克的经济思想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市场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上。
哈耶克认为,自由市场是经济繁荣和个人自由的基石。
他提出了知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强调个人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
哈耶克对中央计划经济持批评态度,认为自由市场和价格的竞争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并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调整资源分配,而政府的干预只会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和歧视。
哈耶克主张小政府和限制政府干预,认为市场自由更能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潜能。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往往无法自己调整和恢复,需要政府通过干预来稳定经济。
他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以消除失业和保持经济稳定。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受到了大萧条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提高经济增长和就业率。
他对市场经济的信心较弱,主张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活动,以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比较尽管哈耶克和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两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和政府干预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哈耶克的自由市场思想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自发地调整资源分配。
但他在对政府干预的反对上有时过于绝对,忽视了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提供。
凯恩斯定律与奥肯定律对比
凯恩斯定律与奥肯定律对比凯恩斯定律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
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
凯恩斯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以及流动偏好规律的基础上,论证了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使生产即供给不能扩大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从而导致了非自愿性失业的出现。
据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时,仅仅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经济往往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增加。
这一论点被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奉为定律,因此称为凯恩斯定律。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中日渐销声匿迹。
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越来越无能为力,凯恩斯定律日渐失去地位。
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y*=-a(u-u*)。
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a>0。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进行探讨。
一、宏观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其中,宏观经济理论是理解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工具。
主要的宏观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学和供给侧经济学等。
1.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活动的波动性。
其中最知名的是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政策和市场繁荣引起的,其重点在于供给的扰动。
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投资和消费支出的波动引起的,强调需求的扰动。
2.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将经济活动分为四个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他认为,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可以提高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3. 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强调通过改善生产要素和供给条件来提高经济效率和增长率。
该理论主张通过降低税负、减少管制和改善教育培训等手段,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力,促进经济增长。
二、微观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它关注资源在个人、家庭和企业之间的配置。
主要微观经济学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等。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描述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供求理论认为,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通过供需的相互作用,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2.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上不同的竞争程度。
其中最典型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和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
3. 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研究个体在有限资源下进行决策的过程。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并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成本和效益。
凯恩斯学派与奥国学派的经济危机理论比较
当代经济·月刊2019年第1期凯恩斯学派与奥国学派的经济危机理论比较燕安(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一、引言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凯恩斯和哈耶克基于各自的学术传统,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建议。
结果,凯恩斯革命彻底打败了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凯恩斯学派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国学派的理论确实能够预见到危机的爆发,但是使美国和世界走出大萧条的却是凯恩斯理论。
二、古典货币数量论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出现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之前的配第、洛克、康替龙和休谟。
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论题之一就是货币传导机制。
关于货币传导机制一般认为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机制。
直接机制认为货币数量增加的直接后果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升高。
这一机制经过形式上的演变,在20世纪初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表达式———欧文·费雪交易方程式和剑桥现金余额方程。
费雪交易方程可以表述为:MV=PT。
其中M代表货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T代表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数量,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
费雪认为在长期内M的变化仅会影响到P,而在短期内M的变化会引起P和T同时发生变化。
这表明货币具有短期非中性而长期中性的特征。
与费雪强调货币交易媒介作用不同,剑桥学派把货币视为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
由马歇尔首先提出的剑桥现金余额方程可以表述为:M=kPY,其中M代表货币数量,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Y代表国民收入,k代表个人收入中希望作为现金余额持有的比例。
该式表明,在k和Y不变的情况下,M的变化仅会影响到P。
剑桥方程把货币联系于国民收入,然后考虑公众希望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货币需求)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该方程也暗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当银行利率降低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持有货币这种非生息资产的成本。
这一思想在凯恩斯那里得到发扬,成为后来广为流传的“流动性偏好”的货币理论。
经济政策对结构的真实冲击与可持续发展——基于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比较
21 00年
第 1 期
经济政 策对结构的真实冲击与可持续发展
— — 一
基 于奥 地 利 学 派和 凯恩 斯 学 派 的 比较
龚 曼
( 中南财 经政 法大学
财 政税 务学 院 , 北 湖
武汉
40 7 ) 30 4
[ 摘
要] 本文从 方法论 、 微观基 础和宏 观理论 三个方面对奥地利学派和凯 恩斯 学派进行 比较分析 , 阐述 了奥 地利学派 在
[ 收稿 日期] 00一O — 6 21 1 2
[ 作者简介] 龚曼 (95 )男 , 18 一 , 湖南桃江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 院在读硕 士研究 生 , 从事财政理论 与政 策研究
了实现 目的选 择 手 段 的 问题 。R tbr (9 5 将 这 两 方 面是 重要 的 : 先 , 0 ad 17 ) h 首 它有 力 证 明 了该 学 派对 凯 恩
其次 , 也为奥地利学派本身 个概 念 修 改表达 为 :一个 人 按 照一个 技 术性 计 划 利 斯学派微观基础的质疑 ; “
用 手段 , 因是 期 望 他 未 来 某 个 时 候 达 到 他 的 目 原 的” 。这 被 奥地 利学 派 称 为“ 本 公 理 ” 他 们 认 为 , 基 , 经 济学 的工作 就是 在该 “ 本 公 理 ” 基 和一 系列 “ 助 辅 奠定 了夯 实 的微 观基 础 。 对 市 场过 程 的描 述 所依 据 的理论 前 提 是 : 其一 ,
慰 的是结构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 , 但笔者认为 , 为》 中论述道 :从普遍有效 的知识 中得 出的人类行 “
在新一轮的积极宏观政策背景下 , 申奥地利学派 为科学 , 重 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迄今为止经过详 的经济学理论对中国未来 的经济结构合理化是重要 尽阐释的分支是经济学……它实际上是行为或行动 的, 也是必要 的。一方面, 因为积极政策并非简单的 的逻辑” 。这种观点认为 : 人类行动就是意味着人为
经济学家及流派
经济学家及流派引言经济学家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专家,他们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来分析、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及其代表性流派,包括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奥地利学派和行为经济学。
我们将探讨这些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以及在经济学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被认为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市场机制原理的流派。
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劳动分工以及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管理和公共支出对于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新古典主义将个体行为视为理性决策,并通过供求关系来解释市场均衡。
新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新古典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货币供给决定宏观经济变动的观点,并主张自由市场与个人自由。
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领导下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竞争和私有财产权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协调资源分配和实现经济增长。
哈耶克还提出了信息不对称和知识分散的观点,对市场失灵进行了深入研究。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凯恩斯与哈耶克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80年,但至今我们对于经济学及其政策的解读依然无法跳脱他们所设立的框架。
如果你想了解媒体上那些喋喋不休的争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回到那场“世纪大辩论”,去深入了解两位经济学大师的核心观点。
本周为大家推荐一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编者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其中的观点和争论逐条列出,希望对大家理解该书有所助益。
1 序幕,不走极端任何一种理论如果推向极致那都会是一种灾难,正如拉罗什福科说过:“大多数虔信者让我们对虔诚感到厌恶”。
作为开篇,引两句话,不同时期的人用不同角度来对待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Keynesian Economics ——JOKE(玩笑)正如加尔布雷斯曾经说过的,只需要再来一场衰退,凯恩斯主义就会复活。
2 凯恩斯的成名作,惊人的预见性。
过重的债务负担以及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使得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彻底崩溃了,民众的痛苦使得极端主义思潮找到了生存的空间,最终在希特勒的上台后酿成了悲剧。
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就预见了这样的情景,这本书有惊人的预见性。
凯恩斯的一本畅销书《和平的经济后果》,以冷静、全面、无情地略带打趣的口吻,揭露了战胜国索赔主张危险至极的荒唐。
他的整体观点是,和谈与和平无关。
贪婪地复仇,渴望看到德国永远臣服脚下,有可能会唤起另一场导致世界冲突的“欧洲内战”。
这本书在英国卖出18500册,美国售出70000册,它被译成了法语、荷兰语、意大利语及俄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日语和中文。
全球畅销超过10万册。
它还被翻译成了的德语,在维也纳大受欢迎。
正如哈耶克所说的,“他的《和平的经济后果》让他在欧洲大陆比在英国还出名。
”3 凯恩斯对于通货膨胀的警告凯恩斯主义所推崇的政府支出、放松流动性,在今天看来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的肇因,这给了人们一种误解,认为凯恩斯支持通货膨胀,并且凯恩斯主义必然会导致通胀,其实这些都是对凯恩斯的误读。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的理论解析
的生产过剩。为了刺激房屋需求,金融部门又不断推出 金融创新产品,为消费者贷款提供各种支持。表面上, 美国的经济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反而消费者
普遍的透支消费,寅吃卯粮现象表明经济存在着“需求 过剩”。然而正相反,美国的个人消费增长缺乏应有的 收入基础,普通百姓不但用尽了自己的收入,而且
要透支“未来的”或“虚拟的”收入以支撑今天的消费。 但是,“透支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 的问题,“透支消费”不过是靠透支“未来”来
60亿美元增长了42%,零售业从6410亿美元增加到9940 亿美元,增长55%。处于消费品端的耐用品及批发零售 业的增长率远不及远离消费品的资
本密集的采矿房地产业。资本配置严重扭曲,扩张的信 贷引起虚假的繁荣,美国通过货币政策延缓了危机,却 为更大的危机埋下了隐患。当政府开始收缩信贷,
意味着对前期不当的投资和扭曲的资源配置清算的来临, 并引发高级生产领域的波动,资产市场崩溃,危机来临。 2.凯恩斯学派基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凯
沫的形成。[7]二、对治理危机对策的不同解读各个学 派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不同的见解,同样其所提出的 治理危机的对策也不尽相同:1.奥地利学派崇
尚市场的应对措施。奥地利学派反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 政策,认为应以自由放任主义应对危机,认为市场能够 自动纠正因政府错误的政策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萧条的过程就是市场“自愈”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 说,萧条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政府的干预只能加重市 场信号和资源配置的扭曲,延长萧条的时间。2.
背后,是无法回避的持续的生产过剩,造成在生产领域 越来越少的有利的投资机会,导致利率向金融部门进行 投机活动。[5]长期的低利率促使资本向金融部
门扩张,金融领域资本家的逐利性酿造了市场上的泡沫 与风险,金融资本在积累风险的同时也加快了产业资本 的扩张,美国在经历了2001年的衰退之后,房
经济危机理论
经济危机理论1. 引言经济危机是指在经济体系中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广泛的财务和经济问题。
经济危机通常涉及到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系统、货币市场和经济体的崩溃。
在历史上,经济危机多次发生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危机的理论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
2. 经济危机理论的背景经济危机的理论研究始于19世纪末的经济学家,他们试图解释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出现的经济危机。
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基于无限追求利润的市场经济系统,其中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压榨工人阶级,导致收入不公平和消费不足。
这最终会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2.2 凯恩斯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的。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在经济放缓或衰退时,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或缓解其影响。
2.3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货币政策干预、泡沫经济和资源错配等因素导致的。
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的自发性和自由竞争,认为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会导致资源分配的失灵。
他们主张减少政府的干预,让市场自由运作。
3. 经济危机的原因经济危机不仅有理论上的解释,也有实际的原因导致其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危机原因:3.1 金融市场崩溃金融市场的崩溃是经济危机的常见原因之一。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使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面临巨大风险,一旦市场崩溃,将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
3.2 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经济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奥地利学派与凯恩斯主义者的纷争:我们应当如何追求稳定的经济?
奥地利学派与凯恩斯主义者的纷争:我们应当如何追求稳定的经济?比尔·格罗斯总是调侃说我并不仅仅是个凯恩斯主义者,还是一个虔诚的凯恩斯主义者,因为我仅有的艺术收藏品就只是那幅Salisbury所作的凯恩斯画像,这幅画挂在我的办公室中,“注视”着我。
所以,比尔说得也不算错。
但实际上,对于其他经济学派的思想,我也有相当欣赏的。
比如——奥地利学派。
事实上,奥地利学派与凯恩斯主义者的主张有很多的重合部分,虽然通常很多人认为两者“势不两立”。
最近我在阅读威廉怀特在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精彩的工作论文——“物价稳定已然足够了吗?”,怀特的主要论点是:商品以及服务价格的稳定低通胀,可能是对于中央银行而言的一座圣杯——但这并不足以保证实体经济活动得以稳定增长。
这也正是过去20年在发生的情况,至少在美国是如此的,被熟知为“Great Moderation”:通胀与增长的波动都变得更低了。
许多研究材料都尝试对这个好现象作出解读——似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依赖私人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更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以及好运气的结果。
这种一致说法引发了对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一些要求:无时不刻地——或明或暗地以稳定的低通胀水平为政策目标,并且需要更重视维持稳定的低通胀预期。
对于资产定价变化做到无为而治,除非资产定价的变化有害地影响到了总需求增速相对于总供给增速的关系——并隐含着不合意的产出缺口的变化,最终影响到通胀以及通胀预期。
泰勒的奥地利式的常量这是一个标准的凯恩斯主义式的东西,嫁接至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
如果你还记得你学生时代的术语的话,这其实就是IS-LM模型结合了NAIRU。
这也是泰勒规则的根基,仅有一处主要例外:泰勒规则中设定了某个自然实际利率的常数。
而自然实际利率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奥地利学派式的概念:存在某些不可观察的利率(即奥地利学派口中的自然利率),在这个利率水平上,完美地匹配了借方和贷方的时间偏好,且在没有法币体系的条件内,自由市场可以“发现”这个利率(好似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并决定了适宜的投资与储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述评作者兰星天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对于政府应不应该采取行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成为学术界和政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次危机开始时,以财政部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其政策在方向上一直摇摆不定,力度也相当欠缺,还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最终选择了政府干预主义。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家干预,这在形式上确实意味着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启动。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救市举措,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中产阶级减税”计划,亦承诺了一连串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及军事方面的支出项目以推动经济及改善民生,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奥巴马政府短期内将不可避免推行财政刺激计划以挽救正在急速下滑的实体经济。
以上这些都有力地证实了凯恩斯主义正在重新受到决策者的重视。
这种新干预主义和传统凯恩斯主义本质相同,那就是在市场失灵时由政府出面,帮助市场恢复信心,恢复市场正常运作。
因此,西方很多媒体都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回归。
经济危机的出现,同时就意味着又一场各经济学派三分天下的角逐的来临。
一直是非主流但同样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也同样引起学术界很多的关注。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就力挺奥地利学派,并宣称要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张维迎教授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不如说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政府目前应对危机的政策与其说在解决危机,不如说在延缓和恶化危机。
”在奥地利学派看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市场自由放任,而正是因为政府对市场进行了不恰当的干预。
由此可见,凯恩斯学派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一)凯恩斯学派的相关理论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
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凯恩斯《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和《通论》奠定了这种思想传统的基础。
这种传统的核心思想在于:(1)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基本诊断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
”(2)要修补制度的这些缺陷,政府就必须终结“自由放任主义”,采取积极的行动。
这类行动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运用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的均衡;运用收入再分配政策,降低财富和收入的严重不均等程度,以扩大有效需求。
由这种思想所引发的“凯恩斯革命”,诞生出“正统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是一个彻底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者,其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即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
由于在短期内,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决定。
从长期看,存在着“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了投资的诱惑力。
由于经济主体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也能同比例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少,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而流动偏好决定了货币需求。
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
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因此,解决失业和振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二)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 世纪七十年代,流行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其创始人为门格尔,继承者为庞巴卫克。
21 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做了一些补充。
他们反对计划经济思想,反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作用。
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
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
近20 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
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
其主要理论包括:1.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义后期的高涨阶段是利率过低引起暂时性资源错置而造成的。
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
另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产资料(劳动和土地)不是用来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用来生产未来消费品。
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如果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增加时,就会发生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法的过渡;如果前者相对于后者减少,就会发生向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的过渡。
由于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2.计划经济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计算需要有价格提供指导,而计划经济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所以不可能利用要素价格来指导,经济计算在计划经济中是不可能的。
合理的经济配置是要以合理的经济行为做基础的。
而合理的经济行为又以合理的价格和成本的计算为依据。
而在计划经济中,没有要素市场也就没有价格。
没有价格机制的计划经济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3.经济政策奥地利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维护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他们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是国家干预造成的,所以医治滞涨的手段就是要放弃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回复自由银行制度。
三、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对经济危机的解释(一)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产生的观点是:大繁荣和大衰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任何一个经济中,人为造成的繁荣一定会伴随一场大衰退。
而且,通货膨胀会达到多高,衰退就会有多严重。
在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会时常变动,导致经济体系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可见,经济危机的原因就在于货币的扩张和收缩。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会导致经济周期。
同时,政府具有货币垄断权,私人部门自由活动的条件受到限制,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使市场信号不能传到消费者那里而形成失业。
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来干预经济的后果。
(二)凯恩斯学派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凯恩斯学派对经济危机产生的观点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是解释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的一个重要视角。
新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是新自由主义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上世纪30年代,鉴于1929年-1933年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政府要求国会通过“证券交易法”,阻碍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使美国经济的的金融化进展受到阻止。
而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下,美国经济的金融化过程明显加快,这也加剧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递。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注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是观察和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和传递的重要视角。
从美国的次贷市场和次级债市场以及金融衍生产品来看,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或公司与次级贷款借款人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或公司不如借款人自己对其个人信用和还款能力清楚。
其次,次级贷款被证券化后变成了次级债产品,次级债券投资者与出售次级债券的投资银行之间在次级债风险水平上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次级债券衍生产品的投资者与出售次级债衍生产品的投资银行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可见,美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我们通过对中国的一个寓言的动态演化来识别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核心理论的不同。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寓言说明了一个结论,当利益群体过多的时候,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而使整个群体的利益不增反减的趋势。
但从更长远来看,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状态不可能是最后的利益冲突结果。
这三个和尚代表了比两个明显可以通过合作取得更大利益的更多的利益群体,这里的三不是个确数。
因为水是必需品,这三个和尚最终会通过某种不确定的方式吃到水。
从没水吃到有水吃只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下面我们提出两种可能的吃到水的方式来说明我们的问题。
第一种方式:假设其中的一个和尚依靠武力成为了庙里的方丈,对其他两个和尚有了行为支配权;同时,假设这个成为方丈的和尚以前遇到过此类情况------三个和尚没水吃,也就是说这个和尚具有经验知识的积累。
在这两个假设条件下,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时,方丈就可以根据经验,立即作出决策,对另外两个和尚作出任务分配,采取行动,从而维护和实现整个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三个和尚不仅有水吃,而且可能将有更多的水吃。
第二种方式:假设三个和尚的能力完全相同,不可能出现谁强迫谁的情况;同时假设三个和尚都是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起初三个和尚谁都不愿意吃亏去独自打水,当三人都渐渐感到口渴难耐的时候,三个和尚就会为着吃水这个共同目标而开始凑在一起讨论没吃水的问题,相互独立的三个个体之间就开始发生自组织现象。
讨论的结果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或着是每个人每天轮流挑水,也或者是每两个人每天轮流抬水,也可能出现其他不确定性的方式。
这完全依赖于三个和尚的觉悟水平。
当然,同第一种方式相同的一点就是,这三个和尚最终还是有水吃了。
我们可以用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比较凯恩斯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