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期末考试讲课讲稿
化工原理下册第三章-填料塔-本科讲课稿
练习题目
思考题
1.填料有哪些主要类型? 2.填料的几何特性包括哪些参数? 作业题: 无
第3章 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3.2 填料塔 3.2.3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一、填料层的持液量
填料层的持液量是指在一定操作的条件下,在 单位体积填料层内所积存的液体体积。
总持液量 Ht
持液量 动持液量 Hc
静持液量 Hs
二、填料的性能及其评价
(3)填料因子
填料的比表面积与空隙率三次方的比值称为填
料因子,以 表示,其单位为1/m。
3
干填料 因子
分析
~
生产能力 流动阻力
传质效率
二、填料的性能及其评价
在操作状态下
L ~ ~
湿填料 因子
湿填料因子
P
△p
F
△pF
压降填料因子 P 泛点填料因子 F
操作气速 u 泛点气速 uF
单位体积填料层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以
表示,其单位为 m2/m3。
分析
~ 传质面积 ~ 传质效率
~ 流动阻力 ~ 生产能力
二、填料的性能及其评价
(2)空隙率
单位体积填料层的空隙体积称为空隙率,以
表示,其单位为 m3/m3,或以%表示。
分析
~流动阻力 ~塔压降 ~ 生产能力 ~ ~ 流动阻力 传质效率
波纹板片上轧成细小沟纹,可起到细分配板片 上的液体、增强表面润湿性能的作用。金属孔 板波纹填料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特别适用于 大直径塔及气液负荷较大的场合。
丝网波纹 板波纹
一、填料的类型
金属孔板波纹填料
金属丝网波纹填料
一、填料的类型
陶瓷板波纹填料
塑料板波纹填料
化工原理讲稿(下册)-应化第九章吸收2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
3.校核计算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1) 吸收率的计算 (2) 吸收剂用量、组成及操作温度对吸收塔的影响 4.计算依据 物系的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和传质速率方程式
L K X a
➢总传质单元高度HOG或HOL则表示完成一个传质单元分离 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单位为m。代表了吸收塔传质性 能的高低,主要与气液相流量,填料的性能和两相的流动 状况有关。 ➢HOG或HOL值小,表示设备的性能高 ➢一般吸收设备的传质单元高度在 0.15-1.5m 范围内。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
X
Ya
L V
Xa
Y
B Yb
P Y
A Ya Ye
o
Xa
X
Xb Xe X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
对并流操作的吸收塔,其操作线方程可取塔内填料层任一截面与塔
顶(浓端)作物料衡算得到。 并流操作线方程
Y
L V
X
Ya
L V
Xa
L, Xa V, Ya
Y
A Ya
P Y
V, Y
L, X
Yb
B
V, Yb L, Xb
V, Yb L, Xb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
3.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在任一截面与塔顶间作溶质A的物料衡算,有
V (Y Ya ) L( X X a )
Y
L V
X
Ya
L V
化工原理 下 复习课
q 0 ,ef4 (←) q 1
)
q •过热蒸汽:q<0, 0 ,ef5 ( q 1
13
f2 f4 f5 f3
f1
14
回流比R=∞:全回流
N min
x D 1 x w log 1 x x D w 1 log m
(3)对理想体系,每条平衡线对应一个相对挥发度α, α越大, 平衡线距对角线越远。
(4)平衡线距对角线越远,物系越易分离。
7
二、精馏塔 1、精馏 精馏是利用回流手段、经过多次平衡级过程,使物系实现 高纯度分离的操作。 精馏设备的结构 回流的作用: 提供不平衡的气液两相,是构成气液两相传质的必要条件。 实现了气液相间的质量传递。 塔板的作用 1、传质方向 2、热量传递过程
2
第一章
冷凝器
精 馏 段 进料 提 馏 段
精馏塔模型
塔整体 进出总物料平衡,组分平衡 塔局部 精馏段塔板 物料平衡, 热量平衡 相平衡 提馏段塔板 物料平衡, 热量平衡 相平衡
馏出液 回流
理论板(平衡级)
加料板
再沸器 釜液
3
要求:1. 掌握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公式 2. 熟练进行精馏的基本运算 一、相平衡 1.汽液平衡方程
化工原理 下
复习课
1
各章的基础理论,基本相同 物料守恒,能量守恒,相平衡和传质速率方程 各章基本方法,基本相同 解决问题 1、相平衡:有关于传质极限和方向 2、传质速率方程: 传质快慢,控制步骤 3、物料守恒,能量守恒: 计算的基础
各章都有独自的重点和方法 蒸馏 :相平衡,物料恒算和热量恒算 吸收 :传质速率方程,相平衡,物料恒 算 萃取 :物料恒算,相平衡 干燥 :物料恒算,热量守恒,相平衡
化工原理讲稿(下册)-应化第十一章萃取讲(2)
1、吸收的理论依据? 2、单组分吸收涉及的组分A、B、S的含义? 3、单组分吸收中气相由?组成,液相由?组成?
4、x、y、X、Y的含义?为何定义X、Y?
5、吸收溶解度曲线?T、p如何影响? 6.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如何表达?
编辑ppt
1
第十一章 萃取 Extraction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萃取过程的计算
编辑ppt
12
四、应用场合-之三
热敏性物质的分离:
在生化制药的过程中,生成复杂 的有机液体混合物,这些物质大多为 热敏性混合物。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 萃取,可避免受热损坏,提高有效物 质的收率。例如青霉素的生产,用玉 米发酵得到的含青霉素的发酵液,以 醋酸丁脂为溶剂,经过多次萃取得到 青霉素的浓溶液。
单元操作
液-液萃取 EXTRACTION
蒸馏 DISTILLATION 吸收 ABSORPTION
操作原理
利用组分在萃取剂中溶解 度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
利用组分的挥发度不同分 离液体混合物 利用组分溶解度不同分离 气体混合物
扩散方式
单向扩散
反向扩散 单向扩散
编辑ppt
10
四、应用场合-之一
沸点接近或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的物系分离:
编辑ppt
21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解决方法
利用三角形……
A
A
A
M
B
M
S
B
SB
编辑ppt
M
S
22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顶点
纯组分 (A、B、S)的表达
A
点A:xA=100%
点B:xB=100%
点S:xS=100%
化工原理----参考答案----------期末专用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A2
1
Q K2t m
Q1 K1t m1
Q1 K2tm1
A1 A1
t
t1 =5℃
→返A回
T
Q=QL=Q1+Q'1=qm1r1+qm1cp1(T1-T2)
T1 46℃ 46℃
Q=QL=Q1+Q'1=Q2=qm2cp2(t2-t1)→qm2
t2 32℃
Q'1=qm1cp1(T1-T2)=qm2cp2(t-t1)→t
KA (1- q c m1 p1 )
T2 - t1 qm1cp1 q c m2 p2
q c m1 p1 t2 - t1 85 - 20 2.167 q c m2 p2 T1 - T2 100 - 70 qm1cp1 2q c m1 p1 2 2.167 4.334 qm2cp2 qm2cp2
Q=QL=Q1=Q2=qm2cp2(t2-t1)
qm2=uAρ=u[(0.785d2)(n/2)]ρ
qm2=12×[(0.785×0.0332)(200/2)]×1.076=1.104[kg/s]
Q2=1.104×1.005×103×(86-26)=66570[W]
Re du 0.033 12 1.076 2.15 104 104
d2n 3.14 0.038 200
近似计算: α1<<α2→K1≈α1=54.84[W/m2·K]
A1
Q K1t m
66570 54.84 59
20.57[m2 ]
A1
20.57
0.993[m]
d1n 3.14 0.033 200
误差很小,近似允许。
9
返回
解 2 因为此换热器损坏,重新设计了一台新换热器, 其列管尺寸改为Φ54×2mm;总管数降低20%;但每根 管长维持原值。用此新换热器加热上述空气,求空气 旳出口温度?
化工原理(下册)教学课件
2.再沸器的热负荷
QB V IVW WI LW LI Lm QL
ILW ILW, V L W
QB V IVW ILW QL
Wh
QB I B1 I B2
精馏过程的节能:
热泵精馏 多效精馏
间歇精馏
特点:①非稳态过程。釜液随时间变 化,塔内操作参数也随位置和时间变 化。②只有精馏段。
CD cSml
(Re
L
)0.67
(
ScL
)0.33
(Ga
)0.33
式中:特征尺寸l为填料直径m。
㈣ 经验公式
⑴ 用水吸收氨:主要阻力在气膜,气膜吸收经验式为:
kG a 6.07 10 4 G 0.9W 0.39
( kmol /(m3 h kPa) )
式中:G__气相空塔质量速度,kg /(m2 h)
基本操作方式:①馏出液组成恒定, 回流比不断加大。②回流比恒定,馏 出液浓度不断变小。
回流比恒定时的间歇精馏计算
1.理论板层数
①先计算最小回流比,最确定R
Rm in
xD1 yF yF xF
R 1.1 ~ 2Rmin
②图解理论板层数
2.操作每一瞬间如下图所示 3.各参数关系式
ln F xF dxW
kLa cW 0.82
1/ h
kmol /(m3 h kPa)
式中:c为常数,
温度 10℃ 15℃ 20℃ 25℃ 30℃
c
0.0093 0.0102 0.0116 0.0128 0.0143
适用条伴:①气体的空塔质量速率G为320-4150kg/(m2.h) ,液体的 空塔质量速率W为4400-58500kg/(m2.h) ;②直径为25mm的环形 填料。
化工原理讲稿 气体吸收
两相相内传质速率可用下面的形式表达为:
NA
DG
RT1
P pBm
p
pi
令kG
DG
RT1
P pBm
N A kG p piFra bibliotekNADL
2
cm cSm
(ci
c)
令kL
DL
2
cm cSm
N A kL (ci c)
DG、DL —— 溶质组分在气膜与液膜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P/pBm —— 气相扩散漂流因子; cm/cBm —— 液相扩散漂流因子; 1、2 —— 界面两侧气液相等效膜层厚度,待定参数。
一、吸收过程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二、亨利定律 三、传质过程的方向、限度及推动力
第二节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一、吸收过程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当气体混合物与一定量的溶剂 接触时,气相中的溶质便向液相中转移,直至液相中溶质 达到饱和为止,这时,我们称之为达到了相平衡状态。达 到了相平衡状态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称平衡分压;液相 中溶质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溶解度)。
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下方(M点):
y
ye=f(x)
ye
溶质解吸
y
M
释放溶质
o
xe
xx
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下方,则体系将 发生从液相到气相的传质,即解吸过程。
第二节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气、液相浓度(y,x)处于平衡线上(K点):
y ye=f(x)
yye
K
o
xe x x
第一节 概述
2. 吸收操作实例:石油液化气脱除硫化氢
第一节 概述
化工原理教案下册(2024)
黑体辐射
理想化的辐射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 面的所有波长的辐射能。
2024/1/30
辐射传热基本定律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描述辐射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
16
换热器
2024/1/30
换热器类型
根据传热原理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间壁式换热器、混合式 换热器和蓄热式换热器等。
换热器设计
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换热器的类型、结构尺寸和操作条件等,并进 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校核。
换热器性能评价
采用传热效率、压力降、热回收率等指标评价换热器的性能优劣 。
17
04
蒸馏过程与设备
2024/1/30
18
蒸馏基本原理
01
蒸馏定义与目的
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
2024/1/30
实验器材使用规程
熟悉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按 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急救与应急处理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遇到 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35
流体流动实验
流体静力学实验
通过测量流体的静压力、密度等参数 ,了解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流体动力学实验
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现象,测量 流速、流量等参数,探究流体动力学 的基本规律。
23
05
吸收过程与设备
2024/1/30
24
吸收基本原理
吸收的定义
吸收是指溶质从气相或液相 溶入另一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
吸收的分类
根据吸收质与吸收剂的状态 ,吸收可分为气-液吸收、液 -液吸收等。
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
吸收过程遵循物质守恒定律 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伴随 着传质和传热现象。
最新化工原理(下册期末复习 及试题教学讲义ppt
98.2%
例2-2在填料塔内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蒸 气,丙酮初始含量为3%(体),若在该塔 中将其吸收掉98%,混合气入塔流率 V=0.02kmol/(m2.s),操作压力 P=101.33kPa,温度T=293K,此时平衡关 系可用y=1.75x表示,体积总传质系数 KGa=1.58*10-4kmol/(m3.s.kPa),若出塔水 溶液的丙酮溶度为平衡浓度的70%,
z
V ky
y1 dy y2 y yi
z
L
x1 dx
kx x2 xi x
NA NA
Ky( Kx(
y xe
yxe))
z
V Ky
y1 dy y2 y ye
z
L Kx
x1 dx x2 xe x
x xi xe
z
V Ky
y1 y2 ym
V 1 Ky 1 mV
• Ⅱ)平衡水份与自由水份
• Ⅲ)结合水份与非结合水份
• Ⅳ)四者之间互相关系
•
2、干燥时间计算
• ①恒定干燥 Ⅰ)干燥实验及曲线:X~τ, X~t
• Ⅱ)干燥速率曲线 等速干燥、降速干燥,临界含水量
• Ⅲ)干燥时间
• ②变动干燥
• Ⅰ)与恒定干燥过程的比较
•
• 例1-1 在一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二元理 想混合物。塔顶上升的蒸气通过分凝器后, 3/5的蒸气冷凝成液体作为回流液,其浓度 为0.86。其余未凝的蒸气经全凝器后全部 冷凝为塔顶产品,其浓度为0.9(以上均为 轻组分A的摩尔分数)。若已知回流比为最 小回流比的1.2倍,当泡点进料时,
• 干燥过程的物、热衡算--干燥静力学
• 1、物料水份量表示法:
• 湿、干基含水量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下册)
化工原理(二)课程期末复习提要责任教师胡天觉2008年12 月一、说明1. 教材本课程教材选用天津大学的《化工原理》下册。
《化工原理》(二)即教材的下册内容,包括蒸馏、吸收、萃取等章节。
2.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环境规划与环境保护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考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3.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4.命题依据依据教材内容、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和期末复习指导命题。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熟悉是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还知道“为什么”;掌握是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根据所给的条件,具体分析和阐述实际环境规划问题。
6.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分为四类,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
二、各章复习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蒸馏要求一、掌握的内容1. 质量分率和摩尔分率的定义及相互间的换算;2. 双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拉乌尔定律、道尔顿定律、露点线、泡点线、气液相平衡图、挥发度、相对挥发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3. 精馏原理,并运用此原理分析精馏过程;4.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推导,全塔物料衡算,精馏段、提馏段的物料衡算,加料板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q线方程的推导,进料热状态与q值之间的关系;5. 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理论板的概念,恒摩尔流假设,逐板计算法、图解法计算理论塔板数和简洁法求理论板层数,最小回流比Rmin的计算,适宜回流比的选择,回流比的大小对塔板数及操作费用的影响;6. 板式精馏塔塔高及塔径的计算,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的定义及其计算。
化工原理讲稿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适用条件: (1)气体的空塔质量流速G为 320-4150kg/(m2h) (2)液体的空塔质量流速W为 4400-58500 kg/(m2h); (3)直径为25mm的环形填料。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3.传质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1) 计算气相传质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m2/m3,为填料层的空隙率m3/m3);
U0 -─气体在填料空隙中的实际流速,u0=u/(u为空塔气速m/s);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2)计算液相传质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Sh L 0.000595 Re L 0.67 Sc L 0.33 Ga 0.33
液相舍伍德准数
Sh L
kL
cSm c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一、传质系数 二、 传质理论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一、传质系数 传质系数的影响因素 ➢物系的性质 ➢填料的结构 ➢操作条件 传质系数的来源
➢实验测定 ➢经验公式 ➢准数关联式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1.传质系数的实验测定 由填料层高度计算式:
h V Yb Ya KY a Ym
➢ 由此理论所得的传质系数计算式形式简单,但等效膜层厚度 1 和 2 以及界面上浓度 pi 和 Ci 都难以确定;
➢ 双膜理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对具有自由相界面或高度湍动 的两流体间的传质体系,相界面是不稳定的,因此界面两侧存在稳 定的等效膜层以及物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的假设都难以 成立;
➢ 该理论提出的双阻力概念,即认为传质阻力集中在相接触的两流体 相中,而界面阻力可忽略不计的概念,在传质过程的计算中得到了 广泛承认,仍是传质过程及设备设计的依据;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下期末考试第六章精馏习题一、填空1、在t-x-y图中的气液共存区内,气液两相温度,但气相组成液相组成,而两相的量可根据来确定。
2、当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则气相露点温度液相泡点温度。
3、双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α是溶液中的挥发度对的挥发度之比,若α=1表示。
物系的α值愈大,在x-y 图中的平衡曲线愈对角线。
4、工业生产中在精馏塔内将过程和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而实现操作的。
5、精馏塔的作用是。
6、在连续精馏塔内,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其作用是;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其作用是。
7:离开理论板时,气液两相达到状态,即两相相等,互成平衡。
8: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有(1)和(2)。
9:精馏过程回流比R的定义式为;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来说,当R= 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少,此种操作称为;而R= 时,所需理论板数为∞。
10:精馏塔有进料热状况,其中以进料q值最大,进料温度泡点温度。
11: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回流比等于,馏出液流量等于,操作线方程为。
12:在操作的精馏塔中,第一板及第二板气液两相组成分别为y1,x1及y2,x2;则它们的大小顺序为最大,第二,第三,而最小。
13:对于不同的进料热状况,x q、y q与x F的关系为(1)冷液进料:x q x F,y q x F;(2)饱和液体进料:x q x F,y q x F;(3)气液混合物进料:x q x F,y q x F f;(4)饱和蒸汽进料:x q x F,y q x F;(5)过热蒸汽进料:x q x F,y q x F;13.塔板上的异常操作现象包括、、。
14.随着气速的提高,塔板上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气液接触状态,其中和均是优良的塔板工作状态,从减少液膜夹带考虑,大多数塔都控制在下工作。
二、选择1:精馏操作时,增大回流比R,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VL (),馏出液组成x D ( ),釜残液组成x W ( ).A 增加B 不变C 不确定 D减小2:精馏塔的设计中,若进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气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所需的理论塔板数N T(),提馏段下降液体流量L/()。
A 减小B 不变C 增加D 不确定3:对于饱和蒸汽进料,则有L'()L ,V'()V。
A 等于B 小于C 大于D 不确定4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n-1,n,n+1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A y n+1>y n>y n-1B y n+1=y n=y n-1C y n+1<y n<y n-1D 不确定5:某两组分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 A=0.4,相应的泡点温度为t1,气相组成y A=0.4,相应的露点温度为t2,则()A t1 <t1B t1= t1C t1> t1D 不能判断6:完成某分离任务需理论板数为N T=7(包括再沸器),若E T=50%,则塔内需实际板数(不包括再沸器)为()A 14 层B 10层C 12层D 无法确定7:若进料量、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都不变,要提高x D,可采用()A、减小回流比B、增加提馏段理论板数C、增加精馏段理论板数D、塔釜保温良好8:在精馏操作中,若进料位置过高,会造成()A、釜残液中易挥发组分含量增高 B实际板数减少C 馏出液中难挥发组分含量增高 D各组分含量没有变化9:精馏塔采用全回流时,其两操作线()A、与对角线重合 B距平衡线最近C斜率为零 D在y轴上的截距为110:精馏的两操作线都是直线,主要是基于()A、理论板的概念 B理想溶液C服从拉乌尔定律 D恒摩尔流假设11:当x F、x D、x W和q一定时,若减小回流比R,其他条件不变,则()A、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小,两操作线远离平衡线B、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小,两操作线靠近平衡线C、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大,两操作线远离平衡线D、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大,两操作线靠近平衡线12: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越接近于 1 ,则表示分离该物系越()。
A不完全; B完全; C困难; D容易。
13.操作中连续精馏塔,如采用回流比增大,则()。
A)x D,x W均增加(B)x D,x W均减小(C)不能操作(D)x D增加,x W减小。
14.精馏塔的设计中,若进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气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所需的理论塔板数NT()。
A 减小B 不变C 增加D 不确定三、判断题11 理想溶液中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等于同温度下两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之比()26:从相平衡x-y图中可以看出,平衡曲线距离对角线越近,则表示该溶液越容易分离()27:用于精馏计算的恒摩尔液流假定,就是指从塔内两段每一层塔板下降的液体摩尔流量都相等()28: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全回流时精馏段操作线斜率为无穷大()29:用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时,适宜的进料位置应该在跨过两操作线交点的梯级上()30:当进料量、进料组成及分离要求都一定时,两组分连续精馏塔所需理论塔板数的多少与(1)操作回流比有关()(2)原料液的温度有关()31:对于精馏塔的任何一层理论板来说,其上升蒸汽的温度必然等于其下降液体的温度()32:当F、x F一定时,只要规定了分离程度x D和x W,则D和W也就被确定了()33:当精馏操作的回流比减少至最小回流比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小()34在精馏操作中,若进料的热状况不同,则提馏段操作线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习题35:简述在定压下,苯-甲苯混和液的t-x-y图中的两条曲线和三个区域的名称。
答:图中有两条曲线:下方曲线为t-x线,称为饱和液体线或泡点线;上方曲线为t-y线,称为饱和蒸气线或露点线。
(2分)两条曲线将t-x-y图分成三个区域: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称为液相区;饱和蒸气线以上区域称为过热蒸气区;两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气、液共存区。
(3分)习题36:简述精馏原理,实现精馏定态操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精馏原理: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气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过程。
(2分)上升蒸气流和液体回流是造成气、液两相以实现精馏定态操作的必要条件。
(2分)(共4分)习题37:连续精馏流程中主要由哪些设备所组成?还有哪些辅助设备?答:主要由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等设备组成。
(2分)辅助设备有:原料液预热器、产品冷却器、回流液泵等。
(2分)(共4分)习题38:简述恒摩尔流假定。
在精馏计算中有何意义?答:恒摩尔流假定是指在精馏塔的精馏段和提馏段内,本段内各板上升蒸气摩尔流量相等,下降液体摩尔流量相等,但两段之间不一定相等。
(3分)意义是精馏的计算都是以恒摩尔流为前提的,这样可简化精馏计算。
(2分)习题39:写出实际生产中加入精馏塔的原料的五种热状况及它们的q值。
答:原料的五种热状况为:(1)冷液进料,q>1。
(1分)(2)饱和液体进料,又称泡点进料,q =1。
(1分) (3)气、液混合物进料,q =0~1。
(1分)(4)饱和蒸气进料,又称露点进料,q =0。
(1分) (5)过热蒸气进料,q<0。
(1分)(共5分)习题40:何谓适宜回流比?在精馏设计计算中怎样确定?其范围如何?答:精馏操作费用和设备投资费用之和为最低时的回流比,称为适宜回流比。
(2分)在精馏设计计算中,一般不进行经济衡算,常采用经验值。
(1.5分) 据生产数据统计,适宜回流比的范围可取为:R =(1.1~2)R min 。
(1.5分)习题41:什么时全塔效率E T ?在精馏设计中E T 如何确定?答:全塔效率E T 又称总塔板效率,是指一定分离任务下,所需理论塔板数N T 和实际板数N P 的比值,即ET =PT N N ×100%。
(3分)在精馏设计中,由于影响E T 的因素非常复杂,故一般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估算,也可采用生产实际或经验数据。
(2分)(共5分)习题42:简述什么叫填料精馏塔的等板高度HETP ?答:假想在填料塔内,将填料层分为若干个高度单元,每个单元的作用相当于一层理论板,此单元填料高度称为理论板当量高度,又称为等板高度,以HETP 表示。
(3分)习题43:通常对特定的精馏塔和物系,影响精馏操作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因素有:(1)塔内操作压强(2)进、出塔的物料流量(3)回流比(4)进料组成和热状况(5)再沸器和冷凝器的传热性能和条件(6)设备散热情况(每个影响因素给0.5分,6个共3分) 习题45:简述什么叫恒沸精馏?答:在混和液(恒沸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夹带剂),该组分与原混和液中的一个或两个组分形成新的恒沸液,且其沸点更低,使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增大而得以分离,这种精馏方法称为恒沸精馏。
(3分)习题46:什么叫萃取精馏?答:萃取精馏也是在待分离的混和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萃取剂或溶剂),以改变原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得到分离。
不同的是萃取剂的沸点较原料液中各组分的沸点要高,且不与组分形成恒沸液。
(3分)习题47:在乙醇和水的混和液中,乙醇的质量为15kg ,水为25kg 。
求乙醇和水分别在混和液中的质量分数、摩尔分数和该混和液的平均摩尔质量。
习题48:若苯-甲苯混和液在45℃时沸腾,外界压力味20.3kpa 。
已知在45℃时,纯苯的饱和蒸气压kpa p 7.220=苯,纯甲苯的饱和蒸气压kpa p 6.70=甲苯。
求其气液相的平衡组成。
习题49:苯-甲苯理想溶液在总压为101.3kpa 下,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在85℃时,kpa p 9.1160=苯,kpa p 460=甲苯;在105℃时,kpa p 2.2040=苯,kpa p 860=甲苯。
求:(1)在85℃和105℃时该溶液的相对挥发度及平均相对挥发度;(2)在此总压下,若85℃时,78.0=苯x ,用平均相对挥发度值求y 苯。
习题50: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含苯50%(质量百分数,下同)的苯-甲苯混和液。
要求馏出液组成为98%,釜残液组成为1%(均为苯的组成)。
求:甲苯的回收率。
习题51:在一两组分连续精馏塔中,进入精馏段中某层理论板n 的气相组成y n +1为0.75,从该板流出的液相组成x n 为0.65(均为摩尔分数),塔内气液比V/L=2,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为2.5,求:(1)从该板上升的蒸气组成y n ;(2)流入该板的液相组成x n -1;(3)回流比R 。
习题52: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两组分混合物。
已知原料液流量为100kmol/h ,组成为0.5(易挥发组分摩尔分数,下同),饱和蒸气进料;馏出液组成为0.98,回流比R 为2.6,若要求易挥发组分回收率为96%,求:(1)馏出液的摩尔流量D ;(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