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中国式师生关系——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悟道求业生惑”--汪子晨+混合1406班+314010519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重构中国式师生关系——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悟道求业生惑”姓名与学号汪子晨(3140105198) _指导教师___ _ 陆国栋____________ ___年级与专业大一混合班 _____所在学院 _______竺可桢学院 ___ ________________

重构中国式师生关系

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悟道求业生惑”

汪子晨(3140105198)

大一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老师这一身份职能的定位在他那个时代中率先掀起了“从师而学”的新风气,同时对中国接下来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

但让我们跳脱出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审视这句话:如果将其直接套用于当代教学,不难发现其本身固有的“教师中心性”,即对于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地位过于强调,学生在其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被“理所应当”地忽视。这不由得令我们想起近些年来我国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核心之一的教育改革,作为改革成果的亲身体验者,我对其持中立态度,在此仅希望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为韩先生那句名言的补充,“学子,所以悟道求业生惑也”。

一.传道---悟道:成才=成人?

谈到重构中国式师生关系,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种特殊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先秦时期老师对学生代行父母之职,师生关系带有浓重的礼教色彩,主要由道德调节。秦汉时期,师生关系所体现的实质上是一个等级体系,其行政化特点凸显。而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盛行,老师成为学生获取功名利禄的重要来源,知识传授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成人教育”变为了纯粹的“成才教育”。

那么当代中国教育的师生关系又是怎样呢?我想是以上三种关系的混合体,即道德关系+行政关系+知识传授关系,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现代版“成才教育”。老师负责传授“成才之道”,学生负责相信并接收。与欧美国家师生关系的社会契约化比起来,我国学生过于被动。欧美教师只是知识的提供者、学习的辅导者、教育服务的供应者,而中国学生却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接受者、教育服务的接受者。我们对于“自己体悟”的热情过早地被消耗殆尽,或者就算侥幸残留一些“悟道”的本领,到头来发现悟得之道仅为“成才之道”而非“成人之道”。

二.授业---求业:君子不器,学子不器?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指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而本文所说的“不器”除了这层意思,更想表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成为教师意志的容器。

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应该只是冰冷的主客体关系,否则极易衍生出压迫型师生关系。但在如今大多数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不顾学生的具体感受和真实需要,完全按照自我的主观意愿而肆意地改造学生,学生的真实意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完整表达,创造力得不到激发。

如今的高考就如翻版“科举制”,这导致中国教育的知识传授特点得到过分的强调,老师遵循市场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经济规律,鼓吹“期货交易”,坚信大量的知识积累能够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更强的竞争力,从而为学生日后的生存发展、过上幸福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问题是:老师授予了学生对未来成功的渴望,但学生却在当下找不到支撑渴望的理想。

真正适合学生的事业永远不会存在于虚幻的未来,只有他们现在渴求的愿望才是值得他们付出一生去追求的。从授业到求业,老师们还是多歇歇为好。

三.解惑---生惑:解答or疑惑?

中国教育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尊师爱生”虽在时代的传承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成为现代中国师生观的基本典型。但“师道尊严”所带来的劣根性却难以抹除。

总的来说,现今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仍以“解答问题”为主旋律,而且解答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老师的“自问自答”。即使是启发式教学也仍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启而不发”、“答而无疑”实属常态。从教学环境到课堂氛围都是严守规矩、井然有序的,在这种环境中,解答永远充满了正面意义,而疑问总显得格格不入。学生个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得卑微、盲从和胆怯,丧失了独立性、批判性和冒险精神,缺乏开拓与独创意识。

学生们不再提问了,这也许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学生们已经没有问题了,这也许才是中国教育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