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教与东北民间文化_阎秋红
论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摘要:作为现代东北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女作家萧红自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在短短9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出版过11部集子:《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和《马伯乐》。
这些作品的绝大部分中,无论是创作心理、文本世界以及美学风格等都与她所成长的地域文化——萨满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萧红的创作文本世界、人物及其他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美学风格进行解析,探索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并且试从萨满文化的内容、精神以及美学风格三个方面,对萧红的创作进行解析,诠释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萧红;文本;萨满文化;人物塑造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modern northeast literature, female writer Xiao Hong from 5 January 1933: first novel "the outcasts", in just nine years of her career were published 11 Album: "journey", "life and death", "commercial street" and the bridge "," Chinatown "," shout in the weald ", the memories of Mr. Lu Xun," the prose of Xiaohong "," small town in March "," Hulan River "and" Bole ".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works, whether it is the cre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he text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style and so on with the regional culture she has grown - the Shaman culture, there is an inevitable link.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haping of Xiao Hong's literary creation world, characters and other image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unique aesthetic style through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haman culture creation of Xiao Hong. And try to lear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haman culture, spirit and aesthetic style, the creation of Xiao Hong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pact of Shaman culture on Xiao Hong's creation.Key words: Xiao Hong; text; Shaman culture; character creation论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绪论 (5)一、萧红的创作研究概况 (5)二、从萨满文化为切入点研究萧红的创作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5)第一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文本内容的影响 (7)第一节对萨满宗教仪式的呈现 (7)一、萨满仪式在文本中的呈现 (7)二、对“跳大神”的批判 (8)第二节对原始崇拜的书写 (10)一、生殖崇拜——对女性生殖的批判 (10)二、自然崇拜——宏大的自然景象描写 (14)三、鸟图腾——对鸟类的书写 (15)第二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人物塑造的影响 (16)第一节萧红创作中的复仇精神与英雄主义 (16)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性形象 (16)二、冒险家与流浪者形象 (17)第二节萧红创作中的原始崇拜精神的体现 (18)一、祖先崇拜——慈爱的长者形象的书写 (18)二、女神崇拜——通灵的女孩形象 (19)三、自然崇拜——“人性化”的自然景物 (20)第三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21)第一节萧红创作中“日神精神”的表达 (21)一、歌哭式的情感表达 (21)二、“力”的突显 (21)第二节萧红创作中泛神论的呈现 (22)一、平民化形象的倾心书写 (22)二、对人物的悲悯情怀 (23)三、启蒙与反思的自救情怀 (24)第四章萨满文化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 (25)第一节萧红创作中的“外倾”情感的流露方式 (25)一、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的无间歇性转换 (25)二、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自由转换 (26)第二节神话书写形式的影响——“越轨的笔致”散文化书写 (30)一、无主线及中心人物 (30)二、少量的人物形象 (31)三、富有跳跃性的情节 (32)结语 (34)一、萨满文化在萧红创作中既批判又欣赏的矛盾心态 (34)二、从萨满文化为切入点研究萧红的创作研究的文化价值 (35)参考文献 (37)绪论一、萧红的创作研究概况不到十年的文学历程,萧红创作了近百万字作品,尤其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了《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这样不可重复的珍贵文本。
浅论萨满图腾与东北地区服装的关系
佩戴饰品除了起到装饰美化和实用的作用, 还带有宗教影响的因素。带有民族特色的配饰是服 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自己所崇拜的图腾形象 融入进日常,或编织在衣服上,或纹绘在身体上, 或雕刻成饰品随身佩戴。北方民族生来性格粗狂豪 迈,以狩猎、游牧为生,因此他们的首饰注重实用 性,特点就是厚重,装饰上也非常朴实。
哈萨克族在信奉萨满教的时候保存了许多兽 骨、金属、石头、植物等萨满教护身符。[3] 在哈萨 克族人眼中狼是神圣的存在,他们不会直呼其名, 而是唤作“狗鸟”。族人以狼为图腾,将狼散骨 或是狼牙随身携带来辟邪,这是他们神圣的辟邪物, 一般佩戴者不会将它轻易示人,小心保存着,十分 珍贵,这一风俗留存至今。
注重服饰整体尺寸的比例性,整体与局部的 比例协调问题,服饰的细节和局部上的曲线与直线 对比、材料材质对比与协调功能,以此来展现服装 的美感,是东北地区服饰的特色。除此之外,强烈 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裙摆的高低起伏,衣袖的收放 自如,配饰的明快优雅等体现宗教神秘韵味,粗中 有细的服装特点也与萨满宗教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富育光 , 萨满教与神话 [M].辽宁大学出 版社 ,1990 [2] 郭淑云 , 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3] 王纪、王纯信 , 萨满绘画研究 [M].时代 文艺出版社 ,2003
231
满族女子喜欢佩戴带有插花,羽毛的头饰, 珠花簪、金银花绒毛和羽毛制作而成的饰品也深受 她们的喜爱。满族有一种特殊的制作工艺,叫做“梢 蓝点翠,”将蓝色的鸟羽毛粘贴在首饰的表面,在 满族人心中对鸟充满了信仰,鸟象征着自由,是神 明的使者,如今这门手艺已经失传。
四、结束语 东北地区的服装蕴含着萨满教思想观念 , 深刻 的文化内涵。萨满教使他们创造并拥有独特的,色 彩鲜明的服装与服饰。(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
神秘属 性 ,即神灵 。这 种属 性就其 本 性 而 言是人 的
一
萨满教文化 与现代 东北作 家 的泛神
、
感 觉所无 法感 知 的 ,然 而在持 有这 种 原始 宗 教信 仰
论 思 想
的观点的人看来 ,无法感知的对象 比能直接感知 的
对 象 更 重 要 0”[2](Fas)这 与 十六 七 世 纪 流行 于 西 方
力 。在东 北 土著 民族 一 直 存 在着 植 物 图腾 崇 拜 尤 她 的作 品的字里 行 间 ,使她 的作 品不 独具 有北 欧文 其是树图腾崇拜 ,因为树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繁 学 那样 因地域 的 独特所 带 来 的幽深 和神 秘 ,更具 有
[关键词]现代 东北 文学;萨满教 文化;萧红 ;马原 [作者简介]闫秋红 ,暨南大学 中文系讲师 ,博士 ,广 东 广州 ,510632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6)05—0147—05
中国 除儒 教和道 教文 明之外 ,还 有 一种 萨 满式
论思想则是 闪烁着神性的异彩 。 在抗战文学中,东北 作家很少站在高度 自觉 、
富有 政 治含 义 的 民族 立 场 去 描写 这 场 民族 解 放 战 争 ,却执 著 于 表 现 地 域 性 文 化 感 召 下 的 民 族 向 心
说过 :“迟子建的作品是 ‘泛神 ’的或 ‘泛灵 ’的,万物 有神或 万 物有灵 ,可以看作 是 她 的作 品尤 其是 她早 期 的一 些作 品 的一种 主导 的文 化 观念 ,尽管 这 种文 化 观念对 于她本 人 来说未 必 是 自觉 的 ,但 却 浸润 在
暨 南 大学 人 文 社 科 引进 人 才 项 目(003JSYJ013)
萨满民俗文化
萨满民俗文化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萨满民俗文化(二)萨满跳神仪式的体现萨满是天神的代言人,又是精灵的替身,把所有类似宗教职能的特点都融于一身,既代表人们许下心愿,又为人们排忧解难,尤其是他们还担负着与诸灵界接触、沟通的职责。
但是,神灵的思想和启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理解和接受的,只有通过萨满的中介才能达到目的。
萨满经过激烈的狂躁不安以后,进入半昏迷状态的忘我阶段,然后神灵借此显灵,说出所谓的神的旨意。
因而,萨满被认为是这种原始宗教教义最具权威的解释者,能保佑人们平安免除灾难的神灵的代表。
萨满跳神是萨满教最基本的宗教仪式,跳神的职能主要是祈禳与祭祀,为患者治病、为死者祝福等,这些仪式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展现。
1.祭祀是萨满跳神的主要职能。
为氏族祈福,通常在春秋两季跳太平神,为了全氏族的平安、兴旺,萨满必须主持大型的祭天和祭诸神仪式。
《额尔古纳河右岸》未写到此类相关的大型祭祀活动,却描述了祭祀玛鲁神(总神)的仪式。
一般来说,我们打到熊或堪达罕时,会在尼都萨满的希楞柱前搭一个三角棚,把动物的头取下,挂上去,头要朝着搬迁的方向。
然后,再把头取下来,连同它的食管、肝和肺拿到希楞柱里玛鲁神的神位前,铺上树条,从右端开始依次摆上,再苫上皮子,不让人看见它们,好像是让玛鲁神悄悄地享用它们。
到了第二天,尼都萨满会把猎物的心脏剖开,取下皮口袋里装着的诸神,用心血涂抹神灵的嘴,再把它们放回去。
之后要从猎物身上切下几片肥肉,扔到火上,当它们“吱啦吱啦”叫着冒油的时候,马上覆盖上卡瓦瓦草,这时带着香味的烟就会弥漫出来,将装着神像的皮口袋在烟中晃一晃,就像将脏衣服放到清水中搓洗一番一样,再挂回原处,祭奠仪式就结束了[8]。
小说文本中最为悲壮、给人震撼最深的是妮浩萨满跳神求雨的场面。
2.治病招魂是萨满最经常、最大量的宗教活动。
萨满教对东北地区风俗文化的影响
萨满教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后,它的基本内容已经演化成为了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一旦确定下来,就成为北方民族在萨满教的影响下形成的风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是以北方民族的萨满教情节,为基础的包括民居习俗、消灾治病习俗、曲艺习俗、岁时岁月习俗、文学艺术习俗、地域习俗等等。
这种具有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是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需要人们了解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俗文化。
1萨满教对东北地区传统民居格局的影响清末在东北任职的刘兆禔所作《吉林纪事诗》中,有这样一首:“直立庭前木一根,祭天祀袒百神存。
禳祈祸福凭义勇,切肉同餐俎上豚。
”诗中所咏即旧时东北满族宅院中所立的“索罗竿”。
索罗竿民间称“神竿”,其形式有几种,比较“标准”的如现存沈阳故宫清宁宫门前所立者,选用碗口粗细,一丈多长的笔直树干,去掉树枝和树皮,并把顶端砍削成渐尖的开状,套上一只空底的锡碗,使之卡在距竿顶一尺多的地方,下面立在高约二尺的石座上,这根做竿子的“神木”,必须由本家主人亲自从山林中砍来,否则就是心不诚,竿子也不会有“灵气”。
比较简单的“神竿”,则可用数枝、秸杆临时捆扎制成。
树竿子的地点,一般在宅院的东南方向正对屋门的位置,比较宽敞的庭院索罗竿位于院心的砖砌或木制影壁之前,因竿子较高,人们从院外就可以看到,也成为满族人家的标志。
2萨满跳神是东北地区居民消灾治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萨满教观念中,人患病源自超自然力的作用,因而萨满治病也主要是通过祈神诊病,跳神治病的形式来实现的。
跳神治病是萨满的重要神事活动,无论是萨满,患者及其亲人,还是参祭的群众,态度都极其认真,整个治病过程是在虔诚的气氛中进行的。
萨满跳神主要经过请神、降神、送神三个阶段。
其中第二个阶段最为重要,萨满通过脱魂或凭灵,即使灵魂出体或降神附体来诊断病情,并根据病因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除祛疾患的目的。
古代萨满治病多恪守族制,谨依程序而行。
延至今天许多仪式已经简化。
拜请萨满,病家请萨满治病,必先拜请萨满,以表示对萨满的尊敬和虔诚信仰,由“博”接待(男巫,二神)并经过“鄂都干”(女巫,大神)的同意,可以治病。
浅析萨满教对东北地区习俗文化影响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7 ) 0 5 — 0 0 1 6 — 0 3
萨满 教 的起 源 “ 萨满” 一 词指 的是 兴奋 、 不 安 和狂 悖 的 人 , 通 常指 的 是那些 通 神 的巫女 一类 的人 。 蒙古 萨满 教早 期是 因尊 崇祖 先 而产生 的 , 其原 始 的功 能就 是 保护 人们 的 财产不 受 危险 。 保护 人们 免遭 疾 病瘟 疫 或者
M a y 2 0 1 7
浅 析 萨 满 教 对 东北 地 区 习俗 文 化 影 响
王佳宁
( 大 理 大 学 , 云 南 大 理 6 7 1 0 0 3 )
摘 要 : 萨满教历 史久 远 , 史记 载 萨满教起 于原始 渔猎 时代 。 萨满教 的理 论根 基 是 万物 有 灵论 。在 佛 教、 道教 等 其他 宗教 流 入北 方之 前 , 萨满教 几乎 占据 了北 方 宗教 的 一 片江 山 . 并 且是 北方 各个 民族 重要 的 祭祀 仪 式 。但 是 随着 文化 的融合 与 冲撞 , 北 方 大部 分 开始 转 向新 的 宗教 信 仰 。 但是 依 然 有一 些地 区和 民族
第3 8卷 第 5期
2 0 1 7年 5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 。 1 . 3 8 N o . 5
依 旧封 为主 流信 仰 , 这 种现 象在 东北地 区表现 极 为明 显 。 萨满教 作 为 东北地 区的原 始 宗教 , 它对 东北 文化
略述萨满文化与满族民俗的关系要点
略述萨满文化与满族民俗的关系珲春一中历史杨柳中文摘要:萨满文化是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形态,以萨满教为主要载体的萨满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现象都有极大的影响。
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满族人世代信奉萨满教,他们的宗教信仰体现了积极向上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本文主要探讨了萨满文化与满族民俗之间的关系,分别从满族民俗对萨满文化的传承以及萨满文化对满族民俗的影响的角度,略述了萨满文化在满族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对研究萨满教对满族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以及满族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萨满文化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现正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冲击,灿烂的文化开始衰败,因此关注满族的宗教信仰,保护民族优秀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萨满文化满族民俗关系引言萨满教是我国东北各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
“萨满”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三朝北盟会编》,其中记载“兀室(即完颜希尹)奸猾而有才。
……国人号为珊蛮。
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1]。
按照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中解释,“萨满”一词的涵义为“晓彻”之意,即最能通达,知晓神的旨意的人。
在萨满教中,萨满被认为是沟通人神的中介,按女真语解释,则为“天仆”。
不过,萨满教不能如此简单的定义,萨满教作为一个复杂的宗教体系,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我国学者孟慧英曾对萨满教作了一个比较具体、全面的阐述,“萨满教应看作是以信仰观念和崇拜对象为核心,以规范化的信仰和崇拜行为,以血缘或地域关系为活动形式三方面表现相统一的社会文化体系”[2]。
满族的萨满教信仰,在北方各个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之中,最具有代表性。
可以说满族萨满教是整个萨满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分支。
以“萨满教”为载体的萨满文化在满族社会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业已渗透并融入到满族民俗中,成为满族的共同文化心理。
随着满族历史的不断的发展,萨满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满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
萨满教作为东北地区古老而独特的宗教信仰,对东北文学的艺术表现、主题选择和审美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现代东北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本文将揭示萨满教文化在现代东北文学中的多维度呈现,并阐述这种呈现对于丰富和提升东北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要意义。
本文还将关注萨满教文化在现代东北文学中的创新与转化,分析作家们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将萨满教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东北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对萨满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萨满教文化概述萨满教,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原始宗教,深深植根于东北亚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各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文化体系复杂而独特,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巫术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表达。
萨满教信仰的核心在于万物有灵论,认为自然界中的山川、动植物乃至无生命的物体都拥有灵魂,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种信仰下,萨满——作为人与神之间的中介者,扮演着沟通天地、祈福禳灾的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复杂的祭祀仪式和神秘的巫术手段,帮助人们实现与神灵的交流,以求达到治愈疾病、保障丰收、祈求平安等目的。
在萨满教的祭祀活动中,歌舞、面具、神服、神鼓等元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歌舞是萨满与神灵沟通的主要方式,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和歌声,萨满能够进入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从而与神灵建立联系。
而面具、神服等则是萨满身份的象征,它们能够帮助萨满在仪式中转换身份,化身为不同的神灵。
萨满教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极为丰富多样。
无论是雕刻精美的神像,还是色彩斑斓的神服,都体现了萨满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艺术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更是东北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东北文学中,萨满教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融入了萨满教的元素,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了萨满教文化的魅力。
方案-浅谈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
浅谈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摘要]萨满教是黑龙江地区世居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的、最古老的原始宗教。
在长期的过程中,它形成了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和人物崇拜等多神崇拜体系,上中下三界的宇宙观,并有能够沟通人与鬼神、来往于天界、人间和阴问三界神职人员萨满,以及与之相应的祭祀活动仪式。
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满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费雅喀、库页等少数民族依然普遍信奉萨满教,各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及跳神祭祀仪式大致相似,但各民族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作为一种特有的现象在关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清代,黑龙江,民族,萨满教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
考察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宗教信仰,对研究这个地区或民族的社会发展及其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清代黑龙江地区主要指黑龙江将军管辖的地区和吉林将军管辖的黑龙江下游地区。
这里自古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也是东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传统的萨满教文化在东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立以前,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单一,普遍信奉较为原始的萨满教。
到了清代,清朝政府对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采取了不加干涉、顺其自然的政策。
这样,黑龙江地区的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费雅喀、库页等少数民族依然普遍信奉本民族的传统宗教——萨满教。
一、黑龙江地区的萨满教萨满教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原始宗教,它起源于石器时代,形成于漫长的原始氏族制阶段。
萨满教也是黑龙江地区最古老的原始宗教。
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六千年)起,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先民就开始信奉这种宗教。
萨满教没有创始人和宗教,其内容主要是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和人物崇拜,以及与之相应的祭祀活动仪式。
对自然的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意识活动,也是对自然界最初认识的反映。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历史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获得这样的反映。
萨满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萨满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摘要]萨满信仰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重要民间信仰,但由于政府对于萨满文化的保护长期处于失位状态,加之萨满信仰所带有的巫术特征,导致其在民间日益衰微。
本文从政府文化保护的角度,从政策制定、资金渠道、府间合作及传承人保护等方面对萨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萨满文化;保护;府间合作萨满信仰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前民们的重要民间信仰,在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至今,我国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巴尔虎蒙古人等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习俗、文化特征、民族性格等都烙有深深的萨满教的印痕。
这种发端于远古渔猎时代的原始宗教,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教义和规整的宗教仪式,本身又带有浓重的巫术特征,这使得政府与公众长期以来对萨满教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1.萨满文化的生存现状在近几十年的时间内,民间的萨满教信仰愈显衰微,几近消亡。
具体表现在:第一,民间的萨满教信众人数急剧减少:第二,正式的萨满祭祀活动极其少见(如今在我国北方偏远的山区仍常见到有所谓的“萨满跳神”,但很多是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萨满师,以驱邪治病为由,从事骗钱害人活动):第三,由于缺乏传承者,随着老一代萨满师的离世,如今能完整完成萨满跳神活动的萨满师几乎没有,这一点对于萨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影响是最严重的,也是当前萨满文化保护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
不过,如果细心地观察一下满族、锡伯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农村地区,我们还是很容易找到萨满教的痕迹的,比如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保有着的许多祭祀风俗(如满族的祭祀佛多妈妈、祭索伦杆等),其实都是以前萨满祭祀的一部分:又如,在重要节日里或日常商业演出中经常表演的民族歌舞(如满族舞蹈《腰铃舞》等),其艺术形式就是源自于萨满祭典活动:另外还有口头流传的各种民间故事(如赫哲族的《伊玛堪》等),其创作素材都直接来源于萨满教。
萨满教与东北民间文化_阎秋红
满族研究2004年 第2期萨满教与东北民间文化阎秋红(暨南大学中文系,广州 510632)摘要:据考证,我国东北亚地区是萨满教的发源地。
无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来讲,这里都天然地具备产生原始宗教的丰厚土壤。
东北处于儒家文化的边缘地带,萨满教文化在民间的影响一直比较深远,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取向发挥着能动作用,成为塑造东北民间文化精神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萨满教;东北;民间文化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4)02-0056-04 在东北历史上,萨满教是一种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原始的、土著的民间宗教形态,是东北诸民族民间文化和民俗形态的母源。
它对东北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现代东北文学和民间艺术等等所受的萨满教文化影响就是源于这种浸透了萨满教精神的民间文化。
这种文化以一种非常隐秘幽微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审美等方面的选择和取向。
在任何一个地域、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中,神话往往总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因为,神话是一种“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的民间文化形式,集中地表达了人类尤其是原始人类“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渴望,受萨满教这种原始色彩很浓的宗教影响的东北民间文化更是如此。
萨满教本来就包含着众多的神话,既有创世神话,又有对自然解释的神话以及其他对于动物、植物、矿物等的神话,其中有些神话具有浓郁的图腾意味。
这些神话由萨满讲唱传播,而萨满往往就是这些神话人物的使者和替身。
神话是萨满教的宗教心理和观念的形象表达,是萨满教文化的思想核心,萨满教是北方古代神话的主要载体。
这些神话直接体现了东北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反映了他们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复杂感情,以及对理想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和追求。
这些神话因素不仅沉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而且,也表现在他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古老的民风民俗延续在一代又一代东北人的生活习惯中。
文化视角下东北民间美术的阐述-以《萨满绘画研究》为例
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当前,东北的许多学者对民间美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创作的东北民间美术作品充分展示了文化的力量与魅力。
从文化的视角对东北民间美术进行解读和诠释是新颖的,王纯信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文章以王纯信先生的代表作《萨满绘画研究》为例,从文化的视角对东北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以此彰显东北民间美术的魅力。
一、东北民间美术研究的文化背景——基于萨满教的文化研究萨满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一种特别的信仰,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发展过程中显示了浓厚的原始民族审美意识。
尽管这些原始的民族审美意识比较朦胧、简单,但是为后来的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东北大地上与萨满教相关的文化艺术,学者都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萨满文物经过长期的历史洗礼,已经大量遗失,但是王纯信先生收藏了许多历史文物的原件及复印件,为研究东北民间美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东北民间美术——萨满绘画的文化阐述萨满绘画从本质上来说,是历史悠久的萨满文化的一部分。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萨满文化的研究为王纯信先生的东北民间美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也给笔者对萨满绘画的文化阐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从文化视角来看,萨满绘画其实不是当前社会上所指的单纯的绘画创作,而是萨满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萨满绘画中所包含的宗教色彩使其体现了极大的实用性,如各种祭祀活动中器物或者活动的装饰性绘画等。
王纯信先生通过对萨满文化的调查研究对东北民间美术——萨满绘画的文化艺术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彰显了萨满绘画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从王纯信先生的解读中,我们可以了解萨满绘画的历史渊源,进而追溯到远古时代,又从远古时代的理解中回到了今天。
也就是说,我们从萨满绘画的解读中可以了解东北民间美术的生成过程以及发展过程,可以得到更多的文化启示。
王纯信先生的《萨满绘画研究》也是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并对东北民间美术进行了文化视角的阐述。
萨满绘画也是在优胜劣汰中流传下来的历史精品。
萨满音乐在东北少数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以满族萨满音乐为例
艺术研究|艺术管理萨满音乐在东北少数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以满族萨满音乐为例哈尔滨师范大学/赵瑞隋欣摘要:满族萨满音乐是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之一,通过对满族萨满音乐的原始性、神秘性的切入,使我们能够真切地感觉到满族萨满音乐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近几年,满族萨满音乐也正式的被批准,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可见国家与政府对于满族萨满音乐保护的高度重视。
本作品将根据满族萨满音乐的音乐与特征与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来探索和研究满族萨满音乐的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对于满族萨满音乐传承现状及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相应措施。
关键词:萨满文化萨满教宗教萨满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满族萨满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沿岸佛满洲关氏、吉林九台小韩屯石氏等地区。
由于文化发展和地势特征的优势,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的许多民俗习惯与民间音乐都与满族萨满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并且在满族萨满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性,首先发展的是自然崇拜,其次发展为图腾崇拜,然后又发展到了祖先崇拜,从对外界大自然万物的崇拜发展到个体的动物的崇拜到最后的具象到人对于自身的认可与崇拜,这些特征使满族萨满音乐文化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满族萨满文音乐的艺术特征(一)原始性萨满文化是一个影响范围很广的世界性原始信仰宗教,大约产生于原始时期的新石器时代。
在历史发展上,萨满文化一直贯穿于满族宗教文化的始终,一些地区仍旧保留着原始的习惯与文化。
无论是包含了家族形式的祭祖、背灯、领牲、换锁等具有规范形制的家祭,还是负责祭祀狐神、莽神、貂神、熊神等的自然神祗的野祭,都一一体现了萨满文化原始性。
尤其是仪式中包含的神歌、器乐、节奏、力量、道具、服饰,不仅是满族人们在传统生活中对于原始文明具象化的体现,也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萨满文化原始性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神秘性与宗教相对应的文化往往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
中国北方地区满族萨满剪纸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转化
中国北方地区满族萨满剪纸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转化摘要:萨满文化是以萨满信仰为核心,宗教仪式为形式,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宗教文化。
中国北方是萨满教的故乡之一。
萨满剪纸是承载萨满文化的一种文化载体和传承形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推进了萨满剪纸元素与现代化设计相融合,使其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象设计元素单独存在或依附于设计本身。
1 萨满剪纸的概况与背景萨满文化以中国北方的宗教、历史、经济、哲学、医学、文学、艺术、体育和民俗等内容为背景,经过历史的洗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萨满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多种艺术形态,这些艺术形态是宗教、民俗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
其中中国北方地区的萨满剪纸就是萨满文化与图形传承与转化的成果之一,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表达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把和萨满文化有关联的剪纸形式都称为萨满剪纸,其中蕴含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记录了萨满的信仰图腾、活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和发展的全过程。
现如今中国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化,国际化的元素充斥着中国人民的生活,但萨满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基因,它深深根植于北方民众的深层心理,承载着北方民族的气韵血脉,并随着时代变迁在不断自我发展、传承、转化。
艺术家、设计师如果立足于当代的时间、空间以国际化的视角回望、梳理、辨析及创造性的将萨满造型予以应用,深入解读文化的释义,并将其造型转化为当代的艺术语言,会为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2 萨满剪纸的传承与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给予萨满剪纸极大的重视与政策扶持。
认定了一批优秀的剪纸文化手工艺者,对技艺进行保护并鼓励更多的创作及传承。
2.1萨满剪纸承载古老萨满主题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崇奉天神、地神、祖先神、家神、动物神、植物神等总计170多个神灵。
满族崇拜的动物神很多,如鸦、鹊、熊、鹿、貂、虎、鹰等,最常见的要数蛙和龟。
从人类学视角看萨满文化与东北民乐之间的关系
当代音乐2019年第3期MODERNMUSIC从人类学视角看萨满文化与东北民乐之间的关系汪㊀健㊀㊀常㊀乐[摘㊀要]以人类学视角看萨满文化与东北民乐之间的渊源关系ꎬ是笔者将人类学㊁萨满文化㊁东北民乐作为主要内容ꎬ从全新视角探索㊁研究萨满文化的深刻内涵的一种尝试ꎮ萨满文化作为一种原始宗教信仰的衍生文化ꎬ其历史发展源远流长ꎬ讲究万物有灵ꎬ崇尚自然ꎬ并将其视为该种文化的思想核心ꎮ身为一种原始宗教信仰ꎬ萨满文化一直存在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中ꎬ在人类思想文明里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ꎮ从地理位置上来讲ꎬ萨满文化主要存在于亚洲的东北部ꎬ但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其传播和发展ꎮ[关键词]东北民乐ꎻ萨满文化ꎻ人类学角度[中图分类号]J607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3-0050-03[收稿日期]2018-12-23[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研立项项目(JJKH20170071 ̄SK)ꎮ[作者简介]汪㊀健(1968 ㊀)ꎬ男ꎬ北华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研究生导师ꎻ常㊀乐(1991 ㊀)ꎬ女ꎬ北华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ꎮ(吉林㊀132113)一㊁萨满文化与东北民乐关系的研究现状所谓人类学ꎬ就是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类和人类文化进行研究的科学ꎬ其研究范围包括人类起源和种族划分ꎬ社会构造以及物质和精神生活等各个层面的变迁过程[1]ꎮ也可以认为人类学即人类自然发展研究史ꎬ包含对文明和野蛮民族的研究ꎬ有史和史前时代的研究ꎮ达尔文以为人类的音乐天才是由其动物祖先而得ꎬ因为雌雄淘汰使动物须利用其声音以引诱异性ꎮ音乐能引起仁慈㊁恋爱㊁优胜之感及好战的心ꎬ因此人类为音乐所动宛如回复于久远以前的感情和思想状态一样ꎮ这些感情思想原系潜伏的ꎬ为我们自己所不觉且不明其意义ꎮ人类学的目的就是将已被破坏和已经消失的内容进行重建使其复原ꎻ其中为了让后人了解历史中的人类行为ꎬ人类学对人类历史中已经消逝的人类行为进行考证ꎬ以供后人研究ꎮ在萨满文化中有许多造型艺术的流传ꎬ这些造型艺术成为了民族文化中的宝藏ꎮ尤其在萨满歌颂神灵时使用的歌词和舞蹈ꎬ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ꎮ许多如诗般动听的神歌歌词和美妙的舞蹈ꎬ在东北亚和北亚地区广为流传ꎮ其中一些神歌舞蹈已被列为世界文化艺术ꎮ学者通过对萨满文化中艺术造型的研究ꎬ取得了重大成就ꎮ在刘桂腾的«满族萨满乐器研究»这一作品中ꎬ将萨满乐器进行了科学归类ꎬ一一阐述其制造过程ꎬ对其特征和象征意义都做出了分析研究ꎬ此外ꎬ在该作品中ꎬ还详细讲述了萨满乐器产生的民俗背景及其在萨满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ꎮ二㊁研究的内容以音乐角度对人类学进行探讨研究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ꎬ同时也是人类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ꎬ这个发展的动力就是人类学ꎬ它关注事物的思维㊁研究事物的方式㊁解读事物的角度㊁分析事物的手段㊁审视事物的立场ꎬ最终认识事物的和宗旨ꎬ从而影响人类发展史中的音乐活动[2]ꎮ音乐人类学主要对现今流传的音乐和存在的音乐现象进行研究ꎬ口头传统是其人类学的普遍关注ꎮ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发展历程中所有的音乐和音乐文化活动ꎬ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文化和音乐两者之间的关系ꎬ发现人类㊁人类行为和音乐表现三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作用ꎬ换言之ꎬ音乐人类学将着眼点放在研究音乐现象背后改变人类行为的思想观念ꎬ通过音乐现象来反映音乐在人类生存史中的意义和作用ꎮ从人类文化学视角去研究萨满文化与东北民族音乐之间的关系ꎮ人类学一词ꎬ起源于希腊ꎬ是一种对人进行研究的学科ꎮ1501年ꎬ在德国学者亨德的«人类学 关于人的优点㊁本质和特性㊁以及人的成分㊁部位和要素»这一作品中ꎬ人类学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ꎬ那时的人类学还是指人的体制构造ꎮ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ꎬ人类学内涵也不断丰富ꎬ目前人类学涵盖了自然㊁社会和人文等多种科学内容ꎮ人类学包括人类生物性及文化性研究和人类特质起源及变化研究这两个研究主题ꎮ人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如何对智人进行定义㊁现代智人的起源㊁人类依据什么做出行为反应㊁人类有哪些体质特征㊁人类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智人在人类发展史中如何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等等ꎮ那么人类不同群体之中的变异与差050异和人类学中关于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的方向性研究ꎬ正是笔者要研究的主要内容ꎮ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看ꎬ萨满文化的特征ꎬ其一ꎬ它保持着 原生态 ꎬ一直未进入 成年期的 原始化ꎬ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ꎬ萨满文化是人们生病本能的释放生命冲动ꎻ其二ꎬ从文化生产的角度来讲ꎬ生命冲动的外化ꎬ彰显出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趋向ꎬ如神秘色彩㊁风格粗矿ꎬ形式粗糙ꎮ三、萨满文化对东北民乐多样性文化特征的影响众所周知ꎬ地域的不同ꎬ是产生人类群体变异和差异的主要因素ꎮ而这种变异和差异又表现在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等诸多方面ꎮ本文着重研究地域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ꎬ及由此出现的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的特殊性ꎮ音乐作为文化特性的标志和文化传承的特殊载体ꎬ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ꎮ(一)环境的差异对音乐文化生态有着重要影响ꎮ比如萨满音乐ꎬ就属于地域差异所产生的特殊音乐表现形式ꎮ萨满音乐源于萨满教ꎬ萨满教又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ꎮ因此ꎬ萨满音乐属于宗教音乐范畴ꎬ它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化的图腾崇拜和巫术ꎮ是有萨满信仰的人群求神㊁祭祀时所使用的一种融乐㊁舞㊁歌三位一体的音乐形式ꎬ以神歌配鼓点作为标志ꎬ俗称 跳神 ꎮ通常用于大型的宗教祭祀活动ꎬ分为人唱歌神的歌或神唱给人的歌两种音乐题材ꎬ多为祈求和祝愿ꎮ由于宗教活动需要ꎬ音乐是否悦耳ꎬ似乎不是萨满的追求ꎮ宏大而嘈杂的鼓和铃声几乎占据了萨满音乐的全部ꎮ因而ꎬ萨满宗教跳神仪式中音乐的旋律比较单一ꎬ但鼓乐具有多样性ꎬ在跳神活动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ꎮ对于萨满文化来说ꎬ萨满音乐是十分重要的ꎬ这体现在萨满音乐的基本特征上ꎬ 中国音乐学家在研究萨满音乐时ꎬ逐渐引进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ꎬ开始从文化角度对萨满音乐进行研究和分析ꎮ 相关研究的重要著作有:刘桂腾著作的«满族萨满乐器研究»及«单鼓音乐研究»ꎬ刘桂腾㊁石光伟和凌瑞兰合著的«满族音乐研究»等ꎮ重要的论文有:乌兰杰的«蒙古族萨满音乐»㊁包 达尔汗的«论 安代 歌舞与蒙古博教音乐间的亲缘关系»㊁其那尔图«论达斡尔族的萨满音乐»㊁曹允贞«巫堂歌曲与雅德根歌曲的比较研究 汉城㊁齐齐哈尔两地萨满歌曲采风收获»等ꎮ(二)另外一个萨满音乐保存的重要载体便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满族说部ꎮ满族说部的音乐内涵是十分丰富的ꎬ大到音乐体制㊁小到具体的曲调曲牌的运用ꎬ演唱技巧ꎮ从某种意义上说ꎬ满族说部的音乐是满族音乐之大全ꎬ满族说部音乐的知识量足可以开辟一个学科ꎮ而目前只是收集㊁整理㊁资料介绍阶段ꎬ也就是说满族说部在音乐方面的学问㊁价值和贡献还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ꎬ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ꎬ需要开拓的领域十分广泛ꎮ其实无论从音乐学的角度ꎬ还是民族学㊁民俗学㊁宗教学等学科的角度上看ꎬ音乐是开启满族说部研究的另一扇大门ꎬ从活态传承的角度上看ꎬ音乐是满族说部活态传承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形式ꎮ然而ꎬ在满族说部中很多处明明写着唱出来的歌ꎬ却只有词ꎬ而没有曲谱ꎬ即 无谱之歌 ꎮ大量的民歌都没有全面地传承下来ꎮ众所周知ꎬ音乐是由声乐之 歌 ꎬ即指有歌词的演唱和器乐之 曲 ꎬ是指用乐器进行的演奏两大部分组成ꎮ由于无谱的客观现实使我们不能对曲调 这一音乐的灵魂进行旋法㊁调式㊁调性等多方面的具体技术做直观分析ꎮ十分令人遗憾ꎬ我们的研究大多数只能局限于音乐 论说 的层面ꎮ本课题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角度出发ꎬ进行实地的考察研究ꎬ与萨满教的萨满㊁萨满音乐的传承人零距离接触ꎬ倾听他们的讲述ꎬ品味他们的生活ꎬ聆听他们的歌唱ꎬ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ꎬ为深入研究萨满音乐做好准备ꎮ(三)萨满音乐的影响与发展ꎬ对北方和东北的一些音乐㊁曲艺和地方戏的表演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ꎮ萨满神歌的表现形式ꎬ源远流长ꎮ现在我们国家的东北民间戏曲艺术和北京的子弟书㊁东北大鼓ꎬ其艺术起源都可以追溯到萨满神歌的原始风貌[3]ꎮ东北地方戏剧 二人转 ꎬ也叫 蹦蹦 ꎬ是东北民间音乐的主要戏剧表演方式ꎬ自诞生以来ꎬ迷醉了东北黑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农民ꎬ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中的快乐㊁情感上的寄托和对未来的期望ꎮ千百年以来ꎬ萨满神曲始终唱响在辽阔的东北土地上ꎬ陪伴满族祖先在东北山水之间繁衍生息ꎬ代代传承ꎮ萨满中的牛河梁女神祭祀仪式是萨满跳神的起源ꎮ最开始萨满活动由一男一女组成ꎬ东北 二人转 和东北秧歌之中的丑㊁旦两个角色也是基于此产生ꎮ 二人转 继承了萨满音乐的灵魂和萨满舞蹈的精髓ꎬ所以 二人转 的音乐和舞蹈之中ꎬ都有浓烈的萨满精神的体现ꎮ 二人转 音乐中不少结构体式也是受萨满祭祀活动启发得来ꎮ二人转 的音乐和舞蹈从萨满跳神那里继承㊁模仿了一些表现手法ꎬ从而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戏剧表演形式ꎬ这种全新的表演形式可以让仅有的两个角色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进行模仿表演ꎬ这在其他大规模舞台戏剧表演中无法实现ꎮ 二人转 中丑㊁旦两个角色跳进和跳出的表演形式是对萨满跳神仪式中神仙鬼怪各种形象附体后回归现实的模仿表演ꎬ突出了丑㊁旦两个角色在 二人转 表演中的个体作用ꎮ 二人转 脱离萨满跳神活动ꎬ以自己的表演方式进行表演和发展已经有两百多年ꎬ其音乐继承了萨满音乐精髓ꎬ并加入东北历史文化的灵气与活力ꎬ不断获得新发展ꎬ创造新辉煌ꎮ萨满文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ꎬ被汉族等其他民族借鉴ꎬ借鉴的过程就是不断 现代文明 的过程ꎬ东北民乐㊁二人转㊁地方戏等ꎬ都不同程度的打上了萨满音乐的印记ꎬ因此ꎬ东北民乐也都普遍的显示出自由活泼㊁豪放粗矿的特征ꎮ150汪㊀健㊀㊀常㊀乐:从人类学视角看萨满文化与东北民乐之间的关系四㊁萨满文化与东北音乐艺术的融合由于满汉文化的融合ꎬ现在满族说部能用满语讲唱的已经极为罕见ꎬ大多数用汉语ꎬ以说为主ꎮ为了使满族说部㊁萨满神话流传的更具有广泛性ꎬ二者进一步的融合及创新将是满族文学领域的一次突破ꎮ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祭礼文化ꎬ它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间ꎬ积淀了先民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诸多文化成就ꎮ有着广泛的群众性㊁包容性㊁综合性㊁广博性ꎮ曾在东北亚㊁北美㊁北欧等地区多民族世代信仰ꎬ全民信奉ꎮ满族及其先民自古以来传承着这一古老的祭礼文化ꎬ完整的保留了图腾崇拜㊁自然崇拜和祖先英雄崇拜的祭祀礼仪活动ꎬ堪称人类文化的 活化石 ꎮ萨满祭祀为家族传承ꎬ表现形式均体现了鼓乐之声ꎬ群舞之美的艺术价值ꎮ萨满在主持祭祀的同时ꎬ也是萨满神话和萨满礼仪的传人ꎮ满族民间说往往以本民族或家族历史上某个英雄人物的传奇性个人经历为主线ꎬ同时还包含了大量的萨满神话ꎬ原汁原味而浓墨重彩的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满足人民在治理北疆ꎬ保家卫国过程中所创立的丰功伟绩ꎮ满汉融合之后ꎬ满族萨满文化几乎濒临失传ꎬ因其传承是以家族为单位ꎬ在传承上具有局限性ꎬ目前只少部分家族保持并传承者萨满文化ꎬ而萨满讲述乌勒本更是微乎其微ꎮ为了使满族说部中 窝车库乌勒本 (萨满神话)更加的引人入胜ꎬ流传的更久远㊁更广泛ꎬ因此萨满神话与满足说的融合ꎬ创新是极其必要的ꎮ例如: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中ꎬ展演的融合了萨满神话和满族说部艺术的作品«五辈太爷掌劈狐狸精的故事»ꎬ讲述锡克特里家族的萨满把本家族的窝车库乌勒本用满语进行演唱ꎮ该作品通过 表演唱 的方式来讲述和表演萨满神话ꎬ突破了传统说部讲与唱的固定表演形式ꎬ对剧情加入了戏剧表演ꎬ在继承传统满语讲唱的同时ꎬ配上汉语解说的旁白功能ꎬ在传统艺术形式未被改变的前提下ꎬ结合时代特征对作品进行了艺术创新ꎮ这种创新尝试ꎬ给艺术作品增加了灵气与活力ꎻ换言之ꎬ除了萨满祭祀活动和满族说部讲唱ꎬ萨满神话拥有了新的表现形式ꎮ为达到提升作品艺术效果的目的ꎬ曾不断调整满语演唱和旁白解说的顺序ꎮ最后的实践表明ꎬ满语演唱和旁白解说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先后之分ꎮ在开场旁白的解说中ꎬ使用汉语来交代故事背景就对作品前面的歌词大意进行了解释ꎬ与此同时自然而然引出说部表演者ꎬ达到了满语演唱和旁白解说完美结合的效果ꎮ在对满语演唱和旁白解说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ꎬ要将艺术作品整体的音乐性和词曲结构共同纳入结合范围ꎮ本作品中ꎬ因调整不当多次出现了如一段词出现在两段体中和两句词只有一句曲等词曲结构不统一情况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ꎬ作品中有些部分要按照先演唱表演然后再进行翻译解说的顺序来表演ꎮ为达到提升舞台效果的目的ꎬ表演者经常在旁白解说时利用手中道具伴奏进行走场表演ꎮ为达到展现作品圆满性的目的ꎬ在作品最后的结束语通常使用满语和汉语的同期声ꎬ一方面使整部作品达到了圆满充实的效果ꎬ另一方面也获得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对满族说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赞誉ꎮ五㊁萨满文化与东北民乐的现实意义首先ꎬ进一步开发和发展萨满文化产业ꎬ创办民俗文化旅游事业ꎬ开展各类文化遗产展览活动ꎬ使萨满文化的艺术性及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展现ꎮ只有这样做ꎬ才能促进东北文化发展㊁传播ꎬ扩大东北的影响力ꎬ才具有现实的积极的意义ꎮ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ꎬ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战略决策ꎬ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必须不遗余力地给予配合和支持ꎮ其次ꎬ加强对青少年开展萨满文化的价值解读工作ꎮ萨满文化在学术㊁信仰和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ꎮ萨满文化集北方古老民族的史前哲学㊁自然科学㊁文学㊁医学㊁历史及民俗艺术等多种文化科学成就于一身 ꎬ在尊重其他民族风俗文化的同时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ꎬ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在价值观念方面也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和认可ꎮ最后ꎬ在学校教育中重视萨满音乐文化教育ꎮ最近几年ꎬ随着新课改的实行ꎬ我国音乐教育领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ꎬ继本世纪初关注音乐教育问题后ꎬ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学校中的民族音乐教育问题再次引起重视ꎮ现今社会中ꎬ萨满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是一个需要被长期关注的社会文化问题ꎮ面对传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ꎬ在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㊁呼吁学者号召的同时ꎬ引导社会大众用正确的认知和态度面对萨满文化才是传承和发展该种文化的关键ꎮ目前在我国东北ꎬ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ꎬ随着萨满精神在社会文化中不断融合ꎬ萨满音乐文化也逐渐渗透到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中ꎮ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变迁中ꎬ有些文化已经失传或逐渐消逝ꎬ但身为人类社会文明和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萨满文化ꎬ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ꎬ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永久流传ꎮ注释:[1]谭静欣.萨满仪式音乐功能浅析[J].理论观察ꎬ2017(11):164 166.[2]赵铁钢ꎬ廖东升.试谈萨满文化的变迁与音乐的蝉变[J].北方音乐ꎬ2014(08):10 11.[3]王晓东.满族萨满音乐与东北二人转的亲缘关系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ꎬ2016ꎬ26(07):108 112.(责任编辑:崔晓光)250当代音乐 2019年第3期。
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占卜习俗
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占卜习俗
色音
【期刊名称】《西域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本文认为萨满教和北方少数民族占卜文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在古代,占卜术往往被掌握在萨满手里.残留至今的萨满教遗俗中占卜所占比率仍然不低.萨满在举行治病仪式前或在治病仪式过程中常用占卜吉凶的方式来查寻病源体.用占卜手段来预知事物的前因后果的萨满是一种预言者型萨满.这类萨满掌握了古老的原始"预测学"知识,尽管其中有许多迷信成分,但也有一定的民间科学成分.
【总页数】3页(P93-95)
【作者】色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3
【相关文献】
1.论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历史变容 [J], 色音
2.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人生仪礼 [J], 色音
3.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兼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宗教 [J], 色音
4.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述略 [J], 色音
5.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氏族生活 [J], 色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端木蕻良抗战小说的萨满教文化因子 --从长篇小说《大江》、《大地的海》谈起
论端木蕻良抗战小说的萨满教文化因子 --从长篇小说《大
江》、《大地的海》谈起
阎秋红
【期刊名称】《满族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无论从主题学的层面还是从小说叙事的视角解读端木蕻良的抗战小说,都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萨满教文化因子的介入和影响.作家对萨满教文化持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倾向,既否定了萨满教文化不合时宜的一面,又肯定了它合理性的一面.萨满教文化也直接参与了小说文本的艺术创造,使其抗战小说的诗化散文化具有了反叛传统的意义,而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的印迹.
【总页数】5页(P106-110)
【作者】阎秋红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文化互补与审美映照:老舍与端木蕻良抗战小说之比较 [J], 任延东
2.生我的母亲,也是美丽的——端木蕻良《大地的海》文化意蕴解读 [J], 程义伟
3."新人"视角下的理性书写——端木蕻良抗战小说论 [J], 潘宝
4.围绕着转型意念:流动与间离──从长篇小说《海妖醒了》的叙事手法谈起 [J], 郭
淑梅
5.论端木蕻良小说《大地的海》的审美取向 [J], 程义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文化中的萨满教因子及其重组
作者: 程家亮
作者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出版物刊名: 理论观察
页码: 40-4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东北文化 萨满教 重组
摘要:作为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产生于北半球地处偏远地方的某些原始社会中,并被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所信仰,萨满教深深地影响了东北文化,它融合于当地的民间风俗中,并影响了东北地区的艺术表达形式。
然而萨满教在现代却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其衰落的原因在于萨满教不具有普适性、基本教义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东北文化的重组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视角,积极借鉴萨满教中的有益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研究2004年 第2期萨满教与东北民间文化阎秋红(暨南大学中文系,广州 510632)摘要:据考证,我国东北亚地区是萨满教的发源地。
无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来讲,这里都天然地具备产生原始宗教的丰厚土壤。
东北处于儒家文化的边缘地带,萨满教文化在民间的影响一直比较深远,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取向发挥着能动作用,成为塑造东北民间文化精神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萨满教;东北;民间文化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4)02-0056-04 在东北历史上,萨满教是一种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原始的、土著的民间宗教形态,是东北诸民族民间文化和民俗形态的母源。
它对东北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现代东北文学和民间艺术等等所受的萨满教文化影响就是源于这种浸透了萨满教精神的民间文化。
这种文化以一种非常隐秘幽微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审美等方面的选择和取向。
在任何一个地域、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中,神话往往总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因为,神话是一种“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的民间文化形式,集中地表达了人类尤其是原始人类“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渴望,受萨满教这种原始色彩很浓的宗教影响的东北民间文化更是如此。
萨满教本来就包含着众多的神话,既有创世神话,又有对自然解释的神话以及其他对于动物、植物、矿物等的神话,其中有些神话具有浓郁的图腾意味。
这些神话由萨满讲唱传播,而萨满往往就是这些神话人物的使者和替身。
神话是萨满教的宗教心理和观念的形象表达,是萨满教文化的思想核心,萨满教是北方古代神话的主要载体。
这些神话直接体现了东北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反映了他们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复杂感情,以及对理想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和追求。
这些神话因素不仅沉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而且,也表现在他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古老的民风民俗延续在一代又一代东北人的生活习惯中。
例如,满族创世神话《天宫大战》揭示了满族萨满教的宗教文化意蕴,也在很大程度上形象地阐释了东北地区民俗的源流。
如传说恶魔耶鲁里曾一度将天母阿布卡赫赫抓获,企图实现称霸天穹的野心。
在最危难的时刻,阿布卡赫赫的护眼女神者固鲁(刺猬神)化作一朵芳香四溢的芍丹乌西哈(芍药花星),耶鲁里见此奇花情不自禁,爱不释手,众恶魔也纷纷争抢此花。
就在此时,白花突然变成了千万支光箭,刺向耶鲁里的眼睛,最后天地得以拯救。
满族妇女素有头上戴花、插花尤其是爱戴白芍药花的习俗,不但是出于爱美之心,而且还有惊退魔鬼之意。
此外,满族及其先祖敬鸟、点冰灯、高竿挂灯等古老民俗,都可以在萨满教的神话中找到渊源,得到解释。
早年住在松花江边的不少人家,在除夕之夜或元宵佳节,都有按萨满教的习惯在自家门前点冰灯的旧俗。
现在东北特别是哈尔滨的以弘扬冰雪文化为主旋律的冰雪节,就与满族萨满教这种古老的习俗密切相关。
尤其是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在奔向现代化的今天,已经与弘扬地域文化和发展地域经济联系起来,古老的风俗习惯在现代社会里获得了新的生机。
在通古斯——满语诸民族中,萨满教神话和神歌被视为萨满传承的口传经典。
萨满神歌是萨满及其助手唱给神灵或者相互应答的歌词,有人称之为神谕、神词、祝词或祷词等等。
萨满教神话是萨满教信仰观念的载体,是萨满教文化最忠实的传播者。
萨满教的世界观渗透到英雄史诗中,成为英雄史诗的重要精神来源之一。
《乌布西奔》是一部典型的萨满英雄史诗,它蕴含着丰富的神话母题,展现了先民的思维方式,并具有浓厚的创世神话的意韵。
在我国东北地区,很多民间文学艺术都与萨满教有直接的关系,如赫哲族的说唱《伊玛堪》和满族的神话《天宫大战》等等。
满族的《尼珊萨满传》是一部融民间文学与萨满教观念信仰于一体的著作,它展现了女萨满英雄尼珊勇斗神魔的精神气概,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具有重大影响。
从赫哲族的《伊玛堪》到满族的《尼珊萨满传》、《天宫大战》等大量萨满神话、神歌,赋予了东北文学最初的灵性和感悟,成为东北民间文学创作的母题和源泉。
可以说,萨满教是东北民间文学的启蒙者、创造者和承传者,萨满即是实现这种文化活动的主体。
萨满教神话神歌中的原始思维和神话思维,一直沉淀在东北文学深层世界,这往往是使东北文学顿然增色、熠熠生辉的原因之所在。
前苏联民族学家洛帕廷说:“萨满不仅是神的祭司、医生和占卜者,而且也是民间口头诗歌艺术的发明者,是民族希望和幻想的讴歌者。
萨满保护和创造了故事和歌曲,是民族智慧和知识的典范。
” 我国萨满学者也曾说过:“数千余年来北方诸民族文化史的核心史观,便是萨满教文化的传承史。
”东北地区一直具有豪侠尚武、多情重义的古朴民风。
同样,即使在今天,东北人的商业意识也不会像中原和江南地区那么浓厚。
缺乏商业头脑的东北人往往还有些自以为是,看不惯人际间的斤斤计较,拈轻怕重。
这一方面是受特定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本地区的历史沿习、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古东北即以渔猎经济为主,这决定了人们必须以集体协作为主要劳动方式,个体是无法承担这样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的。
为了生存,就必须养成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
既然生活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那么,商业意识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萨满教不但应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而且反过来它又起到了宣传和维护这种经济环境和文化价值的作用。
萨满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后来的萨满教也一直存有原始社会时期的遗风。
在萨满教观念中,非常提倡氏族成员间互相帮助,如《乌布西奔妈妈》写到的那样,“像天上星星,互相闪亮,谁也不离开谁”,“像一棵根上的树,叶茂枝繁,枝叶一旦分离,树会枯根死亡”。
在萨满教神话中特别强调了这种富有原始色彩的集体精神,以及相互爱护扶持的自发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内以中原为典型的农业经济,虽然也体现了集团的精神,但是,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强调的是家庭这个小社会的团结和秩序。
每一个家庭又是一个独立的群体,可以靠仁义和孝悌等封建礼教和伦理来维持着。
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文化结构,虽然给人一种稳定而安全的感觉,但也往往导致人们内敛和压抑的个性,使人得不到充分的自由。
这在客观上也容易滋生自私自利、保守平庸的小农意识。
渔猎文明往往比农业文明更充满了一种征服和好战的民族精神,元代和清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就是一个见证。
与渔猎文明结合在一起的萨满教始终张扬了这种原始野性的民族个性和气质。
萨满是部族的灵魂和智者,他在很多时候平衡和调节了部族人际间的经济关系和其他事务关系。
古道热肠与强悍凌厉这两种民风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东北人双重的思想性格。
原始的萨满教与“文明”的儒释道思想相比,前者更强调一种原始旺盛的生命力,更多地张扬了人的个性自由。
当然,这种个性自由与近现代文明倡导的个性解放相差甚远,它突出地表现在发挥个人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征服力量方面,尤其是武力的作用。
与关内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广大地区相比,东北民间素来少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际间多以义气来保持关系,当这种关系不能平衡时又常以武力来解决纠纷和事端。
萨满教一方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团结如一家,但是,它也极崇尚武力,倡导以武力争胜。
今天的东北也仍然存有此种民风。
东北人特别讲义气,轻物质实利,朋友之间很少斤斤计较物质利益。
但是,这里并不是谦谦君子之国,如果相处出现了隔阂和怨隙,东北人很少能够保持忍耐中和、宽以待人的气质和心胸,事态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出现一场恐怖激烈的“肉搏战”。
所以,这里少有精明过人的商业意识,却不乏拦路抢劫、暴力敛财之行径。
萨满教不像一神教那样封闭和压抑个性,因而,受萨满教熏陶和浸染的东北人天性即存在着“胡子”精神。
张作霖往往被视为东北土匪中的代表人物,对于这位称霸东北多年并给当地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人物,东北人感情极其复杂,一方面是痛斥与忿恨,另一方面则是欣赏与褒扬,甚至于神化。
萨满教所张扬的原始野性的生命力,所追求的超越自然束缚的意识,以及征战好斗的品格血质,都在客观上助长了东北人的“胡子”精神。
萨满教没有严格的教规和教义,也没有统一的教会组织,在历史上也很少得到官方政治的特殊礼遇。
它主要潜藏于特定区域中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影响和规定着民众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指向。
多少年来,萨满教文化是一道无形的河床,在制约和引导着整个东北民间文化长河的流向。
丰富多彩的东北民间文化是萨满教思想和观念的更实在的体现和更具体形象的表达。
东北民间文学艺术就是以古老的萨满教文化为母体而生发出来的,满——通古斯萨满祭祀不仅属于原始宗教,而且也包括了原始艺术。
在整个萨满祭祀过程中,融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
那粗犷的音乐、豪放的舞姿、纯朴的诗歌是后来满——通古斯民族民间艺术的源头之一。
譬如在满族说唱文学形式中,无论是子弟书、八角鼓,还是后来的戏曲、舞剧,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吸取了萨满的音乐、舞蹈、诗歌的营养而逐渐地发展起来的。
萨满教音乐在萨满教活动仪式中起着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和渲染气氛等多种功能。
它在萨满教宗教感情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把语言无法表达的丰富感情和信仰观念表现为一种宗教艺术。
我们可将寓于萨满教文化中的音乐艺术视为满族先民在认识自然、开拓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漫长艰辛的历史岁月中形成的原始艺术思维的产物,它的外化形式为歌、舞、乐、词,其本质“名为娱神,实则娱人”。
按照有些学者的意见,“萨满调可分为叙述性音调和舞蹈性音调。
前者多是旋律优美、歌唱性强的抒情音调和线条平直、缺少起伏的吟诵性音调。
后者却表现出节奏鲜明、跳跃性大,富有弹性和动感的艺术特征。
” 两种风格相异的萨满调适于表现诗词歌曲的抒情性与舞蹈的动作性的不同需要,因而东北地区的原始歌舞欣赏直接与萨满教活动联系在一起。
神秘优美而富于变幻的萨满调成为东北民间戏曲艺术的起源。
一些八旗子弟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这就是子弟书,后来传入北京。
萨满教音乐的曲调至今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如现在的东北大鼓,即是子弟书与东北流行的弦子书曲调结合形成的。
萨满跳神是萨满教最基本的宗教仪式,民间称之为“跳大神”,即是突出的它的舞蹈功能和特性。
萨满在野祭时必须和着音乐旋律,模仿要祈请的动物神灵的姿态和舞步,萨满的翩翩舞姿为寂寞荒凉的东北一隅的先人们带来了清新悦目的艺术享受。
东北民间常讲:“强萨满赛过名戏子”,“宁看跳大神,不瞅大秧歌”等,即是萨满跳神主观娱神客观娱人的现实反映。
萨满不但要精通说、演、弹、唱、跳,还必须具备创作神词和掌握一定的魔术和杂技的技艺和本领。
因此,萨满除了充当神的使者以外,往往还是当地著名的歌手和故事家。
久而久之,萨满教歌舞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逐渐超越其信仰内核,而独立为一种适合于人们观看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萨满跳神表演在无形中成为人们娱乐和消遣的主要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