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东坡传导读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九章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678ef1b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2.png)
宝利⽼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九章第九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就是:王安⽯的垮台。
朝廷终于安静了,是死⼀般的沉寂。
因为宋仁宗治下的名⾂都已经罢官,散居各地。
欧阳修退隐安徽,张⽅平正在河南,苏辙被神宗任命到淮阳,司马光隐居洛阳,苏轼要去杭州,贤德的⽼宰相富弼被贬到亳州,曾经的御使耿直的吕诲被排挤到河南。
在他的传记中有病重时的⾔论:
以疾表求致仕⽈:“⾂本⽆宿疾,医者⽤术乖⽅,妄投汤剂,率任情意,差之指下,祸延四⽀。
⼀⾝之微,固⽆⾜恤,奈九族之托何!”盖以⾝疾谕朝政也。
诲三居⾔责,皆以弹奏⼤⾂⽽去,⼀时推其鲠直。
居病困,犹旦⼣愤叹,以天下事为忧。
既⾰,司马光往省之,⾄则⽬已瞑。
闻光哭,蹶然⽽起,张⽬强视⽈:“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
”光⽈:“更有以见属乎?”⽈:“⽆有。
”遂卒,年五⼗⼋,海内闻者痛惜之。
苏轼名⾔:
⼈⽣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也。
内讧是推动新党垮台的重要因素。
总⽽⾔之,京城的⼀场暴动、华⼭的突然⼭崩、⼩官吏郑侠的⼀副灾民图、王安⽯团队的离⼼离德搞内讧,唯⼀的⼉⼦在⽃争中病故等诸多因素⼀起作⽤,王安⽯终于⼼⼒交瘁,请求辞官罢相。
王安⽯终于退出了政权中⼼!
请你享受属于⾃⼰的读书时光吧!。
林语堂《苏东坡传》导读
![林语堂《苏东坡传》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d214b4f121dd36a22d8207.png)
《苏东坡传》导读
作家介绍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他人一起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内容概括
《苏东坡传》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七章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80851fe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c.png)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海南岛”。
三个层次:告别、流放、苏过。
彼时的海南岛和现代的不是一个概念。
那是没有开化的荒蛮之地,大多数是少数民族黎人。
苏轼远离中原文明,不知道以他花甲之年的身体能不能等到再回故乡。
两个儿子陪同父亲到了广州,苏过要直接陪他过海。
苏轼在过海之前和弟弟子由在藤州见面,吃路边摊,境况凄凉。
雷州太守仰慕他们,热情地送来酒肉,结果第二年就被弹劾免职了。
临别前,兄弟二人彻夜坐谈,因为也行这就是永别。
苏轼过海到了海南岛的儋州。
虽然这里依然有仰慕苏轼的县令,但是气候潮湿闷热,让苏轼感觉不适合人类居住。
这是真正的流放。
苏轼写到:这里食物没有肉,生病没有药,居住没有房屋,出行没有朋友,冬天没有火炭,夏天没有清泉。
还在一则日记中写到:我环顾无边的水面伤感地想,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小岛?但转念一想,天地就在水中,九州在海中,中国在小海中,人这一辈子谁不在一座小岛上呢?倒一盆水在地上,一棵小草浮在上面,一只蚂蚁趴在草上,不知怎么渡水。
一会儿水干了,蚂蚁爬出去见到其他蚂蚁哭着说:我差点没能见上你们啊!它怎么知道有很多出路呢?想到这里,我觉得可笑啊。
喝点小酒把这个感受写下来。
他也写到:我尚且有这一副身躯来交给自然,听任遇到各种情况都可以适应,故人了解了也不要担心我在这里受苦。
章惇听说之后无可奈何十分气愤。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苏轼这伟大不屈的灵魂。
他曾经和弟弟说过: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
现在还是这样。
海南岛的穷文人,百姓平民都是他的朋友。
没想到即使到了这天涯海角,敌人还是不放过他。
书中多次出现的神秘道士吴复古又来陪伴苏轼并带来这个消息。
敌人派了元祐大臣的死敌到广东,将曾经款待苏轼的太守们都革职,把苏轼撵出官舍。
好在这个人的副手说:别忘了你也有儿女!这样苏轼没有遭受更离谱的对待。
他在人们的帮助下又盖房子,又开始无忧无虑的生活,除了一贫如洗其他都好。
苏东坡传导读单-高中语文通读(无答案)
![苏东坡传导读单-高中语文通读(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910f40bcd126fff7050b85.png)
《苏东坡传》通读导读单
卷一:童年与青年(1-25岁)
1.阅读第2、3章,回答下面的小题。
(1)苏轼的故里在何处?其生活环境在文化方面有什么特点?
(2)苏轼成年后的潇洒气质、开阔胸襟和政治理想等受哪几位家人的熏陶教育和影响最大?(提示:从苏轼的祖父、父亲、母亲等角度思考)
2.阅读第3章概括苏东坡少年的学习情况(年龄+学习情况)。
3.阅读第4章,回答下面问题。
(1)苏东坡于岁完婚,妻子是,其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正是为纪念她而作。
(2)苏东坡在岁中进士,其老师是文坛泰斗,这位老师对他的评价很高,曾对自己的儿子说:
(3)苏东坡的宦途正要开始,但因母亲病故,苏家父子三人急忙返家。
根据儒家之礼,父母去世是极其重大之事,甚至官为宰相,也须立即退隐,守丧之后才能返回复职。
4.阅读第5章,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给第5章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主要事件):
(2)请写出苏家三人前往京都的过程。
(只写地名,用箭头表示)
卷二:壮年(25岁-43岁)
1.阅读第6章,苏东坡的政治生涯是从凤翔县开始的,他在凤翔县任的是什么官职?他为当地百姓做了些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
凤翔所任官职:
为当地百姓做的事情: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
2.第7章,辞去凤翔任职后,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
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
苏东坡的态度是 (支持/反对),请根据原文简述依据:。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十三章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652151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a.png)
宝利⽼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三章第⼗三章本章有三个层次。
⼀、京城团聚。
⼆、徐州治⽔。
三、⽂坛第⼀。
苏轼从密州调离,本来是去⼭西的河中为官。
古代官员任职都要回到京城述职。
于是苏轼经过济南进京,但是没有能见到住在济南的弟弟,因为⼦由带着重要奏章进京了。
他在弟弟家住了⼀个⽉,带着两家的眷属进京,⼦由在黄河边迎接他们。
告诉他⼀个消息,任职取消,换成去徐州做太守。
这⼀时期,长⼦苏迈娶亲,此后苏轼为两个侄⼥选择了好⼥婿。
弟弟陪伴哥哥⼀起到徐州住了三个⽉,才去往商丘担任通判。
这个过程已经有隐约的不详显露出来,京城有官员不想让皇帝见到苏轼,处处阻挠。
他到徐州三个⽉就遇到发⼤⽔。
我出题的时候曾经从这⼀篇选出⼀千多字编辑成⼀篇⼈物传记。
⼤家读的时候好好总结苏轼在其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治⽔成功后他修建了⼀座象征五⾏之“⼟”的黄楼,成为他这⼀时期的代名词。
有⼀件趣的事,苏轼写⽂章纪念黄楼落成的盛况,并且刻在⽯碑上。
后来他被贬,⼀切关于他的⽯碑等都被下令捣毁。
徐州太守悄悄地把这块碑埋到沟⾥得以保存,⽇后被另⼀位太守挖出来好好地发了⼀笔财。
苏轼爱护百姓,关注囚犯,管理军队,⼀切的⾏为都赢得⼈们的好感和爱戴。
整个学术界也敬爱他,推崇他。
欧阳修死后,他已经被公认为全国的⽂坛领袖,威望之⾼⽆⼈能及。
很多诗⼈学者慕名来拜在他的门下。
这期间苏门四学⼠的说法开始有了。
黄庭坚是最著名的⼀位。
还有另⼀位⼤诗⼈⾛近苏轼的⽣命中,他就是僧⼈参廖,成为苏轼的终⽣好友。
请你享受属于⾃⼰的读书时光吧!。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之通读指导(1)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之通读指导(1)](https://img.taocdn.com/s3/m/8c123d5283c4bb4cf6ecd11b.png)
阅读任务:1.儿时的苏轼行为和其他他儿童没有什么不同,但生活环境却是大为不同。
阅读第2,3章,列出儿童时期对苏轼有重大影响的人并作简要介绍。
2. 阅读第3章概括苏东坡少年的事情。
(年龄+事件)3.阅读第4章,回答下面问题。
(1)苏东坡于____ 岁完婚,妻子是__________。
(2)苏东坡在____岁中进士,其老师是文坛泰斗___________。
4.阅读第5章,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给第5章拟定一个小标题(包括主要事件)(2)请写出苏家三人前往京都的过程。
(只写地名,用箭头表示)卷二:壮年(25岁至43岁)阅读任务:2.第7章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的重大政治事件是________,当年的皇帝是年轻的_____。
苏东坡的态度是_______(支持/反对)。
3.第8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断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__________(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苏东坡属于__________为首的一派,最后因为他出的乡试考题而终遭罢黜,被贬__________(地名)。
4.第9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__________背叛。
5.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的对比,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6.第11章记录了苏轼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请选取他在杭州的一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性格特点。
7.阅读第12章,回答问题。
(1)苏轼的抗暴诗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苏轼在杭州任职结束后,又到了_______任太守,其后又调到___________,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_______(地名)。
8.阅读第13章,苏轼在徐州的政绩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卷三:老练(43岁至57岁)阅读任务:1.阅读第15章,苏东坡被贬黄州,不久正式务农,务农期间做了哪些事,又交了哪些朋友?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阅读第16章,黄州解脱自由的生活,给苏东坡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期间他的代表作有哪些?(列举四个)3.第17章写苏轼在黄州的两种身心调养方式——练瑜伽和炼丹,实际上是_____家和____家思想对其的影响。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六章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8e4dfb5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7.png)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六章第六章前面几章的内容相对少一些,本章内容开始丰富起来。
主要内容两个:一、离别。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全诗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
读来可以明白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
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二、初入政坛。
和陈老爷子的过招最精彩,和鬼神辩论最有趣。
三、痛失亲人。
苏轼在史馆任职那年的五月,妻子王弗去世,年仅二十六岁,给他留下一个六岁的儿子。
第二年,他的父亲苏洵去世,兄弟二人带着灵柩回故乡安葬守孝,前一次出川是父子三人,却没有一起回来。
不过这次守孝期满,弟兄二人是实实在在地再也没有回故乡。
离开之前,苏轼续弦,娶了妻子的表妹王朝云。
朝云是苏轼的粉丝,对丈夫的崇拜使得婚姻稳固而温和,所以她陪伴苏轼度过一生中最主要的起伏荣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悼亡妻子王弗的词是苏轼的另一名作,哀伤凄美,荡气回肠。
请你享受自己的读书时光吧!。
《苏东坡传》阅读指导
![《苏东坡传》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ad97b9e76eeaeaad1f33074.png)
《苏东坡传》内容梗概:《苏东坡传》以苏东坡人生经历为线索,梳理其生平足迹、政绩、爱好、艺术成就及伟大人格。
全书按照苏东坡一生经历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
书中引用了大量史实和诗文作品,内容详实,充满文学魅力。
苏轼故里四川眉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浓郁的文化气息熏陶苏轼门第书香。
苏轼成年后洒脱的气质和开阔的胸襟受到祖父旷达自在、嫉恶如仇的影响。
苏轼政治理想的形成则受到幼年时期母亲程氏对其教育的潜移默化。
少年苏轼意气风发,父子三人沿江东下,浩浩荡荡进京应考,名利双收。
苏轼的政治生涯从仁凤翔县通判开始,在凤翔县他为农人虔诚求雨,为民众利益和王安石争争论变法。
后遭遇父亲归天,回乡守制三年。
回京后任开封府判官,却卷入了当王安石时的政治漩涡一“王要石变法”中,因为上书反对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初到杭州的他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度过了几年轻松快乐的生活。
后知徐州,他治理黄河洪水修建黄楼......这个时期是苏东坡人生的发展期,充满无限的活力。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
遭遇人生重大起伏的苏轼,在黄州自号“东坡居士”,生活平淡,艺术创作却达到巅峰。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均为黄州时期的作品。
后因得到英宗皇后赏识,苏东坡重返庙堂,终无法适应政治中心的惊涛骇浪,重回地方。
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这成为他“一心为民”的典型标识。
后期的苏东坡,从岭南惠州到天涯海角儋州,基本在流放中度过。
每到一地,他都受到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拥戴,过着清净素淡的宗教式精神生活。
在静谧的生活中,一代文豪离开了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 -197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1895 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1923年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苏东坡传》导读
![《苏东坡传》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d79af334ed630b1c59eeb58e.png)
颍州
• 上《申省论八丈沟厉害状二首》,以避颍州水患,
皇帝准 • 乞度牒振济淮浙流民 • 治理颍州西湖 • 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
扬州
• • • •
罢扬州芍药万花会,深得民心 上书或准暂缓催收积欠,使久困之民得以温饱 奏请改革仓法,改不支仓俸金为“重禄法” 奏请改革税务,废除卖盐及税务监官、江务监官等 年终赏金 • 识破道士巫术
苏东坡 &《苏东坡传》
苏轼
苏洵、苏轼、苏辙
名字含义
苏轼字子瞻
苏洵 《名二子》
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没有 它,不影响车的使用功能,所以对于车来说,轼是 外在的装饰性的东西。 苏洵觉得苏轼禀性刚直,锋芒毕露,不拘形迹,容 易为人诟病,招致祸患,所以他为苏轼取名"轼", 希望他像轼之于车一样,有一些外饰的东西,来 掩饰他洒脱不羁的本性。
1、认识上的突破:提出词“自是一家”的主
张,强调诗词并重。 2、内容上的突破: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 拓了词境。 刘熙载《艺概》“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 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三大题材突破
抒情词:(不限于男女之情)从政、爱国、
怀古、人伦 咏物词:(重神似,有寄托)孤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杨花、 梅花 农村词:第一个将农村题材正式入词。 《浣溪沙》五首
• (22岁) 进士及第丧母守孝 • (34岁) 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
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 他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 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 (43岁)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
上第一个进士。
阅读苏东坡传导读
![阅读苏东坡传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435e48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2.png)
04
苏东坡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学经典 ,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苏东坡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 他的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言文与散文
文言文风格
苏东坡的文言文作品语言简练、文笔 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 品如《赤壁赋》等被广泛传颂,成为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散文成就
苏东坡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 ,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 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思想 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与绘画
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促进文化交流
苏东坡的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阅读苏东坡传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启发文化创新
苏东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 重创新,阅读苏东坡传可以启发读 者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 新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激发创造力
苏东坡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文学家和 艺术家,阅读苏东坡传可以激发读者 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苏东坡传中描述了苏东坡如何通过自我调节 来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读者可以从中 学习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丰富文学语言表达
苏东坡的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阅读苏东坡传可以丰富 读者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
书法风格
苏东坡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派”, 其风格独特,笔力雄健,气韵生动。 他的作品如《黄州寒食诗帖》等被视 为书法史上的珍品。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四章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a7dd23a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7.png)
宝利⽼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四章
第四章
主要讲苏轼⼀举成名天下知的经过。
这⼀章的阅读要点爷爷就是按照层次划分有三个:
⼀、成婚后赴京赶考。
苏轼和苏辙即将赴京赶考了。
古代科举考试期间京城往往是婚姻⼤事最热闹的时期。
⼤户⼈家把待嫁的⼥⼉藏着,就等⾦榜题名的时刻,然后瞅着名单去提亲。
⽗母更愿意⼉⼦找⼀户知根知底的⼈家,所以为了在京城不遇到这样的⿇烦,苏洵夫妇就做主给⼗⼋岁的苏轼娶了⼗五岁的王弗⼩姐,次年给⼗六岁的苏辙娶了⼗四岁的新娘。
当然,古代这是正常的,书中还也林语堂先⽣对婚姻的⾼论。
安顿好婚姻,他们⽗⼦三⼈出发,先到省会成都,拜访⼤官,得到两封写给当时的⽂坛领袖欧阳修和梅尧⾂。
然后⽤两个多⽉时间赶到京城。
当然,殿试之前先有秋试,他们轻松⼊围。
然后闲住在城⾥,每天主要是逛街。
不过⼈家逛街之后可是设计出⼀套完整的御敌⽅略,学霸就是学霸!
⼆、殿试后⼀举成名。
殿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
苏轼出⾊的考试成绩引得这位⼤⽂豪⾼度称赞,于是苏家⼀门三⽗⼦,⼀夜之间名动京城。
苏轼更是成为当时的最引⼈瞩⽬的明星。
请精读⽂中这个精彩的过程!
三、母丧后蛰居家乡。
苏轼的仕途刚刚展开,便被打断了。
这就是程⽼妇⼈的去世。
母亲去世,⼉⼦要要守丧⼆⼗七个⽉。
于是⽗⼦三⼈回到⽼家守孝。
不过在对这⼀段时间的记述中,苏⽼爹是最出彩的,⼤家阅读的时候感受。
守孝期满后⽗⼦三⼈带着家眷⼀起出发赶往京城,之后苏轼再也没有回家乡,从此踏上了⾃⼰的风⾬⼈⽣路。
请⼤家享受属于你的读书时光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谈谈在生活中遇到挫折, 自己是怎么面对的?
王安石变法(1069变法—1076不再问政—党争)
意见不同,反对变法。未被采纳,请求外调。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
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更“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 讽”。
乌台诗案1079
小生新适“ 民事进时陛 。,;,下 ”或察难知
能其以其 牧老追愚 养不陪不
《 湖 州 谢 上 表 》
游 蕲 水 清 泉 寺
》
西日霜
亲骑黄
《
北遣,
射卷,
江
·
望冯又酒 ,唐何酣 射?妨胸 天会?胆 狼挽持尚 。雕节开
弓云张 如中, 满,鬓 月何微 ,
虎 , 看 孙 郎 。
平 冈 。 为 报 倾 城 随 太 守 ,
右 擎 苍 。 锦 帽 貂 裘 , 千
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 , 左 牵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绝酒醒开照花夜
对当。怀红睡赏
是歌他畅妆去海
性 情 中 人 ;
吟 诗 作 赋 ,
与 文 友 们 对
饮 , 常 醉 常
” 逢 花 对 酒
, 故 烧 高 烛
棠 , “ 只 恐
,
唱流谁子沙山《生
黄水道规路下浣命
鸡尚人啼净兰溪之
。能生。无芽沙趣
·
西无 !再 休少 将? 白门 发前
泥 , 潇 潇 暮 雨
短 浸 溪 , 松 间
不招官虑如汗天卧眼杷风“
如羌今浅糠流晴青枯头来今
却儿要不粃肩获泥泪出几年
作。钱及。赪稻!尽菌时粳
河龚不明卖载随茆雨鎌。稻
伯黄要年牛入车苫不生霜熟
妇满米饥纳市归一尽衣风苦
!朝,。税,。月,。来迟
人西
拆价
上见
雨庶
苦万
炊乞
宿黄
如见
,里
,与
,穗
泻霜
,
食岂春三人生其还春其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 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 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 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 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 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活得有 趣,靠一种心态,是一种修行;靠一种乐观,是一种幽默。我 等凡夫俗子,若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视为小确幸,随时发现 生活中的美好,恬淡随心,悠闲自得其乐,看晨间云卷云舒, 享庭前花开花落,把每天过成诗样生活,活得有趣,活出精彩!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的乐观有趣
人的一生不容易,对活得有趣的人来说, 生活是一道风景,是一个不断破茧而出的 过程;对无趣的人来说,生活是一道道的 壁垒,是满面愁绪的面容和背负着的沉重铧犁。
(一)生活之趣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 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他学 酿酒“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的那份 专注与情趣;
苏东坡曾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 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那颗有趣的灵魂,不仅自身发光,而且心中有阳光,始终散发 着善良的光辉,温暖着他人,温暖着世界。这就是独一无二的 苏东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志趣如东坡,何惧生命艰难生活 坎坷,只要调整心态,放弃愚顽,放下名利,放飞梦想,就会 让我们在砥砺前行中更加有趣,在上下求索中更加绽放光彩。
土耳其的外交总长伊斯梅的耳朵有些聋,但并不是完全听不清楚。在 第一次大战的和会上,伊斯梅利用耳聋,为国家争得许多利益。原来, 如果大家所讲的对土耳其有利,他都听见了,如果所讲的于土耳其无 利,那么他过时都不承认,说他并未听见有过这样的讨论。这种外交 的方法是怎样的幽默!
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六任总统。一天,他的儿子从总统的 写字台上拿了一张白纸,预备写信,艾顿看见了,对儿子说: “不要拿那张纸,把它放到原处,这是属于政府的。在写字台的 左边抽屉里,我有自备的信笺。关于一切私事的信件,我总是用 自备的信笺来写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
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
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
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
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
后两度获得
提名。创作
宋的国策“强干弱枝”。体现在:一是 中央集权;二是文人政治,严禁武人 干政;
措施:整顿禁军、削夺藩镇 太宗以禁军罚辽,两度失败,
全国无可用之兵,国势骤减,外患益 深。
太宗以禁军罚辽,两度失败,全 国无可用之兵,国势骤减,外患益深。
杨家将
宋真宗:澶渊之盟 岁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主战:寇准
主和:王钦若
《京华烟云》《啼笑皆非》 等。
(1895年-1976年)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吾国吾民》
诺贝尔奖
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和平、经济学。 奖金: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 流程:资格确认、初选、复选、决选
屠呦呦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得主
无是山,佩何二有入一
盐闻笋老,处,象山,
。韵蕨翁布不烟,村“
解甜七谷安雨孤处竹
忘。十何生濛烟处篱
味
自劳。濛起花茅
,
腰也但鸡处。屋
《 山 村 五 绝 》
迩
镰劝教犬是无趁
来
,耕黄声人象溪
三
惭。犊,家太斜
月
愧其无有。平,
马不汝窃在赢转杖其
少须忧禄城得手藜四
游更愁忘中儿空裹
。待。归。童。饭
飞
我其语
去
鸢
自五音
匆
坠
羞
好
匆
,
,
,
,
《 山 村 五 绝 》
方
丰
一
过
念
年
年
眼
平
底
强
青
生
事
半
钱
乌台诗案让“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济世苏轼从此远去,文章东坡向我们走来。
黄州是苏轼生命的终点。黄州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
太守徐君猷解他燃眉,将一座废弃的军营拨给他,约有五十亩的坡地。 苏轼在此垦荒种地,营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诗人弥尔顿是瞎子,科学家爱迪生是聋子,文人爱莫生、狄更 斯都是抱病工作……这些人的身体缺憾,并没有拦阻他们的工作。 约翰·本仁(JohnBunyan)在狱中写了著名的《天路历程》。列
宁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在狱中写出的。司马迁的《史记》,是受 了腐刑之后开始动笔的。
北宋王朝
“陈桥兵变”宋代周 “杯酒释兵权”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活得有趣,是一种修行
有一位诗人说:“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抱着从容恬淡 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 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 在人的一生里,诱惑实 在太多,一个人如果贪念过胜,欲壑难填;奢望太多,无乐无 趣。面对枯荣,有过欢笑,有过泪水,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但终究得失两忘,安之若素,顺其自然。背起行囊,就是过客; 放下包袱,就有归宿。
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 学奖 获奖时为中华台北籍贯
莫言成为第一个 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的中国籍作家。
为什么要读名人传记?
你想要成和谁一样的人,最好先读一读他的传记。
王安石一心想由字意找出有趣的理论,竟然运用想象力不用科 学方法来解释字的来源和构成。“波”字是由“水”和象声的“皮” 字所构成。王安石想象力丰富,说“波为水之皮”,所以这样写。 有一天苏东坡遇到他,就诙谐地说:“那么'滑'字一定是'水之骨 '了。”
苏东坡被贬海南,弟弟苏辙被贬雷州。一日,二人相 遇与腾州,惊喜之余到路边小店吃面条。苏东坡高旷 豁达,随缘自适,转眼之间,已将“粗恶不可食”的 面条吃光,苏辙却只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叹气。苏轼 开玩笑逗他:“莫非你还想细细品味吗?”
经历了“乌台诗案”,东坡的天空风雨如晦,经受了万般屈 辱,人生风云变幻,而他被贬黄州时,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生 命。
宋室外困于敌国,内困于兵财, 逼得它不得不寻求解决之道。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新法与旧法之争逐步演变为新旧 党之争
新党人物:王安石、吕惠卿、曾 布、张惇、韩降等 旧党人物:司马光、吕诲、韩琦、 欧阳修、程颢、范纯仁、苏轼等
苏轼(生于1037年—1057年中进士—1061年任命大理评事凤翔府判 官—1101 卒)
沙拣省惊孤时静缺居《
洲尽。起鸿见。月作卜
冷寒
却影幽
挂》算
。枝
回。人
疏
子
·
不 肯 栖 , 寂 寞
头 , 有 恨 无 人
独 往 来 , 缥 缈
桐 , 漏 断 人 初
黄 州 定 慧 院 寓
(三)无趣之趣
事实上,即使是无趣之事,如果是有趣的人来做,也别有一番 风韵。做官是无趣的,但东坡做官倒也趣味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