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结合现实谈谈两个不可避免的结论
结合现实谈谈两个不可避免的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简称两个必然”) 的著名理论。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也是共产主义的重要原理。
可以说,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
“两个必然”原理不仅坚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而且对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两个不可避免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1.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矛盾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生产力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这一矛盾,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进一步表述为:“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它“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后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将这一矛盾表述为“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并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主要就是在这个基本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生产过剩的瘟疫和周期性的商业危机及其根源在当时资本主义周期性重复出现的商业危机期间,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生产过剩和大众的贫困,两者互为因果,这就是大工业所陷入的荒谬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要求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使生产力摆脱桎梏。
”自1825 年在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每隔8—10年重演一次。
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危机更加频繁,周期更短,经济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并发。
各种反危机措施虽可减轻病症,却不能消除病因。
危机的根源是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它注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短暂性。
3.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历史趋势历史惊人地相似。
当年,封建所有制度变成束缚生产的桎梏,如今,资本主义所有制又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人 民 的 生 活 水平 有 了
”
定
命 带来 的 变 化
也 作 了某 些 调 整
在 一定 时
也 就是 为
这 种 情 况 是 否 与马 恩 在 《 宣 言 公 中
“
期 内和 一 定 程 度 上 为 科 技 的 应 用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提供 了 可 能 方 面来 表 现 的
:
。
,
提 出的 业不 然
二
、
J
,
.
闪几
国 家 垄 断 资本 主 义 的发展
。 ,
,
给生产
。
共 断 资 本 主 义丝 毫 没 有 也 不 可能 解 决 资 仁 i : 义的 基 本 矛 盾
。
一
力 发 展 留有 了 一 定 的 余 地 战 后 美 国 的 许 多 企 业 是 国 家 垄断 与 私 人 垄 断 联 合投 资 的 些 私 人 垄 断投 资 不 了 的 或 不 愿 意 投 资 的 有 则
, 。
,
增加 劳 动 强 度 的
,
它社 会 形态 的过 程 程
,
也 有— 个发生
帝 国主义
、
,
同其
一
刹 削 手 段 已很 难 行 通 技 术 来 取 得 高领 利 润
不 得 不 更 多 地 采 用新 同时
发展
、
火亡
战 后 出现 的资
但 垄 断 价格 出
,
二 战后
,
世 界 经济 发 展的 历 史 进
本 主 义 垄 断 业 不 能 代 替 竞争
,
社会 生 产 中最 活 跃 术 作为 生 产 力 势
。 ,
:
最革命 的 因素
对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认识
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
引起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不是什么永恒理性和绝对观念,而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理论,该理论通常还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必然”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绝不会”。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他的唯物史观做的精辟的概括,经常被人们引用来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景的依据。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者是统一的。
1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关于“两个决不会”它所指示的对象为所有的社会形态,所有的这些历史演变,发展都无一例外的蕴藏和体现着这个规律;而关于“两个必然”的论述,它则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趋势!同时“两个决不会”论断中还隐藏着另一层的论断,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后,是必然要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后,是必然会出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个决不会”寓于“两个必然”之中,并且又通过“两个必然”得以体现!“两个必然”指明了“两个决不会”在资本主义的最终前途!2应然性与实然行的统一“两个决不会”的论断虽然指明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一历史事实的前进趋势,但“趋势”归根结底只能说是一种可能性,它并不意味着“实践”。
可是我们又必须清楚,作为其中一种社会制度更替方式,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自然逃不出这个历史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时间和条件,表明了这一过程实现的曲折性!3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历史的演变结果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起伏式的、螺旋式的!”两个必然”理论它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即社会主义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并取代资本主义!而”两个绝不会”理论则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而且前进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失败和偏差!4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评述上!这两个理论的出现并非是一时的学术之说,而是有着大量的理论奠基的!其次体现在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上!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但也不是一味的否定+摧毁资本主义!这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源泉!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
对“两个不可避免”论断理解
对“两个不可避免”论断的理解摘要:“两个不可避免”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不可避免”论断面临着新的情况,但无论怎样变化,我们必须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关键词:“两个不可避免”;“趋同”论;启示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76-0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著名论断[1]。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亦称为“两个必然”的论断。
如果要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两个不可避免”论断,就要了解这一论断是如何得出的或是在怎样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两个不可避免”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分析资本主义客观存在的矛盾后得出来的。
一、“两个不可避免”论断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历史上它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与封建制度相比较而言)。
例如,它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建立了世界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城市。
总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加深和世界经济联系的日趋密切化,生产力也越来越社会化,而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生产资料全归资本家私人占有。
所以,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一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由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变为了生产力发展的阻力。
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只能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由生产力公有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的、必然的趋势。
可以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不可避免”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马克思主义认为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一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1]两个决不会:一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二是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辩证关系:两个必然的思想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统一的。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同两个决不会思想联系起来。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遵义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2]“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联系和区别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
“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致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和疑虑。
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到底还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也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
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化产业管理12.3班刘娜16号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扫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
但是,这个社会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每前进一步,都蕴藏着深刻的危机:它发展了生产力,却加重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却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它建立了世界市场,把资本的势力扩向全世界,却加深了它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它创造了现代化的大城市,却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尖锐,突出地表现为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被剥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和资本积累,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机制,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机制。
马克思研究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使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也逐渐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
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但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不可遏止的发展,私有制不断扩大,资本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化产业管理12.3班刘娜16号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扫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
但是,这个社会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每前进一步,都蕴藏着深刻的危机:它发展了生产力,却加重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却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它建立了世界市场,把资本的势力扩向全世界,却加深了它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它创造了现代化的大城市,却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尖锐,突出地表现为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被剥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和资本积累,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机制,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机制。
马克思研究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使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也逐渐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
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但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不可遏止的发展,私有制不断扩大,资本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不可避免和决不会
两个不可避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两个不可避免”,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而不是凭人们主观的意志、愿望实现的。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就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而且这种取代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
两者关系:一、联系:第一,“两个不可避免”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两个决不会”进一步为这种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两个绝不会”是对“两个不可避免”的补充、深化和发展,“两个绝不会”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两个不可避免”论断的运用和体现。
第三,我们既要坚信“两个不可避免”,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又要坚信“两个决不会”,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历史过程,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奋斗。
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第一个重大原理,就是两个不可避免。
也就是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在第一章的最后一句话。
这样一个重大的原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的工具,看它的逻辑演绎的脉络。
一、资产阶级是怎样灭亡的?首先看第一层次,第一层次用马克思主义者前面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条分析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怎样推动社会前进的。
它认为的是前半句,资产阶级是怎样灭亡的。
分四个层次,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
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入手,分析了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过程。
在封建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大航海时代到来了,美洲发现了,绕过非洲好望角的航线开辟了,然后印度、中国的市场开拓了,这样,原来在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低下的第三等级,经济地位上升以后,取得了政治地位,成为统治阶级。
所以《共产党宣言》当中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一)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地位以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地位以后,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辩证的分析了资产阶级它的作用,高度肯定资产阶级曾经取得的巨大的影响力和贡献。
第一,它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第二,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农业中的运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坑,河川的通航,仿佛又从地下呼喊出来大量的人口,马克思感慨,过去哪个世界在世界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它得出的结论就是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这是对资产阶级的高度的肯定。
第三,它推动了全球化。
马克思还以开阔的世界眼光,分析了资本扩张的全球影响,说它开拓了世界市场,它推动了全球化,它使未开发、半开发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主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表现形式中运动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正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前提。
因为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使得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新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成为阶级、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
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因此它本身就指明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我们坚信“两个必然”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它与“两个绝不会”是辨证的统一体。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任何消极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
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才会被撑破,才会被一种更高级的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新的社会形态也才会出现。
资本主义作为旧事物,为了维护其生存,也必然要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大的框架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从而使之仍能部分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代资本主义内部关系的调整和一定时期的繁荣,正说明了这一点。
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刚诞生的时候,都是十分弱小的,只有当它真正成熟起来之后,才能战胜旧事物,而成为世界的主宰。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力量还十分弱小,自身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诸多缺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正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弱小和不成熟。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著名论断:“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被挖掉了。
它首先产生的是自己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即“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后的结论。
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
他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我的理解是:一、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发展完善有一个过程,且受到他们所处历史社会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的著名论断,是在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高涨时期提出的。
是时,《共产党宣言》发表,其中充满了革命的激情煽动。
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的提出是在1859年1月,当时是欧洲工人运动低落的时期,“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对前一个论断的补充。
马恩曾7次为《宣言》作序,对其中不成熟的观点加以改进。
《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在德文版序言中深刻地指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因此,《宣言》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反映出马克思学说在不同时期确有不同的表述。
这两个论断使我想起黑格尔的著名命题:“凡是现实的必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必是现实的”。
前者是说规律的不可抗拒,后者则说理想的必然实现。
“两个决不会”说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可抗拒,“两个必然”则说的是理想社会的必然实现。
两者似乎是矛盾的,但又是在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中。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即“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两个必然”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两个必然”理论强调的社会形态的必然发展历程,是“两个决不会”理论的基础;而“两个决不会”理论,则强调了人的认识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它是对“两个必然”的重要补充,是对“两个必然”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领域的进一步阐述。
因此两者并非是相互对立、前后矛盾的学说,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学说。
一、两个必然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结合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矛盾运动,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更高形态或者更好状态的发展虽然在发展状态中或许有曲折,但总体趋势是朝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断适应而进步的。
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探讨,提出了五种社会形态论,即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如果加上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五种所有制形式,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最终的社会形态。
在欧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随着家庭手工作坊转变为大工厂,及工业的的发展而同时产生的,而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但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却极力压榨剥削无产阶级,导致无产阶级生活状况极端底下,也因此,资产阶级也亲手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地灭亡和无产阶级地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地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化产业管理12.3班刘娜16号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扫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
但是,这个社会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每前进一步,都蕴藏着深刻的危机:它发展了生产力,却加重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却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它建立了世界市场,把资本的势力扩向全世界,却加深了它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它创造了现代化的大城市,却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尖锐,突出地表现为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被剥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和资本积累,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机制,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机制。
马克思研究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使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也逐渐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
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但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不可遏止的发展,私有制不断扩大,资本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对“两个不可避免”论断的理解
对“两个不可避免”论断的理解作者:李妍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1期摘要:“两个不可避免”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不可避免”论断面临着新的情况,但无论怎样变化,我们必须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关键词:“两个不可避免”;“趋同”论;启示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76-0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著名论断[1]。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亦称为“两个必然”的论断。
如果要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两个不可避免”论断,就要了解这一论断是如何得出的或是在怎样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两个不可避免”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分析资本主义客观存在的矛盾后得出来的。
一、“两个不可避免”论断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历史上它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与封建制度相比较而言)。
例如,它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建立了世界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城市。
总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加深和世界经济联系的日趋密切化,生产力也越来越社会化,而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生产资料全归资本家私人占有。
所以,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一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由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变为了生产力发展的阻力。
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只能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由生产力公有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的、必然的趋势。
可以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不可避免”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
《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理论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在详细地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即“两个必然”的著名理论),进而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必然”原理我们正确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真正做到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两个必然;唯物史观;基本矛盾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4-0 -02 一、《共产党宣言》对“两个必然”理论的科学论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思想是: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级,即被剥削压迫的阶级( 无产阶级) ,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 资产阶级) 解放出来。
”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之后最后解放自己的阶级视野进而来论证“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开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不仅仅打破了宗法关系和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状态,而且建立了统一民族国家等,但是,资产阶级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又造成了严重两级分化,处于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生活条件急剧恶化,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一方面开拓了世界市场,不断加深了与占领地民众的矛盾;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虽创造了现代化的大都市,但也加剧了城乡对立。
第二课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 义社会的多次转变,既不是神灵的 杰作,也不是个别伟大人物的壮举, 而是社会自身矛盾存在和发挥作用 的结果。
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社会,被剥削阶级只有通过反 抗和斗争才能生存
工人罢工
观看视频:工人罢工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一、三种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二、三种阶级斗争基本形式之间 的关系
一、三种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1.经济斗争 (1)含义: 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为 了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 件而进行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理解和说明
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 必然趋势,热爱共产主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式,首要任务。
难点: 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的必然性。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反应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阶级斗争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四、理论斗争的首要任务是( A )
A.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灌输马克思主 义,同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 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斗争
B.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 装起义和革命战争
(2)表现:经济斗争表现从最初的捣 毁机器到经济罢工,游行示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一个重大原理,就是两个不可避免。
也就是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在第一章的最后一句话。
这样一个重大的原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
分析的工具,看它的逻辑演绎的脉络。
一、资产阶级是怎样灭亡的?
首先看第一层次,第一层次用马克思主义者前面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条分析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怎样推动社会前进的。
它认为的是前半句,资产阶级是怎样灭亡的。
分四个层次,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
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入手,分析了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过程。
在封建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大航海时代到来了,美洲发现了,绕过非洲好望角的航线开辟了,然后印度、中国的市场开拓了,这样,原来在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低下的第三等级,经济地位上升以后,取得了政治地位,成为统治阶级。
所以《共产党宣言》当中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一)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地位以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地位以后,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辩证的分析了资产阶级它的作用,高度肯定资产阶级曾经取得的巨大的影响力和贡献。
第一,它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
第二,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农业中的运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坑,河川的通航,仿佛又从地下呼喊出来大量的人口,马克思感慨,过去哪个世界在世界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它得出的结论就是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这是对资产阶级的高度的肯定。
第三,它推动了全球化。
马克思还以开阔的世界眼光,分析了资本扩张的全球影响,说它开拓了世界市场,它推动了全球化,它使未开发、半开发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主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接着,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资产阶级必然灭亡
生产社会化,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应该归全社会所有,但是恰恰在生产关系层面,生产资料劳动产品是资本家私人占有,于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就存在了一个矛盾。
这个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矛盾的产物,1825年,欧洲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每隔8到10年,就出现一次经济危
机,也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
每一次危机都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巨大灾难。
马克思认为是生产过剩的瘟疫,生产的巨大的浪费,资本主义它不是生产能力不足,是生产能力太大,社会需求跟不上。
所以《共产党宣言》当中认为,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方,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也就是说,资产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了。
到这个阶段,如果要让生产力继续发展,就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
这是马克思分析的第一个逻辑层次,回答前半句话为什么资产阶级必然灭亡。
二、阶级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
但是资产阶级不会自己消灭自己,它只会有一个外在的力量来迫使它灭亡,于是分析进入第二个层次,阶级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
接着马克思分析阶级斗争是怎样出现的,说无产阶级反对阶级斗争,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为什么,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发达,马克思认为,中世纪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无产者用铁路只要几年就达到了。
于是地方性斗争汇成全国性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出现了。
接着马克思分析了无产阶级它的特点,阶级斗争出现了,无产阶级它有没有能力推动阶级斗争的深化,能不能干成一番事业,能为什么?因为无产阶级有它的特点,马克思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四个特点:(一)无产阶级的特点
第一,它是进步的阶级。
因为其余的阶级,都随着的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第二,它是革命的阶级。
宣言中认为,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为什么?为了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因为无产阶级处在社会的最下层,宣言中认为,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上层建筑,它就不能抬起头来,它就不能挺起胸来。
第三,无产阶级是基础广泛的阶级。
说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牟利的运动。
而无产阶级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牟利的独立的运动,两大绝大多数。
因为有这两个绝大多数,无产阶级有广泛的群体基础,有群体基础的支撑它才能够干一番事业。
第四,无产阶级是超越民族的阶级。
《共产党宣言》认为,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是在英国、法国,还是德国、美国,都是一样的。
都是无产者失去了民族性,因为它客观上呼唤全世界无产者联合,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当然宣言中也认为,说你无产阶级反对阶级斗争,首先是一过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达到本国的资产阶级,通过公开的革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无产阶级它愿不愿意做这个事,它用什么样的动力迫使它做这个事。
这是它的处境所决定的。
说现代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低,越来越倒退,工人变成了赤贫者。
理解这段话,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眼光往前推。
这里马克思认为的资产阶级,资
本主义社会跟当下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社会是不一样的。
那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那个时候是自由放任的阶段,工人工资极低,劳动时间很长,强度大,而且环境很差。
当时每天工作那个童工8到12个小时,一般工人工作强度16到18个小时,而且当时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大量使用的童工和女工。
有关资料介绍,在1820的时候,就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那时候英国工人当中一半是童工。
到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60%是童工。
所以有人认为,工业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童工和女工的血泪史。
工人周期性失业,没有医疗保险,没有社会保障,更没有政治权利。
《共产党宣言》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不能再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融了,融不下去了。
(二)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
融不下去只有一条道,那就是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
工业的进步,工人不再分散,而且出现了革命的联合,所以到这里,马克思结论,说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结论,“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马克思主义者可以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写这样结论时,他的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