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5人工变量及其处理方法
大学本科 运筹学 教程 人工变量法、对偶问题(4)
Z′* = - 8
Z* = 8
人工变量法之二——两阶段法 两阶段法 人工变量法之二
• 第一阶段 寻找一个基可行解 第一阶段:寻找一个基可行解 方法:加入人工变量 加入人工变量,构造一新的求极小值的目标函数 方法 加入人工变量 构造一新的求极小值的目标函数 minω=∑X人 表明X (1)当minω=0,表明 人不为基变量 则得到此阶段的 ) 表明 不为基变量,则得到此阶段的 一个最优解,转入第二阶段 转入第二阶段。 一个最优解 转入第二阶段。 (2)当minω>0,表明 人仍为基变量,原问题无可 ) > ,表明X 仍为基变量, 行解。 行解。 • 第二阶段:求最优解 第二阶段: 将原目标函数换回, 将原目标函数换回,以第一阶段得到的最优解为初始 基可行解,用单纯形法迭代。为简化计算,在此阶 基可行解,用单纯形法迭代。为简化计算, 段的表中去掉人工变量。 段的表中去掉人工变量。
c
原问题: 原问题:maxZ=70x1+120x2 s.t. 9x1 + 4x2 ≤360 4x1 + 5x2 ≤200 3x1 + 10x2 ≤300 x1 , x2 ≥ 0
影子价格
s.t. 9y1 + 4y2 + 3y3≥70 4y1 + 5y2 + 10y3≥120 y1 、y2 、y3 ≥0
分别为劳动力、设备、 设:y1 、y2 、y3分别为劳动力、设备、原材料的租赁价格
maxZ=70x1+120x2 s.t. 9x1 + 4x2 ≤360 4x1 + 5x2 ≤200 3x1 + 10x2 ≤300 x1 , x2 ≥ 0
产品A 劳动力(工时) 设备(台时) 原材料(公斤) 单位产品利润(元) 9 4 3 70 产品B 资源限额 4 5 10 120 360 200 300
单纯形法-人工变量法
max z=3x1+4x2 x1 +x2 40
2x1+x260 x1-x2 =0 x1 ,x2 0
cj →
CB XB b 0 x3 40 0 x4 60 -M x5 0
cj- zj
0 x3 40 0 x4 60 3 x1 0
cj- zj 4 x2 20 0 x4 0 3 x1 20
3 40
x1 x2 x3 1 11 2 10 [1] -1 0
例 max z=3x1+5x2 3x1 +5x2 15 2x1 + x2 5 2x1+2x2 11 x1 ,x2 0
CB XB b
0 x3 15 0 x4 5
0 x5 11
cj-zj
5 x2 3 0 x4 2 0 x5 5
cj-zj
3 50 00 x1 x2 x3 x4 x5 3 [5 ] 1 0 0 2 1010 2 2001 3 5000 3/5 1 1/5 0 0 7/5 0 -1/5 1 0 4/5 0 -2/5 0 1
4 2
x1 x1
x2
2
x3 x3
x5 x6 3 x7 1
x1 , , x7 0
这时,初始基和初始基可行解很明显。X(0)=(0,0,0, 11,0,3,1)T不满足原来的约束条件。如何使得可从 X(0)开始,经迭代逐步得到x6=0,x7=0 的基可行解, 从而求得问题的最优解,有两种方法:
• 两种方法
– 大M法 – 二阶段法
约束方程为“>=”或“=”的情形(加人工变量)
标准型:
min z =-3x1+x2+x3
x1 2 x2 x3 11
单纯形法-人工变量法
θ
11 3/2 1
第一阶段求得的结果是ω = 0,最优解是(0,1,1,12,0,0,0)T 一阶段求得的结果是ω 0,最优解是 最优解是( 12, 一阶段求得的结果是 是原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 因人工变量 x6= x7=0,所以 ,所以(0,1,1,12,0)T 是原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
第二阶段运算:
例:
max z=3x1+4x2 x1 +x2 ≤40 2x1+x2≤60 x1-x2 =0 x1 ,x2 ≥0
cj→ CB XB b x 3 40 0 x 4 60 0 0 -M x 5 cj - zj 0 0 3 4 0 3 x3 x4 x1 40 60 0 3 x1 1 2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4 x2 1 1 -1 [2] 3 -1 0 x3 1 0 0 0 1 0 0 0 x4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3 1/3 1/3 -7/3 -M x5 0 -1 1 0
大M法 法
在目标函数中加上惩罚项。 在目标函数中加上惩罚项。
max =3x1-x2-x3-Mx6-Mx7 3 其中M为充分大的正数 为充分大的正数。 其中 为充分大的正数。 = 11 x1 − 2 x2 + x3 + x4 − 4 x + x + 2 x − x5 + x6 =3 1 2 3 x3 + x7 = 1 − 2 x1 + x1 ,L , x7 ≥ 0 只要原问题有可行解, 只要原问题有可行解,随着目标函数向最大化方向的改善 人工变量一定会逐步换出基,从而得到原问题的基可行解, ,人工变量一定会逐步换出基,从而得到原问题的基可行解, 进而得到基最优解。 进而得到基最优解。 反之, 反之,若加了人工变量的问题解后最优解中仍含人工变量 为基变量,便说明原问题无可行解。 的单纯形表格为: 为基变量,便说明原问题无可行解。例8的单纯形表格为: 的单纯形表格为
运筹学5-单纯形法
保持可行性 保持可行性 保持可行性
保持可行性
X1
X2
X3
...
Xk
保持单调增 保持单调增 保持单调增
Z1
Z2
Z3
...
保持单调增
Zk
当Zk 中非基变量的系数的系数全为负值时,这时的基 本可行解Xk 即是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迭代结束。
(2) 线性规划的典则形式
标准型
Max Z CX AX b
s.t X 0
j 1
j 1
j 1
j 1
与X 0 相比,X 1 的非零分量减少1个,若对应的k-1个 列向量线性无关,则即为基可行解;否则继续上述步
骤,直至剩下的非零变量对应的列向量线性无关。
几点结论
❖ 若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则可行域是一个凸多边形或 凸多面体(凸集),且仅有有限个顶点(极点);
❖ 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可行解都对应于可行域上的 一个顶点(极点);
10
令 x1 0 x2 0
则 x3 15
X 0 0 15 24T
x4 24
为基本可行解,B34为可行基
B
0
X 24
3
108
A
0
X 34
0
15 24
0
0
X 23
12
45 0
1 基本解为边界约束方程的交点; 2 基对应于可行解可行域极点; 3 相邻基本解的脚标有一个相同。
1 0
1 0
B23 1 0 B24 1 1 B34 0 1
C42
2!
4! 4
2
!
43 21 21 21
6
由于所有|B|≠ 0, 所以有6个基阵和 6个基本解。
运筹学第一章 1.4 大M法和两阶段法
(2)写出初始基本可行解 )写出初始基本可行解——
根据“ 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的表达式” 根据 “ 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的表达式 ” , 非基变量取0 算出基变量, 非基变量取0,算出基变量,搭配在一起构成 初始基本可行解。 初始基本可行解。 2、建立判别准则: 建立判别准则: (1)两个基本表达式的一般形式 LP限制条件中全部是 LP限制条件中全部是“≤”类型约束,新 限制条件中全部是“ 类型约束, 增的松弛变量作为初始基变量的情况来描述: 增的松弛变量作为初始基变量的情况来描述 :
2、处理人工变量的方法: 处理人工变量的方法:
(1)大M法——在约束条件中人为地加入非负 在约束条件中人为地加入非负 的人工变量, 的人工变量,以便使它们对应的系数列向量构 成单位阵。 成单位阵。 问题:加入的人工变量是否合理?如何处理? 问题:加入的人工变量是否合理?如何处理? 目标函数中, 在目标函数中,给人工变量前面添上一个绝对 值很大的负系数M>>0 迭代过程中, 值很大的负系数 -M ( M>>0 ) , 迭代过程中 , 只要基变量中还存在人工变量, 只要基变量中还存在人工变量,目标函数就不 可能实现极大化——惩罚! 惩罚! 可能实现极大化 惩罚
σj =cj −zj =cj −∑ a c
i= 1
m
' n+i ij
(2)最优性判别定理
若 X = (0,0,L0,b ,b ,Lb ) 是对应于基B的基本 是对应于基B , , 可行解, 的检验数, 可行解,σ j 是非基变量 x (j0) 的检验数,若对 于一切非基变量的角指标j 于一切非基变量的角指标j,均有 σ j ≤0,则 X(0)为最优解。 为最优解。
最优性判别定理; 最优性判别定理;无“有限最优解”判断定理 有限最优解”
运筹学5人工变量及其处理方法
min w = x6 + x7
max w' = − x6 − x7
= 11 x1 − 2 x2 + x3 + x4 − 4 x + x + 2 x − x5 + x6 =3 1 2 3 s.t. + x3 + x7 = 1 − 2 x1 x j ≥ 0 ( j = 1,2,3L7)
法的不足 大M法的不足 法的
在用计算机求解时,不容易确定 在用计算机求解时,不容易确定M 的取值, 过大容易引起计算误差。 的取值,且M过大容易引起计算误差。 过大容易引起计算误差
二. 两阶段法
将新LP的求解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将新 的求解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的求解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求解第一个 第一个LP: 第一阶段:求解第一个 :
基变换+ 基变换+调基
/
[ ]
1 /
[ ]
12 3 / /
最优解: (4,1,9,0,0,0,0)T, 最优解 , , , , , , ) 最优值 最优值:2
人工变量x6,x7已不在基变量中,故 人工变量 不在基变量中, 基变量中 原LP的最优解为 4,1,9,0,0)T, 的最优解为 , , , , ) ( 最优值 最优值为2
辅助LP 辅助
m i =1
min w = ∑ xn +i
i =1
m
max w' = −∑ xn +i
a11 x1 + a12 x 2 + L + a1n x n + x n +1 = b1 a x + a x + L + a x + x n + 2 = b2 21 1 22 2 2n n s.t .M M M a x + a x + L + a x + x n + m = bm m1 1 m2 2 mn n x1 , x 2 , L , x n ≥ 0, x n +1 ,..., x n + m ≥ 0
运筹学 第五章3
x 1 , x 2 , x 3 ≥ 0.
11
解:加上松弛变量 s1 , s 2 , s 3 , 化为标准型: 化为标准型: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 ,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s1
0 0
z
0
s2
x1
1 0
z
1 0 0
1
s2
事实上:从第一次迭代的单纯形表中,得到约束方程: 事实上:从第一次迭代的单纯形表中,得到约束方程: x1 − x 2 + s1 = 1, − x 2 + 3 s1 + s2 = 9, P6
5
移项得: 移项得: x1 = x 2 − s1 + 1 ≥ 0
2
s2 x2
x1
50 0 50
z
1 0 0 0
3
s3 x2
9
所有的检验数 σ j ≤ 0, ( x 1 , x 2 , s1 , s 2 , s 3 )T = (50,250,0,50,0 )T . 最优解为: 最优解为: 最优值为: 最优值为: max z = 15000 .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0 1 0 0 0 1 0 0 1 1 -1 0
-1 -1 1 -50 -1 1 1 0 0 1 0 0
50 150 250 -12500 50 50 250 -15000 100 50 200 -15000
50/1 150/2 ------50/1 250/1
运筹学第五章
第 六 次课 2学时本次课教学重点:单纯形法原理、基变换、最优检验 本次课教学难点:单纯形法原理、基变换、最优检验 本次课教学内容:第五章 单 纯 形 法§1 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和原理一、 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从可行域中某一个顶点开始,判断此顶点是否是最优解,如不是,则再找另一个使得其目标函数值更优的顶点,称之为迭代,再判断此点是否是最优解。
直到找到一个顶点为其最优解,就是使得其目标函数值最优的解,或者能判断出线性规划问题无最优解为止。
通过第二章例1的求解来介绍单纯形法:在加上松弛变量之后我们可得到标准型如下: 目标函数: max 50x1+100x2 约束条件:x1+x2+s1≤300, 2x1+x2+s2≤400, x2+s3≤250.xj ≥0 (j=1,2),sj ≥0 (j=1,2,3) 它的系数矩阵⎪⎪⎪⎭⎫ ⎝⎛==100100101200111),,,,(54321p p p p p A其中pj 为系数矩阵A 第j 列的向量。
A 的秩为3,A 的秩m 小于此方程组的变量的个数n ,为了找到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先介绍以下几个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二、基本概念基: 已知A 是约束条件的m ×n 系数矩阵,其秩为m 。
若B 是A 中m ×m 阶非奇异子矩阵(即可逆矩阵),则称B 是线性规划问题中的一个基。
基向量:基B 中的一列即称为一个基向量。
基B 中共有m 个基向量。
非基向量:在A 中除了基B 之外的一列则称之为基B 的非基向量。
基变量:与基向量pi 相应的变量xi 叫基变量,基变量有m 个。
非基变量:与非基向量pj 相应的变量xj 叫非基变量,非基变量有n -m 个。
由线性代数的知识知道,如果我们在约束方程组系数矩阵中找到一个基,令这个基的非基变量为零,再求解这个m 元线性方程组就可得到唯一的解了,这个解我们称之为线性规划的基本解。
在此例中我们不妨找到了 ⎪⎪⎪⎭⎫ ⎝⎛=1010010113B 为A 的一个基,令这个基的非基变量x 1,s2为零,这时约束方程就变为基变量的约束方程:x2+s1≤300,x2=400, x2+s3=250.求解得到此线性规划的一个基本解:x1=0,x2=400,s1=-100,s2=0,s3=-150由于在这个基本解中s1=-100,s3=-150,不满足该线性规划s1≥0,s3≥0的约束条件,显然不是此线性规划的可行解,一个基本解可以是可行解,也可以是非可行解,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所有变量的解是否满足非负的条件。
运筹学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两个变量问题的图解法单纯形法原理单纯形法计算步骤人工变量及其处理方法应用举例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一、问题的提出资源有限和目标确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类是(资源有限)如何合理的使用现有的劳动力、设备、资金等资源,以得到最大的效益;另一类是(目标一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应如何组织生产,或合理安排工艺流程,或调整产品的成分等,以使所消耗的资源(人力、设备台时、资金、原材料等)为最少。
例:(1)配载问题:某种交通工具(车、船、飞机等)的容积和载重量一定,运输几种物资,这些物资有不同的体积和重量,如何装载可以使这种运输工具所装运的物资最多?(2)下料问题:某厂使用某种圆钢下料,制造直径相同而长度不等的三种机轴,采用什么样的下料方案可以使余料为最少?(3)物资调运:某种产品有几个产地和销地,物资部门应太如何合理组织调运,从而既满足销地需要,又不使某个产地物资过分积压,同时还使运输费用最省?(4)营养问题:各种食品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价格也不相等,食堂应该如何安排伙食才能既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成分得需要,同时又使消费者得经济负担最少?此外,在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都有与上述情况类似的问题。
例1某制药厂生产甲、乙两种药品,生产这两种药品要消耗某种维生素。
生产每吨药品所需要的维生素量分别为30K g,20K g,所占设备时间分别为5台班,1台班,该厂每周所能得到的维生素量为160k g,每周设备最多能开15个台班。
且根据市场需求,甲种产品每周产量不应超过4t。
已知该厂生产每吨甲、乙两种产品的利润分别为5万元及2万元。
问该厂应如何安排两种产品的产量才能使每周获得的利润最大?解:设该厂每周安排生产甲、乙两种药品的产量分别为x 1,x 2吨,则有例2 喜糖问题设市场上有甲级糖和乙级糖,单价分别为20元/斤,10元/斤。
今要筹办一桩婚事,筹备小组计划怎样花费不超过200元,使糖的总斤数不少于10斤,甲级糖不少于5斤。
1.5 人工变量法
第五节 人工变量法
单纯形表是从一个初始基可行解开始的,如果在线性规 划问题的系数矩阵中不存在一个 m 阶单位矩阵,也即很难找 到一个初始可行基怎么办? 例1:
MaxZ 3 x1 x 2 x3 x1 2 x 2 x3 11 4 x x 2 x 3 1 2 3 2 x1 x3 1 x1 , x2 , x3 0
引进人工变量 x6 , x7 ,构造辅助 问题,辅助问题的目标函数为 所有人工变量之和的极小化
MaxZ x6 x7 11 x1 2 x2 x3 x4 4 x x 2 x x x 3 1 2 3 5 6 x7 1 2 x1 x3 x1 , x2 ,..., x7 0
停止
循 环
是
无界解
bi 计算 i ( a lk 0) a lk
15
用非基变量 替换基变量
xk xl
列出下一个 新单纯形表
OR:SM
E-mail:lijun@
16 OR:SM
做一下,看你理解了没有?
• 1、用大M法求解Max型线性规划问题时,人工变量在目 标函数中的系数均为( -M),若最优解的(基变量)中 含有人工变量,则原问题无解。 • 2、两阶段法比大M的优点是(不用M),主要是方便用 计算机求解。 • 3、对非典式线性规划问题,用单纯形法求解时,通常通 过(添加人工变量)构造初始可行基。
0
M
根据上表列出初始单纯形表 A
14 OR:SM
线性规划小结
A
求 : j cj z j
所有 j 0
否
循环
是
基变 量中是否 含有 x a
人工变量法和两阶段法
x1 , x2 0
1 1 A 5 2
2 6
90 b 490
240
C 6 8
它的对偶问题是:
这里Y y1, y2, y3
minW Y 90 490 240T
minW 90 y1 490 y2 240 y3
在单纯形迭代过程中,要求人工变量逐步从基 变量被替换出,变为非基变量,最后,基变量中不 含有人工变量。
为使人工变量被替换出成为非基变量,有 1.大M法 2.两阶段法
1.大M法:在目标函数求最大值的线性规划问题中, 设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M,M为任意大 的正数。只要人工变量不为零,目标函数最大值就 是一个任意小的数。
s.t .
y1 4 y2
2
2 y1
4 y3 3
y1 , y2 , y3 0
4.2.2 一般形式的线性规划模型与对偶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于非对称形式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何写出其对
偶模型? 其思路是首先将非对称形式转换为对称形式,然
后再按照对应关系写出其对偶模型。
原问题求极小------ min Z maxZ
x1 x1
a22 x2 a32 x2
a23 x3 a33 x3
b2 b3
x1 0, x2 0, x3无约束
(4 9)
原问题约束方程有“=”,如何转化?
(1)将约束条件2的等式约束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约束
a21 x1
a22 x2
a23 x3
b2
a210,x3
0,x3
0
对称 形式 线性 规划 模型 的对
§4.3 人工变量法
1 1 − 1 0 0 1 0 AII = −1 1 0 − 1 0 0 1 0 1 0 0 1 0 0
max z = − x1 + 2 x2
例1
用两阶段法解线性规划问题 用两阶段法解线性规划问题:
x1 + x 2 − x3 = 2 − x + x − x = 1 1 2 4 x2 + x5 = 3 x j ≥ 0, j = 1,...,5
LPⅠ min z ′ = x1 − 2 x2 Ⅰ
4 10 1
-4 1 2
3 -1 -2
0 1 0
1 0 0
0 0 1
−r3
−2r3
Q λ2 = M + 2 > 0
λ3 = 2 M − 1 > 0
定 x3 进基 x1 x2
5M
4 10 1 1 Q min , , = 1 2 1 1
定 x7 出基 x6
0
x3
0
x4
-M
x5
0
x7
1-2M
与大M法同样引入人工变量,分两阶段做: 与大 法同样引入人工变量,分两阶段做: 法同样引入人工变量 个人工变量, 第一阶段: 引入m个人工变量 第一阶段: 引入 个人工变量,建立辅助问题并求解 目标函数是: 目标函数是: min w = ∑ Ri 全体人工变量之和. i 约束条件是: 约束条件是: 加入人工变量后的约束方程.
使人工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与其他变量的系数列向量 共同构成一个单位矩阵.作为初始基 作为初始基。 共同构成一个单位矩阵 作为初始基。 出基 为了求得原问题的初始基础可行解, 为了求得原问题的初始基础可行解, 通过迭代过程把人工变量从基变量中替换为非基变量. 必须尽快通过迭代过程把人工变量从基变量中替换为非基变量 为此,可以在目标函数中赋予人工变量一个任意大的正系数M. 为此,可以在目标函数中赋予人工变量一个任意大的正系数 任意大的正系数 写出LPⅡ 用表格单纯形法解, 人工变量换出基。 写出 Ⅱ,用表格单纯形法解,将人工变量换出基。 只要基变量中还存在人工变量,目标函数就不可能实现极小化. 人工变量, 原问题没有可行解。 若LPⅡ的最优解中仍有人工变量,则说明原问题没有可行解。 Ⅱ的最优解中仍有人工变量 则说明原问题没有可行解 原方程组 Ax=b 不成立 人工变量, 若LPⅡ的最优解中没有人工变量, Ⅱ的最优解中没有人工变量 LPⅠ Ⅰ 则去除人工变量即为原问题的基础可行解 继续求最优。 原问题的基础可行解。 则去除人工变量即为原问题的基础可行解。继续求最优。
运筹学课件:人工变量法(1)
人工变量法(1)
问题举例
min Z 3 x1 x 2 x 3
x1 2 x 2 x 3 11
s
.. t .
4 x1 2 x1
x2 x3
2x3 1
3
x1 , x 2 , x 3 0
人工变量
如果在线性规划模型 的标准型中,不存在 m*m阶单位阵,则可 采用添加人工变量的 方法来构建单位阵。
s..t.
4 x1 2 x1
x2 x3
2x3 x5 x7 1
x6
3
x1, x2 , x3, x4 , x5, x6 , x7 0
max Z 3x1 x2 x3 0x4 0x5
x1 2x2 x3 x4 11
s..t.
4x1 2x1
x2 x3
2x3 1
x5
3
x1, x2 , x3 , x4 , x5 0
第四讲
Operation Research
第二阶段
第四讲
Operation Research
第四讲
Operation Research
单纯型法小结(1)
标准型的转化总结
≤
第四讲
Operation Research
单纯型法小结(2)
第四讲
2.进行初等矩阵变换,得到单位 基阵
Operation Research
max Z 50 x 1 100 x 2
x1 x 2 300
s
.t
.
2 x
x
2
1
x2 250
400
x 1 , x 2 0
Operation Research
对偶问题的提出(2)
3.3 人工变量法
x2 x3
2x3 1
x5
3
x1, x2 , x3, x4 , x5 0
若A中不存在m阶单位矩阵,为了形成一个m阶单位矩阵,可给每个约束 方程人为地加上一个人工变量。
5
OR:SM
分牛的故事
老大:1/2 老二:1/4 老三:1/5
牛在印度被视为 神物,不能宰杀, 问如何按老父亲
的遗愿分?
6
OR:SM
MaxW=0?
是
否 原问题没有可行解
13
引进人工变量x6,x7,构造辅助
问题,辅助问题的目标函数为
所有人工变量之和的极小化
MaxZ x6 x7
x1 2x2 x3 x4
11
4x1 2x1
x2 x3
2x3
x5
x6 3 x7 1
x1, x2,..., x7 0
把辅助问题的最优解作为原问 题的初始基础可行解
运筹学--管理科学方法
李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1、何为单纯形法?
1. 如 何 得到?
对于典式,选标 准型中的松弛变量为 初始基变量,因为其 系数组成单位阵,解 必可行!
计 算 σj=cjcBpj’, ≤ 0 则 通 过 , 否 则下一步?
找出一个初始可行解
2、如何 判断?
是否最优?
4. 是 否
通过四个定理 判断解是其中哪 一个情况?
22
8.在两阶段法中,如果第一阶段最 优解的目标函数值不为0,表明原 线性规划问题无可行解。
OR:SM
2. 从 求 得 的 基可行解出 发,对原问 题继续迭代, 求最优解。
12
OR:SM
二、两阶段法—原理
MaxZ 3x1 x2 x3
4运筹学之人工变量,两阶段法
4运筹学之人工变量, 两阶段法尽管计算过程的循环现象极少出现但还是有可能的如何解决这问题先后有人提出了摄动法字典序法1974年由勃兰特Bland提出一种简便的规则简称勃兰特规则 1 选取cj-zj>0中下标最小的非基变量xk为换入变量即 kminj|cj-zj>0 2 当按θ规则计算存在两个和两个以上最小比值时选取下标最小的基变量为换出变量按勃兰特规则计算时一定能避免出现循环证明可参考文献[[]4] 53 检验数的几种表示形式本书以 zCXAXbX≥0为标准型以cj-zj≤0j12n为最优解的判别准则还有其他的形式为了避免混淆现将几种情况归纳如下设x1x2xm为约束方程的基变量于是可得将它们代入目标函数后可有两种表达形式判别准则的选择要求目标函数实现最大化时若用1-37式来分析就得到cj-zj≤0j12n的判别准则若用1-38式来分析就得到zj-cj≥0j12n的判别准则同样在要求目标函数实现最小化时可用1-37式或1-38式来分析这时分别用cj-zj≥0或zj-cj≤0j12n来判别目标函数已达到最小读者可按自己的习惯选用几种判别准则的汇总表1-954 单纯形法小结1根据实际问题给出数学模型列出初始单纯形表进行标准化见表1-10 分别以每个约束条件中的松弛变量或人工变量为基变量列出初始单纯形表表 1-10 2 对目标函数求的线性规划问题用单纯形法计算步骤的框图见图1-9 第一章线性规划与单纯型法第5节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 51 人工变量法 52 退化 53 检验数的几种表示形式 51 人工变量法设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其中没有可作为初始基的单位矩阵则分别给每一个约束方程加入人工变量xn1xnm得到以xn1xnm为基变量并可得到一个m×m单位矩阵令非基变量x1xn为零便可得到一个初始基可行解X0000b1b2bmT因为人工变量是后加入到原约束条件中的虚拟变量要求经过基的变换将它们从基变量中逐个替换出来基变量中不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这表示原问题有解若在最终表中当所有cj-zj≤0而在其中还有某个非零人工变量这表示原问题无可行解以下讨论如何解含有人工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1 大M法在一个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中加进人工变量后要求人工变量对目标函数取值不受影响为此假定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MM为任意大的正数这样目标函数要实现最大化时必须把人工变量从基变量换出否则目标函数不可能实现最大化例8 现有线性规划问题试用大M法求解解在上述问题的约束条件中加入松弛变量x4剩余变量x5人工变量x6x7得到这里M是一个任意大的正数因本例的目标函数是要求min所以用所有cj-zj≥0来判别目标函数是否实现了最小化用单纯形法进行计算时见表1-6 在表1-6的最终计算结果表中表明已得到最优解是x14x21x39x4x5x6x70目标函数z-22 两阶段法以下介绍求解含有人工变量线性规划问题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不考虑原问题是否存在基可行解给原线性规划问题加入人工变量并构造仅含人工变量的目标函数和要求实现最小化CB XB cj -1 -2 0 0 -M xj b x1 x2 x3 x4 x5 0 x4 3 1 0 0 1 0 ∞ -M x5 2 -1 2-1 0 1 22 -Z 0 -1 -2 0 0 0 M 2 -1 2 -1 0 0 CB XB cj -1 -20 0 -M xj b x1 x2 x3 x4 x5 0 x4 3 10 0 1 0 ∞ -M x5 2 -1 2 -1 0 1 22 -Z 0 -1 -2 0 0 0 M 2 -1 2 -1 0 0 -2x2 1 -12 1 -12 0 12 0 x4 3 1 0 0 1 0 -Z 2 -2 0 -1 0 1 M 0 0 0 0 0 -1CB XB cj -1 -2 0 0 -M xj bx1 x2 x3 x4 x5 -2 x2 1 -12 1 -12 0 12 0 x4 3 1 0 0 1 0 -Z 2 -2 0 -1 01 M 0 0 0 0 0 -1 最优解 x10 x21 最优值 Z -2 CB XB cj1 2 0 0 -M xj b x1 x2 x3 x4 x5 0 x41 1 1 0 1 0 11 -M x5 4 -12 -1 0 1 42 -Z 0 1 2 0 0 0 M 4 -1 2 -1 0 0CB XB cj -1 -2 0 0 -M xj bx1 x2 x3 x4 x5 0 x4 1 1 1 0 1 0 11 -M x5 4 -1 2 -1 0 1 42 -Z 0 1 2 00 0 M 4 -1 2 -1 0 0 -2 x2 1 1 1 0 1 0 -M x5 2 -3 0 -1 -2 1 -Z 2 1 0 02 0 M 2 -3 0 -1 -2 0 一般问题的处理 CB XB cj -1 -2 0 0 -M xj b x1 x2 x3 x4 x5 -2 x2 1 1 1 0 1 0 -M x5 2 -3 0 -1-2 1 -Z 2 1 0 0 2 0 M 2 -3 0 -1 -2 0 所有检验数 0 已经是最优解 x52 人工变量不为零表示原问题无可行解参照图解法结果第一阶段不考虑原问题是否存在基可行解给原线性规划问题加入人工变量并构造仅含人工变量的目标函数和要求实现最小化如第一阶段求解然后用单纯形法求解上述模型若得到ω0这说明原问题存在基可行解可以进行第二段计算否则原问题无可行解应停止计算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计算得到的最终表除去人工变量将目标函数行的系数换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系数作为第二阶段计算的初始表各阶段的计算方法及步骤与第3节单纯形法相同下面举例说明例9 试用两阶段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解先在上述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方程中加入人工变量给出第一阶段的数学模型为第一阶段用单纯形法求解见表1-7求得的结果是ω0得到最优解是x10x21x31x412x5x6x70 因人工变量x6x70 所以011120T是这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于是可以进行第二阶段运算将第一阶段的最终表中的人工变量取消填入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的系数进行第二阶段计算见表1-8 表 1-17 第二阶段计算见表1-8 从表1-8中得到最优解为x14x21x39 目标函数值 z-2 两阶段法举例CB XB cj 0 0 0 0 -1 xj b x1x2 x3 x4 x5 0 x4 3 1 0 0 1 0 ∞ -1 x5 2 -1 2 -1 0 1 22 -Z 2 -1 2 -1 00 CB XB cj 0 0 0 0 -1 xj bx1 x2 x3 x4 x5 0 x4 3 1 0 0 1 0 ∞ -1 x5 2 -1 2 -1 0 1 22 -Z 2 -1 2 -10 0 0 x2 1 -12 1 -12 0 12 0 x4 3 1 0 0 1 0 -Z 0 0 0 0 0 -1 请注意第一阶段的最优解不是唯一的CB XB cj -1 -2 0 0 xj b x1 x2 x3 x4 -2 x2 1 -12 1 -12 0 0 x4 3 1 0 0 1-Z 2 -2 0 -1 0 删去人工变量x5 配合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继续迭代由于检验数全部非正所以已经最优如果不是最优则进一步迭代 CB XB cj0 0 0 0 -1 xj b x1 x2 x3 x4 x5 0 x41 1 1 0 1 0 11 -1 x5 4 -12 -1 0 1 42 -Z 4 -1 2 -1 0 0 CB XB cj0 0 0 0 -1 xj b x1 x2 x3 x4 x5 0 x41 1 1 0 1 0 11 -1 x5 4 -12 -1 0 1 42 -Z 4 -1 2 -1 0 0 0 x2 1 1 1 0 1 0 -1 x5 2 -3 0 -1 -2 1 -Z 2 -3 0 -1 -2 0 第一阶段结束最优值Z -2 因此原问题没有可行解 52 退化单纯形法计算中用θ规则确定换出变量时有时存在两个以上相同的最小比值这样在下一次迭代中就有一个或几个基变量等于零这就出现退化解这时换出变量xl0迭代后目标函数值不变这时不同基表示为同一顶点有人构造了一个特例当出现退化时进行多次迭代而基从B1B2又返回到B1即出现计算过程的循环便永远达不到最优解 cj→-3 1 1 0 0 M Mθi CB XB b x1 x2 x3 x4 x5 x6 x7 0MM x4x6x7 1131 1-4-2 -210 12[[]1] 1-10 010 01 11321 cj-zj -36M 1-M 1-3M 0 M 0 0cj→-3 1 1 0 0 M M θi CB XB b x1 x2 x3 x4 x5 x6 x7 0M1 x4x6x3 1011 3-2 -2[[]1]0 00 0-10 010 -1-211cj-zj -1 1-M 1-3M 0 M 0 3M-1 0 11 x4x2x3 1211 [[]3]-2 010 00 -2-10 210 -5-21 4cj-zj -1 0 0 0 1 M-1 M1 -3 11 x1x2x3 419 10 010 01 1323 -23-1-43 23143 -53-2-73cj-zj 2 0 0 0 13 13 M-13 M-23cj→0 0 0 0 0 1。
人工变量法和两阶段法.ppt
y2≥0, 不满足
该约束 对偶问题不可行 条件
若原问题有可行解而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 则原问题目标函数值无界。
性质3 最优性
设 Xˆ 是原问题的可行解,Yˆ 是对偶问题的可行
解,当 CXˆ Yˆb 时,Xˆ ,Yˆ 是最优解。
对任何可行解,均有 Yˆb CXˆ Yˆb ,故 Yˆ 是目
标函数取值最小的可行解,因而是最优解。
a23 x3 a23 x3
a23 x3 a23 x3
b2
b2
a31 x1
a32 x2
a33 x3
a33 x3
b3
x1
0,
x2
0,x3
0,x3
0
对称 形式 线性 规划 模型 的对
max Z CX
minW Y偶b 模
原问题: AX b 对偶问题: YA C 型
X
0
Y 0
令各约束对应的对偶变量分别为y1,y2,y2,y3 则对偶模型为 :
4 x1
16 y2
4x2 12 y3
x1 , x2 0
min 8 y1 16 y2 12 y3
s.t .
y1 4 y2
2
2 y1
4 y3 3
y1 , y2 , y3 0
4.2.2 一般形式的线性规划模型与对偶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于非对称形式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何写出其对
偶模型? 其思路是首先将非对称形式转换为对称形式,然
max z CX (P) AX b
X 0
Prime problem
min Yb
(D) YA C Y 0
Dual problem
max Z 6 x1 8 x2 原问题中各系数矩阵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 w = x6 + x7
max w' = − x6 − x7
= 11 x1 − 2 x2 + x3 + x4 − 4 x + x + 2 x − x5 + x6 =3 1 2 3 s.t. + x3 + x7 = 1 − 2 x1 x j ≥ 0 ( j = 1,2,3L7)
计算机计算时,必须对 给出一个具体数值 给出一个具体数值, 计算机计算时,必须对M给出一个具体数值,通常 计算时 取比原问题中最大数据高 最大数据高1~2个数量级的数值。并视 个数量级的数值 取比原问题中最大数据高 个数量级的数值。 求解情况对M作适当调节 作适当调节。 求解情况对 作适当调节。
例:用大M法求解LP 求解LP
两阶段法的第一阶段求解的目的: 两阶段法的第一阶段求解的目的: 目的
1.判断原LP有无可行解。 判断原 有无可行解 有无可行解。 判断 2.若有,则可得原LP的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再 若有,则可得原 的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 的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 若有 对原LP进行第二阶段的计算 进行第二阶段的计算。 对原 进行第二阶段的计算。
初始可 行基
B
(0)
= ( p4
p6
p7 ) = I 3
初始基本 可行解
(0
0 0 11 0 3 1)
T
初始单纯形表
[ ]
11 3 2 1
[ ]
/ 1 /
0
人工变量x 已从基变量中换出。 人工变量 6,x7已从基变量中换出。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x1 − 2 x2 + x3 + x4 − 4 x + x + 2 x − x5 1 2 3 s.t. + x3 − 2 x1 x j ≥ 0 ( j = 1,2,3L5)
作初始基本可行解进行迭代时, 以 X(0)作初始基本可行解进行迭代时,怎 样才能较快地将所有的人工变量从基变量中全 较快地将所有的人工变量 样才能较快地将所有的人工变量从基变量中全 出去(如果能全部“ 出去的话)。 部“赶”出去(如果能全部“赶”出去的话)。 这会影响到得到最优解的迭代次数。 这会影响到得到最优解的迭代次数。
max z = 3x1 − x2 − x3
x1 − 2 x2 + x3 ≤ 11 − 4 x + x + 2 x ≥ 3 1 2 3 s.t. + x3 = 1 − 2 x1 x j ≥ 0 ( j = 1,2,3)
解:
max z = 3x1 − x2 − x3 + 0 ⋅ x4 + 0 ⋅ x5 − Mx6 − Mx7
法的不足 大M法的不足 法的
在用计算机求解时,不容易确定 在用计算机求解时,不容易确定M 的取值, 过大容易引起计算误差。 的取值,且M过大容易引起计算误差。 过大容易引起计算误差
二. 两阶段法
将新LP的求解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将新 的求解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的求解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求解第一个 第一个LP: 第一阶段:求解第一个 :
定义:一个基本可行解如果存在取零值的基变量, 定义:一个基本可行解如果存在取零值的基变量,则称为是退化的基本可行 存在取零值的基变量 相应的基称为是退化基。 解,相应的基称为是退化基。 如果所有的基变量都大于零,就是非退化的基本可行解。 如果所有的基变量都大于零,就是非退化的基本可行解。 都大于零 在非退化情形下,用单纯形方法经过有限次迭代一定可达到最优解。 非退化情形下,用单纯形方法经过有限次迭代一定可达到最优解。 情形下 一定可达到最优解 在退化情形下,用单纯形方法进行迭代可能得不到最优解。 退化情形下,用单纯形方法进行迭代可能得不到最优解。 情形下 可能得不到最优解 基迭代经过若干次后又回到先前的可行基 B1 B2 ... B1
且人工变量皆为非基变量 1. 最优值w 且人工变量皆为非基变量。 *= 0,且人工变量皆为非基变量。 从第一阶段的最优解中去掉人工变量后,即为原LP的 去掉人工变量后 从第一阶段的最优解中去掉人工变量后,即为原 的 一个基本可行解。作为原 的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 的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 一个基本可行解。作为原LP的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 再求原问题,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再求原问题,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2. 最优值w 说明至少有一个人工变量不为零。 说明至少有一个人工变量不为零 *≠ 0,说明至少有一个人工变量不为零。 无可行解。 原LP无可行解。不再需要进入第二个阶段计算。 无可行解 不再需要进入第二个阶段计算。 3. 最优值w 且存在人工变量为基变量 且存在人工变量为基变量, *= 0,且存在人工变量为基变量,但取值为零 把某个非基变量与该人工变量进行调换。 把某个非基变量与该人工变量进行调换。
基变换+ 基变换+调基
/
[ ]
1 /
[ ]
12 3 / /
最优解: (4,1,9,0,0,0,0)T, 最优解 , , , , , , ) 最优值 最优值:2
人工变量x6,x7已不在基变量中,故 人工变量 不在基变量中, 基变量中 原LP的最优解为 4,1,9,0,0)T, 的最优解为 , , , , ) ( 最优值 最优值为2
--大 --大M法与两阶段法
一.大M法 大 法
将目标函数修改为
max z = ∑ c j x j − Mxn +1 − Mxn + 2 − L − Mxn + m
j =1
n
M是一个很大的正数。 是一个很大的正数。 是一个很大的正数
手工计算时,只要认定M是一个很大的数。 手工计算时,只要认定M是一个很大的数。 计算时
max z = 3x1 − x2 − x3
= 11 =3 =1
初始单纯形表
[ ]
12 / 3 / /
最优解:( , , , , ) 最优解:(4,1,9,0,0)T :(
最优值: 最优值:2
几个问题
1.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时解的最优性判别: 1.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时解的最优性判别: j ≥ 0 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时解的最优性判别 σ 进基变量: 进基变量:min{σ j | σ j < 0} 2.退化与循环的问题
第五节
人工变量及其 人工变量及其处理方法 及其处理方法
为了使初始可行基为一个单位矩阵 为了使初始可行基为一个单位矩阵,在 单位矩阵, 有些约束条件中需要加入人工变量 人工变量。 有些约束条件中需要加入人工变量。
a i1 x1 + a i 2 x 2 + L a in x n ≥ bi
ai1 x1 + ai 2 x2 + L ain xn − xn +1 = bi
以 x4 , x6 , x7 对应的系数列向量构成一单位矩阵 P4 , P6 , P7, 取初始基 B = ( P4 , P6 , P7 ). 非基变量。 非基变量。
x x4 , x6 , x7 为基变量,1 , x2 , x3 , x5 为 为基变量,
初始单纯形表:
11 3/ 2 x3 为进基变量,而 x7 为离基变量,以 a33 = 1 为主元素。 为主元素。
辅助LP 辅助
m i =1
min w = ∑ xn +i
i =1
m
max w' = −∑ xn +i
a11 x1 + a12 x 2 + L + a1n x n + x n +1 = b1 a x + a x + L + a x + x n + 2 = b2 21 1 22 2 2n n s.t .M M M a x + a x + L + a x + x n + m = bm m1 1 m2 2 mn n x1 , x 2 , L , x n ≥ 0, x n +1 ,..., x n + m ≥ 0
ai 1 x1 + ai 2 x2 + L ain xn − xn+ 1 + xn+ 2 = bi
ai1 x1 + ai 2 x2 + L ain xn = bi ai1 x1 + ai 2 x2 + L ain xn + xn +1 = bi
人工变量
但加入人工变量后的LP与未加入时的 一般是 但加入人工变量后的LP与未加入时的LP一般是不等价的 与未加入时的LP一般是不等价的
LP:
j =1 n ∑ Pj x j = b s.t. j =1 x ≥ 0( j = 1,2,3L , n) j 在每一个约束方程左边加上一个人工变量 在每一个约束方程左边加上一个人工变量 xn+i, 得 新LP:
max z = ∑ c j x j
n
a11 x1 + a12 x 2 + L + a1n x n + x n +1 = b1 a x + a x + L + a x + x n + 2 = b2 22 2 2n n 21 1 s.t .M M M a x + a x + L + a x + x n + m = bm m1 1 m2 2 mn n x1 , x 2 , L , x n ≥ 0, x n +1 ,..., x n + m ≥ 0
含有一个m阶单位矩阵, 含有一个m阶单位矩阵,以 xn +1 , xn + 2 ,..., xn + m 为基向量, 为基向量,得到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
X
(0)
= (0, ..., 0, b1 , b2 , ..., b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