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平面力系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第三章(全)
建筑力学
3.5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众所周知,当主矢 FR 0 时,为力平衡;当主矩 MO 0 时,为力偶平衡。
故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力系的主矢 FR和 主矩 都M O等于零。
上述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FR ( Fx )2 ( Fy )2 0
Mo Mo (Fi ) 0
YA
XA
A
Q1=12kN
300 S
Q2=7kN 三力矩方程:再去掉Σ X=0方程 B
mC 0, X A60tg300 30Q1 60Q2 0
D
(二)力系的平衡
示例:斜梁。求支座反力
300
2kN/m B
2kN/m B
300
RB
A
300
A
2m
YA XA
C
X 0, X A RB sin 300 0
30cm
30cm Q1=12kN
Q2=7kN
X 0, X A S cos 300 0
X A 22.5kN
A
600
B
Y 0,YA Q1 Q2 S sin 300 0
YA 6kN
二力矩方程:去掉Σ Y=0方程
C
mB 0, 60YA 30Q1 0
FBl cos M 0
从而有:
FB
M l cos
20 kN 5 c os30
4.62kN
故:
FA FB 4.26kN
建筑力学
[例] 求图中荷载对A、B两点之矩.
解:
(a)
(b)
图(a): MA = - 8×2 = -16 kN ·m MB = 8×2 = 16 kN ·m
建筑力学-第4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平面固定端约束
=
=
≠
=
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
FR 0 M O 0
合力
合力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FR 0 M O 0
合力
合力作用线距简化中心M O
FR
其中
MO d FR
M o FRd
M o ( FR ) M O M O ( Fi )
FR FR FR
q 20 kN
求: 固定端A处约束力.
, l 1m; F 400kN, m
解: 取T型刚架,画受力图. 1 其中 F1 q 3l 30kN 2 Fx 0 FAx F1 F sin 600 0 解得 FAx 316.4kN
F Ay P F cos 60 0 Fy 0 解得 FAy 300kN
A
M
解得
0
12 FBy 10 P 6 P 1 4P 2 2 P 5F 0
FBy 77.5kN
iy
F
解得
0 FAy FBy 2 P P 1P 2 0
FAy 72.5kN
取吊车梁,画受力图.
M
解得
D
0
8FE' 4P 1 2P 2 0
Fx 0
Fy 0
FAx FB 0
FAy P 1P 2 0
M
解得
A
0
FB 5 1.5 P 1 3.5 P 2 0
FAy 50kN
FB 31kN
FAx 31kN
例4-4 已知: P, q, a, M pa; 求: 支座A、B处的约束力. 解:取AB梁,画受力图.
建筑力学 第三章
[例] 已知:如图。求梁上分布荷载的合力。 解:荷载分布在一狭长 范围内,如沿构件的轴线分 布,则称为分布荷载。该问 题是一集度按线性变化的
线分布荷载求合力问题。
⒈求合力的大小
而在此微段上的荷载为:
x q 在坐标 x 处取长为 dx 的微段,其集度为: x q l
x dQ qx dx q dx l
x 1 因此,合力Q 的大小为: dQ q dx ql Q l 0 l 2
l
⒉ 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由合力矩定理:M A (Q ) M A (dQ ) 则有:
x Q xc dQ x q dx l 0 l 1 1 2 即: ql xc ql 2 3 2 解得: xc l 3
雨搭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的构造
车刀
约束反力
①认为Fi这群力在同一
平面内;
② 将Fi向A点简化得一 力和一力偶; ③RA方向不定可用正交 分力YA, XA表示; ④ YA, XA, MA为固定端 约束反力; ⑤ YA, XA限制物体平动,
MA为限制转动。
§3-3-2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 合力矩定理
第三章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引 言
力系分为:平面力系、空间力系 ①平面汇交力系 ②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是其中的特殊情况 ) ③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 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研究方法:图解法,数解法。
例:起重机的挂钩。
§3-1-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图解法 P29
l
2
§3-4
由于
R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一、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0 作用于简化中心的合力RO=0,则汇交力系平衡; 则力偶矩MO=0 ,因此附加力偶系也平衡。
建筑力学第三章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刚体等效于只有一个力偶的作用,(因为力偶可以在刚 体平面内任意移动,故这时,主矩与简化中心O无关。)
③ FR≠' 0,MO =0,即简化为一个作用于简化中心的合力。这时, 简化结果就是合力(这个力系的合力), FR FR'。(此时
与简化中心有关,换个简化中心,主矩不为零)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④ FR' ≠0,MO ≠0,为最任意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例] 已知:Q=7.5kN, P=1.2kN , l=2.5m , a=2m , =30o , 求:
BC杆拉力和铰A处的支座反力?
解:(1)选AB梁为研究对象。
C
(2)画受力图
FAy
FBC
A
FAx
l/2 P
B Q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A
l/2 P
B Q
a
l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3)列平衡方程,求未知量。
静不定问题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中 用变形协调条件来求解。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物系平衡问题的特点: ①物体系统平衡,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 ②每个单体可列3个(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整个系统
可列3n个方程(设物系中有n个物体)。
解物系问题的一般方法:
机构问题: 个体 个体
个体
“各个击破”
力系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3.2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FR=0, MO =0,力系平衡
FR =0 为力平衡
MO =0 为力偶也平衡 平面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③ FR≠' 0,MO =0,即简化为一个作用于简化中心的合力。这时, 简化结果就是合力(这个力系的合力), FR FR'。(此时
与简化中心有关,换个简化中心,主矩不为零)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④ FR' ≠0,MO ≠0,为最任意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例] 已知:Q=7.5kN, P=1.2kN , l=2.5m , a=2m , =30o , 求:
BC杆拉力和铰A处的支座反力?
解:(1)选AB梁为研究对象。
C
(2)画受力图
FAy
FBC
A
FAx
l/2 P
B Q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A
l/2 P
B Q
a
l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3)列平衡方程,求未知量。
静不定问题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中 用变形协调条件来求解。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物系平衡问题的特点: ①物体系统平衡,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 ②每个单体可列3个(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整个系统
可列3n个方程(设物系中有n个物体)。
解物系问题的一般方法:
机构问题: 个体 个体
个体
“各个击破”
力系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力学
3.2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FR=0, MO =0,力系平衡
FR =0 为力平衡
MO =0 为力偶也平衡 平面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建筑力学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Fcy F 2 sin 60 F ND 20 0.866 8.66 8.66kN
(2) 取梁AC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c)
M
A
(F
)
0,
F1
2
F
' Cy
6
F
NB
4
0
F
NB
F1 2
F
' Cy
4
6
10 2
8.66 6 4
17.99kN()
F
x
0,
F
Ax
F
' Cx
0
F
Ax
F
' Cx
10kN()
(1) 取梁CD 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b)
M C (F ) 0, F 2 sin 60 2 F ND 4 0
F
ND
sin
60
2
8.66 k N()
F x 0, Fcx F 2 cos60 0
Fcx F 2 cos60 20 0.5 10kN
F y 0, F cy F ND F 2 sin 60 0
F
y
0,
F
Ay
F
NB
F1
F
' Cy
0
F
Ay
F
NB
F1
F
' Cy
17.99
10
8.66
0.67k
N()
求解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要领如下: (1) “拆”:将物体系统从相互联系的地方拆开,在拆开的地方用 相应的约束力代替约束对物体的作用。这样,就把物体系统分解为若 干个单个物体,单个物体受力简单,便于分析。 (2)“ 比”:比较系统的独立平衡方程个数和未知量个数,若彼此 相等,则可根据平衡方程求解出全部未知量。一般来说,由n 个物体 组成的系统,可以建立3n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3) “取”: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选取研究对象。通常 可先由整体系统的平衡,求出某些待求的未知量,然后再根据需要适 当选取系统中的某些部分为研究对象,求出其余的未知量。 (4) 在各单个物体的受力图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一定要符合作 用与反作用关系。物体拆开处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是顺次继续求解 未知力的“桥”。在一个物体上,可能某拆开处的相互作用力是未知 的,但求解之后,对与它在该处联系的另一物体就成为已知的了。可 见,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在这里起“桥”的作用。 (5) 注意选择平衡方程的适当形式和选取适当的坐标轴及矩心,尽 可能做到在一个平衡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量,并尽可能使计算简化。
建筑力学(第二版)第3章 平面力系
■ (2) F′R≠0,M0 =0,此时附加力偶互相平衡,原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是一个力,该力即为原力系的合力,它的作 用线通过选定的简化中心0。
§ 3 - 1-2 简化结果的分析
■ (3) F′R≠0,M0≠0,原力系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一个合力,如图3 -2a 所示。为此,只要将力偶M0 用一对等 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F″R和FR 表示,且使FR = - F″R = F′R0 = F′R,则力偶臂 如图3 -2b 所示。若使力F″R作用于O 点,则力F′RO和F″R构成一对平衡力,可以去掉这一对平衡力,只剩下作用 于O′点的力FR。显然,力FR 就是原力系的合力,如图3 -2c 所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原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是 一个合力FR,其大小和方向与主矢F′R相同,合力的作用线离简化中心O 的垂直距离为
§ 3 - 2-2 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 3.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均相互平行的平面力系称为平面平行力系。设物体受平面平行力系F1,F2,…,Fn 的作用(图 3 -13)。如选取x 轴(或y 轴)与各力垂直,则不论力系是否平衡,每一个力在x 轴(或y 轴) 上的投影恒等于 零,即∑Fx = 0 (或∑Fy =0)。于是,平面平行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只有两个,即
■ 斜梁ABC 为一楼梯的计算简图,如图3 -14a 所示。其上承受的荷载为作用于斜梁AB 中点的集中力F =600 N,作用于C 处的集中力偶M =1. 2 kN·m 及沿梁AB 长度方向的均布荷载q =1 kN/ m,l =1 m, 试求梁A,B 处的约束反力。
§ 例题
■ 例 3-12
■ 塔式起重机如图3 -15 所示。机架重W1 =700 kN,其作用线通 过塔架的中心。最大起重量W2 =200 kN,最大悬臂长为12 m, 轨道AB 的间距为4 m。平衡荷重W3 到机身中心线距离为6 m。试问 :
§ 3 - 1-2 简化结果的分析
■ (3) F′R≠0,M0≠0,原力系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一个合力,如图3 -2a 所示。为此,只要将力偶M0 用一对等 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F″R和FR 表示,且使FR = - F″R = F′R0 = F′R,则力偶臂 如图3 -2b 所示。若使力F″R作用于O 点,则力F′RO和F″R构成一对平衡力,可以去掉这一对平衡力,只剩下作用 于O′点的力FR。显然,力FR 就是原力系的合力,如图3 -2c 所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原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是 一个合力FR,其大小和方向与主矢F′R相同,合力的作用线离简化中心O 的垂直距离为
§ 3 - 2-2 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 3.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均相互平行的平面力系称为平面平行力系。设物体受平面平行力系F1,F2,…,Fn 的作用(图 3 -13)。如选取x 轴(或y 轴)与各力垂直,则不论力系是否平衡,每一个力在x 轴(或y 轴) 上的投影恒等于 零,即∑Fx = 0 (或∑Fy =0)。于是,平面平行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只有两个,即
■ 斜梁ABC 为一楼梯的计算简图,如图3 -14a 所示。其上承受的荷载为作用于斜梁AB 中点的集中力F =600 N,作用于C 处的集中力偶M =1. 2 kN·m 及沿梁AB 长度方向的均布荷载q =1 kN/ m,l =1 m, 试求梁A,B 处的约束反力。
§ 例题
■ 例 3-12
■ 塔式起重机如图3 -15 所示。机架重W1 =700 kN,其作用线通 过塔架的中心。最大起重量W2 =200 kN,最大悬臂长为12 m, 轨道AB 的间距为4 m。平衡荷重W3 到机身中心线距离为6 m。试问 :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建筑力学)
平面汇交力系 合成 FR=Fi 平面力偶系 合成 M=Mi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力系的主矢 FR 和主矩 MO 都等于零 FR =0 为力平衡
MO =0 为力偶也平衡
FR' ( Fx )2 ( Fy )2 0
MO MO (Fi ) 0
平面任意力系 的平衡方程
Fx 0
Fy 0 MO(Fi ) 0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式
● 几点说明:
(1)三个方程只能求解三个未知量 (2)二个投影坐标轴不一定互相垂直,只要不平行即可 (3)投影坐标轴尽可能与多个未知力平行或垂直 (4)力矩方程中,矩心尽可能选多个未知力的交点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 成与平衡条件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 1、力系的简化 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平面任意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 内,既不汇交为一点又不相互平行的力系。 研究方法:
(平面任意力系) 未知力系
力系向一点简化
已知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F Bd
A
F′
F Bd
A F′ ′
F′ M
B A
M=±F. d=MB(F)
定理:可以把作用于刚体上点A的力F平行移到任一点B,但必须同 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来的力F对新作用点B的矩。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为什么钉子有
时会折弯? F ′ F
M
两圆盘运动形式 是否一样?
空载时,为使起重机不绕点A翻倒,力系满足平衡方程 MA(F ) 0 。
-建筑力学第三章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小 结
几何法解题步骤:1. 取研究对象;2. 画受力图; 3. 作力多边形;4. 选比例尺; 5. 解出未知数。
几何法解题不足: 1. 精度不够,误差大; 2. 作图要求精度高; 3. 不能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另一种方法: 解析法(重点掌 握)。
R0
Rx2
R
2 y
0
或:力系中所有力在各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
数和分别等于零。
Rx Fx 0 Ry Fy 0
为平衡的充要条件, 也叫平衡方程
解析法求解汇交力系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对像;即依需选分离体,分离体选取应最好含题设
的已知条件; 2.画-分离体受力图,作到准确无误;
应用力线平移定理,可将刚体上平面任意力系中各个力
的作用线全部平行移到作用面内某一给定点O 。从而这
力系被分解为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这种变换的
方法称为力系向给定点O 的简化。点O 称为简化中心。 R0 -----主矢,与简化中心选取无关; M0 ---主矩,与简化中心有关。
2、主矢和主矩 (1)主矢R0
F3 F2
D
C
F2 F4 F3
R
F4
R
F4
E
E
3、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
汇交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合力作用在力系
的公共作用点,它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并可由这
力系的力多边形的封闭边表示。
矢量的表达式:R F1 F 2
F1
A F2
F4 F3
F1
A
B F2
R
C
F3
D
F4
n
《建筑力学》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
VS
产生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接触 面粗糙、接触面间有正压力和物体间有相 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考虑摩擦时物体平衡问题解决方法
01
02
03
静力学方法
通过受力分析,列出平衡 方程,考虑摩擦力对物体 平衡的影响。
动力学方法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动力 学方程,考虑摩擦力对物 体运动的影响。
静定结构特性分析
1 2 3
内力与外力关系
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外力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即外力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内力的变化。
变形与位移
在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会产生变形和位移,但 变形和位移的大小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与结 构的超静定性无关。
稳定性分析
静定结构在受到微小扰动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原 来的平衡状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求解未知数
通过解平衡方程,求解出未知 的力或力矩。
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问题要求,确定需要研究 的物体或物体系统。
列平衡方程
根据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列出物体系统的平衡方程。
校验结果
将求解结果代入原方程进行校 验,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05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静定结构基本概念和分类
静定结构定义
静定结构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其反力和内力都可以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且解答唯一确定的结构。
02 平面汇交力系分析
汇交力系几何法求解合力
几何法概念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求解汇交力系的合 力。
求解步骤
首先确定各分力的方向和大小,然后选择合适的几何图形 (如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进行力的合成,最后根据图形 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注意事项
建筑力学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FA 22.4 kN FC 28.3 kN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桁架: 由若干直杆彼此在两端铰接而成的一种结构。
桁架中各杆的铰接点称为节点。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工程实例: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 投影
X=Fx=Fcos Y=Fy=Fsin=F cos 投影 力 注:力在坐标 2 2 F Fx Fy 轴上的投影为 代数量,即标 X Fx cos Y F y 量,其值可正、 cos F F F F 可负、可为零。
一、平面交汇力系的合成
步骤):1、据力在刚体上的可传性
原来的平面汇交力系就转 化为平面共点力系;2、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R。
F1 O
F2
F1 F2 O F3
F3 Fn
合力为各力的矢量和,即
Fn
R Fi
R
一、平面交汇力系的合成
F1
平面汇交 力系的合成:力的多边形法则
F2
A
F3
F3
合力:
FR
夹角:
2 2 FRx FRy 171.3N F arctan Rx 40.99o FRy
§1.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从前述可知: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Rx X 0 Ry Y 0
R 0 Rx Ry 0
45
D
所受的力。
§1.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例题
解:
取AB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为:
F E FA A
A
C
FC
C
F
45
45
B
B D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桁架: 由若干直杆彼此在两端铰接而成的一种结构。
桁架中各杆的铰接点称为节点。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工程实例: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 投影
X=Fx=Fcos Y=Fy=Fsin=F cos 投影 力 注:力在坐标 2 2 F Fx Fy 轴上的投影为 代数量,即标 X Fx cos Y F y 量,其值可正、 cos F F F F 可负、可为零。
一、平面交汇力系的合成
步骤):1、据力在刚体上的可传性
原来的平面汇交力系就转 化为平面共点力系;2、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R。
F1 O
F2
F1 F2 O F3
F3 Fn
合力为各力的矢量和,即
Fn
R Fi
R
一、平面交汇力系的合成
F1
平面汇交 力系的合成:力的多边形法则
F2
A
F3
F3
合力:
FR
夹角:
2 2 FRx FRy 171.3N F arctan Rx 40.99o FRy
§1.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从前述可知: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Rx X 0 Ry Y 0
R 0 Rx Ry 0
45
D
所受的力。
§1.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例题
解:
取AB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为:
F E FA A
A
C
FC
C
F
45
45
B
B D
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建筑力学)
综上所述可知: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任一点简化的结果
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作用在简化中心,它的矢量称
为原力系的主矢,并等于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这个力偶的
力偶矩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并等于原力系中各力
对简化中心的矩的代数和。
因此,单独的主矢FR′或主矩Mo′并不与原力系等效,即主
矢FR′不是原力系的合力, 主矩Mo′也不是原力系的合力偶矩。
MO’ =ΣMO (F)
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称为原力系对
简化中心的主矩。 与简化中心位置有关。
FR ' FRx ' FRy '
2
tan
FRy '
FRx '
2
F
F
F F
2
x
y
x
式中α为合力FR与x轴所夹的锐角。
2
y
平面一般力系
A2
o
An
Fn
(F、F、F3、…、Fn)
M O' FR'
Mn
x
o
x
F´
n
(F ' 、F ' 、F3 ' 、…、Fn ')
(M、M、M3、…、Mn)
(FR',Mo')
汇交于O点的平面汇交力系
F1′、 F2′、…、Fn′
且F1′=F1 、 F2′=F2 、…、
Fn ′=Fn
作用于点O的 FR'
附加力偶系M1、M2、…、Mn
只有FR′与Mo′两者相结合才与原力系等效。
且M1=Mo(F1)、 M2=Mo(F2) 、
…、Mn =Mo( Fn)
力偶MO’
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作用在简化中心,它的矢量称
为原力系的主矢,并等于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这个力偶的
力偶矩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并等于原力系中各力
对简化中心的矩的代数和。
因此,单独的主矢FR′或主矩Mo′并不与原力系等效,即主
矢FR′不是原力系的合力, 主矩Mo′也不是原力系的合力偶矩。
MO’ =ΣMO (F)
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称为原力系对
简化中心的主矩。 与简化中心位置有关。
FR ' FRx ' FRy '
2
tan
FRy '
FRx '
2
F
F
F F
2
x
y
x
式中α为合力FR与x轴所夹的锐角。
2
y
平面一般力系
A2
o
An
Fn
(F、F、F3、…、Fn)
M O' FR'
Mn
x
o
x
F´
n
(F ' 、F ' 、F3 ' 、…、Fn ')
(M、M、M3、…、Mn)
(FR',Mo')
汇交于O点的平面汇交力系
F1′、 F2′、…、Fn′
且F1′=F1 、 F2′=F2 、…、
Fn ′=Fn
作用于点O的 FR'
附加力偶系M1、M2、…、Mn
只有FR′与Mo′两者相结合才与原力系等效。
且M1=Mo(F1)、 M2=Mo(F2) 、
…、Mn =Mo( Fn)
力偶MO’
建筑力学 平面力系
1.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方法
投影公式
Fx= F cos Fy= F sin
投影的正负号规定如下:从投影的起点a到终点b的指
向与坐标轴的正向一致时,该投影取正号;与坐标轴
的正向相反时取负号。 如下图 (a)中,F在x,y轴上的投
影均为正, (b)中,F在x,y轴上的投影均为负。
y
y
Fy Fy
b'
B
F
β
α
b'
B
F
β
α
a' A
a' A
x
x
O
a Fx
b
O
a Fx
b
(a)
(b)
结论:
(1)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2)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其投影的绝对值与该力的大小相等; (3)当力平行移动后,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不变。
2.力的投影计算
例:试求图中各力在 x、y轴上的投影。已知 F1= 100 N,F2= 150 N, F3= F4= 200 N。 解:Fx1= F1cos 45°= 100 ×0.707 = 70.7 N Fy1= F1sin 45°= 100 ×0.707 = 70.7 N Fx2= -F2cos 30°= -150 ×0.866 = -129.9 N
Fy2= F2sin 30°= 150 ×0.5 = 75 N Fx3= F3cos 60°= 200 ×0.5 = 100 N Fy3= -F3sin 60°= -200 ×0.866
= -173.2 N Fx4= F4cos 90°=0 Fy4= -F4sin 90°= -200 ×1= -200 N
概述
平面力系是指力的作用在全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平面力系 可分为: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和平面 任意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力的作用线全在同一平面内,且全汇交于 一点的力系。(如下图所示)
平面一般力系—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建筑力学)
力。
平面一般力系
(1) 要使起重机不翻到,应使作用在起重机上的所有力满
足平衡条件。
当满载时,为使起重机不绕B点翻倒,这些力必须满足平
衡方程∑MB (F ) = 0 。在临界情况下,FAy= 0 。此时求出的
W3值是所允许的最小值。
由∑MB (F ) = 0得
W3min×(6+2)+ W1×2- W2×(12-2)=0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4-5 某房屋的外伸梁构造及尺寸如图所示,该梁的力
学简图如图所示,已知q1= 20kN/m,q2=15kN/m。试求A、B支
座的反力。
解 取外伸梁AC为研究对象。
梁的受力图如图示。
平面一般力系
∑MA (F ) = 0
FBy
∑MB (F ) = 0
FBy×5–q1×5×2.5–q2×2×6=0
例4-6 塔式起重机如图所示。
机架重W1=400kN,作用线通过塔
架的中心。最大起重量W2=100kN
,最大悬臂长为12m,轨道AB的
间距为4m。平衡锤重W3,到机身
中心线距离为6m。试问:(1)
保证起重机在满载和空载时做到
不翻倒,平衡锤重W3的范围;(
2)当平衡锤重W3=80kN时,求满
载时轨道A、B对起重机轮子的反
20 5 2.5 15 2 6
kN 86kN ()
5
–FAy×5+q1×5×2.5–q2×2×1 =0
20 5 2.5 15 2 1
FAy
kN 44kN ()
5
校核: ∑F = 86 + 44 - 15 ×2 - 20 ×5 = 0
平面一般力系
(1) 要使起重机不翻到,应使作用在起重机上的所有力满
足平衡条件。
当满载时,为使起重机不绕B点翻倒,这些力必须满足平
衡方程∑MB (F ) = 0 。在临界情况下,FAy= 0 。此时求出的
W3值是所允许的最小值。
由∑MB (F ) = 0得
W3min×(6+2)+ W1×2- W2×(12-2)=0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4-5 某房屋的外伸梁构造及尺寸如图所示,该梁的力
学简图如图所示,已知q1= 20kN/m,q2=15kN/m。试求A、B支
座的反力。
解 取外伸梁AC为研究对象。
梁的受力图如图示。
平面一般力系
∑MA (F ) = 0
FBy
∑MB (F ) = 0
FBy×5–q1×5×2.5–q2×2×6=0
例4-6 塔式起重机如图所示。
机架重W1=400kN,作用线通过塔
架的中心。最大起重量W2=100kN
,最大悬臂长为12m,轨道AB的
间距为4m。平衡锤重W3,到机身
中心线距离为6m。试问:(1)
保证起重机在满载和空载时做到
不翻倒,平衡锤重W3的范围;(
2)当平衡锤重W3=80kN时,求满
载时轨道A、B对起重机轮子的反
20 5 2.5 15 2 6
kN 86kN ()
5
–FAy×5+q1×5×2.5–q2×2×1 =0
20 5 2.5 15 2 1
FAy
kN 44kN ()
5
校核: ∑F = 86 + 44 - 15 ×2 - 20 ×5 = 0
建筑力学2平面力系
12
2.2 力对点之矩与平面力偶 2.2.1 力对点之矩—简称为:力矩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发生移动和转动。力 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衡量,即力矩是衡量力转 动效应的物理量。 讨论力的转动效 应时,主要关心 力矩的大小与转 动方向。
13
1.定义 力臂—某定点O到力F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矩心—该点O称为矩心。 力对点之矩—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效应的度量。其 数值等于力的大小F与力臂d的乘积。其方向,规 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钟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 反之为负。记为 MO(F)=±Fd
F F
y
0
FAC FAC
3
解得
x
4 2 32 63.2kN 4
FT 2
2 12 2 2 FT 2
FT 1 0
0
FAB FAC FAB
1 12 2 2
解得
4 2 32 41.6kN
0
力FAC 是负值,表示该力的假 设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 因此杆AC是受压班。
力的等效平移的几个性质:
1、当力平移时,力的大小、方向都不改变,但附 加力偶的矩的大小与正负一般要随指定O点的 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2、力平移的过程是可逆的,即作用在同一平面内
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总可以归纳为一个和原
力大小相等的平行力。
3、力平移定理是把刚体上平面任意力系分解为一 个平面共点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的依据。
9
【例2-5】重W=20kN的重物被绞车匀速吊起,绞车 的绳子绕过光滑的定滑轮A,,滑轮由不计重量的 杆AB、AC支撑,A、B、C三点均为光滑铰链, 可忽略滑轮A的尺寸。求杆AB、AC所受的力。
B
4 A FBA B A FAB FAC F’AB y A x F’AC FT2 FT1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应用(建筑力学)
y
0
FAy FB 80 5 2 0
M F 0
A
FB 4 80 2 5 2 5 0
解上述方程,得:
FAy 37.5kN
FB 52.5kN
结果均为正,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应用
例4.10 在图示刚架中,已知q=3kN/m,F 6 2kN ,M=10kN.m,不计刚架自重。
求固定端A处的约束力。
解:(1)取刚架为研究对象;(2)画受力图;
(3) 列平衡方程:
Fx 0
Fy 0
M A F 0
解得:
1
FAx q 4 F cos45 0
2
FAy F sin 45 0
1
1
M A q 4 4 M F sin 45 3 F cos45 4 0
M
M
i
( Fi ) 0
B ( Fi ) 0
A
不能选择与力垂直
的投影轴
A、B两点的连线
不与各力作用线
平行。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应用
三、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基本步骤:
1、根据求解的问题,恰当选取研究对象:要使所取物体上既包括已知条
件,又包含待求的未知量。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应用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FR'=0
MO=0
因为 FR‘= (∑)2 + (∑)2
建筑力学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图 2.14
25
小结
本章主要研究了两种特殊力系———平面汇交 力系、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 (1)平面汇交力系
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①几何法:用力的多边形法则求合力。特点是形象 、直观,但不精确。主要用在定性分 析上。 ②代数法:用合力投影定理求合力。这是一种精确 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
26
7
图 2.2
8
(2)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 如果把力 F 依次在其作用面内的两个正交轴 x 、y上投影(图 2.3),则有
9
(3)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个分力在同一轴上 的投影的代数和。这就是合力投影定理。
10
图 2.3
图 2.4
11
(4)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代数法假设有一平 面汇交力系作用在刚体上的 O 点,现要求其合力 。为此,首先建立一个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为 了简化计算,应让尽量多的力位于坐标轴上。然后 再把每个力进行投影;并利用式(2.4)求出合力 FR在这两个轴上的投影。于是,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可由下式确定:
20
图 2.9
图 2.10
21
图 2.11
图 2.12
22
图 2.13
23
2.3.2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与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类似,平面力偶系 的平衡条件是: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组成力偶系的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为零 。即
24
2.3.3 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求解物体在平面力偶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时, 一定要注意:力偶只能由力偶去平衡。
2
2.1.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我们知道,若平面汇交力系是由两个力组成, 则可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去求它们的合力。若平 面汇交力系是由两个以上的力组成时,只要先求出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和另一个力的 合力,这样继续下去,最后得出的就是这许多力的 合力。
建筑力学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11
图示三角支架,求两杆所受的力。 例 1 图示三角支架,求两杆所受的力。 解:取B节点为研究对象, 节点为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 建立平衡方程: 由 ∑FY = 0 ,建立平衡方程:
− FNBC sin 30 0 − F = 0
解得: 解得:
FNBA FNBC
FNBC = −2 F = −60 KN
5
力投影的要点: 力投影的要点:
①力平移,力在坐标轴上投影不变; 力平移,力在坐标轴上投影不变; 力垂直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为零; ②力垂直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为零; 力平行于某轴, ③力平行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的绝对 值为力的大小。 值为力的大小。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 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即: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投影定理:
FRX = FX 1 + FX 2 + ⋅⋅⋅ + FXn = ∑ FXi FRY = FY 1 + FY 2 + ⋅⋅⋅ + FYn = ∑ FYi
6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线平行的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线平行的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除了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 平面一般力系:除了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 平面平行力系之外的平面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之外的平面力系。
解: 轴销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 1. 取滑轮B 的轴销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
13
2、列出平衡方程: 列出平衡方程: 建立平衡方程: 由 ∑FY = 0 ,建立平衡方程:
解得: 解得: 建立平衡方程: 由 ∑FX = 0 ,建立平衡方程: 解得: 解得: 为负值, 反力FNBA 为负值,说明该力实际指向与图上假定 实际上受拉力。 指向相反。即杆AB 实际上受拉力。 指向相反。
图示三角支架,求两杆所受的力。 例 1 图示三角支架,求两杆所受的力。 解:取B节点为研究对象, 节点为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 建立平衡方程: 由 ∑FY = 0 ,建立平衡方程:
− FNBC sin 30 0 − F = 0
解得: 解得:
FNBA FNBC
FNBC = −2 F = −60 KN
5
力投影的要点: 力投影的要点:
①力平移,力在坐标轴上投影不变; 力平移,力在坐标轴上投影不变; 力垂直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为零; ②力垂直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为零; 力平行于某轴, ③力平行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的绝对 值为力的大小。 值为力的大小。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 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即: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投影定理:
FRX = FX 1 + FX 2 + ⋅⋅⋅ + FXn = ∑ FXi FRY = FY 1 + FY 2 + ⋅⋅⋅ + FYn = ∑ FYi
6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线平行的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线平行的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除了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 平面一般力系:除了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 平面平行力系之外的平面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之外的平面力系。
解: 轴销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 1. 取滑轮B 的轴销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
13
2、列出平衡方程: 列出平衡方程: 建立平衡方程: 由 ∑FY = 0 ,建立平衡方程:
解得: 解得: 建立平衡方程: 由 ∑FX = 0 ,建立平衡方程: 解得: 解得: 为负值, 反力FNBA 为负值,说明该力实际指向与图上假定 实际上受拉力。 指向相反。即杆AB 实际上受拉力。 指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