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

一.引题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报道上不断出现这样的说法: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

连年下降,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严重失衡。(如《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8

日的《普通民众为何不敢花钱?》,就是一例)。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的确从1978年的48.8%下降到2009年的35.6%。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居民消费真的下降了吗?仔细观察统计数

据会发现,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绝对值”非但没有萎缩,反而连年上升。最终消费增长率一直在高位运行,2004年为12.31%,之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和2008年都达到15%以上。2009年,消费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9%。除了2009年之外,最近几年,消费增长速度都快过GDP增速。

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居民消费上升的速度大大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韩国等相比也毫不逊色。在这里,数据打架了。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绝对值在持续高速上升,另一方面,这类支出占GDP的比重,确实在逐年下降。

表面上看,数据打架的原因很清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大幅

增加政府投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惊人,这是导致消费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同样的,在2008年美国和欧洲遭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大幅

度增加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出4万亿元刺激计划,使得消费占GDP比重进一步下降。

与此同时,因为中国居民需要为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和购房积累资金,不

敢过快增加消费开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原本可以增长更快的潜力。

但以上分析的都是表面原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其主要原因。

二.我国居民消费比重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导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收入比重

下降,城市化进程缓慢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动趋势看,农村居民消费是我国消费变动的主要影响因

从消费增长速度看,1979年-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年均实际增长5.7%,城镇居民消费年均实际增长11%,政府消费年均实际增长11.2%。只有农村居民消费增速低于总消费增速(9.4%),是总消费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

从消费率看,2007年我国总消费率为48.8%,比最高峰时的1981年下降了18.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了22.9个百分点,对总消费率变动的贡献度为-125.3%;城镇居民消费率上升了5.9个百分点,贡献度为32.3%;政府消费率下降了1.3个百分点,贡献度为-7%。农村居民消费率大幅下降,是我国总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消费贡献率看,2007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9.4%,比1981年下降了54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消费贡献率下降了43.8个百分点,占比为81%;城镇居民消费贡献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占比为11%;政府消费贡献率下降了4.2个百分点,占比为8%。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是我国消费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下降是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城镇化进程对提高消费率有重要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均呈下降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91.7%下降到2007年的53.4%,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变动的贡献约为-300%。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35.7%下降到2007年的20.3%,对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动的贡献约为-44%。

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78年的1.18下降到2007年的0.86,下降了0.32,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变动的贡献约为-133%。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78年的1.03下降到2007年的0.79,下降了0.24,对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动的贡献约为-26%。

1979年-2007年,居民消费率对总消费率变动的贡献度为-93%。其中,城乡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对总消费率变动的贡献合计约为-152%,城乡居民人口结构变动(即城市化率的提高)对总消费率变动的贡献合计约为135%,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对总消费率变动的贡献合计约为-76%。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我国消费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对消费率下降也有较大影响。特别要指出的是,城市化率提高是我国消费率变动的惟一正向促进因素。城镇化率偏低,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也是我国消费率低、投资和消费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集中,向城市集中,向少数人集中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收入分配结构决定了消费分布结构。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动趋势来看,我国国民收入在上世纪90年代后在不断向政府和企业集中。

一是国民收入向政府和企业集中,导致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在我国GDP结构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在1995年以后开始逐年下降,固定资产折旧所占比重基本稳定,而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国民收入分配不断向政府和企业集中。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仅为39.7%,比1995年下降了11.7

个百分点;生产税净额占GDP的比重为14.2%,比1995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为31.3%,比199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分配结构来看,也反映出国民收入在加快向企业集中。1992年-2005年,企业(包括金融部门)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11.7%上升到20%,上升了8.3个百分点;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先降后升,2005年为20.5%,与1992年接近;居民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8.3%下降到59.4%,

下降了8.9个百分点。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企业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基本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而居民所占比重基本上是逐年下降。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收入比重大幅下降。1983年以后,我

国农村居民收入占居民总收入1的比重基本上逐年下降,从1983年的66.9%下降

到2007年的27.3%,下降了39.6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从1983年的33.1%上升到2007年的72.7%,提高了39.6个百分点。尤其是2000

年以后,二者有加速变动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重差距急剧扩大。

三是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占人口比重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在下降。以城镇居民为例,2000年-2007年,按各收入组权重计算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权平均增长10.9%。其中,占城市家庭60%的中等收入以下组的贡献率

只有52%,占城市家庭40%的中等收入以上组的贡献率达到48%。10%的最高收入组

的贡献率为14.3%,而10%的最低收入组的贡献率只有6.2%。这说明,城市居民收

入的增长主要是由高收入家庭贡献的,居民收入正在向少数高收入群体集中,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增长较慢,收入比重下降。

四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消费倾向下降。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