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下期古诗全文+注释

小学一年级下期古诗全文+注释

小学一年级
古诗背诵25首
友谊大街小学
1、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河流名。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
2、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3、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小学生一年级必背古诗3

小学生一年级必背古诗3

小学生一年级必背古诗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靠着山峦落下,黄河向着大海奔流。

要想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那就再登上一层楼。

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爆竹声里,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春风吹暖,屠苏酒散发着香气。

家家户户沐浴在朝阳中,都用新桃符换掉了旧符咒。

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翻译:国家破碎了,但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市里的草木却茂盛。

感伤时局,看到花儿落泪,离别时听到鸟鸣,心里也惊慌。

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天贪睡不知不觉天已亮,处处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昨夜风雨交加,不知有多少花儿被吹落。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告辞乡里已三载,老来乡音依旧在。

翻译:儿童们相见却不相识,笑着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告诉他们我已经离开家乡三年了,老年的乡音还是依旧。

唐·白居易《池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翻译:荷花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蜻蜓就已经停在了它的头上。

孩子们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了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见了。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我来到松树下问小孩子,他说师傅已经去采药了。

只在这里的山中,由于云雾太浓,不知道他具体在哪里。

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的月光很亮,我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起头来望着那明亮的月亮,低下头默默地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太阳照耀香炉峰生起紫烟,远远望见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河流。

一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一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一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就像一个清晨的小记录。

诗人春天睡觉睡得可香啦,都不知道天已经亮了呢。

醒来就听到到处都是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就好像小鸟们在说“起床啦,起床啦”。

诗人突然想到昨天夜里好像听到了风雨的声音,这么大的风雨,不知道有多少花儿被吹落了呢。

这首诗让我们能感受到春天早晨那种清新的感觉,还有诗人对春天花朵的怜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大诗人李白要坐船走啦,这时候他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原来是他的好朋友汪伦来送他呢。

你看李白多会夸人呀,他说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深。

这就像我们小朋友之间,要是有特别好的朋友,就会觉得他对自己的好是最特别的,比什么都珍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晚上的时候,李白看到床前有明亮的月光,他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地上结了一层白白的霜呢。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又大又圆,这时候他低下头就开始想念自己的家乡了。

月亮就像一个小开关,一下子就打开了他思念家乡的情绪,我们要是离开家久了,看到一些熟悉的东西,也会像李白这样想家呢。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赏析:有个人到松树下找一位隐士,看到一个小童子就问他,你师父呢?小童子回答说师父采药去了。

那人又问,那他在哪里采药呀?小童子说就在这座山里呢,可是云雾缭绕的,也不知道师父具体在什么地方。

这首诗就像一个小小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有趣,让我们好像能看到那云雾弥漫的山和可爱的小童子呢。

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一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通常会包含一些适合儿童背诵的古诗词。

以下是几首常见的古诗词及其译文,供参考:1. 《春晓》-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译文: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叫声。

昨晚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2. 《静夜思》-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译文: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地上铺满了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家乡。

3. 《登鹳雀楼》-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译文:太阳沿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4. 《绝句》-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

窗户映着西山千年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东吴远道而来的船只。

5. 《望庐山瀑布》-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悬挂在前方的河流上。

水流飞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6. 《悯农》-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译文:中午时分,农民在田间锄地,汗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壤里。

有谁知道,我们盘中的每一粒食物,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这些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和文学素养。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高清】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

【高清】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

春晓【一下】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到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7赠汪伦【一下】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唐代一种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不及:不如。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此诗为汪伦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赠给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8静夜思【一下】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词

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词

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词1.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注释- 疑:好像。

- 举头:抬头。

3. 诗意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 前两句写诗人在异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 后两句通过描写诗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动作神态,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举头望明月”,这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的本能反应,饱含着诗人难以排解的思乡之愁;“低头思故乡”则是诗人触景生情、由望乡而思乡的心理写照,刻画了一个深切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

全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1.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

-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 啼鸟:鸟的啼叫声。

-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3. 诗意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4. 赏析-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睡的香甜。

“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

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

此句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

“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

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解释

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解释

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解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通常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古诗词,并且理解其含义。

以下是几首小学一年级学生可能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及其解释: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释: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月光洒在地上,看起来像一层霜。

诗人抬头看着月亮,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人们在温暖的春日里睡得很香,直到听到鸟儿的叫声才醒来。

夜晚的风雨过后,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在山的那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再上一层楼。

4. 《咏鹅》- 作者:骆宾王- 内容: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解释:这首诗通过观察鹅在水中游动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鹅的优雅姿态。

鹅的白毛在水面上漂浮,红色的脚掌在水中划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5. 《悯农》- 作者:李绅- 内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

农民在炎热的太阳下辛勤耕作,汗水滴落在土地上。

而我们所吃的粮食,每一粒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还能够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这些诗词也传递了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古诗带注释+译文 全整理(最新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古诗带注释+译文 全整理(最新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带注释+译文全整理(最新部编版)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赏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赏析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

闻:听。

〖诗句意思〗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经典名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 / 17【注释】村居:住在农村。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散学:放学。

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经典名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诗句意思】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画(王维)【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翻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赏析】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静夜思(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

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一年级必背的古诗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

1. 小燕子(宋·杨万里)二月黄鹂飞,三月迎春花。

四月杨柳绿,五月莺声多。

六月庭前草,七月芙蓉花。

八月落花时,九月寒蝉鸣。

十月秋叶黄,十一月木梨红。

蛙鸣两三声,一月冰雪霜。

翻译:二月黄鹂飞翔,三月春花盛开。

四月杨柳成绿,五月莺鸣声多。

六月庭院里的草长得高,七月芙蓉花开艳丽。

八月落花时节,九月寒蝉鸣叫。

十月秋叶变黄,十一月木梨鲜红。

蛙儿鸣叫两三声,一月里结冰、飘雪、落霜。

赏析:这首诗以四季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春夏秋冬的景象,并配以相应的动物和植物。

通过对季节变迁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2.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像是铺在地上的霜。

抬头望向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赏析: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人静夜思乡的情景。

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示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3. 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翻译:春天种下一颗谷子,秋天收获万颗子粒。

四方大地没有闲置的田地,农夫还是会饿死。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劳动的艰辛。

通过一粒粟的寥寥数语,表达了对农民辛劳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呼吁。

4. 静夜思(唐·王之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辉煌的月光,疑似地上的霜。

抬头眺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赏析: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些变化。

它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孤独的思乡情怀,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一年级古诗词原文翻译赏析

一年级古诗词原文翻译赏析

一年级古诗词原文翻译赏析静夜思(唐)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词句注释列入《新乐府辞》。

⑵床:此字意思多有异议,今传五种说法。

一说指井台;一说指井栏;一说是“窗”的通假字;一说坐卧的器具,此为本义;一说指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银霜。

抬头看天窗外一轮明月,低头思念我远方的家乡。

整体赏析《静夜思》一诗,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作者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此诗写出了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作者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写作者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作者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翻译、注释、赏析汇总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翻译、注释、赏析汇总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翻译、注释、赏析汇总Δ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表示推想。

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睡梦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可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Δ2、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后,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③醉:迷醉,陶醉。

④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⑤散学:放学。

⑥纸鸢:风筝。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7首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

唐代诗人。

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

“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

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

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

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

“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

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

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

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

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

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

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

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加注解)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加注解)

1. 梅花作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庐山瀑布作者: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注释: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注释: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注释: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七言绝句历来广为传诵。

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5.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夜宿山寺作者: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 敕勒歌作者:佚名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小学一年级古诗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古诗翻译及赏析

【导语】古诗,作为⼀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称古风、往体诗。

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拨清波。

译⽂: ⽩天鹅啊⽩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的⽻⽑,漂浮在碧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

歌:长鸣。

拨:划动。

创作背景: ⼩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个⼩村⼦⾥。

村外有⼀⼝池塘叫骆家塘。

有⼀天,家中来了⼀位客⼈。

客⼈问了他⼏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到骆家塘时,⼀群⽩鹅正在池塘⾥浮游,便指着鹅⼉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篇⼆】静夜思唐代:李⽩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译⽂: 皎洁⽉光洒满床,恰似朦胧⼀⽚霜。

仰⾸只见⽉⼀轮,低头教⼈倍思乡。

创作背景: 李⽩《静夜思》⼀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宗开元之治⼗四年)旧历九⽉⼗五⽇左右。

李⽩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

其《秋⼣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

【篇三】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译⽂及注释译⽂: 春⽇⾥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部编版一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

部编版一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

一下古诗1.春晓①[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早晨。

晓,天明。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入仕不成,终身不做官。

擅五言诗,以山水诗见长。

他的诗清新淡雅。

【译文】春夜睡得多么香甜,不知不觉中已天亮,早起的鸟儿站在枝头,不停地鸣叫歌唱。

昨晚一夜的斜风细雨声,不知开放的春花又凋落了多少。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

诗的开头点明时令季节,交代情境,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欢快景象,也显示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在这短暂的体验之后,诗人想到昨晚的风雨。

虽没亲眼见到,但窗外的鲜花一定被打落不少,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惋惜之情。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它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

2.赠汪伦①[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

桃花潭③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汪伦:李白的一位热情好客的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②踏歌:古代当地的一种歌舞形式。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南一带。

潭是一种深水池。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其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李白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传世。

【译文】李白登上小船马上要离别远行,忽然间听到岸边载歌载舞一片欢腾。

桃花潭水啊,你纵然深过千尺万尺,怎比得上老友汪伦送我的深情啊。

【赏析】《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送别诗。

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学处于学习语文的黄金阶段,为了丰富大家的语文知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第1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