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测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自测习题(客观题)测试情况
点击进入主观题
窗体顶端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经济制度
B、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C、现代企业制度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是()
A、公有制性质
B、私有制性质
C、混合所有制性质
D、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A、必要的补充
B、有益的补充
C、重要的组成部分
D、组成部分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5.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度
B、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股东代表制度
6.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是由()
A、社会形态决定的
B、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C、意识形态决定的
D、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7.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D、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10.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
A、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B、完善的市场体系
C、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D、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E、完善的经济法规和监督体系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包括()。
A、产权清晰
B、责权明确
C、两权分离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有()。
A、按劳分配
B、劳动者自劳自得
C、按经营(风险)分配
D、按资产分配
E、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4.下述经济形式中属于公有制范畴的有()。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股份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5.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除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活动法制化的特征以外,还具有()
等特征。
A、企业行为自主化
B、市场关系平等化
C、市场体系完善化
D、宏观调控间接化
E、市场范围国际化
窗体底端
第八章自测习题(主观题)
点击进入客观题
辨析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答:正确。的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法制也不是万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样有赖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2.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一回事。
答:错误。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是人们在财产占有和财产支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微观层次的具体体现形式,即公有
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公有制是本质,是内容,公有制实现形式体现公有制本质要求的具体表现形式。
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资产、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不是劳动,所以不应参与收益分配。
答:错误。资产、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尽管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仍参与收益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因为市场资源配置主要通过生产要素的波动来实现,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就必须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必须以参与价值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贡献为依据才能调动生产要素主体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简答
1. 我们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建国以后我们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尽管计划经济有它的历史作用,但它带来了许多弊端,而市场经济有如下几个优点:从信息机制来说,通过市场交易和相对价格的确定,每个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可以分享分散发生在整个经济各个角落的供求信息,从而解决了社会化生产中信息广泛发生同集中处理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激励机制看,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配置决策是由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当事人根据市场信号,通过自己的计算自主做出并自愿地执行的决策,来达到局部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协调;从创新机制来看,市场比政府更灵活,更能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自发地刺激增长、创新和结构变革。当然,市场经济也有失灵之处,所以,我们要建立有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什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什么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这是清醒审视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2)这是全面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正确决策。
(3)这是立足我国国情确定的科学发展战略。
3.怎样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一是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是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三是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推进各类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保险。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制度。四是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五是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六是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七是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供养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完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制度。最后是鼓励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
论述题
1.试述邓小平关于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1988年9月,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方案的汇报时,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是邓小平明确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可以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减缓区域经济差异扩大,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根本所在,而且,也为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同时,又可以继续发挥发达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增强我国的经济总体实力,为通过区域合作来帮助欠发达区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就可以有效地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