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第九章《不等式》说课稿范文

初一数学第九章《不等式》说课稿范文

初一数学第九章《不等式》说课稿范文
为大家带来了初一数学第九章《不等式》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初步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结合一些实际问题,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进一步掌握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2、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

 在课程标准中,有关本节课的要求是: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根据主题教研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阅读理解实际问题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
 2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章地位和作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相等和不相等的数量关系,反映在教学中,可归纳为等式和不等式问题。

不等式的知识是初中阶段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项基本技能。

而不等式(组)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中学数学而言,在比较两个量的大小以及数、式、方程和函数的研究中,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

因此,不等式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最简单的含未知数的不等式(组),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不等式(如一元二次不等式、无理不等式、对数不等式、指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2.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或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3.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9.1不等式3课时9. 2 一元一次不等式4课时9.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二、本章总的教学建议(一)运用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知识迁移从课程标准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同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内容, 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内容.在前而已经学习过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积累.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组)提供一条合理的学习之路.本章的类比要从整个知识结构和具体知识两方面进行类比。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教师:彭万军第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有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及其解法,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第二本章的编写思路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大致相同。

类似于方程是解决具有相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一样,不等式(组)是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章也都是从丰富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不等式(组)(主要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

这样的一种编排,就将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始终,突出重点,强调不等式(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三本章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出发,通过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由此引出不等式的概念,然后通过讨论满足不等式成立的x 的取值,给出不等式的解集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接下去采用与等式的性质相类比的方式讨论了不等式的3条性质,这就为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提供了依据;为了更好地体现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第四教课书安排了一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探讨了商场购物、空气质量、知识竞赛等情景中的一些具有不等关系的问题,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里列出的不等式比以前见过的复杂,有需要去括号的,有需要去分母的等,这样就结合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最后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归纳出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基本过程。

这样就将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融入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也是采用了这种方式进行编排。

第五本章内容主要是不等式的概念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重点是不等式(组)的解法和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教材分析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教材分析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分解》有关不等式的要求。

课程标准内容分析单元目标具体表现水平标准(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基本性质(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1)结合具体问题的了解是归纳“总结”概念,探索不是认知水平,探索的过程中需要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从而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其实质仍是归纳。

(2)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执行”在数轴上表示也是执行,会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一种方法,会就是能执行这种方法。

(3)简单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情景,所以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简单的问题应该是“实施”。

(1)能总结不等式的意义,能从具体问题中归纳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执行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对不等式的解集转换成数轴表示,能执行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

(3)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实施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水平A能举出恰当的例子说明不等式的意义,能从具体问题中准确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准确熟练执行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准确执行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能准确执行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能准确执行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二.本章重要的数学思想1、类比的数学思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比学习。

教学建议:可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表格。

(1)等式与不等式概念和性质的类比:等式不等式定义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含有不等号(>,<,≥,≤,≠)的式子叫不等式.性质性质1文字表述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然相等.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符号表示如果ba=,那么cbca±=±.如果ba>,那么cbca±>±.性质2文字表述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文字表述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符号表示如果ba>,0>c,那么bcac>;cbca>.符号表示如果ba=,那么bcac=;)0(≠=ccbca文字表述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符号表示如果ba>,0<c,那么bcac<;cbca<.反身性若a=b,则b=a若a>b,则b<a传递性若a=b,b=c,则a=c若a>b,b>c,则a>c(2)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与求解过程的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集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化简变形方程直到得出:x=a的过程叫解方程.找出所有满足方程的x的值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化简变形不等式直到得出:x>a(或x<a)的过程叫解不等式.找出所有满足不等式的x的值.成组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可以拓展到多元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应是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现阶段我们只关注于一元2数形结合的思想:本章中的数形结合运用可分为三个层次:(1)利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设计例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解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后,在数轴上表示解集;二是给出数轴上表示的解集,选择符合条件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九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教材分析课件人教版

第九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教材分析课件人教版
(3)不等式解的概念比方程解的概念抽象难懂,本教 不等式知识同样重要.本章中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概念比较难理解,可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情由感两、个材态一度元采和一价次用值不观等与:式组原成的浙不等江式组义,并务会用教数轴材确定同解集样。 的处理方法.实践证明这 样的处理还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也 从课程标准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同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
但是同乘(或同除)必须是不为零的“数”,因为式子不能判定是“正”还是“负”,就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于同乘(或同 除以)一个负数的情况,应该再三强调,往往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忽视,成为一个难点。 作为性质1,以前采用黙认为正确的办法。 【本章重点】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知识与技能:本章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注 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使学生 对基础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 度。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有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组)这个过程中蕴含的 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 (2)解不等式(组)的过程蕴涵的化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通过观察、试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 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探索增进学生之间的配合,使学生敢于面对数 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 功体验,数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式 3 x +1 > 2,但不能说是这不等式的解呢?因为不等 键是“同一个” .不等式左右两端同时加上x + 2,不管x是何值,x + 2总可以看成一个数,因此不等式仍然成立;

初中数学_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本人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的过程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教学时的所见所想反思如下:一.教学前反思[来源:学_科_网]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

从班内同学身高的比较,到比较小女孩与姚明身高,到汽车限速,空气质量状况的表示,无不选取学生生活中的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进行教学,之后选取两个数学问题,进一步丰富了素材来源.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所以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信息交流、再探新知,变式练习,小结升华五个环节来进行。

从而顺利完成教学认为。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训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1]解读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1]解读

关系的数学工具,不等式(组)是讨论不
等关系的数学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 异.在认识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通 过比较的方式接受新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 (组),充分发挥心理学所说的正向迁移
⑵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强
调通过比较来认识新事物。
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效
二、教 材 分 析
(二)编写特点
及其相关概念体会不等 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 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地 数学模型 2.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 式的基本目标。 3.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 关概念,会解不等式组 并利用数轴确定解集。 4.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 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 一次不等式(组),解 决简单的问题。
2、能在数轴上表 示出解集,体会解 法中的蕴涵的化归 思想。
3、学生的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 能力还比较薄弱。 4、学习缺乏主动性,独立思维能力较差,教师要 耐心引导,低起点、小步距地进行学习。
四、教学策略
1 2
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 式的迁移。
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反映不等 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四、教学策略
3 4
加强探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更 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 观察、思考、分析,从而构建 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重视 数学 与实 际的 联系

体现知 识的形 成和应 用


注重 思想 方法 的渗 透
二、教 材 分 析
(二)编写特点
⑴ 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实
际问题作为大背景贯穿全章
二、教 材 分 析
(二)编写特点
本章在全套教科书中,位居一元一次方 程和方程组之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

七年级数学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整章知识详解)

七年级数学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整章知识详解)

X>-3
2、不等式组
X<2 X<5
的非负整数解是__0_,1____
方法:先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再确定整数解问题
七年级数学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点三: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3.(烟台)不等式4-3x≥2x-6的非负整数
解是___0_,1__,2.
x 3≥0,
4.
(苏州)不等式组

x
2
考点四: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1. 如- -果- -不- - 等- - -式- -xxm5 有解,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_m__<_5___.若 无解 , 则m的 取值 范 围是_m__≥_5___.
2.如




组xx
m m

1的 2


是x
-
1,
则m的 取 值 范 围 是______.
.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m+2,有因解集是x>-1
所以 m+2= -1,即 m = -3
(较小)
(1)若不等式组
xm1 (较大无) 解,则
x 2 m 1
m的取值范围为___m_____3_______
2m 2 m 1
(2)若不等式组
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较小的)解集为x>3,
x3 (较大)

3
的所有整数
解有( B )个
A、2

B、3
C、4
D、5
方法:先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再确定整数解的问题
(2 x-6)<3-x

求不等式组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三个层面: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探索;其中重点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中对本章教学提出以下要求: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①把握好教学目标,防止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实际问题的应用上提出过高的要求,陷入旧教材繁、难、偏、旧的模式。

②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这样能降低学生的学难度,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

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对比,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对比等。

③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各课时的习题的设置,要承上启下,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打伏笔。

例如:§ 9.1.1节学习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后,可在整个§9.1.2节中要求学生解不等式时要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为§9.3节学习不等式组做铺垫。

④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里我们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类比与对比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

⑤对于解题(本章主要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和应用问题)的要求和书写格式,教材除了少量完整解答的例题示范以外,没有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告诉学生。

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给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易混、易错点1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混淆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2是不等式x﹥-1的解集B x=2是不等式x﹥-1的解C x=-1是不等式x﹥-1的解D x﹥-1的解集x=-1的解集2、在对不等式变形和解不等式时,忽略当给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有时还需分类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林晓君一、教材基本情况1、本章教材的地位不等式的知识是初中阶段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数量之间除了有相等关系外,还有大小不等的关系.正如方程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有力数学工具一样,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有力数学工具.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

2、教材的主要内容⑴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⑵不等式的性质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知识结构①.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教材注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中解释和检验”的过程。

②.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3、教学目标:①.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②.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③.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④.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本章的中心任务:使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9章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第9章不等式(组)教材分析

区分:不等式解与不等式解集
在解方程组与解不等式(组)中也有集合思想的体现: 解不等式组是求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即是集合思想中的交集; 不等式组中各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 即集合思想中的空集。 解方程组是求几个方程的公共解也是求交集的过程。
解不等式是集合思想中的交集或并集
1、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
2015年中考题27题:
2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过点 (0, 2) 且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与直线 y x 1 交于点 A, 点 A 关于直线 x 1 的对称点为 B,抛物线 C1 : y x2 bx c 经过点 A,B. (1)求点 A,B 的坐标; (2)求抛物线 C1 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
边界值是什么 方向是什么 含不含边界值
3、数轴的作用 ——直观、全面、便于理解
②数轴是确定不等式组解集的有效工具;
无解
3、数轴的作用 ——直观、全面、便于理解
③数轴是寻找特殊解的有效工具;
例.求不等式
2x 1 2x 1 2 2 3
3、“等式”与“不等式”的转化: 既是数学方法的转化,同时也是思维上的转换。 在不等式教学中始终把握一条主线: “方程” 与“不等式”转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式与不等式
等式
“=”
方程
对立 不等式 一定条件下 <,>,≤≥ <; >; ≤; ≥ ; 统一 ≠
“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 而“相等”是局部的、相对的,
方程与不等式
集 合 罗素悖论: 引起了数学史上第三次数学危机 思 想 公理化集合论:较圆满地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集合思想包括:概念、子集思想、交集思想、并集思 想、差集思想、空集思想、一 一对应思想等, 集合思想在现代数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教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教案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地寻找不等式的解集,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 20距离A 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 地,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教师提问:题目中有等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没有.教师追问:那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讨论发言: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 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23小时,即50x <23.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 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23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23x >50.教师总结:这些是不等关系.二、讲授新课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教师提问: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1)a +b =b +a (2)-3>-5 (3)x ≠1 (4)x +3>6 (5)2m<n (6)2x -3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一般地,我们把用“<”或“>”表示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补充说明:用“≥”和“≤”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问题1: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 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问题2: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昵?教师总结: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问题3: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23x>50的解?问题4: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23x>50的解:76,73,79,80,74.9,75.1,90,60.教师提问: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当x>75时,不等式23x>50成立;当x<75或x =75时,不等式23x>50不成立.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23x>50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因此x>75表示了能使不等式23x>5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这个解集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教师示范表示方法) 教师引导:回到前面的问题,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 地,则车速必须大于每小时75千米.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三、例题讲解例: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1;(2)x≥-1;(3)x<-1;(4)x≤-1.【答案】注意:1.实心点表示包括这个点,空心点表示不包括这个点.2.步骤: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教师强调:空心圆圈“”表示“>”或“<”;实心圆点“”表示“≥”或“≤”.即:若解集中含有等号,则以实心圆点表示;若解集中不含等号,则以空心圆圈表示.四、巩固练习1.用不等式表示图中的解集:2.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3x>6的解?-4,3,0,1,2.5,-2.5,3.2,-4.8, 12.【答案】1.(1)x<2 (2)x≤2(3)x≥-7.5 (4)x>-7.52. 3,2.5,3.2,12.五、课堂小结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引入不等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让学生了解了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不等关系的有效模型.9.1.2不等式的性质(1)1.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难点不等号方向的确定.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天平,并请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天平被调整到什么状态?2.给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3.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拿掉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4.如果对不平衡的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会平衡吗?缩小相同的倍数呢?二、讲授新课1.用“>”或“<”填空.(1)-1+2____3+2,-1-3____3-3;(2) 5+a____3+a,5-a____3-a;(3)6×5____2×5,6×(-5)____2×(-5);(4) (-2)×6____3×6,(-2)×(-6)____3×(-6);(5)(-4)÷2____(-6)÷2,(-4)÷(-2)____(-6)÷(-2). 2.在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并与他们交流. 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 3.让学生充分发表“发现”,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 ,那么a ±c>b ±c. 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 ,c>0,那么ac>bc(或a c >bc).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 ,c<0,那么ac<bc(或a c <bc).注意:性质2的两边乘或除的是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没有变;而性质3的两边乘或除的是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三、例题讲解例: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或“<”: (1)若a>b ,则2a____2b ; (2)若-2y<10,则y____-5; (3)若a<b ,c>0,则ac -1____bc -1; (4)若a>b ,c<0,则ac +1____bc +1. 【答案】(1)> (2)> (3)< (4)< 四、巩固练习 判断正误: 1.∵a <b ,∴a -b <b -b ;( ) 2.∵a <b , ∴a 3<b3;( )3.∵a<b,∴-2a<-2b;( )4.∵-2a>0,∴a<0.( )【答案】1.√ 2.√ 3.× 4.√五、课堂小结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应强调两点: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不同之处.2.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应注意的问题.本节课设计旨在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用类比和实验探究法作为主要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并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进行了讨论交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9.1.2不等式的性质(2)1.会根据“不等式性质1”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2.学会运用类比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不等式性质3在解不等式中的运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点.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不迟到?1.若设小希上午x 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则x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你会解这个不等式吗?请说说解的过程.你能把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二、讲授新课 分组探讨:对上述三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1.x 应满足的关系式是:x +15≤8.2.根据“不等式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减去15,得x +15-15≤8-15,即x ≤745. 3.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我们在表示745的点上画实心圆点,意思是取值范围包括这个数.三、例题讲解【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1)x -7>26; (2)3x <2x +1; (3)23x >50; (4)-4x >3. 分析:解不等式,就是要借助不等式的性质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或x <a(a 为常数)的形式.解:(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x -7+7>26+7, x >33.(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减2x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3x -2x <2x +1-2x , x <1. (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3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32×23x >32×50, x >75.(4)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除以-4,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以-4x -4<3-4, x <-34.【例2】 解不等式12x -1≤23(2x +1).分析:我们知道,解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而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类似,因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基本相同.解:去分母,得3x -6≤4(2x +1), 去括号,得3x -6≤8x +4, 移项,得3x -8x ≤4+6, 合并,得-5x ≤10, 系数化为1,得x ≥-2. 教师总结: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一般步骤上有相同之处,可分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不同的是第(5)步,系数是正数,保留原不等号;系数是负数,要把不等号方向改变.解一元一次方程,要用同解变形把原方程变成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x =c 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要通过同样变形,把原不等式变成最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x>c 或x<c 的形式.2.(1)在解方程中易犯的错误,在解不等式中也易犯,要特别注意,如要去分母时,各项都要乘以公分母;加括号与去括号时,要遵循有关法则等.(2)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四、巩固练习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 +5>-1; (2)4x<3x -5; (3)8x -2<7x +3.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1)x与3的和不小于6;(2)y与1的差不大于0.【答案】1.画数轴略.(1)x>-6 (2)x<-5 (3)x<52.(1)x+3≥6,x≥3;(2)y-1≤0,y≤1.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的.本课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问题为中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发生、发现、发展与解决的全过程,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入研讨、步步为营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广阔空间,开辟了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快快乐乐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9.1.2不等式的性质(3)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重点不等式的运用.难点寻找不等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问题:某地庆典活动需燃放某种礼花弹,为确保人身安全,要求燃放者在点燃导火索后于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地方.已知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 02 m /s ,人离开的速度是4 m /s ,导火索的长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教师提问:你会运用已学知识解这个不等式吗?请你说说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不等式的解法.教师规范地板书解的过程: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二、例题讲解【例1】 已知x =3-2a 是不等式15(x -3)<x -35的解,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由不等式解的意义,你能知道什么? 解:依题意得 15[(3-2a)-3]<(3-2a)-35, 15·(-2a)<125-2a , -2a <12-10a , 8a <12,∴a <32.【例2】 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 cm ,宽3 cm ,高10 cm .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 cm ,现准备向它继续注水.用V(单位:cm 3)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 的取值范围.解:新注入水的体积V 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即V +3×5×3≤3×5×10, V ≤105.又由于新注入水的体积V 不能是负数,因此,V 的取值范围是V ≥0并且V ≤105.在数轴上表示V 的取值范围如图所示.三、巩固练习 1.已知方程组⎩⎪⎨⎪⎧3x +2y =m +1,2x +y =m -1,当m 为何值时,x >y? 2.娃哈哈矿泉水每瓶售价1.2元,现甲、乙两家商场给出优惠政策:甲商场全部9折,乙商场20瓶以上的部分8折,若你是消费者,选哪家商场购买比较合适?【答案】1.m>4.2.当购买40瓶以上时,去乙商场比较划算;当购买40瓶时,甲、乙两商场都一样;当购买的矿泉水少于40瓶时,去甲商场比较划算.四、课堂小结师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小结: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通过学习,你取得了哪些收获?3.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并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列出不等式,探究它的解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学习.9.2一元一次不等式(1)1.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过程.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重点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回顾、观察、思考,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与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加以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难点体会不等式的作用,训练解不等式的技能.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题目.1.写出下列各不等式的解集.(1)x+3>6;(2)x+5≥9;(3)x+7<15; (4)x-1≤9.2.化简:(1)3x≤4________(不等式性质________);(2)x-7≥-3________(不等式性质________).二、讲授新课师:观察下列不等式:x-7>26,3x<2x-1,23x>50,-4x>3.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生: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师:回答得很好.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不等式x-7>26的解集是多少吗?生:x>33.师:是怎么解的呢?生:这个解集是通过“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到的.这相当于由x -7>26得x>26+7,这就是说,解不等式时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师:一般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的步骤,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例】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2(1+x)<3; (2)2+x 2≥2x -13. 解:(1)去括号,得2+2x <3.移项,得2x <3-2.合并同类项,得2x <1.系数化为1,得 x <12.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2)去分母,得3(2+x)≥2(2x -1).去括号,得6+3x ≥4x -2.移项,得3x -4x ≥-2-6.合并同类项,得-x ≥-8.系数化为1,得x ≤8.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三、巩固练习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集.1.2(1-x)<x -2.2.11-3x ≥2(x -2).3.x -4≥3(x +2). 【答案】 数轴略 1.x >43 2.x ≤3 3.x ≤-5. 四、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类比,主动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结合等式与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差异,找出方程与不等式解法中的不同之处,对于不等式的解有无数多个,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准确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技能形成初期,我让学生按照一般步骤,按照规范的格式做一些规范练习,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使他们认识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规范空心点与实心点的使用,理解它们在表示不等式解集时的差别.9.2 一元一次不等式(2)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2.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难点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等量关 系,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解决这些问题,用不等式比较方便. 某学校计划购买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如果你是校长,你会怎么考虑?如何选择?二、讲授新课1.分组活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在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2.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3.我们先来考虑方案(1):设购买x台电脑时,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问题1:如何列不等式?问题2:如何解这个不等式?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板书如下:解:设购买x台电脑时,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则6000+6000(1-25%) (x-1)<6000(1-20%)x,去括号,得6000+4500x-4500<4800x,移项且合并,得-300x<-1500,不等式两边同除以-300,得x>5.答:购买5台以上的电脑时,甲商场更优惠.4.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2)与方案(3),并汇报完成的情况,教师最后做适当点评.三、例题讲解【例1】去年某市空气质量良好(二级以上)的天数与全年天数(365)之比达到60%,如果明年(365天)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那么明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要比去年至少增加多少?分析:“明年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指出了这个问题中蕴含的不等关系,转化为不等式,即明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明年天数>70%. 解:设明年比去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增加了x ,去年有365×60%天空气质量良好,明年有(x +365×60%)天空气质良好,并且x +365×60%365>70%.去分母,得x +219>255.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 >36.5.由x 应为正整数,得x ≥37.答:明年要比去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至少增加37,才能使这一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的70%.【例2】 甲、乙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95%收费.顾客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分析:在甲商场购物超过100元后享受优惠,在乙商场购物超过50元后享受优惠.因此,我们需要分三种情况讨论:(1)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2)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3)累计购物超过100元.解:(1)当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时,在甲、乙两商场购物都不享受优惠,且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因此到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2)当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时,享受乙商场的购物优惠,不享受甲商场的购物优惠,因此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3)当累计购物超过100元时,设累计购物x(x >100)元.①若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则50+0.95(x -50)>100+0.9(x -100).解得 x >150.这就是说,累计购物超过150元时,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 ②若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则50+0.95(x-50)<100+0.9(x-100).解得x<150.这就是说,累计购物超过100元而不到150元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③若50+0.95(x-50)=100+0.9(x-100).解得x=150.这就是说,累计购物为150元时,到甲、乙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四、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样,要将实际问题通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并了解到在解决某些问题时,用不等式较方便.教学中,我利用例题让学生掌握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比较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与确定方程组的解集,抽象出这二者之间的异同,由此理解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难点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跷起离地.猜猜小宝的体重约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设小宝的体重为x 千克.1.从跷跷板的状况你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不等关系?2.你认为怎样求x 的范围,可以尽可能地接近小宝的体重? 在讨论或议论中,列出不等式:2x +x<72,2x +x +6>72.其中x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不等式.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一个量需要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式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 t 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200 t 而不足1500 t ,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设用x min 将污水抽完,则x 同时满足不等式30x>1200, ①30x<1500. ②类似于方程组,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 ⎩⎪⎨⎪⎧30x>1200,30x<1500. 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 的可取值的范围呢?类比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组中的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中x 可以取值的范围.由不等式①,解得x>40.由不等式②,解得x<50.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图中容易看出,x 取值的范围为40<x<50.这就是说,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多于40 min 而少于50 min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集:把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类比方程组的解,我们把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我们还可以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1.⎩⎪⎨⎪⎧x >4,>2 x >4 2.⎩⎪⎨⎧x <4,2 2<x <4 3.⎩⎨⎧x >4,2 无解 4.⎩⎪⎨⎪⎧x <4,x <2 x <2 上面的表示可以用口诀来概括: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不用找.注意:如果不等号中带有等号,空心圆就要变成实心圆.三、例题讲解【例1】 解下列不等式组: (1)⎩⎪⎨⎪⎧2x -1>x +1,①x +8<4x -1;② (2)⎩⎪⎨⎪⎧2x +3≥x +11,①2x +53-1<2-x.② 解:(1)解不等式①,得x >2.解不等式②,得x >3.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图中可以找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不等式组的解集. x >3.(2)解不等式①,得x ≥8.解不等式②,得 x <45.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不等式组无解.【例2】 x 取哪些整数值时,不等式 5x +2>3(x -1)与12x -1≤7-32x 都成立? 分析:求出这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集中的整数就是x 可取的整数值.解:解不等式组 ⎩⎪⎨⎪⎧5x +2>3(x -1),12x -1≤7-32x , 得-52<x ≤4.所以x 可取的整数值是-2,-1,0,1,2,3,4.四、巩固练习 解下列不等式组: 1.⎩⎪⎨⎪⎧2x +5≤3(x +2),x -12<x 3;2.⎩⎪⎨⎪⎧2x -7<3(1-x ),43x +3≤1-23x ;3.⎩⎪⎨⎪⎧5x +3>8x -2,x -12>2x -33. 【答案】 1.不等式2x +5≤3(x +2)的解集为x ≥-1, 不等式x -12<x 3的解集为x <3, 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3.2.不等式2x -7<3(1-x)的解集为x <2, 不等式43x +3≤1-23x 的解集为x ≤-1, 故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为x ≤-1. 3.不等式5x +3>8x -2的解集为x <53, 不等式x -12>2x -33的解集为x <3, 故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为x <53. 五、课堂小结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数学知识拓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学习不等式组时,我们可以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很直观,也很快捷,这是一种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仅现在有用,今后我们还会有更深刻的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以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主线下,辅以类比、探索、概括的学习方法,合理设计问题,安排讨论的最佳契机,及时揭示出数学本质,引发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得自然、学得真切、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广州市第1中学戴捷一、本章地位:本章在七年级数学教材中,位居一次方程(组)之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数学工具,不等式(组)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在认识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习新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充分发挥正向迁移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课标要求: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4.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或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5.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结构图:1、教学顺序:2、知识结构:四、课时分配: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1课时9.1.2 不等式的性质 2课时9.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3课时9.3.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课时9.3.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运用 1课时复习课 1课时单元检测 1课时五、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

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样,在本章中,安排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作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背景材料,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对不等式等概念及其应用的讨论,都是在建立和运用不等式这种数学模型的过程之中进行的。

此外,在练习和习题中教科书也选配了不同角度的实际问题。

总之,实际问题在本章教材中既是线索、素材,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尺度。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初中学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性质以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符号、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不等式组的解法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发现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3.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例题、练习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具体例子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组解法的掌握。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活动教学设计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活动教学设计
3、数据的合本节课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调查分析、实践操作和猜想论证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认识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PPT、纸片
教学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既有即兴评价,又有概要性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
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全体同学在原有数学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并能再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活动1,生活中的数学。
活动2,中的数学游戏,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方式,怎样引导学生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是这个活动的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不等式的构造与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问题中提取不等关系;
2、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思想。
2、让小组发挥共同的智慧猜测老师手中卡片的数字。
3、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的猜测,要寻找其中的奥妙。
4、构建不等式数学模型,解密该游戏。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猜测结果,并谈个人思路;
2、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数学方式解密。
【媒体使用】
1、带问号的四张卡片
2、有计算结果的卡片+卡片的等式。
猜测这个数字游戏分两个步骤:一随意猜测,并交流,在交流中找到个人的思维破绽;
知识分析
本节课是活动课,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等式,建立用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林晓君一、教材基本情况1、本章教材的地位不等式的知识是初中阶段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数量之间除了有相等关系外,还有大小不等的关系.正如方程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有力数学工具一样,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有力数学工具.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

2、教材的主要内容⑴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⑵不等式的性质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知识结构①.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教材注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中解释和检验”的过程。

②.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3、教学目标:①.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②.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③.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④.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本章的中心任务:使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6、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为11课时,大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9.1 不等式…………………………………………3课时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1课时9.1.2不等式的性质 2课时不等式的性质 1课时解不等式 1课时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3课时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运用 1课时数学活动………………………………………… 1课时小结………………………………………………2课时7、教材特点⑴突出建摸思想,实际问题作为大背景贯穿全章同前面的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样,在本章中,安排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作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背景材料,实际问题始终贯穿于全章,对不等式(组)等概念的引入和对它们的解法的讨论,都是在建立和运用不等式(组)这种数学模型的过程之中进行的.例:9.1节中,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入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

9.2节从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说起.由于市场上存在不同的促销方式,所以购物时可以货比三家,进行选择购物.这个问题与学生距离较近。

9.3节从制作三角形木框谈起,引入不等式组的概念,并进一步结合实际问题讨论如何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总之,实际问题在本章教材中既是线索、素材,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尺度。

⑵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强调通过比较来认识新事物本章在全套教科书中,位居一次方程(组)之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数学工具,不等式(组)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在认识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式接受新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充分发挥心理学所说的正向迁移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本章9.1节的结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应部分类似,教科书在各概念的引入、展开时注意了类比方程、等式的性质等来讨论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等,反映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突出了不等式的特点。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在形式上类似,而且它们的解(集)都是指组成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的各方程或不等式的公共解(集),教科书在引入不等式组及其解集时注意了渗透这种联系。

解方程与解不等式都是通过适当的式子变形,使未知数转化为已知,但两者的目标有所不同,前者要转化为的形式,后者则要转化为的形式。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都需要运用化归思想,根据等式或不等式的性质,对方程或不等式进行由繁至简的变形。

教科书中注意了这样的联系,同时又强调了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的不同之处,突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例如解不等式中要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时,应根据原来系数的正负确定不等号的选择。

⑶淡化概念的程式化教学,删减运算的数量和难度;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索,增加培养学生能力的练习教材在解不等式时,并没有专门的一节内容来介绍如何解含括号和分母的不等式,而是放在了实际问题中解决,删减了运算的数量和难度,强化了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

而每一节课后的习题都有6道以上的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培养一个只懂不等式概念和如何解不等式的学生。

⑷教材在归纳知识点时,留有较大的空白,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在提问和总结知识点时,会留较多的空白,给学生起到一个引导和归纳的作用,而教师可以利用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这些空间留得恰到好处。

⑸课后附有大量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能力新教材与华东版不同之处在于,每小节后面都设有一个阅读材料,如9.1节的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节的水位升高还是降低了,9.3节的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从不同的方面探究了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人教版与华东师大版在教材安排上的对比与区别1、最大的不同是,人教版的这一章书里,没有单独的一节,有专门的例题来介绍如何解不等式(含括号和分母的不等式),而是把解题的过程穿插在实际问题中来。

2、不等式的性质1不是直接由天平的比较得到,而是通过计算归纳得出,天平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说明3、增加了解不等式与解方程异同的归纳,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但安排在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后面,所处位置不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4、加强了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在解不等式的练习中加大了应用题的题量,而且还有专门的一节书(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必须取整数的,教材都有专门的例题涉及到。

5、华东版中解不等式组的课后习题,有一个表格罗列了四种情况,非常清晰直观,但人教版虽设有类似的习题,但不够直观。

6、教材中基本上每小节都设有云图,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7、新教材每小节后面比人教版多设了一个阅读材料,如9.1节的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节的水位升高还是降低了,9.3节的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从不同的方面探究了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教学建议1、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从课程标准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同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内容。

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性质,不等式和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和方程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组)和方程(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其明显的对应关系。

通过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例如通过类比等式性质学习不等式性质),有助于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以效率较高的方式得到新的提高。

2、设立专门解不等式的小节,完善不等式解法不等式的解法有一部分(简单的加减乘除不等式)安排在不等式的性质后面学习,一部分(含有括号和分母的不等式)安排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这样的安排,不利于不等式解法的系统学习。

原本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就是一个难点,期间还要学习解法,不利于难点的集中攻破。

因此,建议设立专门解不等式的小节,完善不等式解法,集中攻破重难点。

3、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反映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在本章教科书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反映出不等式(组)来自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加强对不等式(组)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的认识。

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现“数学模型”一词,但是应注意结合具体例子来体现数学模型的意义和作用,反复强调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继续突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化)解决问题的思想.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确地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是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的基础。

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可以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借助数轴等直观图形以及表格、式子等进行分析,寻找不等关系的数学化表达方式,检验不等式本身以及它的解的合理性。

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他贴近学生生活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用不等式(组)为工具来分析解决它们。

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见前面的图),在本章中的小结中出现,它与前面方程(组)在这方面的框图的基本结构一致,这有助于从整体上进一步加强对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关系的认识,在教学、学习和复习时应注意不断强化对它的认识。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组)这个过程中蕴涵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另一个是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前面有关方程(组)的章节中对这些思想方法已多次进行渗透,本章中讨论的对象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最终要使不等式(组)变形为x>a或x<a的形式,因此需要在新问题中把对上述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

此外,充分利用数轴对于解不等式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应体现数学中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借助直观思考问题的优越性,这对后续学习是有益的。

5、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章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的代数不等式,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不等式以及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因此,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对本章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等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安排必要的、适量的练习,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发展基本能力。

6、把握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学习本章书很多小节都是从实际问题开始引入,但难度较大。

例如,9.1.1节,由行程问题引入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 但难度已属《课本》第129页的拓广探索题目;9.2节从生活中常见的优惠购物问题说起,展开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也具备了相当的难度,情况又多样,学生刚接触,没法很好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