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用药分析
神经内科用药总结
神经内科用药总结
神经内科用药主要是用于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用药总结:
1. 抗癫痫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氯硝西泮等,用于治疗癫痫和其他相关的癫痫性疾病。
2. 镇静安眠药:常用药物包括劳拉西泮、扑尔敏、苯海拉明等,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系统失调引起的症状。
3. 抗焦虑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舒必利、阿普唑仑、氟桂利嗪等,用于治疗焦虑症和其他相关的焦虑性疾病。
4. 抗抑郁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他相关的心境障碍。
5. 抗帕金森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其他相关的运动障碍。
6. 抗痉挛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苯海拉明、丁螺环酮、托吡酯等,用于治疗肌肉痉挛和其他相关的痉挛性疾病。
7. 神经保护剂: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等,用于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保护神经系统功能。
总的来说,神经内科用药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进行判
断,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不同患者可能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不同,因此用药时应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
国家基本药物(神经系统部分)
一、国家基本药物-神经系统用药-抗帕金森病药
• 金刚烷胺 Amantadine 【药理学】金刚烷胺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和抗病毒作用。 • 金刚烷胺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本品进入脑组织后促 进纹状体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神经细胞对多巴胺的 再摄取,并有抗乙酰胆碱作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 症状。 • 金刚烷胺抗病毒作用的机制在于阻止甲型流感病毒穿 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剥除病毒的外膜以及释放病毒的核酸 进入宿主细胞有关。对已穿人细胞内的病毒亦可影响其初 期复制。 • 本药口服吸收快而完全,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每日服药者在2~3日内可达稳态浓度。可通过胎盘及血脑 屏障。90%以上呈原形由肾脏排泄,部分可被重吸收,在 酸性尿中排泄率增加。半衰期为11~15小时。少量由乳汁 排泄。总清除率(CL)16.5L/小时,在老年人其肾清除率下降。
一、国家基本药物-神经系统用药-抗帕金森病药
• 【用法和用量】口服。 • (1)成人:①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一次 lOOmg,一日1~2次,一日最大剂量为400mg。 ②抗病毒,一次200mg,一日1次;或一次lOOmg, 每12小时1次。 • (2)儿童:①1~9岁儿童,按体重一次1.5~ 3mg/kg,8小时一次;或一次2.2~4. 4mg/kg,12 小时一次;②9~12岁儿童,每12小时lOOmg;③ 12岁及12岁以上儿童,用量同成人。 • 【制剂和规格】 • (1)盐酸金刚烷胺片(胶囊):0.lg。 • (2)盐酸金刚烷胺颗粒:①6g:60mg;②12g: 140mg。
一、国家基本药物-神经系统用药-抗帕金森病药
• 【适应证】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 也可用于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疾病。 • 【禁忌证】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肥大 患者。 • 【不良反应】常见口干、视物模糊等,偶 见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 等。长期应用可出现嗜睡、抑郁、记忆力 下降、幻觉、意识混浊。
第五章神经系统用药
第四节
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
脑血管用药:
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 量。用于脑血管痉挛、脑出血等) 麦角胺咖啡因(收缩扩张的颅外动脉, 使头痛减轻。主要用于偏头痛) 降颅压药: 甘露醇(用于治疗脑水肿效果好)
第五章
神经系统用药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又称震颤麻痹,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 疾病。 症状:为震颤、共济失调、运动迟缓 (困难)、肌肉强直。
病变部位及机理:黑质纹状体。多
巴胺能神经功能↓,而胆碱能神经 功能相对↑Hale Waihona Puke 治疗原则? 抗帕金森病药分为
常用药物: 苯妥英钠 ①除小发作以外的所有各型癫痫; ②中枢疼痛综合征(三叉、舌咽);③心律 失常。 卡马西平 同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时改善精神 症状明显;对中枢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苯 妥英钠。 丙戊酸钠 各型癫痫 地西泮 癫痫持续状态
二、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
1.药物的选择 2.药物的用法 ①初期:一种药小剂量 开始,逐渐增量,直至产生最好疗效而 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②治疗过程中: 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必须换药时应采用 过渡方式③长期:即使症状完全控制后, 也不可随意停药,至少应维持治疗2~3 年后方可在数月甚至1年内逐渐停药 3.定期进行有关方面的检查 血象.肝功能.
第二节 抗重症肌无力药
新斯的明 作用机理:: 药物抑制AChE → ACh水解减少 → Ach增加 → 兴奋Nm受体→骨骼肌收缩 临床应用: 1. 重症肌无力 2.腹气胀、术后尿潴留 3.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 解救非除极化肌松药中毒 溴吡斯的明同新斯的明
第三节 抗癫痫药
神经系统用药一览表(神经内科)
神经系统用药一览表(神经内科)
本文档列出了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
见的神经系统用药和其主要功能:
抗抑郁药物
- 氯米帕明: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通过调节脑化学物质
来改善心情和情绪。
- 氟伏沙明:常用于治疗抑郁症,能够增加脑内多巴胺、去甲
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水平,改善心情和情绪。
抗焦虑药物
-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和劳拉西泮,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具有镇定和放松作用。
- 丁螺环酮: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通过调节大脑神
经递质来减轻焦虑感。
抗癫痫药物
- 卡马西平:常用于治疗癫痫,通过调节大脑神经传递物质来控制癫痫发作。
- 苯妥英钠:也是治疗癫痫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脑神经兴奋性来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
镇痛药物
- 吗啡:常用于缓解严重疼痛,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减轻疼痛感。
- 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
抗帕金森药物
- 巴金森药:如卡泊丁、雷帕霉素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通过增加或替代大脑中缺乏的多巴胺。
请注意,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准确用药指导。
这里只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神经系统用药,具体药物选择和用量还需参考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处方。
> 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药物使用还请咨询医生。
第3章-外周神经系统用药
H O
CO O H
H O
NH 2 H O
O H
H O
NH 2
H O
CO O H NH 2
H O
H O
H O O H
NH
H O
NH 2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分。
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1、α2、 β1 、β2受体。
α1受体主要为收缩平滑肌,增强心肌收缩力和自主 活动。 α2受体主要控制心血管运动,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减少其更新使血小板聚集,也收缩平滑肌。
二、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
N+ OO
. Br-
O 溴 丙 胺 太 林 P ropantheline B rom ide
是对阿托品进行结构改造中发展出的合成抗 胆碱药.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分。
O NO
OH
阿托品
N+
O
O
乙酰胆碱
对阿托品的结构分析发现:氨基乙醇酯被认为是“药 效基本结构”。但是,阿托品的酰基部分带有苯基, 这与乙酰胆碱不同。可见酰基上的大基团对于阻断M 受体功能非常重要。
其它AChE抑制剂: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分。
第二节 抗胆碱药 Anticholinergic Drugs
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及对胆碱受体亚型选择性不同分 为: 1、M胆碱受体拮抗剂
2、神经节阻断剂
3、神经肌肉阻断剂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分。
一、M胆碱受体拮抗剂
O NO
O O
OH
盐酸贝那替嗪
N .H C l
O
O OH
N+ .Br-
甲溴贝那替嗪
主要用作外周抗胆碱药,治疗胃酸过多和胃及十二指 肠溃疡。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案例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案例一、病情描述患者张先生,男性,50岁,因头部突然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医院。
经CT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颅内出血,诊断为脑出血。
二、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出血量较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
全身麻醉药物包括异丙酚、芬太尼等,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等,用于局部神经阻滞。
2.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治疗。
具体如下:(1)脱水剂:由于脑出血后会引起脑水肿,需要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来减轻脑水肿。
(2)降压药:脑出血后会引起颅内压升高,需要使用降压药如硝普钠等来降低颅内压。
(3)抗惊厥药:脑出血后会引起惊厥,需要使用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等来控制惊厥。
(4)神经营养药物:脑出血后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需要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等来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
三、用药注意事项1.麻醉药物使用要注意剂量和时机,避免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脱水剂使用要注意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避免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降压药使用要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过度降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抗惊厥药使用要注意监测血液成分和肝肾功能,避免造成白细胞减少、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5.神经营养药物使用要注意剂量和时机,避免过度补充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治疗效果经过手术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缓解,颅内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在住院观察期间情况稳定,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出院时给予口服药物维持治疗,并定期复查随访。
五、总结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是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时机,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综合运用手术、药物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动物药理学课件)
一、概述
(四)麻醉方式
麻醉前给药(补救不足,增强效果,减少副作用) 基础麻醉(为深麻打基础) 配合麻醉(局麻药或其他药物配合全麻药) 诱导麻醉(使诱导期缩短) 混合麻醉(氟烷与乙醚,减毒/协同)
一、概述
(五)注意事项
麻醉前检查: 对动物要有全面的了解,体质、呼吸、心脏等,适合与 否?
二、常用药物
哌替啶
作用:比吗啡镇痛作用较弱,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时间较短,能缓解 平滑肌痉挛。
应用:主要用于猫的镇静和镇痛、马痉挛性疝痛的止痛,犬和猫的 麻醉前给药。
注意事项:能兴奋催吐化学感受区,易引起恶心、呕吐。
小结
镇痛药是一类能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
麻醉性镇痛药可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但 反复应用易成瘾
常用麻醉性镇痛药物有吗啡、哌替啶等
中枢兴奋药
一、概述
(一)概念
中枢兴奋药是指能选择性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机 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咖啡因、尼可刹米、士的宁等。
一、概述
(二)分类 大脑皮层兴奋药: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 进脑细胞代谢,改善大脑机能。如咖啡因等。 延髓兴奋药(呼吸兴奋药): 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增加呼 吸的频率和呼吸深度。如尼可刹米等。 脊髓兴奋药:能选择性兴奋脊髓的药物。小剂量提高脊髓 反射兴奋性,大剂量导致强直性惊厥。如士的宁等。
降低时,禁用肾上腺素解救,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
二、常用药物
地西泮
作用:小剂量可明显缓解狂躁不安等症状。 较大剂量时可产生镇静、中枢性肌松、抗癫痫作用。
应用:各种动物镇静、催眠、保定、抗惊厥、抗癫痫,如治疗 犬破伤风、士的宁中毒、防止野生动物的攻击等。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1)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1)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是指用于治疗和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要控制中心,包括脑和脊髓。
常常被称为大脑的“主机”,它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等等。
一、镇痛药镇痛药是用于疼痛治疗的药物,包括非处方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和处方的吗啡、芬太尼等药物。
镇痛药与病理不同的疼痛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吗啡和芬太尼则是通过干扰疼痛传导途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关于疼痛的信息传导来达到镇痛效果。
二、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是用于治疗焦虑、紧张、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药物。
常见的药物有苯二氮平、氟西泮等。
镇静催眠药的机制一般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受体,增加神经递质GABA的效应,从而发挥镇静和催眠作用。
但是,由于存在睡眠质量下降、依赖性和出现“早晨醒来困难”的不良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状的药物,包括三环抗抑郁药、单胺类抗抑郁药等。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多样,主要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HT、多巴胺等的代谢和释放来发挥其作用。
抗抑郁药需医生认真调配和用药指导。
四、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是用于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常见药物有氟哌啶醇、利培酮等。
这类药物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是与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功能有关。
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五、抗癫痫药抗癫痫药是用于癫痫疾病防治的药物,包括苯妥英、卡马西平等。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与癫痫有关的异常放电,减少或消失癫痫发作。
抗癫痫药的使用也需严格按照医嘱。
综上所述,中枢神经系统用药虽然对于多种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但其发挥药效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神经内科用药总结
神经内科用药总结神经内科是研究和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的领域。
神经内科用药是神经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是对常用神经内科药物进行总结。
1.神经递质调节药物:-抗抑郁药: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SNRI类药物(如文拉法辛、多奈哌齐)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它们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情绪障碍。
-抗焦虑药: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和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它们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来缓解焦虑症状。
-镇静安眠药:常用的镇静安眠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它们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来促进入睡和延长睡眠时间。
-抗精神病药: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奋乃静)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它们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作用来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
2.神经传导调节药物:-抗癫痫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包括苯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扑痫酮)和新型抗癫痫药物(如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它们通过调节神经传导过程中的离子通道来抑制癫痫发作。
-抗帕金森药:常用的抗帕金森药物包括多巴胺激动剂(如左旋多巴、普拉米普烈)、安定剂(如奎尼丁、奥沙普秋)和抗胆碱药(如托吗西林、安坦)等,它们通过增加多巴胺水平或改善胆碱能功能来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神经营养药:常用的神经营养药物包括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6、B12)和游离氨基酸(如脑肽、戊乙酰果酰胺),它们通过提供神经营养物质来改善神经功能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
3.神经炎症调节药物:-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泼尼松龙、硫唑嘌呤等,它们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来减轻神经炎症疾病的症状和发作。
-抗痉挛剂:常用的抗痉挛剂包括苯海拉明、利多卡因等,它们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来减轻神经痉挛和肌肉痉挛。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分类
抗肿瘤药
总结词
抗肿瘤药主要用于治疗肿瘤,抑制肿 瘤生长和扩散。
详细描述
肿瘤是异常增生的组织,可能对健康 造成威胁。抗肿瘤药通过抑制肿瘤细 胞的生长、分裂或诱导细胞凋亡等方 式起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化疗药物、 靶向治疗药物等。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患者 可自行服用药物,简便易行。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起效快,适用于急症和重症 情况,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可能 产生疼痛和不适感。
外用给药
外用给药适用于局部症状的治疗,如 皮肤瘙痒和疼痛等,使用方便,但需 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
吸入给药
吸入给药适用于呼吸道相关疾病的治 疗,通过呼吸道直接给药,药物起效 快且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方便患者自行使用。
注射剂
注射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包 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 注射等,起效快,但使用不便 。
外用制剂
外用制剂通过皮肤涂抹或喷雾 等方式给药,包括乳膏、喷雾 剂和贴剂等,适用于局部症状 的治疗。
吸入剂
吸入剂通过呼吸道给药,适用 于呼吸道相关疾病的治疗,如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给药方式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分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概述 •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分类 •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的剂型和给药方
式 •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的适应症和禁忌
症 •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副
作用
01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概述
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用药临床应用指南
不良反应 对肝功能有损害,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氨基转
移酶升高,服用2个月要检查肝功能。体重增加、 多囊卵巢、月经不规则、致畸作用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避免饮酒,饮酒可加重其镇静作用。 (2)停药应逐渐减量以防再次发作;取代其他抗惊 厥药物时,本品应逐渐增加用量,而被取代药应逐 渐减少用量 (3)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作全血细胞(包括血 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检查 (4)血液病、肝病史、肾功能损害、器质性脑病、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5)儿童用药:本品可蓄积在发育的骨骼内,应注 意
AEDs控制发作后必须坚持长期服用,除非 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宜随意减量或停药 ,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换药原则 如果一种一线药物已达到最大可耐受剂量 仍然不能控制发作,可加用另一种一线或二线药 物,至发作控制或达到最大可耐受剂量后逐渐减 掉原有的药物,转换为单药,换药期间应有5~7 天的过渡期
停药原则 应遵循缓慢和逐渐减量的原则,一般说来 ,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 作完全控制4~5年后,失神发作停止半年后可考 虑停药,但停药前应有缓慢减量的过程,一般不 少于1~1.5年无发作者方可停药 。有自动症者可 能需要长期服药
(2)肌内注射:癫痫持续状态或抗惊厥,肌内注射或缓慢静 脉注射
①成人,肌内注射0.1g,可每6h一次,24h内不超过0.5g
②儿童,肌内注射,按体重一次3~5mg/kg
拉莫三嗪(LTG)
对部分性发作、GTCS、Lennox-Gastaut 综合征、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发作有效。经肝 脏代谢,半衰期14~50h,合用丙戊酸可延长 70~100h。成人起始剂量25mg/d,之后缓慢 加量,维持剂量100~300mg/d;儿童起始剂 量2mg/(kg•d),维持剂量5~15mg/(kg•d);与 丙戊酸合用剂量减半或更低,儿童起始剂量 0.2mg/(kg•d),维持剂量2~5mg/(kg•d)。经
12.神经系统用药 (2)
五、安眠药急性中毒解救 1、终止吸收:PO三小时内洗胃。 2、加速排泄:1)输液、利尿;2)碱化尿 液。 3、对症对因治疗:1)对症,维持呼
§7 脑血管病治疗药 即脑中风药:尼莫地平、 即脑中风药:尼莫地平、氟桂利嗪
艹
三、本类药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随剂量增加 本类药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出现: 出现: 镇静→催眠 抗惊厥→麻醉 麻痹→死亡 催眠→抗惊厥 麻醉→麻痹 镇静 催眠 抗惊厥 麻醉 麻痹 死亡 但仅巴比妥类有麻醉作用。 但仅巴比妥类有麻醉作用。 艹 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相比优点在于 在于: 四、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相比优点在于: 1、对REM影响小,故停药反跳轻。 影响小, 、 影响小 故停药反跳轻。 2、安全范围大。 、安全范围大。 3、小剂量就有抗焦虑作用。 、小剂量就有抗焦虑作用。 4、不是肝药酶诱导剂。 、不是肝药酶诱导剂。
三、戒毒药 1、阿片-R兴奋药:美沙酮 兴奋药: 、阿片- 兴奋药 作用同吗啡,但不易成瘾, 作用同吗啡,但不易成瘾,戒断症状 也较轻。 也较轻。 2、阿片-R抑制药:纳洛酮、纳曲酮 抑制药: 、阿片- 抑制药 纳洛酮、 原则3阶段 四、癌症止疼5原则 阶段 癌症止疼 原则 1、按阶梯;2、按时;3、个体化;4、PO; 、按阶梯; 、按时; 、个体化; 、 ; 5、注意其他问题。 、注意其他问题。 第1段:非甾类药 段 第2段:可待因 段 第3段: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 段 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
第一章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章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1.镇静与催眠药2.抗癫痫药3.抗抑郁药4.脑功能改善与抗记忆障碍药5.镇痛药第一节镇静与催眠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1.巴比妥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小剂量——镇静、催眠;中剂量——麻醉;大剂量——昏迷,甚至死亡。
脂溶性高,作用快——异戊巴比妥;脂溶性低,作用慢——苯巴比妥。
2.苯二氮(艹卓)类——激动苯二氮(艹卓)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①地西泮——吸收最快;氟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②阿普唑仑【地西泮】——用于:1.焦虑\镇静催眠2.抗癫痫——补充TANG: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3.抗惊厥,并缓解炎症所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肌紧张性头痛;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4.手术麻醉前给药。
地西泮口诀—TANG镇静焦虑助睡眠,癫痫持续是首选;对抗惊厥效果好,中枢肌松解痉挛。
【注意事项】(1)不要骤然停药——反跳现象。
(2)原则上不应作连续静脉滴注,但在癫痫持续状态时例外。
(3)治疗癫痫时,可能增加癫痫大发作的频度和严重度,需要增加其他抗癫痫药用量。
3.其他类——特异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1)环吡咯酮类——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
(2)含咪唑并吡啶结构——唑吡坦——仅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怎么选?——最重要内容,提前讲TANG】(1)原发性失眠——首选非苯二氮(艹卓)类。
为改善起始睡眠(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质量(夜间觉醒或早间觉醒过早),可选服: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不良反应少,尤其无镇静和宿醉现象)。
(2)入睡困难者——首选:艾司唑仑或扎来普隆。
(3)焦虑型、夜间醒来次数较多或早醒者——氟西泮;或三唑仑(“迷魂药”)。
忧郁型的早醒失眠者——在常用催眠药无效时,可配合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多塞平)。
(4)由精神紧张、情绪恐惧或肌肉疼痛所致——氯美扎酮。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平衡障碍与精神神经失调所致——谷维素,需连续服用数日至数月。
2024年中枢神经用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中枢神经用药市场分析现状引言中枢神经用药市场是医药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对大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治疗和调节。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疾病负担增加,中枢神经用药市场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中枢神经用药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行业数据分析,中枢神经用药市场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自 2015 年开始,中枢神经用药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约 8%。
预计到 2025 年,这一市场的总规模将超过 1000 亿美元。
主要产品中枢神经用药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和镇痛药等。
其中,抗抑郁药是市场上最大的细分领域,由于现代生活压力增大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高,抗抑郁药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随着抗抑郁药的使用普及,存在滥用和依赖问题,这对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市场竞争中枢神经用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制药巨头和生物技术公司。
他们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来推出新产品。
此外,一些非传统的竞争对手,如中药企业和保健品公司也在逐渐进入这一市场。
这些竞争者在产品研发、价格策略和市场推广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市场驱动力中枢神经用药市场的增长受多种因素驱动。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多种脑功能退化性疾病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用药的需求增长迅速。
其次,生活方式和职业压力的增加导致了精神疾病的增加,需要相应的药物治疗。
此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中枢神经疾病的诊断能力也不断增强,推动了中枢神经用药市场的发展。
市场前景中枢神经用药市场的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中枢神经用药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将包括个性化治疗、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的研发。
同时,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监管环境将更加严格。
结论中枢神经用药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增长,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来保持竞争优势。
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滥用和依赖问题以及监管要求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血压(II C)
❖1.SBP>200mmHg或MAP>150mmHg, 持续静 脉应用降压药物快速降压,测血压,5min/次。
❖ 2.SBP>180mmHg或MAP>130mmHg,且可 能存在颅内高压,并间断或持续静脉应用降压 药物以降压,保持脑灌注压不低于60mmHg.
❖ 3.SBP>180mmHg或MAP>130mmHg,且无颅 内高压的证据,可考虑间断或持续应用降压药 物温和降压(如可降压至160/90mmHg或MAP至 110mmHg),监测血压,15min/次。
发病24h后开始降压(美国IA)有无高血压均获益(IIa B)
❖ 血糖:血糖超过11. 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 ❖ 发热 ❖ 上消化道出血
8
脑梗塞急性期药物治疗
❖ 2.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静 脉滴注(ⅠC);必要时甘油果糖或呋塞米等(ⅡB)
❖3.溶栓治疗 尿激酶<6h(IIB)、重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3h(IA)痫
面神经炎
❖ 面神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 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
❖ 治疗原则 改善局部血液 减轻面神经水肿 缓解神经受压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
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10-20mg 静滴7-10 天,泼尼松 20-40mg/d,逐渐减量。
❖ 4.止血药物 6-氨基已酸、氨甲苯酸等。
❖ 5.防治并发症 (1)感染 (2)应激性溃疡 (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4)脑耗盐综合征 (5)癫痫发作 (6)中枢性高热 (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 (8)对症治疗。
18
偏头痛
❖ 偏头痛是一种原因不清、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为 特征的疾病,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 少数典型发作前可以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 发作一次持续时间4-72小时。
14
脑出血 ❖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通常按ICH
出血的部位、稳定与否及病因等分为不同类型脑出血。
❖ 2005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 ❖ 2010年AHAASA自发性颅内出血诊疗指南
15
药物治疗 ❖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
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 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 1.一般支持治疗 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稳 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过度烦躁者酌情用镇静 剂。 ❖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 内动脉使血管管腔急性闭塞,引起 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 障碍,约占脑梗死的15%-20%。
6
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 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 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 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2.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 100mg/d、维生素 B12 0.5mg/d等。
❖3. 抗病毒 阿昔洛韦 0.2g口服,每天5次。
❖4.一般治疗 眼睑闭合不全 氯霉素眼药水
3
脑卒中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 新发脑卒中的病例, 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发病 率为(116~219)/10万人口, 年脑卒中死亡率为 (58~142)/10万人口。
❖ 糖尿病(IA)靶目标为HbA1c<6. 5%(ⅠA)。
11
❖高血脂(IA)使LDL-C水平降至2. 59mmol
/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达到30%~ 40%(ⅠA)。
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病、未戒断 的吸烟、代谢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 无确切的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或外周 动脉疾病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 应将 LDL-C降至2. 07 (1.8) mmol/L以下或使 LDL-C下降幅度>40%(50%)(ⅠA)。
❖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 20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 ❖ 2011 AHAASA卒中或TIA患者卒中预防指南
脑卒中分类
缺血性
短暂脑缺血发作
60-70%
脑梗塞
脑血栓
出血性 脑出血
脑栓塞
30-40%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塞
❖ 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类型。 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 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 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 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 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局灶性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 约占同期缺血性脑血管病7%--45%,有20%-40%的病人在数年内发展成脑梗死。
脑梗塞和TIA急性期药物治疗
❖ 1.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
❖ 血压:收缩压>20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或伴有
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 可谨慎降 压治疗;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病情平稳, 可于脑卒中24 h后开始恢复使用。
❖4.抗血小板药 未溶栓者尽早(溶栓者24h内) 阿司匹林 150-300mg/d (IA) 、氯吡格雷 (IIIC)
脑梗塞急性期药物治疗
❖5.降纤治疗 适用于对不适合溶栓的高纤维蛋白 血症者 (ⅡB)。巴曲酶、降纤酶等,首次剂量为 10BU,之后隔日5BU,静脉注射,共用3次。
❖6.抗凝治疗 不推荐使用(IA)
❖ 7.扩容治疗。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考虑使用 (IIB)
脑梗塞与TIA的二级预防
❖ 1.控制和去除危险因素
❖ 高血压(IA)
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140/90 mmHg, 理想 应达到≤130/80 mmHg(ⅡB)。降压治疗的益处 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Ⅰ级推荐, A级证据)。 CCB、ACEI、ARB
脑梗塞与TIA的二级预防
❖ 抗血小板药物:非心源性 阿司匹林 150-300mg/d、
氯吡格雷75mg/d (ⅠA) 。
❖ 抗凝药: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华法林初始剂量4.5-6.0?mg,3天后根据凝血时间调整 剂量使INR值达2-3。
对于心源性脑梗死适用使用华法林的目标剂量 是维持INR在2~3 (ⅠA)。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 疗的患者, 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