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商业无菌检验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商业无菌检测实验报告(3篇)

商业无菌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商业无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食品商业无菌检测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商业无菌是指食品经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本实验采用平板计数法,通过培养、观察、计数等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判断食品是否达到商业无菌标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待检食品样品;(2)无菌生理盐水;(3)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无菌培养皿;(5)无菌移液器;(6)酒精灯;(7)恒温培养箱;(8)显微镜。

2. 实验仪器:(1)电子天平;(2)高压蒸汽灭菌器;(3)无菌操作台;(4)超净工作台。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1)将待检食品样品置于无菌操作台中,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洗涤;(2)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3)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样品,加入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充分混合。

2. 制备菌悬液:(1)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2)待培养基冷却至45℃左右,加入适量菌悬液;(3)将混合均匀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3. 涂布平板:(1)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平板表面;(2)将涂布好的平板倒置,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计数与观察:(1)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2)根据菌落数计算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并与商业无菌标准进行比较。

2.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低于商业无菌标准,说明样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商业无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食品商业无菌检测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本次实验结果说明,样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性。

商业无菌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商业无菌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商业无菌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商业无菌检测是指针对商业产品中的无菌状态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无菌状态是指产品中不存在任何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

商业无菌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商业无菌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商业无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计数法、膜过滤法、固体培养基法、浓缩法和PCR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商业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检测,以保证产品的无菌状态。

其中,微生物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它通过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产品中的微生物,然后对培养出来的菌落进行计数,以确定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膜过滤法则是通过将产品中的微生物过滤到膜上,然后将膜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以确定产品中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

固体培养基法是通过将产品直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对培养基进行观察,以确定产品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浓缩法是通过将产品中的微生物浓缩,然后进行培养和观察,以确定产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PCR检测法则是通过扩增产品中的微生物DNA片段,然后进行分析,以确定产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商业无菌检测标准是指对商业产品无菌状态的要求和检测方法的规范。

例如,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EP)和中国药典(CP)等药典对商业产品的无菌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规定包括产品的无菌状态的定义、检测方法的要求、检测结果的解释和产品的接受标准等内容。

根据这些标准,商业产品必须符合一定的无菌状态要求,才能被允许销售和使用。

商业无菌检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防止产品中的微生物对人体造成危害。

通过严格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可以有效地确保产品的无菌状态。

同时,商业无菌检测标准的制定也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商业无菌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制定对于各种商业产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医疗器械、制药产品、食品和饮料等产品的无菌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

无菌试验指导书

无菌试验指导书

无菌试验:取样点:原料奶、杀菌机前储罐、杀菌机平衡罐检测:细菌总数,芽孢总数,耐热菌总数,耐热芽孢总数和PH值杀菌机平衡罐:耐热芽孢总数不超过10,芽孢总数不超100 中途不得停机、接纸,换PP条一定要检查双氧水浓度(每次开机前),用波美浓度计,对应温度有个表。

无菌试验前要检查好:双氧水耗量、正压、横封纵封无菌试验前清洗不得少于3次换纸接PP条要洗手无菌试验不能贴吸管无菌试验指导书一、无菌试验的目的验证设备是否满足商业无菌要求。

二、无菌试验启动条件1:在新生产线投产前以及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时。

2:设备进行大修(无菌系统被破坏)。

3:无菌输送管路在重新进行改造以及焊接后。

4:设备的主要参数(尤其无菌系统的参数)重新设定后。

5:停产达15天以上。

6:品保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无菌试验时。

三、无菌试验的质量记录1原奶: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水、淀粉、盐、亚硝酸盐)、酒精实验、煮沸实验、抗菌(生)素、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收奶:收奶温度夏季不超过8℃,冬季不超过6℃,一吨奶抽奶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预处理:对预处理管路及贮奶罐进行涂抹实验,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对于贮奶的奶仓应采用冰水打循环,保持在5℃以下,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

4超高温(UHT):对于纯牛奶产品及学生奶系列产品,要求136℃-138℃、4秒钟。

对于优酸乳及优酸乳系列产品,要求121℃、30秒钟。

5灌装(AFM):对灌装间设备所使用双氧水进行检测,结果应为符合标准(35.0%—47.0%)。

对操作员的双手进行涂抹,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对包材及添料管进行涂抹,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对AFM间进行空气净度检测,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对UHT进料前检测(平衡缸取样),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四、无菌试验过程控制1:参照各工段设备操作规程。

2:设备清洗后,进行生产并检查各仪表指示是否在设定范围内,及时进行过程记录。

3:设备运行开始生产成品时,不可以人为排包以避免坏包的产生。

商业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商业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品,须扩大抽样并反馈上级。
6.3.5 异常罐的细菌学检查
对于胖听、泄漏、怀疑为酸败罐及其它异常样品均须进行检查:胖听罐可用 75%酒精
檫拭消毒(胖听罐不能烧),漏罐处理方式同胖听罐,但泄漏端应朝上;其余产品
均须先用 0.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 15min 进行消毒,用干净布擦干后放于超净工作
6.4 结果判定 6.4.1 样品经保温实验未胖听或泄漏;保温后开罐,经感观检查、pH 测定或涂片镜检,或接 种培养,确证无微生物增殖现象,则该釜产品应判断为商业无菌检验合格。如有一个 样品不符合上述规定则该釜产品应判为商业无菌检验不合格。
7.0 相关文件 无
8.0 质量记录表单 8.1«商业无菌检测记录表»
庖肉培养基
2 55±1(厌氧, 嗜热) 24-72
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汤(带倒管)
2 36±1(需氧, 嗜温) 96-120
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汤(带倒管)
2 55±1(需氧, 嗜热) 24-72
编写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精选
批准人/日期
.
修改标志
修改次数
修改人/日期
商业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6.3.11 微生物的判定 对有微生物生长的管进行观察,并涂片染色镜检,按所发现的微生物判定需氧、厌氧, 嗜热、嗜温,是否有芽胞等类型。对确定有微生物增殖的样品的包装罐应进行密封性 试验,具体操作按空罐的密封性试验操作方法进行。
用电子秤称重,精确到 0.1g,称重前对样品进行记录编号。
6.3.3 保温
将全部样罐按下述规定温度时间进行保温。
温度 / ℃
时间/ d
36±1
10
55±1
7
保温过程中,每天进行温度巡查,并检查罐头外观,看是否有胖听或泄漏等异常现象,

CIP作业指导书、无菌线无菌验证检验作业指导书[1]

CIP作业指导书、无菌线无菌验证检验作业指导书[1]

No
作业项目
各线各阶 段清洗方 式
作业内容说明
CIP方式 连续性生产 停产后再生产
文件及表单
每个周期
PET热充 /CAN TP 碱洗 全程洗
每间隔4个 周期或换产
全程洗 全程洗
>14 天
全程 洗 全程 洗
3-14 天
碱洗 碱洗
≤3 天
水 洗 水 洗
设备大修 后
热充加强 洗 热充加强 洗
矿物质 水线
No
CIP种类
流程 浓度(%)
水 / ≥60
碱 1.8-2.2 70-80
水 / ≥60
碱 / /
水 / /
酸 1.2-1.8 50-60
水 / ≥60
8
CIP 11
温度(℃)
时间(s)
浓度(%) 9 CIP 12 温度(℃) 时间(s) 浓度(%)
600
/ 常温 600 /
1200
1.8-2.2 70-80 1200 1.8-2.2
6
10sidel 无菌线
充填 过氧乙酸系统 无菌水系统
2.各CIP的详细步骤及标准
No
CIP种类
流程
浓度(%)

/ 常温 600 / 常温 600 / 常温 600 / 常温 600 / 常温 600 / / / / ≥60 600

1.8-2.2 70-80 1800 1.8-2.2 70-80 1200 1.8-2.2 70-80 1800 1.8-2.2 70-80 2400 1.8-2.2 70-80 3600 / / / 1.8-2.2 70-80 1800
1. 2. 3. 4. 最终冲洗水水质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用RO水一直冲洗至合格为止 CIP检测浓度不符合标准则调整浓度至要求范围并重新计时 温度不满足要求时调整温度至要求范围再开始重新计时 管路拆检若发现有污垢需重新进行CIP,及时汇报品保中心并联系 药剂厂商协助解决

20220422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20220422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合用范围2合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电凝镊的无菌检验。

检验依据33.1、产品注册标准年版)3.2、《中国药典》(2022、GB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份:生物试3.3验方法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0-19953.44 仪器、设备百级层流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5.1行。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5.2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

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

10Pa~65%℃,相对湿度:45。

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5.3(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

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每次操作5.4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35,于30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平板。

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无菌检验前的准备66.1器具灭菌、消毒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

6.1.1℃蒸汽灭菌℃以上干烤2小时,或者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可经电热干燥箱160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

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

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

6.1.2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

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者擦拭。

商业无菌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商业无菌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商业无菌的检测方法及标准一、温度检测在食品生产和处理过程中,温度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不当可能导致食品腐败、细菌滋生等问题。

因此,对温度的检测是商业无菌检测的重要环节。

1.实时监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加工设备、贮存容器、输送带等设备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

2.周期性检查:应定期对温度进行抽查,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要求。

3.记录:所有的温度检测数据应被记录,以供后续分析和问题追溯使用。

二、湿度检测湿度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湿度不当可能导致食品中的水分流失或细菌滋生,从而影响食品质量。

因此,对湿度的检测也是商业无菌检测的重要环节。

1.实时监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加工设备、贮存容器、输送带等环境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

2.周期性检查:应定期对湿度进行抽查,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湿度符合要求。

3.记录:所有的湿度检测数据应被记录,以供后续分析和问题追溯使用。

三、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对食品生产的影响不可忽视。

空气中的灰尘、细菌、霉菌等污染物可能直接污染食品,因此对空气质量的检测也是商业无菌检测的重要环节。

1.实时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车间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以了解空气中是否有细菌、霉菌等污染物超标的情况。

2.周期性检查:应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抽查,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3.记录:所有的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应被记录,以供后续分析和问题追溯使用。

四、设备消毒检测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设备消毒是防止食品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此,对设备消毒效果的检测也是商业无菌检测的重要环节。

1.实时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设备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2.周期性检查:应定期对设备消毒效果进行抽查,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3.记录:所有的设备消毒检测数据应被记录,以供后续分析和问题追溯使用。

五、产品无菌检测为了确保产品的无菌性,需要对产品进行无菌检测。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测的工作流程和内容。

2 适用范围生化实验室内的无菌室。

3职责生化实验室:无菌检验专员:负责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测。

4 定义4.1 成品:环氧乙烷(EOG)灭菌后的产品。

4.2 灭菌批:成品环氧乙烷(EOG)灭菌的批次。

5 工作流程图实验前准备——实验——实验后整理6 程序内容6.1 检测环境的要求洁净度10000级以下局部100级的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环境下,并且环境洁净度检验合格。

6.2培养基和稀释液、冲洗液的制备6.2.1培养基的制备: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培养基”一栏中的方法准备,见附页1。

6.2.2提取液,冲洗液的制备: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一栏中的方法准备,见附页1。

6.3 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在第一次进行试验或者检验因素发生变化时,应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方法验证试验”一栏中的方法进行,见附页2。

6.4 产品的检验6.4.1 检验对象:环氧乙烷(EOG)灭菌后的成品6.4.2 检验频次:按灭菌批次进行无菌检验。

6.4.3 抽检数量:产品≤100件, 10%或4件(取较大者)100件<产品≤500, 10件产品>500件, 2%或20件(取较小者)6.4.4 检验方法:具体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供试品的无菌检查”一栏中的方法进行,采用薄膜过滤法,做阴性、阳性对照试验,培养14天,祥见附页2。

6.5结果判定: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结果判断”一栏中的方法进行,见附页2。

一、培养基的制备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培养好氧菌、厌气菌)酪胨(胰酶水解)15g氯化钠 2.5g葡萄糖5g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L-胱氨酸0.5g (或新配制的0.2%亚甲蓝溶液0.5ml) 硫乙醇酸钠0.5g (或硫乙醇酸0.3ml)琼脂0.75g水1000ml酵母浸出粉5g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后,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1±0.2,分装至适宜的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版本: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1.0目的通过生物实验方法,检测被测试样品是否有微生物污染。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灭菌后产品的无菌检查。

3.0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4.0设备/工具/物料5.0试剂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6.0试验前准备试验前应配制好必需的培养基及准备使用的灭菌器具7.0试验步骤7.1配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并灭菌。

培养基配制比例及灭菌参数参见培养基说明书。

培养基每瓶100ml,共计12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11瓶改良马丁培养基。

7.2提前30 min开启净化工作台。

使用前用75%乙醇,消毒净化工作台的内表面。

7.3用75%乙醇消毒受检样品的外包装。

7.4样品数量:同一批号产品21件。

7.5本操作以无菌操作方式在净化工作台内进行。

打开样品的内包装,用75%乙醇擦拭斜口钳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剪切样品为2 ~3cm的小段于培养基中。

7.6每一份样品接种一瓶培养基。

轻轻摇匀,使样品与培养基混合。

依据上述方法,接种其他样品。

共计接种10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10瓶改良马丁培养基。

7.7取其中1瓶接种供试品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于生物安全柜中接种1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100CFU),作为供试品阳性对照。

7.8另取剩下的未接种样品和菌液的两种培养基各1瓶,作为阴性对照。

7.9培养基培养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于30~35℃培养箱内培养,改良马丁培养基置于23~28℃培养箱内培养培养14天,培养期间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7.10试验结果以14天后结果作为判断依据。

7.11如培养基浑浊,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

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3天。

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使用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判断是否有菌。

7.12结果判断:7.12.1当阳性对照生长良好;阴性对照无菌生长时,可根据试验结果判断。

商业无菌的检验方法

商业无菌的检验方法

商业无菌的检验方法商业无菌的概念: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是指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作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的检验适用于各种密封容器包装的,包括玻璃瓶,金属罐,软包装,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达到商业无菌,在常温下能较长时间保存的罐头食品。

1.设备和仪器1.1超净工作台1.2冰箱(4℃)1.3恒温箱:30±1℃、36±1℃、55±1℃1.4显微镜:带油镜头1.5电子天平1.6接种环1.7灭菌剪刀、试管、吸管、平皿、镊子1.8白色搪瓷盘1.9电位PH计1.10酒精灯2.培养基和试剂2.1革兰氏染色液2.2疱肉培养基2.3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汤2.4酸性肉汤2.5麦芽浸膏汤2.6锰盐营养琼脂2.7血琼脂2.8卵黄琼脂2.9 75%酒精溶液3.检验步骤3.1按取样步骤取样3.2保温—将样品按照保温试验要求进行保温,保温过程中,每天检查,如有胖听或泄漏等现象,立即取出开罐检测。

罐头种类温度,℃时间,d低酸性罐头 36±1 10酸性罐头 30±1 10预定输往热带地区的低酸性罐头 55±1 5-73.3开罐:取保温过的全部罐头,冷却到室温后,按无菌操作开罐检验。

3.3.1将样罐用温水和洗涤剂洗刷干净,用自来水冲洗后擦干。

放入无菌室,以紫外光灯照射30min。

3.3.2将样罐移至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棉擦拭,并点燃灭菌(胖听罐不能烧),用灭菌器具开启。

3.3.3留样:开罐后,以无菌操作取出内容物10-20ml(g)移入灭菌容器内,保存于冰箱中,检验得出结论后可随之弃去。

3.4 PH测定:取样品测PH值,看与标准是否有显著的差异。

3.5感官的检验:对产品的外观、色泽、状态和气味进行观察、嗅闻,鉴别食品有无腐败变质的迹象。

3.6涂片染色镜检3.6.1涂片对PH检查结果认为可疑的样品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无菌检查操作指导书

无菌检查操作指导书

无菌检查操作指导书1.0目的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无菌检查操作过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无菌检查操作过程。

3.0职责相关操作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质检部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4.0 作业内容4.1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给出的处方制备,也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或成品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环境下,三周内使用。

4.1.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的培养。

配方如下: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 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 值为7.1土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C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释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4.1.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

配方如下: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滤过,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2,加入葡萄糖,分装,灭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置20〜25℃培养。

4.1.3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配制方法如下:除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2,加人琼脂,加热溶化后,摇匀,分装,灭菌。

4.1.4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的培养。

培养如下:除葡萄糖、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5.6士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无菌试验操作指南

无菌试验操作指南

草案无菌试验指南无菌试验操作指南(仅供内部参考)1Tetra Pak草案无菌试验指南注意: 无菌试验安排在试产良好及档案记录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目录1. 定义 44无菌试验的准备2.4 (1). 生产加工区与灌装区的清洗4杀菌设备与灌装机的清洗检查 (2). 超高温(UHT)53. 无菌试验协议的拟定5 (1). 双方职责5 (2). 费用5 时间安排 (3).5 (4). 产品5(5). 辅助用品说明6无菌试验操作步骤 4.6 评估标准(1).6 (2). 操作参数与原料质量6 (3). 中间产品质量要求6 取样方法 (4).7 无菌试验次数及取样量(5).7 评估方法 (6).7 (7). 坏包样品的定义7 (8). 无菌试验记录7 工厂接收标准(9).7低于接收标准结果的处理 (10).8 附录 1. 灌装间要求9附录生产用水与锅炉用水质量要求2.2Tetra Pak草案无菌试验指南附录3. 灌装机用双氧水质量要求 1011 AQL与可信度下的取样说明附录4. 不同的12 灌装机记录表附录5.13 附录6. 无菌试验记录表14无菌试验合格证书7. 附录3Tetra Pak草案无菌试验指南注意: 以下无菌试验必须至少有一位利乐包装(中国)有限公司的代表参加进行。

1. 定义调试即在销售公司的主持下,对设备进行初步运转,以确保设备满足基本的设计意图并可投入商业运作。

设备适用于被考核的设备,如单个机器,部分生产线或整条生产线。

说明: 设备由用户界定。

性能指标特殊的功用性参数,表明设备理想的运转水平;有时已包含于利乐包装与客户间的协议及相关条款中。

工厂符合销售公司性能指标所规定的一条或几条生产线,甚至包括厂房。

销售公司向买方提供设备(销售或租赁)或服务的,相关的利乐包装或利乐拉伐销售公司。

买方设备买方或租赁方,或同时按交易条款申请技术服务的一方。

灌装机能提供纸盒成型,液态产品灌注(无菌或非无菌状态)以及进一步将其密闭的设备。

无菌检查作业指导书

无菌检查作业指导书

无菌检查作业指导书1、目的:通过无菌检验建立起产品无菌的直接数据,以评估灭菌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经过灭菌后的产品的检查。

3、作业条件:3.1无菌检测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2超净台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4、作业方法与步骤4.1制作或选择培养基(参见《培养基制作作业指导书》)4.1.1好氧——厌氧菌检测时用硫乙醇酸盐按一定比例制作;4.1.2真菌检测时用改良马丁培养基按一定比例制作。

4.1.3培养基需按要求培养16-18H后,检查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4.2制作阳性对照4.2.1好氧——厌氧菌检测时用枯草芽孢杆菌制作;4.2.2真菌检测时用自然界分离的霉菌制作。

4.2.3取对照用菌一环用0.9%无菌生理盐水按1:1000 稀释,制成对照供试液。

4.2.4取1ml对照供试液加入到一个装有15ml培养基试管中,作成阳性对照管,进行培养。

4.3制作产品供试液4.3.1取待测试产品1~2PCS,根据产品物性的大小,分别采用直接浸入法或棉拭子擦洗法或冲洗法收集洗脱液,装在相应的容器中。

4.4制作培养用试管4.4.1取1ml产品供试液,加入到装好10~15ml培养基的试管中,按同样的方法共制作十个试管进行培养;4.5培养与判定4.5.1将上述两种制备完成的试管放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5.2需气菌、厌气菌培养温度30~35℃、真菌培养温度20~25℃,培养14日。

4.5.3在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阳性对照管在24小时内应有菌生长,否则为本检测无效;4.5.4经过培养后,若出现浑浊,可以外观判断有明显长菌的可以判定有菌,若不能明显判定的,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有无菌生长,或用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

4.6将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并形成报表。

商业无菌操作

商业无菌操作

商业无菌检验操作步骤1样品准备去除表面标签,在包装容器表面用防水的油性记号笔做好标记,并记录容器、编号、产品性状、泄漏情况、是否有小孔或锈蚀、压痕、膨胀及其他异常情况。

2称重1kg及以下的包装物精确到1g,1kg以上的包装物精确到2g,10kg以上的包装物精确到10g,并记录。

3保温3.1每个批次取1个样品置2℃~5℃冰箱保存作为对照,将其余样品在36℃±1℃下保温10d。

保温过程中应每天检查,如有膨胀或泄漏现象,应立即剔出,开启检查。

3.2保温结束时,再次称重并记录,比较保温前后样品重量有无变化。

如有变轻,表明样品发生泄漏。

将所有包装物置于室温直至开启检查。

4开启4.1如有膨胀的样品,则将样品先置于2℃~5℃冰箱内冷藏数小时后开启。

4.2如有膨用冷水和洗涤剂清洗待检样品的光滑面。

水冲洗后用无菌毛巾擦干。

以含4%碘的乙醇溶液浸泡消毒光滑面15min后用无菌毛巾擦干,在密闭罩内点燃至表面残余的碘乙醇溶液全部燃烧完。

膨胀样品以及采用易燃包装材料包装的样品不能灼烧,以含4%碘的乙醇溶液浸泡消毒光滑面30min 后用无菌毛巾擦干。

4.3在超净工作台或百级洁净实验室中开启。

带汤汁的样品开启前应适当振摇。

使用无菌开罐器在消毒后的罐头光滑面开启一个适当大小的口,开罐时不得伤及卷边结构,每一个罐头单独使用一个开罐器,不得交叉使用。

如样品为软包装,可以使用灭菌剪刀开启,不得损坏接口处。

立即在开口上方嗅闻气味,并记录。

注:严重膨胀样品可能会发生爆炸,喷出有毒物。

可以采取在膨胀样品上盖一条灭菌毛巾或者用一个无菌漏斗倒扣在样品上等预防措施来防止这类危险的发生。

5留样开启后,用灭菌吸管或其他适当工具以无菌操作取出内容物至少30mL(g)至灭菌容器内,保存2℃~5℃冰箱中,在需要时可用于进一步试验,待该批样品得出检验结论后可弃去。

开启后的样品可进行适当的保存,以备日后容器检查时使用。

6感官检查在光线充足、空气清洁无异味的检验室中,将样品内容物倾入白色搪瓷盘内,对产品的组织、形态、色泽和气味等进行观察和嗅闻,按压食品检查产品性状,鉴别食品有无腐败变质的迹象,同时观察包装容器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并记录。

无菌作业指导书(新)

无菌作业指导书(新)

作业指导书无菌试验操作细则编号- -2006版本号第一版生效日期起草审核批准一范围:适用于本规程规定的医疗用品的无菌试验方法。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要求无菌的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本试验系将医疗器械或其浸提液接种于培养基内,以检验供试品是否有细菌和真菌污染。

二依据:GB/T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二部份:生物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三器具及试剂3.1.器材3.1.1 仪器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3.1.2 用具试管注射器量筒三角烧瓶锥形瓶移液管灭菌刻度吸管(1ml)灭菌平皿(9cm)酒精灯75℅乙醇棉灭菌的剪刀和镊子精密PH试纸灭菌袋或牛皮纸3.2培养基及制备方法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0~25℃培养。

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

培养基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应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可在一年内使用。

A).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培养需气菌、厌气菌)酪胨(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 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1.0ml 硫乙醇酸钠0.5g 琼脂0.5~0.7g (或硫乙醇酸0.3ml) 蒸馏水1000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1±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YH-QMS-WI-303-A 产品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YH-QMS-WI-303-A 产品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版权所有,注意保密版权所有,注意保密1.0 目的为了规范产品无菌的检验操作,确保产品灭菌前细菌数符合标准要求。

2.0 范围本检验规程只适用于产品的无菌的检验操作。

3.0 职责质量法规部:微生物检验员负责产品灭菌后无菌的检测;质量负责人负责数据的审核。

4.0 工作要求4.1产品无菌的检测流程4.1.1培养基准备无菌检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肉汤培养基(TSB)➢采用直接接种法时,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需氧菌培养基)每瓶装量不少于15ml,胰酪大豆胨肉汤培养基(TSB)每瓶装量不少于10ml。

➢注: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需氧菌培养基)的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在供试品接种前,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需氧菌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min),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4.1.2供试品处理及接种培养(直接接种法)➢将产品投入装有100ml的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肉汤培养基(TSB)中。

➢批量N(个)≤100时,取样量为10%或4件(取较多者);100<N≤500时,取样量为10件;N>500时,取样量为2%或20件(取较少者)。

4.1.3阴性对照➢取同批配制的培养基。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管,于30-35℃培养14天;➢胰酪大豆胨肉汤培养基(TSB)1管,于20-25℃培养14天,逐日观察。

4.1.4阳性对照➢根据相应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验证结果选择阳性对照菌:➢无抑菌作用及抗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抗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版权所有,注意保密➢抗厌氧菌的供试品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抗真菌的供试品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

➢阳性对照试验的菌液制备同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加菌量小于100CFU,供试品用量同供试品无菌检查每份培养基接种的样品量。

758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758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1、目的:为加强我中心检验科实验室的工作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2、范围:此文件规定了本中心实验室对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的全部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罐头样品的商业无菌检验;3、职责:1)检测人员须严格按此文件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操作;2)实验室负责人、科长和质量管理员监督检测人员履行相关职责;4、引用参考资料:《罐头食品商品无菌检验(GB/T4789.2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GB/T4789.28-2003)》;5、定义: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加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微生物,也不含有在常温下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为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检测罐头食品是否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6、实验室环境条件:温度:20-25℃、湿度:20-80%、培养温度:35-38℃、28-32℃、54-56℃;7、培养基和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疱肉培养基、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汤、酸性肉汤、麦芽浸膏汤、锰盐营养琼脂、血玉脂、卵黄琼脂。

以上培养基和试剂按《罐头食品商品无菌检验(GB/T4789.2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GB/T4789.28-2003)》准备,可由试剂耗材供应商提供,使用时按说明配制;8、检验步骤:1)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不超过1kg的罐头精确到1g,1kg以上的罐头精确到2g,各罐头的质量减去空罐的平均质量,即为该罐头的净重;2)保温:按表1操作表1 样品保温时间和温度3)开罐:将样罐洗刷干净后放入无菌室,用紫外线消毒30min,再用无菌操作开罐,注意开罐时不能伤及卷边结构;4)PH值:用无菌操作取样品20g,在PH测定仪上读取数据,与正常罐相比,看是否有明显变化;5)感观检查:将罐头内的样品倾入白色搪瓷盘内,观察样品的外观、色泽、状态、气味,并按压样品,鉴别有无腐败变质的迹象;9、涂片镜检:对以上检查结果认为可疑和腐败变质的样品,或是有特殊味道的样品(如肉、禽、鱼等),需按以下步骤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北京饮料公司商业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北京饮料公司商业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定商业无菌的检验及判定方法,规范微生物检测的操作。

2.适用范围
三片罐、两片罐低酸性关头产品商业无菌的检测。

3.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
3.1.1 负责本文件的起草、修订、实施。

3.1.2 驻点QA负责商业无菌检验结果相关信息的确认、反馈。

3.1.3 负责最终产品质量的品质判定、合格产品的放行。

3.2 委外加工厂
委外加工厂根据本文件编写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规范各职能部门进行作业,执行和组织、协调本文件规范产品的商业无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确认。

4.依据及参考标准
GB 4789.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5.定义
5.1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罐头食品经适度的热杀菌以后,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也不含有在
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作商业无菌。

5.2 密封:是指食品容器经密闭后能阻止微生物进入的状态。

5.3 胖听:是指由于罐头内微生物活动或化学作用产生气体,形成正压,使一端或两端外凸的
现象。

主要用于马口铁罐真空密封的产品判定。

5.4泄漏:是指罐头密封结构有缺陷,或由于撞击而破坏密封,或罐壁腐蚀而穿孔致使微生物侵
入的现象。

5.5低酸性罐头食品:除酒精饮料外,凡杀菌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
O P E R A T I N G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食品微生物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编号:XZJY073-00-2019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
编制:审核:批准:
实施日期:2019.01.01
一、编制目的
为规范单位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的方法,编制本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食品商业无菌检验的基本要求、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

本指导书适用于食品商业无菌检验。

三、编制依据
GB 4789.26-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四、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a) 冰箱:2 ℃~5 ℃;
b)恒温培养箱:30 ℃±1 ℃;36 ℃±1 ℃;55 ℃±1 ℃;
c)恒温水浴箱:55 ℃±1 ℃
d)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或乳钵
e)电位pH计(精确度pH0.05单位)
f)显微镜:10倍~100倍;
g)开罐器和罐头打孔器
h)电子秤或台式天平
i)超净工作台或百级洁净实验室。

五、培养基和试剂
5.1无菌生理盐水
5.2结晶紫染色液 5.3二甲苯。

5.4含4%碘的乙醇溶液:4 g 碘溶于100 mL 的70%乙醇溶液。

六、检验程序
商业无菌检验程序见图1.
作业指导书
文 件 编 号: XZJY073-00-2019 版本号/修订状态: 一/第0次修改 食品微生物商业无菌检验
页码/总页数: 2/6
实 施 日 期: 2019.01.01
作业指导书
文 件 编 号: XZJY073-00-2019
七、操作步骤
7.1样品准备
去除表面标签,在包装容器表面用防水的油性记号笔做好标记,并记录容器、编号、产品性状、泄漏情况、是否有小孔或锈蚀、压痕、膨胀及其他异常情况。

7.2称重
1 kg及以下的包装物精确到1 g,1 kg以上的包装物精确到
2 g,10 kg以上的包装物精确到10 g,并记录。

7.3保温
7.3.1 每个批次取1个样品置2 ℃~5 ℃冰箱保存作为对照,将其余样品在36 ℃±1 ℃下保温10 d。

保温过程中应每天检查,如有膨胀或泄漏现象,应立即剔出,开启检查。

7.3.2 保温结束时,再次称重并记录,比较保温前后样品重量有无变化。

如有变轻,表明样品发生泄漏。

将所有包装物置于室温直至开启检查。

7.4开启
7.4.1如有膨胀的样品,则将样品先置于2 ℃~5 ℃冰箱内冷藏数小时后开启。

7.4.2如有膨用冷水和洗涤剂清洗待检样品的光滑面。

水冲洗后用无菌毛巾
擦干。

以含4%碘的乙醇溶液浸泡消毒光滑面15 min后用无菌毛巾擦干,在密闭罩内点燃至表面残余的碘乙醇溶液全部燃烧完。

膨胀样品以及采用易燃包装材料包装的样品不能灼烧,以含4%碘的乙醇溶液浸泡消毒光滑面30 min后用无菌毛巾擦干。

7.4.3在超净工作台或百级洁净实验室中开启。

带汤汁的样品开启前应适当振摇。

使用无菌开罐器在消毒后的罐头光滑面开启一个适当大小的口,开罐时不得伤及卷边结构,每一个罐头单独使用一个开罐器,不得交叉使用。

如样品为软包装,可以使用灭菌剪刀开启,不得损坏接口处。

立即在开口上方嗅闻气味,并记录.
注:严重膨胀样品可能会发生爆炸,喷出有毒物。

可以采取在膨胀样品上盖一条灭菌毛巾或者用一个无菌漏斗倒扣在样品上等预防措施来防止这类危险的发生。

7.5留样
开启后,用灭菌吸管或其他适当工具以无菌操作取出内容物至少30 mL (g)至灭菌容器内,保存2 ℃~5 ℃冰箱中,在需要时可用于进一步试验,待该批样品得出检验结论后可弃去。

开启后的样品可进行适当的保存,以备日后容器检查时使用。

7.6感官检查
在光线充足、空气清洁无异味的检验室中,将样品内容物倾入白色搪瓷盘内,对产品的组织、形态、色泽和气味等进行观察和嗅闻,按压食品检
查产品性状,鉴别食品有无腐败变质的迹象,同时观察包装容器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并记录。

7.7 pH测定
7.7.1 样品处理
7.7.1.1液态制品混匀备用,有固相和液相的制品则取混匀的液相部分备用。

7.7.1.2对于稠厚或半稠厚制品以及难以从中分出汁液的制品(如:糖浆、果酱、果冻、油脂等),取一部分样品在均质器或研钵中研磨,如果研磨后的样品仍太稠厚,加入等量的无菌蒸馏水,混匀备用。

7.7.2 测定
7.7.2.1 将电极插入被测试样液中,并将pH计的温度校正器调节到被测液的温度。

如果仪器没有温度校正系统,被测试样液的温度应调到20 ℃±2 ℃的范围之内,采用适合于所用pH计的步骤进行测定。

当读数稳定后,从仪器的标度上直接读出pH,精确到pH 0.05单位。

7.7.2.2 同一个制备试样至少进行两次测定。

两次测定结果之差应不超过0.1 pH单位。

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报告精确到0.05 pH 单位。

7.7.3分析结果
与同批中冷藏保存对照样品相比,比较是否有显著差异。

pH相差0.5及以上判为显著差异。

7.8涂片染色镜检
7.8.1涂片
对6.8.1中涂片用结晶紫染色液进行单染色,干燥后镜检,至少观察5个视野,记录菌体的形态特征以及每个视野的菌数。

与同批冷藏保存对照样品相比,判断是否有明显的微生物增殖现象。

菌数有百倍或百倍以上的增长则判为明显增殖。

八、结果判定
样品经保温试验未出现泄漏;保温后开启,经感官检验、pH测定、涂片镜检,确证无微生物增殖现象,则可报告该样品为商业无菌。

样品经保温试验出现泄漏;保温后开启,经感官检验、pH测定、涂片镜检,确证有微生物增殖现象,则可报告该样品为非商业无菌。

若需核查样品出现膨胀、pH或感官异常、微生物增殖等原因,可取样品内容物的留样按照附录B进行接种培养并报告。

若需判定样品包装容器是否出现泄漏,可取开启后的样品按照附录B进行密封性检查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